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50
  • 688
  • 160
  • 156
  • 83
  • 4
  • 2
  • 1
  • 1
  • Tagged with
  • 1881
  • 1881
  • 1745
  • 1714
  • 1712
  • 1712
  • 1710
  • 1708
  • 1707
  • 898
  • 244
  • 237
  • 233
  • 232
  • 22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我國大學校史館(室)之功能與行政隸屬研究

錢中媛, Chien,Chun-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學校史館是指在一個所大學中,由相關的策略、人員、館藏和設備所組成的單位,該單位保存、維護該校文件方面的歷史遺產,並將其整理成可系統性保存和易於取得的形式。其組織定位是相當重要的問題,因為行政層級與隸屬的規劃將影響日後校史館在校內進行各項相關工作的權限與方向,同時將影響其他單位的配合方式,而主管單位的看法也將影響校史館的發展及其所發揮的功能。 為能深入瞭解有關大學校史館在不同行政隸屬下所受到的影響,本研究先針對研究主題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加以分析,彙整歸納出可供研究參考之資料後,再採用「多重個案研究法」模式進行研究,以「訪談法」作為意見資料之蒐集工具。本研究以我國大學校史館為主要之研究對象,分別針對我國大學中獨立為一級單位、隸屬於祕書室及隸屬於圖書館之校史館抽樣進行訪談,訪談對象共計十館,分別提出相關經驗及看法。 研究結果包括:一、歐美各國大學校史館多隸屬於圖書館,中國大陸之大學校史館均獨立為一級單位,我國則多隸屬於祕書室;二、隸屬於祕書室及圖書館之大學校史館,其業務多為兼辦性質,人力不足則為各校普遍遭遇之限制;三、獨立為一級單位及隸屬於圖書館之大學校史館人員具有相關之專業背景,對校史館之整體業務推展及運作較有直接幫助;四、大學校史館普遍缺乏明確之任務,而以典藏及展示為主,並未因行政隸屬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五、不同行政隸屬之大學校史館在部分業務及功能上呈現明顯差異,包括:(一)獨立為一級單位及隸屬於祕書室之大學校史館大多已建立明確之定期徵集模式,對校史資料之徵集工作較為有利;(二)隸屬於圖書館之大學校史館多採常態開放型式,且開放時段較長;而獨立為一級單位及隸屬於祕書室之大學校史館則多採預約開放或定期開放型式,且開放時段較短。開放型態及時段將影響校史館之普及性及其所發揮之效益;(三)獨立為一級單位及部分隸屬於圖書館之大學校史館多訂有校史資料之利用規則,對史料的提供利用已具備一定的規範;(四)隸屬於祕書室之大學校史館多具有記錄及出版校史之功能;(五)獨立為一級單位之校史館具有支援教學與研究之功能,已將校史資料的利用層次向上提昇,亦為校史館開創新的發展方向;六、不同行政隸屬之大學校史館在部分業務上面臨之問題呈現明顯差異:(一)隸屬於祕書室者之主要問題在於欠缺資料處理與管理方面之相關專業能力;(二)獨立為一級單位者則認為校內其他各單位的配合度不高,以致部分業務運作上有困難;(三)隸屬於圖書館之大學校史館在業務推展上,則明顯地面臨較多問題,包括:1.欠缺史學專業,影響對資料內容的掌握程度;2.經費不足,主要因為易與圖書館預算項目產生排擠現象,此問題亦為國外大學隸屬於圖書館之校史館的三大問題之首;3.徵集資料時,權限不足、資訊掌握度不足及各單位配合度不高。 最後針對以上研究結果提出五項建議:一、呼籲各校設置專職人員規劃校史館業務,並由圖書館管理,或更進一步設置獨立的校史館;二、訂定明確之校史館任務;三、促請校方高層分別針對各校不同行政隸屬而引起之問題進行修正,包括:加強校史館人員之專業背景及相關訓練、建立明確之校史資料定期徵集模式,並與校內各單位保持密切聯繫、加強對校史之重視程度、採用分工方式分別進行徵集工作及其他後續工作;四、增強校史館在校園內存在之價值與必要性,可努力的方向包括:支援教學與研究、編纂校史與出版、配合募款工作,以發揮校史館功能;五、組成全國、區域或主題性大學校史館之合作組織,分享經驗或進行館藏分享與合作,共同推動大學校史館之發展。
12

