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趙素昂教育均等思想之研究趙顯圭, ZHAO, XIAN-G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綜論趙素昂先生對於教育之見解與主張,並了解其教育均等方法及政策,以探討其教育均等思想對於現代韓國教育之影響及啟示。茲將研究內容提要如下:
一、研究目的
(一)追溯趙素昂先生之生平、時代背景及思想淵源,以呈顯其教育思想之背景。
(二)闡釋趙素昂先生之三均主義理論、其哲學思想、教育均等思想的形成及體系,以說明其教育均等思想之哲學基礎。
(三)分析趙素昂先生對教育均等之目的、內容、方法之基本觀點,並探究其主要之教育均等政策,以說明其教育均等思想之內涵。
(四)了解趙素昂先生之教育均等對於現代韓國教育之影響及啟示。
(五)以反省考察的觀點來探討趙素昂先生教育思想之時代意義。
二、研究文獻
本研究之參考文獻主要可分為第一手資料及第二手資料。第一手資料方面,參考素昂先生文集二冊,資料韓國獨立運動互冊,三均學會所藏有關資料等。第二手資料方面,利用其他社會科學方面的中文、韓文、英文及日文等各種資料。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取歷史研究法及分析歸納法。在資料處理的過程上,乃循文件法之要領篩取研究材料;在思想的闡述上,則採取歷史的、分析的及歸納的研究方法,以整理資料,然後進行分析,歸納其精要,最後,本持反省批判的態度,探討趙素昂先生教育均等思想對於現代韓國教育之影響啟示。
四、研究內容
(一)趙素昂先生的生平、時代背景及思想淵源。
(二)教育均等思想的哲學基礎。
(三)教育均等思想之形成與體系。
(四)教育均等思想之內涵。
(五)教育均等思想對於現代韓國教育的影響啟示
五、研究結果
素昂先生的教育均等思想是由於在日本留學時期體認到教育的重要性、日帝下教育受壓迫的實際狀況及歷史上有關教育不平等的實例等而產生的思想結晶。
在此背景下,趙素昂的教育均等思想,透過「黨義圖說外圓內方圖」,(圖3-2)吾人可了解其架構上的特徵:
(一)教育均等的架構:三均主義的六大均等概念包括政治、經濟、教育、人與
人、族與族及國與國之均等,彼此有相互不可分的密切關係。
(二)教育均等的實現:在於使人民知育、德育、體育能調和並均衡健全發展。
(三)三均主義的最終目標在實現世界一家,並且應透過教育來實現。
(四)趙素昂特別強調科學教育的必要性。
(五)趙素昂強調教育的普遍性。
(六)趙素昂主張教育的目的在提高知識水準,而其教育方法為「頭腦科學化主
主義」。
具有以上特徵的教育均等方法,其核心課題為國民教育。他將國民教育分為「公費教育」、「義務教育」、「女子教育」,而具體的措施「免費補習教育」、「教育機關的設置及地區的安排」、「教科書的編纂及免費供應」、「軍事教育」、「韓僑教育」等。
|
2 |
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 / The effects of family and school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viewpoint陳正昌, Chen, Cheng-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以教育機會均等的觀點,配合CIPP評鑑模式,探討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及學校因素,並試圖建立因果模式。研究的區域為臺北市、臺北縣及宜蘭縣三個台北都會區的縣市,研究對象為國小六年學生,採分層叢集抽樣,每鄉鎮選取一所學校,總計40個學校2524名學生。研究變項主要包含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教育資源、學校規模、學校教育資源、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生學業成就。分析方法則使用簡單相關、多元相關、典型相關、迴歸分析及線性結構關係模式(LISREL)。
研究結果如下:
1.教育機會的背景、輸入、過程及結果等四個層面,除了學生學習興趣外,均會因區域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因此有區域教育機會不均等的情形。
2.學生之家庭地位與學業成就有顯著正相關。
3.家庭地位與其教育資源有正相關。
4.家庭地位與學生學習態度有正相關。
5.家庭教育資源與學生學習態度有正相關。
6.家庭教育資源與學生學業成就有正相關。
7.學習態度與學生學業成就有正相關。
8.學校規模與學生學業成就有正相關。
9.學校規模與其教育資源有關,學校規模愈大,其物質教育資源愈少,但指導資源、價值資源及理念資源較多。
10.學校規模與學生學習態度有正相關。
11.學校教育資源與學生學習態度有正相關。
12.學校教育資源學生與學業成就有關,學校之指導、價值、理念教育資源愈多,學生學業成就愈高;但是物質資源愈多,學生學業成就反而愈低。
13.經過四次修正,研究模式可以得到支持。
背景變項對資源變項有直接且正向的影響;兩資源變項對學習態度有正向且直接的影響;而學習態度又正向影響學業成就。背景變項對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無直接影響;資源變項對學業成就無直接影響。但是學業成就對家庭教育資源有直接且負向的影響,而學習態度對兩資源變項也有正向的直接影響。綜合前述發現,研究者認為減少教育機會不均等,應自家庭及學校兩方面著手。在家庭方面,應透過教育方式,加強親職教育,使家長更有教育子女的能力;在學校方面,應加強偏遠地區補助,使教育資源均等。此外,研究者所提模式仍有不足之處,有待以後繼續研究修正。
|
3 |
對外直接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許瓊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80年代以來,台灣對外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金額逐年增加,且在1991年開放對大陸直接投資後,大陸低廉的工資、潛在廣大的內需市場及文化的相似性,使得對大陸投資一直是占我國總對外投資相當高的比例。由於台灣的對外直接投資有62%在製造業,且製造業提供了相當多的就業量,因此當對外直接投資增加時,會使我國就業水準發生改變,進而會影響本國勞工的相對工資。本文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從1981-2004年製造業直接對外投資對台灣工資不均等的影響。由於考慮到工資僵固及解釋不足的問題,在實證估計時,我們同時放入了解釋變數的落後期來跑迴歸,並利用時間序列的自我迴歸時間落差分配模型(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估計出各別產業下對外投資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以及採用包含橫斷面(cross section)及時間序列(time series)兩種特性的縱橫資料(panel data),來看所有產業的影響。其結果得到如下:
