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95
  • 282
  • 14
  • 12
  • 2
  • 1
  • 1
  • Tagged with
  • 312
  • 312
  • 93
  • 68
  • 66
  • 63
  • 60
  • 58
  • 54
  • 50
  • 49
  • 47
  • 45
  • 42
  • 4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捷運車站周邊土地使用規劃總量推估之研究

廖偵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經濟的快速成長,都市化程度愈來愈顯著,加上地狹人稠,道路交通擁擠,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必然的趨勢。為整合交通運輸和土地發展,應以捷運車站為地區發展中心,依車站類型所提供的服務功能、服務的旅客數及旅次目的,據以推估各類土地使用類型所需的總量,再結合特別的土地使用計畫以提供足夠的開發量體,促進都市緊密發展,提升都市土地使用效率與品質,落實TOD的區位效率性與環境永續性。   本研究透過TOD的發展目標與概念、空間經濟理論、相關案例的實施經驗及影響總量因素之探討,在TOD目標理念下推估出高雄捷運紅線都會核心型三多商圈站(R8)及地區型小港站(R3)周邊各類土地使用型態所需的總量,做為日後各縣市不同捷運車站周邊土地使用配置之參考。
32

網站設計與使用者滿意度之關聯-以網路使用與購物經驗進行集群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b Site Design and User Satisfaction -- Considering different network usage and network shopping experience

林佩儀, Lin, Pei-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網際網路與全球資訊網的盛行,使得電子商務的風潮逐漸蔓延到全球各地。對於加入線上應用的企業來說,其對外的窗口即為該公司的網站,消費者經由該網站獲取關於該企業的資訊,產品與服務,企業則透過網站與消費者進行互動,並提供產品與服務,甚至作為企業在網路行銷上的利器。但是,網路上新生的網站每天不斷的出現,在每個企業競相於網路上建構網站之時,研究各企業設置網站之設計要素與所造成之效果亦成為一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嘗試以使用者滿意度來衡量網站所造成之成效,亦即探討不同的網站設計要素間與使用者滿意度的關聯性,以及此關聯受到使用者先前的經驗影響的程度作一初步的探討。本研究首先由相關文獻中收集網站設計評估要素,並以在真實網路世界中應用已成熟之電子書店業種為研究對象,嘗試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網際網路使用者進行先前經驗與網站設計評估之調查,以瞭解在實際應用中,使用者在網站設計與滿意度關聯上的表現。 研究結果顯示,網站設計與使用者滿意度確有關聯性存在。在有網路購物經驗的使用者分群中,網站設計與使用者滿意度間關聯性較高,屬於高度。相較以下,無網路購物經驗的使用者分群,網站設計與使用者滿意度間關聯性屬中度相關。另外,不論在各個有網路購物經驗或無網路購物經驗分群中,「分類清楚」與「內容易尋」兩個設計因素都與使用者有相關性。最後提出進一步的研究建議,作為實務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33

