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9
  • 111
  • 8
  • 3
  • Tagged with
  • 122
  • 122
  • 88
  • 49
  • 33
  • 31
  • 30
  • 29
  • 29
  • 28
  • 28
  • 28
  • 26
  • 26
  • 2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我國現行私立學校教師退休撫卹制度之探討

陳旭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九日教師法公布後,私立學校教師最感振奮者就是長久以來被漠視的「退休撫卹」制度,終於角了明確的法律定位,即公私立學校教師的退休撫卹資遣制度,合併成為一個共同的法源。但是由於公私校分治由來已久,政府如何在有限的資源配置及考量私校現有的生態環境、公立學校教師目前所參加的「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經營模式、參考國外退撫基金運作的優劣得失當中,整合出一套適合我國「可長可久」的退休撫卹制度與「安全穩健」的退撫基金運作模式,則亟待各界正視與相關單位持續不斷的努力。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在整理相關的退撫制度理論、比較各主要國家退休撫卹基金運作的優劣得失情形、了解公私立學校教師現行退撫制度的差異情形、探討我國私校教師退撫制度的沿革、明暸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的運作狀況、發掘私立學校所面臨的難題與遭遇之困境等,以促使有關機關對於私立學校退休撫卹制度之建立與將來之運作,及教育資源之合理分配,重新審視。 本文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主要在探討筆者為此文之動機與目的,界定研究範圍與檢視相關文獻相關文獻,並據以提出本文之研究流程架構。 第二章私立學校退休撫卹制度理論之探討,主要重點包括退休撫卹的意義、我國私立學校的起源、退撫制度形成的理論分析、退休撫卹制度的理論基礎及合理退休撫卹制度的內涵。 第三章各國私立學校制度鈒各國退休撫卹基金的運作,主要探討我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的私立學校制度,並對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智利的退休撫卹基金的運作情形作一了解,就其優劣得失作一比較分析。此外,對於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的經營管理與目前面臨的問題作一剖析,並依據外國退撫基金運作之成功經驗,提供建言。 第四章我國現行私立學校退休撫卹制度概述及影響因素分析,主要在探討私校教師退撫制度的重要性,並分三期介紹我國私校退撫制度的沿革,了解我國私立學校退撫制度之現況及教育部未來政策走向,及比較公私立學校教師退撫制度內容之差異、發掘私立學校目前經營所面臨的問題及分析影響私立學校退休撫卹制度有效的因素(包括法令的修訂、私立學校董事會的態度、私立學校教職員工退休卹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竟見、銓敘部的態度及私立學校教師支持度,均逐一深入了解),並對我國相關制度提供建言。 第五章結論,就以上各章節研究結果,提出本文之研究發現:國外私立學校的設立因與宗教有密不可分之關係,與本國私立學校之設立多為家族性與個人性之情形不同,兩者的募款能力有別,故我國私立學校普遍面臨經費短絀情形;再者,全球均面臨人口老化及財政壓力沉重之負擔,我國的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如再不能改善體質及合理反映真實費率,將遭遇經營困境,亟待正視。綜合以上各項研究發現,將提出建言以供相關單位、人員作為政策制定之參考,期使退撫制度建立在更合理的基礎上,並使退撫基金的運作更順暢。 (一)法令修訂部分: 1.退休、撫卹、資遣制度,三者保障意義相同,為避免法規太多形成分岐,不利於行政單位之使用與教師之了解,應合併立法。 2.退休撫卹繪付制度設計,為免加重政府負擔,應採確定提撥制而非確定給付制。退休撫卹給付制度設計,為免加重政府負擔,應採確定提撥制而非確定給付制。 3.退休撫卹基金的設立,應採取完全準備制而非隨收隨付制。 4.訂定合理的提撥費率,退撫基金的經營應以採健安全及永續經營為首要條件,不宜以權宜方式處理費率的問題。 5.五十五歲退休可加發五個基數之規定,因乏學理根據並造成不公平現象,並引發各級政府執行困擾,應予取消。 6.儘速實施彈性退休及展期年金制度,以克服人力新陳代謝及退休經費不足之現狀。 (二)退休撫卹基金運作方面 1.精簡組織朝民營化努力 2.基金管理機關應改為首長制的組織型態 3.減除投資限制,調整投資組合,將基金委外或改由私人分散管理並增加國際投資以降低風險。 4.提供資產配置的建議並尋求傑出的基金經理人 5.監督基金經理人是否違反契約規定 6.基金的財務模式應詳加評估,並定期精算 7.釐清管理委員會稽核組與監理委員會稽察組之工作職掌,以免形成混淆 8.稽核人力在專業能力上應繼續加強,亦可考慮借用民間專業人力以發揮功能 9.採取「誘因管理費」方式,以提高經營績效 10.避免政策不當干預
42

