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
我國兵役制度改革之研究:以二次國防精進案為例 / Country military service system to reform study:Order national defense refinded to move forward趙錦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必須建立正當防衛的武力及恐嚇力量,而武力的建力除了必須有足夠的財力支援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有適質、適量的兵員及相當的人力資源以組成軍隊,因此必須建立人力使用的制度,使國民公平合理的分擔兵役。兵役制度的健全與否,直接影響軍隊素質的高低和數量的多寡,間接影響戰爭的勝敗和國家的興亡。因此,古今中外的國家依據其國家的領土特性、人口狀況、經濟條件、敵國的威脅程度,以及研判未來戰爭的型態來決定兵役制度,在前述幾項條件改變時,如果不能及時修正或改變兵役制度,在戰場上面對敵人時,就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亡國滅種的危險。
兵役制度隨著國家及其軍隊的形成而產生,又隨著國家的經濟狀況、政治制度和需要而發展變化。其作用在達成國家之安全目的,維護人民生命財產之安全,免除他國武裝侵略之可能,一如國之藩籬屏障,欲達成此一目的,自必當有強大精幹之國防武力。但如何維持強大之國防武力,且兼顧國家經濟發展與各項投資之平衡等種種要求,達到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之多重目標,則必須從制定完善之兵役制度處著手。兵役制度是所有軍事及國防體制中最為基礎者,其並非僅消極性地止於踐履憲法中所規定人民有服兵役之義務而已。反之。其積極性的目的,在於完成軍事制度之基本制度角色,使軍事制度奠定穩固不移的磐石,從而達成國家安全目的,此為研究兵役制度之神聖使命。
兵役制度的發展,為軍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石,自然也是變革中的一環。如何選擇適當兵役類型,俾兼顧公平、效益與質量原則,有效開發與運用軍事人力資源,乃是維持國防戰鬥力重要的因素。
我國近十餘年來,在兵役制度的改革方面,執行了二次重大的變勤,都是由國防部所主導的,一是86年至90年的國防精實案,二是90年至101年的一、二次國防精進案,就單純兵力而言,根據國防部所公佈的資料,我國於86年實施精實案之前,部隊總員額是45萬2千人,精實案完成後是38萬5千人。民國93年元月開始實施新一波的裁軍「精進案」,到94年6月,共裁掉了8萬9千餘人,剩下29萬6千人。而整個精進案將在2008年12月底完成初期的規劃,而國軍人數也預計降為27萬5千人。
我國當前軍事戰略的主軸,兵力結構的安排是律定志願役與義務役間的適當比例,從而兼顧戰力、效益、與公平等重要原則。其中以嚇阻與反應為目標的單位,其成員素質要求高,但數量少,顯然該以志願役人員為主;至於從事救援任務的單位,多半以後備部隊為宜,而具社會服務性質的兵役,自然以替代役為主,在二次國防精進案的初期,兵源大量縮滅之下,兵役制度的變革將不再只是人力方面的問題,因此,有關兵役制度的改革,似應朝那些方向來發展,才能真正符合我國的需要,也能夠符合全民的期待,更能滿足國防的要求,是本文所要尋找的最大目的。
|
92 |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二年西德安全政策之研究 / German security policy from 1949 to 1982羅美舜, Lo, Mei-s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目的在研究西德政府的安全政策為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一分為二,直到一九九0年才再度統一,分裂過程總計四十年之中久。在這段漫長路途中,德國問題不只和心繫祖國一統的德意志人民有密切關係,也牽涉到忽緊忽鬆的東西關係。畢竟,德國問題不只是德國人的家務事,也牽動著東西兩大陣營在歐洲的均勢角逐。由於是牽一髮而動全局的關鍵所在,在這場零合競爭中,德國的再統一在一九八九年之前似乎只是個夢想而已。固然,德國的再統一印證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說法,但是過於強調這種說法,所可能犯的錯誤就在於,將統一視為一種只是水到渠成的時
間問題,而忽略了過程的探討。僅管戈巴契夫的新思維(New Thinking)和東歐人心思變是兩股將兩德推向統一的重大力量,但之前西德政府長期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沒。倘若沒有艾德諾(Konrad Adenauer)政府的固本培元,布朗德(Willy Brandt)政府的認清時機及順水推舟以及施密特(Helmut Schmidt)政府的前瞻務實,那麼統一是否能在柯爾(Helmut Kohl)政府時期順利和平的完成,不也是個疑問。因此,本文的研就希望瞭解,在戰後的國際體係下,艾德諾政府及施密特政府的安全政策為何,成就為何?三者差異為何?所面臨的困境為何?
