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405
  • 4095
  • 546
  • 306
  • 167
  • 66
  • 6
  • 2
  • 2
  • 2
  • 1
  • Tagged with
  • 5194
  • 2255
  • 1286
  • 1262
  • 1172
  • 826
  • 799
  • 769
  • 759
  • 738
  • 684
  • 670
  • 655
  • 598
  • 57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51

過失犯中個別化理論之研究--以不法理論為基礎

張紹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52

性、法律與經濟分析--從Posner的性經濟理論檢討台灣之性管制問題

郭銘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53

資訊產品配銷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

李國瑜, Li, Guo-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的資訊產品市場在經濟不景氣中仍一枝獨秀,前景可期,然而在產業邁入成熟期之際,低價風暴、產品快速汰換等現象衝擊著製造商、配銷商、經銷商、消費者乃至潛在進入者等成員,通路的結構因而發生改變。由於配銷商處於製造商與經銷商之間,其經營策略必須充份反映整體市場的趨勢,本研究乃以國內資訊產品配銷商為研究對象,探討:   1. 國內資訊產品配銷通路改變的原因、過程與改變後的結構。   2. 市場的區隔方式,經營不同區隔的配銷業者各應具備何種核心能力。   3. 經營不同市場區隔的關鍵成功因素。   4. 身處其中的配銷業者應如何進行策略規劃。   由於策略規劃除了環境因素外,必須考慮本身的條件與目標,本研究乃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選擇一特定個案公司,經過為期四個月超過20次的深入訪談,輔以側面調查、直接觀察和間接資料收集後,分析其外在的機會與威脅、本身的優劣勢及策略困擾,並進行主、次要問題分析,依據以上的分析,本研究為個案公司擬出四種可行的策略。在分別詳述各個策略的環境、條件因素和策略構面後,再依據三項準則評估、選取最適方案,發展相應的組織調整與功能性政策,並在政策中一一解決其主、次要問題。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論為:一、資訊科技的發展階段對資訊產品的國內市場結構有顯著的影響,使得資訊產品的通路朝向多元化發展。二、經過通路變革後,市場以「購買者的採購行為」為區隔方式,分為「機構型採購市場」與「一般型採購市場」。三、經營「機構型採購市場」的配銷商之核心能力是「專業技術能力」,經營「一般型採購市場」的核心能力是「高效率的物流能力」。四、關鍵成功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規模經濟、存貨和帳款週轉率。
154

日本式管理哲學之研究 / The study of Japanese-style Management Philosophy

劉書寧, Liou, Sue N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西方組織與管理學之發展迄今已近百年,它是美國近一百年來成長最為迅速、體系最為完備的一學科。我國管理理論的發展,一向都是依循美國的發展軌跡而演進,吾人縱然自西方的管理思想與制度中獲益良多,但亦陷入某種困境;著重效率、效能與價值中立,使得我國當前的公、私部門多存在組織龐雜,生產力低落的現象,而逐漸顯現出以工具理性主導下組織管理的狹隘不足之處。   從二十世紀初開始,「相對論」、「量子力學」及「混沌理論」的相繼出現,突破且修正了自牛頓以來的唯物論與機械觀之基本假定,轉而逐漸朝向心物合一之整體觀與重視時間演化之生態觀發展。日本於七○年代所締造的經濟奇蹟,迫使理性主義者反思,因為在促成日本奇蹟的因素中,顯然含有某種與理性無關的成分(即使不是「非理性因素」);第一層面所謂與理性無關的因素,是各種「影響力」的微妙混合體;它能夠因應模糊、不確定、不完美等狀況,並印證「相互依存」為最理想的關係模式;另一層面則是指某些軟性的、可彼此分享的價值觀。主張整體觀之新物理典範的觀點,與日本式管理哲學有許多契合之處,實是值得處於一整體社會環境迅速變動的環境之下的我們予以重視。   因此,本研究於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限制,及管理哲學等相關概念的界說。第二章,探究日本管理哲學的內涵,從文化價值觀切入,再論及禪與儒家思想對日本式管理哲學的影響。第三章,論及日本式管理之特質,以集團主義理念為主,形成一命運與共、採長期觀點及人性尊重主義之有機體式組織。第四章,探討管理新典範與日本式管理哲學之交融,及探討使日本成功之「全面品質管理」的理念。第五章,為本研究的結論,及日本式管理哲學對公共組織與公共管理的意涵,以及其之未來與展望。
155

