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6
  • 124
  • 2
  • Tagged with
  • 126
  • 126
  • 49
  • 39
  • 33
  • 32
  • 29
  • 28
  • 24
  • 22
  • 22
  • 21
  • 20
  • 20
  • 1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相關問題研究 / A Study on Restricted Stock

黃莎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法於2011年參酌國際趨勢增訂第267條第8項與第10項,明定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得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並規範其程序應經股東會特別決議通過,排除同條第1項至第6項所定員工承購權相關規定之適用;同時授權證券主管機關對發行數量、發行價格、發行條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得另為規定。而實務上,自2012年起上市櫃及興櫃公司即有46家公告決議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此後更逐年增加,顯示限制員工權利新股顯然成為近年公司用以獎勵員工之新方法。惟目前實務與學說對於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之相關法律議題研究甚少。 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可能涉及之問題眾多,本論文擬參酌我國法類似制度之既有規定與美國法相關規定加以探討,先就我國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之制度簡介後,重點討論下列三項: 一、發行公司與被授與員工之法律關係: 即係公司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後並自行認股,再與員工締約,約定以公司持有之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為員工薪資?抑或是,公司與被授與員工間存有二契約關係,一為約定若干服務條件與績效條件之僱傭契約,同時尚訂有被授與員工以「前僱傭契約之薪資債權」認購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之認股契約? 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之性質: 如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本質為特別股還是普通股?若為特別股,是否為我國既有之特別股類型,即為公司法第157條第幾款之特別股;若為普通股,則是否有股份不平等之情事等。 三、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無償發行對資本維持之影響: 基於我國實務多數公司係以無償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然無償發行股份給員工,是否損及公司資本之充實?而根本有違資本維持原則?如否,被授與員工又係以何種財產出資?
52

經濟行政法競爭者訴訟之探討 -以訴訟權能及訴訟種類為探討中心 / Competitor lawsuit of Economic Administrative Law

林弦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競爭者訴訟需具有競爭關係之存在與公行政介入此兩大要素,競爭者並據此提起行政救濟以維護自身利益。關於競爭關係之概念與競爭狀態應有所區別。競爭狀態是一種現象,是一動態過程,而競爭關係則是在個別法秩序規範下存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之自然人或法人,其中一人對於所欲追求的目標或利益,會對另一方不利,彼此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關係,而此種此消彼長關係是必然的。 其次,關於競爭者訴訟之類型,防禦型的競爭者訴訟可涵蓋競爭者防禦訴訟、國庫防禦訴訟、利益防禦訴訟。因為行政訴訟本來就是在保障實體與程序權利,仍然不排除未來在個別法規中設計出不同實體或程序權利,或因有不同競爭關係型態、不同結構,而發展出新的競爭者訴訟類型。 而在競爭者訴訟中,競爭者是否具備訴訟權能,而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以維護自身權利,是最富爭議性之問題。是否具備訴訟權能需視所提之訴訟種類而定,撤銷訴訟與確認行政處分無效訴訟可援用相對人理論以取得訴訟權能。若非行政處分之相對人,且為利害關係相反之第三人,則是以保護規範理論予以判斷。在提起課予義務訴訟之案件,亦是以保護規範理論予以判斷。至於一般給付訴訟一般來說應和課予義務訴訟同樣是以保護規範理論予以判斷。惟基於基本權之防禦功能,若具有公法上結果除去請求權,則提起一般給付訴訟亦符合訴訟權能之要件。 此外,在涉及到多邊利益衝突之情況,傳統之保護規範理論的分析與探討,無法明確說明問何須保護第三人與說明私人利益衝突之間之關係,而衝突調和公式之建立則是有助於此些問題的解決。
53

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實施之成效分析-台灣實證研究 /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Restricted Stock for Taiwan

