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66
  • 262
  • 57
  • 6
  • 3
  • 2
  • 1
  • Tagged with
  • 332
  • 332
  • 75
  • 73
  • 69
  • 64
  • 59
  • 57
  • 56
  • 51
  • 50
  • 49
  • 47
  • 47
  • 4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社會晚婚現象之研究

郭暁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現今台灣社會所呈現的晚婚現象,並希望瞭解形成兩性晚婚的可能因素為何。另外,晚婚者在面對單身生活時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感受、對單身生活的認同感、生活壓力等因素類目,亦是希望能進一步認識與瞭解的部分。 本研究的調查方式,是利用研究者自編的『單身者婚姻態度調查問卷』,首先篩選男女填答者的年齡,需符合晚婚條件者,方可作答。其次,再透過滾雪球的抽樣方式,以人工和電腦兩種方式的發放問卷,蒐集相關資料,共計回收385份樣本,男性110份,佔28.6%;女性275份,佔71.4%。經統計分析後,所得發現如下: 一、性別:在我國傳統價值觀念的束縛下,女性仍較男性容易感受到婚姻的壓力。在現今社會,雖然兩性皆能在工作職場中發揮,有所成就,可是女性仍可以感受到單身所帶給自己的壓力,男性在這方面的壓力則較輕。 二、年齡:隨著年歲的增長,會影響個人如何看待「單身」與「結婚」兩者之,。在不同的年齡層之間,亦會產生差異。多半在適婚年齡之際的晚婚者,可能會因父母親友的殷殷關注,而感受到婚姻的壓力,而一旦年齡較長、知道自己的需求後,則能以正向坦然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單身生活。 三、教育程度:接受較高教育程度的晚婚者,對於單身的生活適應狀況較好,並且能在其中得到相當的樂趣。 四、職業:在就業類別項目上,由於公、教人員工作固定,收入穩定的情況下,對生活不至於感到匱乏,而較能享受單身的樂趣。 五、經濟收入:金錢持有的多寡,影響著單身的個人其生活消費的能力。經濟收入高的晚婚者,在金錢豐厚的條件下,可供自己花用與支出的比例提高,間接對單身生活的認同度亦較經濟收入低的晚婚者來得高。 六、居住方式:獨居的晚婚者,由於擁有自己私人的空間,可以善加地規劃個人的生活,避免他人的干擾,達到學習成長的目的,因此,對單身生活的認同度亦較高。反之,與他人共同居住的晚婚者,可能除了個人之外,尚須面對他人的關心與干涉,自處空間狹小,會感受到較大的壓力。 七、家中排行:家中排行對於晚婚的影響已較過去沒落許多。傳統香火傳承的觀念雖然仍舊存在,可是已不完全為長子/女的責任,個人對婚姻都有其自我的主張,已經很少為了該理由而進入婚姻之中的。 而根據上述結論,對研究建議如下: 一、給晚婚者的建議:充實自我、開拓視野。除了可以豐富自己的人脈關係之外,也可以避免陷入自怨自艾的孤單情緒當中,單身可以是一個階段、一種狀況,以樂觀開朗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單身生涯,會使自己能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收穫。 二、給父母的建議:避免過渡關心引發的親子衝突,接納與瞭解子女的想法是最好的良方。站在父母的立場,要他們放手不管,實屬困難。但過渡的嘮叨會使子女感受到壓力,形成困擾。因此,適時的溝通,瞭解雙方的想法,才有助於進一步的接納。 三、給學校的建議:健全教育體制的發展,培養正確的性教育知識與態度。讓兩性在求學時期就能夠互相瞭解如何與對方相處、溝通,建設雙方交流的空間與管道,而避免一味的管制與反彈。 四、給工作單位的建議:適時舉辦兩性交流的活動,除了有助於男女雙方的互動外,亦可促成工作上的和諧與互助。 而根據本研究結果,給未來的研究者建議如下: 一、 擴大研究取樣的範圍。擴充地域、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等樣本蒐集上的豐富性,避免侷限於某一族群當中,可以對晚婚者有更加完全而充分的認識。 二、 增加研究資料內容的深度。除了利用問卷調查,可以廣博地瞭解晚婚者的想法,但若佐以質性的深度訪談,則可以增加深度上的認識,透過開放性的問題,才能更瞭解晚婚者的內心世界與真實想法。 三、 兩性樣本的均衡。過去,單身的研究多集中於女性,本研究雖加入男性的調查,然因年齡上的設限,樣本資料仍較女性少,因此,未來若有機會,可將樣本集中於男性,瞭解現今男性對婚姻所抱持的看法為何。
2

