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4
  • 89
  • 5
  • Tagged with
  • 94
  • 94
  • 94
  • 94
  • 49
  • 49
  • 41
  • 41
  • 40
  • 29
  • 28
  • 27
  • 24
  • 24
  • 1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通訊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以國內行動電話產業為例

吳志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通訊產業是我國十大新興工業之一, 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歷史時刻, 通訊產業將扮演重要角色, 由於世界各國電信自由化也是在這一段時間, 所以, 台灣若能夠趕上世界潮流, 將可使整體技術再提昇, 而不會只停留在代工的階段。 由於通訊產業的界限是無法界定, 政府也認為應將電信, 資訊及傳播整合成一個通訊產業。本報告比較偏向於電信產業, 但由於只要達到通訊的功能, 都可列為通訊產業的範疇中, 所以, 未來3C整合的趨勢將是不可避免。電信產業的技術相當高, 是台灣電子產業下一步應走的路線。而近一年來, 台灣企業也不斷朝向通訊相關產業發展, 通訊概念股也不斷長紅, 相信大家都會認為通訊產業是未來台灣的新希望之一。 由於通訊產業產品相當多, 本報告只針對大家熟悉的行動電話產業做一個探討。希望能夠瞭解其競爭優勢何在? 在大霸、明□及致福的成功進入後, 進而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手機製造, 是否會造成生產過剩, 或是塑造成手機製造的重要國家? 而台灣如何在不確定的情況下, 建立競爭優勢, 則是國人應重視的議題。 本研究希望從廣泛的資訊, 尋求出手機發展的未來, 及其對通訊產業未來的發展助益有多少? 希望能夠在現有資料中, 藉由相當的管理知識來做為分析架構, 使結論可為做為企業及政府的參考基礎。 研究架構則是藉由Porter(1990)國家優勢競爭之鑽石模型概念來分析我國手機產業的定位, 並藉由五力分析來分析其手機產業的本質及相關支援情形, 以瞭解其實際狀況。再經由相關業者訪談及手機相關資料, 以了解業界的做法及看法, 進而使本研究結果比較能夠合乎實際情形, 以做為相關團體參考用。 目錄 圖表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競爭優勢的觀念……………………………………………… 9 第二節 國家競爭優勢—鑽石模型分析模式………………………… 11 第三節 競爭優勢及其來源…………………………………………… 14 第四節 其他相關理論…………………………………………………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4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4 第二節 分析方法及資料來源………………………………………… 35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6 第四章 通訊產業概述……………………………………………………… 38 第一節 世界通訊產業概述…………………………………………… 38 第二節 我國通訊產業概述…………………………………………… 40 第三節 我國通訊產業未來發展……………………………………… 47 第四節 結論…………………………………………………………… 49 第五章 行動電話產業概述………………………………………………… 52 第一節 世界行動電話產業發展沿革………………………………… 52 第二節 我國行動電話產業市場結構………………………………… 59 第三節 行動電話未來發展…………………………………………… 75 第六章 我國行動電話產業競爭力分析…………………………………… 82 第一節 我國行動電話產業結構分析………………………………… 82 第二節 行動電話產業之鑽石模型分析模式………………………… 80 第三節 我國行動電話產業之競爭優勢分析………………………… 85 第四節 我國行動電話產業未來發展策略…………………………… 90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99 圖目錄 圖1-1 通訊產業領域及範圍……………………………………………... 3 圖 2-1 競爭優勢的一般性策略………………………………………….. 