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影響電子採購模式之因素探討─以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劉智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筆記型電腦業的競爭,以及國內筆記型電腦代工對台灣資訊產業的重要性,使得該產業中企業的發展備受關注。結合上游數百家國內外的零組件供應廠商,集中在中心廠製造、組裝,無論是BTO、CTO還是TDS的經營模式,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以更快、更便宜的方式滿足客戶及最終消費者,快速回應市場的需求,同時減少因產品生命週期縮短所可能產生的庫存損失。於是,供應鏈的效率成為眾所矚目的議題,其中採購活動中不論物流還是資訊流的快速往返,已非傳統採購流程所能負荷。因此從文獻整理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在供應鏈變革的過程中,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深入,從單純只是存貨、排程的運算,到統合企業整體的資源,電子採購更是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訊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供應體系。本研究以國內筆記型電腦代工中心廠的觀點,透過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業界實際電子採購模式的運作,同時從零組件特性、供應商型態以及客戶代工策略三個角度,歸納客觀的採購情境對於電子採購模式選擇的攸關性,以及因素如何影響模式的選擇做深入的探討。
|
22 |
採購組織動態能耐與採購策略對採購績效的影響之研究 - 以DRAM產業W公司為例 / The Influence of Purchasing Organization's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Purchasing Strategies on the Purchasing Performance Research – A Case of W Company in DRAM Industry周致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總體環境不確定性日益增加,企業是否具有因應變動的能力,做出符合環境變動需要之回應,進而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維持競爭優勢,已顯得格外重要。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對許多產業的廠商造成極嚴峻挑戰。本研究將針對高科技的DRAM產業進行研究,該產業具有高資本密集、高技術密集以及景氣循環明顯等特色。因此,具備因應外在環境變動的能力,對於廠商能否永續經營,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
故本研究以DRAM產業中具代表性企業的採購組織為例,透過相關文獻探討,以動態能耐的「組織與管理程序」、「地位」及「路徑」三大構面,對個案公司進行動態能耐的辨識,並透過採購策略的擬定與執行,進一步對採購績效產生影響作一深入研究。然而,一個具有動態能耐的採購組織,透過採購策略達成採購績效的過程中,將形成該採購組織的獨特經驗,不論此經驗是好是壞,皆會促使該組織進一步的改善與學習,採購組織的動態能力亦將隨之改變,並再次調整其採購策略。本研究特別強調在金融危機前後,採購組織其動態能耐的調整與改變,以因應外在環境的劇烈變動。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與專家深入訪談,並以次級資料加以佐證。本研究所獲得的研究結論如下:
結論一:外在環境、時間發展、組織文化、組織策略改變以及高階領導人態度,是採購組織發展動態能耐的關鍵因素
結論二:非財務面績效指標的量化,可以讓組織進行更公平的績效考核
結論三:組織具備良好的動態能耐是制定與執行正確採購策略的關鍵因素
結論四:正確的採購策略擬定與制定有助於採購績效的提升
結論五:企業所擁有的獨特動態能耐愈多,愈有助於企業快速調整其採購策略,以因 應快速變化的外在環境,維持企業之競爭優勢。
最後本研究進一步提出後續在學術研究領域以及實務工作相關之採購策略發展建議。
|
23 |
聯合採購與供應商管理策略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A燈具公司為例 / The Research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for the Joint Procurement and Supplier Management Strategy - A Case of A Company陳美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十九世紀末,在隨著科學不斷進步的環境下,以電能為能量供給的方式已逐漸擴展至全球各地,也帶動全球正式進入工業時代,此時,電能產業也因而快速發展,而這樣的發展也為國家、社會與家庭帶來了長遠且巨大的改變,而其中一項的產品便是照明燈具。隨著燈具或燈泡等產品製造技術與網際資訊逐漸發達的現象,以及加上LED燈在全球照明市場規模的持續成長,衝擊了傳統照明燈具產業,而全球化市場規模更是擴大了交易活動、產品配送、商品資訊與資金移轉的部分,以往傳統企業所採用的採購模式與決策,已經無法符合現在市場的需求。因此,若不能對於聯合採購與供應商管理策略的相關層面進行探討,應用新的知識與技術進行規劃與配合公司的發展策略,則可能於全球化市場上失去競爭的優勢。
因此,本研究則透過聯合採購與供應商管理策略的探討,進而瞭解公司在不同的採購管理策略的實施下,對公司之經營績效的影響,其研究發現包含建立與供應商長期合作的經營理念,以提供持續的競爭優勢;重視產品品質,對於供應商之出貨供應,設立品質管制的作業流程;由分權採購轉化集中採購,藉以降低人事作業成本;聯合採購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經營成效等。
|
24 |
