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以國際專利訴訟為例探討台灣廠商之專利品質 / Using International Patent Litigation as Examples to Evaluate Taiwan High Tech Industry Patent Quality陳怡婷, Chen, Yi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專利侵權訴訟成為近年最熱門的議題之一,各國公司皆主動或被動的參與其中。台灣廠商,尤其高科技產業,近年常被報導在專利訴訟中敗訴且損失大筆權利金;然而台灣廠商所擁有的專利數量龐大,和敗訴的情形呈現對比。
專利侵權訴訟失敗的原因諸多,包含智財策略、專利權管理、專利品質等因素。本研究針對專利品質這項因素,以國際專利訴訟勝方專利為標的,探討專利品質及特性,做為台灣廠商在申請專利時之參考。
本論文針對研究對象進行基本被引證數(forward citation)分析,以及使用品質檢驗表分別檢核美國廠商及台灣廠商美國專利之品質。所得結果顯示多數研究對象之專利被引證數確實高於該年度的平均被引證數。專利品質檢驗表檢核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確實可能獲得極高分,然台灣廠商之美國專利,也有可能得分不低。
整體研究結果顯示,專利品質被多種因素影響,被引證數只是其一,其餘包含專利技術本身、撰寫品質、前案檢索等,皆影響一篇專利的品質。台灣廠商若在專利撰寫初期即注意這些特徵,應可提升其專利品質,並在訴訟方面有較佳之表現。
|
22 |
大大鞋業財務資訊系統改善研究顏顯堂, Eric 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所謂「商場如戰場」,公司若是想要在競爭產業的當中永續經營,就必須要不斷地用更有效率的方法來生產和管理。資訊科技進步的結果,使得每家公司莫不爭相編列預算以更新電腦軟硬體,使用更快速的電腦硬體設備、並規劃更完善的作業管理系統,以期達到更高品質的生產與管理,獲得更多的利潤。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1. 探討公司內部的作業與資訊的流通模式。
2. 探討公司內作業問題何在?
3. 探討公司內各級主管及使用者對管理系統需求為何?
4. 應用資訊系統建立的觀念,並依據各級主管、使用者的需求,針對現行電腦化作業管理系統做改善。
本研究首先針對大大鞋業公司電腦化現況做瞭解,並蒐集資料作成圖表。再針對部門的需求收集資料並表格化。將公司電腦化現況與各部門的需求相對照,即可擬定需要改善的方向。
本研究擬定需要改善的方向包括了大大公司會計部門的每月費用成本報表、費用明細報表和各貿易商樣品費用報表的製作流程,以及電話外打記錄處理流程。針對需要改善的問題,本研究提出一套可供使用的作業管理軟體以改善問題。
本文的的最大貢獻,乃是為大大鞋業及一樣是屬於工廠出走或是兩岸三地的經營型態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利用現代電子通訊科技以達到降低通訊費用的目的。另外,我們也提供了每月費用收入報表的衍生分析,以讓企業更加瞭解目前的經營體質狀況。其他無形的貢獻為:(1)促進員工及主管對於公司目標的瞭解。(2)強化公司內部的工作流程。(3)提升員工及主管對於已建立檔案的保存備份觀念。
本研究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僅解決會計部門的部分作業流程,故對尚未含括的部分作業內容可為後續之研究。
|
23 |
環境政策與產品品質洪志銘, Hung, Mart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主要是分析在寡佔市場結構下,環境政策對國內外廠商品質與數量決策的影響。從簡單的模型假設中可以得知,環境政策對競爭廠商生產行為的影響端視廠商在原先產品品質的生產上究竟為高品質生產者或是低品質生產者而定。
由本文得知,在本國為生產高品質產品,國外廠商生產低品質產品時,無論是污染排放標準的管制或是環境稅的課徵,均使得本國的產量減少、品質提升,而外國廠商的產量增加且提升其產品的品質。
在另一情況,本國廠商為低品質生產者,而國外廠商為高品質產品製造者,嚴格的環境管制亦使得本國的產量減少、品質提升,然而進口品的數量雖然增加,但卻降低其產品的品質。
再由福利的觀點觀之,除了傳統的福利考量下,政府在考慮生產活動對環境的衝擊之後,最適環境政策的寬鬆與否端視本國高品質產品製造商利潤降低的幅度,與國內高低品質消費者剩餘增加及環境改善總和淨效果而定。同時亦可發現,政府若同時關心本國與進口品的品質,將會比不關心產品品質(即品質為外生變數)時訂定更為嚴格的環境標準。
|
24 |
