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530
  • 2303
  • 841
  • 291
  • 276
  • 220
  • 8
  • 5
  • 3
  • 2
  • 2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3722
  • 1924
  • 947
  • 824
  • 606
  • 600
  • 557
  • 496
  • 488
  • 487
  • 446
  • 427
  • 409
  • 408
  • 36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91

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之研究

金源坤, JIN, YUAN-K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七章十八節,總計約十二萬字。大致內容如下: 第一章 導 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與方法,以及資料來源與限制。 第二章 「十三大」召開前夕的政經形勢 根據中共現行政經基本方針、政策,對中共「十三大」前夕之政治、經濟形勢進行分 析。 第三章 中共「十三大」概況與中共「十三大」後權力結構析評 從中共「十三大」前後,其黨政軍組織結構、派系變化、權力運作、人事變遷等各方 面,探討中共之權力結構,並評估其可能的變化和發展。 第四章 中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理論與實際 分析「初階論」的背景、主要任務、主要目的與「初階論」的侷限與困難。 第五章 「十三大」以後中共經濟改革的新動向與評估 回顧並檢討中共現階段農村經濟改革、對外開放政策和城市經濟改革的得失,而探討 「十三大」的召開對經濟改革的影響以及鄧小平模式理論體系的確立。其次從經濟方 面探討深化經濟改革面臨的難題與阻力。最後則分析中共「十三大」後,經濟改革動 向。 第六章 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分析 分析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背景與目的、改革之性質與內容,同時探討中共「十三大」 提出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構想。 第七章 結 論 評估中共「十三大」路線所要走的道路與實際運作之間的矛盾。
592

中國大陸社會變遷研究(1978-1987)

賴添喜, LAI, TIAN-X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於一九七八年召開,會中標明了中共未來的走向,即中止政治 鬥爭,全心推行經濟建設。目標是大幅度地提昇生產力,並調整一切同生產力發展不 相應的管理方式、活動形式及領導模式。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在全力發展生產力的共 識下,中共終於召開「十三大」,並提出了「初級階段論」,確定了經濟改革的必要 性。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導致大陸社會結構的變遷。此外,中共政權 的合法性,是來自於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也對共黨意識形態造 成衝擊;中共可能的相應措施,是採取社會控制的強制手段,或是藉由再社會化過程 ,來重新詮釋意識形態的內容? 本論文的主旨即在,探討(1)1978-1987年之間,經濟改革對社會結構的 影響,以及大陸社會結構的變遷。(2)社會變遷與意識形態的互動關係。本論文的 提要如下:第一章為緒論,包括研究源起,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為社會變遷理論 ,包括社會概念的釐定,社會變遷的方向與類型。第三章為大陸社會變遷(上),包 括對大陸城市,農村及經濟特區等社會結構的探討。第四為大陸社會變遷(下),從 社會行為變項來探討大陸結構的變遷,範圍包括規範與文化體系,人格體系及社會制 度等。第五章為意識形態與社會變遷,包括意識形態概念的界定,中共意識形態的核 心價值,以及意識形態與社會變遷之間,可能的互動關係。第六章為結論。
593

