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530
  • 2303
  • 841
  • 291
  • 276
  • 220
  • 8
  • 5
  • 3
  • 2
  • 2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3722
  • 1924
  • 947
  • 824
  • 606
  • 600
  • 557
  • 496
  • 488
  • 487
  • 446
  • 427
  • 409
  • 408
  • 36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81

皮錫瑞經學史觀及其經學問題之探討

許英才, XU, YING-C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82

中共政治權力運作之研究(1978-1992)-中共政治衝突與權力繼承之分析

張大雄, ZHANG, DA-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預計共分為五大章,約八萬字,茲簡述其內容如下: 第一章 導論部分:計分二節,第一節研究目的及方向,第二節範圍及方法。 第二章 中共權力結構:包括第一節中共權力結構,第二節黨政軍的權力結構,第三 節中共權力結構的特徵。 第三章 中共政治菁華與權力運作,第一節政治菁英與政治甄補,第二節中共政治菁 英與權運作,第三節權力運作的主要變項。 第四章 政治衝突與權力繼承:包括第一節鄧小平權力之形成及鞏固,第二節胡趙體 制與政治衝突,第三節趙李體制與政治衝突與權力繼承。第四節江李體制與政治衝突 與權力繼承。第五節趙政治衝突與權力繼承。 第五章 結論:扼要敘述本論文的研究結果,並針對中共自1978年至1992年間鄧小平 的權力鞏固、擴大與轉移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及對於中共即將召開的「十四大」, 予以評估及前瞻。
583

台灣報紙企業化發展之研究(1949-1992) : 以中央日報.聯合報為例

洪慈璘, HONG, CI-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近代報紙萌芽始於清末外人的在華辦報,雖然外人也將企業化經營手法帶進中國,但當時國人為與清廷抗爭,辦報多注重言論,而忽略報紙經營的重要性。民國以後,絕大多數報紙仍停留在個人辦報時代,至北伐後,企業化經營理念才普為報人接受,但因戰禍連綿,報紙推行企業化的成效難免受挫。遷台後,由於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教育普及,為報業提供絕佳的發展環境。而各報亦厲行企業化以求生存,所以企業化對台灣報紙而言,是一不爭的事實,也是遷台後我國報業的最大特色。 有關台灣報紙新聞內容之研究論文為數不少,但對其企業化經營過程之論著卻付諸闕如。因此,本文試以國內二大報紙--中央日報及聯合報為例,來對台灣報紙企業化經營過程作一探討,並運用政府出版品發表的統計資料,以印證四十年來報業成長與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篳路藍縷的早期,用以凸顯台灣報紙從無到有的發展情形。第二章機器設備的更新,試以社址的闢建、印刷設備的現代化,及報業自動化的嘗試三方面來看報紙的發展。第三章發行的推廣,對於報社本身的努力及時代背景的助力均有所探討。第四章廣告的發展,以報紙廣告發展與各時期經濟成長有著密切關係,乃分從四?、五?、六?、七?年代來談報紙廣告的成長。第五章報系的發展,則由人事制度、社會服務、多角化經營,以及報業發展與國家現代化等四方面來作說明。 本研究發現,四十年來台灣在社會、經濟、政治方面的長足進步,是促使報業成長的客觀因素,而報社本身在設備、發行和廣告上的力求改進,則是一值得肯定的事實。不過,歷經四十年的發展,台灣報紙的發行量和廣告量已明顯集中於少數報紙,而發行、廣告特佳的報紙又極力擴大事業範圍,使報系規模的發展大小不一。此外,報業間的激烈競爭,使報紙內容難免以迎合讀者低級趣味為取向,且部分報人對新聞道德及報導原則的不再堅持,均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實亟待改進。
584