提升我國行政機關人事服務品質之研究--從「顧客導向」觀點探討廖美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八○年代以來持續進行的政府改革特色是學習企業化管理的精神與技術(施能傑,民85:39)。誠如 Johnston在「超越官僚」(Beyond Bureaucracy)中,從實務的角度指出,想要改善官僚體制的運作機能,要從改變機關成員的內在價值開始,因此,必須建立公部門新的教有典範(New Paradigm Education),應以顧客取向為重點,發展出具有企業精神的公務員(1993:l38-139)。而人事人員係「公僕的公僕」,其所服務的直接顧客,是各機關的公務人員,間接顧客是一般民眾,人事服務如能適度的滿足公務人員,必能提升其行政效率與為民服務的品質(陳庚金,民85:11),可說是推動改革前進的燃料。因此,人事人員是否具備企業精神,以顧客為導向,亦顯得格外重要,本研究爰從「顧客導向」觀點對提升我國行政機關人事服務品質加以探討,以期能發掘有效做好人事服務工作之關鍵所在,進而提出建議意見,俾供人事行政主管機關作為決策之參考,以有效提升人事服務品質,使達到全體公務人員滿意之程度,從而促進整體公務機關提升對大眾服務的效能及品質,以達成企業性政府的目標。
本研究共分為六章二十六節,各章之安排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有關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相關名詞概念及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限制以及研究架構等。
第二章及第三章則針對有關提升服務品質及顧客導向之相關文獻加以探討,包括:服務品質的決定因素、服務品質之模式、提升服務品質的策略、落實行政機關提升服務品質之方案,以及顧客滿意的哲學及其重要性、二十一世紀組織經營管理新潮流一顧客導向、顧客導向組織之發展階段及其重點、顧客的價值階層及其滿意行為的模式與實施顧客導向的策略等。
第四章則分別介紹過去十年人事人員人力素質之概況、民國七十九年所做「人事人員服務態度現況及其改進之研究」報告、依該報告結論實施之加強人事服務措施、暨民國八十一年至八十五年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辦理之人事業務績效考核訪查結果分析等,藉以瞭解人事服務在過去努力之情形及問題之所在。
第五章介紹筆者配合機關業務辦理之推行「顧客導向上人事服務績效問卷調查,包括該問卷調之調查方法與內容,並將問卷調查結果,依「人」與「事」二個面向加以分析。在「事」的方面,以整體受訪者對問卷中各題目所列之人事服務事項的滿意程度為分析面加以探討;而在「人」的方面,則係對問卷調查結果作更進一步質的分析,以問卷調查結果人事服務務績效較佳及較不理想之單位為對象,分析其內部人事人員之人力組成、背景、素質等資料,探討人事人員之素質與人事服務之優劣良窳是否有所關聯?其關聯性如何等。另並酌擇部分人員進行深度訪談,以瞭解更多隱藏性或關鍵性的問題,利於深入研究探討。
第六章則針對前述問卷調查研究分析所發現之影響人事服務品質之相關因素,試提提升人事服務品質之建議作法,俾供人事行政主管機關作為決策之參考,以有效提升人事服務品質。
|
25 |
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專業服務品質認知之再研究林安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欲構建衡量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品質之架構,並了解審計人員、財務報表編製者及財務報表使用者三類群體,對於審計品質之認知是否具有差異,若有差異,則差異之來源為何者所造成。
本研究將審計品質之衡量分為兩大構面,分別是非專業構面及專業構面,其中專業構面包括過程衡量與結果衡量兩部分。以「問卷」為搜集資料之工具,其中包含非專業構面的十項屬性,專業構面過程衡量的三十一項屬性,及結果衡量的十七項屬性,使用Likert五點尺度,由審計人員、財務報表編製者及財務報表使用者按照其認知的屬性重要程度予以評分。然後,採用因素分析萃取各個構面之因素,之後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與薛費事後檢定分析,探討三群受試者對於非專業機面、專業構面之過程衡量及結果衡量的認知是否有差異,若有差異,為何者所造成。
本研究之實證結果為,就受試者全體樣本而言,非專業構面中,最受重視之屬性為「客戶可以信任事務所的員工」;專業構面過程衡量中,最受重視之屬性為「查核小組對客戶之整體瞭解」;專業構面結果衡量中,最受重視之屬性為 「事務所遵守職業道德規範之程度」。然後,以因素分析萃取影響審計品質因素,並確定認知差異之來源,結果為:非專業構面中,「因素一:保證」具認知差異;專業構面過程衡量中,「因素一:客戶之變動」、「因素二:會計師複核工作之品質」及「因素六:客戶之準備」具認知差異;專業構面結果衡量中,「因素一:外部與內部之規範」具認知差異。