價值衝突與中共改革之研究

耿大祥, GENG, DA-X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的行為與動機之間有很密切的聯結關係,而人格主體的差異性使得此一關係甚為複 雜。在宏觀層面,如何分析社會行為與人群心理取向間的連動關係,是一個不易處理 的問題。以價值概念為分析中介是一可行的途徑。 以價值概念作為社會分析工具,不能不對之加以嚴密的界定。界定後的價值概念基本 上並不牴觸其常識性意義,但有若干必要的限定。 社會不是靜止的,變遷愈是急劇,愈具有社會學研究的意義、愈是容易掌握變遷的內 涵。社會學衝突理論之有助於社會現象的研究,理由即在此。同樣地,從價值衝突或 從社會變遷角度來觀察,也有利於我們探討、闡明社會現象與人群取向間的連動關係 。 我國大陸自一九四九年以來,在共產黨統治下歷經各種大小群眾運動。從運動的取向 來看,幾乎都有改革的意義,都旨在達成某種社會變革,從而隱含著價值觀念的衝突 。 大陸四十年來的變革歷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社會主義改造、建設階段(1 949∼1959)。(二)經濟調整階段(1960∼1965)。(三)文化大 革命階段(1966∼1976)。(四)(經濟)改革與開放階段(1977至今 )。 中共的各種改革運動,不免夾雜權力鬥爭與利益衝突,而針對特定運動,若忽略了權 力、利益因素,甚至可能無法透徹地了解該運動的意義。但從長期來看,價值分析途 徑就取得了優勢,特別是在預測社會未來趨向時,價值途徑尤其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 大陸未來的變遷趨勢如何?從前述變革歷程中各階段左、右擺盪的情況來看,似乎將 來仍是這個趨勢。然而僅止於這樣的回答是沒有意義的。除了必須深入探究「左」、 「右」的價值概念內涵外,我們也無法滿足於此種有類「治亂循環」一般的結論。 我們從大陸長期的擺盪歷程中,「左」的力量總是比較「右」來得強勁而持久,同時 ,在「右」的階段中總伴隨著「左」的牽制等現象來看,對其未來趨勢進行有意義的 預測,是可能的。
594

精確新聞報導之研究

邱源寶, GIN, YUAN-B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分析聯合報、中國時報最近一年的精確新聞報導,並訪問國內新聞學者,企圖 回答下列問題: (一)兩報精確新聞報導的數量及型態? (二)兩報精確新聞報導的主題類型? (三)兩報精確新聞報導樣本結構與人口統計資料的差異? (四)兩報精確新聞報導解釋分析的情形? (五)兩報精確新聞報導中是否提供有關研究過程的適當資訊? (六)國內新聞學者和從事精確新聞報導的記者,是否贊成美聯社執行編輯協會所建 議的八項建議? 二、文獻介紹 本章有8篇文獻,並對國內外精確新聞簡史做扼要陳述,以下僅對4篇文獻做扼要論 證。 (一)波士頓大學公眾傳播學院院長韋比,曾分析紐約時報在六六年六月到十一月期 間的民意測驗報導。他發現紐約時報所從事的民意測驗的品質(如抽樣方法,樣本數 的問題)及報導方法都有可議之處。 (二)一九七八年,賓西凡尼亞州立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雷皮伊以郵寄問卷調查美國八 一七家日報執行民意測驗的情形。 (三)一九八一年,莫西爾和黑爾滾利用實驗法,探討精確新聞報導的可信度。 (四)辛格及安存尼在「大眾傳播對社會科學研究的報導」一文中,以內容分析的方 法,探討大眾傳播報導社會科學研究的情形。 三、研究方法 前五項研究問題採內容分析法,第六個研究問題,採親身訪談法。 (一)內容分析法:本研究選擇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一日至七十六年十月卅一日這段 時間中國時報和聯合報所進行精確新聞報導,進行分析。選擇這段時間的原因,一方 面是希望了解報社從事精確新聞報導的最新發展。另外,則是特意將民國七十五年十 一月及十二月選舉期間兩大報進行的民意調查納入分析,因為選舉期間兩大報都以極 大版面刊載精確新聞報導。 (二)親身訪談:訪談進行分為兩個步驟,首先將本次訪談之目的及內容先行寄給受 訪者,然後再進一步約定訪談時間。第二步驟則正式進行訪談,針對問卷內容,請受 訪對象發表意見,並將訪談內容錄音以便整理。 四、資料分析 (一)選舉期間除外,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精確新聞報導,平均每報每個月約出現兩 則。 (二)就兩報精確新聞報導的型態來看,只有13.92%的精確新聞報導,有圖表 配合說明。 (三)在測驗主題方面,兩報最重視的是選舉問題。 (四)至於精確新聞報導的樣本結構方面,不論聯合報或中國時報的樣本年齡層分布 比例,均與人口統計資料有顯著差異。 (五)在分析方面,目前兩報的精確新聞報導,大多只用百分比或簡單的交叉分析, 來解釋研究發現。 (六)本研究發現兩報的精確新聞報導,已經進行趨勢分析。 (七)在報導有關研究過程的資訊方面,聯合報的表現要比中國時報好。 (八)至於親身訪談的結果顯示,國內新聞學者多數認為,精確新聞報導中應該指出 執行單位、有效樣本數、原樣本數、訪問方式、抽樣母體、測驗時間、樣本結構及抽 樣方法等資訊。 五、結論與建議 無論是美聯社執編會的建議,或是國內學者們的看法,都無法反映一般讀者的看法。 也許新聞界更關切的問題是:讀者是否能了解這些有關研究過程的資訊?有那些寫作 技巧,可以同時維持精確新聞報導的品質及可讀性?
595

