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
  • 15
  • Tagged with
  • 15
  • 15
  • 15
  • 12
  • 7
  • 6
  • 5
  • 5
  • 5
  • 4
  • 4
  • 4
  • 4
  • 4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縣市政府公務人員職務列等調整知覺對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八十八年地方機關職務列等調整」為例

林秋足, chiu-tsu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目前行政機關組織類似韋伯(M. Weber)所謂的理想型的官僚組織,具有專業分工及層級節制之特徵,各機關每一職務均定有職稱、職等,各級機關首長之職等依層級垂直分化,縣市政府長期以來因受限於機關層級因素,一級主管局長等職務之列等相較偏低。地方制度法八十八年公布後,考試院為回應落實地方自治之需,提升縣市政府人員的士氣,遂於八十八年發布地方機關職務列等調整案,將各縣市政府一級單位主管之職務列等由薦任第九職等調高為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中,員工是組織最重要的資產,公務人員是推動國家建設之菁英,在這一波政府再造的潮流中,除了政府機關之組織結構重新設計外,更要重視員工的價值與態度,方能達成組織目標與績效。又組織係一群有共同目標的員工所組成,任何一項政策或變動都必須取得成員的認同與支持與承諾,方能展現成效。茲考量職務列等是人事制度的一環,當機關某些職務之列等調整時,其組織結構及成員的地位、成就、薪資、升遷等基準也跟著受影響。八十八年地方機關職務列等調整之政策是否可以激勵士氣、留住人力?實值得我們來探討。 本研究以縣市政府本府及所屬一級機關為研究對象,以問卷方式來評量,縣市政府公務人員對於職務列等調整之看法與感受及對於組織承諾有何影響。並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因素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論為: (一)職務列等高低代表薪資、職責程度及地位高低。 (二)不以大小縣市區分列等之滿意度最低。 (三)有關職務列等具有「激勵功能」的認知方面。 (四)有關「公平功能」構面的認知方面。 (五)公務人員對組織承諾中「努力承諾」的同意程度看法最高。
2

臺灣鄉鎮市政府現金持有之影響因素

李慈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濟學者 Keynes (1936) 的著作「就業、利息及貨幣之一般理論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曾提及決定貨幣持有多寡主要有三個動機 : 一般日常生活使用之交易動機、預防勝於治療之預防動機及用於投資獲利之投資動機。當企業持有過少現金時,最糟糕情形可能會有周轉不靈而產生營運風險之情況發生;但是持有過多現金卻可能會減少其他投資之收益及產生代理問題。過去都從營利組織角度探討現金持有相關議題,近年來的文獻開始對於非營利組織之現金持有有更深入研究。至於公部門,只有Gore (2009)以美國自治市為探討對象。本研究欲依循過去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及政府部門對於現金持有之相關探討,檢驗影響臺灣各鄉鎮市現金持有之影響因素。 由於預算法之修正及五都升格之行政區變動,本研究期間著重分析2001年至2010年期間之臺灣各鄉鎮市政府資訊。然而,由於受限於2001年政府公開資訊之不完整性,故本研究最終以2002年至2010年作為資料期間,共計九年;以臺灣省十六個縣,暨福建省金門縣、連江縣兩縣,總共十八個縣政府所管轄319個鄉鎮市做為研究樣本。本研究除了採用傳統混合資料進行實證分析,亦採用追蹤資料中的固定效果模型,以獲得更精確的實證結果。 在結論部分,從兩種估計方法的迴歸結果來看,由於各鄉鎮市之間的區域差異,因此在pooling OLS迴歸結果中,變數影響較固定效果顯著。此外,由於組織差異性及受限於資料之可取得性,因此過去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對現金持有之影響因素的研究結果可能無法完全適用於政府,仍有待改善之處。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政府現金持有之影響因素,未來研究方向可以朝向探討政府是否持有超額現金及其可能影響,以檢驗政府是否具備謹慎良好之財務管理政策。
3

