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63
  • 996
  • 277
  • 62
  • 22
  • 11
  • 3
  • 2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377
  • 337
  • 259
  • 224
  • 218
  • 200
  • 185
  • 176
  • 168
  • 168
  • 164
  • 155
  • 150
  • 141
  • 12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71

明代一條鞭法之研究

羅漢傑, Luo, Han-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在探求一條鞭法的主要內容,其成因以及所造成的影響。全文分二部分,前 半部側重制度內容之探討,後半部則偏重於其利弊得失之探究。 全文近七萬字,計分六章十五節,第一章緒論,本章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目的、範圍 及其方法並本文大綱。第二章一條鞭法之時代背景:分三節介紹明初賦役制度,及 其必須改革的理由,以及其他改革方法之簡述。第三章一條鞭法之創立:分三節說 明創行期的一些問題、其制度內容及各地實施概況。第四章一條鞭法賦役納銀之探 討:亦分三節探討其發生原因、發展的經過及其實行後的影響。第五章一條鞭法利 弊探討:擬分四節申述一條鞭法在賦稅性質上的變化,所表現的社會作用,各地之 反應,人民之實質租稅負擔,及一條鞭法之流弊。第六章為結論。
72

宋代樞密院之研究

胡鴻仁, Hu, Hong-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八萬字。分五章十節。 第一章及第節敘述樞密院制度在宋代中央政制的重要性,並述及研究本題所使用的歷 史研究法、衝突理論及流動理論。第二節敘述唐、五代藩鎮與宦官如何掌握樞密之權 。 第二章第一節敘述宋之樞密制度承唐、五代之制,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成為維制君 權的正規制度。 第三章第一節進一步分析,樞密的職權與中書省職權相互間的衝突。第二節則再分析 在中書、樞密相互衝突的過程中,君權的角色究竟如何? 第四章則於第一節先就樞密院官員之出身加以分類分析,再於第二節討論樞密院官員 升降流動之情形。 第五章結論,分兩節。第一節檢討樞密院與君主集權的關係。第二節則對整個宋代樞 密院的利弊得失全面分析。
73

唐代諫官制度之研究

張復華, Zhang, Fu-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都一冊,約十三萬字,分六章十三節。 第一章 導言。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方法,界定諫官的意義,探討諫官制度產生之 原因,並追溯唐代課官制度的淵源。 第二章 唐代諫官的設置及有關的制度與規定。首論給事中、諫議大夫、散騎常待, 補闕與拾遺五種諫官的設置經過、情形;次論與課官行使職權有關之制度及規定,並 討論匭這項制度及有關之規定。 第三章 唐代諫官的任免、升遷與考課。分成任免、升遷與考課三部分加以研討。 第四章 唐代諫官的職權與職權以外實際運用的情形。首先對唐代諫官職權作一大概 分析;其次對唐代諫官最重要的職權─諫諍,加以探討,包括課諍的範圍、依據、結 果、方式、成功的要素,並作一補充性的檢討;最後研討者為唐代諫官在職權以外各 種實際運用的情形,此為本文之重點。 第五章 唐代諫官與皇帝、宰相及御史之關係。首論諫官與皇帝之關係,次論諫官與 宰相及御史的關係。 第六章 結論。首先探討唐代諫官制度發達的原因,其次對唐代諫官制度加以評估, 最後略述唐代諫官制度的影響。
74

土地登記代理人制度之研究

蔡尚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75

湯顯祖辭賦研究

李佳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明代辭賦雖因辭賦諸體大抵已在前代完成,在體制上無重大突破,但文人寫作辭賦之風卻未曾衰歇,反因諸體齊備而一開創作盛況,在無須應付科舉試賦的情況下,辭賦創作與賦家自我意識、生活體驗更趨密合,賦家在將辭賦前代發展傳統瀝汰揀菁之際,賦作風格因時代氛圍、個性情感、文學思潮、審美意識的交相激盪更趨多變風貌。但現今辭賦研究,對明代賦家辭賦研究,相較於漢魏晉南北朝、唐宋,是一塊有待積極開發之地,如欲將明代辭賦發展作一全盤的認知,個別賦家辭賦作品研究分析實為賦學研究一項必要工作。考察明代辭賦創作概況,清人陳元龍編輯《歷代賦彙》所收的明賦共七百四十五篇,作家三百六十七人,收錄賦作十篇以上者共有何景明、李東陽,謝肇浙、王世貞、湯顯祖、楊慎、錢文荐、田藝衡八人,可知湯顯祖於明代辭賦創作上實佔有一席之地,本文即欲就湯顯祖辭賦作品為研究對象,期能將其作品有一嶄新面向的了解。在論文的架構上,第一章論述湯顯祖所處時代的政治與文學背景,第二章則探討湯顯祖家世、學殖、仕途發展、交遊情況、文學理論、文集編成,第三章將湯顯祖辭賦以題材作分類,分析各篇賦作之寫作背景、內容及結構,第四章則分列謀篇、章法、句式、修辭、思想、情感各項目,針對湯顯祖辭賦外象與內質特色作分析。第五章則為結論部分,總結湯顯祖辭賦之綜合特色。
76

