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19
  • 203
  • 16
  • 3
  • 1
  • Tagged with
  • 223
  • 223
  • 90
  • 66
  • 60
  • 58
  • 47
  • 46
  • 46
  • 42
  • 42
  • 41
  • 38
  • 38
  • 3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91

家族企業暨代理問題於財務報表重編及法人說明會之研究

蘇淑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家族公司與非家族公司在財務報表重編及法人說明會上之差異;其次,考慮家族公司本身亦存在差異性,因此進一步將家族公司按其聲譽或誠信之好壞予以分群,以檢測聲譽或誠信較差(好)之公司相較於其他家族公司在財務報表重編及法人說明會上是否具有差異。另外,本研究也探討過去受到高度重視的兩種代理問題(管理階層與股東間的傳統代理問題,控制股東與小股東間的核心代理問題)對於公司財務報表重編及召開法人說明會可能性之相對影響程度。在財務報表重編之衡量上,除了考慮發生重編的可能性外,更進一步衡量重編之嚴重程度。相較於其他家族企業之研究將家族公司視為同一族群,本研究之最大貢獻在於考慮家族公司可能具有聲譽上之異質性,而此一異質性會造成家族公司在財務報表品質及自願性揭露上之差異。本研究有下列發現:(1)相較於非家族公司而言,家族公司發生財務報表重編事件之可能性並未較高,然而誠信或社會觀感較差之家族公司相較於其他家族公司比較容易發生財務報表重編事件;(2)雖然家族公司召開法人說明會可能性較高、召開頻率也較多,然而進一步將家族公司分組後,發現聲譽或誠信較差之家族公司較其他家族公司傾向不召開法人說明會且召開頻率亦較低;(3)當公司存在兩種代理問題時,不論是單獨存在或是同時存在,皆會增加財務報表重編之可能性;(4)單獨存在傳統代理問題並不影響公司自願性揭露之意願,然而當公司採用控制權擴增機制時,則會降低公司召開法人說明會之意願與召開之頻率。
92

Web 2.0中的群體智慧價值創造──以社會性書籤網站為例 / Web 2.0 Collective Wisdom Creation – Case Study on Social Bookmarking Sites

翁榮暉, Weng, Jung 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Web 2.0時代強調由使用者貢獻內容,並藉由使用者的互動來創造群體智慧的價值。社會性書籤網站統合散佈在各處的網路資訊(尤其是由使用者所產生的部落格文章),承接內容的生產及閱讀,是網路內容價值鏈樞紐;另一方面,從媒體的角度來看,書籤網站可視為是web 2.0下的公民新聞守門人(引路人),以公民取代專業編輯,提供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公民媒體運作方式。本研究針對社會性書籤網站中的內容評價推薦機制,探討其群體智慧運作情形:參考動物群體行為的運作原則,加上文獻的整理及實際案例的觀察,建構出社會性書籤網站推薦機制的模擬運作架構;並透過代理人模擬方法,來找出影響網站群體智慧運作的原則,及相關屬性設定對運作結果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社會性書籤網站的運作成效,可以分為篩選效果及文章更新效率,兩者之間具有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特性,並可藉由不同的閱讀策略安排來調整。基於web 2.0的特性,使用者同時扮演服務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因此,使用者閱讀文章時的閱讀策略安排,可視為是群體智慧運作中的工作分配策略。而群體智慧的運作原則中,正回饋效應可以提升篩選效果,判斷獨立性可以提升文章的更新效率,抑制與負回饋則可以使系統較為穩定。本研究除了為web 2.0網站的群體智慧經營提供具體的參考方針,多重代理人模擬的方法也可做為往後web 2.0相關研究及網站經營時的工具。 / The core spirit for web 2.0 is the contribution of users, and the creation of value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s. Social book marking sites integrate all kind of contents on the Internet (especially those generated by users), and play the role of pivot between conten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From the aspect of media, social bookmarking site can be regarded as news gatekeeper (or gateway) in the web 2.0 era.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ating and recommend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bookmarking sites, trying to find out the effects of collective wisdom with regard to different operations. The principle of collective animal behavior and the existing operations of some social bookmarking sites are first surveyed. Then, an operational model of social bookmarking sites and its recommendation mechanism is built and used for subsequent simulation. /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social bookmarking sites has a tradeoff between sifting effect and efficiency, and that the performance can be controlled through a job allocation strategy. The operation of 「positive feedback」in collective wisdom can lead to sifting effect, 「integrity and variability」 leads to efficiency, and 「negative feedback」, 「inhibition」 lead to system stability. This research is believed to provide some managerial guidelines for web 2.0 sites operation.
93

