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63
  • 996
  • 277
  • 62
  • 22
  • 11
  • 3
  • 2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377
  • 337
  • 259
  • 224
  • 218
  • 200
  • 185
  • 176
  • 168
  • 168
  • 164
  • 155
  • 150
  • 141
  • 12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唐代蕃胡生活及其對文化的影響

謝海平, XIE, HAI-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動機與目的 唐代文治武功,均臻極盛,其時蕃胡,慕義尚化,梯山航海,輻輳並至。全國三分之 一州郡,無不有其蹤跡; 近歲極倡復與固有文化,而有唐文化,汲漢、魏餘緒,開兩宋先河;秉承上啟下之樞 紐,具兼容並包之特質。欲窺中華文化之堂奧,宜先探李唐文化之門牆,而李唐文化 ,又因廣攝異族精髓,而大放異彩。故研究在唐蕃胡生活,以及其對文化之影響,則 沿波討源,由枝入幹,亦研究中華文化者所當務也。 二、釋蕃胡 蕃者,化外民族之通稱。周禮秋官大行人云:「九州之外,謂之蕃國。」唐人稱外使 為「蕃客」(註三),外商為「蕃商」(註四),外國大船為「蕃舶」(註五),外 國神祇為「蕃神」(註六),皆采蕃之通義;偶爾稱吐蕃為「蕃」(註七),用作專 詞,例不多見。至於「胡」,本泛指北方塞外民族,唐人亦兼指西方諸族。 本文既以在唐蕃胡為對象,則當總括唐人意識中之所有蕃胡:東自日本、新羅、高麗 、百濟;南至占城、真臘、室利佛逝;西習拂菻、大食、波斯、吐火羅、昭武九姓諸 國、天竺;北至結骨、薛延陀、鐵勒;而今日視為邊疆民族,當日實同敵國之突厥、 回紇、吐蕃、奚、契丹、室韋、靺鞨、渤海、吐谷渾、南詔、驃國人民,凡流寓於唐 者,莫不包焉。 三、取材 自兩漢以還,蕃胡即大量入華,漢宣帝時,聚居長安附近胡人以萬數(註一三);其 時胡人眾多,可由胡奴、胡婢胡巫、胡人從軍、胡人入仕、酒家胡之屢見載籍者推知 之(註一四)。其人入華既久,遂受同化,而與華人無異矣。 本論文亦方軌茲塗,以「文化」為判別蕃胡之準繩,並釐定取材二原則: 原則之一:所謂「唐代蕃胡」,係指唐時來華之蕃胡。 原則之二:蕃胡祖先或其本人唐以前已入居中國,逮唐而華化未深者,仍以蕃胡視之 。 依第一原則,除載籍明指為新入康蕃胡,如質子、使節、降人、俘虜、教士、商胡… …均收入本文外,凡於體質、姓名、風習、職業中,有兩項以上足以證明其可能為蕃 胡者,亦予採納。 至原則二所謂「華化未深」蕃胡,大抵皆載籍尚稱為「胡」者,如唐高祖時之「舞胡 安叱奴」(註四五)、「商胡何潘仁」(註四六),太宗時之「工胡琵琶胡人曰明達 」(註四七)等是。
52

近・現代イングランド社会とプロ・フットボールのガバナンス -フットボール争議の分析を中心に-

藤井, 翔太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7996号 / 文博第633号 / 新制||文||598(附属図書館) / 30854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歴史文化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金澤 周作, 教授 服部 良久, 教授 南川 高志, 教授 小山 哲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53