汽車電子業研採整合模式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 : 以A公司為例 / The Effects of R&D and Procurement Integration o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Company A黃奕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汽車電子業者面對產品上市時間和產品成本的考驗,如何在這之中取得先機,為保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將設計鏈與供應鏈適當的銜接起來,像是透過跨部門專案團隊的建立來有效整合研發與採購,當採購人員能夠早期投入研發設計,帶來不僅研發效率的提高,更加快了新產品上市的速度。
為了研究和了解現階段汽車電子業者的研採整合現況,本文以生產繼電器的A公司為研究對象,透過深入訪談和實地觀察整理,本次的研究有3個目的,首先,探討新產品研發過程中,研發與採購整合的問題,其次針對適合A公司的專案團隊整合模式的探討,最後探討研發採購整合模式所產生的效益。
經過蒐集A公司的基本資料以了解企業概況、產品組合、企業發展近況,其次透過實地查訪與訪談,進一步的了解公司內部研發部門與採購部門的互動模式,而後將所有資料彙整、分析與歸納,整理出目前研發部門與採購部門整合的癥結點,最後從中提出企業應改善的部分,並給予改善建議。
研究中發現研發人員與採購人員在整合的過程中,產生許多整合上的問題,我們將這些問題做一個簡單的歸類,分成三個領域來檢視:部門目標、溝通協調、產品開發程序。針對這三個領域的癥結點,本文結合文獻與訪談的結論,使研究能夠結合目前的產業狀況,給予研發與採購整合上更佳的建議。
|
25 |
陸軍執行通信裝備採購人員生涯發展之研究黃如逢, Huang , Kev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軍事採購為國軍建軍備戰重要工作之一,兼具扶植及發展國內自主性防工業與支援經貿、外交的任務,故制度上是以前瞻性眼光律定具體措施,並以公平,公開、透明之採購程序,提昇採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陸軍在現行通信裝備採購的現況,並探討執行通信裝備採購人員之生涯發展管道為何,提供單位作為參考,促成各單位協調合作,並令個人在生涯發展上,有可資遵循之方向,尤其是在自高階層乃至於低基層幹部,普遍都非常關心個人生涯發展的情形下可知,追求更高的成就一向都是人心理上基本之需求,而滿足這項需求之方法,除了自己個人之努力外,尚需良好之生涯發展規劃,並且在過程當中不斷的克服困難,達成自己的理想。本研究同時希望相關部門了解,人才是要靠培養的,沒有良好的人才培養計畫,單位是無法有良好的績效產生。
經過實證研究調查結果發現以下幾個問題值得省思與探討:
一、國軍終身學習推廣的省思。
二、專業人才培育與發展的管道之探討。
三、採購部門、人事部門、主管與個人努力之探討。
四、學、經歷完整與通信專業兩者升遷發展之迷思。
透過質的研究之方法,從管理學的角度,對於人力資源運用的主要面向,包括甄選、訓練、發展設計、評估與獎勵分別提出相關建議。 / Military purchase is part of national defense it’s also are the guarantee of national security, to nurture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s independence and to suppor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ask to diplomatic relations so the above policy is prospected and use fair, disclosure and transparent of purchase procedure, the reason to develop this policy is to make highly efficiency on purchasing and qualit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out the situation of military procurement of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We also explore into a problem “what is the channel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 for the procurement officers?” provide reference for each operating agencie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each unit. To make everyone o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has direction to follow especially from higher rank officer to basic staff are normally concerned about personal career development. To achieve higher success always are the basic demand on human mind, but the way to achieve either personal strive also need a good career development plan therefore ne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to achieve personal perfection. Our research is also wish related organization to understand that without a good personnel training plan, unit will not create good results.
