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選區規劃對選舉競爭影響之研究游清鑫, YOU,QING-X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探討選舉制度之設計及其政治效果時,選舉區的規劃常被單純地視為選舉行政的一
部份而忽略其重要性,本文的目的便在於探討選舉區規劃的問題及其對選舉之影響,
希望透過此種研究能進一步肯定選舉區規劃的重要性,也希望藉由對歷年來選舉區規
劃情形的檢討,能對我國目前政治民主化過程中有關制度的設計上,提供一些建議。
本文基本上採取制度研究途徑(institutional approach),來探討選舉區在整個選舉
制度及選舉過程中的角色,并配合既有的選舉資料及選民的投票的取向來印證其影響
結果。內容共分五章十五節。首章論述研究架構及相關文獻之探討。第二章論述選舉
區規劃的理論,第三章論述選舉區之政治效果,第四章論述我國目前選舉區的安排及
其可能影響,第五章則為結論、檢討與建議。
在研究成果上,主要有以下六點結論與建議:(1) 任何型式的選舉制度都會產生相當
程度的偏差(bias),此種偏差影響了正黨的命運,而且也沒有任何完全符合各項標準
的選舉區類型;(2) 常選舉區規模(magnitude) 愈大時,較小政黨或少數獨立人士在
選舉競爭中傾向於以較極端的政見作訴求;(3) 在目前所實施的選舉制度下,在選舉
時,並非只有政黨間的競爭,也有同黨候選人之間的黨內競爭,而且後者有時常較前
者更激烈;(4) 由於選舉制度強調候選人個人特質,使得政黨的組織與紀律受到挑戰
;(5) 未來民主化的過程中極需要一套健全的選舉制度,而制度的選擇必須與現實政
治社會環境相配合才能有效運作;(6) 如欲兼顧選舉的公平性與維護政黨紀律以建立
健全的政黨政治,以大選舉區為主的比例代表制是一項可欲的選擇。
|
12 |
我國立法委員選擇常設委員會之研究-以第四屆立法委員為例蕭怡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利用文獻分析、調查研究及深入訪談法,以第四屆立法委員為例,探討我國立法院各常設委員會,在立法委員進行選擇參與時的冷、熱門程度,以及影響立法委員選擇參與常設委員會的因素為何?又在相關的影響變數中,筆者進一步以logit模型來分析哪一個變數的影響力最大。
研究結果發現,「財政」、「經濟及能源」與「交通」等三個常設委員會是多數立法委員所急欲登記參加的熱門委員會,而「外交及僑務」、「司法」與「法制」委員會則是最不受到立法委員選擇參與的冷門委員會。另外,「政黨因素」、立法委員的「個人因素」及「選區因素」等,皆會對於立法委員選擇參與不同常設委員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其中影響立法委員選擇參與熱門常設委員會的最大因素是「擔任黨團幹部」,其次是「農漁業縣市選區」與「地方派系背景」,再者則為「擔任企業董監事」與「商業經歷背景」;而影響立法委員選擇參與冷門常設委員會的因素,則需視該常設委員會的職權性質而定。
|
13 |
立法委員的立法問政與選區服務之分析:政黨輪替前後的持續與變遷王靖興, Wang, Ching Hs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政黨輪替對於立法委員立法問政與選區服務行為的影響。2000年的政黨輪替是我國首次政權和平轉移,並且象徵我國民主政治進入了鞏固的階段。然而,隨著民進黨的執政以及國民黨的下台,不只是陳水扁總統以及其所領導的行政團隊必須學習如何管理和運作國家機器之外,國民黨和民進黨立委亦必須同時學習如何因應政治局勢的轉變,而在立法院內外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本文之目的即在觀察立法委員在政黨輪替前後,其在立法問政與選區服務行為上是否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模式,以瞭解執政和在野對於立法委員行為的影響。
透過筆者自行整理自立法院網站法律提案系統和質詢系統的資料,以及盛杏湲教授所提供的第三屆到第五屆立委的調查資料,並利用「整體立委」、「第三屆到第五屆國民黨和民進黨連任立委」和「第三屆到第五屆國民黨和民進黨新任立委」三個不同面向的長期趨勢觀察,以及統計分析,本文關於政黨輪替對於立法委員立法問政與選區服務行為的影響得到以下幾點研究發現:
一、在法律提案方面,可以明顯觀察到國民黨和民進黨立委在政黨輪替前後的改變,亦即不論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立委,在野時的法律提案次數皆高於執政時。顯示兩黨立委的法律提案行為會因為其執政或在野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模式。
二、在施政質詢方面,在政黨輪替前,執政的國民黨和其他在野黨立委之間對於政府的質詢行為並沒有任何差異,不過在政黨輪替之後,則可以發現兩黨立委開始有了明顯的改變,亦即成為執政黨的民進黨立委在質詢上不如其他在野黨立委積極,而成為在野黨的國民黨立委則是在施政質詢上變得比其在野時積極。
三、在預決算質詢方面,在政黨輪替前,在野黨立委對於行政機關預決算的質詢較執政的國民黨立委踴躍,然而在政黨輪替之後,此一情況立即轉變,成為在野黨的國民黨立委在預決算質詢上變得較過去在野時積極,而成為執政黨的民進黨立委則是轉為消極。
四、在選區服務方面,民進黨立委在成為執政黨之後,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選區上。不論是在選區服務工作時間比例、選民服務個案數以及紅白帖數目上,處於執政地位的民進黨立委皆比處於在野地位的民進黨立委在選區服務上來得多。
雖然就本文的研究發現可以知道在政黨輪替前後,國民黨和民進黨立委的立法問政和選區服務行為呈現「變遷」多於「持續」的情形,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發現某些因素對於立法委員立法問政和選區服務行為的影響是相當一致的。因此,在「變遷」之中仍有「持續」的因子存在著,而這些「持續」的因子對於我們未來預測立法委員的行為仍有相當大的幫助。
|
14 |
現行立委選區劃分與立委問政取向的關聯性 / Electoral districting and legislators' representative orientations吳家坤, Wu, Chia K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於2005年修憲案通過後,區域立委產生的方式由複數選區改為單一選區,每選區選出一名代表,選舉制度的改變、單一選區的設計及其劃分方式,造成某些立委選區幅員變小,有些甚至比地方公職人員的選區小或者與地方公職人員選區相同,但絕大多數選區仍較地方公職人員來得大,就這兩種類型立委而言,面臨選區內潛在的挑戰者時,其行為模式會有何不同?本研究以代表理論為基礎,將第七、八屆立委分為兩種類型(選區大與小),以量化分析與深入訪談並重的方式探究立委代表行為的差異。
