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
  • 11
  • Tagged with
  • 11
  • 11
  • 11
  • 11
  • 8
  • 6
  • 5
  • 5
  • 4
  • 4
  • 4
  • 4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創意生活產業之品牌識別打造探究

林依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行政院經建會推動的「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2002-2007)」中,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是重點發展計畫之一。創意生活產業在2003年七月並列入「文化創意產業」第十三項範疇中。此後,創意生活產業引起廣泛討論。 由於品牌的價值在於激發消費者的情緒與感受,這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由此可以看出,創意生活產業既是以生活為出發點,強調「生活風格」與「創意」的結合,以及高感性社會生活中「歡愉的體驗」,恰恰符合了品牌最大的價值所在。因此本研究著重探討品牌識別與創意生活產業經營之間的關係。 研究發現創意生活產業之品牌識別形成過程與內涵與時代背景的演變、創辦人的生命經歷有很強烈的關連,並且會經由內部品牌的形成而強化其核心識別;同時,品牌執行工具的運用與核心要素的呈現間亦有不可分的關係,兩者若能互相搭配將可獲致更高的效益。 本研究以下依個案探討所得之研究發現與結論,對針對創意生活產業於品牌識別打造以及展現上做出三點建議。 壹、 創意生活產業業者在經營面上應能於生活中強化員工對品牌識別的認同,並選擇品牌識別一致性高的協力廠商。 貳、 創意生活產業應能將品牌識別透過文化力、技藝力展現於場所、產品與活動、服務中。 參、 在場所與產品的設計上要強調視覺感受,在活動與服務的規劃上要兼具教育、傳承意義。
2

創意生活產業體驗營造之探究

高千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創意生活產業的存在,一方面蘊含了人民世代生活的記憶,其發展不只促進了常民生活的甜度與幸福感,更是國家隱形競爭力的終極來源。在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下,人們開始重視創意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實踐,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生活美學體驗與感官知覺的美感刺激,台灣從以往代工起家造成的龐大經濟價值,再來則是需要面臨成本優勢不再的轉型階段,而以最貼近人們的角度去做改變,從生活中著手將台灣推向亞太創意中心的目標,遂是本研究對創意生活產業產生研究興趣的原因之一。 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消費者不再只是理性的進行消費,研究學者以體驗(experience)的觀點衡量消費者行為,認為除產品實質的功能利益外,消費者渴望在消費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精神上的愉悅體驗。Pine and Gillmore(2000)以經濟核心價值演進的角度指出,二十一世紀已經進入體驗經濟的時代,「消費者會遺忘企業所說的話,卻永遠不會忘記企業提供給他們的體驗和感受」,到目前為止已有許多從不同角度探討消費體驗的研究,國內也有許多研究針對各個不同產業進行消費體驗的相關剖析,然而針對以體驗為重要核心要素的創意生活產業業者,國內並無以「體驗」的觀點切入進行相關的研究。 本研究採行個案研究法,透過深度訪談創意型的創意生活產業業者的方式,並實際觀察、參與體驗,係要探討創意型創意生活產業的體驗營造,以瞭解相關業者運用哪些要素進行體驗之營造、其體驗營造之內涵、以及瞭解體驗營造與體驗類型之關係。本研究採行部分體驗相關的理論,包括Mathwick以Holbrook提出的消費價值為基礎(2002)提出的體驗價值、Pine n Gilmore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研究、體驗經濟時代這本書裡面提出的體驗的四種種類、Schmitt(1998)的策略體驗模組、以及多位學者提出與消費體驗、沈浸、社群關係體驗等相關的理論與研究等,再從我國對創意生活產業訂出的核心要素,取其與體驗營造相關的項目,以作為研究創意生活產業體驗營造的基礎架構,遂提出以下研究發現: 一、創意生活產業體驗營造的運用要素方面 1.客製化的產品與服務,可以為顧客帶來深度的體驗。 2.創意生活產業業者深度核心知識的來源係為創意工作者對領域知識 的深層瞭解、以及其豐饒的生活經驗。 3.企業需以自己深度的核心知識作為延伸的基礎,再進一步運用其他 領域的知識和元素,為顧客創造豐富且具深度的體驗感受。 4.形象與理念相符的合作伙伴會帶來良好的社群關係體驗。 二、創意生活產業體驗營造內涵方面 1.運用多元化、原創性的感官體驗創造「共感覺」的感受,能創造企 業的獨特性,並能提供具體的體驗感受。 2.藝術、文化元素的應用會增加創意生活產業體驗營造的深度與豐富 程度。 3.促使顧客主動、積極參與的體驗營造,能為顧客帶來深度體驗感 受。 三、創意生活產業業者體驗營造、體驗種類與價值之關係方面 1.趣味性體驗價值係為創意生活產業中重要的體驗價值。 2.教育、與忘我的體驗種類主要能創造趣味性體驗價值。 3.教育、與忘我的體驗種類主要受到體驗營造中「思考與學習」、和 「沈浸與行動」體驗所影響。 4.四種體驗種類的融合運用可以提供顧客更豐富的體驗感受。 5.多元化、自主性高的產品與活動,可以為顧客帶來豐富的體驗種類 與深度的體驗感受。
3

