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37
  • 504
  • 289
  • 28
  • 13
  • 7
  • 5
  • 4
  • 2
  • 1
  • Tagged with
  • 854
  • 492
  • 229
  • 197
  • 190
  • 160
  • 156
  • 130
  • 124
  • 122
  • 120
  • 118
  • 113
  • 111
  • 10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81

七夕詩之研究 ---- 以六朝至唐代為範圍

吳淑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六朝至唐時期是中國傳統歲時節令活動日益完備的一個重要時期。所以,若要對中國的節日文化有所了解,必須對六朝至唐的節日習俗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在中國古代的民俗節日中,七夕是女兒節的代表節日之一,詩人熱衷參與各項活動,因此產生許多相關的文學作品。本論文以六朝至唐代的七夕詩作為研究主題,不僅可一窺七夕節俗之內容與演變,更可深刻體察在不同的政治、時空背景下,時人精神生活的情況,亦可擴展唐詩的研究層面。 有關六朝的七夕詩,本論文採自逯欽立《先秦漢魏南北朝詩》;唐詩方面,則採自清聖祖御定之《全唐詩》。經過前文之析論,筆者歸納若干重點如下:其一,關於七夕之起源:目前所知有:源於初七之陽會日、源於上古貙膢之祭、源於七月七日的歲時活動三種說法,筆者以為,此三種說法皆有它的可能性。其二,關於七夕成為節日之時代:目前所知有:形成於戰國、形成於漢朝、形成於晉朝三種說法。筆者以為,此節日或產生於漢,然產生於晉的可能性最高。其三,關於牛女神話的思想淵源:牽牛的化身,一般有「穀物神」與「河神」兩種說法,筆者以為,如果仔細研究先民的文化背景,則將牽牛視為「穀物神」之化身,似乎比「河神」之化身更妥當;織女的原始信仰,一般有「桑神」、「蠶神」、「織神衣之女子」、「漢水女神」四種說法。筆者據洪淑苓之說以為,「織神衣之女子」、「漢水女神」二種說法,應在織女成為星名以後才有的聯想,織女在形成星名之前的原始信仰,應為「桑神」或「蠶神」。其四,關於牛女神話形成的過程:筆者則根據王孝廉及洪淑苓之說,再加以深究。其五,關於七夕詩的盛行狀況: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全唐詩》為依據,製成<六朝七夕詩作一覽表>、<唐代七夕詩作一覽表>,藉以統計六朝與唐代七夕詩之作者、作品數量及年平均產量。其六,關於七夕的習俗:唐代七夕節比起六朝,又多了「浮花洗面」、「競試新妝」、「喜食花果」、「女子拜月」等習俗。可見唐人對七夕節日之重視,遠過於六朝時期。其七,分析七夕詩的典故運用,有助於對下列幾項的進一步瞭解:一、牛女故事的形成脈絡二、織女的信仰三、七夕的仙道色彩 四、七夕詩的內涵其八,關於七夕詩的內涵:唐代七夕詩在「寫景記遊」、「抒情感懷」、「遊戲應酬」等內容上,比六朝來的豐富多樣;此外,唐代又多了「借題議論」之內涵,可見牛女故事在唐代已普遍為詩人所歌頌,詩人並開始對故事內容與習俗提出反思。
182

以日本製造業在大陸投資分析論我國重電製造業之經營變革

梁嘉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83

論日本發展新型戰機對東亞空軍戰力影響之研究

楊靜瑟, Young,Arthu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日本航空自衛隊發展新型戰機,瞭解新型戰機應具備科技、日本航空科技發展/能力及最可能採購部署機型,同時觀察中共空軍發展及駐日美軍兵力部署,研判日本強化空中戰力對兩岸空軍可能產生之影響,並將研究發現做成建議供我空軍建軍備戰參考。 未來戰爭將超出傳統戰爭型態,但發展航太與制天權涉及範圍廣泛,需視科技發展而定難以推估,故爭取「空優」仍為作戰主軸並持續扮演主要制衡武力角色。由探討戰機科技發展狀況,綜合整理新型戰機應具備匿蹤、超音速巡航、指管及大量傳輸、精準打擊、向量推力、先進整合電子系統及材料科學等七項重要科技。且根據採購成本(100架)、取得可能性、服役期程、性能(7項科技)分析利弊,研判日本可能採購部署戰機依序為F-22A、心神(F-X)、F-15FX、F-35、F/A-18E/F及歐洲戰機,而未來日本航空戰力可能由F-22A或心神、F-15FX及F-2 戰機組成。惟日本未來仍可能要求美國出售F-35B型戰機,強化其戰力。 由日本已具備及發展中之航空科技,比較中、日與我空軍戰機服役期程,發現日本已具備自行研發第5代戰機能力,可能於2015~ 2017年發展出新型戰機,2015~2020年完成部署後將改變東亞航空戰力態勢。中共空軍有可能於2025年後部署第5代戰機,屆時相對於中共、日本,我空中戰力又將回歸1990年代初期最為薄弱階段,駐日美軍將持續扮演平衡戰力的角色;我國計劃採購之F-16C/D型機戰力將不足以對抗中共/或與日本可能發生之衝突。我應採計畫作為,有效區隔現役戰機除役期程,另積極爭取有利於我空防安全之F-35B戰機,並藉由與他國交流獲取最新作戰觀念、強化飛行人員訓練,並利用授權生產獲得技術轉移、落實工業基礎建設,最後學習美軍軍事事務轉型概念,從組織、文化上徹底改革,找出核心戰力、積極培訓人才、化科技為戰力、有效執行聯合作戰發揮總體戰力,讓敵人不敢輕視相對戰力較弱的我國。
184