10 圖 2-2 國家競爭優勢模型………………………………………………... 14 圖 2-3 價值形成的要素…………………………………………………... 15 圖 2-4 五力分析模型……………………………………………………... 23 圖 2-5 價值體系…………………………………………………………... 30 圖 2-6 價值鏈模型………………………………………………………... 30 圖 3-1 研究流程…………………………………………………………... 34 圖 3-2 研究架構…………………………………………………………... 35 圖 4-1 基本通信架構……………………………………………………... 48 圖 4-2 通信科技趨勢……………………………………………………... 48 圖 5-1 全球行動電話市場需求量預測…………………………………... 55 圖 5-2 全球行動電話規模前五大國家/地區…………………………….. 55 圖 5-3 全球行動電話普及率前五大國家/地區………………………….. 56 圖 5-4 行動電話產業結構圖……………………………………………... 60 圖 5-5 GSM網路………………………………………………………….. 63 圖 5-6 明□行動電話產製過程…………………………………………... 65 圖 5-7 FDMA時頻矩陣…………………………………………………... 76 圖 5-8 TDMA時頻矩陣………………………………………………….. 77 圖 5-9 CDMA展頻過程………………………………………………….. 77 圖 5-10 行動通訊標準演進過程(第2代至第3代) ……………………… 78 圖 6-1 行動電話產業之競爭關連圖……………………………………... 83 圖 6-2 我國行動電話整體業者策略群組………………………………... 84 圖 6-3 行動手機製造業者策略群組……………………………………... 84 圖 6-4 我國行動電話五力分析模型圖…………………………………... 88 表目錄 表1-1 我國通訊產業發展現況分析……………………………………... 2 表1-2 通訊產業產品範疇………………………………………………... 4 表2-1 台灣1996,1997,1998,1999在IMD及WEF競爭排名…………… 11 表2-2 價值形成的要素表………………………………………………... 15 表4-1 1998年全球電話主線數建設比較(地區別)……………………… 38 表4-2 1998年全球通訊設備市場值/產值比較(地區別)……………….. 38 表4-3 全球各洲1996年至2000年電信投資額規模預測………………. 39 表4-4 全球各國1996年至2000年電信投資額規模預測………………. 39 表4-5 新興工業產值發展………………………………………………... 40 表4-6 局用交換機產值分析……………………………………………... 41 表4-7 有線傳輸設備產值分析…………………………………………... 43 表4-8 無線傳輸設備產值分析…………………………………………... 43 表4-9 有線終端設備產值分析…………………………………………... 45 表4-10 無線終端設備產值分析…………………………………………... 47 表4-11 成長及衰退原因彙總……………………………………………... 47 表4-12 我國通訊產業未來展望…………………………………………... 47 表4-13 經濟部工業局87年主導性計劃產品開發完成之公司現況…….. 50 表5-1 第二代行動通訊標準說明………………………………………... 53 表5-2 行動電話手機三大品牌佔有率…………………………………... 63 表5-3 三大品牌手機高中低價位分佈表………………………………... 64 表5-4 行動電話系統結構內容…………………………………………... 67 表5-5 行動電話IC功能說明…………………………………………….. 67 表5-6 電信服務業者經營區域及採用系統狀況………………………... 68 表5-7 我國行動電話經營廠商、原始股東及系統………………………. 69 表5-8 公民營大哥大營運概況表………………………………………... 69 表5-9 行動銀行服務內容………………………………………………... 71 表5-10 STK用戶識別應用發展工具服務內容…………………………... 72 表5-11 三大連鎖門市概況………………………………………………... 74 表5-12 明□訪問內容……………………………………………………... 80 表5-13 摩比家訪問內容…………………………………………………... 81 表7-1 技術採用生命週期理論與產業發展時期(GSM手機)…………... 95
12