法定代理人與未成年人間利益相反行為之研究

陳中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法定代理權具有包括性,且本人對法定代理人並無控制能力,則如何避免法定代理人背離立法目的—保護未成年人之利益,為自己或他人之利益,而代理未成年人為損害未成年人利益之行為,乃成為一大問題。我國舊法中,除第一百零六條外,欠缺限制法定代理權之規範,實務適用上遂產生許多爭議、疑問。 民國96年5月23日,立法者參考日本立法例,於民法新訂第一千零八十六條第二項「父母之行為與未成年子女之利益相反,依法不得代理時,法院得依父母、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子女選任特別代理人。」,希望透過該條文解決舊法實務之問題。然而在我國條文與日本條文用語有所不同下,我國法是否可如日本法中的利益相反行為制度,發揮一、處理禁止自己代理、雙方代理規定之衍生問題,及二、作為限制法定代理權之上位規範,此二功能,乃是存有爭議的。另外,日本法之利益相反行為制度亦存在許多問題,如:特別代理人制度效果不彰、形式判斷說易於規避、實質判斷說欠缺明確標準等,我國新法是否應全盤引進,乃值得再商榷。 最後,本文結論是反對新法條文和日本法為相同之擴張解釋,並對舊法實務之問題,提出類推適用第一百零七條之看法,希望可以藉此減輕舊法實務所產生之爭議。
54

委託辦理地籍圖重測制度之研究

廖慶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鑒於政府業務委外蔚為風潮,政府經費不足及人事組織精簡,為加速辦理地籍圖重測,自民國86年起將重測工作委託民間測量公司辦理,惟推動迄今委外成效始終不彰。影響重測委外制度成效之層面甚廣,本研究嘗試從制度執行面分析,爰由代理理論觀點,以重測委外制度背景及相關規範差異為基礎,探討重測委外制度之內部關係-包含政府委託受託測量公司重測之外部代理,至政府與受託執行官員之內部代理,於該內、外部代理下,各參與者間不同角色互動過程所產生之代理問題,及其對制度執行之影響與關連,以探究何以在內政部93年訂定「重測委託辦理作業規範」,以健全重測委外制度與解決過去推動所遭遇之問題後,至今推行成效仍舊不彰之因,並進而提出本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發現,於缺乏有效誘因與監督衡量執行官員行為、績效之機制下,執行官員未能徹底落實規範內容,致受託測量廠商於重測委外過程中亦便宜行事,換言之,在雙方目標函數衝突下,基於自利與理性選擇,導致政府以消極態度推動重測委外,重測委外計畫始終處於只聞樓梯響階段;在風險態度差異上,受託測量公司於風險分擔、獲利基礎疑慮下,對投標的態度趨於保守,反之,政府為達如期重測公告而對風險忽略,進而影響重測成果品質。此外,因投標廠商不具市場競爭性及無法建立有效濾查廠商資訊機制,於資訊不對稱下,「逆選擇」問題仍舊無法有效解決;加以廠商實際從事重測工作人員依舊良莠不齊或缺乏經驗,不論舊地籍圖描繪及套繪分析、實地進行界址測量或地籍調查,均無法避免「道德危機」之發生。肇因於該等代理問題,導致重測委外相關制度規範與實際執行上有所落差,重測委外成效未彰亦屬可期。 藉由代理問題解決機制運用,本研究建議,在代理人篩選機制上,透過政府建立公私部門測量人力相互派遣管道,增加重測經驗交流學習,並持續推動地籍測量人員培訓計畫,以累積民間重測業者能量,並建立評鑑評等制度,於大環境成熟時,增加選擇性招標方式;在誘因激勵上,應制訂具體長期之重測委託辦理計畫、放寬重測委外期程與區域限制,與釋放地所常態性地籍測量業務委外,並就委外所節省之經費,提撥一部分作為激勵獎金;在監督控制機制上,初期政府應派專人專責進駐工作站輔導及監督,並僅將成果易於檢驗查核之技術性重測工作項目委外,待市場成熟後,配合評鑑評等制度確實落實第三人查核機制以降低監督成本。
55