政府機關委外執行民意調查之交易成本分析:台北市的個案研究 / The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of Public Opinion Poll Outsourcing in Public Sector - A Case Study of Taipei City Government

林宏穎, Lin, Hung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機關委外執行民意調查已成為民主國家治理的趨勢之一;但民意調查的高度專業性和特殊性質,導致過程中有許多「看不見的黑手」介入的機會,故如何監督、控制民調的品質以確保信效度遂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全國各級政府機關中,以台北市在委外執行民調業務上的規定最為公開、完備,不僅訂有專法,更獨步全國成立「民意調查諮詢委員會」,協助各局處在委外執行民調過程中把關調查品質、解決問題。在這種「一個委託人(委託局處)、兩個代理人(執行廠商和民調諮詢委員)」的架構之下,本研究從交易成本理論出發,探討台北市的委託局處在這套委外與審查機制下必須付出的交易成本類型、背後的影響因素、與調查品質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深度訪談5位民調諮詢委員、5個委託局處、研考會和4家執行民調的廠商共17人次,輔以次級資料分析,發現各局處在委外執行民調過程中的作法、程序和重視程度皆不一,付出的交易成本類型眾多,其中的「事前審查成本」、「搜尋廠商成本」、「事後審查成本」、「控制成本」在邏輯關係上較能對應後續之民調品質,其多寡深受「委託局處的重視程度」、「廠商的執行能力」影響。此外,為提昇調查品質,委託局處若付出較多事前成本(包括:事前審查成本和搜尋廠商成本)後能先行把關委託局處的需求與調查規格,且規模比起事後成本(包括控制成本、事後審查成本)來說較為減少許多,對調查品質將有正面影響;若未付出事前審查成本,則需於決標後耗費更多時間、精力與資源才有辦法確保調查品質。 然而,研究結果卻顯示民調諮詢委員會不見得能達到提昇調查品質的目的,仍有執行能力不佳、圖謀不軌的廠商無法達到審查委員的要求而遭到解約。因此,本研究歸納「民調諮詢委員會」兩項主要的缺失,包括未能事前把關調查規格與執行預算之間的合理性,無法克服「逆向選擇」執行廠商的問題;加上定位不明,難以保證可以完全發揮把關之功能與職責,委託局處未必完全依照委員的意見來要求廠商修正,以致淪為無人負責的窘境。 最後,本研究提出主要的政策建議,包括研考會的角色應更加積極、強化,確立民調諮詢委員會的定位,嚴肅思考業界委員協助審查的必要性,民調諮詢委員協助審查調查案的預算編列和招標文件;委託局處需掌握整個流程和民調諮詢委員的功能,顧及調查規格和預算的合理性並不以預算為唯一考量,與民調諮詢委員、執行廠商和研考會保持密切關係。
94

廣告代理商商業模式創新之探討 - 以台灣T公司為例 / The Study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y - Take Agency T As An Example