勞動派遣業的核心能力之探討 - 以Adecco為例 / A case study on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taffing industry- Adecco Group

賴明媚, Lai, Ma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企業發展的全球化與多元性,利用派遣方式的彈性人力運用,已漸漸成為企業倚賴的人力資源運用的一部分。非典型之人力雇用已由補充性的人力資源策略,變成為企業發展所仰賴的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政策。一般派遣,多是將非核心職務外包給派遣公司,企業可將更多心力放在重點營運目標上。所以派遣公司將派遣員工透過三方以勞動關係、工作關係、合約關係送到要派企業(用人單位)工作。派遣業務看似簡單,表面上只是派遣公司將員工提供給企業,企業負責監督指揮員工執行業務工作,而派遣公司則是負責派遣員工的發薪等行政業務。正因為被認知的派遣業是進入門檻低的行業,一般企業對派遣公司多採用低價格成本預算。 這幾年來因為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勞工意識抬頭,勞資爭議迭起,加上法律一直對派遣規範不清以致派遣糾紛不斷,導致社會大眾對派遣多所誤解,不認同派遣甚至反對派遣!也因此派遣業者面臨多所挑戰。所以派遣業者不能只是用傳統的方式經營而應該思索如何鞏固本身的核心能力,進一步創造及滿足客戶的需求以增加獲利、另一方面則是要繼續維持其審慎的經營成本管控。對於派遣員工不僅要合理保障他們的權益更要幫助其發展未來的生涯規劃及創造美好的生活。 本研究先了解歐美高度成熟的派遣市場的現況與發展並且和台灣的發展狀況做比較分析,並進一步就政治法令、經濟、社會、市場及內部經營成本結構面探討派遣業的產業特性。因此勞動派遣產業要發展競爭優勢,公司策略重點應以發展及利用核心能力以解決派遣業本身所面對的生存競爭以及一直以來的低價預算的挑戰。如此一來企業不僅可以維護及擴展目前的企業領域,更可以延伸至新的相關企業核心領域,因此找出派遣業核心競爭能力模式才能立於長遠不敗之地。 本研究的個案分析,以全球最大之人力資源服務公司 – Adecco 為樣本,透過個案的深度訪談及內部資料,引導出個案公司的核心價值、經營策略及經營哲學,探討個案公司如何以自有的核心能力創造出的競爭優勢,以面對高度複雜的經營環境的挑戰來開創未來的展望!
13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薛至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國際化、自由化腳步的加速進行,台灣的產業結構面臨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挑戰,政府為了振興經濟,使得產業結構能夠順利升級,於1995年設置「台南科學園區」,在政府耗費龐大經費開發科技園區的同時,如果能夠找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不僅可以促使科學園區的開發,更符合實際產業發展的方向,亦可提高科學園區用地的開發效率,進而加速經濟成長。而此,本研究將從「要素稟賦」的觀點,來探討台灣製造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優勢,並且找出何者較具有產業競爭優勢,以做為未來台灣產業發展的參考方向。 本研究內容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台灣產業結構變遷課題分析;第三部分:模型建立與實證結果分析,係利用Solow「幾何指數法」經濟成長模型,建立線性迴歸方程式,以「要素稟賦」的觀點,來實證製造業產業結構轉變的情況,在實證測試過程則是分成兩個部分進行:第一是利用製造業民國50年至民國86年的資料,將製造業劃分為1961-1969、1970-1979、1980-1988、1989-1997年等四個期間,進行實證測試;第二則是將製造業劃分為四個業別,其中包括民生工業、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資訊電子工業等,以民國69年至民國86年的資料來進行實證測試;第四部分:台灣產業競爭優勢分析,主要在探討台灣各階段經濟發展過程之競爭優勢分析與台灣產業未來的競爭優勢。第五部分:結論與建議。 經由本文實證結果,結論茲說明如下: 一、如以「要素稟賦」觀點來觀察的話,本研究發現:政府在扶植重點式產業發展效果,有明顯時間落差(Ting Lag)的存在,在前一期經濟發展階段所扶植的重點式產業的政策效果,均顯現在下一期的經濟發展階段中。 二、在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若就1961-1997年期間整體來看的話,以「勞力」與「生產技術」及是較具有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若將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來觀察的話,則可以得知,1970-1979年期間的「勞力」、「資本」、「生產技術」乃是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較具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若以1989-1997年與1970-1979年兩期間加以比較的話,則可以發現:隨著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不斷的成長,台灣要素稟賦的競爭優勢,表現在1989-1997年期間「勞力」與「生產技術」的競爭優勢又高於1970-1979年期間,而「資本」比起前反較不具競爭優勢。 三、若以1980-1997年期間,將製造業劃分為四個業別來觀察的話,則本研究實證發現:1980-1997年階段前期,「勞力」乃是較具有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但由製造業各業別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的消長可以看出,在1980-1997年階段後期,「生產技術」與「資本」的競爭優勢正在不斷地提昇之中,而「勞力」的競爭優勢則在不斷的消退中。
14

台灣網通業持續性競爭優勢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etworking equipment industry

