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04
  • 194
  • 29
  • 10
  • 4
  • 2
  • 1
  • Tagged with
  • 240
  • 240
  • 58
  • 56
  • 53
  • 52
  • 46
  • 45
  • 45
  • 39
  • 39
  • 36
  • 36
  • 34
  • 3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71

東正教與巴爾幹半島民族國家形成:以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為例 / The role of the orthodox christianit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lkan nation states

安德, Armais, Anany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89年後,塞爾維亞發生種族屠殺,鄰國的保加利亞卻沒有,斯拉夫族互相屠殺的規模,以及兇殘的手段,令整個世界感到相當驚訝。許多學者開始重新思考,這些恐怖屠殺背後的理由為何?筆者於大學時學習巴爾幹半島的歷史,一直對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的民族主義保持濃厚的興趣,並發現這兩個國家背負著相當複雜的歷史背景,其中宗教的因素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成為支持這兩個國家民族主義的首要基礎1。若讀者不理解當地的民族神學,就很難了解為何歷史學家和政治學者稱呼巴爾幹半島為東歐的火藥庫2。然而,有些現代學者卻不重視巴爾幹島歷史背景中的宗教因素,比較喜歡用民族衝突來解釋問題Naumovich1或用seething cauldron理論(return of the repressed) cynically manipulative elites(Brubaker)2。 以至於不明白這些宗教戰爭為何會如此強烈(戰爭的神聖話,光之子民,魔鬼之子民的概念)。假如我們深入剖析宗教在巴爾幹半島所發揮的力量,將更能使我們了解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民族主義的來源及它的發展過程。 雖然宗教扮演著高度重要性的角色,卻很少學者研究東正教地方教會的民族神學,因為東正教教會的民族神學較為複雜,雖然他們都隸屬於同一個教會底下並擁有相同的教義,但各個不同地區,民族神學的特色卻是不盡相同。所以,假若我們需要研究東正教的民族神學,就必須以個案的進行研究,甚至在現代的東正教教會裡,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例如:在東正教裡有「聖傳」的概念,它的意涵是指教會需要考察各種過去教會會議的文獻、教父的作品與教會會議中教父(聖人)表達自己對民族神學的意見,也因此有些地方教會的民族神學相當發達,擁有許多著作,但有些地方則沒有那麼豐富的文獻。
72

開設民族風味餐廳之商業企劃書 / Business plan development for ethnic restaurant

方猶仁, Sean HONG Yew Z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Jack Derby of Derby Management claims that a sound Business Plan is necessary for the owner as well as the assembled team to start a business and incorporate it. And the actual process of planning is the key to creating a workable Business Plan. The Business Plan consolidates management direction, provides debate and consensus, guides for potential crisis and acts as the company’s scorecard. A well thought out Business Plan is particularly crucial in order for a start-up to secure funds, as it contains disciplined balance, logical vision, financial projections, blue print for now as well as 3-5 years out, formal but accessible and not least creative. These are but some of the criteria for funding. In this project, I will explore how to plan, research and develop a workable model for a Business Plan. In particular, I will focus on devising a business model which describes the rationale of how an organization creates, delivers, and captures value – economic, social, or other forms of value with its market offering. Such a study should give insights into the workings of potential business entity that can excel in Asia Pacific, and break into global market too.
73

中亞的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以烏茲別克為焦點 /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Central Asian States