高雄縣地方派系結構及其影響

彭基原, PENG, JI-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民主政治已是台灣不能不繼續往前邁進的發展道路,而國民黨政府播 遷來台迄今四十個年頭,在政治上可以說把 中山先生的訓政憲政理念共治於一爐。 中山先生說,地方自治乃國之礎石,而地方政治的現代化,更是為台灣及未來統一 的中國,預先留下一個的「典範」。本論文「高雄縣地方派系結構及其影響」,共一 冊,全文分七章,共約七萬字。 二、研究方法:地方派系在高雄縣而言,可以說以「人」作為依附的主體,而現今活 躍於高雄縣政經舞台之政治人物,又諱言論及派系種種,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以文獻研 究、歷史比較及訪問調查為主;頗為重要的是,本論文在若干概念上借引目前國內現 有對地方派系之研究結果,可以說之學術的一種整合。 三、研究內容:本論文的主題及結構如下: 第一部分:緒論(研究動機、目的、方法) 第二部分:高雄縣地方派系形成的背景分析。 第三部分:執政黨在地方派系中所扮演的功能與角色。 第四部分:白、紅、黑三個地方派系之結構主體及動員方式;亦即探討農會、水利會 及家庭政治的結構。 第五部分:高雄縣地方派系對地方政治運作及地方建設的影響。 第六部分:結論與建議。 四、研究結果:地方派系在已在研究及本論文的探討可以發現:隨著教育程度、經濟 發展、都市化、工業化等現代化的洗禮後,派系對地方政治的影響力呈現反比的結果 ,也就是現代化程度愈高,派系也就愈見勢微。但高雄縣地方派系的對抗有逐漸轉變 成為政黨對抗的發展,而且極為顯著。 總結來說:地方派系在短期內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我們可以期待的是,以私利為導向 的地方派系終將為民主潮流所淹沒。
596

我國兵役制度之探討

沙一誠, SHA, YI-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以我國兵役制度為探討重心,其目的有三,一是希望瞭解我國歷代兵制的成長 過程與其得失,作為殷鑑;二是希望將我國當前兵制的實質內涵,歸納出一個完整的 分析架構,並就一些正在爭議中的論題,申論己見;三是希望找出影響行政功能發揮 的主要因素,並就這些困素,探討當前兵役行政所遭遇到的障礙。 基於以上目的,本文即以下列七章完成其內容。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 研究方法,分析架構與兵役制度的一般概念。第二章:探討我國歷代的兵役概況,並 給予綜合性檢討。第三章:探討中共兵制的發展情形及其兵役法內容,並給予綜合性 檢討。第四章:以我國現行兵制的概況,兵役法、役政環境和兵役政策等,加以探討 ,以知其未來發展方向。第五章:針對當前兵制的內涵,與相關可議性問題,申論己 見,期能拋磚引玉,引起國人對兵制的重視和研究興趣。第六章:對於影響役政功能 的組織、成員(人事)和執行三方面因素,就當前役政運作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 ,期能找出興革之方。最後以第七章探討我國役政未來發展方向,分析其可行性,俾 利未來役政革新發展之參考。 基於以上研究內容,本文兼採文獻研究法、置身情境法及問卷調查法,分別就坊間出 版之論著,書刊與雜誌,擇其精要加以綜合整理,並加入本身從事基層役政工作的實 務經驗,提出一己之見,更輔以問卷調查結果,作為立論依據,加強其客觀性。期能 經由本之努力的結果,使吾人對我國歷代與現代兵制的內涵,有更深入認識,並對當 前役政功能之發揮與未來發展,知所依循,進而推廣于其他一般行政系統,供其參考 。
597

