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8
  • 17
  • 1
  • Tagged with
  • 18
  • 18
  • 12
  • 6
  • 5
  • 5
  • 5
  • 5
  • 5
  • 4
  • 4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政策分析與核能倫理-以我國核電政策為例

林博文, LIN, BO-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人類社會中,政治代表著一種價值的權威性分配;而公共政策在於顯示政府選擇作 為或不作為,及如何作為的一連串過程;因此,任何有關涉及公共價值分配的決定做 成時,其後必然隱含決策採行的音論根據。所以在決策制定的考慮上,為能期免於來 自執行階段的阻力,與完成目標充分性的(ADEQUANCE) 要求下,其評估(EVALUATE )的標準(CRITERIAN) 應該是多方面的;因此,林布隆教授(C.E.LINDBLOM)曾言 :「政策制定的主要特徵在於其複雜性與紊亂性。」由此可見,政策之良善,繫於其 考慮的深度與廣度。但是過去的政策研究基於邏輯實證論的觀點,強調事實面與行為 面的分析,並利用行為科學的數理研究方法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技術,以建立政策運 作的效率與效能原則,作為評估公共政策的主要準。然而這樣的立場與觀點,及至1 960年代卅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批評與挑戰。於是學者建議在政策評估的標準上 ,應當另闢蹊徑,從價值的層面予以深入的分析與廓清,才不致在狹隘的經濟利益與 目標效能上打轉。因此,在政策論證評估的標準上,不應只單單強調目的的標準(TE LEOLOGICAL-CRITERIA) ,更應該在基本的原則中重視非目的的標準(NONTELEOLOGI CAL-CRITERIA)。也就是政策評估的標準採用,除了要去衡量政策的好壞之外,其在 倫理道德標準上的對與錯更應列為優先考慮。以核能發電為例,在台灣目前政府所面 臨的不單是一個純綷事實資料的政策辯證,它背後所真正隱含著的應該是一種人類對 於科技文明與對後代子孫責任的倫理價值取捨。因此,本文的動機先從檢視40多年 來有關核能發電的論證依據,並就其政策採行的原因做一整理,而後再就政策的適當 性(APPREPRIATENESS) 論證我們應不應當繼續發展核能發電。
2

核能廢棄物處理問題之研究

張台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今﹙2008﹚年是石油價格大幅變化的一年,年初原油突破每桶1百美元的關卡後一路攀升,終至7月初紐約原油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新高紀錄;其後雖因市場因素而下滑,但高油價來臨已是全球都體認到的現實。此外,人為排放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由此引發的溫室效應、氣候變遷,以及因而擴大的全球暖化作用,在今年更受到矚目;追求替代能源已是全世界風起雲湧的一項趨勢,核能復興議題,也在此時重又被提出討論並受重視。 核能科學是幾個世代以來許多科學家努力的成果,但因核分裂反應最後誕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美國,主要用於結束戰爭,使核能和平使用一直蒙上一層核武陰影;再加上發生過數起重大核災變事故,核能安全受到世人質疑,核能廢棄物又因擺脫不去的放射性,成為難解的問題。 由於核能力量巨大,會產生有害人體、生物及環境的輻射,國際間因而成立許多跨國性組織,建立規範以管理核能使用國家,並給予核能技術的指導。核能廢棄物處理由於是核能使用的一個重要環節,廣義而言,也是國際環境保護的一部分,各國在簽署環境保護各種公約、協議時,多會納入該議題,要求核能使用國家對核能廢棄物作最適當的管理與處置。 檢討核能廢棄物處理方式,除了依其輻射強度將廢棄物作嚴格分類外,基本上仍不脫掩埋與暫時儲存在一定的場址兩大做法。先進國家將低、中階核能廢棄物減容、固化處理後,進行永久掩埋,但如用過核燃料等高階核能廢棄物,其處理方式仍待突破,必須透過國際合作方能獲得最大效益。 從核能廢棄物處理研究,而推論出我國政府關注核能廢棄物應注意到的幾個面相,並建議未來重新評估加重核能占有能源比率時的所應注意的問題,綜合而言應注意的有:一、核能廢棄物是核能使用的中心議題,廢棄物問題未能妥善解決,不易推動核能使用的能源政策。二、核能廢棄物處理既屬專業但也是高度政治性議題,運用政治智慧方能妥善解決。三、核能廢棄物不止是一國的國內事務,也牽涉到跨國議題,除須投入最新科技研發相關技術,並應加強國際合作共同處理。四、必須獲得民眾充分支持才能全力推動核能使用的能源政策。
3