一、各別產業方面:在包含各期的聯合檢定下,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木竹藤柳製品製造業、造紙及印刷業、非金屬及礦產物製品製造業與基本金屬及金屬製品製造業等產業,當其對外直接投資份額變動上升時,會擴大工資不均等。此外,當解釋變數包含了各個變數之落後期後,除了上述的產業外,尚包括電子、電機、機械、精密器械及運輸工具製造業等產業,其對外直接投資份額變動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有顯著的正面效果。最後,將所有產業的資料加總來跑迴歸時,所有變數均轉而不顯著。
二、所有產業方面:在包含了所有產業下的Panel data時,由聯合檢定及包含了所有落後期變數下,其結果均不顯著,這可能是由於每個產業的特性不同,對外投資份對工資不均等影響的程度也不同,所以當所有產業的資料放在同一個座標上時,會呈不顯著的現象。此外,經濟部工業統計分類將我國製造業區分為民生工業、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四大類,但考慮到資料的不完整,我們將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合併,而分成三大類工業,並增設虛擬變數來跑迴歸。結果發現,當民生工業之對外投資份額上升時,將會擴大該產業之工資不均等的現象,然而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之對外投資份額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並不顯著。
三、對大陸以外地區進行直接投資,對各別產業的影響:由於我國從1991年,才開放對大陸直接投資,於是本文進一步抽離了對大陸直接投資的金額下來進行估計,結果發現在時間序列分析下,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木竹藤柳製品製造業、造紙及印刷業電子與電機、機械、精密器械及運輸工具製造業等產業,當其對外投資直接份額變動增加時,會擴大工資不均等的現象。
四、對大陸以外地區進行直接投資,對所有產業的影響:在全體產業的Panel data下,當對外投資份額增加時,工資不均等將會擴大,代表大陸以外之對外直接投資份額增加將會擴大工資不均等。此外,若將產業分成三大工業,則在民生工業及化學工業下,對外直接投資份額上升會擴大工資不均等,然而在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下,對外直接投資份額增加將會減緩工資不均等。這是因為對大陸以外地區直接投資,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的對外投資比重有56%集中在已開發國家,因此會對高技能勞工需求下降,進而減緩工資不均等。
|
4 |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評估呂炳寬, LU, BING-K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教論文以政策評估的研究途徑,評估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實施的成果、本文約
六萬餘字,共分五章如下:
第一章諸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範圍、相關文獻、及研究目的。指出教育機會均
等的重要性,且由教育機會均等及政策評估的意義中指出本文範圍,最後並說明本文
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理論架構,探討本文所引用的有關理論,包括政策評估、教育財政學、教育社
會學、教育經濟學,並由這些理論中尋出有關指標,以為設計問卷的基礎,最後並探
討本文的研究過程。
第三章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現況,簡略地描述五種主要的大學教育機會均等
政策,有大學入學考試、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學雜費、教育經費之分配等。
第四章實證結果分析,就問卷調查的結果,經由電腦處理分析各項變數,並根據前章
的政策描述,綜合研判政策實施的成果。
第五章結論,根據實證分析指出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的成效與缺失,最後並指出本
文研究上的限制,並嘗試提出政策性的建議,以供參考。
|
5 |
慢性精神疾病人員就業保障之研究--以憂鬱症患者為例陳香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作權係為人類之基本人權,因此,各國政府莫不致力於加強身心障礙者各項權益之保障與人力資源之開發,而我國政府亦然。近年來,由於慢性精神病患人數不斷逐年的增加,且其中之憂鬱症更被視為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因此,如何面對社會上不斷加增的慢性精神病患者,並試著給予其就業權適度的保障是政府與社會大眾無法逃避的責任與情況。事實上,目前已有許多的研究顯示,諸多種類的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症)都是可以治癒且癒後良好的疾病,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病人便能如正常人一般的正常工作與生活,更能為社會貢獻其一己之力。可惜,由於我國政府對於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權益保障的各項措施仍感陌生,加上社會大眾普遍存有的刻板印象,造成慢性精神病患者就業率與工作待遇普遍偏低的歧視現象。因此,對於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就業權益之保障方面,我國政府著實仍有許多需要改善之處。
