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32
  • 132
  • 89
  • 85
  • 23
  • 11
  • 4
  • 3
  • 1
  • Tagged with
  • 347
  • 182
  • 96
  • 75
  • 56
  • 53
  • 51
  • 51
  • 51
  • 50
  • 50
  • 50
  • 44
  • 43
  • 3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21

潛移默化的福音: 李清詞牧師的學校宗教教育理念探討. / Imperceptible gospel: a review on Rev. Lee Ching Chee's understanding on the religious education in schools / 李清詞牧師的學校宗教教育理念探討 / Qian yi mo hua de fu yin: Li Qingci mu shi de xue xiao zong jiao jiao yu li nian tan tao. / Li Qingci mu shi de xue xiao zong jiao jiao yu li nian tan tao

January 2010 (has links)
吳家聰. / "2010年5月". / "2010 nian 5 yue". / Thesis (M.Div.)--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0.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51-53). / Abstrac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Wu Jiacong. / 摘要:潛移默化的福音´ؤ´ؤ李清詞牧師的學校宗教教育理念的探討 --- p.2 / 鳴謝 --- p.4 / 目錄 --- p.5 / Chapter 1 --- 引言 --- p.6 / Chapter 1.1 --- 本文所硏究的範圍及其進路 --- p.7 / Chapter 2 --- 李清詞的成長路 --- p.8 / Chapter 2.1 --- 經歷人的無助 --- p.9 / Chapter 2.2 --- 特殊的禱告經驗 --- p.10 / Chapter 2.3 --- 學校的關愛 --- p.12 / Chapter 2.4 --- 有興趣追尋信仰 --- p.13 / Chapter 2.5 --- 獻身教育 --- p.15 / Chapter 2.6 --- 培養「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意識 --- p.15 / Chapter 2.7 --- 步向教育工作 --- p.16 / Chapter 2.8 --- 修讀神學之路 --- p.17 / Chapter 2.9 --- 校牧之路 --- p.20 / Chapter 2.10 --- 小結 --- p.21 / Chapter 3 --- 李清詞的宗教教育理念 --- p.24 / Chapter 3.1 --- 對宗教教育的看法 --- p.24 / Chapter 3.1.1 --- 對學校宗教活動的看法 --- p.27 / Chapter 3.2 --- 對校內重要人物的定位 --- p.29 / Chapter 3.2.1 --- 校長和老師 --- p.29 / Chapter 3.2.2 --- 校牧 --- p.31 / Chapter 3.2.3 --- 「每校一校牧」之原則 --- p.33 / Chapter 3.2.4 --- 堂校牧養理念 --- p.33 / Chapter 3.3 --- 教會為何辦學? --- p.35 / Chapter 3.3.1 --- 教會需要堅持辦學嗎? --- p.38 / Chapter 3.3.2 --- 教會辦學的方針 --- p.40 / Chapter 3.4 --- 小結 --- p.41 / Chapter 4 --- 結論´ؤ´ؤ李清詞的宗教教育理念評檢 --- p.42 / Chapter 4.1 --- 生平與成長關係 --- p.42 / Chapter 4.2 ---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願景 --- p.44 / Chapter 5 --- 附件1 :教育主日宣言(90年代至今) --- p.50 / Chapter 6 --- 參考資料 --- p.51
122

中文名詞多義性與詞彙認知歷程 / Multiple Senses of Mandarin Chinese Nominals: Implications for Lexical Access

