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605
  • 2439
  • 370
  • 162
  • 72
  • 31
  • 5
  • 3
  • 2
  • 1
  • 1
  • Tagged with
  • 3080
  • 655
  • 504
  • 459
  • 433
  • 421
  • 417
  • 413
  • 411
  • 393
  • 383
  • 358
  • 356
  • 353
  • 32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策略性人力資本管理制度與報導指標之個案研究

陳思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力資本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倘若企業要能達成原先所設定之策略目標,就必須將與策略相連結的人力資本做一番完整的管理與規劃。然而,人力資本特殊的性質-企業無法完全擁有,一旦其離職,便將所有才華一併帶走-使得企業在培育自身人力資本的立場上產生了矛盾。在無法完全且永遠擁有某項人力資本的情況下,企業便應採行某些管理方式,將其知識與技能予以蓄積於組織之中,以降低其離職所帶來的傷害。然而,管理制度又該透過哪些層面的具體衡量指標,以將管理的成果加以報導,並將之作為管理制度修正之依據?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我國某一資訊電子企業為研究對象,探討其針對策略性人力資本所採行的管理制度,並以問卷發放的方式,獲取何者為其管理制度下所應重視的報導指標。本研究將透過管理與指標兩層面,來探討個案公司蓄積策略性人力資本的成效。 經訪談、彙整資訊並加以分析後,做出下列結論: 一、個案公司之策略性人力資本,完全係由其原先所設之策略目標所衍生。 二、針對自身之策略性人力資本,個案公司透過任用、訓練、知識管理、留 任、績效評估、薪資獎酬此六項子功能將其加以管理。 三、針對管理制度的各項子功能,個案公司亦有掌握具重要性之報導指標,除 了報導管理成果外,亦以之作為制度修正的依據。 四、個案公司近幾年不論在財務還是經營績效上均有成長,顯示其在蓄積與充 實策略性人力資本上頗具成效。 五、個案公司為蓄積策略性人力資本之知識與技能,在管理制度與報導指標上 雖已臻完善,但仍有部分可改進之處。 / Human capital is one of the hottest subjects in the recent years. Companies should plan and manage their human capital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strategies if they want to achieve their strategic goals. However, companies are facing the dilemma of developing their own human capital just because of the unique attribute of human capital: it can’t be held or owned by any company forever and will be taken when employees leave. In such a situation, companies should take actions on management to accumulate their employees’ knowledge and skills inside in order to lower down the loss caused by the leaving of critical employees. However, which aspects of human capital index can companies focus on to report the result of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and to be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ir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research and selects one information company within our country as a sample to probe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We use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human capital indexes that should be focus on. This study will probe the result of accumulating strategic human capital from aspects of management and index. Through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is study arrives a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strategic human capital of our sample is completely derived from its strategy. 2. Our sample manages its own strategic human capital from the aspects of recruiting, training, knowledge managing, retaining, performance evaluating and rewarding. 3. Our sample possesses critical human capital indexes in each aspect to report the result of its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and to be the basis of improvement as well. 4. Our sample has showed its growth not only in finance but also in operating performance to prove the achievement of accumulating its strategic human capital. 5. Although our sample has nearly perfect systems on management and index of its strategic human capital, there is still something it can do to improve them.
42

另類學校中的人權教育之研究:以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為例

翁凱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權觀念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價值,歷經長遠的演化過程,如今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人類尊嚴的普世價值。然而,人權觀念必須藉著學習、傳承而普遍推廣,是以「教育」即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時至今日,人權教育的推動被認為是建構一個尊重人類價值的人性化社會,所必須且迫切需要的實踐途徑,因此人權教育現今已納入正式課程的一環,並積極的全面推動於校園中。然而,在小學階段的傳統體制內學校,仍受到管理主義的影響,使得人權教育的推動受到侷限,而校園裡普遍存在許多不利人權教育發展的因素,這些均將導致人權教育的推動不易。 倘若傳統體制內學校,累積了那麼多阻礙人權教育發展的因素,那我們是否可在其他不同型態的教育場域裡,找到不同的參照?基於上述種種緣由,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的方式,將研究的主軸鎖定在:從關心人權教育的議題出發,試圖從另類的教育場域裡,尋找不同的教育參照。 種籽學苑,一所迷你又異於體制內教育型態的另類學校,他們對我們的價值,就是提供一個另類的想像、營造一個新的故事。而新的故事提供一個不同的思考基準點,這樣的差異,刺激我們從盲目的生活中覺醒。從種籽的經驗裡,我們可看出一個校園人權文化的建立,其實是需要具備一些理念上的堅持與確認,及校園整體制度及條件上的配合,而這些條件均可提供我們作為突破實踐人權教育困境的出路:一、相信人的價值;二、反省生命的勇氣並積極加以改變;三、教師間同儕團體的互動與支持;四、小班小校提供人權文化實踐的條件。如果我們相信教育能為人帶來希望、轉變與夢想,那麼另類的對照就像一面明鏡,讓長久以來封閉的教育型態與系統,得到改變與轉化的機會。
43