一九八二年以來中共對外政策中意識型態之運作

金鐘賢, JIN,ZHONG-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八二年中共在「十二大」提倡「獨立自主外交」路線以來,它的對外政策及對外 關係有不少變化。關於其如何變,變得如何,以及其實行上的成效和問題已有了頗多 的研究。那些影響中共對外政策之許多因素中,「意識型態」有什麼樣的作用,並且 中共如何運用「意識型態」,以克服教條與實際執行之間的矛盾?此為本論文所欲探 討之主題,並擬從以下之章來加以陳述探究: 第一章:導論,論列本文研究動機,相關概念之釐清,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探討中共對外政策之特色。列述中共對外政策所反映的基本理念,其政策總 方針及具體行為之運用。 第三章:探討所謂「中共的意識型態」之涵意相構成。 並試圖尋找將「意識型態」具體化之方案。 第四章:陳述中共開展「獨立自主外交」路線之環境因素與追求的國家目標,並且將 該路線分為戰略和策略來探討。 第五章:探討對外政策與意識型態之相關性。尤其是意識型態如何影響政策決定相具 執行,而且對於教條與實際執行之間的差距,意識型態能否提供合理化根據。 第六章:結論中,基於以上的分析,則評估以「意識型態」之轉變能否作為中共對外 政策取向可變性之變數,而這樣的轉變是否意謂著中共對外政策之質變。 筆者相信,若此結論能得到肯定,那麼將來分析中共的對外政策時,先能了解當前中 共領導者(或決策者)的意識型態傾向,則據以判斷中共對外政策的可能取向。
585

中晚唐史傳名人小說化之研究

黃炳秀, HUANG,BING-X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明胡應麟云: 「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本篇文探討的即是唐人創作小說 的意圖究竟為何, 創作過程中又受到那些觀念的影響。 本篇論文以宋人編輯之太平廣記收錄的唐人單篇傳奇及專著作品為主, 參酌叢書所載 而廣記漏略之篇章, 加上小品的雜錄筆記為基本素材, 再以近人所作單篇問題之考證 , 某一主題之探討所得的成果, 以為分析之依據。 從歷史人物的小說、傳說化論起, 那些名人特別容易被小說化, 成為某種典型化人物 , 從中亦可探知中國傳說的傳統、故事的模式, 以及演變的經過。再者, 六朝的史傳 文學發展到唐人的小說創作過程中, 一窺正史雜傳與民間文學間的關連。 中晚唐時期黨爭之亂頻仍, 遂有了以小說當作宣傳工具, 或自述一己的真實故事、或 揭發他人的真實事蹟, 甚而偽託, 作品以為攻訐, 打擊對方名聲, 以達「敵消我長」 之效。其次, 文人本著儒家「文章不苟作」的思想, 又受到佛教報應觀的影響, 不少 唐人的作品以勸善戒惡為目的, 希望不負教化社會的責任。再者, 由於道教風氣之盛 , 唐人作品中不難發現「謫仙」的觀念; 本篇敘述從早期道教至唐代, 「謫降」觀念 的意義、演變與運用, 並分析謫仙傳說的五個結構: 不知其為何許人, 具有特殊奇異 之能力, 修道贖罪、入世接受試煉, 點破謫降之由, 最後歸返天界。此外, 探討謫仙 主題中涉及的人際關係所顯現的情緣觀、宿緣觀, 可知道教中人的人生觀特重「緣」 字。 小說中的故事題材、發生背景、傳達的意旨, 不僅反映了唐代政治的黨爭之亂, 文人 登進士第、娶五姓女、汲汲追求社會地位, 以及儒、釋、道三家思想的融合、文化的 匯集, 其運用實事敘述與幻設筆法、有意識的創作, 交織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遂 形成唐人小說的特質。
586