林千哲, Lin, Chien-Jer Charles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語意學、認知語言學及心理語言學的觀點,探討中文名詞的多義現象。本篇論文討論詞彙多重意義的語言及心理語言表徵,並研究詞義如何在心理詞彙庫中被擷取。 文中藉由認知語言學者Tuggy(1993)所提出的認知語意架構,及詞彙語意學中「同形異義詞(homonymy)」、「一詞多義(polysemy)」及「模糊意義(vagueness)」等觀念之區辨,探索詞義之本質。本文所談之意義(sense)根據Ahrens(1999)之定義有以下三個特性:(1)意義非轉喻(metonymy)或部分/全體(meronymy)之延伸,但可以是隱喻性延伸;(2)意義之間的延伸關係無法由在同類名詞中直接以規律獲得;(3)除非特意,一詞的不同意義不會在同一語境中同時出現。 針對詞彙辨識歷程的語意效應,本論文有三大研究主題--意義數目效應、意義相關性效應及相對意義頻率效應。各效應之預測如下:「意義數目效應」認為意義數目較多的詞彙在詞彙判斷作業(lexical decision tasks)中比較容易辨識;「意義相關性效應」認為當一個詞的意義之間的相關性較高時,該詞的辨識時間亦會較快;「相對意義頻率效應」則認為一個詞意義之間頻率差異程度越小,該詞越有歧義之特質,也因此越容易辨識。 本研究旨在以實證方式探討這些語意向度在詞彙辨識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由受試者提供200個中文名詞的意義並決定意義間的相關性;進行電腦詞彙判斷作業,得到辨識每個詞所需的反應時間;再由統計考驗反應時間來驗證各效應。 本研究結果發現只有「意義數目效應」達顯著水準,意義數目較多的詞彙在詞彙判斷作業中比較容易辨識。此一效應支持心理詞彙庫的隨機觸接模型(random access model)及平行觸接模型(parallel access model)並駁斥「序列搜尋模型(serial access model)」。 /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multiple senses of Chinese nominals from semantic, cognitive linguistic, and psycholinguistic viewpoints. It discusses the linguistic and psycho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s of a word's multiple senses, and the access of these senses in the mental lexicon. The nature of lexical meaning is examined by discussing lexical semantic notions such as homonymy, polysemy, and vagueness, and by introducing Tuggy's (1993) cognitive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 of a word's multiple lexical meanings. The "senses" of a word a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lexical semantic theory of Ahrens (1999) as having three properties: (1) A sense is not an instance of metonymic or meronymic extension, but may be an instance of metaphorical extension. (2) The extension links between two senses cannot be inherited by a class of nouns. (3) Senses cannot appear in the same context (unless the complexity is triggered). This thesis specifically looks into three semantic effects on word recognition, including the word's number-of-sense (NOS) effect, the effect of sense relatedness, and the effect of relative sense frequency. The predictions of these effects are as follows: The NOS effect predicts that words with more senses are recognized faster than those with fewer senses. The effect of sense relatedness predicts that words with more closely related senses are easier to recognize than those with distantly related senses. The effect of relative sense frequency predicts that words with equal sense frequencies are more easily recognized than words with unequal sense frequencies. This research aims at empirically verifying these three effects during the recognition of isolated lexical items. Subjects generate the senses of 200 Chinese nominals, and rate the relatedness among these senses. Lexical decision tasks are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reaction times required to recognize each stimulus item. The semantic effects a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reaction tim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experimental stimuli.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only the NOS effect, giving support to the random and parallel access models of lexical access, and refuting the serial access model of the mental lexicon.
123

先秦漢語詞彙並列結構研究 / On the Coordinative Construction of Mandarin Lexicon before Chin Dynasty

章明德, Chang, Ming T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長久以來,漢語中詞彙的並列關係已經受到許多漢語學者的注意。本文以大約可被認為是秦代之前成書的十本史書及子書作為研究資料,對當時詞彙的並列使用作一些研究。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是動機、範圍、材料及內容簡述。第二章對於「並列結構」一詞的界定作一鑑別標準及說明,並將以前學者的研究意見作整理。另外,也簡單說明並列結構的基本詞數是兩個單音詞。第三章討論並列結構的語法功用,發現並列結構在動詞組合和名詞組合之間的語法功用是不同的。而趨向動詞並列結構也可由其特徵分作五類。第四章說明詞序的情形。並列結構中有百分之十有詞序顛倒的情形。第五章研究聲韻對詞序的影響。我們發現,除了聲調以外,聲母和韻母也對詞序有影響。第六章是結論。
124