專業晶圓代工廠商未來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

黃建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希望經由全面而深入的個案分析,尋找專業晶圓代工廠商成功的經營策略,並擬定策略以因應未來快速變遷的環境,以達成以下三項目的:(1)剖析個案公司的經營策略,進行外在分析及機會威脅之認定,以及探討其關鍵成功因素;(2)以策略規劃方式,進行內在分析與優劣勢之評估,認定個案公司所面臨之主要及次要問題,並進行要因分析;(3)為個案公司制定經營策略,據以確定可行的策略方向,從而提出策略的評估與選擇。 本研究之架構,係採用Aaker的理論架構來進行內外在分析,而整個策略規劃的過程,則依據Glueck所提出之策略規劃架構進行。整個研究架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首先進行組織內外在分析,以界定存在於外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以及該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並瞭解個案公司所具備之優劣勢,然後根據以上分析歸納出該公司所面臨的問題,接著擬定數個可以的策略,並依照適當的準則予以評估與選擇,再根據選擇的策略方案擬定出該公司整體策略,以及根本策略與競爭策略,並在根本策略之下進行營運策略建議。 經過本研究分析發現專業晶圓代工業者的關鍵成功因素包括:人才、技術能力、充裕的產能、資金、管理能力、資訊整合能力等。從內、外在環境分析及個案公司自身之條件來看,在根本策略上,個案公司最適合採取成長策略,以進一步建立個案公司的核心能力,而成長方式得採行市場滲透策略。 在競爭策略方面,個案公司宜採差異化集中策略,利用個案公司擁有與客戶長期密切的合作關係、品牌資產、高階專業經理人的經營管理能力、研發能力、及創新能力等競爭優勢,透過這些優勢及持續強化對製程技術的研發,提供最先進之高階製程技術,以具價格競爭力之高階製程技術,吸引整合元件製造公司產能的釋出。同時,也將最先進之高階製程技術提供給IC設計公司,以提昇IC設計公司的競爭力並強化與客戶之間的合作關係。
77

從國語流行情歌看現代性之下的愛情

黃昭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Giddens曾指出,現代社會或說現代社會晚期的特徵,是透過兩種方式表現出來的:在外延方面,是範圍十分廣泛的全球化方式;在內涵方面,則是一種十分集中和個人化的方式,它們正在改變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帶個人色彩的領域。(Giddens & Pierson,2001:95)換言之,在現代性的脈絡下,公領域的重大變革也無可迴避地滲透入私人生活的領域了,而其中親密關係的民主化正是最主要的轉變之一。 有鑑於此,Giddens為現代社會裡親密關係的轉變專門著了一部書(即《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加以討論,而屢屢和Giddens合作,共同鼓吹「第二現代」(the second modern)、「反思現代性」和「風險社會」等理論的德國社會學家──Ulrich Beck,也和他同為社會學家的妻子Elisabeth Beck-Gernsheim共同撰了《愛情的正常性混亂》一書,來探討愛情在現代社會的嶄新樣貌。 正是因為他們都發現面對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研究者需要理論典範的轉移,才能更充分掌握現代社會發展的脈動及人們所面臨的問題。因此,他們所關照的愛情議題,已不再單從家庭社會學或是女性主義思想的角度去討論愛情,而是根據他們對整體「現代性」的分析所發展出來的理論,去探索愛情與現代社會兩者之間的關係。因為對他們而言,從愛情,就可以看到整體現代社會運作的特色及發展的問題。 本研究正是延續上述「從整體現代性的脈絡中觀察當代愛情的特色,反之並從當代愛情的樣貌中窺探整體現代社會的運作與發展」這樣的出發點,透過這篇論文,意圖把學術的觸角探入與庶民生活更接近的流行歌曲領域中。藉由對流行歌曲之歌詞的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有二: (一) 西方的社會學者Giddens和Beck兩人都對當今這個高度現代社會的愛情做出了相當細膩的論述,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把研究的焦點集中在最近這一、兩年以來的國語流行情歌之歌詞內容,透過大量的歌詞材料,深入去剖析其中所透露的當代愛情特質和普遍意識,以玆對照Giddens和Beck他們對於「現代性」之下的愛情之論述,驗證社會學理論的觀察是否得到支持;此外,也幫助我們在理解歌詞中所傳達的想法時,有更深刻的視角和分析工具。 (二) 本研究還將透過不同時期國語流行情歌之內容的比對,從而檢驗現代人關於自我與愛情的觀點是否已經產生了變化,如果有,那麼又是怎麼樣的變化;以求能更深入的對現代愛情做出觀察,理解「現代性」對台灣社會中的兩性關係所造成的影響與作用。
78