人壽保險與個人財務規劃

楊福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環境不斷進步,加上人與人的互動關係愈加密切,人們所擔心的除了外在環境及生理上的的不安全外,已有能力注意財務上的不確定性。而平均國民所得增加、年齡結構的改變、家庭結構的改變、保險產業技術的進步,使社會上對保險之實質需求增加,但對保險需求僅以粗糙需求分析方式規劃,將大幅降低保險之社會價值。 故本文針對下列問題進行研究 ,以了解經濟保額之規劃方法及考慮因素: 一、探討影響保險需求之內在因素。 二、探討影響保險需求之外在因素。 三、考量影響保險需求之內、外在因素後,依生命價值說之觀點建立模型,並計算出於特定情況下之經濟保額。 四、考量影響保險需求之內、外在因素後,依家庭需求說之觀點建立模型,並計算出於特定情況下之經濟保額。 五、探討當生命價值說與家庭需求說所計算出之經濟保額不一致之四種情形,並分析其所代表之意義、應作之調整及經濟保額如何決定。 六、對保險需求作敏感度分析及彈性分析:雖然考量各影響保險需求因素後可求得整體之保險需求,但現實社會中,各因素並非保持不變,而當一因素(如通貨膨脹率、利率、薪資成長率…等)發生變動時,對整體保險需求有何影響?影響程度為何? 七、討論若對經濟保額作適當之規劃、安排與追蹤後,當危險發實際發生後,如何透過信託之安排達到原財務規劃之目的。 透過本文之內容得以了解合理之生命價值與家庭需求說定義,進而能了解生命價值與家庭需求說二者於分析經濟保額時所代表之意義,並解決不一致之情形。透過本文之敏感度分析與彈性分析可了解當影響經濟保額之內、外在因素發生變動時對經濟保額有何影響,並應作何調整。
44

人道支援における人権保護―責任アプローチの概念と実施可能性― /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heory and Feasibility of Responsibility Approach

夫津木, 廣大 23 March 2023 (has links)
学位プログラム名: 京都大学大学院思修館 /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総合学術) / 甲第24763号 / 総総博第28号 / 新制||総総||5(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総合生存学館総合生存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関山 健, 教授 長山 浩章, 教授 中西 寛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45

《看見台灣》,看見什麼? - 一個紀錄片閱聽人研究 / A Case Study of Audience Perspectives on Screen Documentary

葉子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13年紀錄片《看見台灣》創下台灣影史多項票房紀錄並引發社會迴響,讓紀錄片對於與觀眾溝通嚴肅公共議題的效力再度受到關注;然而,儘管學界對紀錄片的學術性趣有日漸興盛的趨勢,觀眾觀點卻仍舊是有待開發的領域。本文一方面意圖重新指陳這個重要的研究問題,一方面也意圖透過開展一個紀錄片閱聽人研究討論未來相關研究發展的可能。 /
46

中共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之研究(1978-1991)