美國企業年金制度之研究 / A study of American corporate pension systems

謝政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退休制度在人類壽命因醫療科技的發展而延長的現今漸形重要,退休制度若未能妥善保障老年生活,勢必會造成整體的社會問題。除了政府為主的社會安全制度,尚有以企業建立的退休金制度,而我國企業退休金制度主要為勞工退休金條例規範,即勞退新制。而勞退休自立法以來便爭論不斷,是必有所不完整之處。   我國對於企業年金制度之研究多以法律或風險管理之角度切入,而本研究欲以法社會學之角度研究美國企業年金制度以試圖了解企業年金制度之發展與運作。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與比較研究法兩種方式,蒐集、整理並分析美國企業退休金制度之原始資料,以敘述性、回顧性之方式作一歸納探討。並在文末以我國制度之立法契機、基礎法令、解決方式、適用對象、保障範圍以及勞資政三方角色作比較,以探討兩國之間的差異。   本研究認為美國與我國企業退休金根本的差異在於自願性與強制性,也因此形成後續制度之間的差異。美國自願性的退休金制度在歷經歷史的檢驗下,最後以既得權的賦與、禁止歧視規定、信託責任、計畫終止保險等方式來解決其原本之缺陷。然我國對於勞工退休金條例的改革聲浪就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因為強制提撥而形成。進而本研究於文末所提出之兩個建議改革方向便是1.傾向私人年金化2.傾向社會保險化。試圖能解決目前國內學者對於政府侵害人民財產權以及以基金管理作為政治操弄手段之疑慮。
43

我國退休基金經營績效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ension Fund

陳學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隨著經濟成長與醫療進步,世界各國國民平均餘命不斷延長,又隨家庭結構轉型、生育率下降,少子化趨勢亦日益明顯,因此世界人口結構在普遍老化趨勢下,為達到保障老年基本生活需求不虞匱乏的目的,對抗「老年貧窮」,退休基金的地位可謂是日趨重要。 本研究以風險/報酬兩因素評估法,即風險調整後指標,夏普指標(Sharpe Index)、崔納指標(Treynor Index)、詹森指標(Jensen Index)及資訊比例(Information Ratio)等評估指標衡量我國退休基金的經營績效,如勞工保險基金(以下簡稱勞保基金)、新、舊制勞工退休基金(以下簡稱新、舊制勞退基金)、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以下簡稱退撫基金)及國民年金保險基金(以下簡稱國保基金),發現其整體經營績效均有成長的空間;另由於國保基金(97年10月1日成立)與新制勞退基金(94年7月1日成立)成立期間尚短,所能獲取之樣本年限有限,故若僅將勞保基金、舊制勞退基金及退撫基金運用績效(85年至99年)加以比較分析,實證結果顯示:不論在夏普指標、崔納指標、詹森指標及資訊比例,平均而言,舊制勞退基金經營績效均表現較佳
44

投資型保險商品之最適退休資產配置分析

郭文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討探投資型保險之最適退休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是決定一個投資組合的報酬與風險的最重要因素。本研究採取五種資產配置策略,包含了BH策略、CM策略、LCF、LCR策略及TRR策略,利用模擬四項投資標的之未來的投資報酬率,在給定之個案設計下進行投資期間分別20、25、30、35年模擬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 當風險性資產所佔之比重愈高對達成目標所得替代率之影響愈明顯, 2. 當投資期間愈長,其愈少投資在風險性資產之策略,在期末終值遠低於於持續持有較高風險資產。 3. 不同投資期間其不同策略在表現各有所不同,LC策略至少投資25年以上會有比較高的所得替代率,保守且投資期間較短的投資人可選擇TRR策略,較積極或投資期間較長的投資人可選擇BH或CM策略以達到較高的所得替代率。 4. CM策略跟BM策略不同之處僅在於有無調整機制,在風險乘數較高的情況下,調整機制對於風險降低有明顯幫助,但對風險乘數為0.1時,其調整機制反而增加了投資組合之波動性。 5. 隨著投資期間的拉長,除了TRR策略外,各策略之結果對所得替代率均有大幅成長。 另就費用與稅賦對投資型保險與「買定期險,差額直接投資在共同基金(Buy Term and Invest the Difference,BTID)」之影響並模擬分析。實證結果發現到只是轉換同基金公司之基金,則必須在投資標的數目較多下,投資型保險才有利基;但若是要轉換不同基金公司之基金,則只要每年轉換一次以上,投資型保險比起BTID策略較有優勢,隨著轉換次數增多及投資金額較大時,此優勢更加明顯;在正常課稅下,隨著投資金額增加,投資型保險帳戶的價值大於BTID策略之年度將遞減。 /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amine the most appropriate retiring asset allocation of the Variable product. Asset allo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return and risk of a portfolio. This research adopts five asset alloc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BH strategy, CM strategy, LCF strategy, LCR strategy and TRR strategy. With a given future return on four assets in four different investing durations, which are 20, 25, 30 and 35 years, the results of this current project demonstrates: 1. The likelihood to achieve replacement rate increases with higher risky asset. 2. The longer the period of one’s intended holding period, the less the value of the ending wealth for not pursuing the risky investment. 3. The pattern of these various strategies depends on the investing duration: For the LC strategy, one needs to invest 25 years at least in order to have higher replacement rate. For shorter investing duration, one is advised to choose the TRR strategy whereas the BH or the CM strategy is suitable for longer investing duration in order to attain higher replacement rate. 4.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M and the BM strategies lies in rebalancing. Rebalancing reduces the risk in the higher multiple situation but increases the risk in the lower multiple situation. 5. Except the TRR strategy, the replacement rates of other strateg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investing duration.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cost and tax on Variable product and Buy Term and Invest the Difference (BTID) showed that, with more mutual funds, there are advantages when the transferring is within the same company. However, the advantages of Variable product are greater than the BTID strategy if the transferring is under different mutual fund companies. Further, with the increases of the transferring frequencies and the amount of the investing money, the advantages are greater. Under normal taxing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the investing money, the duration of the value on the Variable product which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BTID will decrease. That is, the value of the Variable product will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BTID within shorter investing period.
45