錢克, Vasfi Cenk Volk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1年蘇聯解體後,位於中亞地區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出現了五個新興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自獨立以來,此中亞五國致力成為政治、經濟完全獨立的民族國家,其間歷經一番艱辛的奮鬥,且成就了一些可見的成效,但因為地理、文化、經濟等錯綜複雜的因素,使得中亞五國至今仍有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民族議題」就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 中亞五國地處東、西方文化交界的匯集點,歷史上,東方與西方文化的接觸;中國、印度、波斯、羅馬、希臘等國的勢力;北游牧、南農耕的經濟型態都在這裡交匯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形態、不同的宗教傳播,構成了此地政治狀況的複雜原因,由於中亞民族的歷史進程,便是這數千年來川流不息的民族遷徙、五彩斑斕的民族交融,以及金戈鐵馬的民族衝突背景中發生,也因此埋下了此地動盪的因素。 中亞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以其聞名遐邇的古代絲綢之路文化而享譽世界。在這片多元文化並存的沃土上,世居著眾多來自不同地區、種族的民族。長期以來,他們世代繁衍生息,共同開發著這片熱土。經過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最終形成了以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吉爾吉斯族、塔吉克族、土庫曼族等為主體的不同民族的穩定共同體。 西元8世紀以後,中亞發生了突厥文化及伊斯蘭文化的接觸而進一步產生了文化整合。一直到19世紀中期,若干汗國以突厥伊斯蘭文化的集合因素下控制整個中亞地區;歷史上,汗國的建立是以對蘇丹忠心及尊重伊斯蘭教之各種規範為基礎組成的,而不是民族情感。這與後來進入中亞的蘇聯勢力所採取的以民族原理作為劃分和定國界的依據方式,有很大的差異。 19世紀50至70年代,俄羅斯帝國政府相繼以武力征服了各汗國,致使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卡拉卡爾派克等民族陷入殖民統治。此後,俄羅斯逐漸入主中亞,中亞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就多了一種俄羅斯文化及其引導的社會力量因素。直至1991年蘇聯解體前,這種俄羅斯文化和社會力量因素一直在不斷地加強和深化。 俄羅斯帝國兼併以後,中亞國家還歷經了加盟蘇聯及蘇聯解體兩個不同的階段,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衝突模式。尤其在莫斯科主導力量消退後的中亞五國,其民族衝突與宗教原教旨主義威脅更為嚴重;而該地區藴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更吸引各方勢力的介入,使得在原本內部矛盾問題外,也潛在國際衝突的危機。 莫斯科勢力消退後,中亞五國本身的力量尚未足夠強大,整個地區形成權力空窗期,因此「美」、「中」等國極欲將其勢力注入中亞地區,使得原本在蘇聯時代的「南部屏障」和「戰略緩衝帶」,隨著裏海大陸棚發現大量的天然氣和石油,除了戰略上的價值以外,也產生了極大的經濟價值,因此導致外力的介入。 蘇聯解體後,其加盟共和國的經濟、政治紛紛擾擾,其蘇聯境內各地爆發了民族衝突,使得西方學者驚訝地提出民族主義與原教旨主義的復活看法。 中亞局勢未來的演變,對鄰近區域乃至國際局勢,都將帶來重大的影響;就中共而言,中亞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著30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還有許多人口眾多、宗教信仰相同的跨界民族,因此中亞地區成為影響中國西部疆域穩定的直接因素。再者,中共一直認為新疆為容易受外國反華勢力與「雙泛主義」─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所影響的地區,在中亞五國獨立後,當地的維吾爾族分離主義份子,積極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新疆獨立運動。 中亞五國的民族主義表現出何種特色?這些特色的起源來自何處?中亞在未來是否會如南斯拉夫一樣產生族群衝突?因此筆者試圖,從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論述中亞五國的民族構成、民族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內容及成因,同時對中亞五國所產生的民族問題作討論和研究;並分析獨立後中亞國家民族理論的轉變和民族政策的調整。 中亞地區有五個國家,各有其獨立的發展歷史,但是烏茲別克民族的形成歷史和其他中亞民族與國家的出現息息相關,因此筆者選擇烏茲別克為案例進行分析。
74

朝向一個國族的完成─19世紀烏克蘭民族運動發展歷程(1798-1922) / Toward the Completion of a Nation - The Development of Ukrainian National Movement (1798-1922)