日治時期台灣倉儲與米出口運輸體系之探討

吳子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首先開闢台灣與日本之間的定期航路,加強台日兩地之連繫,隨後推動台灣之交通建設,其中最要者即為興建縱貫鐵路與基隆、高雄兩港,鐵路南北兩端均緊連港口,構成殖民地商品進出口運輸的基本雛型。1916年,基隆、高雄兩港的倉庫完工,總督府以公辦民營之方式成立台灣倉庫株式會社,並以倉庫營業為主,運送及碼頭裝卸為輔,嘗試建立一個從火車站倉庫-鐵路運輸-港口倉庫-船舶裝載能一貫作業的體系。日後,此體系發揮現代化交通建設-鐵路與港口的效能,振興台灣出口貿易,從而確立倉庫在鐵路與港口、火車與輪船之間,扮演中間運轉的樞紐地位。 台灣倉庫株式會社是日治時期唯一的倉儲業,營業項目包括運送及碼頭裝卸,因此立即招致運送業之反彈。為此,總督府亟思改革運送業之弊病。為解決倉儲業兼營運送及碼頭裝卸適格與否問題,1924年起,總督府選派台灣倉庫株式會社擔任台灣運輸業組合之組合長,開啟倉儲業領導運送業的模式,並加強整頓運送業,促使運送業漸朝服務業發展,保障貨主權益,貨物得以物暢其流。台灣倉庫株式會社並藉此機會,成為海上貨物保險的最大代理商。 台灣倉庫株式會社創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糖業出口景氣繁榮之際,糖廠為重要股東,既擔任董監事又是實際使用者。1926年蓬萊米開拓日本市場成功,台灣出口貿易出現米糖並茂的榮景。台灣倉庫株式會社藉此良機致力於蓬萊米運送的發展,另一方面,米穀倉庫的適時興建,分擔蓬萊米倉儲工作,竟形成倉儲業與運送業競爭卻與米穀倉庫合作的奇特現象。 1939年,總督府實施出口米專賣制度,買收並獨占原由壟斷台灣米出口之三井物產等四大米商的經營權。倉庫轉為稻米產地收購據點,總督府為順利將台灣米輸送往日本,成立管理米輸送組合,並由台灣倉庫株式會社出任組合長,指揮協調稻米出口運輸作業。三井物產等四大米商,由總督府以迂迴維護的手段,轉而使其代理台灣米出口海上貨物保險,依然控制台灣米出口海上貨物保險代理市場。
185

晚明月令書研究──以《月令採奇》和《日涉編》為中心 / The yue ling books in Late Ming-Focus on the "Yue ling cai qi" and "Ri she bian"

鄭曉波, Cheng, Hsiao P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從三個面向來討論晚明的月令書,包括晚明月令書的編纂時代背景與獨特性、晚明月令書由「月」向「日」轉變的動力以及晚明月令書的逐日記內容,透過以上三個角度,應有助於我們更了解晚明月令書的特色。 第一部分首先以明代的月令書寫為討論對象,包括月令書在明代以前的淵源與演變,尤其是在目錄書籍中的位置,以建構明代以前月令書流變的圖像。再者論及明代月令書盛行的時代背景──晚明社會,針對政治、經濟、文化因素作一概括的說明,以突顯晚明月令書大增的特殊意義。接著論述晚明月令書在明代編目書籍的知識分類與內容特色,並比較晚明的月令書與歷代月令書在圖書分類上的差異。最後,就陳堦《日涉編》與李一楫《月令採奇》,進行寫作動機、出版性質,以及編纂體例、內容上的綜合比較與討論,以反映晚明月令書的獨特性。 第二部分討論名教古事、帝后壽誕與賢儒誕辰。名教古事一直為月令書所關注,其格式承襲了《月令》紀候的傳統,其內容則記述王事之本、群生之命和儒者濟世之仁壽之言。帝后壽誕、賢臣大儒之誕辰與忌日同樣關乎王政,與明代皇權、科舉制度關係密切。這些都是本文關注的課題。 第三部分探討民俗節日、諸神聖誕與身體攝養。民俗節日向來是過去月令書所記載的核心,所以本文會關注晚明月令書在民俗節日與過去月令書記載的差異,並在民俗節日的脈絡下,討論諸神聖誕日、飛昇日納入月令書的內容及其歷史意義,以及與明代宗教、信仰的關係。最後,本章將回到個人的身體攝養,探究士人在依時養生的傳統下,對於自身的修身、養生、禮儀之實踐。 本文以晚明月令書為題,希冀透過編纂者的記錄,微觀體察晚明生活,並引申其宏觀的社會文化意義,進而對晚明月令書提出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186