本研究發現,控制其他的因素之後,在選區服務行為方面,相較於選區較地方公職人員大之立委,選區較地方公職人員小的立委於選區工作時間比例較高並達到顯著差異,而選民個案服務及紅白帖較為踴躍,從深度訪談結果得知,選區較小的立委確實從事更多的選區服務,也出現明顯地方化的現象。在立法問政行為方面,選區較小的立委在法律提案以及施政質詢行為上與選區較大的立委無差別,可能原因為選舉競爭激烈,每位區域立委需要展現自己,積極於國會中問政、提出法案等,而選區較小的立委由於在選區工作上投入大量時間,相對而言,無法分出更多的精力於立法問政,以至於立法問政的分析結果中,選區大與小的立委之間相差無幾。
|
15 |
立法委員的選民服務之個案研究 / A Case Study of a Legislator's Casework蔡佳泓, Tsai, Jia Ho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研究主旨勿探討立法委員的選區經營方式,作者將選區經營中的選民服務(casework)獨立出來,探討它與選區經營的其他部份工作的關係。筆者發現,選民服務與連任得票之間的確有正相關的關係,而且與選民對立委的工作滿意度亦有正相關的關係。
本論文分為六章,分別略述於下:第一章緒論:分析選民服務的特性,並且建立選區經營與選民服務之研究架構。第二章研究背景,概述台灣國會選舉制度與政治文化。第三章選民服務案分析,剖析立委的選區服務組織與服務案處理程序,並且畫分服務案的特質。第四章選區經營分析,探討選區經營的兩項工作:拜訪選民與發行國會通訊。第五章選民服務的效果分析,證明選民服務的效果。第六章為結論。
|
16 |
立委選制變遷對選民投票行為之影響:投票穩定與變遷的分析 /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of Legislator's Electoral System on Voting Behavior: An Analysis of Electoral Stability and Change林長志, Lin, Chang 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於2005年經過修憲程序,正式由已實施數十年之久的「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NTV),從第七屆起轉變為混合式的「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MMM)。從Duverger學說及相關學理論述可知,不同選舉制度的特性將可能影響選民投票時的思考及最終的投票行為。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選舉制度的變革是否對選民的黨派投票產生影響,比較選民在選制變革前後的第六屆與第七屆立委選舉,選票流動的情形為何?又有哪些因素可以解釋選民藍綠投票的傾向,以及跨時間的「投票穩定與變遷」?除了以總體層次資料觀察比較新舊選制下的政黨勢力消長外,本文主要以TEDS2008L中的定群追蹤樣本(panel data)作為分析選民投票抉擇的資料來源,並以交叉列聯表及統計模型來進行研究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比較過去SNTV與第七屆新選制首次實施的選舉結果,第七屆選舉兩項有效政黨數指標皆呈現大幅滑落的現象,小黨幾乎全軍覆沒。從政黨菁英的角度分析,亦可發現MMM選制在選前階段的政黨提名與合作上,便已產生強烈驅使不同政黨整合或結盟的壓力,形成藍綠兩聯盟對立競爭的態勢。從選民選票流動的分析來看,於2004年選舉中支持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選民,在2008年的單一選區(SMD)選票及全國不分區比例代表(PR)選票,都有高度穩定投票的傾向。2004年支持小黨如親民黨與台聯的選民,則是兩次選舉中最主要選票流動的來源,其不僅在SMD票中有選票轉移的現象,在PR票中亦有策略性投票支持大黨的傾向,且主要為同一藍綠陣營內「聯盟投票」的投票型態,泛藍陣營內的聯盟投票尤比泛綠陣營更來得顯著。此外,模型分析的結果顯示,就選制因素而言,選民在SMD的藍綠兩大政黨競爭中,較傾向於支持國民黨,其他可能影響選民藍綠投票的因素中,選民的性別、政黨認同、統獨立場、政治信任感、對陳水扁政府施政評價、以及對立法院表現評價等變數,亦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選民的藍綠政黨偏好變化、統獨立場與族群認同改變,則對於選民屬於何種穩定或變遷投票類型具有解釋力。總結本文分析,我國立委MMM選制不論對政黨或選民而言,皆產生一股導引政黨體系往兩黨體系發展的推力。
|
17 |
區域與不分區立委代表行為之差異 / The difference of representative behavior among district and list legislators高偉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首先,本研究想要了解,究竟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在立法行為的面向,是否會產生差異?其次,本研究也想了解不分區立委若有基層選區經驗,則在立法行為方面,與沒有選區經驗的不分區立委之間是否會有不同的表現?因此,從上述的研究問題所述,本研究試圖分析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在立法行為上的差異,並且說明不分區立委之中具有不同的代表屬性,同時可能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本研究首先從混合選制的理論,分析選舉制度如何影響立法委員的行為。並且,從建立個人選票的動機與授權的來源,解釋立法委員為何會採取相異的行動。並且也從文獻中說明,混合選制造成的影響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情形;而這些類型對於國會的運作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果。