國小學生日常生活壓力之研究

高源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壹、研究目的與假設: 一、研究目的: (一)有關現況之瞭解: 1 瞭解目前國民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所知覺的日常生活壓力及其來源、與發生頻率、感覺強度之情形。 2 瞭解國民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面對壓力所採用的因應策略。 (二)研究假設之驗證: 1 探討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間的關係。 2 探討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因應策略與憂鬱程度、出勤情形、學業成就、社會關係間的關係。 3.探討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對憂鬱程度、出勤情形、學業成就、社會關係之交互影響。 (三)研究結果之運用 本研究之結果,希望對兒童輔導、親職教育與教育政策皆有所助益。 二、研究假設 本研究假設如下: (一)兒童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有典型相關。 (二)兒童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與憂鬱程度、出勤情形、學業成就、社會關係間有典型相關。 (三)兒童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因應策略與憂鬱程度、出勤情形、學業成就、社會關係有顯著交互作用。 (四)兒童日常生活壓力、自我效能、因應策略與憂鬱程度、出勤情形、學業成就、社會關係有顯著交互作用。 貳、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1 本研究之母群體,以台北市民國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象。 2 樣本之抽取,自十二行政區各抽取一校,並以叢集取樣法,在各校中隨機抽取四、五、六年級學生各一班至二班,全部有效樣本為1278。1278人中,四年級499人(男生247人,女生252人),五年級334人(男生164人,女生170人),六年級445人(男生226人,女生219人)。 二、研究工具 1 國小學生日常生活壓力量表,用以測量受試者日常生活壓力的感覺強度和發生頻率。 2 國小學生因應策略量表:用以測量受試者面對壓力採取的因應方法。 3.自我效能知覺量表:用以測量受試者對自己能力之評估。 4.兒童社會支持量表:用以測量受試者感受到的社會支持。 5.兒童憂鬱量表:用以測量受試者非臨床診斷方面的憂鬱程度。 6.社會計量調查表:用以測量受試者受歡迎的程度。 7.學業成就測驗:用以測量受試者工具性學科(國語和數學)的成就。 三、統計方法 本研究所採用的統計方法如下: 1 因素分析 2 Cronbach’s α 3.典型相關分析 4.三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 叁、結果 (一)有關現況之主要發現 1 就兒童日常生活壓力感覺強度部份,兒童感到最大壓力以爸媽吵架為首。 2 就兒童日常生活壓力發生頻率部份,兒童最常遭遇到的日常生活壓力為考試考壞了。 3.就因應策略方面的發現,兒童常採之問題解決策略為:向所尊敬的人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 4.常用的情緒取向因應策略的是生氣。 (二)有關驗證研究假設的主要發現 A、典型相關部分: 驗驗兩個研究假設 1 國小學生日常生活壓力發生頻率高者,較採取情緒取向因應策略。 2 日常生活壓力高、自我效能低、社會支持低測憂鬱程度高、數學成就差、社會關係差。 B、變異數分析部分: 本研究將功力強度,各分成高、中、低三組,社會支持(包含工具支持、情緒性支持、訊息性支持三分量表)分為高、低兩組。自我效能(包含認知能力、社交能力、運動能力、自我價值觀四分量表)分為高、低兩組。因應策略(包含問題取向因應策略、情緒取向因應策略二分量表)分為高、低兩組。以三因子(3x2x2)單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 計下列四組: 1 (壓力感覺強度高、中、低)x(社會支持高、低)x(因應策略高、低) 2 (壓力感覺強度高、中、低)x(自我效能高、低)x(因應策略高、低) 3.(壓力發生頻率高、中、低)x(社會支持高、低)x(因應策略高、低) 4.(壓力發生頻率高、中、低)x(自我效能高、低)x(因應策略高、低) 結果如下: 1 主要效果部分: (1)以壓力感覺強度高者憂鬱程度高。壓力發生頻率高者憂鬱程度高。 (2)壓力發生頻率中等者其出勤情形差,壓力感覺低時,出勤情形差。 (3)壓力發生頻率最高者其國語成績最差。 (4)壓力頻率高時,社會關係中的分量表「社會喜好」部分低。 (5)壓力感覺度低者則社會關係分量表「社會影嚮」部分高。 (6)社會支持多則憂鬱程度低、學業成就好、社會關係中的「社會喜好」部分高,出勤情形佳;而社會支持低時,則社會關係中的「社會影嚮」反而高。 (7)採高問題低情緒因應策略者,憂鬱程度低、尤其「人際欠佳」與「自貶自責」兩分量表部分如此。 (8)採高問題低情緒因應策略者,其國語成績最高。以低問題低情緒因應策略者國語成績最低。 (9)採高問題高情緒因應策略者,社會關係中的「社會喜好」部分高。而採低問題高情緒因應策略者其「社會喜好」部分低。 2 交互作用部分: (1)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策略有顯著交互影響。 (2)日常生活壓力、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有顯著交互影響。
3