劉奕湘, LIU, YI-X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研究範圍主要是1978年至1991年這段期間中共幹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問題;將人事制度中的考選、任用、培訓、調轉任、監督、考核、獎懲、保險、撫卹、工資、申訴、控告、退離等各種制度包括在內,並嘗試用西方文官制度的角度來觀察其利弊得失,及其對中共政權可能造成的影響。 事實上,根據西方政治學後行為主義(post-behavioralism)的看法,完全的價值中立(value free) 是不可能的,任和學者在選定研究主題時即已帶有價值的色彩,且中共聲稱其所建立的人事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因地制宜的特性。因此,在「研究法」的取捨方面,不免帶有主觀的成分在。但誠如政治學者呂亞力所言:「在政治科學的領域中,適時與價值陳述的分離是絕不可少的。這不等於一個人不應堅持其價值或不宜表示其價值,而是說在研究過程的某些階段,要盡可能達到『價值中立』,也就是盡量避免以自己主觀的價值判斷來或詮釋資料及作成研究結論。」(註四十七)因此作者只能秉持學術立場做盡量刻觀的陳述,所蒐集的資料亦以1978年至1991年為主,以往中共人事制度零零星星的改革只當做輔助。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四: (一)一九七八至一九九一年期間中共所作人事制度的改革與以往不同的地方和原因。譬如就退休制度而言,中共於一九七八年六月,頒布《國務院觀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與一九五三年的《勞保條例》和一九五五年的《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兩者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語。就其目的乃是鄧小平推行幹部「四化」政策,欲靠著退休制度淘汰「文革」新增及「文革」罷官復職的元老幹部,類似這兩種規定的差異也是筆者探討重點所在。 (二)運用現代公共行政人力資源眼光,探討中共人事制度諸想措施,改革是否合情合理,改革有哪些成就?改革的缺失又在哪裡?對中共未來經濟改革,政治結構,社會變遷有何種程度的互動關連,試圖利用資料探討現狀,並做某種範圍內的預測。 (三)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中共人事制度改革的可行性(feasibility)如何?中共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影響評估標準(criteria)如何建立?就中國大陸問題研究而言,可區分為傳統與現代兩種研究方法,傳統研究對中共研究範圍只限於法規、制度、歷史等研究方法,對於衡量人事政策的成本與效益的分析所使用的「社會指標」之研究是最近幾年的事,但中共人事制度所屬的環境深具特殊性,西方評估標準,如但恩(William Dunn)所建立對於政策影響評估的一般標準(註四十八):效能(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充分(adequacy)、公正(equity)、回應(responsiveness)、適當(appropriateness),可否適應於中國大陸問題研究,這是筆者探討的重點。 (四)從比較行政和行政生態學觀點來探討中共與其他社會主義和西方民主國家的差異性。中共有別於蘇聯與東歐政權,乃一土生土長的政權結構。探討中共人事制度,必須對中共行政制度體系加以定位。例如依國家開發程度來區分,中共數於開發中國家,其人事制度自然與開發國家有差異
47

新聞媒介可信度之研究

盧鴻毅, LU, HO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閱聽人對新聞媒介可信度的評價,並試圖瞭解閱聽人的人 口變項(如:性別、省籍、政黨傾向)及人格特質(內、外控傾向)對新聞媒介可 信度評價的影響。 由於時間與經費的限制,本研究以台北市高中、高職學生作為施測對象,採多階集 群抽樣方法(multistage cluster sampling) , 總共抽取十六個班級,於八十一年三月十六日至三月二十七日進行施測,研究結果如下: 在報紙、電視新聞可信度評價的測量上,本研究主要參考Gaziano & McGrath 所採用的量表加以修正而成。 本研究所採用的可信度量表,經過因素分析後,發現無論報紙或電視新聞可信度量 表,均呈現兩個因素:「報導可信因素」、「社會關懷因素」。「報導可信因素」 包括四個題項:「公正」、「不偏頗」、「完整」、「正確」;「社會關懷因素」 包括三個題項:「重視讀者(觀眾)利益」、「關心社會福祉」、「關心公共利益 」。 在比較報紙和電視新聞的可信度方面,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對電視新聞可信度的評價 ,高於對報紙可信度的評價。在「報導可信」和「社會關懷」兩個面向上,受試者 對電視新聞的評價均高於對報紙可信度的評價。 本研究除了發現受試者對電視新聞可信度的評價比對報紙可信度的評價高外,也探 討了人口變項與新聞媒介可信度評價之間的關聯性。 從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來看,在對報紙「報導可信」、「社會關懷」的評價上, 在控制其他變項之後,人口變項對報紙「報導可信」、「社會關懷」,在控制其他 變項之後,人口變項對報紙「報導可信」、「社會關懷」的評價上均不具預測力; 同樣地,在電視新聞「報導可信」、「社會關懷」的評價上,在控制其他變項的情 況下,除了「政黨傾向」外,其他的人口變項(如性別、省籍)對電視新聞「報導 可信」、「社會關懷」的評價也不具預測力。 換言之,本研究發現,人口變項只有「政黨傾向」對電視新聞的評價具預測力,其 他的人口變項對報紙、電視新聞可信度都不具預測力。 也許本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人格特質(內、外控傾向)會影響受試者對新聞媒介 可信度的評價。在報紙方面,受試者人格特質愈傾向外控者,對報紙「報導可信」 和「社會關懷」的評價愈低;相同地,在電視新聞方面,人格特質愈傾向外控者, 對電視新聞「報導可信」和「社會關懷」的評價愈低。 這也就是說,人格特質可能會影響一個人對電視媒介可信度的評價,人格特質愈傾 向外控的人和傾向內控的人相較之下,傾向外控的人較容易懷疑別人,相對地不管 新聞報導內容如何,外控傾向的人就比較不相信報紙之電視新聞。
48

