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
  • 11
  • 1
  • Tagged with
  • 12
  • 12
  • 12
  • 12
  • 12
  • 8
  • 5
  • 5
  • 5
  • 4
  • 4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政府預算歸宿之所得重分配效果分析 / Post - fisc distributions of income

陳瑜珊, Chen, Yu-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方面,儘管相較於許多歐美國家而言,我國所得分配不均的程度較小,但不可否認地,我國目前正處於所得分配惡化的年代,另一方面,在政府做了這許多看似有利於民的德政後,究竟發揮了多少預期的功效?究竟對所得分配的改善有無肋益? 有鑑於此,本文針對我國八十五年政府的財政收支的所得重分配效果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期瞭解政府財政收支之所得重分配效果。不過,在內容上,由於以往國內外文獻多只探討租稅或支出面,故本文兼顧租稅及支出兩方面,而在方法上,歸納以往國內外文獻所採用之方法不外乎歸宿假設與衡量指標兩種,其中又多以歸宿假設為主,少以衡量指標為主,因此,本文跳脫出以往方法上的侷限,兼採歸宿假設與衡量指標兩種方法,並以目前國內文獻尚未採用之RSA衡量指標進行實證研究。實證結果顯示,不論是採有效稅率及有效受益率抑或是採RSA衡量指標進行分析,皆可發現:1•租稅方面在中央政府租稅中,以綜合所得稅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最大,而以公賣利益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最小,且有負效果;在地方政府租稅中,則以土地增值稅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最大,而以營業稅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最小,且有負效果。整體而言,中央政府租稅的所得重分配效果較地方政府租稅為大。2•支出方面在中央政府支出中,以國防支出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最大,而以退休撫卹支出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最小,且有負效果;在地方政府支出中,則以教科文支出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最大,而以經濟發展支出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最小,但仍為正效果。整體而言,中央及地方政府支出皆具有所得重分配效果,且其中又以地方政府支出的所得重分配效果較中央政府支出為大。3•財政收支雖然直接稅具有某種程度的所得重分配效果,但其中只有佔我國總租稅收入比重30%的綜合所得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的得重分配效果較顯著,而佔我國總租稅收入比重46%的間接稅卻有負效果。因此,我國租稅整體而言並不具有改善所得分配的效果。不過,由於我國政府支出對所得分配的改善有顯著而正面的效果,因此,我國八十五年政府財政收支對於所得分配的改善仍具有相當的貢獻。
2

我國社會保險所得重分配效果於不同職業別之影響

楊媛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社會福利角度出發,所謂公平,必須具有縮小貧富差距功能;效率,指的是以最少經費達到最大效果,本文將著重公平面探討,著眼於社會保險在不同職業之所得重分配差異改善情形。本文利用約當規模概念將各家戶人口單位化為齊一後,進行原始所得及加計社會保險淨收益所得計算,並使用AJL模型將垂直效果、水平效果、重排序效果自重分配效果中分離,透過實證觀察,社會保險制度於不同職域保險別是否具有改善原始所得不均情況。 本文主要目的有二:(1)分析社會保險所得重分配效果於各職域別內是否具有改善所得不均功能;(2)以年為單位,分析社會保險是否確實受益於經濟弱勢族群。實證研究發現,以各職域保險別觀察,勞保(產業工人)、勞保(漁業人口)、農保、未參加家戶具有正向所得重分配功能;公保、軍保、勞保(雇主)、勞保(受雇者)家戶具有反重分配功能,且社會保險制度實施於原始所得較高的投保別具有「利富」傾向,對於原始所得較低之投保別,則具有「利貧」效果。整體而言,我國社會保險制度在不同職域保險別上具有改善所得不均功能。 / In this paper, we will aim at the view of equity and find if social insurance in different vocations have improved income redistribution. We use the concept of equivalence scale factor to adjust family size and follow AJL model to calculate the vertical effect, horizontal effect and reranking effect.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e want to know if social insurance improves to decrease income inequity in different vocations and to examine if family with weaker economic status would get more benefit from social insurance. We find that : (1) Family of Labor Insurance (members of an occupational union and fishermen)、Peasant Health Insurance and no enter any insurance in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have positiv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family of Civil Servant Insurance, Military Insurance, Labor Insurance (employers and workers) have negativ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2) Social insurance in lower level insurance category has great redistribution effect, but it is fault in higher level insurance category.
3