林耀煒, Lin, Wao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舊有的員工獎酬制度隨著台灣經濟發展與法制上的改革,激勵的效果已不如以往。為了改善此狀況,我國自2012年透過公司法修訂,台灣企業可開始實施限制員工權利新股(Restricted Stock)制度,為員工激勵措施的新方法。其靈活的操作方式,給與企業更多空間,可以制訂為自己量身打造的激勵條件,預期可使企業績效提升,讓企業達到留才與成長的效果。本文以已經採用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制度之87間上市公司為標的,研究期間為2010至2014年,以Han(2003)與鄭桂蕙(2005)之迴歸模型做為基礎,搭配兩種典型財務分析的比率ROE與ROA,再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所得到之純粹技術效率值(PTE),三項績效衡量之指標作為因變數,進行實證分析。討論是否透過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制度之實施,達到提升公司績效的效果。實證結果則顯示,利用此三種任一績效衡量的指標為對象討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是正向且顯著的。此結果說明,實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之後,對於公司績效之提升,確實有幫助。對於此制度未來的持續發展,可預期將成為我國員工激勵措施的新標的,並成為我國企業成長的新動力。 / Du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ulatory reforms, old compensation systems for employees are no longer considered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Taiwan’s Corporation Act was amended in 2012 to allow restricted stock as a new compensation schem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tailored-made restricted stocks allows corporations to attract and retain more talents, which may subsequently improve business performance.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tricted stocks implemented among Taiwanese corporations, this thesis adopt thre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namely two typical financial analysis ratios, ROE and ROA, and a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PTE) measure obtained from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With the regression model proposed by Han (2003) and Cheng (2005), we examine how restricted stocks have affected the performance of all 87 public firms which have adopted this new compensation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0 to 2014.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all thre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r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tricted stocks, which implies that the new compensation scheme is beneficial to business performance. It is therefore expected that the adoption restricted stocks will continue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Taiwanese firm’s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will certainly become a new source of corporate growth.
54

光碟產業的競爭策略-以A公司為例 /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Optical Storage Disc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A Company

閻正雄, Yen,cheng hsi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光電產業一直是政府積極輔導與推動的重點產業,不論是在光顯示、光儲存光通訊、光輸入、光輸出產業等,歷年來都有不錯的成績。其中尤其是光顯示與光儲存更是占整體產業的大宗。歷年來在掃描器、光碟機、光碟片等多項產品,都曾有位居世界霸主的地位。 自從光碟片問世以來,光碟已經扮演現代科技的重要角色,它既方便攜帶還有儲存容量也大,體積、面積也小了許多,非常符合現代要求如此高效率的時代,而光碟的用途也分成很多類,例如儲存影片、音樂、軟體等等用途,由於光碟的問世,也使得早期使用的磁片、錄音帶、錄影帶等等這些東西,都逐漸被光碟給取代。而光碟從只能儲存聲音的功能,發展到可以儲存影片、軟體等。在這其中,台灣廠商以優異的製造能力與快速擴展產能的策略,建立起光碟片製造王國,總產量佔世界第一,前幾大光碟廠皆為台灣廠商。然而,台灣光碟廠商雖然隨著市場需求而持續成長,但卻始終陷在供過於求的產業困境中,價格快速下跌,加上高額權利金負擔,讓台灣光碟廠陷入經營的窘境。本研究主要是針對紀錄型光碟片產業,收集相關產業資訊,並根據文獻探討擬定研究架構作為產業分析之基本架構;探討過去產業快速成功但卻又深陷供過於求的泥淖的原因,在競爭優勢分析上運用波特競爭理論、五力分析與鑽石理論,並以個案公司為例,瞭解台灣光碟片產業之競爭優勢情形,對產業未來發展提出策略建議。 / Optoelectronics industry has been the focus and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optical display, optical storage, optical communication, opt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industries, have gained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past years. Especially the scanners, optical disc drives and optical disc media had been the dominant roles in the world。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ptical disc,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high technology. It is convenient to carry over, its large capacity, and the compact size, 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efficiency. The disc can be used for various purposes of video, music, and data storage and it quickly replaced the floppy discs, audio/video tapes. Taiwan's manufacturers used the strategy to build up the huge capacity rapidly with excellent production capability. The total output has been world number one. However, the market demand continues to grow, but it has been always stuck in oversupply. The rapid declining product prices and the high loyalty burden make the manufacturers in awkward situ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focus on analyzing why it succeeded before and why it became oversupply by collecting industry information, literatures, and documents. Based on Porter’s competition theory, theory of five forces analysis and diamond model, and we use A Company as an example to figure out the possible strategies of this industry.
55