不同省籍民眾國家認同的持續與變遷

劉明浩, Liu, Ming 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本研究在分析1994年至2004年之間不同省籍民眾國家認同的持續與變遷。國家認同是這幾年來受到相當多關注的議題,對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看法。而「省籍」是台灣社會重要的人群分類方式,省籍區分的產生是因為台灣獨特的歷史背景所造成,並延續至今。所以本研究期望不同省籍民眾的國家認同,並且分析在這十年之間國家認同的變遷。 本研究發現:一、不同省籍民眾的國家認同確實存在差異,整體而言,外省籍民眾較傾向認同中國,本省籍民眾較傾向認同台灣。隨著兩岸情勢與國內政局的變化,認同中國的比例逐年下降,認同台灣與雙重認同的比例逐年上升。二、進一步控制政治世代之後,不同政治世代的民眾,其國家認同確實存在差異,年輕的世代比年長的世代更傾向雙重認同;而較年長世代的外省籍民眾較傾向認同中國,較年長世代的本省籍民眾則傾向認同台灣。三、政治態度方面,統獨立場與政黨認同皆會影響民眾的國家認同,但是仍有省籍差異。四、居住地區的影響則是,外省籍人口比例愈高的地區,民眾的國家認同傾向中國人,外省籍人口比例愈低的地區,民眾的國家認同傾向台灣人。 所以台灣國家認同分歧所形成的爭議,應該會隨著年輕世代的加入而減少,而且族群的接觸也有助於雙方的同化,所以長遠來看,本研究對台灣國家認同未來的變遷是抱持樂觀的態度,不同省籍之間的差異會漸漸消失。
79

廣告代言、成本結構與背書差異之經濟分析

李維珊, Lee, Wei-S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分工日細,廣告業從以往附屬於生產公司的一個部門,逐漸轉變為一項專門的產業,在商品競爭中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然而隨著廣告業的蓬勃發展,消費者卻對廣告日漸疏離,產生不信任感,為了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廠商開始採行代言式廣告,以中立的第三者或是對消費者具有魅力的代言人為商品背書,希望藉此增加產品之銷售量。 回顧文獻發現以往學者多著重於討論廣告之最適數量及效果、廠商的定位問題或代言人之人格、行為對產品銷售量之影響,而較少探討代言成本的問題,也缺乏對於參考群體有背書範圍之討論,因此本文將代言成本列入考量,發現考慮代言成本後,有助於促使廠商作誠實廣告,且代言成本越高,對廠商及消費者越有利,因而政府的查緝不實廣告行動,有助於增進社會福利。 在參考群體的背書範圍上,本文亦作背書差異之探討,發現廠商是否得到利益團體之背書,並不必然影響廠商之售價與利潤,以馬英九未來的從政之路以及大同、可口可樂之行銷策略進行佐證,皆指出廠商會避免被消費者視為邊緣產品,因而當參考群體的位置過於偏頗時,未受推薦反而對廠商有利。
80

性別與政治:近代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婦女(1900s-1920s)

柯惠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以近代國族建構過程中,政治革命的起伏為主軸,探討性別在其中的角色及地位,進而闡述革命與婦女運動兩者彼此提攜、抵拒、斡旋的過程。特別是中國自清末以來隨著西方各種現代思想傳入中國,對於女權的啟迪實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也使得性別的改變一開始即和政治變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此後歷經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女權注入更多複雜的面目,而這些新的言論及思想革新,卻被1920年代政黨革命所篡奪,女權及婦女運動遭到切割,這是中國婦女運動發展的重要線索,女權到底能否有一獨立的面目,亦或者它只能從屬於文化限制及政治箝制?這是本論文重要的思考中心。

Page generated in 0.01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