臺北市政府倫理管理之研究

李明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界相信所謂「好的倫理為經營之道」(Good Ethics is Good Business),因而認同「倫理管理」的重要性;對公部門而言,倫理一直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價值,而且公務人員扮演著執行公共政策與落實公共利益的角色,因此,有關公部門「倫理管理」的議題也就顯得格外地重要。本文由行政倫理的概念出發,探討公部門組織結構中的倫理管理,並且參考Sheldon S. Steinberg及David T. Austern(1990)的論點,認為除了以法規來獲致與規範公務人員的倫理行為之外,在管理機制上還有四個重要的基本要素:「訓練」(Training)、「管理稽核」(Audit of Management)、「調查」(Investigation)以及「管理控制」(Management Control)。據此,本文以這四個要素檢視臺北市政府的倫理管理機制及運作情形,透過對臺北市政府政風處、人事處、主計處以及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等相關單位的深度訪談,分析其倫理管理的缺失,並提出建議與改進之道。
4

台北市政府實施管理才能發展之研究

陳麗容, CHEN, LI-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北市政府實施管理才能發展之現況與成效,並分析探討市府主管人 員此方面之心態。除資料分析外,並輔以問卷調查法。 全文一冊,共分為五章;十八節,茲將各章分析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管理才能發展的意義、本文研究之動機、目的、架構、範圍、方 法與限制。 第二章:評介管理才能發展有關的厘論概念,內容計有管理人員角色與職務及其應具 備之才人能、管理才能發展需求之認定與評鑑、實施之原則與方法及成效之考評。 第三章:對當前台北市政府實施管理才能發展現況為實務上之分析,包括當前訓練進 修概況,公訓中心之管理訓練,主管培育計畫與訓練及市政規劃人才進修等。 第四章:就問卷資料分析市府主管人員對管理才能發展之看法及其滿意程度。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描述本文研究發現並研提建議。
5

台北市政府處理攤販問題之研究--從政策過程觀點探討

紀世訓, JI, SHI-X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針對當前台北市的 販問題,以政策研究取向為架構,蒐集國內外相關資料 ,對台北市政府 販問題處理政策的形成、規劃、執行評估等過程,作綜合性的分析 與檢討。 全文一冊,共分五章二十節,約十四萬餘言: 第一章緒論。首先界定 販的概念、研究動機、方法、限制、範圍和分析架構;並介 紹國外攤販問題處理政策的簫況。 第二章問題形成。除探述當前台北市 販的形成背景、活動現況及其所衍生的問題外 ,並剖析政府對此一問題所持的態度。 第三章政策規劃。引介政策規劃理論,藉以分析攤販問題處理之中央與地方法令的規 劃過程。 第四章政策執行。簡述政策執行概念,探討台北市政府對 販問題的執行情形;並預 估「台北市攤販管理規則」修正後的可行性。 第五章政策評估與建議。乃就整個政策過程各個階段,逐一檢討,並嘗試提供可行性 的具體建議,俾有助於台北市政府日後處理攤販問題之參考。
6

臺灣縣市政府現金持有之影響因素

張惠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金持有的概念最早是源自於營利組織。對營利組織而言,由於現金屬於低報酬及高流動性的資產,現金持有量與營利組織經營政策和股東權益息息相關。當持有過多的現金時,組織不會獲得更高的利益;但當組織持有過少的現金時,就可能會面臨資金短缺的風險以及向外部市場融資的資金成本。因此,適當的現金持有水準對於營利組織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同樣地,相對於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以及政府維持適當的現金持有水準亦是值得探討的重要議題。維持適當的現金持有水準能對政府財務狀況有所助益,並可以讓人民感受到政府穩健的現金管理。因此,本研究欲依循過去營利組織以及非營利組織對於現金持有之相關探討,檢驗影響臺灣各縣市政府現金持有之影響因素。 由於我國預算法之修正,以及五都升格之行政區變動,故本研究期間著重分析2001年至2010年期間之臺灣各縣市政府資訊。然而,由於受限於2001年政府公開資訊之不完整性,故本研究最終以2002年至2010年作為資料期間,共計九年;以臺北市、高雄市兩直轄市以及臺灣省二十一個縣市,暨福建省金門縣、連江縣兩縣,總共二十五縣市政府做為研究樣本。本研究除了採用傳統混合資料進行實證分析,亦採用追蹤資料中的固定效果模型,以獲得更精確的實證結果。 在結論部分,從兩種估計方法的迴歸結果來看,由於各縣市政府之間的區域差異,因此在傳統混合資料迴歸結果中,變數影響方向較固定效果顯著。此外,由於政府環境不同於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以及臺灣政經環境之差異,因此過去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對現金持有之影響因素的研究結果可能無法完全適用於政府,仍有待改善之處。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臺灣縣市政府現金持有之影響因素,未來研究方向可以朝向探討政府是否持有超額現金及其可能影響,以檢驗政府是否具備謹慎良好之財務管理政策。
7