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大陸經濟新聞運作之分析 : <<以經濟日報>>為個案硏究 = An analysis of economic reporting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reform : a case study of Economic Daily

趙怡, 01 January 1998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87

日本企業於泡沬經濟後之組織調適 / Japanese Business Management adaptiveness in "Post-Bubble"

黃立怡, Li-Yi 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探索日本企業於泡沫經濟崩潰後, 因應內外在環境劇烈而且快速的變化所做之組織調整。再加上全球化、資訊化、無國界化、客戶化時代的來臨,九O年代的日本式經營模式,正進行大幅的調整,跳脫出傳統的經營模式與思考架構,而且變革的速度愈來愈快,企業的競合也產生超乎傳統的變化,企業內講求的是既集中又分散的組織型態,追求的是高附加價值的服務,從經營理念、經營體系、組織架構到生產策略的部署及科技能力的提昇,顯示日本企業正朝追求一個更富應變力與適應力的組織發展。   本論文採探索性研究方法,採取實地訪談與文獻調查兩種方法進行之; 前者主要以傑出表現的日本企業為進行訪談的主要對象,期望從實地訪談互動中,能更深入的了解到企業改革過程中的主要內容,與因應的對策。後者,則以中外學者針對日本企業的管理模式所進行之實證研究為主要蒐集內容,藉以抽離並整理出21世紀的新日本式經營模式。   因應外在環境的快速變化,建構可快速決策的董事會組織已蔚為風潮;企業的經營目標從過去追求擴大市場佔有率,逐漸調整為追求利潤的極大化;過去典型的年功序列制轉而開始重視工作的績效表現,一向以終身雇用制為使命的企業,為了成本的競爭壓力,也不得不採取裁員的手段; 在提昇技術水準方面,透過國際性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及國內各種科技育成中心的設立, 並努力推動創新與創業家精神,連策略大師都認為日本的創造力及科技水準都比以前更為改善。 第一章 前 言 1 第一節 官僚主導體系 2 第二節 日本式經營 6 一、 終身僱用制與年功序列制 7 二、 共識、決策與秉議制度 7 三、 三個神話 9 四、 系列公司的特色 11 第三節 泡沫經濟崩潰造成金融體質與經濟模式的崩潰 13 第四節 研究動機 15 第五節 研究設計 17 一、研究問題 17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18 第二章 經營哲學與經營理念 24 第一節 重視股東權益 24 第二節 全球化的思考、區域化的策略、當地化的管理 25 第三節 重視社會價值的企業家使命-社會行銷觀念 31 第四節 追求創新與創業家精神 32 第五節 創造顧客的行銷 35 第三章 重塑快速決策的經營體系 39 第一節 經營支配型的經營體制 39 第二節 小型化、異質化、年輕化董事會 42 第三節 縮小總公司的編制 44 第四節 管理階層扁平化 45 第四章 建構高效率及彈性化的組織 50 第一節 人力資源的權變管理 51 一、 封閉式的勞動市場 51 二、 勞動市場的彈性政策 54 三、 全球人力資源機動式的管理 59 第二節 組織的創新管理 61 一、 社內分社的經營 62 二、 建構控股公司的模組 64 三、 縱向組織到橫向組織 65 四、 企業的合併與重整 67 五、 混合式的海外管理模 68 六、 全體子管理 71 第五章 價值化與全球化之多元生產策略 73 第一節 專注核心資源事業的經營 75 第二節 從供應鏈轉型為價值網的哲學 78 第三節 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80 第四節 全球化哲學與根據地哲學 85 第五節 "當地生產,當地消費"的海外投資策略 90 第六章 重視創新與領先的科技能力 93 第一節 科技研發的障礙 93 第二節 成為知識管理的企業 95 第三節 營建有利科技發展的環境 98 第四節 跨域的研發合作 100 第五節 應用導向的科技管理 104 第七章 結論 10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9 第二節 研究啟示 114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116 參考書目 119 /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trends in Japanese organizational change for economic recession in the 'post-bubble' 1990s. Under the trends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customerization , the main changes in Japanese business management include small headquarters, small board of directors, flattering out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flexible and ability-oriented management, hybrid cooperation in R&D, developing network organization in global and emphasiz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al spirits to pursue a adapter, more efficiency and flexible organization.
188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時期中共階級鬥爭革命型態轉變之研究