稅式支出與財政誘因

宋秀玲, SONG, XIU-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敘述所得重分配理論。促使所得重分配可透過政府直接支出與程式支出兩種 方法,討論究竟那一種方法較具效率。 第二章 討論所得重分配是否為一種公共財。若是,則所得重分配得由政府以課稅直 接支出方式為之;若不是,則透過對私人捐贈補貼的方式來提供,較具效率。 第三章 利用一般均衡模型比較政府直接支出與稅式支出二種方法的福利成本。 第四章 討論對私人捐贈補貼的最適所得稅處理。 第五章 結論。建議政府考慮多採取較具效率的方法。
4

我國所得稅制度重分配效果之解析

李駿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租稅制度的公平性一直以來是學者所強調以及爭論的議題,一個完善的租稅制度被認為應該符合垂直公平(累進性)與水平公平,也就是對不同所得者課徵不同的租稅,對相同所得者課徵相同的租稅。近年來我國的所得分配情形似乎有惡化的傾向,造成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原因,跟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因素有關。所得稅的功能之一在於矯正所得分配不均,達成所得重分配。所得稅制的租稅分配與累進程度對於稅後所得分配有密切的關係,所得稅對於稅後所得分配的影響亦值得詳細研究。以往的實證文獻當中,大多數是將租稅的重分配效果拆解成垂直效果與水平公平效果,但是卻忽略了租稅實際上可能會造成的所得重排序效果,更有文獻把所得重排序效果當成水平公平效果來衡量,此種做法不能衡量出傳統定義的水平公平效果,水平公平效果與所得重排序效果在本質上有所差異,需要做一釐清。而且在實證分析過程當中,我們也必須考量到家庭經濟單位的人口結構,因為高所得的家庭可能是因為家庭人口數眾多,所以造成高所得現象,而低所得家庭也可能是因為家庭人口數少的緣故。因此在進行實證分析的過程當中,各個家庭的總所得與租稅負擔都必須以一相同的基礎來進行分析,也就是家戶相當規模的概念,如此一來才能得出較準確之分析結果,這在以往的文獻當中是較為缺乏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分析我國所得稅制的重分配效果,分別分析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以及這兩種稅負加總之重分配效果,進而將重分配效果分解成垂直效果、水平不公平效果以及所得重排序效果,以便了解我國所得稅制的公平性問題,並且在分析過程中導入家戶均等規模的概念。 綜合本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從吉尼係數的數據可以顯示出,我國的稅前所得分配狀態呈現愈來愈不公平的現象。 二、從卡瓦尼指數可以得知我國整體的所得稅制具有累進稅之性質,而且能夠達到改善所得分配之目的,所得重分配效果為正。 三、將所得重分配效果拆解,可以發現垂直累進效果是造成所得重分配效果的主要因素。而且也可以發現水平不公平與所得重排序的現象存在,這兩種效果會對所得重分配造成負面影響,但是與垂直效果比較起來,這兩種效果對所得重分配效果的影響不大,重分配效果主要還是由垂直效果決定,垂直效果愈大,所得重分配效果也愈大。 四、近幾年來所得稅制造成的各種分配效果沒有明顯的往上或往下趨勢,代表我國目前所得稅制的重分配功能並沒有受到太多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但是是否在達到經濟公平上有所進步,稅後所得分配是否有大幅度改善,從數據顯示,整體所得稅制的重分配效果不是很大。
5

我國失業保險對不同教育程度勞工所得分配改善之研究

王愛婷, WANG, AI-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討我國失業保險實施之後,對不同教育程度勞工所得分配之改善程度。利用我國行政院家計收支調查報告、勞工保險統計年報,計算失業者因為失業保險所提供的保障之下,於民國八十八年至九十二年間,其所得的變化,以及整體就業者所得分配改善的效果。 本文依據Moene and Wallerstein (2001),提出衡量所得重分配概念之指標,利用薪資中位數除以薪資平均數之值來衡量。本文將指標調整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除以可支配所得平均數之值,計算失業保險實施對不同教育程度勞工所得分配改善幅度。 研究結果顯示,未考量失業保險時,所得分配的效果,較平均的為「國中及以下」,其次為「大專及以上」,最後為「高中職」。而失業保險之淨給付,最高者為「國中及以下」、次高者為「高中職」、最後為「大專及以上」這個教育程度的就業人口。「國中及以下」這個教育程度的就業人口,拿到的淨給付是最多的,這呼應了失業保險原先設計的目的即為達成所得分配改善的功能。失業保險實施後的所得分配狀態,「國中及以下」之可支配所得中位數除以可支配所得平均數是最高的,其次為「大專及以上」,最低為「高中職」。所以,失業保險實施,使得「國中及以下」這個較低的教育程度的就業人口,所得重分配的狀況是最好的。這呼應了失業保險原先設計的目的即為達成所得分配改善的功能。 在這三種教育程度下,各年度之所得分配改善的情況。未考量失業保險時,社會所得分配狀態以八十九年較平均,九十一年、九十二年較不平均。淨給付,以九十二年、九十一年較大、八十八年較小。考量失業保險實施後所得分配狀況,以八十八年、八十九年較平均,九十年、九十一年較不平均。所得分配改善的程度而言,皆以九十一年、九十二年改善程度較大,八十八年改善程度較小。
6