|
93 |
中共在東南亞地區推動軍事外交之研究(2001~2009年) /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research of promotion military diplomacy in the Southeast Asia(2001~2009)陳玉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時期,東南亞區域發展受限於美蘇軍事力量的影響而互有對峙。直至二十一世紀開始,隨著美蘇在東南亞地區部署的軍事力量逐漸撤出,加上中共經濟成長與綜合國力的提升;使中共在深化與東南亞周邊鄰國外交關係發展上創造出了有利條件。中共藉由經濟合作與軍事外交等手段執行其在東南亞地區的睦鄰政策,亦符合了中共在亞太地區和平崛起的戰略意涵。
本論文研究目的,在透過文獻檢證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共在東南亞地區推動的軍事外交政策,研究東南亞地區在中共地緣戰略目標中的價值;並針對中共在東南亞地區推動軍事外交有關重大議題及軍事合作之立場實施分析。
研究發現中共解放軍已從過往單純由國家領導人意識主導的對外交往模式(如抗美援朝、援越抗美),轉換躍進至改革開放後新軍事變革、加速國防現代化與對外軍事交流之務實行動(軍事人員交流、區域安全對話、聯外軍事演習、維和行動等);顯示二十一世紀後中共在軍事外交的操作思考模式上將更趨近於務實、交往形式更為多元、執行內容更為複雜。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共解放軍將隨著軍事交流形式的多樣化與參與深度,透過東南亞區域為跳板,在既有政治與經濟實力基礎支持下,擴大且加深對全世界各個區域的軍事交流;藉以獲得更多國家的認同與支持,最終目的不只是單純扮演維護亞太安全的負責任大國,而是具備挑戰美國世界霸權的企圖。
|
94 |
胡錦濤時期中共軍事戰略發展之研究(2002-2010) / Research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during Jintao Hu (2002-2010)陳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2年胡錦濤接班迄今,在國防政治與建軍治軍理念已漸成系統論述,並藉實際用兵演練據以體現,而其「科學發展觀」指導「科技強軍」、「質量建軍」等建軍路線,並強調「加快建立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作戰力量體系」,顯示其軍事戰略思維已朝時間與空間、戰爭型態和作戰樣式、武器裝備、作戰目標、作戰實力評估、集中兵力、作戰保障、軍隊編成與運用、人民戰爭觀念等九大方向更新。中共認為未來爆發全面核戰可能性基本上可排除,發生全球性常規戰爭可能性越來越小,地區武裝衝突和局部戰爭的危險正取代世界大戰的恐怖,成為最嚴重的安全威脅,故除傳統軍事力量建置外,亦同步強化非傳統安全軍事力量之部署。傳統方面置重解決對台問題、南海主權及預防美國進逼三項戰略重點;非傳統方面,中共對安全環境之憂慮包括生存與發展、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國內與國際安全問題等,並認為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經濟與資訊安全等危害在上升中,共軍必須針對經濟與社會轉型下可能發生的動盪不安進行應對。
2008年馬英九總統就職後,兩岸對立現象雖較以往緩和,然共軍高層仍不放棄使用武力,並沿襲2003年12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決議,確立對台各階段軍事整備目標,不可諱言,中共仍將是我國家安全最大威脅。中共隨著國力提升,在追求區域,乃至全球性強國之過程中,勢須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若一味以武力恫嚇台灣,只會增加台灣民眾的反感,製造兩岸敵對情勢。另一方面,中共如果過度迷信武力,並意圖以武力挑戰區域現狀,必將引發其他國家的不安,使中共成為亞太國家共同對抗的對象,兩岸若能和平相處,不僅能讓彼此互蒙其利,而且更將有助於亞太地區之和平穩定。 / Since Hu Jintao took over the government from 2002,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idea to direct military affairs have been systematized, and performed by the military trainings practically. In addition,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Making armed forces powerful by science”, “Military build-up based on quality” directed by “The view of science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on “Establishing the military ability to fight a local war under high technology condition” revealed that China’s military strategic theory has been upgraded in “times and spaces”, “war type and modes of operations”, “weapons”, “military objective”, “war evaluations”, “centralized troops”, “military protections”, “military organizations and performances”, “civil war conceptions”.China thinks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the nuclear war is extremely little, likewise, the possibility of global war is smaller. Besides, the terror of world war is replaced by local armed conflict and local war, becoming the most severe intimidation to security. As a result, China not only constructs the traditional military forces, but also intensifies its deployment of non-traditional military strengths.In the traditional aspect, China emphasize on the cross-strait issue, the Southern sea rights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the non-traditional aspect, the anxious of China include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intimidati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ecurity problems. Besides, China thinks that the danger of terrorism, natural calamities,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are arising, the PLA has to do something with these turbulent situatio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ety.