蘇上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89

理想與現實的抉擇:美國對「中日二十一條要求」事件之反應

張謙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一直是國際關係裡最主要的辯論,對於日後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對華政策,長久以來,一直為多數的外交史學者稱許是「理想主義」的道德外交,是中美外交史上最重要的一頁。本論文嘗試以一九一五年所爆發的「中日二十一條要求」事件為背景,探究威爾遜政府的對華政策,結果發現美國的反應正徘徊於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 本論文的完成,首先要向天父的帶領獻上感恩,從論文的資料蒐集、撰寫過程,一直至論文口試期間,祂一次又一次用話語來激勵我、安慰我,祂奇妙的恩典真是數說不盡。 感謝授業恩師李恩涵教授的對我的悉心指導。李老師學識淵博,著作等身,聽其講學,讀其文章,莫不令我衷心感佩,深致欽遲。自外交系大四直到外交研究所凡四年期間,李老師對我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室與咖啡廳裡,李老師的教誨,常常令我如沐春風,如飲芳醇;李老師的指點,每每使我茅塞頓開,疑團盡釋,在此謹致謝忱。 其次,感謝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傳豐誠博士趁赴美擔任訪問學者之便,為我蒐集中美外交史早期的專書及重要的期刊論文並攜回臺灣,這些資料在臺灣均付之闕如,因而顯得彌足珍貴。也感謝在論文撰寫過程中,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博士給予我許多觀念的引導與思想的啟發,及同窗好友黃韋仁、林孝庭的切磋砥礪,均使我受益良多。論文口試時,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邵玉銘主任及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王綱領博士對於本論文的批評與指正,令我至為感激。對於木柵便以利教會姬啟裕牧師及許多弟兄姊妹的鼓勵與代禱,也一併致上我最真摯的謝意。 最後,謹以此論文獻給我最敬愛的變親與親愛的莉君。從小學、中學、大學乃至研究所,父母親的期許與支持一直是我求學生涯的最大支柱;莉君在身旁默默的關懷與祝福,更是本論文的幕後功臣。若沒有他們,本論文的完成,恐怕將遙遙無期。
190

皮日休在晚唐文學中的地位 / The position of P'i Jih-Hsiu in the literature of late Tang Dy- nasty

王怡心, Wang, Yi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個人認為必須將皮日休與前、後時代及同期文人縱橫加以考察,以宏觀的角度來總結皮日休的整體表現,並綜合他的思想、文學理論與創作,才能全面地探討他在晚唐文學中的地位。論文的架構先以皮日休的生平事蹟與思想內涵為出發點,進而將他與古文運動、新樂府運動的傳承與聯繫加以論述,再以皮日休與晚唐同期文人的共同表現為主,最後總結皮日休的地位與影響。研究內容的重心如下:第一章「皮日休的生平事蹟與思想內涵」以整個時代環境的轉變為影響的關鍵。他的生平事蹟一直眾說紛紜,其死亦無法確考,本章只作合理的推斷。而皮日休的思想內涵則是傳統的儒家觀念,他延伸孟子的民本思想,提出許多深具改革性的意見,又其本著尚用的思想,而要求文學以及行為上的實用。第二章「皮日休與古文運動的傳承」中唐的古文運動在晚唐並未完全衰落,從古文家的傳承中可以尋得皮日休與前人的關連,尤其在文與道的觀念和踵武前賢的習作上,充分地了解他意欲傳承古文運動的理論與創作方向。第三章「皮日休與新樂府運動的聯繫」皮日休自覺地承襲新樂府運動的使命,他所創作的正樂府,延伸了元結系樂府、白居易新樂府的精神和意涵。另外,他與陸龜蒙的唱和詩也接續元稹、白居易的唱和詩型態。第四章「皮日休與同期文人的共同表現」因為所處環境的相同,所以皮日休在小品文以及詩歌的領域裡,與同期文人有著一致的特色,他們的小品文的確是魯迅所謂「一榻糊塗的泥塘□的光彩和鋒鋩」,在小品文的形式中充分地反映現況、針砭時風。而皮日休晚唐詩人創作的現實主義,表達了田耕宇所言「深沉的反思意識」,他們藉由歷史、現實、、自然四個主題的反思,深化了詩歌的內涵與層面。第五章「皮日休的地位與影響」此章為論文的總結。從皮日休對傳承古文運動、聯繫新樂府運動的努力,以及他與同期文人共同的傑出表現,肯定皮日休在晚唐文學中的地位,最後再由他的思想及創作論及皮日休對宋以後的影響和啟發。

Page generated in 0.067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