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
國父心理戰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of Dr. Sun-Yat Sen許家琛, Hsu Chia-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戰爭自古隨人類以俱來,而心理戰亦伴隨戰爭而生。最古之心理戰也簡,不過搖旗吶喊,先聲奪人耳。降至近代,心理戰隨時代之進步而益趨複雜,國父孫文者,乃我中國近近代心理理戰之創始者,茲略述國父理戰之大綱曰:
一、國父心理戰之定義:
為完成起義(軍事作戰)之目標(民國成立前為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民國成立後為打倒軍閥,統一中國),以大眾傳播為主要手段,並輔以其他方法,於起義之前,之際,之後,以影響敵國及中立國家之心理及精神,使之傾向於我(此稱攻心戰),而使我不受敵方之影響(此稱反心戰)之一種最為經濟,最具智慧,及最有效力之戰爭也。
二、國父心理戰之主體:
國父本人,同革命先烈及先進。
三、國父心理戰之客體:
民國成立前為滿清,民國成立後為軍閥。
四、國父心理戰之時間:
自中法戰爭戰敗之年(一八八五)至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北京逝世止,共歷四十年,佔國父生年三分之二。
五、國父心理戰之空間:
國內固無論矣,在國外,國父曾六次環遊全球,計五至日本,四至美洲,三至檀香山,三至歐洲。皆在爭取友邦予以精神力量,贊助中國革命;並勸說華僑同留學生予以物質力量,完成中國革命。
六、國父心理戰之理論:
宣傳之要義為:勸導,感化,教育。宣傳基礎在:至誠,有恆,群力,自信。
七、國父心理戰之工具:
文字類:有報紙,雜誌,書籍,文告(檄文,宣言,招降),傳單,標語。語言類:分演講,談話,口號,唱片。藝術類:含詩歌,圖片,小說,傳奇,戲文,彈詞,對聯,月曆,地圖。行動類:為暗殺,策反,戲劇。
八、國父心理戲之技巧:
計有列舉,醜名,統計,揭詐,反駁,廢正朔,幽默,隱藏,謠言,闢謠,正名,讚揚,兩刀,對比,借箭,聯名十六法。
九、國父心理戰之實施中心:
民國成立前為:興中會(民前十八年至民前七年),民盟會(民前七年至民國元年)。民國成立後為:國民黨(民國元年至三年),中華革命黨(民國三年至八年),中國國民黨(民國八年至十四年)。
十、國父心理戰之成效:
1.推翻滿清二百六十七年之專制。
2.建立亞洲第一之民主共和國。
3.廢除四千六百零九年家天下之局。
4.奠定統一中國,及取消不平等條約之基礎。
十一、國父心理戰之榮譽:
1.當代一位心理作戰的導師-黎聖倫。
2.當代最偉大的心理作戰導師-林大椿
3.心理作戰而成功的大師-郭壽華
4.中國現代革命宣傳奮鬥的領導者-李浴日。
|
162 |
修正公司法與公司理財之研究謝振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63 |
半導體零組件通路代理商之供應商管理林乾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半導體通路代理商這二十餘年來,由小小的貿易商型態轉變成今日的跨國大通路商,其間的努力與辛苦不言可喻,隨著資訊廠商的努力跨國化,通路商也積極展開海外佈局的腳步,一方面跟著產業西進的資訊大廠海外設點提供服務,一方面則積極爭取區域的代理權。在半導體產業分工越來越精細的情況下,通路商所佔的角色也將越來越重。通路商所能提供的整體服務也越來越專業,通路商雖無自己的產品,雖只能於夾縫中求生存(供應商與客戶之間),但隨著本身實力的精進,以及因應產業快速變遷的彈性,通路商所佔的份量只會越來越重。
過去的看法多認為通路商所能提供的服務跟價值有限,通路商往往聽從供應商的指示,對於供應商只有逆來順受,沒有任何的管理策略可言。但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產業分工的快速,通路商逐漸形成因應的辦法,一方面分設海外倉儲中心,一方面又提供Total solution給客戶,減少客戶研發的時間與成本。如何運用策略,穩固與供應商的關係, 保持跟供應商最密切的彼此關係,卻是通路商最需要面對的問題。運用得好,通路商將能持續成長,向世界級通路商邁進,運用得不好,當然就容易為市場所淘汰。
由於半導體通路產業過去並不受重視,因此相關的文獻與研究資料還不多,本研究是希望藉著探討半導體通路商的供應商管理方法,以彌補此一領域的不足。本研究採用個案方法,依據五力分析、供應商關係、影響策略、衝突管理等理論,分析個案廠商對於供應商的管理策略,藉以找出良好的方法,作為日後通路商經營管理的參考,並提供業界未來發展的建議。
|
164 |
趙樹理小說硏究. / Zhao Shuli xiao shuo yan jiu.January 1981 (has links)