我國中央選務機關組織與功能之研究

粘南亮, NIAN,NAN-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論從主權在民,政府的施政需以人民之同意為基礎之民主政治理念,或從人民實際 從事政治參與之觀點,或從政黨政治之理論,或從政治社會化,培養民眾對民主政治 之信念而言,選舉已成為不當今各民主國家或者欲邁向民主化國家所必須之之制度設 計,而選舉過程則為選舉法制之重心,已為舉世學者所共認。然而選舉法則之,內容 頗為複雜,需有良好選舉行政之配合;亦即選務機關堅守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依 法秉公辨理選舉,才能落實選舉法制。 從現行之「動員戡亂時期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二章有關選舉罷免機關之規定,可 知中央選舉委員會在各工面選舉活動中均佔有機重要之地位,故其組織與功能在歷次 選舉前後均備受各方討論。由於眾說紛紜,探討角度與政治立場各有不同,故對中央 選舉委員會其組織與功能之設計究以何者為當,迄今尚無較一致之結論。 本文係採結構一功能之研究途徑,以應然面之觀點。主要藉由文件分析之方法,去分 析並獲得選務機關應具備之功能及達成此功能所需之組織設計。再從個案資料去研究 我國中央選舉委員現行之組織與功能;並從實然與應然之比較對中央選舉委員會之組 織與功能予以檢討。 本文之第一章分為三大部分: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架構、研究範圍、方法與限制。 第二章為選務機關之組織與功能之分析,分別從管理及系統之觀點予以探討。第三章 則探討我國中央選務機關其組織與變遷。第四章則探討現行中央選舉委員會之組織與 功能。第五章為結論。
587

文革後中共對藏政策研究

李永裕, LI,YO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西藏乃位於中國西南一處高原區域,因據高嶺建瓴之位置,遂具極高之戰略價值。自 殖民帝國主義興起,便引起蘇英之覬覦。待中國共產黨崛起,利用《對和平解放西藏 辦法的協議》( 即十七條協議) 之統戰手法,藉機控制西藏此一戰略要地。由於西藏 為藏族聚居地區,其族自古以來即篤信佛教,並自元代以迄清代逐漸形成其「政教合 一」之特殊政治制度,因此其傳統生活便處處瀰漫著濃鬱宗教氣氛,加上其地理環境 獨特––四周高山聳立、交通阻絕,乾寒風大,因而外界不易深入了解,遂稱之為「 神秘之鄉」、「不楞思議之域」、「香格里拉」等多種嚮往美名。本論文即採內容分 析、政策分析研究方法針對中共自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在西藏所實施 之「放寬、開放、休養、生息」政策,予以評估。全文共計: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範圍與限制;第二節 西藏地區概述 ;第三節 中共少數民族政策之演變。 第二章文革後對藏政策之目標:第一節 政治文化之統合;第二節 邊防之鞏固;第 三節 經濟開發與建設;第四節 緩和海外壓力。 第三章文革後對藏政策之執行:第一節 執行之方針與策略;第二節 執行之方式; 第三節 執行之情形;第四節 執行之成效。 第四章文革後對藏政策之得失與影響:第一節 政策之利與得;第二節 政策之影響 ;第三節 政策之弊與失;第四節 海內外之反應。 第五章結論:中共於「文革」後於西藏所實施之政策,主要在經濟改革方面大力著手 ,亦確實產生某些成效,然而在執行上卻仍與藏族習慣、心理背道而馳,加以達賴喇 嘛於海外之影響,以致中共與藏族間之關係仍存在著衝突,故於一九八八年始發生拉 薩大規模示威遊行之情形,故其對藏政策並未真正解決西藏問題。
588

