•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6
  • 64
  • 30
  • 2
  • 2
  • Tagged with
  • 98
  • 98
  • 24
  • 23
  • 21
  • 17
  • 17
  • 16
  • 16
  • 16
  • 16
  • 15
  • 15
  • 15
  • 1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都市計畫工業區違規工業住宅之研究-財產權理論之應用 / A Study of Brownfield Housing in Urban Industrial Zones

黃慧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產業外移和金融風暴,工業用地大量閒置,政府為活化土地資源,於民國91年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放寬都市計畫工業區土地使用項目,允許商業和服務業進駐,卻遭建商推出住宅社區,即「工業住宅」。工業住宅是沒有被界定的模糊財產權;行政上,政府的行政不作為助長工業住宅現象;學說上,產權理論和公共領域是形成工業住宅的原因、交易成本和修補制度則為解決工業住宅困境的策略。 本研究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財產權、公共領域、尋租理論及法律規定,探討工業住宅的形成及檢視政府的政策與管理制度,也利用法院判決、監察院調查報告及糾正案文、深度訪談來佐證工業住宅形成過程和行政機關的作為。研究結果期對政府都市計畫工業區管理政策及執行提出具體建言。
22

PRCはり部材のひび割れ幅経時変化の解析的評価手法に関する基礎的研究

国枝, 稔, 上田, 尚史, 中村, 光, 玉野, 慶吾 January 2011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3

デジタル画像相関法を用いた微細領域ひずみ場計測とその工学的応用 / デジタル ガゾウ ソウカンホウ ニ ヨル ビサイ リョウイキ ヒズミバ ケイソク ト ソノ コウガクテキ オウヨウ

宍戸, 信之 24 September 2009 (has links)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4937号 / 工博第3164号 / 新制||工||1475(附属図書館) / 27375 / UT51-2009-M851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機械理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宮﨑 則幸, 教授 北村 隆行, 教授 北條 正樹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24

基於臉書互動行為的關係圖領域專屬語言與工具 / A Domain Specific Language for Describing Facebook Interaction Graphs

潘宗佐, Pan, Tsung Ts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因大量臉書用戶留下不少行為紀錄,吸引研究人員蒐集臉書資料,從中挖掘具有價值的潛在資訊與研究成果,並用 Graph 點線關係圖視覺化呈現成果。然而透過臉書 Graph API 蒐集資料的方法,自 2.0 版起漸漸提高了限速限制,造成蒐集資料開始是一個問題。雖有研者人員提出應對方法,卻也產生用戶識別度弱化問題。故本研究動機是提出一套工具能有效協助研究人員進行臉書資料蒐集與建立關係圖以利進行分析與研究,在進行相關臉書蒐集資料與社會網絡與社群網絡分析文獻探討後,實作一種基於爬蟲技術,蒐集具用戶識別度之臉書資料;以及提出描述臉書互動行為的關係圖領域專屬語言;實作對應之使用者操作介面工具,讓使用者透過圖形化操作方式描述定義臉書粉絲頁、使用者、Hashtag、留言及回覆與貼文之間互動行為建立關係圖。經過本研究實驗設計與驗證,證明蒐集資料具識別度、產生的關係圖是正確以及問卷調查指出 75% 受試人員認同本系統可快速建立關係圖。未來可以結合爬蟲與關係圖領域專屬語言線上即時建立關係圖,以及導入更多社群分析功能,以利研究人員可以在本系統上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 The huge amount of digital footprints of Facebook users have become a good research resource and we have seen many good results developed by collecting data from Facebook and visualizing it to node-link diagram. However,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rate limits in Facebook Graph API since version 2.0. Although one could overcome the restriction of rate limits by creating more Facebook App resources, yet this makes user identification become cumbersome in analyzing the retrieved data. Therefore, the motiv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vide a set of tools to assist researchers in collecting recognizable Facebook user data with a crawler and propose a domain specific language (DSL) to build the relation graph by describing Facebook interactions. With our crawler and the DSL tool, we are able to gather unique user data successfu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e can construct node-link diagram conveniently, and 75% of the surveyed subjects agreed that our tool could be helpful for building graph.
25

大気中の微細渦の力学に関する数値的研究

松嶋, 俊樹 23 March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理学) / 甲第20187号 / 理博第4272号 / 新制||理||1614(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地球惑星科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石岡 圭一, 教授 石川 裕彦, 教授 余田 成男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26

生活教育の系譜におけるカリキュラムの構造論-コア・カリキュラムから総合学習への展開に焦点をあわせて-

中西, 修一朗 25 July 2022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甲第24121号 / 教博第277号 / 新制||教||212(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西岡 加名恵, 准教授 石井 英真, 准教授 服部 憲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27

實證的貝氏理論在統計決策問題上之研究

王宏鈴, Wang, Hong-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討論實證的貝氏決擇在實證的貝氏領域裡的一些重要問題。全文分七章, 摘 要如下: 第一章為總論。 第二章討論簡單的實證貝氏決擇的基本觀念。 第三章討論實證貝氏的漸近最佳性, 並其在統計檢定問題上之應用。 第四章討論實證的貝氏法則的效率問題, 並舉例說明平滑的實證貝氏法則求法。 第五章討論連續型分配的實證貝氏法則觀念, 並以實際數字上的計算比較, 和非貝氏 推定量T 。 第六章更進一步地, 討論混合決擇函數在實證的貝氏理論應用的問題。 第七章結論, 說出研究的結果, 並提出繼續發展的問題。
28