體驗型企業組織知識創造平台之研究-以創意生活產業為例

邱彥慈, Chiu, Yen-Tz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產業升級、經濟體改革,成為台灣近年來不斷努力之方向。所以,企業未來的競爭力取決於我們能多快從「投資驅動」型經濟,轉型成為「創新驅動」型經濟;能多快從「製造優勢」的產業能力,延伸到「創新優勢」的產業能力。但是,台灣從代工製造之思考模式轉型成具有豐沛創意、美學與風格意涵之創新驅動經濟,並非一夕之間就能達到。 台灣要轉型為創意經濟,必須跨入同時強調理性、感性的創意社會,工作者必須享有活潑、多元、強調風格與創意的生活形態,創新與美感的能量才能在工作中展現出來。另外,從消費環境變化的角度觀察,目前全球以及台灣都已逐漸進入後現代消費時期,在商品化繁盛的消費社會中,消費者購物將日趨以自身社會認定及追尋感性文化的符號價值為主。 根據學者說法,具創造力的組織創新需要有適宜的情境配合,包含創新意圖、領導人角色,以及組織構形、組織氣候等;而根據本研究對體驗型企業個案之初步瞭解,領導者及組織創新意圖對組織知識創造與經營相當重要,故本研究希望能透過對體驗型企業之觀察與分析,瞭解其領導人帶領組織探索新知識之情形,以及組織知識創造平台運作特色,推導出不同創新表現之下之知識創造活動與組織創新情境特色。
4