德渥金論公民違抗 / Ronald Dworkin on Civil Disobedience

楊士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題旨為:德渥金論公民違抗。公民違抗概念的存在與政治哲學同時並起 而大興於二十世紀,包括甘地以之倡議印度獨立,乃至於六○年代的美國用以爭取黑人民權、女權、反越戰、校園反叛等等,如今更是民主國家中人民意見表達、抗議之常見方式。在違抗政府的意義界定上,公民違抗與流血革命不同,其特質為(廣義的)非暴力(non-violence),目的並非推翻政府,而是人民基於良心、基於正義,同時也基於對政策、法律的不同意見,迫使政府改變其法律、政策。 然而,公民違抗不僅是一項政治與社會實踐。對本論文的中心關懷而言,更重要的是,公民違抗產生的原因與背景是什麼?它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 筆者認為,儘管公民違抗作為一政治、社會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充滿變化與挑戰,然而就理論思考而言,公民違抗不啻為探究與反省民主理論之最佳對象。要之,公民違抗為人民自發性的行動,旨在違抗政府政策、法律等政令;然而在基礎意義上,以民主作為立國基礎之國家,政治是向人民開放的,即,民主國家中的人民具有參與政治的權利與權力──公民違抗的出現使得這項民主定義被凸顯出來而被重新檢視:人民被迫以違法抗議的方式作為意見表達的出口,必然在政治參與的理論與實踐上出現難以跨越的橫溝與歧異。據此,審視公民違抗的實踐之於政治理論,有其時代意義與重要性。 本論文共分五章,分別簡述如下: 第一章為導論,分為兩節。第一節為問題脈絡,主要就現實社會的觀察提出思考與反省:政治的本質是什麼?公民違抗與政治的關係又是什麼?第二節為研究進路,說明本文以德渥金的權利理論作為探查公民違抗及其背後所代表意旨的角度。公民違抗本質上強調與爭取人民權利,而德渥金權利理論正是取眼於人民權利保障,本論文寄望在兩者之間,取得理論與實踐之調諧與平衡。 第二章旨在回溯公民違抗議題的發展,主要分為三節。第一節以蘇格拉底、金恩等人所從事之違抗事例說明,對公民違抗者而言:惡法非法;因而面對不義的法律,人民不僅不應遵守,更應起身違抗,使生命更為正義。第二節藉由德渥金與梭羅等人之眼進一步指出,違抗不義的法律之於人民正義生活的必要性,以及政府面對基於正義而違抗法律的人民時,應以寬容的態度對應之。第三節則是兼顧羅爾斯與鄂蘭的見解,指出公民違抗雖出自於人民的正義感與良心,但最終應立基於人民對公共議題的關懷與共識;同時,藉由「公民違抗的憲政地位為何?」與「寬容、以政治方式處理公民違抗的意義為何?」等提問向契約理論開放。 第三章藉由古典契約論與當代契約論之比較,指出契約論中的同意理論才是憲政理論的重心,而公民違抗相關於憲政體制,應取眼於同意理論中保障人民權利的視角,作為公民違抗立論的基礎。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回溯古典契約論者霍布斯、洛克等人對自然狀態的看法,並指出同意概念與自然權利是契約理論的思考核心。第二節接續前節對古典契約論的回顧,指出盧梭最初提出公共意志的真意,並檢討同意理論的實踐問題,包括多數決原則、代議政治等所產生的弊病。筆者認為,同意中的明示(express consent)之於政治同意並不構成基礎性的問題;問題在於默許(tacit consent)。包括洛克、盧梭甚至更早的蘇格拉底都認為,居住是作為對國家、政治權威與制度的一種同意,是一種默許。問題在於,這種默許方式對於國家╱政治權威正當性的肯認基礎過於薄弱,而這正是公民違抗在契約理論中、在憲政層次上存在的必要地位:公民違抗作為一種不同意的表示,在違抗法律、政策並要求改變的同時,也間接反證了違抗對象存在的正當性。第三節旨在說明,當代契約論者羅爾斯的正義理論著重「人們將同意什麼樣的政治制度」,而忽略了「人們憑藉著什麼而得以同意、以及為什麼不同意」這個面向。同時,德渥金也指出,假定的契約不是契約──契約論者要保障的正是人民同意所憑藉的「權利概念」,並進入第四章討論公民違抗與德渥金的權利理論。 第四章鋪陳公民違抗與德渥金權利理論的關係,共分三節。第一節鋪陳德渥金權利理論的法學基礎,指出在德渥金權利理論中,以原則(principle)為論旨中心:在法學理論上,權利理論以「法律的發展相應於道德的發展」恰恰與法實證主義相對舉。第二節指出,在德渥金的權利理論中,公民違抗的行動理據證立在「個人有權反對國家」這項命題上。簡言之,當前民主制度以多數決原則作為解決公共爭議的方式,卻凸顯出少數在數量上的弱勢;而在多數的集結經常以利益作為考量的情況上,「個人反對國家」的強意義權利更能對比出利益多數之於政策制定的不公義。第三節討論平等權利與公民違抗。德渥金的權利理論最終以平等作為自由的基礎,其中德渥金的自由主義式平等觀更異於一般:作為平等的個人而受到平等對待的權利。德渥金指出,作為平等的個人所受到的平等對待權利是一種平等的關心與尊重的權利;政府在政策的制定與抉擇上,不能只考慮效益主義齊頭式的平等觀,而必須考量作為少數的弱勢:在利益與機會等的分配上,應該有一種被容許的不平等分配方式,供政府做出整體的決定。要之,公民違抗作為一種政治參與的方式,事實上是一種消極的抗議表達;與其等到人民對於政治現狀、政策法律達到無可忍受的地步,不如在政府施政的同時,便多著眼於人民權利的注重與人民平等地位的關懷,作為一積極意義的政治思考,對於促進人民生活更能有進取性的助益。第五章為結論,主要分兩部份。第一部份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所得:公民違抗終究只是一種手段,真正的目的仍舊在於使人民獲得公平、正義、良善的生活。第二部份回顧現實:除了台灣近日在政治作為上體現德渥金所言:「公平之路存在於寬容之中」之外,鄰近的菲律賓總統下台事件道出公民違抗的積極面「主權在民」,而當前世界各地反全球化的抗議浪潮更顯示,人民的抗議對象已經從過去在政治上所面對的國家,轉而成隱藏在國家背後的經濟統合體系。德渥金的自由主義式平等觀作為一種資源與福利的分配正義,對本論文的研究題旨而言儘管是一項限制,然而卻在新時代的挑戰中成為新問題的可能進路:過去人們在政治上爭自由與平等,如今人們可能因為經濟問題陷入另一層次的不自由與不平等。據此,德渥金的自由主義式平等觀有更進一步研析的重要性,本文囿於題旨與篇幅限制,僅將此問題向未來開放。
56