人壽保險公司中階主管績效管理活動之解析-管理矩陣之應用

酒小萍, Chiu, Hsiao 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提升組織績效是管理者所關心的議題,依司徒達賢提出「管理即為整合」之核心觀點,管理者必須透過整合來創造價值,也就是達成組織的績效。 本研究選擇國內知名之人壽保險公司中之理賠服務及資訊企劃團隊為研究對象,以中階主管績效管理為探討主題,並利用「管理矩陣」為分析工具,探討管理者如何透過管理矩陣中各管理要素的操作來進行整合。透過本研究可提供一個「管理矩陣」的應用實例供管理者參考。 本研究經編碼與分析後,依績效管理程序中之「目標設定」、「績效達成過程」、「績效評估與獎懲」歸納之重要結論為:中階管理者以「環境認知與事實前提」整合之管理行為最多;陰面「的創價流程」與信任與榮耀等「有形與無形資源」有助於組織績效提升。透過整合團隊「環境認知與事實前提」影響陰面「目標與價值前提」以達到獎懲的目的。 在「管理要素」間的相互關係上,發現某些「管理要素」間存在著互補、替代與因果關係,如團隊「知識能力」不足時,可透過「創價流程」來彌補不足,兩者可互相替代;「環境認知與事實前提」的整合程度高時,「目標與價值前提」與「決策與行動」的整合程度也越高,彼此間有因果關係。 透過本研究之歸納,不僅提供管理者從「整合」觀點思考績效管理的實務運作外,同時透過「管理矩陣」架構詮釋後,每一個管理行為的意涵與目的更為清晰與明確,應有助於管理者進行整合的工作。
156

從朱熹的「太極」思想論「心」的意義與地位 / On the Meaning and Status of “Xin” in ZhuXi’s Philosophy According to His Theory of “Taiji”

劉鎧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朱熹思想中「心」是最關鍵之處,朱熹的「心」不僅負責知覺「理」,也是道德實踐的樞紐。因此,要了解朱熹思想,其「心」的意義便是至要關鍵處。然而朱熹思想中的「心」該如何了解,卻是有爭議的。如:朱熹的「心」與「理」的關係,究竟是為一或者二分的;以及朱熹的「心」是否僅有認知意義,而非是道德實踐之主體。這些爭議,也延伸出朱熹思想是否偏離了儒家正宗的問題。本論文試圖為此爭議提出一個解答,為朱熹思想中「心」的意義給予一清楚的定位。 為了回答以上的問題,本論文將以三個步驟去說明。首先,對於朱熹為何會有以上之爭議,以及其「心」之概念如何偏離了儒家正宗作說明。然後藉由朱熹的太極思想,來釐清、界定其「理氣關係」乃至於「心理關係」。從而可知朱熹的「心」與「理」乃是二分的,且朱熹的「心」乃是「氣心」。最後,則是說明以上論述之形上架構,如何在朱熹的道德思想議題上產生影響,進而說明朱熹為何以「認知意義」來定位「心」的原因。
157

組織理論對管理會計理論發展之衝擊

蕭慶華, XIAO, GING-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論文提要:研究使用技術及研究限制。 二、管理會計之演進:探討管理會計之發展歷史,明瞭其演變趨勢。 三、管理會計理論之架構分析:瞭解管理會計之觀念,內涵與範圍。 四、組織理論之演進:探討組織理論之發展歷史,明瞭其演變趨勢。 五、古典組織理論對管理會計理論發展之衝擊。 六、人群關係理論對管理會計理論發展之衝擊。 七、決策組織理論對管理會計理論發展之衝擊。 八、系統及權變組織理論對管理會計理論發展之衝擊。 九、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共一冊,八萬餘字,分成九章二十節。
158