知識管理於技術移轉運用策略之研究─以捷運工程為個案探討

丁立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臺北捷運工程初期由外籍總顧問主導與協助,至逐漸擺脫而獨立運作,2001年開始可以提供其他捷運工程及其他工程單位技術諮詢及顧問服務,與其在2000年引入知識管理概念後,一連串採用的策略與作業方案,應為主要且關鍵之因素。 本研究報告即以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技術移轉的作法為對象,探討其再導入知識管理後獲得之效益與具體成果如何。 結論:運用知識管理,進行技術移轉的績效與成果是被肯定的• / Following the coming of knowledge economics age, the economics that bases on knowledge will change the operation type of enterprise. It causes the trend of exploring and studying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his field includes some complicated operation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uch as knowledge obtaining, studying, executing, sharing, innovating and extending etc. At the beginning, the Department of Rapid Transit Systems, TCG. (DORTS) proceeded the construction of MRT system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general consultancy. Everything had to rely on the assistance from consultants. Gradually, DORTS could handle the technique independently. Until 2001, DORTS could even provide the services and assistance of consultation to other relevant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my research, execut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arranging a series of relevant training classes after adopting concep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t 2000 should be the successful elements. For the reason, I chose the constructive technique transference of DORTS to be my research object, explore the achievement of adopting concep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discussion and proof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conclusion proves that executing the policy of technique transference with concep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bsolutely effective.
8

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授能認知之研究

王永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全面品質管理的觀念受到相當多的關注,因此作為核心特徵之一的「員工授能」也受到愈來愈多研究者的重視,許多實證研究均指出實施員工授能有助於提昇員工之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對於工作績效與服務品質的提昇也有良好的助益,因此,本研究以授能認知為研究主題,並以台北市政府一級行政機關薦任六職等到九職等之公務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上除了文獻探討法之外,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要之研究方法,並以深度訪談法作為輔助性之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授能界定為「個人對於其在工作上之自我效能與自我價值的認知」,並以「意義性」、「自主性」、「能力」與「影響力」四個面向來測量台北市政府一級行政機關薦任六到九職等之公務人員的授能認知情形,而在實證分析的部分則以人口屬性變項作為自變項,探討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工作年資、職等及職別之公務人員對於授能的認知是否有所不同,另一部分則是探討授能認知對於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年齡、工作年資、職等及職別之受訪者對於授能認知的四個面向均有顯著的差異存在,而不同教育程度之受訪者則僅對於「自主性」與「能力」這兩個面向有顯著的差異存在;至於在授能認知與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的相關與影響方面,本研究則發現授能認知的四個面向均與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間相關;在影響方面,則發現再授能認知的四個面向中,僅有「意義性」、「自主性」與「影響力」三者對於組織承諾有所影響,「能力」則被排除在迴歸方程式之外;而「意義性」、「自主性」與「能力」則對於內在工作滿足有影響,至於外在工作滿足方面,則是四個面向均有影響,不過,「能力」對於外在工作滿足的影響乃是負面的,也就是當個人對於其本身工作能力的認知越高時,其外在工作滿足就越低。 至於在深度訪談方面,本研究乃是利用與台北市政府薦任六到九職等之現職公務人員之訪談,了解影響公務人員授能認知的環境因素或其他個人因素,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公務人員授能認知的環境因素有工作設計、領導風格、官僚體制與官僚習氣、內部關係、組織願景、教育訓練、政治介入、上司器重與機關間的溝通與協調等,至於在個人因素方面,除了在實證研究中所發現到的人口屬性變項之外,還有學以致用、個人預期、工作能力與工作經驗等項。 最後,本研究還希冀為政府部門之人事管理工作貢獻一份心力,因此提出九項建議,期能作為日後政府行政管理上之參考,分別是: 一、實施工作設計(Job Design),提昇工作之多樣性與挑戰性 二、盡量採用民主式的領導,加強授權 三、落實團隊建立,強化機關內部之團隊精神 四、建構組織願景,闡明機關未來發展 五、在職訓練(on-the-job training)機制的建立 六、強調行政管理中的人文主義 七、注意機關中男女平權的議題 八、落實參與管理,賦予非主管公務人員較高的決策權 九、重視專業人才,強調專業能力的培養
9