青年學生的媒體使用與政黨形象認知研究 / College students' media use and party image perception

岳蕙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重點為:(一)國內三政黨在青年學生心目中的重要形象屬性:(二)青年學生媒體使用對三政黨形象屬性認知上的影響力:(三)影響青年學生對各政黨形象情感評價的主要預測變項。 研究方法主要採問卷調查,以全臺灣四年制大學院校85學年度日間部一年級學生為母體,採多階段分層抽樣,計抽出28所大學,共發出2400份問卷,自民國86年3月18日執行日起,自同年4月17日止,有效問卷1391份。 研究結果發現,大部份受訪的青年學生(58%)表示,對國民黨「沒有」任何特別欣賞的地方;有表示意見者中,對國民黨較欣賞的政治特質包括:穩重、改革、做事;與政黨本身人才濟濟、歷史悠久等。對民進黨特別欣賞的政治形象特質包括:魄力、本土、有理想、有衝勁;對新黨較欣賞的形象包括:清新、形象清新;以及政黨本身支持者水準高、多中產階層。 另一方面,受訪青年學生對國民黨特別反感的政治特質包括:貪污、腐敗、守舊、專制、官僚、不負責、故步自封、有太多包袱、說一套做一套;對民進黨特別反感的政治特質包括:偏激、暴力、方向不明確、為反對而反對;對新黨較反感的政治特質包括:作秀、牆頭草兩面倒;以及,政黨本身,例如,內鬥、內鬨、不團結、家變。 另外,本研究也利用受訪青年學生回答國內三政黨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形象屬性,觀察思維結構體的應用程度,結果發現,受訪青年學生的思維結構並不十分豐富、多元。絕大部份青年學生回答比例最多的是回答2個答案;其次是回答1個答案。至於新黨,沒有答案者佔最多數,其次是一個答案。同時,本研究發現,政黨支持、政治興趣,以及看電視晚間新聞次數的多寡,是影響受訪青年學生政黨思維結構體的最佳預測變項。 有關青年學生媒體使用與其對三政黨議題形象認知上的關聯性。本研究利用主成份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發現,以各政黨對議題重視的程度為依變項,三黨中僅民進黨的議題形象與受訪者的媒體使用有關,國民黨與新黨並未達統計顯著水準。受訪青年學生政論性雜誌閱讀量,電視晚間新聞收看量,報紙閱讀量都是預測學生對於政黨議題形象的有效預測變項。 最後,研究發現,政治興趣與政黨支持是影響受訪青年學生認知政黨形象的重要預測變項,這樣的發現,大體上支持認知者決定論的假設,另外,從媒體刺激論的角度觀察,電視新聞收看量則是影響學生對政黨形象認知的重要變項。此外,看三台(無線)與看三台以外(有線)電視晚間新聞的受訪青年學生對政黨形象認知也有統計上顯著的差異。
34

公務人員使用網路與組織學習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 /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public servants using interne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吳靜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行政院所屬中央機關公務人員使用網路、組織學習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以及使用網路與組織學習對組織承諾的影響,並探討個人屬性在使用網路、組織學習與組織承諾之認知的差異性,期能提供目前行政院組織變革與發展的參考。 本研究結果發現使用網路包含依賴程度與使用程度二個衡量構面;組織學習包含學習意願與學習氣候二個衡量構面;組織承諾會包含價值承諾、努力意願、留職傾向三個衡量構面,以上各構面會因個人屬性的差異而有不同的看法,且各衡量構面具有正相關,適合進行多元迴歸分析,經迴歸分析結果,使用網路與組織學習對組織承諾具有正向預測力或解釋力,此表示使用網路與組織學習對提升組織承諾具有正面效果。本研究亦建議可以從電子化政府、組織學習及數位學習等方面來發展最適合的組織發展策略。
35

創新科技Orbi使用意願性以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為例 / The willing to use innovative technology, Orbi - Taking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show for example

黃貞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Davis (1986)的科技接受模型為基底架構,結合Ajzen (1985)的計畫行為理論,並加入Rogers (1983)之創新擴散理論,探討使用者對於「Orbi創新會展智慧服務平台系統」的使用意願以及使用者在使用Orbi時所在意的因素,分別探討系統品質對知覺有用性、資訊品質對知覺有用性、主觀規範對知覺有用性、個人創新特質對知覺易用性、知覺易用性對知覺有用性、知覺有用性對態度、主觀規範對態度、知覺易用性對其態度、態度對其使用意願關係。   本研究選擇第36屆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TRONICS)做為個案展覽,此為一電子採購展,匯集國內外1,000家廠商展出年度新品,協助買主一次購足電子產業上中下游關鍵產品。在文獻探討以及與專家深度訪談後,進行問卷發展及樣本收集,總共回收118份有效問卷,並以Partial Least Square (PLS)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 系統品質對知覺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 資訊品質對知覺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 主觀規範對知覺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 個人創新特質對知覺易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 知覺易用性對知覺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 知覺有用性對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 主觀規範對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 知覺易用性對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 態度對使用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  使用意願對實際系統使用有顯著正向影響   資料量化後,本文再針對Orbi提出四點建議,提供Orbi作為後續發展參考。 / The study structure is based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and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IDT). In this research we used TAITRONICS as the target to study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ward “Orbi Service Platform” through a survey on its users. The conceptual construct includes the dimension of system quality, perceived usefulness, information quality, subjective norm, compatibility, perceived ease of use, attitude, and one’s behavioral intention. In addition, we examined above factors’ effect upon each other. The study chose the 36th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Show (TAITRONICS) as the target, which brings 1,000 international e-procurement exhibitiors and their new products together, to help buyers to buy anything they need at the same time. After in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questionnaire is developed and collected at the exhibition, TAITRONICS. A total amount of 118 valid questionnaires samples are analyzed via Partial Least Square (PLS) wit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 System quality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perceived usefulness.  Information quality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perceived usefulness.  Subjective norm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perceived usefulness.  Compatibility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perceived ease of use.  Perceived ease of use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perceived usefulness  Perceived usefulness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attitude.  Subjective norm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attitude.  Perceived ease of use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attitude.  Attitude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In summary, some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also identified.
36