俄羅斯核能產業發展之研究 /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of Russia’s Nuclear Industry

李遠祥, Li, Yuan X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遷與化石燃料價格高漲的影響之下,節能減碳成了各國政府能源政策的圭臬。正因如此,核能重新被視為一種可行的替代能源,獲得長足的發展。但這股核能復興潮並沒有持續太久,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發生,使全球核能產業陷入了新一波的低潮。這場核能浩劫,與25年前在前蘇聯發生的車諾比核事故如出一轍,都影響了許多國家在核能政策上的選擇。 本研究針對俄羅斯核能產業之發展進行探討,以了解其核能利用上的立場及發展策略。特別是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俄羅斯在核能政策上是否有所轉變。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作為國營之核能企業,展現了其企圖心,矢言成為新一代的全球核能復興先驅。 本研究認為,俄羅斯仍不會放棄核能的利用,而且也將持續進行核能復興的政策路線,尋求擴大在全球核電市場上的影響力。核能對俄羅斯而言,除了經濟方面的利益外,同時也兼具了政治、能源安全上的意涵。除非未來科技進步,足以發展出一種高效率同時兼顧生態發展的發電方式,否則近期內俄羅斯的核能發展現狀將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high fossil fuel prices, carbon reduction has become a model as energy policy for many governments. Because of that, nuclear energy was re-considered a viable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and developed rapidly. But this trend of "nuclear renaissance" did not last too long, due to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in Japan in 2011, the global nuclear industry fell into another serious decline. Just like Chernobyl nuclear accident that occurred 25 years ago in former Soviet Union, This nuclear catastrophe have affected many countries in nuclear energy policies. In this study, we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s nuclear industr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position on nuclear energy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articularly, we would like to see if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Russia's nuclear energy policy after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 in 2011.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State Atomic Energy Corporation Rosatom, as a state-owned nuclear company, demonstrated its ambition, and vowed to be a pioneer of global nuclear renaissance in a whole new era. In this study, we concluded that Russia will not give up nuclear energy, but also continue its nuclear renaissance energy policy routes, seeking to expand influence in the global nuclear power market. In addition to economic benefits, for Russia, nuclear energy also means both the political and energy security implications. Unles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future that is enough to develop a high-efficiency and ecological way of power generation, otherwise, Russia's nuclear energy development situation will not have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near term.
4