管理會計之權變理論--探索性研究

金成隆, JIN, CHENG-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採歷史研究法,探討管理會計與組織理論之關係,冀能助於管理會計理論之 建立。 本文之主要內容如次: 第一章:緒論。概論本研究之背景、問題、方法與限制。 第二章:管理會計之目的及理論基礎。 第三章:組織理論其評述。 第四章:管理會計、行為科學與組織理論之關係。 第五章:管理會計的權變理論。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159

阿朴嗎啡對中樞神經激胺的影響 / Effects of apomorphine on central serotonergic system

王豐彬, Wang, Feng-B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高壓液態色層分析(HPLC)螢光測定生化分析同時量測背側縫合核及紋狀體中Tryp tophan、5-HT和5-HIAA,獲知Apomorphine(3.0mg/kg) 腹腔注射後30分鐘同時提高 了5-HT約合成及代謝,支持Apomorphine 透過黑質的自我接受器而影響背側縫合核 及紋狀體5-HT系統的假說。 Apomorphine 5 ug及8 ug直接打入老鼠紋狀體中,都排除紋狀體DA突觸前接受器參 與Apomorphine 影響5-HT系統的可能性,同時也符合以前DA突觸後接受器不參與Ap omorphine 對5-HT影響的結果。 把GABA的專一性拮抗劑Picrotoxin在不引起肌肉痙攣的劑量下(4mg/kg)打入老鼠體 內,能阻止Apomorphine 在背側縫合核及紋狀體中對Tryptophan、5-HT和5-HIAA的 影響,顯示GABA也參與了Apomorphine 對5-HT的影響。
160

韋柏的理念型:一個提示性的分析

陳健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再者,由於理念型這種特殊的性質,使其在科學研究中的功能與理論有所不同。它的功能是界定研究者的概念,作為研究的概念工具(Conceptual instrumcnt)。為了說明如何界定研究者的概念,作者列舉了建構假設,分類與比較,解釋與預測,系統研究來加以說明。總之,凡是社會研究都需要以理念型作為工具,因此,凡是社會科學都需要建構理念型。根據第二個分析角度,作者認為韋柏是在方法論上有系統的討論類型的第一人,而稍後柏克(Howard Becker)、派生斯(Talcott Parsons)、馬肯尼(John C.Mckinncy)都提出其修正意見。建構類型法的知識也就不斷進步。在現代的社會科學領域中,建構類型法已成為最重要的研究法之一,□類型也在社會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本論文之撰寫過程中,承蒙許多人的幫助,其中指導教授易師君博之諄諄教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文崇一先生之協助與鼓勵,所主任江師炳倫之督導與啟發,是作者感激不盡的,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圖書館允許作者進入翻閱書籍亦在此一併致謝。 四、作者對本論文的內容並不滿意。一、作者不懂德文,因此無法翻閱韋柏的原著,也無法閱讀許多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二、我國學者討論韋柏的著作甚少,作者只得以英文著作為主要的參考資料。由於語文程序的關係,許多特殊的用語與字句,作者不太了解,也無法適當的加以翻譯。三、理念型牽涉的範圍甚廣,而作者的方法論的基礎不夠,以致無法處理許多問題。四、作者對許多社會學常見的名詞,並沒有深入的了解,以致無法充分了解許多特殊的概念。五、由於表達能力與組織能力的關係,作者無法妥善的處理題材,並明白的加以表達。由於以上幾個原因,本論文絕對不是一篇合格的著作。所幸,尚有聊可自慰者:作者以初學者的身份,戰戰兢兢,努力不懈,儘力閱讀所尋獲的資料,撰寫論文,小有心得,提供於後。尚祈諸位先進,體諒作者才疏學淺,不吝批評與指教。

Page generated in 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