網際網路瀏覽行為之研究 / Browsing Behaviors on World Wide Web

趙光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ontext of browsing behaviors. According to uses-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 the motives of World Wilde Web (mentioned as WWW later) generate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WWW and the other sources, which lead to differential patterns of browsing behaviors. On-line focus groups were performed three times in December 1999 and January 2000. The criterion used when we choose the respondents of the focus group is that they should have experienced in Internet at least one year. The purpose of the focus groups is to explore the context of browsing. In addition, an on-line survey was undertaken on and . The session of is from March 25, 2000 to April 20, 2000, and the session of is from April 11, 2000 to April 12, 2000.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survey was to test hypotheses related to browsing motives, browsing strategy motives, and browsing activiti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surfers were segment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otives of WWW: ritualistic dominant motives, instrumental dominant motives, high motives, and low motives. Besides, the motives of browsing strategies ere probed in this study. Six factors of the motives of browsing strategies were extracted: to increase data completeness, to help awareness of site options, to avoid site redundancy or information duplicate, job factor, no scare at the loss in cyberspace, and to kill time in a high-speed or favorable site. These factors co-operated with browsing skills explaining medium to low variance of the browsing behaviors.
37

消費者採用行動生活家因素與瀏覽頻率及滿意度之探討—以C銀行為例 / A study of consumer mobility in everyday life in regarding to internet surfing and its satisfaction---a case example of C Bank

宋志強, Michael S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銀行業者在面臨2005年雙卡卡債風暴與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後,對於業務拓展一直採取保守的態度;直到近期,創新科技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蓬勃發展,才引起銀行業者對於行動金融服務的關注,進而投入資源發展「智慧型手機行動銀行」業務,以提供消費者更便利、更即時、更有效率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就可取得金融資訊或進行金融交易的創新服務通路。然而,台灣地區銀行業者如何能對於「智慧型手機行動銀行」的投資策略更明確,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就在於瞭解消費者使用行動銀行意願之因素和滿意度。本研究則以問卷資料蒐集方式,針對花旗銀行提供的銀行及信用卡客戶名單,邀請花旗貴賓用戶在網路上自行填寫問卷,經分析其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1.使用花旗行動生活家客戶的基本資料分佈狀況大多學歷是大專/大學,以公司職員居多,家庭月收入約NT$30,000-NT$99,999,手機作業系統主要是Apple iPhone。 2.消費者對於花旗行動生活家的服務感受大多還算滿意。 3.消費者使用花旗行動生活家的服務以「行動市集優惠」和「行動銀行」居多。 4.消費者對於花旗行動生活家各項服務的瀏覽頻率以行動銀行和優惠地圖的瀏覽頻率較高。 5.消費者對於花旗行動生活家各項服務的滿意度以行動銀行、繳費中心、行動市集優惠、禮享家的滿意度較優惠地圖高 6.消費者使用花旗行動銀行的瀏覽頻率主要是每周一次;消費者使用花旗繳費中心、優惠地圖及禮享家的瀏覽頻率主要是一個月一次。 7.消費者使用花旗行動銀行、繳費中心、行動市集優惠、禮享家的滿意感受,以滿意居多;消費者使用花旗優惠地圖的滿意感受,以還算滿意居多。 關鍵字:行動生活家、使用因素、瀏覽頻率、滿意度
38

應用資料採礦技術於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 /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on Internet Behavior of Online Consumer

彭士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網際網路從 90 年代開始興起並快速發展至今,不僅徹底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甚至是工作的方式,而網際網路目前仍繼續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全世界。其中一項最能代表網際網路改變人們生活方式,並創造出全新的商業經營模式的實例就屬電子商務的應用。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在2010年和2011年連續兩年針對網路購物服務部分所做的調查中發現,有使用網路的民眾同時也具有網路購物經驗之比例分別為57.41%和61.23%,顯示台灣民眾在網路上購物的行為是有上升的趨勢。 因此本研究將利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之傳播學術調查資料庫,第一期第二次「網路行為調查與偵測」資料,並透過資料採礦技術,輔以SPSS Clementine 12.0軟體,來將網路使用者以網路購物模式進行分類,以及找出網路使用者對於資訊傳播和接收與網路工具使用的行為模式,和其進行網路消費行為之關聯性,以供實務界制定行銷策略或於推行其他網路服務及宣傳時作為先期的依據參考。
39