臺灣大學生對英語連接詞的理解與使用之研究 / A Study on College-Level Chinese Students' Use of English Conjunctions and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吳卓勳, Wu, Jwo Shi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的大學生連接詞的理解與使用。除比較大學生對「句內」及「句間」連接詞的使用外,所閱讀文章內容的熟悉與否是否影響其使用連接詞,以及英文能力與連接詞使用能力之間的相關性,也是本研究的重點所在。   一百三十五位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大一學生參與此研究。其測驗結果顯示:(一)英文能力愈強者,使用連接詞的能力也愈強;(二)「句間」連接詞比「句內」連接詞較難理解使用;(三)對文章內容的熟悉並未顯著幫助受試者選用正確連接詞。 /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college-level Chinese students' use of English conjunctions at the intra- and inter-sentential levels, the interaction of content familiarity and use of conjunc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ability to use conjunctions. It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ir weakness in using conjunctions and in comprehending expository texts, and thus providing som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English conjunction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ne hundred and thirty-five freshmen at National Taiw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rticip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One hundred and three of them were engineering majors and thirty-two of them were business majors. They were given a simulated TOEFL test and a conjunction test. The conjunction test was composed of a sentence-completion test, which was designed to test subjects' ability to use conjunctions within sentences (intrasentential), and a three-passage rational multiple-choice cloze, which was designed to measure subjects' ability to use conjunctions in extended discourses (intersentential) and the interaction of content familiarity and the ability to use conjunc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college-level Chinese students were more competent in using English conjunctions at the intrasentential level than at the intersentential level, (2) most of the subjects did not seem to comprehend logical development better and thus did not use conjunctions more accurately in content-familiar texts than in content unfamiliar texts, and (3) subjects with higher level of English proficiency exhibited greater ability in using conjunctions both intrasententially and intersententially.
125

形式名詞「mono」與「koto」 ―以包含「mono」「koto」的述語句為中心― / “mono” and “koto” -focusing on predicate phrase include “mono” or “koto”-

范佩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旨在透過包含「mono」「koto」的述語句之分析整理,究明形式名詞「mono」「koto」的性質。 首先自青空文庫、每日新聞、新潮文庫等三項語料庫收集「mono」「koto」的例句,從中整理出以下五組「mono」「koto」的類義句型。 經驗:「-rukoto ga atta」「-tamonoda」 思慮:「koto to omou」「mono to omou」 感嘆:「koto」「-(ta)monoda」 應當:「kotoda」「monoda」 期望:「dekirukotonara」「dekirumononara」 本論假設以上五組類義句型,其意義之所以存在相異之處,乃出自於「mono」「koto」之影響,將五組句型分為五個章節加以論述。 分析的結果簡述如下:  表經驗的句型中,「-rukoto ga atta」表示的為偶發經驗,「-tamonoda」則是重複頻率更高的習慣性經驗。  表思慮的句型中,「koto to omou」表推測,多帶有體諒的語氣。其原因在分析後得知來自於「koto」的移動性。「mono to omou」的語意在「堅信」與「推理的結論」間游移。其原因在於是否將結論的證據放置在前後文中。  表感嘆的句型中,「koto」表即時性的感嘆,少用於主題句中。而「-(ta)monoda」表示回顧式的感嘆,主題句中亦可使用。 表應當的句型中,「kotoda」是針對特定的事項表示應當的語意。「monoda」方面,否定形式的「monodehanai」依動詞的種類,在「否定的性質」與「非應當」兩種語意間形成相輔分布。而「~naimonoda」則不論動詞種類為何,皆傾向於「否定的性質」的表示。 表期望的句型中,「dekirumononara」是表示該願望實現可能性極低的文法句型,而「dekirukotonara」則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名詞「koto」加上修飾詞語的子句。 最後,在總節各章節的分析之後,可得到以下的結論:「koto」具有動態性質,時間內含其中。而「mono」則具有靜態性質,乃是將時間加以捨象的存在。
126