Although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 has become much moderate after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President Ma in 2008, the policymaker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till not give up to use military force, moreover, they followed the resolution reached in the enlarged meeting of the military commiss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MC in December 2003, established the military objective of every stage of Taiwan affairs.It is obviously that China is the most intimidation of our national security, as long as the promotion of the China’s national power, China has to play the active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the powerful nation worldwide. It will just increase the disaffection of Taiwan’s people and create the opposite situation of the cross strait if the China’s government do nothing but threats Taiwan with its military forces. On the other side, it will cause the discomforts of many countries if China had too much blind faith in its military force, and results in that China becomes the enemy of the Asia Pacific Zone. Furthermore, it will create the most benefit and contribute the most to the Asia Pacific Zone if the cross strait could reach the objective of 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
95 |
商業企劃: 在澳洲成立安全監控之系統整合公司Business / Plan for establishing a security system integration business in Australia吳柏其, Wu, Pet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商業企劃: 在澳洲成立安全監控之系統整合公司
|
96 |
小布希總統時期美國對台軍售之研究-以售台潛艦為例 / Study on the Us-Taiwan military sales program during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terms - case of submarine acquisition趙建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基於整體國家利益,在外交政策上運用對外安全援助來協助盟邦及友邦維持、獲得和平與安全。在美國對外安全援助中「軍售」是最大的計畫單元,美國藉由軍售來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與安全目標,同時達到友盟合作,以強化區域安全,亦使美國與盟邦及友邦間物資、教範及訓練建立標準化的模式,更有助於美國提升國防工業產能、增加美國就業業機會與降低武器裝備研發、生產的成本。
1979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美國對台灣提供防衛性武器就從軍援變為軍售,美國對台軍售雖遭中國大陸不斷阻撓,但美國基於國家利益與全球戰略布局下,仍持續對台軍售,然隨著國際與國內情勢的轉變,美國亦隨之調整對台軍售的政策。小布希總統2001年1月就任後,即於4月份宣佈同意軍售柴電潛艦等多項武器裝備,並停止行之有年的軍售會議,但受到此期間美國整體反恐戰略的布局及美中、美台與兩岸關係的劇烈變化,使美國對台軍售立場再度修回保守的立場。
小布希總統2001年同意循軍售方式供售台灣8艘柴電潛艦,因美國已不生產柴電潛艦,遂積極展開協商第三國的協助,卻在台灣立法院質疑美國報價合理性、構型不明確,與堅持推動「潛艦國造」的狀況下,使美國遭遇前所未有的推動阻力,是美國始料未及的。雖然台灣在2008年通過柴電潛艦第一階段首年預算,然而小布希總統直至卸任仍未向國會申請授權,對台灣而言,實已錯失籌獲潛艦的最佳時機。
本論文主要探討小布希時期對台軍售由最佳的時期轉變為最壞的年代,其中國際與國內的變化及轉折,並以美售台潛艦之個案研究來驗證文中闡述的變數。
|
97 |
論蘇聯解體前後「國家安全委員會」結構與功能之變遷(1985-1996年)姜俐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I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Soviet Union, state secur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for Soviet leader ,and KGB was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security organization in Soviet history. Under president Mikhail Gorbachev's democratization and glasnost policies, the vast security system also faced serious change and collapse.