徐裕軒, Hsu, Yu 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屬於國族建構的個案研究,探討19世紀烏克蘭的民族運動發展歷程。由歷史意識的關切出發,採用捷克歷史社會學家赫洛荷的民族運動理論作為分析架構,鋪陳出歷史、文化與政治的三階段發展歷程。在內容論述上,挑選12位最具代表性的烏克蘭知識份子,以列傳形式帶出19世紀烏克蘭民族運動的發展歷程。同時輔以知識分子的文本,以分析19世紀以來烏克蘭國族意識的興起與開展、及其對今日烏克蘭社會的影響。 本論文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為四個部分。首先,由歷史溯源,爬梳9世紀基輔羅斯以來的烏克蘭歷史,找尋烏克蘭國族的根源;其次,進入烏克蘭國族意識的萌芽階段,探討烏克蘭人如何透過傳統的發明與歷史的詮釋,創建出想像中的共同體價值;再次,隨著國族意識與民族運動逐漸開展,具規模性的文化活動與團體組織,亦不斷深化烏克蘭民族存在的正當性;復次,民族運動來到政治動員與國家構築階段,創建實體的政治黨派與政府,不但是凝聚烏克蘭國族的必要手段,更成為完成國族建構的必經之路。結論針對問題的緣起做出回應,並反思19世紀以來的國族運動經驗對照今日的烏克蘭國族認同問題。 / This thesis provides a case study of nation-building. Initiated by the concern of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it aims at analyzing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Ukrainian national movement in the 19th century. Apply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by Czech historian/sociologist Miroslav Hroch, it divides the national movement course into 3 phases (i.e.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Furthermore, biographical ketches contribute to a holistic analysis of the 19th century Ukrainian national movement as a whole.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it traces back to the historical root of Ukrainian nation from the time of Kyivan Rus’. Second, it investigates how Ukrainians created the imagined community by inventing a common tradition and re-interpreting the history. Third, as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grows, cultural and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contribute to strengthen the Ukrainian national idea in the mid-19th century. Fourth, political means such as regime establishment was employed by the eve of the Revolutionary times. In conclusion, it proposes feedbacks and reflections to re-consider the national identity problem in today’s Ukraine.
75

緬甸歷史教科書中的民族史觀 / The ethno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Myanmar history textbooks

高嘉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是以獨立初期和軍政府時期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為分析對象,比較兩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在其民族史觀呈現的異同。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第一章探討孟族、撣族、若開族這些曾經在緬甸建立獨立於緬族的各民族王朝的歷史,從教科書中對這些民族描述的篇幅比重和敘述時所使用的用詞來觀察兩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中民族史的地位。在第二章中分節討論緬甸和周邊的印度、泰國、中國的接觸,教科書如何描寫歷史上緬甸和這些國家的關係。緬甸被英國和日本殖民,第三章針對兩個時期對被英國殖民和對殖民時代的評價,分析兩個版本對於殖民經驗的描述。緬甸被殖民時期,為爭取獨立經歷了一段漫長的反殖民過程,從殖民時期出現的反殖民運動的描述中,比較兩個版本在國家意識的塑造在觀點上有何不同。 本論文在分析比較兩個時期的歷史教科書時得出以下結論: 一、對於緬甸境內多民族現象,舊版教科書呈現的是緬甸歷史是一個多元的民族史史觀,新版教科書則是建構一個自古以來便是以緬族為主的緬甸史史觀。 二、在對外關係中,新版不同於舊版,新版教科書是以緬族為國家主體的對外民族關係。 三、緬甸被殖民經驗在教科書中,舊版教科書是以徧英立場的的態度來面對被英國殖民的經驗但以負面描述了日本殖民緬甸的過程。新版為了建立排外的民族史觀,把被英國殖民的經驗,描述為被剝削的歷史經驗。 四、緬甸是由部分少數民族和緬族聯合之下才取得的獨立,因此舊版隱藏殖民時期以緬族為主的反殖民運動的描述,而軍政府時期使用的新版,則透過反殖民運動的描述,建立排外、同時凝境內各民族,但是以緬族為中心的國族主義。
76