中共「人民日報」、「南方日報」之廣告內容及其趨勢分析

齊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曾被中共視為「非生產性的剝削」、「資本主義的欺詐手段」的廣告事業,自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起了一場「靜默的革命」。此後又隨著廣告公司、廣告協會的成立以及廣告管理暫行條例的頒布,中共的廣告業有了更蓬勃的發展。 本研究乃針對此以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為分析對象,探究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五年,中共報紙廣告在廣告主的國別、主體性質、廣告目的、商品類別,以及廣告訊息中訴求方式、訴求對象、訴求層次和廣告表現的概況,並進一步對這七年來的演變,做一趨勢性的描述分析。 本論文共分六章十八節。前兩章講述緒論並做若干文獻探討,後續三章則先論及研究方法,再就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末章則做一總結,並就本論文提出檢討與建議,約六萬五千字。 在研究過程中,可以看出中共的廣告發展仍在起步階段。諸如分類廣告比例偏低、廣告內容單調,流於刻板、反資的意識型態普遍對廣告存有偏見,在在限制著中共廣告的發展。在研究方法上,限於時間及人力不足,未能進一步做大規模的、持續性的細部分析,尋求各個相關變項的關聯。希望這一屬於開拓性的中共廣告研究,能提供國人中共研究的另一面向。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祝基瀅師的鼓勵與提示,更要感謝指導教授鄭瑞城師的悉心指導。鄭師治學態度嚴謹,讓我學到從事學術研究的嚴肅意義。協助研究進行的江振昌先生惠予提供珍資料及文獻,還有其他許多朋友點點滴滴的給予支持及鼓勵,在此均表示由衷的謝意及感念。
49

臺灣地區個人所得分配之統計分析

紀淑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0

台北市戶政事務所行政人員工作滿足之研究

王玉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作滿足研究主要係以心理學研究途徑為基礎,來從事組織成員對工作情境的感受之研究。通常從事此項研究有一個基本的假設,乃是認為人是趨利避害的,因此組織必須提供成員以相當的報酬,來滿足組織成員的需要。吾人暫且不論此一假設是否完全正確,但有一點可以完全地肯定,即在從事組織成員工作滿足研究時,必然可以發掘出機關組織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有了此一研究結果,則對於管理措施上的改進更易正確與奏效。戶政為庶政之母,對於國家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等各方面影響甚矩,但目前戶政事務所存在著許多問題,有急需加以解決的必要。基於以上的認識,所以乃有台北市戶政事務所行政人員工作滿足之研究。 本論文共分六章,約八萬餘言。 第一章為緒論,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從事此一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研究的題旨與範圍,第三節說明本研究所採取的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工作滿足理論剖析,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工作滿足研究的發展,並對工作滿足此一概念的意義予以澄清;第二節說明工作滿足的理論基礎,其中包括有動機理論、公平理論及人性理論;第三節說明工作滿足與組織行為的關係。 第三章為工作滿足的測量,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測量工作滿足的方法;第二節說明工作滿足的構面;第三節說明本研究問卷設計的方法與其內容。 第四章為戶政人員工作滿足之分析,分為五節。第一節說明調查樣本的特性;第二節說明戶政人員工作滿足的程度;第三節對於台北市各戶政事務所工作滿足的程度做一比較;第四節說明工作滿足各構面間的關係;第五節說明個人變數與工作滿足的關係。 第五章為戶政人員對工作滿足各構面的分析,分為六節。各節依次說明戶政人員對工作本身、升遷、工作條件、薪俸、監督及同仁關係的滿足情形,及個人變數與這些工作滿足構面的關係。 第六章為結論,分為兩節。第一節研究發現,用來說明戶政人員工作滿足程度所以形成的原因;第二節為改進建議,乃針對上述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建議,以供有關單位做為改進的參考。 本論文在構思階段蒙姜師占魁啟示不少觀念,及台北市警察局第六科范科長彥對於戶政問題瞭解的幫助,特致謝意。在資料蒐集過程中,蒙鄧師裕坤慨借資料,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林學長克昌贈予資料,特致謝意。在問卷及訪問進行中,非常感謝各戶政事務所主任、秘書及工作同仁的協助。大姊及小弟幫助整理初步的問卷資料,本校教育研究所丁與祥及統計研究所沈金祥兩位同學指點統計方法,非常感激他們。當然,對於本論文給予幫助最大者乃是指導教授張師潤書,若非張師提供觀念,及批閱初稿並祥加指正,則本論文實無法順利地加以完成。此外,本論文接受台北市政府的補助,使得本論文的經費問題得以解決;對於促成此一研究計劃的朱師堅章、林議員鈺祥及劉學長義周,特此致謝。 由於筆者學識能力所限,文中錯漏之處必然甚多,尚祈師長、專家惠予指正,俾做日後研究之改進。

Page generated in 0.493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