台灣海岸地帶土地資源規劃與管理之研究

陳炎基, CHEN, YAN-J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海岸地帶係位處陸地與海洋交會之帶狀區域,自然孕育了珍貴且富變化的資源,能提 供高經濟、遊憩、教育、研究、生態保護及國土保安等多樣化使用。惟此等資源甚為 脆弱且不具復原性,一旦遭受破壞,將難以恢復,而遠失去其效用。 台灣土地資源極為有限,近二十年來,因為人口增加,產業結構轉型,對於不同型態 土地的需求日益殷切,而海岸土地具無主資源之特性,遂成為公、私部門競相使用的 對象。由於缺乏一套整體性的規劃與管理制度,致使海岸土地利用所衍生的問題方興 未艾,而這些問題正是以往海岸土地利用不當所累聚的環境惡果。 本研究承續上述問題,首先探討土地資源規劃與管理相關理論及美、日、荷等國海岸 土地資源規劃與管理的理念與精神,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其次,透過實地訪問調查(使用者、管理者)並選擇彰濱工業區與核能四廠預定廠址 作為實例分析,分析重點為海岸土地資源競用與衝突之根源、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以及 規劃與管理之功能。根據分析結果,進一步檢視海岸地帶現行規劃與管理體制之缺失 。 從規劃與管理的角度來看,海岸地帶牽涉到陸域與水域二個方面,所以管轄機關職權 的複雜與重疊,法規的零散以及基於政治層面的考量,都構成規劃與管理的困難,而 海岸地帶規劃與管理的功能在於如何配置資源?建立使用的優先次序、整合法規以及 管理策略等。在這種思想結構下,本研究提出「動態的系統規劃與管理架構」,就政 策、法規、土地使用分派計畫、管理機構等作一詳盡的改革建議。整個架構力求與現 行體制相互配合,俾作為未來台灣地區海岸地帶長期發展規劃與管理之參考。
5

核能四廠興建計畫決策模式之探討(民國69-90年):政策網絡途徑

方英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核能四廠興建計畫自民國69年提出至今,已歷經20多年,期間亦曾有數度爭議而曾決定緩辦,並於民國81年2月奉行政院核定,由立法院預算委員會表決恢復預算動支,然此計畫卻一直處於爭議之中,到底核能四廠興建計畫的決策到底是如何?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衝突和爭議?本文以決策的角度切入這個紛擾台灣社會二十多年的政策議題,嘗試找出其決策模式與決策理性程度。本文所研究的問題如下: 一、核能四廠興建計畫適用於以何種決策模式加以解釋? 二、核能四廠興建計畫的政策網絡所顯現的決策模式為何?那些行動者所顯現的權力較大?不同時期所顯現的決策模式是否相異? 三、核能四廠興建計畫決策所表現出的理性程度為何?在不同的時期是否有不同理性程度表現? 首先,本文對決策理論各家學者定義、理論基礎與模式作一探究,同時探討政策網絡興起的背景、各家學說要點和實際應用情形,來理解以政策網絡來探討政策決策過程的優劣之處,與提供研究者何種助益,並嘗試提出本文的分析層次與研究架構;在研究方法上則採取文獻分析法,並輔以內容分析法的方式以描繪出政策網絡型態與決策模式、決策理性程度,總結前面的政策網絡研究與內容分析結果,描繪出核能四廠興建計畫的決策面貌,本文並將核能四廠興建計畫區分為三個時期,加以分析及觀察其決策行為的變化與政策網絡的變動: 一、核四計畫平靜期:民國69年5月27日(台電首次提出核四廠興建計畫)—民國73年6月30日(立法委員首次反對核四廠興建計畫)。 二、核四計畫爭議期:民國73年6月30日(立法委員首次反對核四廠興建計畫)—民國89年3月18日(第二屆總統選舉結果揭曉政黨輪替)。 三、核四計畫劇變期:民國89年3月18日(第二屆總統選舉結果揭曉政黨輪替)—民國90年2月13日(行政院和立法院簽署協議)。 在研究之後,就政策網絡的類型來看,在平靜期,參與者十分有限,社會大眾對於國家機關的價值是認同與共享的,此時期由國家主導的決策模式較傾向於Van Waarden的「國家主義」類型與Rhodes的「政策社群」類型;然於進入爭議期,國家力量無法完全掌握時,乃進入一個較為多元的型態,各種團體、政黨的立場衝突,較符合於Rhodes的「專業網路」、「府際網絡」紛雜的情形;而在最後的階段中,不穩定的情形與眾多的團體、個人,權力和資源也不平等的情形下,各行動者的關係呈現一種「議題網絡」的網絡型態。 而在決策模式方面,本文認為在核能四廠興建計畫的爭議之中,最能加以解釋的決策模式是團體決策模式,在擁核和反核的團體之中,又加上了政治立場、經濟立場形成兩個團體的拉鋸戰,過去在野黨無法撼動執政黨執政優勢的情形下,形成一個團體大,一個團體小的局面,核能四廠也就朝著興建的方向前進,但是在政黨輪替後,我們看到執政的民進黨試圖以新民意(總統選舉勝選)來決定核能四廠興建計畫的停止,但卻遭遇了原先國民黨與企業界、甚至其他政黨基於不同立場的反抗,又將此均衡點拉向了興建,本文發現以如此的決策模式來解釋核能四興建計畫較能符合實際情況;最後,本文提出下列的研究發現: 一、決策過程偏向菁英決策模式與團體決策模式。 二、政治決策先於理性與組織程序決策。 三、專家的參與而非民眾的參與。 四、缺乏地方民眾的參與機制。 五、記為既定政策如何溝通。 六、代議制民主的困境。 對此爭議性高的決策提出研究建議如下: 一、健全負責的決策機制。 二、建立衝突管理決策文化。 三、建立良好溝通模式。 四、建立解決公共政策爭議機制-公民投票機制的建立。 五、平等與審慎思辯的調和-審慎思辯民調。
6