關之英. / 書名據複本提要. / 複本為複印手稿本.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語文學部. / Shu ming ju fu ben ti yao. / Fu ben wei fu yin shou gao ben.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613-626). / Guan Zhiying.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yan jiu yuan yu wen xue bu. / 前言 --- p.1-5 / Chapter 上編 --- 趙樹理的生平興創作理論 / Chapter 第一章 --- 趙樹理的生平 / Chapter 1.1 --- 形家 --- p.6 / Chapter 1.2 --- 生平簡介 --- p.7-33 / Chapter 1.3 --- 趙樹理的為人 --- p.33-50 / Chapter 第二章 --- 創作理論 / Chapter 2.1 --- 寫作對家 --- p.51-54 / Chapter 2.2 --- 寫作目的 --- p.54-92 / Chapter 2.3 --- 寫作準備 --- p.92-70 / Chapter 2.4 --- 寫作方法 --- p.70-89 / 小結 --- p.90-92 / Chapter 下篇 --- 小說部分 / Chapter 第一章 --- 《小二黑結婚》 / Chapter 1.1 --- 取材 --- p.110-113 / Chapter 1.2 --- 內容 --- p.114-117 / Chapter 1.3 --- 主題 --- p.117-120 / Chapter 1.4 --- 寫作技巧 --- p.120-145 / Chapter 1.5 --- 小評 --- p.145-149 / Chapter 第二章 --- 《李有才板話》 / Chapter 2.1 --- 寫作動機 --- p.150 / Chapter 2.2 --- 內容 --- p.150-153 / Chapter 2.3 --- 主題 --- p.153-155 / Chapter 2.4 --- 寫作技巧 --- p.156-198 / Chapter 2.5 --- 小評 --- p.198-203 / Chapter 第三章 --- 《李家莊的變遷》 / Chapter 3.1 --- 寫作目的 --- p.215 / Chapter 3.2 --- 背景 --- p.215-217 / Chapter 3.3 --- 取材 --- p.217-219 / Chapter 3.4 --- 內容 --- p.219-224 / Chapter 3.5 --- 主題 --- p.224-226 / Chapter 3.6 --- 寫作技巧 --- p.227-255 / Chapter 3.7 --- 小評 --- p.255-260 / Chapter 第四章 --- 《三里灣》 / Chapter 4.1 --- 背景 --- p.267-269 / Chapter 4.2 --- 寫作準備 --- p.269-270 / Chapter 4.3 --- 寫作動機 --- p.271-275 / Chapter 4.4 --- 內容 --- p.275-285 / Chapter 4.5 --- 主題 --- p.285-291 / Chapter 4.6 --- 寫作技巧 --- p.292-375 / Chapter 4.7 --- 小評 --- p.377-390 / Chapter 第五章 --- 短篇小說 / Chapter 5.1 --- 引言 --- p.403-404 / Chapter 5.2 --- 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故事 --- p.404-423 / Chapter 5.3 --- 一九四九年以後的故事 --- p.423-443 / Chapter 5.4 --- 寫作技巧 --- p.443-501 / Chapter 5.5 --- 小評 --- p.501-510 / Chapter 第六章 --- 總論 / Chapter 6.1 --- 內容方面 --- p.523-535 / Chapter 6.2 --- 寫作技巧方面 --- p.535-546 / Chapter 6.3 --- 人物方面 --- p.547-555 / Chapter 6.4 --- 語言方面 --- p.555-562 / Chapter 6.5 --- 風格方面 --- p.562-574 / Chapter 6.6 --- 總結 --- p.574-577 / Chapter 附錄 --- 趙樹理小說創作年表 --- p.578-603 / 參考書目 --- p.613-626 / 注釋: / Chapter (I)´ؤ´ؤ --- 包括前言、上編第一、二章及小結 --- p.93-109 / Chapter (II)´ؤ´ؤ --- 包括下編第一、二章 --- p.204-214 / Chapter (III)´ؤ´ؤ --- 包括下編第三章 --- p.261-266 / Chapter (IV)´ؤ´ؤ --- 包括下編第四章 --- p.391-402 / Chapter (V)´ؤ´ؤ --- 包括下編第五章 --- p.511-522 / Chapter (VI)´ؤ´ؤ --- 包括下編第六章及附錄 --- p.605-612
|
165 |