中山先生有關華僑經濟政策之研究----東協國家僑營事業之個案分析

陳偉之, CHEN, WEI-Z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屬於海島型經濟型態,而今正面臨分散國際市場的階段。東南亞地區華人人 口眾,其中,不乏成績卓越者,設若國內工商業能夠與之合作,必能促成彼此利益, 並拓展我國對外貿易市場。這是本研究動機。 本研究主要文獻有三:一是國父遺訓有關華僑之政策;二是行政院僑委會蒐集的華僑 經濟資料;三是經濟部投資審查委員會編纂的國內外業者資訊。此外,為瞭解台灣及 大陸過去四十年的經濟發展情形,本研究同時涉獵台大教授邊裕淵有關台灣經濟發展 的著作,及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會編印的「匪情年鑑」。 本研究用「內容分析」途徑,注重資訊內容「量」的變化來推論「質」的變化,從中 發掘國內業者與華僑金融業者、中小企業二者,及農林漁牧礦業者可能的合作「互利 點」,並本此「互利點」推論可能的合作途徑。 本研究發現國內與華僑金融業者,均有能力經營跨國性的國際金融業,雙方若能合作 ,將有助彼此金融流通互助。其次,國內面臨轉型的中小企業,其經驗與技術恰符東 南亞國協起步工業所需,而當地的充足而價廉的勞工,適足以支持中小企業生存與發 展;此途若能合作,不僅有益東協國家經濟發展,亦可疏解國內中小企業去向之壓力 。 再者,國內農林漁牧金礦業技術均有其卓越成就,若能用之協助開發東協國家華僑擁 有的天然資源,當可兩興其利。
589

國際宣傳的理論與實際----中華民國的實例

梁洪昇, LIANG, HONG-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之目的,是在透過對我國國際宣傳組織、媒介的運用與三項國際宣傳計劃 的分析,以瞭解我國當前國際宣傳的實際運作。 全文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四章十五節。 第一章:國際宣傳概論。首在說明宣傳的定義、國際宣傳的內涵,以及我國際宣傳的 背景與本質。 第二章:我國國際宣傳的組織。首在探討「誰」在推動我國的國際宣傳工作。 第三章:我國國際宣傳的重要媒介。研究我國在國際宣傳工作上,所運用的各種媒介 與方式。 第四章:我國國際宣傳三項個案之分析。本章是以行政院新聞局所推動的三項宣傳計 劃--「邀訪與加強聯繫作業」、「讓世界刮目相看」專案、「1988年台灣形象 廣告活動」為對象。其目的在分析當前我國國際宣傳工作的努力方向與訴求重點。
590

中共「十三大」後中央領導階層異動之研析

華碧輝, HUA, B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於一九八七年十月所召開的「十三大」,最顯著的成就即在人事上進行了自一九 四九年建政以來最大幅度的世代交替,基本實現幹部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 、專業化)的目標。本論文即以中共「十三大」後黨政軍中央最高領導階層為研究的 重點。由於中共迄今仍是“人治”色彩濃厚的政權,且這批政治新貴在相當程度上將 左右中共未來十年甚或更久的命運,故吾人對其中央領導階層的研究,將有助於吾人 瞭解其未來政策之走向。 本論文約八萬餘字,共分為七章十九節,茲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探討中共「十三大」召開前之背景:回顧中共「十二大」以來的整黨整風運動 、改革開放的矛盾與困境、一九八五年九月召開的三個會議(十二屆四中全會、全國 代表會議、十二屆五中全會)及人事調整、胡耀邦下台與中共內部的權力、路線鬥爭 。 第三章討論中共「十三大」之召開與黨中央領導階層之改組:首先介紹中共「十三大 」之意義、任務與重點。其次討論黨中央的組織與人事,以政治局及其常委會為中心 。然後對趙紫陽作一側寫並就其擔任總書記一職予以綜合評論。 第四章探討中共「七屆人大」之召開與國務院領導階層之改組:先說明「七屆人大」 一次會議進行的過程與重要決定,然後對國務院的組織與人事作一深入的研析,並特 別以一節來介紹新近竄起於中共政治舞台的新秀-國務院總理李鶻。 第五章探討「十三大」後共軍領導階層之改組:首先回顧中共歷來的黨軍關係,再論 及鄧小平復起當權後的建軍路線,然後就鄧小平對共軍的人事部署深入剖析,最後則 根據前述論點對共軍在「十三大」後之政治角色作一定位。 第六章探討鄧小平接班部署的矛盾與隱憂:擬從中共本身的體制上、思想上、政策上 及人事上這四方面的矛盾來探討中共政治繼承的危機。 第七章結論:對本文作一綜合析評,並對中共政權的未來動向作一前瞻性的預測。

Page generated in 0.26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