台灣核能保險保費估計模式之建立

薛人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之目的在於瞭解現行核能保險之保單內容,歸納出核能事件發生後的各項損失,以建立一套台灣核能保險保費之估計模式。 該模式的建立包含以下步驟:首先,針對核能事件所造成的各項人身、財產、責任損失進行分類;其次,建立個別損失金額之評估公式。第三,對於核能電廠發生損失的機率與幅度分別進行探討。在損失機率方面,配合台灣核能電廠過去的損失經驗以及核研所之PRA(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模型,對於各級核能事件之發生機率進行假設。在損失幅度方面,估計各項損失項目之最大損失金額,配合各級核能事件下各項損失項目之損害比例,對於各級核能事件之損失幅度進行假設。最後,各級核能事件損失機率與損失幅度乘積之總和,即代表核能保險之危險保費;此外,加上附加費用後,即可求得適當的保費金額。 核能保險雖然是迅速且容易取得之財務補償工具,但所費不貲。整體而言,核能發電具有成本低、污染少等優點,若核能電廠能確保其安全性,並於損失發生後有足夠的財務保證,則可使核能發電的效益充分發揮。 /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know the content of the nuclear energy insurance policy, to induce all kinds of losses after the nuclear events, and to establish an assessment model for the premium of the nuclear energy insurance in Taiwan. This model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steps: First, various kinds of personal, property, and liability losses which occurred after nuclear ev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Secondly, assessment formula for the loss amount is established. Third, loss frequency and loss severity for the damage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are studied separately. Lastly, the result of multiplying “loss frequency” by “loss severity” stands for the risk premium for the nuclear energy insurance. Also, adding together the above results and the loading expense, the appropriate premium amount can be figured out. On the whole, utilizing nuclear energy for producing electric power possesse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low costs and less pollution. I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s can ensure its safety as fully as possible, and provide adequate financial guarantees as damages occur, people will greatly benefit from the efficiency of nuclear power.
7

如何解決組織的策略性問題--假設分析方法應用之研究

呂宏文, LU, HONG-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乙冊,約八萬言,分為五章十節。 第壹章 緒論。首先闡釋本文題目之意義;其次陳述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限 制;最後說明本文研究之架構。 第貳章 假設分析的運作背景。從組織環境與組織問題的分析中,以瞭解運用假設分 析方法之緣由。 第參章 假設分析的運作。首先論述假設分析運作的理論基礎;其次解析其運作之程 序與方法。 第肆章 假設分析的應用。首先說明政策論證的內涵,模式及其與假設分析方法之關 係;其次試圖運用本文所論述之理論與方法,以檢視和評析台灣電力公司興建核能四 廠一案的政策過程。 第伍章 結論。發表本文研究之心得並提出假設分析方法成功運作的要件。
8