退休規劃之理財行為分析-以銀行客戶為例 / Financial Behavior Analysis for Retirement Planning–Banking Clients As Sample Group

楊聰明, Yang, Tsung 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老化海嘯狂襲全球,據美國人口資料局(PRB)估計,2014年年中全球65歲以上人口約占8%,日本、摩納哥、德國、義大利老年人口均達20%以上,為全球老化程度較高國家。台灣則為12%,惟總生育率一直低於人口替換水準「2.1」,據內政部統計至2014年為1.16,國發會更推估在10年後將進入負成長;預估2060年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由目前的12%將增加為41%;對台灣而言,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從10%上升到20%所需的時間僅19年,遠較日本21年、德國57年、美國58年、英國80年與瑞典85年的速度為快。2060年台灣將成為全球人口老化名列前茅的國家。面對光速老化的未來我們準備好了嗎?將來的退休金夠用嗎? 尤其針對人口老化所導致社福支出增加排擠經建支出的問題,甚至造成四大退休基金面臨破產危機的困境;根據勞工保險財務精算報告,勞保的隱藏負債已達7.3 兆元,預計在107 年首次出現保費收入不敷支出,預估116 年將面臨嚴峻挑戰。另外,科技與醫學不斷進步,據內政部公佈102年我國平均餘命為79.12 歲,其中男性75.96 歲,女性82.47 歲。10 年內增加約2 歲,未來人類壽命還可能愈來愈長。因此近年來退休後經濟相關的議題,引人關注及廣泛的討論,多年來的調查數據也顯示民眾在『退休理財』方面的規劃,及退休後財務的準備普遍不足。 然而一般民眾存款及放款是透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因金流及營業場所普及的關係,銀行成了一般民眾投資理財最主要的通路,為瞭解銀行客戶在退休理財所做的規劃內容是否與理論正常有相當大的差異?亦即其理財行為是否有需改善或調整之處?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透過找出其理財行為差異的原因,並尋求改善之道,讓一般民眾能透過更好的退休理財規劃,進而享有安心且財務不虞匱乏的退休生活。
46

死亡率模型建構及退休金資產配置之應用 / Modeling Mortality and Application of Asset Allocation for Pension Fund

莊偉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退休基金制度由確定給付制轉換成確定提撥制,使退休基金之投資風險改由勞工承擔。而退休基金的多寡則完全視退休基金投資績效的好壞而定,如何有效地管理退休基金儼然成為一項重要議題。本文延續Yang, Huang, and Lee(2006)之研究,改採用Mitchell et al.(2013)隨機死亡率模型,除了將股票與零息債券作為退休基金之兩項投資標的,再增加一項長壽債券作為退休基金之投資標的。透過極大化勞工之預期效用函數,探究確定提撥制下退休基金之最適資產配置策略以處理長壽風險。
47

年金保險與企業退休金之探討 / Business retirememt and annuity analysis

王英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勞工退休後的養老問題也與日遽增,而自從勞工退休金制度由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後,勞工退休後的所得替率反而因之而降低;而由於確定提撥制是可攜帶式的帳戶,因此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會有負面的影響。 企業為了留下重要員工,往往需要其他的留才計畫,而近年來年金保險計畫漸漸為企業應用於留才,本論文以XX生物科技公司的案例,探討年金保險用於企業留才和其他留才計畫的比較,並討論如何選擇年金保證期間、員工的所得替代率與可支配所得等議題,以確認留才計畫的可行性;最後討論年金保險保費作帳方式,探討各種作帳方式對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以及員工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影響,以取得最佳解決方案。
48