鄭吉利, Cheng, Chi 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今天所面對的國際競爭壓力與經營困境不是突然發生的,觀察台灣高科技產業獲利能力的持續下滑現象,企業經營者早就應該想到,台灣代工製造模式要如何繼續發展下去?透過對台灣網路通訊設備產業持續性競爭優勢之探討,分析企業的競爭策略,期望協助台灣廠商及投資大眾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決定,讓台灣產業掌握提升價值及持續成長的契機,強化獨特的優勢與資源,增進國際競爭力。 學術上有許多篇論文探討網通產業競爭優勢,並建議很多的策略,網通業為了成長與獲利,必然採取類似的競爭策略,但近年來產業獲利結果卻呈現衰退,這是大部分台灣電子代工業的宿命嗎?是否台灣品牌廠商仍有持續的競爭優勢?本研究將依據相關理論,從獲利能力來看企業的績效變化,從競爭優勢來探討企業獨特能耐、資源與經營策略的差距,並從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台灣企業應如何改變或加強策略,才能開創或持續其競爭優勢。 以台灣網通產業而言,品牌廠商過去的超額利潤,隨著經營環境的改變,成功要件不復存在,勢必調整商業獲利模式;而取得被重要供應鏈整合的代工業者,保有較低的代工利潤,加上深耕研發及製程技術,在市場需求增溫時,發揮規模經濟的低成本優勢,因此較具持續性競爭優勢。 依本研究發現即便網通業有機會創造出未來黃金十年,隨產品售價與獲利下滑後,台灣網通產業的淨獲利率只在3%至4%之間,建議各企業依據所處的競爭形勢,適度調整經營策略,方可提升或維持其競爭優勢。 /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of continuous declining profitability in Taiwan’s high-tech industry, enterprises in Taiwan should have long anticipated that functioning businesses nowadays face higher difficulties in sustain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How Taiwan’s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OEM) involves in development process should be taken into prior consideration. Analyzing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Taiwan’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 not only allows the industry to strengthen its values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interior resources; it can also help investors grasp the right timing in making investing decision. In order to gain profit and growth, most competitors in the industry chose to yield a similar operating strategy when confronting its rival. However, as the issue of deteriorating profitability rise to the surface,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the options. Can major Taiwanese brand companies maintain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this research will evaluate alterations in business performance though profitability and estimate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in resources and operating strategi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will give suggestion on how to create or strength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perspective of future industrial trends. In the past, brand companies in the CNC industry had excessing profits. However, due to changes in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elements of past success no longer exist and companies are focus to adjust their profitability formula; the companies that were integrated into key supply chains are able to maintain low OEM margins, achieve economies of scale when market demand rises though their R&D bedrock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even the Network industry has the opportunity to create its golden years. Due to declining sale prices and profitability, Taiwan CNC industry's net profit is merely 3% to 4%, therefore companies are recommended to base on its current competitive position, moderately adjust its business strategy, to enhance or maintain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15

二極體廠商之競爭策略-以D公司為個案研究 / The competition stratgy of Diode Industrial --take Company D as case study

王金雄, Wang, Chin Hsi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極體為半導體中存在最久、技術發展最成熟,而競爭也為最激烈的產 業。綜觀全球2010 年市佔率排名,並無任何一家廠商其市占率超過10%,由此可見二極體產業並非國際大廠的主要營收來源,就算國際一級大廠無意多投放資源經營此一產品,但台灣的廠商亦無法在此成熟產業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個案公司成立於1959 年,以區域貿易為導向的美國地區二極體貿易商,在 面臨公司被拍賣、由台灣廠商買下重整,重新審視並建立其核心競爭能力,再依此核心能力,不斷藉由生產品質的提升、生產成本的降低,以及創新產品來獲取更大的市場,然後再藉由併購來進行生產的垂直整合與擴充產品線,現今已成為全世界排名第十一的二極體供應商。 本論文藉由個案公司的發展歷程,並透過Michael Porter 的競爭優勢理論,成本領導、差異化領導以及專注策略,來整理並分析個案公司的競爭優勢與競爭策略,進而提供台灣二極體廠商的相關未來發展參考。 / Diode is the most mature industry in semiconductor, and it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s much more challenging than other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From the marketing data of 2009, we can find that there no player can gain more than 10% market shares, which means Diode is not the major products for the first‐tier companies to develop in the future. However, all the Taiwan players seems can't get any more benefit or more market share from such environment even the first‐tier companies try to maintain such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his thesis studies a company that was founded in the US in 1959,and was subsequently acquired by a Taiwanese company for restructuring after it went bankrupt. After several years’ efforts, this company has built up its core competence in quality, improved its cost structure, and expanded its market shares. Furthermore, it took actions for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expanded its products portfolios through globally acquired activities. Finally the case company has become the first‐tier players in Diode industry. Taking the overall cost leadership, differentiation, focus theory of M. Porter, to analyze D company, this thesis comes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aiwanese companies who would like to build their own development strategy.
16