After the research we had found out following question which is worth to think and discuss:
1. Military life-long learning program.
2. Discuss about professional personnel’s nurture and development.
3. Discuss about purchase department, personnel department, director and personal strive.
4. Confused about learning, complete experience and specialized in communication
By use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from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force on the human resource’s application and provide related suggestion about how to select, training, development plan, evaluate and rewards.
|
26 |
政府採購履約保證金之研究朱玉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履約保證金為政府採購契約重要的擔保工具,依據現行政府採購法規範,履約保證金繳納方式包括:現金、金融機構簽發之本票或支票、保付支票、郵政匯票、無記名政府公債、設定質權之金融機構定期存款單、銀行開發或保兌之不可撤銷擔保信用狀、銀行之書面連帶保證及保險公司連帶保證保險單等。由於這些不同的繳納方式,分別涉及不同的法律規範層面,在制度設計上是否可以達到以履約保證金為上位概念之等值擔保?而實務運作中如何有效減少履約保證金所衍生之採購爭議?委實有深入研究之必要。 / 為能對政府採購履約保證金有較為完整之了解,本論文首先將參考前稽察條例、現行政府採購法規、主管機關解釋函令等,並配合實務見解及學說文獻資料的整理,分別從履約保證金之制度沿革、規範內容、擔保功能及法律性質等面向進行討論;其次,則經由搜集法院實務中有關履約保證金所衍生之爭議案例,嘗試將爭議問題類型化並分別進行問題探討,藉以釐清履約保證金不同繳納方式在實務運作上的差異,期能達成整合各項擔保工具等值性之研究目的。此外,有鑑於目前保證保險在國內政府採購領域窒礙難行之困境,本文亦將採比較法的角度,另以專章討論美國政府採購履約擔保制度中,有關保證狀(surety bond)的使用情形,藉以提供國內保證保險比較的基礎,以期有助於健全國內履約保證金制度的發展與運作。
|
27 |
政府採購法對非營利組織的影響李衍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採購法自民國八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起正式施行後,依據政府採購法第四條之規定:「法人或團體接受機關補助辦理採購,其補助金額占採購金額半數以上,且補助金額在公告金額以上者,適用本法之規定,並應受該機關之監督。」直接衝擊了原本財務不甚寬裕的非營利組織,不僅增加了行政程序的繁複,更因為該領域採購專業人才之尋覓不易,造成非營利組織在實務運作上的困擾。是以,非營利組織之採購行為應有何種配套與管理規範。
在過去有關非營利組織採購的問題,原非政府採購相關法令所規範之範疇,一直較少有人去深入研究探討。因此,關於非營利組織採購之行為,常等同於私部門之採購行為,一般較少討論。本研究主要是以非營利組織及政府採購制度為研究之對象,探討非營利組織的各種型態與其採購行為所受採購法之羈束,並從非營利組織在法制應有何種建構之角度,以及政府採購法立法之本旨,來分析非營利組織採購行為之適當規制。由於非營利組織之採購行為係屬於採購法中較為特殊之規範,所以本研究除了探討相關之法令規定,以及政府採購法對非營利組織,採購行為造成之影響外,並對非營利組織及公部門進行訪談與調查,以期深入瞭解非營利組織應否建立適當法制規範,及政府採購法對非營利組織之採購行為,是否應建立一套完整的相關配套措施。
本研究係採「質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法」、「個案研究法」。為考量本研究之定位與研究者能力所及之範圍,本研究主要採行「個案研究法」,以評估政府機關在民國八十八年所實施的政府採購法,對其非營利組織運作之影響。本研究的母群體可分為二組:第一組係以非營利組織為研究對象,包括兒童福利、老人福利、身心障礙、婦女家庭福利等公益性組織,作為本組之研究個案,藉以對照比較政府機關採購單位之間的差異。第二組是以政府機關採購單位,如考試院、考選部、銓敘部、僑委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台北市立陽明教養院、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及其所屬台北、台中、高雄榮民總醫院等機關之採購業務單位,為本研究選取之研究對象。
研究者首先深入訪談各機關政府採購之主要業務承辦人員,以深入瞭解各機關執行政府採購業務的實務,並經由受訪者的同意,參考各該機關於民國八十八年實施政府採購法之後的實際資料,藉由這些資料的檢閱,以明白本研究之若干重要面向;而後,研究者依據主要研究問題設計問卷,對各機關採購業務承辦人員及非營利組織發放,使以剖析政府採購法實施之後的各種影響並表達其不同的看法。對於所選取之各機關採購單位承辦人員,以普查方式選取全部適當樣本發放問卷,並就願意配合訪談者進行深度訪談;對於非營利組織,研究者則分兩階段,第一階段利用台灣公益資訊中心所登錄之公益組織發放問卷,第二階段則就回應性佳且具代表性之非營利組織進行訪談。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行為雖然應受到法令的約束,但是,其是否符合普遍存在的正義與真理卻是值得去探究的。所以本研究係站在學術應用的角度分析,探討非營利組織之採購行為。尤其是從法規制度方面來看,現存法制規範中對非營利組織並無特別立法,而對於非營利組織之租稅問題亦疊生爭議,而政府採購法第四條之訂定,卻間接衝擊了非營利組織,雖然法令之制訂必有其背後之真正意義,但是如何落實法令之規定、如何找出最佳化之狀況,甚至於回過頭來思考此種法令限制是否真的必要,都是本研究所加以探討的。
|
28 |