研究生玩興、幽默、創意態度、所知覺系所創造氛圍與創造力之關係

曾敬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立政治大學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摘要 院系所組別:教育學系研究所教育心理與輔導組 論文題目:研究生玩興、幽默、創意態度,所知覺系所創造氛圍與創造力的關係 指導教授:吳靜吉博士               研究生:曾敬梅 【論文摘要】 創造力與創新是人類行為表現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從個人問題解決的能力、科技的更新發展到社會文化與組織的改革與創新,無不與人類的創造力息息相關。創造力的研究是未來的趨勢,創造力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哪些對台灣而言是特別重要卻受到忽視的? 台灣近年來由教育部與國科會所支持的研究案中,有許多與創造力相關,範圍涵括了內涵、課程教學及教材研發等。2002年元月公布之「創造力政策白皮書」,願景「打造一個創造力的國度」,培養終身學習、勇於創造的生活態度,累積豊碩厚實,鼓勵創新的學習環境,形成活潑多樣,積極分享的文化氛圍。同時為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社會趨勢產生的劇變宣示了人類知識需不斷創新與發展,創造力的提倡同時配合當前教育政策,例如: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以「創造力」為一能力指標,教育強調單向灌輸傳統角色必須改變,實施創造力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及實踐的能力,促使學習者在動態的環境中仍能主動學習,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求知中成長。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很多,就台灣的環境而言,不論在工作或學習的場合,總是過份認真,不重視玩興,也缺乏幽默感,學習及工作之外所有具玩興表現的行為都被視為不務正業。這樣的態度為扼殺創造力的主因, 玩興與幽默是一種對創意的積極態度,擁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較能接受新的觀念產生,正面的創意態度將有助於擴散性思考能力及創造性問題解決。創造力並非有或無(all or none),只是程度的問題,同時受到遺傳及環境之影響,了解影響環境及組織中創造力表現的因素,增加助力,減少阻力是必要且重要的。依Csikzenmihyli的觀點,守門人如何看待創造力會影響創造氛圍,整個社會是否注重創造氛圍決定了創意表現。玩興、幽默; 創意態度與大學生、研究生所知覺到的系所創造氛圍如何影響其創造力表現?本研究所得結果如下: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討論提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研究生的玩興感受: 台灣研究生大都認為自已「還算有」玩興的感受。最常出現的是「熱情分享,帶動氣氛」、「內在動機,樂在工作」、「冒險嚐新,多元體驗」。 研究生的「玩興感受」幾乎都與創造力表現有顯著相關。「創意生活經驗」總量表與「態度輕鬆 充滿樂趣」、「天真浪漫 無拘無束」、「幽默風趣 自娛娛人」相關最高,創新行為與「內在動機,樂在工作」相關最高。 二、研究生表現玩興強的活動 研究生較少從事表現玩興的活動,無論男女、碩博士班或各系所都最常從事「閱讀研究,靜態參與」一項。整體而言,研究生較少從事「親自體驗、創作展演」的活動。 三、研究生的幽默感 研究生不常表現「幽默創造」,幽默創造表現在一般生活創造及社交場合創造的情況差不多;若以「幽默因應」及「幽默感」兩向度,則大致上同意自已是有幽默感的,且較常表現在「困境因應」,「一般生活因應」的幽默顯著地少。幽默感則是「後設訊息」優於「喜歡」。 研究生「幽默」幾乎都與創造力有顯著相關,「創意生活經驗」與「創新行為」總量表都與「社交場合創造」、「後設認知」相關最高。 四、研究生的創意態度 研究生幾乎是「非常同意」自已「重視新觀念」, 且不同意他們對觀念產生態度是消極的。 研究生的「創意態度」幾乎都與創造力表現有顯著相關。「創意生活經驗」與「創新行為」總量表都與「重視新觀念」相關最高。 五、研究生所知覺的系所創造氛圍 研究生大致上同意系所具有良好的創造氛圍,特別是「思考時間」、「想法支持」、「挑戰」。 研究生所知覺的系所創造氛圍幾乎都與創造力表現有顯著相關。「創意生活經驗」總量表與「信任 開放」、「思考時間」、「自由」相關最高,創新行為與「自由」、「玩興 幽默」、「挑戰 動機」相關最高。 六、研究生的創意生活經驗 本研究的結果發現,台灣地區研究生的「創意生活經驗」不太多,只有「運用新知精益求精」的經驗偏向「有時有」。女生比男生更多「表演藝術創新」「製造驚喜意外」、「開放心胸」、「生活風格的變化」、「視覺生活的設計」的經驗;男生則較具有「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電腦程式設計」的經驗。理、工、醫、農系所的研究生較文、法商、教育系所研究生有較多「運用新知精益求精」、「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電腦程式設計」的經驗;藝術、傳播系所「生活風格的變化」、「視覺生活的設計」、「表演藝術的創新」的經驗。 