我國數位電視接收設備產業之廠商競爭策略研究

許雲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數位電視繼電黑白視機問世之後,成為傳播技術的一大突破,數位電視已成為二十一世紀資訊社會中影響最深遠且廣泛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產品。數位電視所能帶來高畫質影音及互動服務等新式功能,震撼全人類的生活模式,隨著全球數位電視的陸續開播,數位電視時代很快就會全面來臨。 數位電視主要分為數位電視市場(電視機數位化)與電腦電視市場(利用電腦收看數位電視)兩大類別。無論是哪一種類別的應用,為了使電視具備數位化的能力、讓電腦具備收看數位電視能力,每一台電視或是電腦必須內建或是連接一個「數位電視接收器」,來接收、解碼與解壓縮數位電視訊號,讓電視或是電腦播出,由此可見數位電視接收設備的地位與商機,除了電視應用的廣大市場之外,電腦應用市場更是潛力無窮。台灣在全球數位電視產業快速發展的大浪潮下,本著優異的技術創新與生產運籌能力,以及完整的產業結構等優勢,有機會在數位電視接收設備領域,成為國際競賽中之領先者。 本研究係透過個案研究法,依據產業外部環境與廠商的內部資源為切入點,分析廠商的競爭策略,找尋建立競爭優勢的方法與策略,作為數位電視接收設備廠商日後策略制定與經營決策之參考,並提供產業界未來發展之建議。本研究結論發現如下: 一. 競爭策略與內部環境之關聯性: 1. 產品技術創新、較佳的決策效率、與較佳的客戶回應能力,是數位電視接收設備產業最重要的組織能力、競爭優勢來源。 2. 人力資源與品牌商譽是數位電視接收設備產業最重要的資產。 3. 擁有龐大資源的公司傾向採行全球策略,或是多角化策略與垂直策略聯盟;資源稀少的公司則無此策略。 4. 採行廣泛差異化與集中低成本策略的公司,重視無形資產的累積與價值;採行最佳價值提供者策略公司則否。 5. 採行廣泛差異化與最佳價值提供者策略的公司,必須具備優異的專業技術能力,採行集中低成本策略的公司則不必然。 6. 採行最佳價值提供者策略的公司,有變成卡在中間的危險。 二. 競爭策略與外部環境之關聯性: 7. 採行廣泛差異化策略的公司,對抗替代品威脅的能力較強;另兩種策略並無法對抗替代品威脅。 8. 採行廣泛差異化策略的公司,對抗新進入者威脅的能力較強;另兩種策略並無法對抗新進入者威脅。 9. 選擇搭售為其銷售管道的公司,重視與互補品供應廠商之關係;只選擇零售市場的公司則否。 10.相對於其他產業而言,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以及供應商關係建立,對於數位電視接收設備廠商的重要性更高。 三.競爭策略與功能策略的關聯性: 11.採行廣泛差異化與最佳價值提供者策略的公司,傾向採取技術領先策略;採行採行集中低成本策略的公司,則傾向採取技術追隨策略。 12.採行廣泛差異化策略的公司,傾向發展廣泛的產品線;採行集中低成本策略的公司,則傾向發展較窄的產品線;採行最佳價值提供者策略的公司居中。
17

臺北市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choo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pei City