文星時期的余光中

廖敏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試圖爬梳余光中如何在六0年代建立其詩壇和文壇偉岸的文學地位。從五0年代反共文學退潮之後,文學風向開始向現代主義傾斜,但眾家喧嘩,國族與個人之間的彼消我長,更使這個時期文學走向始終如同政治時局動盪難安。但大趨勢則在民族訴求、創作自由與文化薪火相傳之間激盪磨合,意在尋求彼此之間的最大公因數,最終目的無非一個強國的想像。 本文從當時各種思想交匯情況下切入,分析《文星》雜誌在思想文化上的影響力,再從中演繹彼時以《文星》雜誌為場域平台,最為賣力推廣現代詩、現代散文的余光中,如何在這最具影響力的雜誌裡,結合當時的現代文藝家,開創一波又一波的「文藝復興」。 除了和志同道同的作家、藝術家共同掀起文學狂潮外,藉由《文星》的影響力和個人的才氣與努力,余光中也逐漸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灘頭堡。這個階段他的文學生命最具實驗性、也最為狂熾,凡舉現代詩的改造、現代散文理論與創作的建立,還有批評與翻譯地位的確立,都可見其奮鬥不懈的痕跡。因此以《文星》為基礎,爬梳余光中在五、六0年代的風格轉變與文學實驗,最終得出在文壇強烈的西化風下,他選擇告別虛無,改造當時被詬病的現代主義文學,且以回歸文化中國的手法,使五0年代以降,知識分子的文化想像有了具體的作品呼應。這樣的過程中,余光中一方面完成了重要的文學革命,一方面此確立他自身的文學地位,也為六0年代文學史中寫下璀璨的一頁。
56

尉天驄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運動 / 無

廖任彰, Liao, Jen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題目為《尉天驄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運動》。結構上析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研究動機,其次對研究題目、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逐一界定。第二章「尉天驄早期的文學活動」,沿著生平與經歷介紹,試圖清晰早年尉天驄與現代主義文學接觸的軌跡,透過分析其少作,驗證尉天驄對現代主義美學的接納程度,試圖探索出尉天驄參與運動的起點。第三章「尉天驄與現代主義的接軌─革新《筆匯》,《筆匯月刊革新號》」,道出尉天驄投身運動的沿革,闡述《筆匯月刊革新號》發刊的時空背景,勾勒其所實踐的理想藍圖,以比較同時期同性質之刊物,論斷時代價值。第四章「尉天驄之現代主義文學研究與創作」,筆者試圖透過解讀尉天驄的論文與評論,歸納其對現代主義文學的主張,並且採取貼近閱讀,以分析詩作與小說呈現尉天驄的藝術高度,兼以檢驗主張與實踐是否產生落差。第五章「尉天驄對現代主義文學的反思─從現代過渡到寫實的《文學季刊》與《文學双月刊》」,介紹尉天驄所主導的第二波現代主義文學傳播,澄清向來對刊物的誤解,透過量測與《現代文學》的距離,凸顯個別價值,達到經緯文學史座標的目的。除此,強調刊物的過度色彩,檢視尉天驄與所屬文學集團之現代主義文學觀的轉變,為接下來全面揚棄現代主義預作伏筆。第六章「尉天驄與現代主義文學的訣別」,利用文學的內外緣發展與時局的困頓,建構出對批判平臺─《文季季刊》─的論述,並且延伸時空軸線至鄉土文學論戰,見證尉天驄與現代主義文學的決裂,完整尉天驄對現代主義文學運動的參與歷程。第七章則為結論。
57

梁啓超の『新中国未来記』について―兆民の『三酔人経綸問答』と対照させて―

王, 閏梅 31 March 2008 (has links) (PDF)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8

保險代位之性質與相關問題之探討—以實體代位與程序代位之比較為中心

陳俊元, Chen, Chun-Ja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係在討論保險人權利代位權之性質與相關的法律問題。按,損失填補原則為保險制度中之一重要原理,保險代位即為損失填補原則下所派生的一項重要制度。而保險代位,在意義上可以再區分為物上代位與權利代位,本文之重心為權利代位。 權利代位相關的各種問題與爭議,長久以來就是實務與學說討論的焦點,再加上新近全民健康保險法代位求償的問題,使得權利代位的問題更為複雜,值得吾人加以探討。對於權利代位之性質,我國通說與實務見解皆將其定位為「法定債之移轉」。此一定性雖然看似簡單,且長久以來被通說視為當然,但其是否完全妥適,仍有討論之空間。實則,有關權利代位之性質究係為何此一問題,除了法理上的意義之外,更是與整個保險代位制度息息相關。因此,本文之重點即在於對於權利代位之本質加以檢討,試圖建構出另一項制度,使其能更一貫、有體系、有效率、斧底抽薪地處理各種權利代位的問題,此即為本文的初衷。 承上所述,本文將透過文獻回顧法、制度分析法以及比較法研究來進行研究。藉由對於我國以及各國立法例的文獻回顧,本文將權利代位歸納為「實體代位」以及「程序代位」兩大系統,並互相分析比較,以得其利弊得失。之後再參酌英美程序代位理論,對於我國傳統的實體代位—亦即法定債權移轉理論,提出其疑義之處,並試圖就保險權利代位做一建構,使能貼近保險契約之本質、並期能體系一貫的解決各種權利代位的傳統爭議。最後,就本文之理論作一整理與總結,並提出修正建議條文及理由,俾供參酌。
59