七、研究生的創新行為 研究生的「創新行為」平均數頗高(M=3.11),大部份人覺得自已「還算符合」具有「創新行為」的陳述。碩士班比博士班認為自已具有創新行為。理、工、醫、農系所的研究生較文、法商、教育系所研究生認為自已具有創新行為。 八、以性別而言: (1) 玩興:在六個因素上差異都達顯著;女生比男生更認為自已具有「熱情分享,帶動氣氛」、「態度輕鬆,充滿樂趣」、「幽默風趣,自娛娛人」、「天真浪漫,無拘無束」的特質,男生則認為自已具有「內在動機,樂在工作」、「冒險嚐新,多元體驗」。 (2) 表現玩興的活動:不論男女、碩博士班或各系所都最常從事「閱讀研究,靜態參與」一項,(包括:「閱讀」、「解決問題」、「學術研究討論或相關活動」及「觀賞展演」);整體而言,研究生較少從事「親自體驗,創作展演」的活動,(包括:「創作」與「表演」),女生較男生認為自已更常從事這樣的活動。 (3) 幽默:女生比男生更認為自已具有幽默感。在「一般因應」、「困境因應」、 「一般生活創造」、「社交場合創造」和「喜歡」上都差異都顯著高於男生 (4) 創意態度:性別在「重視新觀念」上達顯著;男生比女生更認為自已「重視新觀念」。 (5) 創意生活經驗:女生比男生更多「表演藝術創新」「製造驚喜意外」、「開放心胸」、「生活風格的變化」、「視覺生活的設計」的經驗;男生則較具有「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電腦程式設計」的經驗。 (6) 男生比女生認為自已具有創新行為。 九、以就學層級而言: (1)玩興:「內在動機,樂在工作」上有顯著差異,博士班研究生比碩士班研究生更認為自已有「內在動機,樂在工作」的特質。 (2)創造氛圍:博士班研究生比碩士班研究生更認為系所的創造氛圍是「挑戰」及「辯論」的,碩士班則傾向同意「思考時間」及「想法支持」。 (3)創新行為:碩士班比博士班認為自已具有創新行為。 十、以系所而言: (1) 玩興:理、工、醫、農系所的研究生相較文、法商、教育系所研究生認為自已「冒險嚐新,多元體驗」;法商系所研究生較其他系所認為自已「熱情分享,帶動氣氛」、「內在動機,樂在工作」;藝術、傳播系所則是「態度輕鬆,充滿樂趣」、「天真浪漫、無拘無束」。 (2) 幽默:藝術、傳播系所比其他系所在社交場合上更具幽默感,法商學院學生較認同自已的幽默感表現在後設認知上。 (3) 創意態度:在「觀念產生的消極態度」與「團隊創意」上有顯著差異,理、工、醫、農系所的研究生較文、法商、教育系所研究生更重視「團隊創意」。藝術類別的人對創意有較少的消極態度。 (4) 創造氛圍:理、工、醫、農系所的研究生較文、法商、教育系所研究生認為系所有「思考時間」且能有「風險承擔」;法商系所研究生知覺系所「信任/ 開放」、「辨論」及「挑戰」;藝術、傳播系所則是「玩興、幽默」、「生動活潑」。 (5) 創意生活經驗:理、工、醫、農系所的研究生較文、法商、教育系所研究生有較多「運用新知精益求精」、「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電腦程式設計」的經驗;藝術、傳播系所「生活風格的變化」、「視覺生活的設計」、「表演藝術的創新」的經驗。 (6) 創新行為:理、工、醫、農系所的研究生較文、法商、教育系所研究生認為自已具有創新行為。 十一、研究生玩興、幽默、創意態度、所知覺系所氛圍與創意生活經驗、創新行為之典型相關分析 認同自已常有「態度輕鬆,充滿樂趣」、「幽默風趣,自娛娛人」、「天真浪漫,無拘無束」的玩興感受,把幽默表現在「困境因應」、「一般生活因應」、「一般生活創造」,知覺到系所氛圍是「玩興幽默」、「生動活潑」的人,有較多「運用新知,精益求精」、「表演藝術的創新」、「開放心胸」、「製造意外的驚喜」的創意生活經驗及「創新行為」。 認同自已有「內在動機,樂在工作」的玩興感受,常從事「閱讀研究,靜態參與」、「親自體驗,創作展演」等活動,使用「後設訊息」處理幽默,重視新觀念,且知覺系所具有「風險承擔」、「信任/開放」、「思考時間」、「想法支持」、「挑戰」、且較少「衝突」的研究生有較多「科學的問題解決」、「運用新知,精益求精」、「舊瓶新裝」、「電腦程式設計」的經驗。 較覺得自已有「熱情分享,帶動氣氛」、「冒險嚐新,多元體驗」的玩興感受,常從事「人際互動」、「旅行戶外活動」活動,將幽默表現在「社交場合創造」,較不具「創意產生的消極態度」重視「團隊創意」及知覺到系所的「衝突」較少的人常有「運用新知,精益求精」、「視覺生活設計」、「生活風格的變化」、「開放心胸」、「製造驚喜意外」、「舊瓶新裝」的創意生活經驗及「創新行為」。 具有「創意產生的消極態度」且知覺到系所的「衝突」多的研究生具有較少的「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運用新知精益求精」、「電腦程式設計」經驗及「創新行為」。 十二、以研究生個人特質與環境因素預測創造力的假設 以個人特質為自變項,創意生活經驗為依變項進行逐步迴歸,以「玩興」的解釋力為最大;以個人特質為自變項,創新行為為依變項進行逐步迴歸,「玩興」、「創意態度」的解釋力較大。 以個人特質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為自變項,創意生活經驗為依變項進行逐步迴歸,發現以台灣研究生而言,所知覺的系所創造氛圍可十分有效地預測創意生活經驗;在對創新行為的預測力上,「玩興」與「創造氛圍」有交互作用,玩興高的研究生會因為知覺到愈高的創造氛圍而表現愈多的創新行為。
5