WTO政府採購協定市場開放談判之進展與前景 /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the market access negotiation of the 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under the WTO曾大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WTO政府採購協定(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GPA)之談判進展深受各界關注,依據GPA第24條第7項(b)(c)款之規定,各會員自1997年展開內建談判,其中包括協定文字之修正與市場開放談判兩大層面。本文以市場開放談判為主要觀察面向,透過談判資料之整理,發現自2004年談判正式展開以來,會員之間針對談判定位與方向始終難以凝聚共識,使整體談判停滯不前;此外,本文以美國與加拿大為個案,分析其在談判過程提出之要求與回應清單,發現其新增適用GPA之內容相當有限,佐證談判停滯之現象。本文認為談判裹足不前的原因可能有三方面,分別是政府採購協定之談判利益與其他WTO協定之優惠無法互換、GPA會員未開放足夠誘因之新市場、各會員普遍受到保護產業政策與政治因素之掣肘。
今(2010)年2月份,美國與加拿大雙方簽署政府採購協定,互惠開放部分政府採購市場納入協定適用範圍內,使WTO秘書長與許多會員期盼其對整體談判動能有所助益。本文檢視該協定後認為其對GPA市場開放談判可能無法產生實質幫助,不過其所彰顯之指標性意義卻不容忽視。市場開放談判以達成多邊化為目標之一,然而面對談判之阻礙,本文最後提出鼓勵會員重行推動透明化協定之談判,或許對於達成GPA的多邊化仍有其價值。 / The “built in” negotiation of the 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GPA), pursuant to Article XXIV:7 (b) & (c) of the GPA, includes two folds of negotiations: amendment of the text of the GPA and market access negotiation/coverage negotiation. This thesis mainly observes market access negotiation and concludes from relevant material that it is stalled due to absent consensus among members of the GPA on goals and directions of the negotiation. The thesis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impasse of the negotiation from limited expansion of coverage commit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Canada under the GPA. The thesis suggests three reasons behind the stalled market access negotiation: the coverage committed under the GPA cannot exchange for concessions under other WTO agreements; no substantial coverage has been expanded by existing members to motivate overall expansion of the GPA; the burden of protective industry policies and associated political pressures within each members of the GPA.
The Unites States and Canada has concluded an 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earlier this year (2010) in which it allows further expansion of coverage under the GPA on a reciprocal basis.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such Agreement, several members of the GPA and the Director-General of the WTO welcomed such development and expected new momentum of the negotiation shall be aroused. However, in view of the coverage committed in the Agreement, the thesis suggests it could be of little help to the negotiation in a substantial way, but the emblematic effect it might have on other members of the GPA is still worth noticing.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thesis finally provides that there might be merit to encourage members of the GPA to re-negotiate Transparency 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order to multilateralize the GPA.
|
29 |
工程承攬契約中定作人協力之跨國比較—以日本公共工程標準承攬契約約款為核心 / A study of employer's duty of cooperation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odel form of Japanese public projects陳重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於承攬人履行工程承攬契約之過程中,有許多無定作人加以配合協力,即難以甚至無法進行之情形,常被提出討論之定作人協力義務包括「提供正確圖說」、「適時提供指示」、「按時提供合於施作之工地」、「關連廠商之協調」、「材料或借用設備之適時提供」、「遵期驗收」等。本文將依前揭脈絡,於簡述工程契約之基本權利義務關係,次介紹定作人協力行為於我國及日本承攬法制之狀況,再則比較我國公共工程契約範本、日本公共工事標準承攬契約約款9及FIDIC範本對定作人協力義務之規定,並分析我國公共工程契約範本與工程實務處理相關爭議面臨之問題,冀希提供未來爭議解決上一個可供參考之明確方案。
|
30 |
論澳門政府採購制度郭趣歡 January 2005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Law
|
Page generated in 0.01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