教育、階級流通與社會福利 / Education, Mobility and Social Welfare

吳致謙, Wu, Jhih Ch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旨在於討論政府的政策對於階級流通跟社會福利的影響。我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階級流通的模型模型,在模型當中,我們想像社會上面的人都得要參加「職業考試」來決定個人的職業,如果通過考試,則可以得到比較高薪水的工作,反之,則只能得到薪資比較低的工作。在模型中,我們分析義務教育與所得重分配這兩種不同廣被使用的促進階級流通的政策下,分別對於社會福利所帶來的影響。 在模型當中,我們發現到的是,政策會產生兩種影響,第一種是縮短貧富差距的影響,第二種則是政策會讓家庭中小孩子受到的教育增加的影響,政策透過這兩種效果會影響社會上面的階級流通。而縮短貧富差距的效果要成立,有兩個條件:1. 這社會高資質的下一代,會是高資質的機率比其他低資質的小孩大;2. 這社會上面得要是有很多低資質的人處在比較高的社會階層。另外一部份,增加教育的效果要發生,也有兩個條件:1. 家長對於小孩教育的所得份額得要小於一;2. 高資質的能力得要夠高。唯有在上面的條件成立之下,政府政策所帶來的這些效果才會發生,並且也才有辦法影響社會階級流通跟社會福利。 而在不同政策下,所得重分配上,只會有縮短貧富差距的效果,在義務教育下,則是兩種效果都可能發生。也因此,本文認為,如義務教育或所得移轉之類的政府政策,並非一定有效,得要在如上述條件成立之下,才會發生階級流通的效果。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obility and policies which government execute. In this article, I discuss two policies: income transfer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article, I construct a model where people have to take a “occupation test” to decide what job they can obtain. If people’s scores are larger thanminimumscore, they will pass the test. If they pass the test, they will obtain a job with more earnings. If not, they will obtain a job with lower earnings. Scores of people is affected by their innate ability, family background, and levels of education. Furthermore, I set that if one’s parents are talented, then one is more likely to be a talented one than people with untalented parents and I call this advantage of people with talented parents“advantage of ability inheritance”. Moreover, levels of education is positive related to their parental income. I find that these policies raisemobility by two effects: one effect is reduction of income gap and another one is net increasing of children’s education. Moreover, I find that when the government executes income transfer, only effect fromreduction of income gapmay work. However, upon execut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two effects may both work. In addition, I find the keys for reduction of income gap to work are (1) the advantage of ability inheritance and (2) the amounts of untalented people who pass the test before executing policy. Moreover, the key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are (1) income share of children’s utility and (2) ability of talented people.
7

綠色稅制改革所得重分配之研究 / Study on income distribution of green tax reform

許景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綠色稅制改革始於1990年代,在此前歐美主要稅收所得來源為所得稅,隨著歐美國家面臨經濟與財政困境,課稅項目漸漸地轉向環境稅,最先實施的國家為北歐國家,目前我國正面臨經濟衰退,且新政府上任後,增稅政策屢屢遭到民眾的反彈,有些學者認為,環境稅有辦法達成「雙重紅利」,既能增進環境品質且改善所得分配,不失為一向好的課稅工具。 本研究以民國100年行政院主計處的「產業關聯表」與「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估計綠色稅制改革的所得重分配效果,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法,估計環境稅對於消費支出項目價格影響,再將環境稅稅收金額作為所得稅減免與移轉收入減免用途,最後估計吉尼係數,觀察實施綠色稅制改革後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實證結果顯示,環境稅是一具有累退性質之租稅,故單純課徵環境稅會造成所得分配惡化,且課徵越高之金額,所得分配惡化越嚴重;實施綠色稅制改革後,所得分配都較原始值平均,且綠色稅制改革金額越大之方案,改善所得分配效果則越好。
8