職業婦女日常創意生活經驗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and happiness of working women

林品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主要先探討職業婦女日常創意生活經驗現況;然後研究職業婦女的背景變項(婚姻狀況、年齡、子女數、最小子女年齡、職業別)與日常創意生活經驗的關係;最後再深入探討職業婦女之日常創意生活經驗與幸福感間關係。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的「職業婦女之日常創意生活經驗量表」,及「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為調查研究工具。研究過程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先以開放式問卷訪談幾位有豐富創意生活經驗的職業婦女,編製「職業婦女之日常創意生活經驗量表」。第二階段,以方便取樣的方式,抽取一百名職業婦女進行預試。第三階段正式施測,以方便取樣的方式,抽取以新竹以北之縣市為主的職業婦女,共得370份有效問卷。並將收集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集群分析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職業婦女的日常創意生活經驗的內涵可分為六個向度,分數由高至低分別為:「運用資源處理生活事務性創意」、「空間或概念重組性創意」、「運用專業知識或技術性創意」、「人際互動性創意」、「即興的表達與因應性創意」、「家務性創意」。 二、不同婚姻狀況、不同子女數的職業婦女在日常創意生活經驗上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最小子女年齡、不同職業別、不同年齡的職業婦女在日常創意生活經驗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職業婦女在幸福感上無顯著差異。 五、職業婦女的日常創意生活經驗對幸福感有顯著的預測力。 六、職業婦女的創意類型可分為四種:「全面創意型」,「懶人創意型」,「平凡無奇型」,「一成不變型」,且四類型的幸福感有差異。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發現越會使用日常創意生活經驗的職業婦女,其幸福感越高。特別是越會使用「人際互動性創意」「即興的表達與因應性創意」、「運用資源處理生活事務性創意」創意生活經驗的職業婦女,幸福感越高。 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討論為職業婦女、其他相關人員、諮商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and happiness of working wome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and happiness of working women.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d 370 working women in the north of Taiwan. The employed instruments were Working wome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scale and Chinese happiness inventory-5item version. The applied analysis methods are Descriptive,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Linear Regress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Working women’s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were as follows in sequence: “Manage resource to handle life problem creatively”, “Reconstruct space and concept creatively”, “Apply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 creatively”, “Interpersonal creativity”, “Extemporaneous communication and coping creatively”, “Housekeeping creativity”. 2.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married and single working women i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and also among having different children of working women. 3. Both the age of working women and children, as well as working type had influences o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of working women. 4.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had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happiness of working women. 5. The creativity of working wome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fully-creative, lazybones creative, ordinary creative, fixed creative.
6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之研究 -動態能力的觀點 /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conventional industries from manufacturing to creative life business: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capability

李承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的傳統產業在過去時代扮演重要角色,但因市場環境變動、競爭日益劇烈而漸漸失去優勢,在競爭力衰退下不得不力求轉型。近年來政府開始大力推動本土文化的保存與發展,積極把傳統產業或具有特色的地方性產業加以推廣,藉此來改善產業的經濟情形,加深地方認同感和在地連結。 過去以生產為主的傳統產業想轉型利用文化加值,首先在觀念上需要有所突破,從專注在製造產品到著重消費者的感受,由物質的生產進化到與知識經濟、體驗經濟、美學經濟相關。台灣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創意生活產業」是不同於其他國外文化產業的分類,以創意整合生活產業的核心知識,是提供高質美感和具有深度體驗的產業,呼應了台灣朝向精緻、創意及高品質的趨勢。 本研究欲探討企業由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透過動態能力的架構來了解企業如何培養新的能力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讓更多欲轉型的傳統企業有合適的參考典範。 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有四點:1.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動機為何? 2.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為何? 3. 傳統產業如何將產業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 4. 轉型後的企業如何經營創意生活事業? 本研究之研究結論如下: 傳統產業受限於企業規模與產業特性,要從原本單純的製造生產跨足創意生活事業往往需要有適當的契機。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中,發展新能力所需的核心知識,通常是來自於過去經營時對該領域專業知識的深度了解以及豐富的產業經驗。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中,除了過去的製造能力外,會藉由專業人員指導、國內外類似企業參訪、實做經驗或從消費者的反饋來培養服務能力。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中,企業會從產業文化的核心去擬定目標確立發展的主體,將其產業文化資產的特色充分發揮、創造價值。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中,會將在地特色、創意與教育等元素融入產品以及體驗服務中,並以生活化的方式表現出來,以使顧客有深度且豐富的體驗感受。
7