張先及其詩詞研究 / The research of Zhang Xian and his poetry

朱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張先(990-1078)為北宋詞壇中最具關鍵性的人物,享年八十九歲,歷經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及宋神宗五朝,不僅開拓了詞體創作的視野,亦為小令過渡至慢詞的見證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云:「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即點出張先在詞史上的重要性,其身處新舊詞體交替的時代,在作品中可見含蓄與發越並存,上結五代詞的含蓄風格,下開北宋詞的發越氣度,一方面呈現詞體轉變的多元面貌,另一方面則表露張先勇於嘗試與創新的精神。張先汲取詩歌的特質融入詞作中,因此,欲了解張先在詞史發展中的關鍵處,不單從其詞作著手,而是詩詞並重,回歸其個性思想與時代背景,窺視張先的創新寫作與歷史意義。本論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並整理張先作品版本的流傳情形,最後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前行的成果中提出本文的研究價值與目的。   第二章〈張先生平及交遊〉,先論張先的生平背景,可見其樂觀、喜與人往來的個性,仕途平順,以及北宋時期豐庶的大環境,帶給他寫作上創新的契機。再者,透過史料筆記與往來作品看張先的交遊情形,可考的文人共二十六位,另有歌妓、寵姬與女尼。   第三章〈張先詩詞內容析論〉,將張先詩詞合觀而論,可概分為個人情感、歌妓書寫、送別與贈寄、唱和之作、戶外遊賞、宮廷生活、詠物之作等七個部份,透過詩詞作品的分析,可見張先在內容與形式上與同時期宋代文人的作品相較,有著承變與創新之處,使得宋詞發展至此,開始出現不同的風貌;同時,也更進一步窺視張先的內心情感與外在生活,為第二章生活交遊之延伸。   第四章〈張先詞的「古今一大轉移」〉,從「以詩歌功能入詞」與「小令過渡至慢詞」兩方面來看張先的古今轉移,並加入與當時代其他文人的作品相比較,透過比較來呈現張先在各方面顯著的轉變;此外,也能看見張先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仍使詞體保有「別是一家」的本色。   第五章〈張先詩詞之評價〉,以歷代對張先的序跋、詩話、詞話、匯評等資料,細論張先詩詞在當代與後代的影響,特別是張先詩歌具有不可抹滅的價值。張先在宋代雖處於詞體的轉變時期,光芒柳永所掩,但透過歷代豐富的資料,還 原並肯定張先詞在詞史上的努力與價值,其不僅在詞壇獨樹一幟,更居「不可無此一家」的切要地位。   第六章〈結論〉,綜述以上研究結果與心得之外,並說明可以再延伸的相關論題。
127

《水滸傳》詈罵語研究及其在華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 A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value of abusive language used in Water Margin

劉佩佩, Low , Pei 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水滸傳》是中國宋朝一部描寫綠林好漢的文學作品,它不僅在文學史上有巨大的價值,在語言研究上也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此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在語言的運用更是別具特色,因此筆者選擇了在詞彙中有趣的詈罵詞做為研究方向。 本論文在一開始先介紹歷來學者對“詈罵”所下的定義及略談其從古至今的發展概況,並根據劉福根先生〈漢語詈詞淺議〉一文中的十一類為藍本,再相較於前人對於《水滸傳》一書中詈罵語的分類表,重新列出了十類。 其次,筆者對於《水滸傳》書中特有的詈罵詞運用習慣進行了分析工作,因宋朝的詈罵語在漢語詈罵詞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俗化。根據劉福根先生在《漢語詈詞研究》書中將這時期的詈罵詞俗化的因素歸納為兩方面:俗文學的興盛及印刷術的發達,而這些具有獨特風格的詈罵詞全都一一表現在這本著名的文學作品中。 通過《水滸傳》中的詈罵語運用,我們可以透析宋朝的社會生活情況,同時還能了解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涵蘊。因此,筆者嘗試從語用角度去探究該時期的社會與漢族文化,並將之反映在對外漢語的教學工作上。筆者認為要成為一個華語文教師,除了著重於教科書的詞彙、文法運用外,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必要的,而華語文學習者在經過詈罵詞的教學後,也能提升對《水滸傳》書中話語的理解能力及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當然,教師在教學工作的進行中,仍有其所要注意的現實問題存在,所以筆者也就此提出了幾點要素。最後,筆者認為詈罵詞的教學是有其必要性的,不應該被漠視,也不應被鄙視或摒棄。
128