公務人員退休金給付評析之探討:七五制與八五制之比較

潘昕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過去的公務人員退休制度為完全由政府支付退休金的方式,即恩 給制,長期實施以來,造成政府財政負擔相當沉重。因此,自民國八十四 年七月一日以後,改為由政府與公務人員按月共同撥繳退撫所需經費的共 同提撥制,並成立退撫基金,簡稱「退撫新制」。而退撫新制之施行,雖 然改善了恩給制時所面臨的退撫經費問題,但其本質上仍然跟恩給制一 樣,皆是屬於確定給付制。經過政府多次委託專業精算機構辦理精算結果 發現:退撫基金潛藏債務的數目仍然令人憂心。 因此,考試院經過多次研議後,修正公務人員退休法,俟草案通過後, 預定於民國100 年1 月1 日開始實施,未來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將由「七五 制」改為「八五制」。而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三點:一、模擬公務人員在 七五制及八五制下,可領取之一次退休金及月退休金金額,並比較其差 異。二、分析公務人員在八五制下,選擇何種退休方式較為有利。三、利 用公務人員在七五制及八五制下,可領取之退休金金額來評估政府在此次 退休方案改革中,是否能有效改善目前退撫基金所面臨之困境。 而研究發現,實施八五制後,一、對公務人員而言:延緩退休,領取 月退休金增加。二、對退撫基金而言:可減少支出,增加收入,有開源節 流之效果。三、對國家而言:可以保留優秀人才,具有經驗傳承的效果。 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在推動政策的改革時,必須針對公務人員權益的部 分加強宣導,讓大家知道他們的權益並沒有因此而受損。此外,公務人員 也應共體時艱,雖然延緩退休,使得領取年限減少,造成領取退休金總額 減少,但是卻能領的長久,比原來更有保障。
49

提早退休之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tion Factors Of Early Retirement

張景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是利用1996及2003年國民健康局所提供之「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第三次及第五次調查資料庫之50-56歲中老年人口樣本,並且利用多元羅吉特模型 (Multinomial Logit Model),試圖去探討影響中老年人口提早退休之因素。 研究結果發現當性別為男性、教育程度越高之中老年人口、有退休金可領、職業類別為第二級產業等因素,在提早退休的決策上選擇提早退休的相對機率較高。年齡越高、婚姻狀態為有配偶等變數,在選擇提早退休的決策上,則是選擇繼續工作下去的相對機率較高。
50

我國退休基金監理機制之探討 / A Study on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Retirement Fund in Taiwan

藍元駿, Lan, Yuan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考量社會之發展與型態變遷,以及面對國內人口結構急遽老化,政府應建立一套完善的退休基金監理制度,以保障老年退休生活經濟安全。本研究借鏡國外政府基金監理組織之運作經驗,並由行政、法律、政治等面向,分析我國退休基金監理機制長期發展之情形,並進行統整性的規劃與周延性之探討,以找尋其最適合的監理模式,達到退休基金健全及永續發展之目的,進而滿足社會各界對其發展的價值期待。 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之方式,共訪談政府機關代表2名、退休基金協會1名及專家學者4名。據本研究發現,我國退休基金監理組織型態、運作以及退休金制度上存在些許問題,如:獨立性缺乏、專業性不足、風險性過度集中…等。因此,本研究綜合文獻資料與訪談結果,歸納結論,且針對現有退休基金監理機制之問題,提出退休基金監理機制及其後續研究之相關建議,希冀改善我國退休基金監理機制所面臨之困境,並就我國退休基金監理機制之缺失或不足之處,提出建議及改善,以確保退休基金監理有效運作,保障退休人員權益。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society, the pattern of social change, and the rapidly aging population in Taiwan,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will need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for retirement funds to ensure citizen’s financial safety during retir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that can ensure retirement funds remain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in the long-term, and can demonstrate to the public that this is a worthwhile endeavour. This research organises,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of foreign governments with retirement funds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a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such funds in Taiwan from an administrative, legal and political standpoint. For this researc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wo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a person from the Pension Fund Association and four specialists were conducted. It was identifie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ith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of the Taiwanese pension system itself. Some example issues are the lack of independence and expertise, and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risk. By bringing together the learnings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s, this study offers suggestions on how to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that the current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retirement funds faces and how to progress with future investigation.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suggests methods to improve the aspects of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that have been lacking or insufficient, hoping to ensure that it operates effectively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retired citizens.

Page generated in 0.01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