新聞報導中的愛滋人權論述分析─權利與權力

尤昱婷, Yu, Yu-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7

保險代位之性質與相關問題之探討—以實體代位與程序代位之比較為中心

陳俊元, Chen, Chun-Ja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係在討論保險人權利代位權之性質與相關的法律問題。按,損失填補原則為保險制度中之一重要原理,保險代位即為損失填補原則下所派生的一項重要制度。而保險代位,在意義上可以再區分為物上代位與權利代位,本文之重心為權利代位。 權利代位相關的各種問題與爭議,長久以來就是實務與學說討論的焦點,再加上新近全民健康保險法代位求償的問題,使得權利代位的問題更為複雜,值得吾人加以探討。對於權利代位之性質,我國通說與實務見解皆將其定位為「法定債之移轉」。此一定性雖然看似簡單,且長久以來被通說視為當然,但其是否完全妥適,仍有討論之空間。實則,有關權利代位之性質究係為何此一問題,除了法理上的意義之外,更是與整個保險代位制度息息相關。因此,本文之重點即在於對於權利代位之本質加以檢討,試圖建構出另一項制度,使其能更一貫、有體系、有效率、斧底抽薪地處理各種權利代位的問題,此即為本文的初衷。 承上所述,本文將透過文獻回顧法、制度分析法以及比較法研究來進行研究。藉由對於我國以及各國立法例的文獻回顧,本文將權利代位歸納為「實體代位」以及「程序代位」兩大系統,並互相分析比較,以得其利弊得失。之後再參酌英美程序代位理論,對於我國傳統的實體代位—亦即法定債權移轉理論,提出其疑義之處,並試圖就保險權利代位做一建構,使能貼近保險契約之本質、並期能體系一貫的解決各種權利代位的傳統爭議。最後,就本文之理論作一整理與總結,並提出修正建議條文及理由,俾供參酌。
58