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知覺之研究

吳巧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是想要了解教師任教學校(幼稚園、國小)、教師教學年資與教師的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內在動機、教學創新行為與幼兒特質的偏好、幼兒創造力特質之知覺、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幼兒創造力的信念之關係。 以便利取樣的方式選取台北縣市公私立幼稚園共26所、國小公立學校共15所學校,研究的參與者包括幼稚園教師190人,國小一二年級教師219人,共409位教師。本研究使用「理想兒童檢核表」、「幼兒創造力信念量表」、「創意生活經驗量表」、「教學內在動機量表」、「教師教學創新行為量表」等研究工具,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考驗研究假設,獲致以下的結果: 一、幼稚園和國小教師在「幼兒創造力之知覺」方面有顯著差異 (一)在「教師對幼兒特質的偏好」的「情緒智力特質」上有顯著差異,國小教 師比幼稚園教師較偏好其中的「情緒智力特質」; (二)在「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的「情緒智力特質」上有顯著差異, 國小教師在「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上,較幼稚園教師符合其中的「情 緒智力特質」; (三)在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信念的「固定信念」有顯著差異,不管是幼稚園或是 國小教師都比較不傾向固定信念,但兩者之間有差異,幼稚園教師比國小 教師更不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不能改變的」,也就是說幼稚園教師比國 小教師更同意幼兒的創造力可以經由學習或訓練改變的。 二、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在「幼兒創造力之知覺」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三、「教師創意生活經驗」與「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之知覺」的關係 (一)幼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的創意生活經驗越多,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及「複合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的皆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及「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其創意生活經驗越多越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 (二)國小教師 在國小的部份,我們發現教師的創意生活經驗與對「幼兒創造力的知覺」的相關有達顯著的並不多,在「教師對幼兒特質的偏好」部分,有越多「表演藝術創新」、「生活風格的變化」、「製造意外驚喜」的教師,越不偏好具有「情緒智力特質」的幼兒。「視覺生活的設計」經驗越多,越偏好「創造力特質」;「科學創新的問題解決」、「視覺生活的設計」經驗越多,在「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越符合「情緒智力特質」。「開放心胸」經驗越多,其對「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的信念越贊同。 四、「教師教學內在動機」與「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之知覺」的關係 (一)幼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的教學內在動機越強,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的皆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及「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教學內在動機越強,越同意「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 (二)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的教學內在動機越高,越不偏好「情緒智力特質」、「複合特質」;在「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上越不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在信念上,越不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不能改變的」;對於「幼兒階段是一生中最具有潛在創造力的階段」的看法越贊成。 五、「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之知覺」的關係 (一)幼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也皆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也越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的看法。 (二)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顯著負相關),越不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不符合「情緒智力特質」(顯著負相關);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顯著負相關)越不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不能改變的。 本研究最後針對研究結果在教育上、未來研究上提供一些建議,做為教育機關、師資培育單位、後續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幼兒創造力知覺、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內在動機、教學創新行為、創造力
8

生活型企業博物館之創意生活營造與經營

徐宜寧, Hsu, I-N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博物館的趨勢從過去以「物」為主--重視物品收藏展示,轉變為以「人」為主--重視顧客的體驗,坊間出現大大小小與民眾生活貼近的生活型博物館,其中許多是由企業所成立與企業產品、產業或理念相關的企業博物館。本研究以創意生活產業的三大要素「核心知識」、「深度體驗」、「高質美感」,並輔以經營要素檢視現代新興的生活型企業博物館。 本論文採質性研究法,從台灣遴選出三家成功個案(獲選為創意生活產業者)—郭元益糕餅博物館、進益摃丸文化會館、阿聰師糕餅生活館,透過深度訪談、參與觀察及二手資料搜集,檢視其經營要素的特色為何、創意生活營造的特色為何,及經營要素如何影響創意生活營造,經由歸納探討獲得相關之研究發現。 另外亦從創意生活產業發展成熟的日本遴選三家產品類似的優秀個案—新橫濱拉麵博物館、鈴廣魚板博物館、俵屋吉富京菓子資料館,透過二手資料搜集分析,探討其創意生活的營造,獲得包括如何提升體驗的積極感與沈浸感以豐富體驗、商品美感如何營造及核心知識如何深化等等的啟示。 本研究最後綜合三家台灣個案的研究發現,及三家日本個案獲得的啟示,從三個面向提出生活型企業博物館的結論及建議包括: 一、生活型企業博物館之體驗營造與思考 1.核心知識運用再深化。2.訂定明確的體驗主題。3.提升體驗的豐富度。4.向主題樂園學習。5.生活型博物館可從商品、紀念品、餐飲、DIY、藝文講座等的提供增加收入及體驗。6.產品美感的提升。7.大量的複製、抄襲將失去創意產業的本質。 二、生活型企業博物館之經營與思考 1.運用多方資源。2.重視顧客導向。 三、母企業之經營與思考 1.企業博物館是一種行銷效益大的文化贊助型式。2.生活型企業博物館可讓企業累積跨足休閒旅遊業的資源和能力。3.生活型博物館是創意產業,母企業應培養鼓勵冒險的文化。4.企業成立博物館趨向文化傳承面出發,不會降低行銷價值,反而化行銷為無形。5.應以獨立事業視之。6.創意產業是深度經濟而不是規模經經濟。
9