本文期望藉由法規與文獻的探討,配合訪談資料的分析,來發現慢性精神病患者(特別是憂鬱症患者),在就業保障方面的問題,並試著提出改進之建議。因此,各章的內容如下:第一章安排基本的研究架構,第二章則從事相關理論的探討,第三章係整理所蒐集到的各國情況,而於第四章中進行相關個案的訪談,最後在第五章中歸納出結論,並試著提出建議。深切期望我國除了致力於經濟之發展,亦能重視弱勢團體的需要,促進慢性精神病患者回歸社區,並進而使其能在社區中有尊嚴的生活和工作。
|
6 |
文化財貿易的保護:關稅與配額的比較 /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goods: the comparison of tariffs and quotas鄭婕, Cheng, 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文化產業亦加受到重視,且在全球化蓬
勃發產的今日,文化財於國際間的貿易對一國福利的影響越顯重
要。因此,本文自Francois and van Ypersele(2002)
之模型與研究加以拓展,先計算出關稅和配額政策下文化財進口
國的總福利皆會改善,再引入關稅與配額均等性的概念,檢視均
等性成立與否,最後比較兩種貿易管制措施何者會使進口國總福
利提升較多。其結果為:均等性並未成立,產品的均衡市場價格
於等量配額下較高;至於福利相較的部分,對進口國消費者而言,
關稅政策優於等量配額政策,對進口國生產者來說則相反,等量
配額政策對其較有利,若以進口國整體福利來看,關稅政策仍然
優於等量配額政策。
|
7 |
大學畢業男女所得差異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柯淑芬, KE, SHU-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八萬字,分為五章十一節,以下分別扼要說明各章節之內容: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起於目前勞動市場中,女性所遭受的歧視與不平等的待遇。
二.研究目的:在於瞭解我國大學畢業男女所得之差異,並探討影響差異的重要因素
。
第二節研究的重要性
期經由男女所得差異的採討中,找出影響差異的來源,並設法對減少差異因素的影響
力提出具體建議,以提高女性對教育投資的意願,並希望能促成「男女職業機會均等
」理想的早日實現。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男女所得差異之現況
探討世界各國及我國男女所得差異之情況,及比較差異的程度是否因國別及年別而有
所不同。
第二節影響男女所得差異的重要原因
包括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生涯中斷、傳統的性別角色、職業隔離、性別歧視及
生產力等等。
第三節研究假設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第二節研究步驟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解釋
第一節男女所得差異之分析
第二節影響男女所得差異重要因素之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
第二節建議
|
8 |
臺灣省國民小學所在地區、規模大小與教育素質有關因素之調查研究王以仁, Wang, Yi-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以抽樣調查的方式,探就現今本省國民小學,因所在地區、規模大小之不同,
是否會造成各校在教育素質有關因素 (包括設傭、教師、經費、行政領導、學生及社
區家庭六個因素) 方面的差異?進而提出改進建議,供有關教育當局參考,以促使國
民小學教育能更符合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全文共一冊,分為五章十七節,約九萬字
。第一章結論,包括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重要名詞詮釋;第二章有關文
獻探討;第三章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及研究步驟;第四章調查結果與
討論;第一章結論與建議。
|
9 |
家庭社經地位與學前教育對學齡兒童學業成就之影響林淑玲, Lin, Shu-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結論,敘述本研究之動機、目的與本研究中重要名詞之詮釋。第二章文獻探討
,分別從學前教育與學業成就,及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二方面,探討過去學者的
研
究結果,藉以瞭解過去研究的方向,並據以提出本研究之假設。第三章研究設計,包
括研究問題與假設、研究樣本、研究工具、實施程序、資料處理五節。第四章研究結
果,將本研究資料之變異數分析及多元階梯回歸分析結果,加以說明,用以驗證本研
究之假設。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學齡兒童之家庭社經地位高低,以及其是否會接受學前教育,對
其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結果供作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改進之參考,以期教育機會均
等理想之實現。
|
10 |
過去十年台灣產婦產檢次數變遷:不均等有減緩嗎?周妤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健保自開辦以來提供產婦十次免費產前檢查,期望透過免費產檢,確保產婦不因經濟因素而無法使用產檢服務。然而,受限於產婦個人年齡、職業及居住地區等影響,產檢利用仍可能存在實質的「健康不均等」。本文透過差異中差異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or,DID)檢視城市和鄉村、就業與否、以及不同年齡層間產婦的健康不均等的現象是否隨健保實施而縮小。估計結果顯示健保實行並無顯著改善都市和鄉村、工作與否,或24歲以下產婦的健康不均等,不論是以平均產檢次數、刪除極端值平均次數,或十次以上產檢比例均呈現一致性的結果。另外,由於SARS疫情,2004年分娩孕婦產檢次數皆下降,但下降幅度卻是以居住鄉村、無工作者、和20~24歲年輕孕婦最大,顯示這些社群最容易受外在衝擊的影響。
|
Page generated in 0.026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