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論架構,認為區域立委建立個人選票的動機較為強烈,而且授權來源為選區選民,因此為了追求連任的目標,會提供更多利益給選區;而當選區利益與政黨利益產生衝突時,區域立委較有可能與政黨的立場不一致。另一方面,不分區立委建立個人選票的動機較為缺乏,加上授權來源為所屬政黨,因此較傾向於維護政黨政策,並且對政黨較為忠誠。其中,若是不分區立委具有選區經驗,雖然可能被認為會建立個人選票以及回應選區的授權;但其實選舉制度的效果將會是影響這類立委行為的主要因素。
最後的分析結果,證明如本研究所建構的理論所述,選舉制度與立法委員的行為的確有顯著的影響。區域立委較為代表選區利益,而不分區立委則傾向於維護政黨的利益,與本研究的預期相符合。並且,有選區經驗的不分區立委,受到制度的影響,提案行為較不積極,但政黨團結程度則較高。
|
18 |
選區劃分與代表角色之探討陳彥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選區劃分長期以來被視為只是行政上的業務,缺乏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各項選區劃分的原則彼此之間也存在著結構上的矛盾,使得各國實際劃分選區時,常常必須在各項原則之間進行取捨。本研究採用歷史與制度研究法以及比較研究法,來探索不同的選區劃分方式背後所隱含的代表精神為何,希望能將選區劃分與代表理論相結合,為將來我國面臨選區劃分原則衝突時,提供一個思考如何進行取捨的方向。
全權委託模式以及委任模式是代議模式的兩個典型,但實際上代表們不可能只選取其一來面對所有議題。代表們要以何種代議模式為主,除了視各選區不同的狀況之外,我們也可以從選區的設計不同,來分析代表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今日英國選區劃分的特色,在於其相當注重維護社群的完整,所以容許選區之間有較大程度的人口數差距;美國的選區劃分則比較注重各選區人口數均等原則,因此對於地區的切割與重組較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美國的選區劃分仍然可以見到各種不同形式的傑利蠑螈劃分法。
從第七屆開始,台灣的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將改成所謂單一選區兩票制。在改制之後,可以預見區域立法委員與其選區之間的關係會更為密切,這也將使立法委員偏重於扮演委任代表的角色。
|
19 |
趨中或極端?選制改革前後立委候選人在兩岸議題的政治立場 /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Legislator Candidates’ Position in the Issue of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Electoral Reform蔡幸芳, Tsai, Hsin 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主國家中選舉是獲得政治職位、聲望或權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有許多因素會影響選舉結果,其中選舉制度是決定在位者與挑戰者去留的關鍵,決定如產生當選者,選舉制度往往會影響候選人的參選動機、競選方式、選民的投票行為,甚至會造成不同類型的政黨政治。本研究主要探究立委選舉從第七屆開始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後,區域立委候選人的政治立場相較於過去在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下,是否有所不同或發生改變。本研究以兩岸議題為例,以第五屆及第七屆區域立法委員候選人為分析單位,並依其選舉公報採內容分析法為研究焦點。本研究有幾個研究發現:首先、選制改革有相當程度反映在屆別的差異上,對立委候選人兩岸立場造成影響;其次、雖然新選制下立委候選人提出更多的兩岸政見,但所提出的兩岸政見,新選制相較於舊選制,不但統獨立場趨中,且論述語氣略微和緩,此一發現支持中位選民定理,也就是說,在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之下,立委候選人的兩岸議題不管在方向或是程度上,相較SNTV制度均有往中間靠攏的趨勢,意即新選制下的立委候選人在政見立場方向,是符合理論預期往意識形態光譜中間移動,傾向提出方向趨中且統獨維持現狀或中立的兩岸政見。 / In democratic country, election is the main approach for the politicians to receive position, reputation, and power. Many factors affect the result. Electoral system is one of the key causes to determine who-incumbent and challenger- will win the election. In addition, electoral systems also affect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winner, the candidates’ motive and campaign, the electorate’s voting behaviors. and even different types of party politics. This paper targets on the district legislators’ behaviors. Do their behaviors change after the electoral reform transiting from SNTV to Single-District Two-Votes System? To be more specific, I focus on the fifth and seventh terms of legislators as the analysis unit, and explore their attitudes or campaign platform on Cross-Strait issue, which are published on the campaign communique. I used the conten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campaign communique. There are several findings implied from this research. First, electoral system indeed affects legislators’ positions on Cross-Strait issues.