劉政惠, Liu, Cheng Hu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國內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之際,因外在環境的景氣不佳,讓不少廣告客戶緊縮預算,加上外商的廣告集團逐漸將市場經營重心移至中國,台灣廣告代理業似乎走到了谷底。然而,新創T公司不同於上述消極態度,認為應該改變規則,主動形塑新局面,因為外在環境愈是艱困,愈能突顯自我的存在價值,而且本土廣告業者具有機動性高與應變能力強的優勢,反而會比外商廣告集團多了自由揮灑的舞台空間,更有機會來取得廣告客戶的青睞。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選擇T公司個案來呈現,因這家新創公司的經營思維與特色,在國內的廣告代理業可謂是首見,本研究的目的是對比、分析T公司與傳統廣告代理商的商業模式,進而找出兩者之間的差異處,主要是依據兩位學者Osterwalder and Pigneur (2010)所提出的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作為研究模型。 研究結果發現,雖然T公司有著資金和技術能力等限制變數,但為了貢獻公司本身的更大價值,藉由改變服務的顧客群,來跳脫它與傳統廣告代理商間「非贏即輸」的零合競爭局勢,進而創造出互利多贏的協同合作商機,T公司選擇做與競爭者不同的事,運用策略聯盟方式,來連結廣告及行銷公司,對內採用資源整合與業務整合來傳遞行銷服務的優勢,對外組成最適化的夥伴團隊,分進合擊來開發廣告客戶的新生意。 多數的台灣廣告代理商,已面臨廣告本業的成長力道不足以因應數位洪流來臨的速度與壓力,本研究相信經營管理階層可透過商業模式創新來尋求再度演進,亦即廣告代理商需跳脫原來的核心領域與舒適圈,懂得對應數位化所引發的領導、策略、組織及人才等各方面問題,繼而創造出比廣告核心更核心的東西;本研究建議傳統廣告業者須要積極轉型、全面革新,以適應截然不同的數位思維,建立跨領域的團隊,開創出具有成長利基的新商業機會。 / Although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in Taiwan is blooming, many potential advertising clients in various fields have tightened their budgets due to the economical adversity. In addition, foreign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groups have gradually shifted their marketing management focus to Mainland China, advertising agencies seem to have a serious slump. However, different from other pessimistic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groups, Agency T, a newly established advertising firm, has a more aggressive approach. Agency T believes that the slower the economy is, the more value of an advertising agency can be shown.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 flexibility and quicker mobility than foreign agencies would have better chances to impress their potential clients more. Agency T was selected as the case study for its innovative business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uniqueness in its industry. In this research, a business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Business Model Canvas proposed by Osterwalder and Pigneur (2010); a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usiness models of Agency T and other conventional advertising agencies. The research result has shown that although Agency T had limited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ability, by providing service to a different clientele group to create a “multi-win” cooperative business opportunity with its rivalry instead of joining “winner takes all” biddings against other conventional advertising companies, it generated a greater profit. Not only by consolidating resources and sales to deliver a message of its marketing service advantages to its clients, it also strategically allied with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firms to form a tailor-made team to develop new business. Most local Taiwanese advertising agencies have been facing the pressure of the growth recession in advertising demand and speed of digitalization. This research has proved that the management level executives can create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developing another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In other words, advertising firms must jump out of their core field and comfort zone in addition to solving problems involving leadership, strategies, organizations and talents triggered by digitalization. This way, a core field that is “more core” than the advertising field will be developed. This research suggested conventional advertising firms ought to transform, revolutionize to adapt digitalization and to establish interdisciplinary teams to generate profitable business prospects.
95

智慧影像監控應用之通路代理行銷策略-以個案公司資訊通路代理商為案例 / The marketing stratege of intelligence video surveillance and application

闕林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的永續經營需要不斷的成長與獲利,近幾年台灣市場成長不易,對於新市場的布局是許多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所任職的公司,希望能以資訊代理商的條件,找到一個能開發出新的銷售通路的產品線,同時又能利用到既有已代理的資訊產品的優勢。這幾年雲端運算技術已成熟,儲存成本大幅降低,數位影像壓縮技術、網路頻寬與電腦效能大幅提升及手持裝置及應用程式普及化,從外在環境的趨勢,看到智慧影像監控及應用的成長機會。 本研究以個案公司為案例,探討一個成立30多年的資訊通路代理商,在決定投入智慧影像監控市場後,如何依自己的條件及瞭解競爭環境,用通路代理商的角度來擬定行銷策略。除了傳統類比轉成影像數位化的監控商機,對於雲端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互動看板廣告行銷、行動科技等在智慧影像上的運用,希望能透過解決方案的整合找出新的市場機會及新的策略合作夥伴,並提出可具體商業化的營運模式。 對於智慧影像監控市場的應用,研究內容將列出現在及未來的主要應用內容,舉凡人流及車流分析、臉部及車牌辨識技術應用、熱感分析、智慧城市、消費者行為分析及互動式數位廣告等等,以資訊配銷商的利基點,找出商業模式,從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產品垂直整合上的規劃。在現有實體配銷機制,找出應用軟體開發商、資訊及網路監控等相關硬體設備建廠商、工程設計與建置服務等等的團隊合作機制。除了既有相互合作共同承攬生意的方式,也規劃透過B2B網路平台的行銷模式,建立案例行銷讓業主找到所需服務,吸引更多創新應用的公司加入合作的團隊,期能創造更多的互利多贏的營運模式。
96