本研究之建議為,審計人員需再深入了解財務報表編製者及財務報表使用者,對於審計品質之想法;財務報表編製者與財務報表使用者應加強自身對於財務報表之知識;而未產生認知差異之因素,可作為提升審計品質的明確方向。
|
26 |
台灣中小企業外包網路的運作型態對產品品質的影響-以紙印花產業為例蔡啟輝, Tsai, Chi-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藉由對紙印花產業的長期觀察和記錄,以探討網路實際運作的過程,主要的目的是在瞭解中小企業外包網路各種不同的運作型態以及瞭解外包網路各種運作型態會對品質產生那些影響?在經過歸納整理之後,本研究將網路運作對品質的影響分成四個部分來討論,分別是網路的競爭、網路的合作、網路的外包管理以及網路的彈性運作;
一、在網路的競爭方面,才研究發展出以下的命題:
命題1: 價格競爭壓縮了對品質重視的公司之生存空間。
命題1-1: 外貿部門如果由小型貿易商所組成,將使得貿易商之間的競爭傾向價格競爭。
命題1-2: 接單代工生產的產業,由於無法預測和規畫長期的生產,廠商容易傾向於以價格做為爭取訂單工具;而接單型產業的外包網路內如果同業間的生產技術、生產的產品都很類似的話,價格競爭的情況將更形嚴重。
命題1-3: 多重供應商的分包型態,容易造成承包商之間的價格競爭。
命題1-4: 生產要素投入型態落後的產業,傾向於從事價格上的競爭。
命題1-5: 產業的進入障礙偏低,將促使產業的競爭趨於激烈。
二、在網路的合作方面,木研究發展出以下的命題:
命題2: 分散的網路權力,將使得個別廠商對於品質的堅持無法貫穿整個網路。
命題2-1: 多供應商的分句型態,將使發包商對個別承包商的依賴減少。
命題2-2: 廠商擁有多重的訂單來源,將會減少其對個別買主的依賴。
命題2-3: 發包商所提供給的承包商資源愈少,會導致承包商對發包商的依賴減少。
命題2-4: 個別貿易商若缺乏提供穩定需求的能力,則生產網路對它的依賴會減小;個別貿易商所能提供的企業功能及服務愈少,則生產網路對它的依賴亦會愈小。
三、在網路的外包管理方面,才研究發展出以下的命題:
命題3: 廠商對於同樣的零配件維持多重的供應來源,將會增加品質管制上的負擔。
命題4: 廠商利用同業間的互助系統將工作轉包給同業的行為,將會增加品質管制的負擔。
命題5: 外包網路中重疊分工的分工方式,會增加品質管制上的負擔。
命題6: 中小企業的層層細分工使得生產過程零碎化,將會增加品質管制上的困難。
命題7: 非制度化的外包管理,將會對品質管制產生負面的影響。
命題8: 外包網路中的轉包運作型態,容易產生錯誤的累積,使得修正錯誤的行動必須付出的代價提高。
四、在網路的彈性運作方面,本研究發展出以下的命題:
命題9: 當加班生產成為外包網路調節產能的機制,延長工作時數成為網路產能彈性的主要來源時,將對產品品質產生負面的影響。
命題10: 中小企業主把品質視為價格和交期決定之後才決定的變項,使得產品品質容易在產業競爭的過程中降低。
|
27 |
應用品管圈手法進行品質改善:以川盛公司為例 / Applying QCC Method to Improve Quality施大川, Thomas S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台灣的產業結構正值轉型期,中小企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處在當前快速變化的世界,需要尋找更具競爭力的做法,多數中小企業雖然具備一定的品質意識,但品質技術往往無法落實。本研究將品質技術實際運用在紙管工廠的生產線上,靈活地利用QC七大手法,實施一系列製程改善活動。
事實上,由於市場結構變化再加上消費者消費型態的多樣化,使得多數工廠的生產作業自以往單一批量生產型態,逐漸轉變為混合生產線的生產型態,如仍採用傳統Shewhart管制圖來控制製程,將費時又費成本。因此,本研究採用Farnum所提出的短程管制圖(Short-run control Chart)來管制製程。
最終,自本改善經驗中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而且,透過改善方案,現場有關作業人員能深切體認到產品品質的重要性,並在改善的過程中習得解決問題之手法與提昇協調溝通技巧。
|
28 |
對外投資對母國產品品質之影響分析 / The impacts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Quality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aiwan蔡啟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進一步瞭解台灣製造業廠商對外投資與國內產品品質選擇行為,本論文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內之產品品質是否會因為對外投資而提升,由於研究樣本為縱橫資料形式,故本文採用panel data迴歸模型,計量分析軟體則採用STATA,透過Hauseman Test後,以隨機效果模型作為計量分析的模型。另為瞭解各項解釋變數是否有高度相關,先將偵測各項解釋變數是否具有共線性,並嘗試將過去研究沒有採用的因素納入衡量指標,再針對實證分析的流程與結果作解釋。