創意生活產業之品牌識別打造探究

林依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行政院經建會推動的「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2002-2007)」中,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是重點發展計畫之一。創意生活產業在2003年七月並列入「文化創意產業」第十三項範疇中。此後,創意生活產業引起廣泛討論。 由於品牌的價值在於激發消費者的情緒與感受,這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由此可以看出,創意生活產業既是以生活為出發點,強調「生活風格」與「創意」的結合,以及高感性社會生活中「歡愉的體驗」,恰恰符合了品牌最大的價值所在。因此本研究著重探討品牌識別與創意生活產業經營之間的關係。 研究發現創意生活產業之品牌識別形成過程與內涵與時代背景的演變、創辦人的生命經歷有很強烈的關連,並且會經由內部品牌的形成而強化其核心識別;同時,品牌執行工具的運用與核心要素的呈現間亦有不可分的關係,兩者若能互相搭配將可獲致更高的效益。 本研究以下依個案探討所得之研究發現與結論,對針對創意生活產業於品牌識別打造以及展現上做出三點建議。 壹、 創意生活產業業者在經營面上應能於生活中強化員工對品牌識別的認同,並選擇品牌識別一致性高的協力廠商。 貳、 創意生活產業應能將品牌識別透過文化力、技藝力展現於場所、產品與活動、服務中。 參、 在場所與產品的設計上要強調視覺感受,在活動與服務的規劃上要兼具教育、傳承意義。
4

居住觀之研究

林惠美, LIN, HUI-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住宅是反映生活型態的場所。在現今都市化、工業化急速推行的社會中,人們的生活 型態跟隨著改變。在現今都市的生活型態下,人們對於住宅的觀念、態度是如何?本 文是屬於都市住宅問題的基礎性研究,擬藉由研究社會群體對於居住環境的心理,來 導引出研究地區居民居住觀的內涵及各種不同社會階層居民居住觀的差異。以便作為 有關國家長期住宅政策及都市計劃在分區管制上的參考。 本論文共計六章,約七萬字。共一冊。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居住觀之概說 第三章 本省居住生活型態之影響因素及變遷 第四章 研究地區之居住生活型態與居住空間型態 第五章 研究地區居民對居住空間之評價與遷徙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