媒體公共論述中民族認同的變遷:八九年亞銀年會事件與「兩國論」事件

陳韻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此論文的目的在於探討八、九O年代台灣所發生的民族認同問題。由於民族認同所代表的是一個政治共同體歸屬的問題,在台灣特殊的歷史與內、外的政治結構之下,此一時期的民主化和全球化的發展,對台灣的民族認同問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是本論文所關切的主要問題。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則是,媒介公共領域在這民族認同爭議的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個研究從八九年「亞銀年會」事件和九九年「兩國論」事件中新聞媒體的公共論述,來探討此一時期民族認同形構的變化,並從中了解民主化和全球化過程以什麼樣的方式影響著民族認同的論述,以及媒介公共領域的性質。 研究的結果顯示出,在這兩個事件中,媒介公共領域的國家與民族論述,最大的變化在於官方論述的轉變,媒介公共領域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兩個事件的爭議核心,都和官方試圖以新論述賦予政治共同體更明確的定位有關;而媒介的公共論述也顯示出,媒體公共領域是論述民族認同的重要場域,無論是在「亞銀年會」事件或是「兩國論」事件,有些媒體的公共論述形成與官方論述對抗的局面。由官方論述在這兩個事件中的變化,可以看到修憲等民主化對官方論述轉變的影響;民主化的另一個影響,則是媒介公共領域在民族主義立場的分歧化,這點在「亞銀年會」事件尚不明顯。全球化的影響在這兩個事件的比較中較不顯著,少數的論述中可以看到,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想像與晚近兩岸經貿發展之間的關聯。 這兩個事件的比較顯示出,新聞媒體在其民族主義立場和作為政治共同體的公共領域之間,存在著一種緊張的關係。這顯現於兩類媒體的論述:一種是傾向於內部區分和排除的自我中心式的論述,另一種則是傾向於以他者的觀點來評估政治共同體的作為。這兩種觀點源於台灣特殊的內、外部的結構,但都不利於公民社群的團結。此論文最後以哈伯馬斯(J. Habermas, 1994: 134)的「共同視域」此一觀點,主張媒介公共領域的公眾溝通應根植於公民社群,並且以其歷史經驗對憲政原則的詮釋,做為公共溝通的「固定的參考點」,並在此基礎上尋求公民社群團結。 關鍵字: 民族認同、政治共同體、公共領域、共同視域、公民社群、團結。
29

哈伯瑪斯公共領域理念之研究

陳玟伶, Gloria, Wen-Ling,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共領域」是個有待詮釋的概念,任何關於公共領域的理論必然預設了某些存在於公╱私之間的區別,但是並沒有一個簡單的邏輯可以用來處理「公」與「私」這一組相對的概念。本文的主旨在於探討哈伯瑪斯理論架構下,公共領域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之道。 根據哈伯瑪斯的分析「公共性原則」在由自由主義民主轉向福利國家的過程中,受到包括市場經濟、媒體、文化消費、利益團體、廣告宣傳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破壞,造成公共領域功能衰退、公共性式微的各種問題。為了重建公共性,使公共領域能恢復不受扭曲的溝通功能,哈伯瑪斯轉向對溝通行動理論的建構工作。在第三章中,本文以漢娜•鄂蘭對公共空間的闡釋來和哈伯瑪斯做比較。藉由哈伯瑪斯在「權力」和「真理」的概念上對鄂蘭的肯定與批判,帶出哈伯瑪斯在溝通理論上的建構工作。 哈伯瑪斯的溝通理論應用在民主政治理論上,成為所謂的審議式政治。其特色在於:(1)重視理想的程序性設計。其成功不在於一個有集體行動能力的全體公民,而取決於相應的溝通程序和程序的制度化,以及程序與非正式的公共輿論之間的共同作用。(2)雙軌的審議式政治概念,其中一方面指的制度化的民主程序,通常指的是議會的運作;另一種則是不受制度規範的非正式意見形成過程,也就是一般意義下的公共領域。其中公共領域扮演的是發現問題、確認問題的有限角色,並不能取代政治系統進行治理和決策。 雙軌的審議式政治提醒我們公共領域角色的有限性,以及公共領域和政府職能不可置換的特點。政治統治機制有其不可懈怠的責任和義務,而公共領域中的溝通互動也不必以得出「共識」為導向,因為它並不需要承擔任何決策的成敗,而主要是一種鄂蘭所說的展現功能。
30

由網際網路論對中國大陸市民社會的再認識

劉彥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如何將網際網路與大陸市民社會的發展作一連繫,在過去已有許多人作過討論,本文試著由認識論的角度,就大陸市民社會理論做一審思。在立論上,本文需處理兩個轉折,首先,市民社會理論由來自西方文明,如何將其適用到中國社會,就得面臨第一個轉折;其次,網際網路是一個虛擬載體,如何與市民社會這一依託於現實社會的實體空間做連結,又需經過第二個轉折。 本文的處理方式,是首先檢視西方市民社會理論的發展歷程,抽繹其中的判別標準,再以此分析大陸市民社會的發展程度。為顧及理論與現實的配合,本文兼採歷史—結構研究途徑,使大陸市民社會理論在宏觀的歷史視野下,能經由國家與社會關係、公共領域、認同等三個切入點,完成第一個轉折。接著在以此三個切入點結合網際網路的特性,理解大陸市民社會理論與虛擬空間的適應性,並探究市民社會是否能在虛擬載體中尋得另一發展空間,以完成論文的第二個轉折。 網際網路雖然提供了大陸市民社會一自主、多元的場域,但網際網路的溝通邏輯卻非市民社會的層級結構所能涵蓋,即便因此擺脫了共黨權威的約束,也不能遽以認為大陸市民社會將獲得發展的契機,本文的重心雖放在大陸市民社會理論,但相信對西方市民社會理論也同樣具有啟發的意義。

Page generated in 0.03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