美濃地區客家服裝的民族美學研究 / A Study of the Aesthetics of Hakka Clothes in Meinong

楊依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客家,在歷史上是指中國大陸的南遷漢人與福建、廣東、江西地區之原居民雜居、融合後,繼而形成的一個民族,其血統與本質仍被視為漢人,出現的時間一般認為在宋、明時期左右;爾後的明、清時期,由於人口、經濟壓力……等因素,客家人播遷到全國各地,除了上述原居區域,更擴散至西邊的四川省,其他部分更涵蓋了香港、台灣,甚至其他非亞洲地區,繼而形成今日在全世界分布範圍最廣、人口眾多的民族之一。 在台灣地區,客家人的數量僅次於閩南人,處處皆有客家人的蹤跡,而又因為歷史背景及地形環境的影響,以南部六堆地區的美濃客家庄保有著最傳統、完整的客家文化,當地更有以傳承客家服裝文化為使命的【錦興行】藍衫店,以推廣客家傳統服裝及改良式服裝為主。不僅對美濃客家而言,甚至在整個台灣客家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因此筆者將客家服裝民族美學的研究重點聚焦在美濃地區,更實際走訪【錦興行】藍衫店做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了解美濃地區近年來客家民族服裝的發展狀況。 由於客家自身形成的歷史原因和自古以來聚居的地理環境,其性格與形象在在反映至其民族服裝上。服裝,是人類學上物質文化的一種代表象徵,從中也可看出一個民族的文化背景與歷史興衰;它不僅是文化,也是一種藝術,服裝展現出一個民族的美學,同時透露人民的審美觀。 因此,服裝可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歷史標記,也可被視為民族歷史的文化象徵;而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代表著其形象,同時可看出其民族性格,更象徵著民族的興衰起落,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是相當重要的。客家服裝作為其民族美學與文化意象的代表,在歷史與傳統的傳承上背負著絕對重要的責任;隨著近年來商業性產品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備受重視,相對地卻使客家服裝這樣的珍貴文化及藝術日趨沒落,甚為可惜。 基於上述理由,筆者首先透過蒐集前人與專家、學者的多本文獻來進行文獻探討,輔以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的過程,在綜合分析、交叉比對之下,首先探究客家人的歷史源流、地理環境、精神、民性對美濃客家服裝的影響,再藉著蒐集各種美濃客家服裝的樣本,以藝術方面的美學相關理論分析其款式、顏色、質料,探究美濃客家服裝的民族美學,再從中了解客家人的審美觀,最後從分析來做出結論。
77

フィリピン・ミンドロ島の民族関係から見る共同性の諸相―生活世界の経済取引からみた差異とつながりに着目して― / Difference and Connectedness in Economic Interactions of the Life-world: The Case of Mindoro Island in the Philippines

白石, 奈津子 25 March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地域研究) / 甲第21893号 / 地博第239号 / 新制||地||88(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アジア・アフリカ地域研究研究科東南アジア地域研究専攻 / (主査)教授 速水 洋子, 助教 細田 尚美, 教授 秋津 元輝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rea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78

女神運動から紡ぎだされるつながり -イギリス南西部グラストンベリーにおけるオルタナティヴ・スピリチュアリティの文化人類学的研究-

河西, 瑛里子 24 September 201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17909号 / 人博第660号 / 新制||人||159(附属図書館) / 25||人博||660(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30729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文明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田中 雅一, 教授 菅原 和孝, 教授 廣野 由美子, 准教授 石井 美保, 教授 島薗 進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79

オーストリア国民意識の国制構造-帝国秩序の変容と国民国家原理の展開に関する考察-

梶原, 克彦 23 March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法学) / 乙第12909号 / 論法博第185号 / 新制||法||152(附属図書館) / 32119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政治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島田 幸典, 教授 唐渡 晃弘, 教授 奈良岡 聰智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80

アゼルバイジャン人の誕生

塩野﨑, 信也 23 March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9432号 / 文博第710号 / 新制||文||631(附属図書館) / 32468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歴史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井谷 鋼造, 准教授 久保 一之, 教授 稲葉 穣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Page generated in 0.01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