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模式對綠生活之影響-以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為例 / A Study of the Impact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with regards to Green Living- the Case for Homemaker Union Consumer Cooperatives

邱垂仁, Chiu, Chui 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考量在消費市場上,生產者與消費者各有各的生存法則,好比消費者是以「需求法則」為前提進行消費行為,反觀生產者則是以「供給法則」為前提,進行產品製造,然而,若能將兩者的法則予以整合,應可達到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存且雙贏的關係。   因此,本研究為能深入瞭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在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上的經營對綠生活的影響,我們則是透過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之社員或委員對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模式的認知與調查,進而探討之的影響,茲將研究分析發現概分下列幾項: (1)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互動對綠生活有正面的影響。 (2)產地觀摩之互動模式對綠生活的影響較大。 (3)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有助於提升產品品質。 (4)經由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互動可以增加社員加入的現象。
6

已婚職業婦女之民營化認知與家庭、工作生活意識之研究------以電信機構為例

張琤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80年代初期,受到世界各國自由化及民營化思潮的影響,我國於1996年電信三法通過後,並於當年7月1日電信總局正式改制,將電信組織一分為二,一為掌握各項電信監理事務的行政機關----電信總局。另為負責營運電信事業---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隨著電信業務的開放,中華電信公司亦步亦趨的朝電信民營化發展邁進,對於一向工作穩定的公務人員影響顯著,尤其已婚的女性員工對於公務員身分的改變更是極鉅,在此即將民營化的過程中,對員工產生何種衝擊,值得深究。 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針對電信機構內正式公務人員,對於民營化認知及家庭、工作滿意度三大面向加以探討,並分析三者關係,以期了解目前電信機構女性員工對於民營化的認知及家庭、工作生活滿意的看法。其研究對象為大台北地區電信機構已婚職業婦女為主,經由立意抽樣,採問卷調查法,分別抽樣調查中華電信公司及電信總局二個單位,共發出750份問卷,回收673份,扣除無效問卷19份,有效問卷計654份,有效回收率為87.2﹪。研究資料之統計分析,主要採SPSS統計套裝軟體,而所用的統計方法,採次數分配、百分比、因素分析、T檢定、變異數分析、雪費多重比較檢定及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 本研究發現有下列四點,敘述如下: 一、個人特質的不同,在家庭生活滿意度六個因素中的差異 1. 年齡不同,僅在親子關係及家事負荷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2. 教育程度不同,僅在家事負荷及家事分工達到顯著的差異。 3. 服務部門不同,僅在親子關係達到顯著的差異。 4. 服務年資不同,在親子關係及家事負荷達到極顯著的差異,而在夫妻相處達到顯著的差異。 5. 職位或資位不同,僅在家事分工達到相當顯著的差異。 6. 每月薪資不同,在親子關係、家事負荷、家事分工達到相當顯著的差異,在親屬關係達顯著的差異,但在其他因素中並未達到顯著的差異。 二、個人特質不同,在工作休閒生活滿意八個因素中的差異 1. 年齡不同,在工作升遷、工作壓力達到極顯著的差異,在工作成就感及彈性工作達到相當顯著差異水準。 2. 教育程度不同,在工作壓力、薪資福利達到相當顯著差異水準,在工作成就感達到顯著的差異,同事情誼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3. 服務部門不同,在工作壓力達到極顯著的差異,而在薪資福利及同事情誼達到顯著的差異。 4. 服務年資不同,在工作升遷、工作成就感、休閒實現及彈性工作達顯著的差異,而在工作壓力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5. 職位或資位不同,在工作升遷達到顯著的差異,在薪資福利達到相當顯著差異水準,而在同事情誼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6. 每月薪資不同,在工作升遷達到顯著差異,在工作成就感及薪資福利達相當顯著差異水準,而在同事情誼達極顯著差異。 三、個人特質不同在民營化的認知七個因素中的差異 1. 年齡不同,在環境適應達相當顯著差異水準,而在保障福利及升遷發展達極顯著差異。 2. 教育程度不同,僅在環境適應及升遷發展達相當顯著差異水準。 3. 服務部門不同,僅在改制衝擊達到顯著的差異。 4. 服務年資不同,在競爭力及保障福利達極顯著差異,而在升遷發展達顯著的差異。 5. 職位或資位不同,僅在競爭力、改制衝擊及保障福利達到顯著的差異。 6. 每月薪資不同,在競爭力達相當顯著差異水準,而在保障福利及升遷發展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四、家庭與工作休閒滿意度有顯著之正相關,但二者與民營化認知並無顯著相關。 本研究在了解已婚職業女性對於民營化認知、家庭與工作休閒生活意識之關係後,並提出建議:1.希望女性員工尋求家人支持協助家事分工2.重視專業技能培養、工作自我調適及重視休閒3.電信機構建立公平升遷制度、工作分配公平4.鼓勵員工進修訓練並建立公司願景5.政府立法保障員工權益6.資本大眾化優惠員工認股,以期達到「三贏」的局面。並藉此研究提出今後研究課題,做為後續研究相關領域的參考。
7