發行公益彩券對所得重分配影響之研究

陳欣珮, Chen, Shin-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項政策如何影響所得分配情形,是財政學者相當關心的焦點,因此在去年12月才正式發行的公益彩券,對所得重分配情形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究竟改善了所得分配?還是使得所得分配情形惡化?故欲藉本研究來加以探討分析。本文主要是透過問卷的設計,針對大台北地區的民眾做實地的面訪,再加上次級資料的蒐集,利用SPSS及SAS等統計軟體來予以運算,以了解彩券的租稅歸宿和支出歸宿。最後由租稅歸宿和支出歸宿二者的淨效果,得出預算歸宿,觀察所得分配情形因發行彩券之後所造成的影響。 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若以彩券的租稅歸宿而言,低所得負擔的隱含稅負高於高所得者,因此,隱含稅為具有累退性質的。 二、若以彩券的支出歸宿而言,低所得者的受益金額高於高所得者,且隨著所得的增加,受益的金額隨之減少,即彩券的盈餘分配呈現了累退性,但此累退性有助於所得重分配的改善。 三、結合租稅歸宿及支出歸宿,我們發現預算歸宿的淨效果,為低所得者的淨受益金額高於高所得者,淨有效受益率也高於高所得者。因此,對所得重分配的效果而言,發行彩券改善了所得重分配情形。 既然發行彩券會改善所得重分配的情形,故政府應擴大發行彩券,不應再以發行彩券會助長賭風為由,而對彩券有所畏懼。只要發行前做好完善的規劃,教育民眾合法賭博的心態,則發行彩券在政府籌措財源上,應是一個相當有利的工具。
9

我國社會保險重分配效果於不同教育程度之影響

蕭茜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保險制度(social insurance)是社會安全制度(social security)的重心,也是現今政府為了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安全的重要環節。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自民國三十九年開辦勞工保險,至今已歷經五十六年。社會保險制度具有諸多的功能,其中一項重要的功能便是所得重分配(income redistribution),亦即政府可以利用租稅以外的社會保險制度,來改善國民所得分配不平均之問題,以達公平的目標。 在測度所得不均等程度方面,最普遍用來衡量的指標便是吉尼係數 (Gini coefficient),亦即我們可以從吉尼係數的變動來看出所得重分配變動的情形。另外,多數的學者以往只從垂直與水平兩效果著手來衡量所得重分配,但本文採用Aronson、Johnson與Lambert於1994年提出的AJL計算模型,將所得重分配效果拆解更細,除了拆解出垂直效果與水平效果外,還多了重排序效果。 由於現今國人受教育的機會愈來愈普遍,有不少學者利用人力資本論(human capital theory)與篩選理論(screening theory)來說明教育與所得之間的關係。這二種理論均認為薪資與教育程度呈現正向關係,因此,教育程度愈高者,所得水準通常會愈高,教育程度愈低者,所得水準通常會愈低,使得教育程度成為所得差異的來源之一。故透過社會保險的施行,能使高所得者與低所得者之間進行所得重分配。此外,隨著經濟發展層次之提昇,使得薪資所得佔總所得的比重日益增加,因此,透過受教育機會的擴大及國民教育品質的提昇,也會造成所得更均等地分配。 而本文正是以教育程度別與社會保險為出發點,來探討我國社會保險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是否在不同教育程度下會有所影響。本文的資料來源為行政院主計處之「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實證年度為民國85年至91年。綜合本文中第二章到第五章的分析,對於民國85年至91年社會保險實施情形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所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從民國85至91年之各年「全年」的所得重分配效果分解中發現,每年的所得重分配效果皆為正數,代表社會保險具有所得重分配的功能。若將重分配效果拆解成垂直、水平、重排序三種效果,則發現垂直效果占了重分配總效果大部分的比例,且重排序效果大於水平效果,但由於水平與重排序兩效果的比重不高,故我國的社會保險仍然是具有改善所得分配的功能。 二、若進一步把各年的所得重分配以教育程度分成「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職」、「大專及以上」四類來重新檢視社會保險的重分配效果,則發現教育程度愈低者愈能因為社會保險制度的施行而使所得分配改善。 三、在上述四種教育程度分類下,所得重分配效果中除了垂直效果與重排序效果有大幅變動外,水平效果所占的比例甚低,且其變動幅度不大,因此我們可以說,社會保險的實施所帶來的水平不公平甚低。 / Social insurance is the core of social security, 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link for the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welfare of people. Social insurance has many function,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it can redistribute people’s income.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can use social insuranc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quity. In the aspect of measuring the inequity, the most popular index is Gini coefficient. Lots of scholars decompose the income redistribution effect into two parts-vertical effect and horizontal effect. Unlike previous, I use AJL model to analyze the income redistribution of social insurance. In other words, AJL model decompose the income redistribution into there parts-vertical effect, horizontal effect and reranking effect. Because of the popular of education, people can accept education easily. Lots of scholars use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Screening theory”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education and income. They point out that when a person have a high education then he will get a high payment. Therefore,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education and is arguing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social insuranc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 First,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of Taiwan stills has the function of redistributing people’s income. Second, the people in the lower layer of education usually can redistribute their income by means of social insurance. Finally, the horizon inequity is few in reality.
10