媒介使用、網絡資訊對政黨認同的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media use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on party identification the influence of media use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on party identification

鍾偉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研究台灣選民投票行為的文獻中,學者大多同意政黨認同是影響台灣選民投票抉擇的重要因素。然而這些研究也顯示台灣選民政黨認同的整體分布並不 穩定。面對頻繁的政黨認同變動,哪些因素促成政黨認同的穩定或變遷,自然也成為台灣學界的研究焦點。以往國內的相關研究由於定群追蹤資料的缺乏,學者大多僅能以重複性之橫斷面調查所得資料進行逐一分析或匯集分析;同時也大多傾向由政治、社會分歧影響力的消長,說明政黨體系的整體變遷。媒介使用型態、人際網絡與社會脈絡所造成的資訊偏差傳播對個體政黨認同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則較少獲得注意。故本研究即透過定群追蹤資料的使用,探討選民媒介使用、人際網絡,以及身處社會脈絡對個體政黨認同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除了以往常為人所討論的族群認同、省籍等社會背景變數之外,傳播媒介的使用情形、人際網絡的內容與互動情況,以及社會脈絡政黨傾向,都可能造成個人政黨認同的變動。整體而言,選民對於傳播媒介的注意程度愈高、愈常與同質性的人際網絡接觸,社會脈絡的政黨傾向愈強,選民的政黨認同就愈容易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符合資訊偏差傳播的預期。然而,Zaller 關於政治認知影響媒介影響力的看法,以及 Schmitt-Beck 針對人際網路影響大眾傳播媒體影響力的「過濾假設」,在本研究中均未獲得證據支持。顯示其理論與概念測量工具在台灣均有重新審視的必要。
40

捷運對台北都會區商業土地使用之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MRT on Commercial Land Use of Taipei Metropolitan

蔡聚璇, Tsai, Chu-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捷運有運量大、速度快以及班次密集等特性,可縮短各區域間交通之旅行時間,以及使有捷運經過之區域的可及性增加,帶動人民在空間上移動的效率。而土地使用與運輸設施彼此間互相影響,互相回饋。土地使用之配置對交通旅次之產生為一重要因素,尤以商業土地為最;而交通運輸路線之闢建,亦影響土地使用之型態與配置。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民國80、85、90年的工商普查資料探討台北都會區在捷運通車後,是否帶動了新興的商圈﹔並且對舊有的商圈是否也造成了衝擊,是正面的衝擊亦或是負面的衝擊。以及比較有捷運經過與無捷運經過的地區,是否有捷運設施經過的地區其商業發展會比沒有捷運經過的地區來的興盛。  研究結果顯示: 1、就產業別而言:透過模型的建立,得知捷運對休閒娛樂業有較顯著的帶動效果,而對於零售業與餐飲業則不顯著。 2、就空間分布有捷運經過與無捷運經過地區而言:透過85年的事前檢定與90年的事後檢定可以發現,「呈顯著差異者恆顯著,呈不顯著差異者恆不顯著」,兩年度的檢定結果沒有很大的變化。表示一來捷運路線在規劃的時候即選定在繁榮區域,使事前檢定顯著者,事後檢定也當然顯著﹔二來可能捷運通車時間尚短,影響效果尚未反應出來,所以事前檢定不顯著者,事後檢定也多半不顯著。 3、就空間分布市中心與郊區而言:透過成長差異的檢定,則可發現台北市區內,尤其是中心都會區,因為捷運網絡的密集,有捷運經過地區成長高於無捷運經過地區,或是有捷運經過地區抗跌性也比較佳。但衛星市鎮則情況不一。 4、政策建議:透過迴歸的檢定,發現商業樓地板面積是影響各產業產值的最顯著因素,因此政府對於捷運站週遭的容積率限制應予放寬,並配合當地的更新計畫予以重新設計。 5、後續研究:時間序列的後續觀察、選擇細分類產業深入分析、捷運網絡的後續觀察。

Page generated in 0.01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