退休公務人員休閒生活、生涯規劃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考試院暨所屬機關為例 / A Study on Retired Civil Servants’ Leisure Life, Plan for Life, and Accommodation of Life-An example of the Examination Yuan and its subordinate agencies

祝康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社會隨著醫療及衛生水準提升,平均餘命亦逐年提高,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顯著。又伴隨退休觀念的轉變,及退休年齡的提前,退休者步入退休生活,身處現今的休閒時代,除有大量的休閒時間外,並將面臨20年至30年以上的老年生活。爰退休人員休閒生活、生活規劃與生活適應情形所關乎其退休生活的良寙,並如何於高齡化社會中,啟開退休黃金歲月的新頁益顯重要,此課題值得深究。 本研究採取深入訪談法,以考試院暨所屬機關退休公務人員為研究對象,依退休人員性別及退休時所具之官職等,邀請12名退休公務人員為訪談對象。旨在瞭解退休公務人員休閒生活的情況、探究其生涯規劃的情形及分析生活適應的情況,本研究有以下發現: 一、休閒多元化、心境樂活遊:退休公務人員於卸除壓力及空閒增加後,多依興趣多元選擇休閒,心境隨性樂活。 二、隨科技進步、休閒種類新:上網、騎自行車、學習進修、旅遊等休閒活動,成為退休生活中較新及普及的活動項目。 三、揪團結伴行、休閒新模式:利用淡季或平日揪團結伴同行,成為退休公務人員省錢、享受高品質休閒的新模式。 四、休閒幾滿檔、生活多色彩:休閒成為多數退休人員生活的重心,讓生活充滿色彩,並藉不斷提高休閒動能,防止衰老。 五、退休觀念轉、黃金歲月啟:生命是動態,是學習、工作、休息、退休,不斷循環的圓形人生;退休為另一黃金歲月的開啟。 六、獲親友支持、退休助益大:獲得親密的家人及親友支持力量,更能享有美好的退休生活。 七、年齡漸老化、憂醫療開支:退休金為主要經濟來源;又隨著年齡漸長,通常未能預期的醫療開支,是較擔心的經濟負擔。 八、退休有規劃、生活滿意高:退休生活有規劃者,有較高滿意度。 九、照護的政策、瞭解真有限:對相關照護政策,有瞭解的渴望。 十、身段未放下、生活適應難:退休後未適時轉換角色、心境,以及學得生活基本技能,易面臨退休後生活適應的困擾。 十一、體認終須老、期活出意義:“死是生的開始"要善待自己,生能盡歡,死亦無悔,以活出尊嚴及意義;能以正面、健康與坦然,對退休生活適應有所助益。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建議,予退休人員及相關單位參考: 一、退休人員在退休前即應培養興趣,增加退休生活調劑、改變退休心態,學著放下昔日頭銜官職位、作好退休準備及規劃,增加退休生活適應。 二、相關機關及單位可依退休人員需求、增進休閒設施普及性,並安排退休相關講習、提高退休人員退休生活概念。 三、建造退休人員樂齡村、提供退休人員再就業、志工、學習進修等優質環境。 四、建立退休人員專屬網站平臺、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等資訊,並暢通退休照護訊息。 五、建立退休人力資料庫,以期借重退休人員長才及經驗、增進機關與退休人員互動機制,多加關懷退休人員。 / Sinc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 Taiwan has being improved, life expectancy has gradually risen and population aging is getting serious. Furthermore, because of the concept of early retirement, retirees have longer life of leisure and 20-30 years of aged life. Therefore, the life of Civil Servants’ leisure, life plan and accommodation of life will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retirement life. Facing rapidly aging society, initiating a golden retirement life becomes even more important and is worth to be studied. This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 of In-depth interview. The objects of study are all retired from The Examination Yuan and its subordinate agencies. Invited 12 interviewees who were retired civil serva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nd job positions to understand their life of leisure, life plan and l accommodation of ife . This study ha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Diversified leisure and LOHAS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After releasing the pressure as well as getting more leisure time, most of retired civil servants participate in diversified leisure activities by interest, and live a LOHAS life. 2.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s well as new leisure activities: Surfing the internet, biking, extension education, and traveling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activities after retirement. 3.Traveling together and new leisure style: Traveling together during low seasons or on weekdays to save money and enjoy higher quality tourism becomes a new lifestyle. 