匡秀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競爭優勢之現況與兩者間的關係。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進行研究,以分層取樣方式選取臺北市57所國民小學之877名教師為受試樣本,回收問卷共803份,回收率91.6﹪,有效問卷784份。調查結果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識管理各層面中,知覺知識取得最高,知識分享為最低。 二、男性教師在知覺知識分享層面高於女性教師。 三、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競爭優勢各層面中,知覺環境設備優勢最高,學生學習表現優勢最低。 四、男性教師在知覺整體學校競爭優勢及其各層面上的得分,高於女性教師。 五、學校歷史不同的教師在知覺整體學校知識管理及學校競爭優勢確實有差異。 六、整體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競爭優勢二者之間呈現高度正相關,意即教師知覺學校知識管理的程度愈高,則學校之競爭優勢愈強。 七、學校知識管理對於整體學校競爭優勢及其各層面的影響均為正向。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行政者、學校教師以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 This study aims at prob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choo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pei City. Questionnaire was employed to conduct the study. 877 teachers of 57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pei City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rough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803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The retrieval rate was 91.6%. There were 784 copies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which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test, one-way ANOVA,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Among all face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Taipei City scored highest in perceptive knowledge, and lowest in knowledge sharing. 2.Male teachers scored higher in perceptive knowledge sharing than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3.Among all facets of schoo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of Taipei City scored highest in perceptive environment facilities advantage and lowest in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advantage. 4.Male teachers scored higher in holistic perceptive school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its related facets than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5.Teachers from schools with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showed differences in holistic perceptive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chool competitive advantage. 6.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shown in holistic perceptive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chool competitive advantage, meaning the higher teachers’ degrees in percep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stronger school’s competitive advantage. 7.The impacts of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onto the holistic school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its facets were all positive. Suggestions made based on the study results are meant for use as reference for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18

台灣工程顧問業核心資源個案研究

劉武雄, Wu-Hsiung L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政府推動工程顧問機構成立三十餘年來,國內工程顧問業不斷累積技術資源,不斷擴充規模,至今工程顧問產業己初具規模,唯近年來國內重大建設陸續完成,環保意識提升,市場需求漸形飽和,加之又面對WTO的開放市場,工程顧問業正面臨經營困境,然而工程建設是國家社會進步的表徵,研究者親身經歷此歷程,深感工程顧問業對國家社會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藉著資源基礎理論之構思,來探討國內工程顧問業中標竿個案公司,擁有的核心資源內涵為何?資源特性有那些?兩者共通的重要特性內容為何?透過深度訪談及定性研究,本研究所得到的初步結論如下: 一. 工程顧問業的核心資源能夠建構未來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其內涵重要項目依序為:業務經驗,專業技術能力,管理領導能力,人力資源,技術研發創新,團隊工作能力及組織記憶與學習等七項。 二. 工程顧問業的核心資源特性對競爭優勢產生非常強烈的影響性的重要特性內容依序為:價值性,不可替代性,內穩性,複雜性,不可分割性,不可移轉性等六項。 三. 工程顧問業的核心資源與資源特性,兩者對競爭優勢具強烈影響的共通的重要特性內容,其內容依序為:價值性,不可分割性,不可移轉性,不可替代性,擴充性,內穩性及複雜性等七項。 工程顧問業的核心資源建構累積時,對於資源特性的發展,應以符合核心資源與資源特性兩者共通的特性為發展目標,如此對於競爭優勢的取得必能有加成的效果。 關鍵詞:核心資源,資源特性,競爭優勢,工程顧問,核心能耐。
19