臺北市議會職權運作之研究--以第七屆市議會為例

李明倫, Lee, Ming-L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北市是我國的首都,更是全國的政治、文化及金融中心,市政業務的繁瑣可想而知,因此臺北市政府的施政常是媒體及其他各級地方政府所討論、學習和批評的對象。臺北市政府政策的施行必須受到市議會的監督,而市議會不但要監督市府,更要制訂有利於全體市民的法規,為市民表達意見,所以臺北市議會不但是臺北市的立法機關,也是臺北市的意思機關,其地位可謂相當重要。 本文以第七屆臺北市議會的職權運作為研究中心,分為六章來說明。第一章是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架構、研究範圍與限制及文獻探討等。第二章是說明臺北市議會的演變歷程,就光復初期至民國五十六年臺北市改制前之市議會、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後至直轄市自治法公布前之市議會及直轄市自治法公布後之市議會作一探討。第三章就臺北市議會的組織與職權作一探討,組織方面包括了議員、議長及副議長、各委員會、秘書處及市民服務中心。職權方面包括立法權、財政權、行政監督權及其他權力(調閱權、接受人民請願權、選舉權及制訂內規權、懲戒違紀議員之權)。第四章討論的是臺北市議會與中央政府及市政府之關係,這之中包括探討區里與臺北市議會之關係。第五章是研究影響臺北市議會職權行使的因素,包括有政治生態、政黨、輿論、利益團體及選民壓力;第六章則是結論。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四節 文獻探討...............................................9 第貳章 臺北市議會的演變歷程 第一節 光復初期至民國五十六年臺北市改制前之市議會............12 第二節 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後至直轄市自治法公布前之市議會......17 第三節 直轄市自治法公布後之市議會............................24 第參章 臺北市議會的組織及職權 第一節 臺北市議會的組織......................................29 一、議員、議長及副議長........................................30 二、各委員會..................................................40 三、秘書處....................................................52 四、市民服務中心..............................................55 第二節 臺北市議會的職權......................................57 一、立法權....................................................57 二、財政權....................................................67 三、行政監督權................................................74 四、其他權力..................................................79 第肆章 臺北市議會與中央政府及市政府之關係 第一節 中央政府與臺北市議會之關係............................84 第二節 臺北市政府與臺北市議會之關係..........................93 第三節 區里與臺北市議會之關係...............................106 第伍章 影響臺北市議會職權行使的因素 第一節 政治生態.............................................111 第二節 政黨.................................................118 第三節 輿論.................................................123 第四節 利益團體.............................................125 第五節 選民壓力.............................................128 第陸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13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8 第三節 結語.................................................142 參考文獻.....................................................144 附錄:訪談結果整理大要.......................................152 圖 表 目 錄 圖目錄: 圖一:研究架構圖...............................................7 圖二:臺北市議會組織系統圖....................................29 表目錄: 表一:以臺北市議會職權為研究主題的相關論文.....................9 表二:第七屆臺北市議會期間市府所提出的九大覆議案.............103 表三:第一屆至第八屆臺北市議會政黨議員席次之變化.............114
10

警察機關巡邏勤務規劃與執行之研究-以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分駐(派出)所為例 / The study of patrol task planning and enforcement in the police department :an example of police department’s divisions in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