國內廠商品牌授權與代理之決策研究 / A Study on the Foreign-Brand Licensing and Agencing Decisions of the Domestic Firms

陳昭穎, Chen, Chao-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採個案研究的方式,企圖從國內廠商品牌授權與代理之實務決策過程,探討策略背後可能的因素與理由。包括品牌授權與代理的動機與考量因素、合作模式的分類與取決、與國外品牌擁有者之間的互動以及可能面臨的經營風險等。希望藉由實務上的訪談,對授權與代理市場做一系統性的整理,提供國內企業在相關議題上決策的建議。 經過資料蒐集與實務訪談,本研究將國內品牌授權與代理可能的合作模式,分為八種類型:(1)代理商型(如嘉裕西服代理Ninna Ricci)(2)中間商型(如潤泰紡織代理Nautica)(3)製造商型(如東雲紡織取得Malboro授權)(4)直屬分公司型(如台灣華特迪士尼)(5)分公司接洽型(如麗嬰國際與台灣三麗鷗)(6)授權總代理型(如特敏代理天線寶寶)(7)授權總代理兼轉包型(如海馬實業代理Roberta di Camerino)(8)總代理接洽型(如亞富取得路易費侯授權)。 本研究選擇授權與代理現象最普遍的服飾業與玩具業為受訪對象,並依據不同合作類型,分別選擇代表性的業者進行深入訪談,訪談對象包括麗嬰國際、潤泰紡織、亞富、台灣華特迪士尼、特敏、海馬實業、東雲訪織、麗嬰房、嘉裕等九個個案。並據此發展出相關命題,內容如下: 命題1:企業進入市場的考量不同,會影響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選擇。 命題2:企業會基於品牌附加價值的考量,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2-1:企業會基於品牌權益的考量,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2-2:企業會基於品牌支援的考量,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2-3:企業會基於品牌經營知識的考量,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3:企業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是基於本身整體策略的運用及對資源的依賴,同時受限於自身能力的差異。 命題3-1:企業會基於本身整體策略的運用及對資源的依賴,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3-2:企業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會受限自身能力的差異,如製造能力有無。 命題4:企業選擇不同的合作類型,與自身的能力與長期規劃的目標有關。 命題4-1:企業會受到自身能力的差異,在品牌合作的接洽上,選擇不同的合作類型。 命題4-2:企業會基於長期規劃目標不同的考量,而導致合作類型不同。 命題5:合作類型不同,會導致國內業者面臨不同經營風險。 命題6:授權者控管方式的差異,會影響互動型態。 命題6-1:授權者的控管方式,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部分傾向於理性層面,重視數字;部分傾向於感性層面,重視情感;其他的則落於兩者之間。 命題6-2:授權者的控管方式,受到兩地地域遠近的影響,會有親自設立分公司或是授權總代理的差異。 命題7:合作關係的建立與維持,是授權者與被授權者之間,一種雙向的互動過程。 命題7-1:國內業者自身條件的差異,會影響授權者在合作關係的建立與維持上意願的強弱。 命題7-2:授權者對於合作關係維持的控管,會由於雙方業者經營心態不同而受到影響。 命題7-3:授權者長期目標的不同,會導致國內業者在合作關係的維持上,面臨不同經營風險。 經由上述命題,本研究歸納出下列幾點結論: 1. 國內廠商會基於市場的需求、產品的特性、通路的開發與變化等因素,以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進入市場。 2. 國內廠商可藉由品牌授權與代理的方式,獲取品牌附加價值,包括品牌權益、品牌支援與品牌經營知識的取得。 3. 企業選擇不同的合作類型,是著眼於自身能力與未來策略規劃的不同。 4. 授權者的控管方式會受到本身文化、兩地地域遠近,與合作雙方經營心態等因素影響。 5. 業者自身的能力越強,授權者提供合作機會與維持合作關係的意願越高。 6. 國內廠商面臨到的經營風險,會受到雙方對於未來規劃的差異與合作類型而不同,如何加強合作關係的維繫是一項重要的議題。
97