決策支援系統在緊急事故管理之應用

董瑞生, DONG, RUI-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壹冊,分柒章,約四萬言,章節目錄如下: 第一章:導論 一、前言,二、研究動機,三、研究目的,四、研究架構,五、研究限制。 第二章:緊急事故本質探討 一、名詞解釋,二、緊急事故性質,三、緊急事故影響與後果,四、面臨緊急事故時 之個人與組織行為,五、災變之防治。 第三章:緊急事故的管理 一、管理架構,二、管理之規劃與控制活動。 第四章:決策支援系統理論基礎 一、決策支援系統定義與特性,二、傳統EDP,MIS 與DSS 之比較,三、系統建立方法 。 第五章:緊急事故管理之決策支援系統設計 一、緊急事故下之決策程序,二、決策特徵,三、功能架構,四、系統建立。 第六章:個案實例 一、個案背景介紹,二、核能電廠緊急應變措施,三、系統需求,四、建立與實施。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二、建議。 環繞人類四周環境中,常有許多不確定的災變隨時可能降臨。且發生災變時,如果資 訊缺乏或運用不當,常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與傷亡。本研究係研究有關決策支援系統在 緊急事故管理上之應用,籍資訊的提供與利用,以支援緊急事故防治。 決策支援系統具有(一)易於使用,(二)模式庫與資料庫整合,(三)適於解決非 結構性問題,(四)具有良好彈性等特性,而緊急事故管理更明顯涉及決策者的價值 判斷,及對不確定環境的偏好,因此面臨這種結構程度低的問題,一個考慮完整的決 策支援系統將能提供管理人員更有效的支援。 本文之研究共分四部份,第一部份探討緊急事故的特性與本質,及面臨災變時人與群 體的行為與反應,第二部份探討緊急事故管理之決策程序與決策特性,第三部份則以 文獻分析方式探討決策支援系統相關文獻,以作為建造系統時指引,第四部份則以個 案研究法,針對核能電廠緊急事故之疏散掩蔽決策,提出應建立之決策支援系統。
9