本研究以台灣製造業廠商對外投資後有否提升其在國內所生產之產品品質之面向來探討,台灣製造業廠商對外投資後產業升級之影響因素,從實證結果得知,當台灣製造業廠商決定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倘廠商為建立上下游產業鏈,並選擇的投資區域為較強調技術優勢,適合發展高新產品,且以產品差異化為主要發展方向之區域,且海外事業為專屬母公司優勢經營,廠商對外投資將有助於其國內產品品質的提升。
|
29 |
聯貸契約財務限制條款與企業的盈餘品質 / Financial covenants of debt contract and corporate earnings quality鄭蕙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上市櫃或興櫃的企業聯貸案資料為研究對象,將其初次參與聯貸前後各五年的盈餘品質進行比較,研究聯貸契約中的財務限制條款,對企業盈餘管理行為的影響,以及銀行如何決定財務限制條款的設置及其設置後的效果。
實證結果發現,貸款前的企業盈餘品質對於財務限制條款的設立無決定性的影響,聯貸特性及公司特性,如財務槓桿、債務成本及現金股息發放率,反而有較高的影響性,財務槓桿較高,債務成本較高或是現金股息發放率越低的企業,越有可能在聯貸契約中設有財務限制條款,因為其握有的自由現金流量較低。
此外,研究發現貸款後的企業,財務限制條款的設置並不會致使其公司盈餘品質變差,反而有顯著的改善,說明聯貸案銀行角色能確實發揮其監督的功能,並以財務限制條款達到控制風險之效。
|
30 |
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對再消費意願分析研究-以咖啡連鎖店85度C為例 / The research of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s satisfaction in the re-purchasing intention--case study:85 cafe楊道明, Yang,Tao 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伴隨著台灣的經濟活動轉型以及國人的飲食習慣改變,「咖啡」己經成為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而台灣的連鎖咖啡店在市場上的競爭者眾多,因此,了解消費者的認知,並投其所好及提升服務品質,進而促使提高消費者再次消費的意願,連鎖咖啡業者將能在眾多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應用PZB設計以「服務品質缺口管理模式」之「期望與認知缺口」,搭配IPA效能分析,作為研究架構。並搭配"DINESERV"量表,以問卷調查方式探討台灣咖啡連鎖業者-85度C之服務品質認知。藉由IPA效能分析,可將顧客期望與感受85度C所提供之服務水準,由傳統單點測量模式擴充為二行評量模式,能確切深入探討顧客不滿意之因素、了解85度C服務品質優弱勢、排列與管理須改善之服務品質順序並找尋改善途徑,明確提供組織服務品質管理方向。
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整體服務品質期望重視度大於知覺滿意度,此咖啡業者首要就是針對顧客最不滿意屬性:「清潔的洗手間」、「服務人員穿著整潔」、「服務人員重視您的需求」、「選購產品的美味感受」和「能夠提供迅速的服務」去檢討改進。
二、反應性、有形性構面:清潔的洗手間、用餐環境舒適且吸引人影響月收入高的消費者滿意度,而根據分析結果:月收入高的消費者每月消費次數高達2~3次以上,符合RFM矩陣中的頻率型顧客,且在忠誠度上也比其他顧客高,未來希望能透過改善將這群顧客提昇為最佳型。顧客的教育程度影響產品面的滿意度,而內湖江南店顧客多為大學學歷以上,未來在產品的的美味感受、包裝及攜帶性都要持續做審視,才有進步的空間。
三、而在連鎖經營型態中,加盟及直營兩種不同的經營模式,會造成總部對於分店的管理及掌握程度落差,進而間接影響到顧客對品牌所認知及實際體驗的滿意度。故企業總部在思考整體商業模式時,長期品牌的口碑累積以及短期加盟金回收的實際利益,兩者之間的取捨,對於企業後續發展以及佈局策略影響長遠。
|
Page generated in 0.060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