網路廣告聯播中心經營模式研究 / Research on the Business Mode of Internet Advertise Network

鐘英華, YingHua C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被稱為本世紀最重要的革命「網際網路」在這世紀末的十年裡像野火燎原般的蔓延開來,若如專家預言的:在下一個十年、下一個世紀,網際網路將深入大多數的家庭,電信服務、資料傳輸服務與大眾傳播媒體三者將匯流為同一產業或服務,那麼網際網路的發展將不只是第五大媒體的興起,而是所有電子媒體的匯流者。   對傳統媒體的市場狀況與廣告主行為前人已有相當的研究,閱聽眾對網路廣告的反應研究也方興未艾,而台灣地區廣告主對網路廣告的購買行為卻鮮少成為研究客體。網路廣告市場的資源分配過度集中於入門網站的情形曾使我們對網路分權性、分眾性的未來感到擔憂,廣告聯播網機制的軟體的開發改變了這個狀況。廣告聯播機制,也創造了一個新的業種----網路廣告聯播中心。本研究即在探討台灣地區廣告主對網路廣告的購買行為以及台灣地區與美國地區網路廣告聯播中心業者經營模式的異同。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1)目標市場與上網族群相近的小公司,較樂於使用網路廣告。(2)以新產品創新為獲利來源的小公司較一般廣告主重視對網路廣告聯播業者提供的閱聽眾統計資料與「目標」閱聽眾廣告遞送服務。(3)大型廣告主涉入網路廣告大多倚賴傳統廣告代理商。(4)台灣地區網路廣告市場仍在起步,規模太小,未達規模經濟,導致聯播中心的「目標」閱聽眾廣告遞送服務較美國地區為高。(5) 聯播中心業者多涉入創意文案製作的活動,提供廣告主整套網路行銷完整解。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範圍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5 第五節 解釋名詞 8 第二章 產業現況與文獻回顧 10 第一節 台灣地區網路廣告現況 10 第二節 網路廣告聯播網的技術原理 13 第三節 媒體企畫與廣告主行為研究 16 第四節 廣告作業流程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關於個案研究法 2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8 第三節 訪談對象與訪談問題 2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1 第四章 個案描述與分析 33 第一節 國內業者個案 33 第二節 國外業者個案 48 第三節 廣告主個案 61 第四節 結果分析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6
98

以代理者模式進行股市行為模擬之研究

蕭宏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透過多重代理者模式建構以集合競價機制之模擬股票市場。第二部份則在於藉由第一部份所建構之模擬市場,分別針對股市交易策略滲透率與市場價格波動之關係,策略集中度與過度波動之關係,滲透比例變化與其獲利率之關係,進行模擬實驗之研究。 本研究發現策略集中率有越來越小的態勢,表示整個股票市場被少數交易策略所掌控。股價過度波動隨時間而趨於緩和。由於交易代理者之策略組合同質性越來越高,使得原本存在彼此間的其歧異得以泯除,所以市場帶離基本趨勢的偏頗力量相對減小,市場價格趨於平穩發展之格局。 再者,若股利維持不變,股價仍有波動現象,但不會偏離太多,而且到後來呈現收斂狀態。相反地,當股利發生變動時,股價的修正有明顯落後的現象,其後又產生過度反向修正之行為,驗証市場具有過度反應性質。 綜合本研究之觀察與結果顯示,股市有過度反應之反常現象,因此難以預測其變動方向與程度,故市頭資者應避免採取短線操作或追漲殺跌之策略。然而,短期股價的波動雖在所難免,但就長期而言,注重基本面的投資策略終將為市場所肯定,而成為主導市場的中堅力量。
99