Everyone knows, the Soviet regime was liberalizing and softening, cries of Perestroika and Glasnost filled the air, the KGB was transforming itself from an instrument of state power to a state power in rules of law.
However, the KGB had seized the unique opportunity afforded by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os of Perestroika and Glasnost years to acquire more power of decision-making.
After the August 1991 coup, Mikhail Gorbachev signed into law the formal end of the KGB, that is ,the KGB was declared formerly dead on Nov.26, 1991. Then the KGB had splited into a number of independent agencies, but we knew that the KGB had been altered, not abolished.
When the USSR dissolved, Gorbachev's time was gone---instead of the new "democratic" government of Boris Yeltsin, and KGB also transferred to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lthough the security apparatus in Russia has changed its name several times since 1991, the functions of the former KGB dispersed among several agencies, president Boris Yeltsin still attempted to centralize those services, then become the power of direct president control.
So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explains mainly the Soviet state security sevices of Gorbachev period and the post-Soviet successors in Russia Federation how to build, what are the structures, what are the main functions of services, and what are their potential effects on Russian.
In conclusion, the KGB was still a necessary part of Russian political game, a dangerous weapon used by Yeltsin against Gorbachev, by Gorbachev against Yeltsin, by consolidation of Yeltsin's power, even if the KGB has been restructured and renamed, it is still a formidable force with extensive potential to the democratization of Russia. So what the changes of former KGB and the imtelligence organization of Russian Federation from Gorbachev to Yeltsin will need to study carefully in the future.
|
98 |
勞工的人格特質、安全管理與態度關係研究 /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Labors'' Personality Trait/Attitude and Safety Management陳文宣, Chen, Wen-S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勞工安全人格特質傾向、安全管理與態度的關係:其次比較分析企業內勞工人口變項類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事故經驗、工作證照)、組織環境變項類別(安全委員會、職業類別、員工數、工作地區、作業場所、安全訊息)在勞工人格特質(容易疲勞程度、懦弱程度、毅力不足程度、含糊程度、自制力脆弱程度、輕率程度、協調性不足程度、神經質程度)、組織安全管理(上級指導、安全教育、安全設備、安全措施、安全標識)及勞工態度(對人、對事、對物)上的差異;並尋求前述人格特質、安全管理與態度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而尋找有效預測勞工態度的變項因素。