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制度實施之研究-以台北市更新重建個案為例

林美娟, Lin,Mei-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由都市政權理論觀點切入,並連結台灣政治經濟環境及結構變遷過程,探討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制度建置之政治經濟背景、實際執行狀況及面臨的課題。由於推動更新的最大的困難仍在於取得更新地區內土地及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之同意,因此都市更新條例規定強制參與更新之權利變換制度,以多數決的同意門檻並透過鑑價方式查估更新地區內各權利人之權利價值後,循法定程序據以執行更新。經研究發現權利變換制度的設計係賦予實施者具有關鍵的決定權,以作為協調的中介機制,進而調合各方利益及衝突。結論並指出由於權利變換制度係將價值分配予以檯面化,因此各權利人間對於價值的認知差異及利益的分配產生之爭議,仍造成該制度在法令及實際執行上的困難。因此,尚需仰賴政府適時挹注公有土地資源,以促使更新順利推動。嗣後並據以提出對於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制度的後續執行方向之建議。 / In this research, I approach the subject from an urban regime perspective and connect it with the transition process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structure.Then, I examine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and the issues fac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operty rights exchange system during urban renewal.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in promoting redevelopment is to obtain the agreement from the owners of the land and of legally built structures on the areas slated for redevelopment, thus the regulations for urban renewal provide for forced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perty rights exchange system, with the threshold for agreement fixed at a majority rule and the value of the rights for each right-holder in the redeveloped area determined by appraisal; legal procedures are then used to implement the redevelopment.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property rights exchange system as it is designed endows those implementing it with crucial decision powers as an intermediary system for mediation and then for harmonizing the interests of each side and preventing conflicts.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open nature of the value distribution in the property rights exchange system leads to controversies due to the perceived differences and benefits in the apportioned value to each right-holder, creating legal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ystem. Thus it is dependent on the government allotting enough funding at the necessary time for public land resources so that the renewal project can process smoothly. Finally, I offer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irection for the follow-up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roperty rights exchange system during urban renewal.
59

論無證移民的權利保障 /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of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葉南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一個民族國家都在思考如何有效地規範人員進出國界,使得人的流動不會對其主權及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矛盾的是,當全球化過程中資金、商品流通的跨國障礙正在減少的同時,對人口流動的國界控制卻在增加,限制人的流動正是當代全球化的不一致之所在。除了常態性的,即所謂「合法」的移民╱工議題外,近年來關於「非法(illegal╱unauthorized)」或者「無證(undocumented)」移民╱工現象,已成為最受關注的全球移民╱工現象之一。台灣作為亞洲地區主要的移民╱工接受國,自然無法自外於上述的全球性現象。根據移民署的資料顯示,台灣目前逾期停居留於我國的外國人,逾期停留一年以上者,係以探親為事由入境者為眾;逾期居留一年以上者則以依親居留者最高。不論以停留或居留入境者,已逾期一年以上者的比例均佔逾期停居留總數的51%以上。 傳統觀點立基於保守的國族主義觀對待生活在台灣境內的「外人」,但這樣的看法在人口遷徙頻繁的全球化時代中,似乎明顯過時,且亦不符合各國際人權公約的精神。本文擬從保障弱勢者權利的角度觀察無證移民議題,認為在一個自詡為自由民主秩序的民主國家中,對於違反移民法規而成為無證移民者,不能將其等同於罪犯視之(即使是犯罪者,也會給予某種程度的基本權保障),更不能對其生存困境視而不見, 建構保障無證移民之理論實屬必要。 本文嘗試提出保障無證移民的主張,並針對可能遭受到的質疑提出回應。而即使在無證移民取得合法身分前,其在法律上是否有哪些應受保障之權利。並參考美國、歐洲給予無證移民合法化的經驗,主張臺灣亦應針對境內之無證移民,於符合一定條件後,給予其取得合法身分之機會。
60

處罰單純持有虛擬兒童色情物之檢討─與兒童權利相關之辯證

徐珮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於2014年5月20日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並由總統於同年6月4日公布,除了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內國法化外,也將此公約三個任擇議定書中的其中兩項《關於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問題之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on the sale of children, child prostitution and child pornography )及《關於兒童捲入武裝衝突問題之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on the involvement of children in armed conflict )一併國內法化,並因應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之增訂,於隔年大幅度修改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除將該條例名稱修改為《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之外,也增修新條文並將立法目的從單純防制兒童、少年成為性交易對象,擴大兒童及少年的保護範圍,更改為防制兒童及少年遭受性剝削,保護其身心健全發展。 然而在法律對於兒童權利更予以重視之下,就日新月異的虛擬兒童色情物因為科技的進展而有著與過去更多不同形式的呈現手法,然而全然處罰可能造成言論自由受到過多箝制的反對聲浪,但全然不處罰卻也有可能造成兒童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從而為了在兒童權利及言論自由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本文參考日本判決提出的三個判斷標準─「真實性」、「兒童性」、「同一性」來判斷真假難辨之虛擬兒童色情物,並對於符合三要件之虛擬兒童色情物及不符合者予以不同程度之定性。

Page generated in 0.01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