徐志摩新詩的詞彙風格研究

車婉娟, Che, Wan 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徐志摩是五四新文學時期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他是格律派新詩的代表作家。其新詩奔放熱情,率性地抒寫他的思想和情懷,無論是詩歌的內容或是形式皆具有卓越成就,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徐志摩的新詩常被評為「詞藻華美」、「語言濃得化不開」,這樣概括式地語言評論未免流於空泛,有賴於語言風格學研究的加入。透過科學客觀的研究方式重新將其詩歌語言解構、分析,實際歸納出徐志摩新詩的詞彙風格特色,以求對其作品有更具體、全盤的認識。 本論文主要內容為研究徐志摩新詩的詞彙風格。筆者以《徐志摩全集》中的158首新詩作為研究範圍,進行詞彙分析。全論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方法、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徐志摩生平和詩歌創作理念。第二章〈語言風格學的意義與價值〉簡述語言風格學及其在文學作品研究上的價值,並進一步說明詞彙風格之內容與價值。第三章〈從古詞彙的使用看徐志摩的詞彙風格〉探究其新詩的古詞彙來源及使用的效果。第四章〈從新詞的創造力看徐志摩的詞彙風格〉先依其詩歌新詞的產生途徑一一分類介紹,再歸納其構詞偏好及運用效果。第五章〈從重疊詞的運用看徐志摩的詞彙風格〉先觀察其新詩重疊詞之詞語類型,再分析它的語法功能傾向及使用效果。第六章〈從共存限制看徐志摩的詞彙風格〉主要是跳脫詞彙本身的分析,而將觀點擴大至詞語間的搭配關係,分別就句中「主語 / 謂語」、「述語 / 賓語」、「修飾語 / 中心語」、「述語 / 補語」四種關係,來探究其新詩詞彙突破現代漢語搭配規律的使用情形。最終提出第七章〈結論〉,總結徐志摩詩歌的詞彙風格及特色。
129

張愛玲《傳奇》小說詞彙風格研究

鍾嘉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般研究認為,張愛玲的語言是豐富多姿的,身為小說能手的她,在《傳奇》小說中所建構出的獨特世界,多得自於其語言文字所散發出的強大感染力。而傳統文藝風格學的研究偏重於作家生平、作品意象、隱喻作用等層面,鮮少將焦點聚焦於作家驅遣語言的習性與特色,本論文從語言風格學中的詞彙風格角度出發,探究張愛玲《傳奇》小說中「顏色詞」和「重疊詞」二類詞彙使用趨向,筆者發現,張愛玲時常在小說中運用繽紛多彩的顏色詞彙,呈現色彩斑斕的文學世界或是人物心理;也運用重疊詞彙,使文句充滿生動鮮明的特色;再者,她善於採用重疊性的聲音語言,增添許多聽覺上的刺激作用,使小說中充滿各式各樣的人聲、市聲與樂聲;除此,張愛玲亦轉換或獨創許多詞彙用法,如:銹綠、藍陰陰、輕金色等顏色詞;踢托踢托、哼哼呵呵等擬聲重疊詞;鬼陰陰、稀朗朗、肉唧唧等ABB式詞,皆具有個人的獨創風格,由此可見,張氏駕馭文字的能力可說是十分優秀。 而「語言風格學」(Stylistics)是指運用語言學的理論,分析文學作品的語言特色、研究作家語言風格的一門新興學科,研究者可藉由語言學的知識探究文學作品的風格特徵,重新思考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以提供更多元豐富的研究面向。因此筆者欲從語言風格角度切入,探究張氏遣詞用字的趨向、發掘《傳奇》小說詞彙風格,期能開拓張愛玲研究的另一風貌。本文架構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張愛玲在文壇上的地位、第三節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範圍、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為「語言風格學的研究價值」,第一節簡介語言風格學的源起及研究概況、第二節說明何謂語言風格學;第三節釐清對語言風格學容易產生的誤解;第四節強調張愛玲《傳奇》小說詞彙風格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章為「張愛玲《傳奇》的顏色詞研究」,第一節為顏色詞的定義與文化意涵、第二節進行張愛玲《傳奇》單音節顏色詞的構詞分析、第三節張愛玲《傳奇》雙音節顏色詞的構詞分析、第四節張愛玲《傳奇》三音節顏色詞的構詞分析、第五節討論張愛玲《傳奇》顏色詞的文化意涵與修辭效果,筆者認為透過對顏色詞彙的統整與分析,可找出張愛玲驅遣顏色詞的喜好與殊性。 第四章為「張愛玲《傳奇》的重疊詞研究」,第一節為漢語重疊詞的定義與分類、第二節探討張愛玲《傳奇》疊音詞的音節分析、第三節則是討論張愛玲《傳奇》疊義詞的構詞分析、第四節針對張愛玲《傳奇》ABB式重疊詞進行構詞分析,期能深入研究重疊詞在構詞類型與語法功能上的詞彙作用。 第五章為「結論」,在本文做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之後,試圖把以上幾個焦點做一個具體的陳述,把詞彙的特色、分類、歸向描述出來,最後作為本文的結論。
130

「とる」の基本的意味 : 類義語「つかむ」「にぎる」と比較して

モンシチャー, ミースワン 25 February 2013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Page generated in 0.05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