我國核能電廠緊急應變機制之研究

劉學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核能災害是一個嚴重的區域性災害,其災害的結果可能持續擴大並延伸至廠區以外,危及廠外民眾的生命與健康。鑑於我國九二一大地震及美國九一一事件慘痛的經驗,無法避免的天然災難及人為危害破壞事件,已引起世人的警惕與高度的重視。綜觀國內外重大的核災事件,我們不啻要問我國目前的危機緊急應變的機制如何?是否已做好周全的準備?萬一不幸發生核能事故時,我們是否真的有能力因應解決?如何保護廣大民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這一連串的問題,殊值得國人深思探討的課題。 目前我國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業務是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轄下的全國核子事故處理委員會來統籌運作。近年來由於國內政治型態的轉變,為落實地方自治的政策,民選地方首長基於保護民眾生命和財產的施政目標,對於有關核能事故的資訊掌握和緊急應變計畫的執行,漸已展現主動性;針對核災事故救災應變的時效性及急迫性而論,我國未來如何釐清中央與地方政府在核子事故緊急應變中所扮演的地位與角色,劃分權責與任務,實應儘早妥為規劃準備。 本論文透過文獻探討、深度訪談與核安演習檢討會議資料蒐集研究的結果,分析我國核能緊急應變機制的運作及現況缺失,並以制度面、決策面、程序面等三層面提出結論與建議,作為建構我國核能電廠緊急應變機制研究之參考。 本論文的結論重點為: 一、核電廠嚴格的安全管制與監督機制,能有效保障核能的安全。 二、應變法源不足與經費短缺的現象,亟待政府加以重視。 三、應變組織體制規劃欠佳,難以發揮應變機制應有的功能。 四、指揮聯繫與通報機制仍存在許多缺失,亟待檢討改進。 五、建立與媒體良好的溝通策略,對危機處理有正面的助益。 六、危機應變觀念與教育宣導不足的現象,亟待政府加以重視。 七、核能事故分析與安全度評估技術的能力,尚待加強建立。 八、核電廠運轉作業程序書與安全文化的建立,是確保核電廠安全的重要因素。 九、中央與地方的防災應變與設備和資源,尚未充分的整合運用。 十、核安演習是危機應變具體的表現,執行成效仍有待加強落實。 本論文的建議為: 一、對制度面的建議 (一)完成緊急應變法律的立法。 (二)健全核能災害防救體系。 (三)規劃設置專責的應變組織。 (四)建立專業人才培訓制度。 二、對決策面的建議 (一)建立「核安家園」的共識。 (二)提昇應變決策的品質。 (三)釐清中央與地方應變組織權限。 (四)落實危機應變宣導與教育訓練。 三、對程序面的建議 (一)加強安全度評估與事故分析的能力。 (二)結合中央與地方防災設備與資源。 (三)提昇核安演習訓練的執行成效。 (四)充實核子事故緊急應變基金。 / A nuclear accident is a serious aerial disaster. The result of disaster can continuously expand and extend to outside of a nuclear plant to endanger the public life and health. Due to the tragedy experiences from Taiwan’s 921 Earthquake and the US’s 911 tragedy, we cannot prevent all the natural disasters as well as any human sabotage events. Therefore, the events alert world people for warnings and attentions. In viewing the world important nuclear accidents, we have to ask ourselves if we are ready for a crisis and what are the mechanisms or if we have done a proper preparation. If there is a nuclear accident, will we be capable to handle and resolve the crisis. How will we protect the public lives and health? This series of questions should be carefully study by our people in Taiwan. Currently, the Nuclear Accident Management Committee under the ROC-AEC operates our nuclear accident emergency readiness. Due to the recent polit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Taiwan, the local elected chiefs want to have more says in local policies and also to protect lives and properties. They became mo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information about nuclear accidents and the execution of emergency plans. In nuclear accidents, the timing, urgencies, responsibilities, and tasks roles for the Taiwa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now planned and prepared. This paper uses reference studies, in-depth interviews, and meeting information in nuclear safety exercises to analyze Taiwan’s nuclear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and current shortfalls. This paper make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by means of systems, decision-making, and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study reference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The key points in this paper’s conclusions are: 1. A nuclear power plant should have stringent safety control and surveillance mechanism to effectively secure nuclear safety. 2.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s to lack of legal basis and short of fund problems. 3. The response organization is not properly planned and cannot effectively perform the response functions. 4. The command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still exist shortfalls and need improvements. 5. A good communication strategy with media is positive in handling a crisis. 6.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s to crisis response ideas and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7. Taiwan should have established the capabilities in nuclear accident analysis and safety evaluation. 8. To assure nuclear safety in a nuclear power plant, we should have a culture of safety with plant’s tech specs. 9.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yet to integrate equipment and resources for accident prevention. 10. A nuclear safety drill is a performance of crisis response but still needs improvement. This paper has the suggestions as the follows: 1. Suggestions to Systems (1) Complete emergency response law. (2) Complete the prevention and plan systems for nuclear accidents. (3) Set up a response organization with permanent tasks. (4) Set up a training system for experts. 2. Suggestions in Decision-Making (1) Establish “Nuclear Safety Home” consensus. (2) Elevate decision-making quality. (3) Make a clear division o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power in response organization. (4) Advertise crisis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al training. 3. Suggestions to Procedures (1) Improve capabilities in safety evaluation and accident analysis. (2) Integrate central and local disaster prevention equipment and resources. (3) Elevate the performance of nuclear safety drill. (4) Increase the fund used in a nuclear accident response.
10

輻射污染抗爭之社會學研究:以輻射安全促進會的「反輻射」運動為例 / The Socialogical Reserch of Anti-Pollution Protest: The Anti-Radiation Movement of “The Association to Facilitate the Radiation Safety”

近藤敦子, Kondo Atsuk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Page generated in 0.027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