4.Leisure activities and colorful life: Leisure activities become the life focus of most retirees, and engage them frequently in leisure activities to delay aging. 5.Changing concept and initiating a golden life: Life is dynamic and is a circulative circle which consists of learning, working, leisure and retirement. Retirement is the origin of another golden life. 6.Benefit from the family support: Getting support from family and friends can enrich one’s retirement life. 7.High medical expenses due to aging: Retirement pension is the major income. Therefore, unexpected medical expenses become an economic burden. 8.A good retirement plan can make a satisfactory life: Retiree who has a good retirement plan has higher satisfaction. 9.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care policy: Retirees are keen to understand the care policy. 10.Difficult to adjust oneself to new conditions because of not coming down off one’s high horse: Easy to worry about retirement life because retirees have not changed mind and learned the basic living skills. 11. Recognize aging and live with meaning: “Death is the beginning of another birth”. Be nice to yourself. With positive thinking, healthy lifestyle, and composed mind, retirees can accommodate themselves easily to retirement life. Enjoy oneself thoroughly even in death without regret to live with dignity and meaning. In light of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pounds the following to retirees and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for references. 1. Before retirement, retirees shall cultivate hobbies to enliven spice to retirement life, change attitude and forget the last job positions and titles, make a good retirement plan and prepare for retirement to adapt quickly to the retirement life. 2. Catering to the need of retirees, the proper authorities shall promote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m to participate in leisure activities, and arrange seminars to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on. 3. Build senior villages for retirees. Offer the opportunities for re-employment, volunteer work, and extension education. 4. Set up the internet platform to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food, clothing,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for retirees, and circulate the information of retirement care. 5. Build the data bank of human resource to utilize retirees’ abilities and experience, build up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organs and retirees, and show more concern for retirees.
8

雙生涯及雙工作家庭妻子之婚姻、生活滿意之相關因素研究

傅瓊慧, FU, GIO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共分為四章,計為緒論、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結論及建議等,約有五萬字, 係探討雙生涯及雙工作家庭的職業婦女,其婚姻、生活滿意及生活幸福感的高低,以 及社會支持,夫妻意見差距,事業態度、婚姻態度等諸變項的影響力量。初步結果發 現,ぇ在探討生活幸福感和事業或工作組的關係時,夫妻的職業地位差異是重要的調 和變項。え在探討生活滿意和事業或工作組的關係時,婚姻態度則是重要的調和變項 。ぉ以獲變項及調和變項來預測其生活滿意、生活幸福感及婚姻滿意時,最具預測力 的變項為「事業或工作組」。お不同的人口統計變項與不同的事業態度婚姻態度、社 會支援、生活幸福感、夫妻意見差距等變項有關係。か雙生涯或雙工作組織業婦女在 婚姻滿意,生活滿意上無差異。
9