臺灣社會保險所得重分配效果於不同城鄉間之影響

簡雅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安全制度,以社會保險及公共救助為主體,兩者之中尤以社會保險為骨幹,社會保險通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中一項重要的功能即為所得(財富)重分配功能,亦即政府借助社會保險之力,達成安定經濟社會與改善國民所得分配不均,以達公平之目標。 本文在實證方法上採用「吉尼係數法」與「變異係數法」來計算社會保險的所得重分配效果。利用民國八十五年至民國九十一年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之調查資料,探討臺灣地區所得分配不均度上升的原因是否來自於城鄉差異,其次是社會保險政策對於平衡城鄉差距是否有助益。 為了衡量社會保險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是否會因城鄉發展程度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將臺灣地區內之城市分為都市、城鎮及鄉村三級,其分層標準係依照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之標準分類。本研究以城鄉別與社會保險為研究主軸,探討臺灣社會保險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是否在不同城鄉間會有所影響。 綜合研究結果及分析,對於民國八十五至九十一年社會保險實施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所得到的結論為:1.臺灣地區自民國八十五年後無論是區分層級或整體所得分配效果上的吉尼係數均有逐漸縮小的趨勢,代表政府對於平均所得分配之努力是有所成效的。2.在吉尼係數法下,除了「都市層」外,社會保險實施後「城鎮層」、「鄉村層」與整體所得分配效果的吉尼係數值均高於較社會保險實施前,顯示社會保險政策在平衡城鄉所得差異上的力量似乎薄弱了些。3.在變異係數法下,無論是分層效果或是整體效果實施社會保險後整體的所得分配平均化力量均減弱,故社會保險政策在平均所得分配的效果上似乎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4.綜合上述兩種方法,除了吉尼係數法下的「都市層」有達成社會保險的所得重分配效果外,吉尼係數法與變異係數法的其他層級和整體效果分析均顯示出實施社會保險未達成所得重分配的效果。 / Social insurance and public rescue are two main components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Especially, social insurance is also the skelet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hich has many important functions, one of which is improving the inequity of people’s income assignment. It means that the government redistributes people’s income through social insuranc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quity and further to stabilize economic society. This article uses the data of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area family budget survey reported", which comes from 1996 to 2002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R.O.C.(Taiwan), as investigation material. We calculate the income redistribution effect of social insurance by means of "Gini Coefficient method"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This article has two issues, one of which discusses whether the income inequality in Taiwan does come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side. The other one is the benefit of social security policy to balance of disparity of city and countryside. In order to assess whether the income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h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ities, we divide the cities in Taiwan into three groups: metropolis, countries and villages, according to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material. We use difference between cities and social insurance as two axes of our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between different cities. To the effect of social insurance on income redistribution from 1996 to 2002, our study has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 regardless of classification or summation analysis,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was gradually reducing from 1996 to 2002. This means that income redistribution policy of government is effective. Second, in Gini Coefficient method, country group and village group had higher Gini Coefficient than before executing social insurance policy. The conclusion show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insurance was still not efficient. Third, i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classification and summation analysis both revealed income redistribution was weaker than before executing social insurance policy, so the policy did not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From the above findings, although the metropolis group in Coefficient method did improve income redistribution, other analysis did not achieve the goal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Page generated in 0.02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