高中職生個人知識論信念與創造性人格、創意生活經驗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rsonal Epistemology Belief, Creative Personality and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許嘉家, Syu,Jia J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欲探討個人知識論信念、創造性人格與創意生活經驗整體及各因素間的相互關係,最後並瞭解三者間的關連性。研究使用改編之「高中職生個人知識論信念量表」、「創造性人格量表」、以及吳靜吉(2002)等人所編製之「創意生活經驗量表」三種量表進行構念測量。分為北、中、南三區分層取樣,共803名受試,有效樣本共745人。問卷回收後,以描述性統計、Cronbach’s α信度係數、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獨立樣本t檢定、多元迴歸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進行信效度考驗及各項研究問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 (1)高中職二年級學生個人知識論信念比一年級學生偏向純真型信念、更相信學習能力天生,且較不具創造性人格特質。 (2)越持純真型個人知識論信念者,則其在人格特質上越不依從傳統、越不機 智靈巧、也越不自主勇敢。 (3)個人知識論信念越偏向純真型信念者,則其在創意生活經驗中的「運用新 知精益求精」、「開放心胸」、「製造驚喜意外」及「舊瓶新裝」四個領域上 的經驗越少。 (4)當個體越具有創造性人格,就擁有越多創意生活經驗。 (5)越持純真型個人知識論信念者,越不具有創造性人格特質;越不具有創造 性人格特質者,也有較少的創意生活經驗產生;但個人知識論信念的傾向, 對個體創意生活經驗並不具有直接的影響力。 (6)個人知識論信念越「未分化」,則越不具有「創造性人格」,也越不常有「創 意生活經驗」。 由研究結果,建議可透過對學生個人知識論信念的調整,而間接促成創造力之有效提升。以下提出幾點對於教學實務上之建議: (1)讓學生透過「覺察、反思、行動、實踐」的歷程進行學習。 (2)採用跨領域及討論式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3)增強學生對學習的正向思考。 另提出對未來研究之幾點建議: (1)可對個人知識論信念之「依領域而不同」進行探究。 (2)以「實驗研究法」探討個人知識論信念與創造力之關係。 (3)針對高中職階段學生的「智力本質觀」與學習動機之相關進行探究。 /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rsonal epistemology belief, creative personality and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 Three scale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ose constructs, “Personal Epistemology Scal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 “Creative Personality Scale”, and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 Scale”. There are 803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north, middle and south areas of Taiwan participated in this survey.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analysis, explorative factor analysis, confirmative factor analysis,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ependent student test,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lass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sis data.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1. The personal epistemology belief of second grade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naiver than first grades students, and with less creative personality. 2. The one who tends to hold naïve personal epistemology belief, may obey tradition less, and with less witty and braveness. 3. The one who tends to have naïve personal epistemology belief, would have less creative experience. 4. The one with more creative personality, the more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he or she has. 5.The less differentiation of personal epistemology belief, the less creative personality and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 one has.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following were suggested for teaching and future research: For teaching: 1. Learning by “knowing, reflection, action and practice” 2. Using cross-areas and discussion instruction. 3. Strengthen students’ positive thinking for learning. For future research: 1. To investigate the domain specific of personal epistemology belief thinking. 2. Conduct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 epistemology belief and creativity by experimental method. 3.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entity intelligence belief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10

年齡、性別、成就目標、目標導向與創意生活經驗、創造力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creativity, age, gender, achievement goals and goal orientation.