張清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巡邏勤務是警察最常見的勤務方式之一,長久以來被公認是警察的核心勤務,由於巡邏勤務兼具積極打擊犯罪的主動作為及消極防制的被動作為,更加突顯巡邏勤務的重要與特色。而警察巡邏勤務之規劃及執行方式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何有效發揮巡邏勤務預期效能的議題,也就值得深究。 本研究以立意抽樣,採質化半結構深入訪談方式,針對實際規劃與執行巡邏勤務之派出所所長與協助派出所所長規劃勤務並參與實際執行巡邏勤務基層員警10人進行訪談,旨在探討巡邏勤務之規劃與運作過程,藉此找出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並將結果提供相關單位作為警察巡邏勤務規劃與運作之參考,期能有效發揮預防犯罪及達到維護社會治安之功能。 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巡邏勤務,警察核心勤務:巡邏勤務24小時綿密規劃,勤務時數約佔每日總時數50%-70%,為警察勤務中核心勤務。 二、工作項目,符合主要目的:巡邏勤務工作置重點於犯罪預防、交通順暢及為民服務,符合巡邏的主要目的。 三、攻勢勤務,具有預防效果:巡邏勤務屬攻勢勤務,具迅速、快速、機動等特性,具有預防犯罪的效果。 四、符合原理,有效預防犯罪:巡邏勤務運作符合迅速、機動、彈性、顯見等4項原理,能有效預防犯罪。 五、巡邏勤務,以深夜勤為主:深夜時段為犯罪活動高峰期,應將巡邏勤務加重於該時段,以符合實際需求。 六、因時因地,使用交通工具:巡邏勤務交通工具應因時因地制宜,彈性運用,發揮巡邏勤務之機動性及顯見性。 七、事故處理,影響巡邏成效:巡邏勤務規劃編排常因事故處理導致巡邏勤務落空情事,影響巡邏預期成效。 八、強化措施,落實巡邏勤務:強化勤務指揮中心功能、落實實施勤前教育及採師徒制編組,以利經驗傳承,落實巡邏勤務作為。 九、巡邏裝備,適時因應添購:巡邏勤務配備裝備應適時因應添購,以維執勤安全,提升巡邏勤務效能。 十、落實盤檢,減少巡邏箱數:巡邏勤務應以加強盤查為主,巡簽巡邏簽章表為輔,以發揮巡邏勤務預期之效能。 十一、巡邏勤務,優點缺點並俱:巡邏勤務可有效產生嚇阻犯罪功能,惟因各項因素,常無法落實執行。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研究建議: 警察機關應採問題導向巡邏勤務策略,實施因地制宜措施以規劃巡邏勤務,落實盤查作為為主,巡簽巡邏簽章表為輔,因應需求適時添購裝備,強化巡邏勤務精進作為;並落實金融超商業自我防護機制,精簡業務提升警力運用,同時面對問題落實檢討規劃。 / Patrol dut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uties for the police officers, which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as their core duty for a long time. Moreover, the patrol duty’s i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highlighted by its active actions like fighting against crime and its passive actions lik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owever, the policy officers’ planning and executive methods of patrol duty are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refore, it deserves deeply exploration about how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of patrol duty. Taking the purposive sampling and qualitativ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 this study interviewed 10 persons including a police station chief and some grassroots police officers assisting the chief to plan and carry out patrol duty, with the aim to explore the patrol planning and operation process. In this way, it can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vide the study results to relevant units as reference of planning and operation for the police officers, expecting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social order and security maintenance. The major study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as below: 1.Patrol duty is the core duty for the police officers: the duty is 24-hour planned, and accounts for 50%-70% of the work hours every day, so it is the core duty for the police officers. 2.The work. details conform to the primary purpose: Patrol duty focuses on crime prevention, smooth traffic and public service, which conform to the primary purpose of patrol. 3.Offense duty has the preventive effect: Patrol service belongs to offense duty, which is quick and mobile, and has the effect of crime prevention. 4.It conforms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an prevent crime effectively: Patrol operation conforms to the four principles of quickness, mobility, flexibility and conspicuousness, and can prevent crime effectively. 5.Patrol duty is mainly served at late-night: The late-night is the peak period of crime activity, so the patrol du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during that period to meet the practical demands. 6.Use vehicles based on the specific time and place: The vehicles used for patrol service should be flexible based on the specific time and place, so as to achieve the mobility and conspicuousness of patrol service. 7.Accident handling affects the effect of patrol duty: Patrol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is often delayed or vacated due to accident handling, which further affects the expected effect. 8.Strengthen the measures to carry out the patrol duty: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the command center, carry out the pre-duty education and adopt senior-junior grouping to facilitat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patrol duty. 9.Procure the patrol equipments in time: Patrol equipments should be procured in time based on the specific demands, so as to ensure secure duty and improve the patrol efficiency. 10.Carry out question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atrol boxes: The patrol duty should strengthen question primarily, together with patrol duty form sign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patrol effect. 11.Patrol service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atrol duty has the function of effective crime prevention. However, it can’t be carried out due to various factors. Based on the study finding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he police institutions should adopt the problem-oriented patrol strategies and make measures based o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for patrol duty planning. It should carry out question primarily, together with patrol duty form signing. Moreover, it should procure equipments in time based on the demands to strengthen the patrol practice. Besides, it should also carry out the self-defense mechanism of finance-over-business and simplify the business to improve the manpower application. At the meanwhile, it should implement review and planning for the problems.

Page generated in 0.055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