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fth and seventh terms of legislators. Second, comparing with the fifth term, although the seventh term of legislators propose more Cross-Strait-related campaign platform, their attitudes are more moderate. This finding supports 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Under the Single-District System, comparing with SNTV, legislators will stand on moderate position on Cross-Strait issue, no matter on direction or intensity. In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fit to my expectation that the seventh term of legislators stand on moderate position on the political spectrum. They are incline to propose more neutral campaign platform. They prefer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to unification or independence.
|
20 |
立法委員選舉制度變革對我國政黨體系之影響 / The impacts on Taiwan’s party systems from its’legislative members election reform張家愷, Chang, Chia K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由於我國立法委員選舉所採用的「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常造成選風敗壞、偏激取向、派系政治等諸多負面影響。有鑑於此,立法院於2004年8月23日通過「席次減半」及「單一選區兩票制」的修憲案,並於2005年6月7日經國民大會複決通過,自第七屆開始,立法委員任期改為4年,席次減半為113人。2008年1月12日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首次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而本文將檢視此次立委選舉結果相關資料,探討選制改變後對我國政黨體系之影響,並從過去的理論評析與實際運作層面相互驗證,探討理論與實務之間異同,及其可能之影響因素,然而,由於僅是一次實施的結果,因此相關後續發展仍須持續觀察。 / In the past, our national elections of members of Legislative Yuan adopted “multi-member-district,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It usually caused negative influences such as deterioration of election, extreme trends, and faction politics. Therefore, Legislative Yuan passed constitution-amending bills “seats reduction in half” and “single-district two votes system” on August 23rd, 2004. These bills were passed by National Assembly on June 7th, 2005. The term of service for the seventh legislators was prolonged into four years and the seats were reduced in half to 113 seats. The seventh legislator election adopted “single-district two votes system” for the first time on January 12th, 2008. The essay will survey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outcome of the legislator election, discussing the influence of changing election systems on the systems of political parties. Through the mutual demonstration between past theory criticism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it discusses common and different points betwee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and finds out possible influential elements. However, it is just the outcome of single practice so it’s following development requires constant observations.
|
Page generated in 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