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之研究

易正義, YI, ZHE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除前言、結論外共分文章 第一章 容共時期的糾紛。論述中國國民黨自民國十四年「西山會議」至民國十六年 清黨之黨內糾紛,和寧漢分裂的經過並分析蔣中正下野的原因。 第二章 黨務紛擾的持續。論述中央特別委員會之成立與結束,及其法理問題,兼論 此一時期乘虛而起之新桂系。 第三章 全國統一後的政局。討論蔣中正復職與完成北伐的經過,和國民政府為達成 實質統一而作的努力,並探討在此背景之下的國民革命軍各軍事領袖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 三全大會的籌備與召開。主要分成兩部分,其一論述大會籌備之經過與代表 的產生;其二記述三全大會各次會議之議事過程。 第五章 三全大會之決議及其分析。將三全大會之決議案分成黨務、軍事、政治、外 交、財經建設與教育等方面分析其內容。 第六章 三全大會的成就與挫折。依照前章之分類,分述決議案執行情形及其所遭遇 之挫折。
598

一九四九至一九五0年美國對華關係-- 蔣公隱退至韓戰爆發前夕

胡永銘, HU, YONG-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一九四九年初,由於國民政府政治軍事情勢的惡化,使得美國對國府採取袖手政策 ,直到韓戰爆發,美國的政策方有所改變。本篇論文就以時間的先後對美國袖手政策 的始末做一詳細探討。第一部是從 蔣公引退至白皮書的發表,其中將就美國對國共 和談、對華軍經援助、以及美國與中共的接觸做一說明。第二部份則是從白皮書的發 展至中國大陸的淪陷,美國發表白皮書之動機、對中共外交承認及國府遷台的問題將 是討論之主題。第三部份則是從中國大陸淪陷後至韓戰爆發前夕,分析重點則以聯合 國中國代表權及台灣地位的問題,最後則就麥卡錫主義之興起及其對華政策的影響做 一討論。
599

中共之四個現代化與其對韓國半島的影響

朴亨根, PU, NENG-G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乃鑒於「四個現代化」是中共當前首要國家目標;是對「中共之現代化」及「 其對外政策」加以研究,希望從具體的分析「中共對內外政策」中,能夠尋求中共之 現代對韓國半島的影響所及。本論文共壹冊分櫪章十四節,約九萬餘言。 第一章:導論。說明本論文研究的動機、目的、方法及範圍。 第二章:中共之四個現代化的內容與實際。除了界定中共現代化的意義外,並陳述中 共現代化的主要內在和外在成因,以及現代化目前的進行過程。 第三章:中共四個現代化對其對外政策的影響。從中共對外政策的變化過程之分析中 發現,中共和平共處對外政策和經濟發展的相關關係,藉以具體分析四個現代化對中 共對外政策之影響。 第四章:中共之四個現代化與韓國半島。先說明中共對韓國半島的基本政策後,分析 中共四個現代化對韓國及北韓的影響,最後加以分析中共四個現代化與韓國安全保障 上的問題。 第五章:結論。記述中共現代化的評估之後,以說明中共四個現代化對韓國半島的正 、負面影響所及。
600

中共對拉丁美洲的外交政策

林明誠, LIN, MING-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一冊,約七萬字左右,分為七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其中探討本論文之分 析架構,以及影響中共外交政策之兩個重要變數--意識型態、國家利益。第二章討 論中共對拉美的目標及其策略之運用。第三章是中共五○、六○年代對拉美的顛覆策 略。第四章著重五○、六○年代中共對拉對統戰策略,重點放在反美、反蘇的統戰上 。第五章探討七○年代的統戰,重點放在「經濟鬥爭」統戰以及「關係正常化」之上 。第六章探討八○年代至今的統戰。第七章結論,探討中共對亞非與統戰與對拉美有 何不同,中共對拉美活動所造成之影響以及可能的發展。

Page generated in 0.016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