綠色環保壓力對企業競爭優勢影響之研究-以國內資訊電子相關產業為例

陳宥杉, Chen,Yu-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綠色環保壓力是否帶給企業綠色創新的正向影響,並且可進一步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而給予綠色環保壓力正確的評價與定位。其它干擾效果是否顯著,也是本研究希望探討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國內六類資訊電子相關產業進行大樣本實證分析,並以LISREL、迴歸分析以及ANOVA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外部環保壓力與內部自發性環保壓力與綠色創新績效呈正相關,本研究雖然沒有針對每個環保壓力來源的強度進行衡量,但是由個案研究結果發現,國內資訊電子產業最大的外部環保壓力為國外知名資訊大廠以及政府,最大的內部自發性環保壓力為高階主管。而且組織規模愈大或是組織惰性愈小時,外部環保壓力對於綠色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程度愈大;但是內部自發性環保壓力對於綠色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程度,不受組織規模或是組織惰性這兩個干擾變數所影響。此外,本研究也發現企業的綠色創新績效與企業競爭優勢呈正相關;而且當競爭者的能力愈低或是產業成長率愈高時,綠色創新績效對於企業競爭優勢的正向影響程度愈大。 另外,本研究也發現半導體產業的外部環保壓力高於內部自發性環保壓力;電子組件業與消費電子產業的整體性綠色創新績效較高,而光電產業與半導體產業的整體性綠色創新績效較低;若以綠色產品創新績效而言,消費電子產業的綠色產品創新績效最高,而半導體產業的綠色產品創新績效最低者;若以綠色製程創新績效而言,電子組件產業與半導體產業的綠色製程創新績效較高,而消費電子產業的綠色製程創新績效最低。此外,研究結果也發現消費電子產業與通訊產業的綠色產品創新績效顯著高於綠色製程創新績效,而半導體產業與光電產業的綠色製程創新績效顯著高於綠色產品創新績效。 本研究發現,環保壓力會藉由綠色創新而對企業競爭優勢帶來正面影響,因此適度的環保壓力對企業而言是有幫助的。但是內部自發性環保壓力與外部環保壓力是不同的,由於內部自發性環保壓力是企業可以自行控制的,而且對於綠色創新績效的正面影響程度不受組織規模與組織惰性的干擾效果所影響,因此內部自發性環保壓力是值得企業去培育與創造的。雖然環保壓力會對企業綠色創新績效帶來正面影響,但是如果環保壓力過大的話,企業可能會承受不了而倒閉或移往國外。因此最適環保壓力程度為何,是本研究所沒有深入探討的,後續研究可針對這部分進行研究,以彌補此研究缺口。 關鍵字:綠色創新、環保壓力、競爭優勢、永續發展
20

多國企業母公司文化傳輸至海外子公司員工之研究---以服務業在大陸子公司為例

譚志澄, TAN, CHIH-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過去二十年台灣產業的轉型中,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或生產基地移轉到中國地區的台灣企業,許多都是第一次嘗試跨國經營的國際化經驗。在實務的觀察,大部分的台灣企業國際化的經驗都很粗淺,對管理制度的移植、經驗文化的傳承,在應用於中國大陸地區的營運管理上,許多都在試誤階段,很難或無法複製企業依附於企業文化上的的核心能耐。西方多國企業,過去多年國際化的豐富經驗,在實務上已有一套既成模式可以參考運用。這樣的模式是多國企業已在全球其他地區操練過最佳實務,應用在中國地區的經驗,將是台灣企業可以借鑑的地方。 在大陸地區要如何操作母公司企業文化的輸入,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至關重要,也是本研究所關心的課題。吾人認為下列的問題對於建構企業文化移植至海外子公司的最佳模式有著重要的影響。(1)母公司企業文化在植入過程,是否需要修正以適應當地文化?(2) 人員招聘與人才甄選過程,是否植入企業文化篩選機制?(3) 多國企業如何系統性的輸入母公司企業文化至海外子公司?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及西方多國企業在中國大陸地區子公司的個案訪談,對於上述問題進行研究,經過整理歸納,希望達到以下目的:(1)確認影響母公司文化輸入海外子公司員工的關鍵因素,以利廠商在進行母公司企業文化移植過程中,減少失敗的風險。(2)確認西方多國企業母公司企業文化對海外子公司員工的輸入模式,以協助廠商衡量自身特性後,能自行規劃及導入可行的企業文化移植方案。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是(1) 多國企業在中國大陸地區子公司導入企業文化過程,雖不必須調整核心價值理念,但執行的方式須融入當地特色。(2) 多國企業為有效經營跨國業務,會挑選與母公司文化價觀相符的人員。(3) 有效傳輸企業文化的模式是以企業文化為核心緊密地與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結合,並配合嚴密的行政控制,就能有效地複製母公司企業文化。(4) 穩定的高層管理團隊是落實海外子公司企業文化的關鍵因素。

Page generated in 0.01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