商代征伐研究

李容誠, LI, RONG-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夫上古中原王朝之對外戰事,與其王朝興衰歷程頗有密切關係,則所征伐地區、形態 、及目的等,顯然暗示其王朝上古史上軌.時至今日,諸多先驅學者,研究商代征伐 之事,已有甚大成就,然皆以單篇文章為之,不足為商代征伐之全面認識,故本文綜 合考察商朝征伐之事,欲得上古史中商朝演變之趨勢. 本文首先稽考文獻上征伐之涵義,其自復抽出甲骨卜辭中有關征伐之字,考釋比較各 文字、語法及意義,再者,整理甲骨卜辭中主傲被征伐方國,探索其方國名號、分佈 地域及被征伐過程.最後歸納上述方法之成果,而綜合剖析商朝征伐之目的,結果及 影響,以確定商代征伐之聯串意義.本文內容可分為四部分: 緒論:敘述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商朝征伐一般模式,以見本文之梗概. 上編:征伐字考述 第一章:「典籍中征伐字述要」舉述典籍所載戰爭動詞,以闡明其本義. 第二章:「甲骨文中征伐字考徵」考徵以商國為主動攻打他方國時所用征伐字,其字 中別有涵義則加以附述. 下編:商代征伐諸方國 第一章:「商代主要征伐方國考述Ⅰ」考述商朝征伐西方諸方國,並探索其方國名號 、分佈地域及被征伐過程. 第二章:「商代主傲征伐方國考述Ⅱ」考述商朝征伐西方及東方之諸方國,並探索其 方國名號、分佈地域及被征伐過程. 結論:就以上各部分章節之探索,甲骨文所見主要征伐字,除征、伐、□、□外,尚 有十四字;典籍中所見主要征伐字,除入、伐、攻、克、取、征、侵、敗、敗績、圍 、滅、戰、襲外,尚有九字,比較其義異同,而商朝征伐主要方國,除□、土、下□ 、方、羌、盂、人方外,尚有四十多方國,以其征伐主傲方國綜論征伐諸方國之實象 .
60

明代一折短劇研究

張盈盈, ZHANG, YING-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元雜劇發展至嘉、隆年間,由於南戲逐漸興起,北雜劇遂漸衰。萬曆 間崑腔盛行,北曲幾成絕唱,而北雜劇更趨沒落,劇作家開始以南戲傳奇體例創作雜 劇。在這種南北曲交化的情況下,產生了一種新的體製,即為「短劇」,既沒有傳奇 的冗長,也沒有雜劇的束縛,可說是明代戲劇中最特殊的形式。由於形式短小精簡, 不但易於搬演,而且最適合文人陶情遣興,於是染指者漸多。其中又以一折短劇為數 最多,別樹一格,在戲劇的發展上,自然有其特殊的意義與價值,因此以明代一折短 劇作為本論文研究的範圍。 二、參考文獻:劇本採用盛明雜劇本,及其他明、清間刻本,並輔以各種有關曲論之 書。 三、研究方法:以歸納分析之法,了解一折短劇產生的原因及思想內容。並和元雜劇 比較,以便了解一折短劇的轉變及其特色。 四、研究內容: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分析一折短劇的思想內容。第四章討論一折短 劇寫作技巧。第五章結論,討論一折短劇在內容體製轉變的特色,及對清代的影響。 五、研究成果:明代一折短劇不僅體製特殊,而且由於文人從事創作,戲劇藝術價值 大為提昇,別開戲劇之一途,對清雜劇的發展有很深的影響。

Page generated in 0.04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