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自編『安全教育相關因素調查表』進行施測。調查表包括基本資料、安全性格傾向(人格特質)調查表、安全管理與態度問卷等三部份。受試包括臺灣地區的院轄市、省轄市及縣轄市鄉鎮的企業內勞工,調查表(問卷)的回收率達72.03%。回收調查表經過統計處理分析,就整體而言,獲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在人格特質,男勞工較女勞工穩定;在安全管理,則無性別間的差異;在態度方面,性別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二、在人格特質,不同年齡的勞工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年齡組愈高,則其安全管理愈佳;在態度上,具有顯著差異,50-59歲組及40-49歲組均優於20-29歲組。從機械操作安全的觀點來看,年齡較大經驗豐富,相對地,意外事故較少。
三、在人格特質,高中組勞工較大專以上組及國中組勞工穩定;在安全管理,具有顯著差異,國中組勞工優於大專以上組勞工;不同教育程度度勞工在態度而言並無顯著差異。
四、服務年資愈久,其人格特質愈趨穩定;服務年資愈久,在安全管理愈佳;在態度方面,服務年資愈久。表現愈優。
五、在人格特質,沒有事故經驗勞工較有事故經驗勞工穩定;在安全管理,對於有無事故經驗勞工來講,安全設備具有影響外,其他因素均無顯著差異;在態度上,沒有事故經驗勞工優於有事故經驗勞工。
六、在人格特質、安全管理及態度,有工作證照勞工均優於無工作證照勞工。
七、在人格特質、安全管理及態度,有安全委員會勞工均優於沒有安全委員會勞工。
八、在人格特質、裝卸業優於製造業,營建業亦優於製造業;在安全管理,裝卸業優於製造業,營建業亦優於製造業;在態度上,營建業勞工優於製造業勞工。
九、不同員工數勞工之間,在人格特質、安全管理及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十、在人格特質,縣轄市鄉鎮勞工優於院轄市及省轄市勞工;在安全管理,縣轄市鄉鎮勞工優於院轄市勞工;在態度上,並無顯著差異。
十一、不同作業場所勞工之間,在人格特質、安全管理及態度,均無顯著差異。
十二、在人格特質、安全管理及態度,充足安全訊息勞工均優於沒有及不充足安全訊息勞工。
十三、透過第一典型因素,在安全管理的上級指導、安全教育、安全設備、安全措施、安全標識愈低者,其人格特質的容易疲勞程度、毅力不足程度、含糊程度、自制心脆弱程愈高。透過第二典型因素,安全管理的上級指導愈高者,其人格特質的懦弱程度及協調性不足程度愈高。透過第三典型因素,安全管理的安全設備愈高者,其人格特質的毅力不足程度及神經質程度愈低。
十四、透過第一典型因素,自制心脆弱程度、輕率程度、神經質程度愈高者,其對人、事的態度愈低。透過第二典型因素,人格特質的含糊程度愈低者,其對人、對物的態度愈高。
十五、透過第一典型因素,安全管理的上級指導、安全教育、安全設備、安全措施、安全標識愈低者,其對人、對事、對物的態度亦較愈低。透過第二典型因素,安全管理的安全標識愈低者,則對人的態度愈高,而對物的態度愈低。
十六、安全設備、毅力不足程度及安全措施等變項對人的態度影響是正向的;但安全標識、神經質程度、輕率程度及毅力不足程度等變項對人安全態度影響卻是負向的。在13個(容易疲勞程度、懦弱程度、毅力不足程度、含糊程度、自制心脆弱程度、輕率程度、協調性不足程度、神經質程度、上級指導、安全教育、安全設備、安全指施、安全標識)變項中,有29.106%的可解釋量。
十七、安全設備、毅力不足程度、上級指導及安全措施等變項對事的態度的影響是正向的;但是,安全標識、懦弱程度、神經質程度及輕率程度等變項對事的安全態度的影響卻是負向的。在13個變項,則有25.001%的可解釋量。
十八、協調性不足程度、安全教育及上級指導等變項對物的態度的影響是正向的。在13個變項中,則有18.493%的可解釋量。
依據本研究所得結果,將分別對有關單位、勞資雙方與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供做參考。
|
99 |
具隱私保護功能之兩方相等性驗證機制之提案 / Two-party equality test with privacy protection邱士峰, Ciou, Shih F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比較雙方秘密數值是否相等,而在以往的安全多
方計算的研究,通常雙方的秘密數值經過協定之後,一個為告知方,另外
一個為被告知方,由告知方通知計算後之結果,而被告知方只能相信此訊
息。如果藉由半誠實的第三方可解決上述問題並減少計算量,但找到可以
信任的第三方是比較不容易的。
基於以上問題,本研究提出一新的秘密計算協定,在此協定下參與的
雙方(告知方、被告知方)可以算出彼此所擁有的秘密是否相同。如果不同,
此協定不會洩漏任何秘密值的資訊。本方案亦提供驗證機制,讓被告知方
能驗證告知方是否屬實。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equality of two secret values.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in the previous study, usually through the protocol the
two sides, the one is announcer and the other one be told. The one be told by the
announcer who notified the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and the one be told only can
believe that the message. Through the semi-honest party can solve by the above
problems and reduce the computation required, but you can find a trusted third
party is not easy.