國民中學教師心理學信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涵義林偉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幾乎每一個教師在師資培育過程中都會學習到如何從心理學的層面去看學生與教有,即使未學過心理學科目的教師在教學時,也多少都會對學生的人性或心理抱持一些假定,但是教師對於人類心理的信念究竟會如何影響其教育的信念及其行動?本研究目的即在探討教師的心理學信念與教師教學信念、教學行為、教育改革態度與學生學習知覺之關係,探索教師心理學信念在教育上的涵義,並嘗試建立研究教師心理學信念的測量工具。本研究原計畫將教師心理學信念分為:「古典心理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主義」,四個向度,但經過二次信、效度分析的結果,決定將「人本主義」、「認知主義」合併為「認知與情意主動」心理學信念,將教師教學信念、教學行為均各分為「學生中心」、「互動式」、「教師中心」三個向度。
本研究施測分兩次進行,研究一主要在編製測量工具及建立信效度,以大台北地區共160位教師、207位學生樣本,進行分析、並修訂工具。研究二、三以大台北地區為主及其他縣市為輔,共有教師樣本306位,學生樣本1745人,共306個樣本單位,再一次進行工具的修訂,進行信效度分析,並進行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以考驗本研究之假設。
研究結果發現,國民中學教師較傾向「認知與情意主動」心理學信念,古典心理分析次之、行為主義又次之。「行為主義」愈強而「認知與情意主動」信念愈弱的教師,其教學信念也愈傾向於以教師為中心;反之,愈傾向「認知與情意主動」心理學信念的教師則愈傾向「學生中心」及「互動式」的教學信念,也愈支持教育改革,其所任教的學生對學習也有愈正面的學習知覺。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1.在師資培有的心理學教育中加強「認知與情意主動」信念的學習;2.以「教師心理學信念量表」、「教學信念量表」、「教學行為量表」做為師資培育及教師瞭解自己信念及行為的工具,3.加強「認知與情意主動」心理學信念的在職教育,以為教育改革築下根基。
在理論的發展及未來的研究上,本研究建議:1.探討「人本主義」與「認知主義」是否為植基於相容的基本假設但著眼於不同層面的心理學流派;2.教師的信念可能是有系統的存在,週邊的信念受到核心信念的影響,因此在研究教師信念時,可再進一步探索如社會學、哲學等核心信念對於教師教學信念的影響;3.各心理學派的某些基本觀點應該是不相容的,但許多教師或學者卻常能夠讓這些觀念在心中並存,究竟他們如何安置或統整這些略額矛盾的信念,值得進一步探討;4.超越傳統以單一向度的觀點來研究教學信念及教學行為,而以「學生中心」、「互動」、「教師中心」三個向度來探討教師的教學信念及教學行為。5.針對各心理學派之基本觀點更進一步發展測驗工具,並邀請認同各學派之專家對內容效度進行評鑑。6.未來對於各學派心理學信念可再進一步分化,以便探討一個具有複雜層級結構的心理學信念系統。
|
166 |
商品國際買賣代理商暨代理契約之研究蕭維文, XIAO, WEI-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五章,約十萬字。首章乃緒論,簡述研究動機、目的與限制。第貳章係代
理商之意義,種類與代理商制度之沿革。分三節,內述代理及代理商之意義,並就七
種角度歸彙其種類。章末則溯大陸、英美法委與我國之歷史,尋代理商制度之沿革。
第參章為代理商之法律基礎。凡四節,首三節係私法之範疇,分為代理商,本人與第
三人相互間之法律關係,內含代理關係之產生,終止及代理關係人之權益與各國代理
商各種保護型態。第四節屬公法,係就一九八三年商品國際買賣代理公約為略窺。第
肆章為代理契約締結之探討,舉凡代理商之導任、權益、代理區域,商品數量、價格
、代理業務之執行,契約之期間與終止,準據法、仲裁與不可抗力均有涉及。第伍章
為結論及建議。
|
167 |
應用代理理論建立均衡參與預算模式之研究王金來, WANG, JIN-L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全一冊,預定撰寫八萬餘字,共分六章計二十二節。其架構如左:
┌───────┐
│第五章:分4節│
│ 緒 論 │
└───┬───┘
│
┌────┴──────────┬────┐
│ │ │
↓ ↓ │
┌────────┐ ┌────────┐│
│第二章:1、2節│ │第二章:3、4節││
│ 管理會計演進 │ │ 代理理論沿革 ││
└────┬───┘ └────┬───┘│
│ │ │
└─────┬────────┘ │
│ │
↓ ↓
┌───────┐ ┌───────┐
│第三章:分4節│ │第四章:分4節│
│ 界定代理模式 │ │ 論預算參與 │
└───┬───┘ └───┬───┘
│ │
└─────┬────┘
│
│
│
↓
┌───────┐
│第五章:分4節│
│ 均衡參與預算 │
└───┬───┘
↓
┌───────┐
│第六章:分4節│
│ 結 論 │
└───────┘
論文提要內容:
本文係就有關期刊及文獻等次級資料,進行敘述性、分析性地研究探討。首先從規範
性理論層面,透視代理理論之本,源基本模式界定,及其研究特質;再就推論性理論
層面,以簡單之設定,應用代理理論建立均衡參與預算模式,冀能深入了解其特性應
用。共同評述、探究代理理論做為管會計理論基礎之潛在性與發展。
茲將各章內容扼要說明如左:
第一章為緒論,概述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方法、及研究限制與論文架構。
第二章旨在敘述管理會計演進之歷程及代理理論之背景沿革。
第三章則在探討基本代理模式之界定,並指出其缺陷與擴展方向。
第四章乃就行為面說明預算參與資訊溝通之效果。
第五章旨在應用代理理論建立均衡參與預算模式以明其功能和特質。
第六章為結論。
|
168 |
個人管理電子郵件行為之研究朱筱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子郵件為網路之殺手級應用,因其傳遞迅速、價廉等特性,讓電子郵件成為病毒、廣告信及色情郵件等非使用者期望之資訊的散佈媒介,造成電腦與網路資源之浪費,使用者亦為管理這些片斷、非結構性的電子訊息所苦。為此本研究以個人資訊管理之角度重新看待電子郵件之使用行為,並以理性行為理論為基礎,探討使用經驗、管理態度、主觀規範、郵件管理意願與郵件管理行為之關係,架構出個人管理郵件行為之研究模式。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內電子郵件使用者,以網路問卷調查的量化研究方式為主,輔以焦點團體訪談與深入訪談之質化研究彌補電子郵件管理相關文獻之不足。在本研究中發現個人之直接(郵件)與間接(電腦)使用經驗皆會顯著地影響個人對其郵件之管理態度,但影響的程度不高;郵件管理意願會受到管理態度、主觀規範以及郵件困擾深度的影響,以管理態度之影響最深;在郵件管理行為上,不同郵件管理意願之個人在單挑傾向、群組傾向以及個人化傾向上有顯著的不同,高郵件管理意願之個人其上述3種管理傾向較強。
|
169 |
臺北市政府倫理管理之研究李明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界相信所謂「好的倫理為經營之道」(Good Ethics is Good Business),因而認同「倫理管理」的重要性;對公部門而言,倫理一直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價值,而且公務人員扮演著執行公共政策與落實公共利益的角色,因此,有關公部門「倫理管理」的議題也就顯得格外地重要。本文由行政倫理的概念出發,探討公部門組織結構中的倫理管理,並且參考Sheldon S. Steinberg及David T. Austern(1990)的論點,認為除了以法規來獲致與規範公務人員的倫理行為之外,在管理機制上還有四個重要的基本要素:「訓練」(Training)、「管理稽核」(Audit of Management)、「調查」(Investigation)以及「管理控制」(Management Control)。據此,本文以這四個要素檢視臺北市政府的倫理管理機制及運作情形,透過對臺北市政府政風處、人事處、主計處以及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等相關單位的深度訪談,分析其倫理管理的缺失,並提出建議與改進之道。
|
170 |
運用顧客知識管理以提升CRM效益陳文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3年,Henning Gebert, Malte Geib, Lutz Kolbe, and Walter Brenner(2003) 提出顧客知識管理(Customer Knowledge Management;CKM)的觀念,此觀念是將知識管理與顧客關係管理的概念整合而成,認為顧客關係管理與知識管理兩者都強調如何整合與分配資源以支援企業活動進而提昇企業之競爭優勢。然而,企業要做好「顧客關係管理」必須整合內部行銷、業務、以及服務等活動,且對有關顧客知識流程作有效地整合。Gebert, et al. (2003) 認為顧客知識可做為顧客關係管理中資料流的來源,因此顧客知識管理是顧客關係管理之關鍵成功因素。因此,本研究想蒐集整理國內外的相關文獻,並透過研究問卷調查的方式,希望達成以下幾個目的:
1、透過國內外文獻的蒐集,探討顧客知識管理的意義與重要性
2、探討業界對顧客知識管理的方式與資訊科技的使用
3、研究業界顧客知識管理實務的狀況是否對顧客關係管理效益有影響
本研究對國內企業來進行調查,共有106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1.78%。將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因素分析與集群分析,並透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研究模式與假說的驗證。經過因素分析的結果,將顧客知識管理組織面分為「創造與儲存」、「策略與定義」、「應用」、「分享與移轉」;將顧客知識管理組織面分為「智慧型科技」與「基礎型科技」,並將七個因素進行集群分析,分為三群,分別是「高度應用」、「基本應用」、「啟始應用」群。
結果發現,「基本應用」群就算在科技上有基礎的科技支援,若無組織面的高度配合,其成效與各方面都不太注重的「啟始應用」群所展現的成效,差異很小。反觀「高度應用」群與「基本應用」群在相較之下,「高度應用」群注重組織面之規劃與執行,輔以智慧型科技之深度應用,因此能創造出優良之績效。
|
Page generated in 0.036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