劉士豪, Liu, Shih-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有關創造力的研究主要是依據 Guilford (1956) 與 Torrance (1966) 的理論,從心理測量的觀點來界定創造力的歷程。80 年代以後,在研究方法與研究領域方面產生了一些變化:第一個變化是 Amabile (1983) 等人開始以評量創意的方式進行實驗研究;另一個變化則是研究者開始對日常生活的創造經驗產生興趣,並進行相關的研究 (Richards, 1988)。本研究中所探討的「創造力」,除了包含 Guilford、Torrance 等人所界定的「創造思考能力」以外,也包括以 Maslow (1958) 為主的學者所提出的「自我實現的創造力」,也就是「創意生活經驗」。 本研究的第一個目的是探討從小學六年級到大學階段的學生,在創造力方面的發展與性別差異。研究假設為:無論是創造思考能力或是創意生活經驗,都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改變或增加,但在不同性別之間可能沒有差異。本研究的第二個目的是探討動機取向與創造力之間的關係,研究中所討論的動機變項有「成就目標」與「目標導向」二類。研究假設為:(1)「學習精熟」、「趨向表現」的成就目標,與創造行為之間會有正相關,「迴避表現」的成就目標則與創造行為有負相關。(2)「尋求成長」與「尋求證明」二種目標導向與創造行為之間皆有正相關。 本研究的樣本包括:小學六年級、國中一年級、國中二年級、高中一年級、高中二年級學生以及大學生,共 672 人(男女各佔一半)。研究中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包括:「創意生活經驗驗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成就目標量表」、「目標導向量表」四種。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創意生活經驗方面 (1)各年齡層學生的創意生活經驗大致上有隨年齡成長而增加的趨勢,尤其是在「運用新知精益求精」、「視覺生活的設計」、「開放心胸」、「製造驚喜意外」「舊瓶新裝」等經驗上特別明顯。 (2)女生在「表演藝術創新」、「視覺生活的設計」、「開放心胸」等方面的經驗較多,而男生「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經驗較多。 (3)兩種目標導向(尋求成長、尋求證明)與九種創意生活經驗之間分別都達到顯著的正相關,其中相關較低的是「電腦程式設計」。「尋求成長取向」與創意生活經驗之間的相關大致上高於「尋求證明取向」與創意生活經驗之間的相關。 (4)學生的「學習精熟」、「趨向表現」兩種成就目標取向與創意生活經驗之間亦分別達到顯著的正相關,「學習精熟取向」與創意生活經驗之間的相關大致上高於「趨向表現取向」與創意生活經驗之間的相關。「迴避表現取向」與創意生活經驗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 (5)典型相關的結果顯示:「尋求成長取向」、「尋求證明取向」、「學習精熟取向」與「趨向表現取向」分數愈高的學生,具有較多的「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運用新知精益求精」、「表演藝術創新」、「視覺生活的設計」、「生活風格的變化」、「開放心胸」、「製造驚喜意外」、「舊瓶新裝」等創意生活經驗。 二、創造思考能力方面 (1)各年齡層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大致上也有隨年齡成長而增加的趨勢。 (2)女生在「語文創造思考變通力」、「圖形創造思考變通力」、「圖形創造思考的流暢力」等方面顯著高於男生。男女生在圖形創造思考的流暢力方面則沒有顯著的差異。 (3)兩種目標導量(尋求成長、尋求證明)與語文創造思考變通力、語文創造思考流暢力、圖形創造思考變通力、圖形創造思考流暢力等四種創造思考能力之間皆達到顯著的正相關,而與圖形創造思考精進力之間則沒有顯著的相關。「尋求成長取向」與創造思考能力之間的相關大致上高於「尋求證明取向」與創造思考能力之間的相關。 (4)學生的「學習精熟」、「趨向表現」兩種成就目標與創造思考能力之間亦分別達到顯著的正相關,「學習精熟取向」與創造思考能力之間的相關大致上高於「趨向表現取向」與創造思考能力之間的相關。「迴避表現取向」與創造思考能力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 (5)典型相關的結果顯示:「尋求成長取向」、「尋求證明取向」與「學習精熟取向」分數愈高的學生,具有較高的語文創造思考變通力、語文創造思考流暢力、圖形創造思考變通力與圖形創造思考流暢力。 本研究對於六個年齡層學生所收集的創造思考能力與創意生活經驗之資料與研究結果,可供往後研究者在教學與研究方面的參考。 / This research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creativity, age, gender, achievement goals and goal orientation.

Page generated in 0.01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