Based on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study proposed in the framework of both the
secret of a new calculation of protocol, in this protocol the two parties (the one
is announcer, the other one be told) can calculate each have a secret are equal or
not. If different, this protocol does not leak any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cret
value.
|
100 |
從恐怖主義論我國國家安全對策 / From terrorism on our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強忠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蘇兩極對抗的結束,國際安全體系是以「美國超強、區域多強」的態勢,維持國際社會的運作。傳統的軍事對抗越趨緩和,21世紀因全球化主義的興起,國界的觀念被迅速地打破,非傳統的國土安全亦對國家內部之人民的生存與發展造成嚴重的威脅。例如:國家經濟安全、社會安全、金融安全、環境生態、資訊科技安全、能源供應安全、恐怖主義攻擊等,對國家的生存與發展與民眾生命財產造成衝擊。「911恐怖攻擊事件」不僅是美國遭到重創,並為21世紀初的全球安全戰略關係帶來巨大的衝擊。隨著全球化的世界村概念的形成,恐怖活動的手段不再侷限於暴力攻擊而已,樣式更複雜及多樣,更是未來趨勢。
中華民國台灣為順應世界反恐怖主義行動,且身為全球民主陣營的一員,深切體認到:恐怖主義對於個別國家或地區的威脅。我國是國際社會的成員,無法自外於「反恐行動」的世界潮流,為避免遭受國際恐怖活動攻擊,除充分瞭解及掌握世界恐怖主義發展趨勢外,更應檢視我國現行國家安全對策,以確保國家安全。
恐怖主義有著極複雜的背景和因素,在一個恐怖主義事件的背後,往往夾雜著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民族等多種因素,同時又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殊性。綜觀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有:利用核、生、化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電腦網路成為恐怖活動的新領域;恐怖組織呈現多元化發展;恐怖襲擊以象徵性、經濟性目標為重點。反恐行動是危機管理的一環,台灣長期以來受中共的武力恫嚇有增無減及國際恐怖活動的覬覦,顯示國家的安全威脅,並不僅是來自外部的軍事威脅,還包括國際恐怖主義的擴張。因此,建立全面性的安全環境,乃是不論政府或民間都必須具有的基本共識。
「911事件」後,世界各國均體認到恐怖主義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並將反恐合作列為國際合作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的作為包括建立反恐合作機制、反恐情報交流、簽署反恐協定、反恐軍事演習等。
依據相關的法令規定及現況,我國處理國家安全的恐怖活動主要機制有:行政院國土安全政策會報及國家安全決策機制。我國在反恐怖行動的整備,在行政院的國土安全辦公室的統籌下,各有其中央主管機關策頒應變機制,負責整合、督導、協調各級相關行政機關及公共事業執行各項反恐怖行動及救護工作。
本文參酌現行危機管理理論以及世界主要國家之國家安全機制發展經驗,針對我國未來國家安全體制,除執行面涉及專業應繼續保持分立外,在法規面上,應將相關緊急應變之法規合併,並於制度面在適當的政府層級,成立一個專責統合機構,以強化整合協調功能,達到危機預防的效果。
|
Page generated in 0.027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