上市公司融資順位型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

黃俊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世界貿易的日漸發達,經濟變化的腳步亦越來越快,企業唯有不斷投資以維持企業的永續經營,而在不斷投資的過程之中,往往需要考慮不同的資金取得方式以求資金之取得成本最低。   依據融資順位理論,企業融資的方式應以資金成本最低之內部融資為主,然後才會考慮外部融資,那麼,台灣地區上市公司融資情況是否符合Myers所提出之融資順位理論(pecking order theory),此外,上市公司經營績效(ROA、ROE)是否與融資型態、產業別及融資順序有關呢?   本研究之研究期間為民國77年(1988年)第一季至民國84年(1995)年第三季,共計31期資料。研究對象乃針對台灣地區上市公司擁有本研究期間資料之上市公司,共計124家。資料來源為台灣經濟新報之財務資料庫。   研究方法為Granger於1981年所提出之Granger因果關係檢定法(Granger Causality Test),以檢定變數間的因果關係是否符合融資順位理論。   在檢定各公司融資的次序是否符合融資順位理論之後,為了進一步瞭解代理問題對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本研究將各期資料平均後,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Way ANOVA)來分析在不同融資型態、不同產業以及不同融資順序對於總資產報酬率(ROA)及對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的影響。   同時,為避免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無法對有限的樣本數給予較佳解釋,因此,本研究將資料合併歸類,並採用卡方分析來檢定,以檢定研究變數間的相互關係。   依據實證結果發現,共獲致兩個結論:   結論一:台灣地區上市公司融資情況不符合融資順位理論   結論二:公司經營績效與產業別有關,而與融資型態及融資順序無關   由結論二可以推論,企業經營績效的好壞不在於其採用何種融資方式,或者採行某種融資順序,真正影響企業經營績效好壞之關鍵因素是企業所在產業的本身,其中經營績效較好者為塑膠業與水泥業。
100

臺灣企業內部稽核現況之探索與影響設立因素之研究 / An Examination of the existing Internal Auditing Practice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l Auditing Department in Taiwan

王國華, David Wang, Gwo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索臺灣企業目前內部稽核實務現況,並研究影響臺灣企業自願設置內部稽核的因素。   經理人、股東、債權人都是與公司有利害關係的個體,唯各個體間的利害並不一致。股東人數愈多,股東與經理人間利害衝突的程度可能愈大;董監事持股比例愈低,股東與董監事經理人之間利害衝突的程度可能愈大;企業舉債愈多,債權人與股東之間利害衝突的程度可能愈大;此外,公司規模愈大,經理人、股東、債權人之間利害衝突的程度可能愈大。內部稽核調查、評估內部控制制度之缺失及衡量營運之效率,適時提供改進建議,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續有效實施,可協助管理階層(經理人)履行其責任,可降低他們與股東、債權人的利害衝突。故本研究調查內部稽核的現況,並探討其設置是否受經理人、股東、債權人之間利害衝突的影響,申言之,本研究探討股東人數的多寡、董監事持股比例、企業舉債情形及公司規模是否與企業自願設置內部稽核有關。   本研究運用代理理論,分析臺灣1993年的樣本上市公司及外商公司,經Mann-Whiney U及Logistic Regression檢定,發現:股東人數的多寡及企業舉債情形與公司自願設置內部稽核無關;董監事持股比例與公司自願設置內部稽核,存在反向相關,但並不顯著;而公司規模與公司自願設置內部稽核,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此種現象顯示:公司規模是企業設置內部稽核最主要考量的因素。當公司規模增加時,可能的財富移轉金額增大,另一方面,許多建立內部稽核的成本是固定的,是以,相同之內部稽核的結構與功能下,因規模經濟而產生之效益對規模較大的企業而言是較大的。此外,當公司規模不斷擴張,業務日益複雜,高階管理當局有效掌握與控制各部門、各分支機構作業情況的程度,也往往日益降低,因此,設置一個地位超然,能幫助其了解,進而評估整個企業運作的內部稽核之需求,也就不斷升高。

Page generated in 0.017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