大學生生涯成熟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洪慧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生涯成熟與生活適應之關係,以及個人背景變項在這兩個變項間之差異情形,並使用多元迴歸分析方式,瞭解生涯成熟對生活適應的預測情形。 為達成本研究之目的,首先蒐集相關文獻,加以研覽與分析,據之作為本研究架構的理論基礎。在實徵研究方面,以大台北地區共334名大學生為受試者,以林邦傑、修慧蘭(民85)編製之「大學生生涯發展量表」與陳郁齡(民88)修訂李坤崇等(民76)發展之「大學生活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依分析結果發現:一、大學生之生涯成熟表現為中等程度;二、大學生之性別在生涯成熟(生涯發展信念、工作世界認識)有顯著差異存在;三、大學生之年級在生涯成熟(生涯計劃、自我瞭解)有顯著差異存在;四、大學生之學院別在生涯成熟(生涯計劃、生涯決策)有顯著差異;五、大學生的生活適應情形整體而言為適應良好;六、大學生之生涯成熟與生活適應具有正相關,其中生涯發展信念與目標適應、學業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有正相關;生涯計劃與目標適應、學業適應、社會適應有正相關;工作世界認識與目標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有正相關;生涯決策與目標適應、學業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有正相關;自我瞭解與目標適應、學業適應、社會適應有正相關;七、大學生之生涯成熟對生活適應具有預測力存在,其中最具有預測力的是「生涯發展信念」,其次是「生涯決策」,再其次是「生涯計劃」。
10

體態與生活滿意程度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fe Satisfaction and the Body Shape

陳宏萱, Chen, Hong-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今社會,對於外貌的要求日形亦重,國外有許多文獻探討過外貌在各個層面的影響。外貌包含了相貌以及體態兩個部分,國內研究對於客觀體態的探討多半著重於健康層面,因此本文針對國內較為缺少的環節,以體態做為主軸,探討體態對經濟層面及生活滿意程度等心理層面的影響。 本文以Van Praag et al.(2003)一文的二階層聯立模型做為理論依據,實證方法則採取兩階段工具變數法,在第一階段中以OLS model估計體態對經濟層面的影響,第二階段則利用上述結果帶入ordered probit model中,分析體態對生活滿意程度等心理層面的影響。 結果發現,在台灣社會體態對於經濟層面影響以及整體生活滿意程度影響並不顯著,這有別於國外研究所得之體態過胖和薪資以及整體滿意程度有顯著負相關的結果。但若針對體態內心自我認同度來看,體態對自身滿意程度以及自我認同體態吸引他人程度皆有顯著的負相關。 /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hysical appearance has strong economic as well psychological effects on an individual’s well-being in our society. A person’s physical appearance usually is characterized by his or her facial feature and body shape. However, recent studies on physical appearance in Taiwan mostly focus on the health effects of body shape and the psychological outcomes of physical appearance are still largely unexplored.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at this important but previously neglected aspect of research on physical appearance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shape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model developed by Van Praag et al. (2003), and the empirical approach is a two-stage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ion. Specifically, we estimate an earning equation with the level of income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 the first stage, and then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shap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s estimated with an ordered probit model.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body shape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n individual’s income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is result is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what have been found in previous studies using data from the US and European countries suggesting that obesit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one’s earnings and life satisfaction.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indicate that obesity has strong neg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self-reported levels of satisfaction and attractiveness on body shape.

Page generated in 0.02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