我國私立大學教育經費補助問題之研究

蔣姿儀, JIANG, ZI-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政府是否應對私立大學校院補助及私立大學校院財政收 入結構情形與政府對私立大學校院補助之政策,最後並建立可能的私立大學校院補 助模式。 貳、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為全國各私立大學校院共22所,資料來源為「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教 育部年度施政計畫」與「私立大學校院年度決算書」。 本研究之資料處理係利用Lotus 123 和SAS 進行統計分析,以Lotus 123 繪出公私 立大學校院各指標之發展趨勢圖,藉以比較二者間各指標之差異,並利用t考驗檢 定公私立大學校院在教育經費與學生個人單位成本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利用百分比 求出各私立大學校院經費來源比例之概況;最後並利用逐步迴歸求出一適當的補助 模式。 參、研究結果: 本研究之主要結果為: 一、從受益者付費、教育機會均等與所得分配、租稅公平、鼓勵民間投資興學、維 持私立大學校院之教育水準及資源妥善分配等方面而言,政府應該盡力去協助 私立大學校院改善師資與設備,以利其健全發展。 二、公私立大學校院間在教育經費支出總額與學生個人單位成本之間有顯著之差異 ,私立大學校院顯著不如公立大學校院。 三、私立大學校院每年經常費收入之來源,主要靠學雜費的收入,平均佔私立大學 校院總收入的80﹪以上,但公立大學學生所分攤的教育成本,近十年來尚不及 10﹪。 四、教育部對私立大學校院經費之補助有逐年增加之趨勢。 五、教育部之補助金額受到學生人數、學校性質與辦學成效之影響。 肆、建議 一、政府施政方面 (一)提高對私立大學校院之補助。 (二)合理調整選擇性教育階段之學費政策。 (三)縮短公私立大學校院間學生個人單位成本之差距。 (四)加強清寒獎學金及工讀金之施行。 (五)加強助學貸款之辦理。助學貸款之項目應考慮學生生活費的貸與,並擴大 助學貸款之對象,除了清寒家庭學生的貸款外,可將對象擴大為一般的學 生。 (六)協助私立大學校院建立募捐制度,以增加其經費之來源。 (七)健全私校財務結構及人事、會計制度,並建立稽核制度,定期對私校財務 進行查核。 (八)建立一套合於制度化、規格化與彈性化的補助辦法。 二、私立大學校院辦學方面 (一)建立健全的人事制度,並對教師待遇、退休、撫卹、福利等有妥善的照顧 ,使其專心於教學上。 (二)健全財務會計制度,應設有經費稽核委員會,配合會計師每年查核帳目, 各項經費之收支皆依規定辦理。
13

台灣大學僑生之涵化- 傳播行為之研究

鍾雲蘭, ZHONG, YUN-L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乃一實證研究,全文約五萬字,分成五章,各章內容提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本文之研究目的,理論架構,以及研究假設:涵化動機、環境 因素兩變項,與僑生的人際傳播行為,和大眾媒介消費行為有顯著關聯性。 第二章文獻探討、回顧以往國外有關移民與外籍生傳播行為的研究,並予以批評。 第三章,研究方法,說明資料的蒐集,抽樣、問卷設計以及所用的統計方法。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敘述,以及圖表的呈現。 第五章,探討本研究的限制,並提出若干建議。
14

我國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實施成效之研究

林慰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近年來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大專院校紛紛成立,而在教育經費吃緊的狀況下,我國在民國八十五年首由五所國立大學校院試辦校務基金制度,至民國九十年時,全國之國立大學已全面實施校務基金。本研究之研究目標為辨識出實施校務基金之預期目標、為這些預期目標建構績效衡量指標、蒐集資料以辨別目標達成之程度並瞭解實施校務基金對於各國立大學經營績效之影響程度。 在實施校務基金時,教育部即賦予各國立大學校院實施校務基金之目標與預期效應,經本研究彙總整理,實施校務基金之目標共可分為三個構面:財政構面、學校經營構面及社會構面。在財政構面下實施校務基金之目標為降低政府財政困難、擴充教育資源及學校預算更具彈性、避免立院過度干涉;在學校經營構面下的目標為提升經費使用效率、提升大學管理績效、使管理當局及監督者更瞭解學校財務全貌及使各大學發展自身特色;在社會構面下目標為提升教育品質及提高學校之社會服務功能。 本研究採實證分析及訪談方式以瞭解實施校務基金之目標達成程度及實施校務基金對於各國立大學經營績效之影響。研究結果如下: 1. 財政構面:降低政府財政困難之目標並未獲得實現,因為中央政府整體之教育支出並未因實施校務基金而有所降低,不過中央政府補助各國立大學校院之經費的確有大幅減少之趨勢,顯示整體的教育資源有擴充之效應。 2. 學校經營構面:實施校務基金後,國立大學校院較重視經費使用之合理性與效率性,而各校收入預算執行之能力有提升之現象;其他目標,如提升教學品質或研究能力、使管理當局及監督者更瞭解學校財務全貌及使各校發展自身特色,並未因實施校務基金而獲實現。 3. 社會構面:實施校務基金後,各校投注在每位學生身上的支出有減少之趨勢,而建教合作及推廣教育活動因實施校務基金而獲擴展。 綜合而論,實施校務基金最主要之目標及績效在於經費使用效率及收入預算實現能力之提升,至於其他目標,如提升教育品質及社會責任,與其說是實施校務基金之目標,不如說是各國立大學在實施校務基金時,應注意到的重點。 關鍵詞:國立大學、校務基金 /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College Fund Abstract With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been founded increasingly. In the situation of education expenditures of government being reduced and shrinking,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College Fund system(NUCF system)was first adopted by five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1996. By 2001, this system has been employed by all 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wa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observing the expected goals of applying NUCF system, setting assessment indicators for these goals, and gathering datum and information of these indicators to find out the degree of achievement and the impact of NUCF system on 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ficials i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et several achievement goals and expected effects for NUCF system, which are sorted by this study in three dimensions, the Public Finance, the School Management, and the Society. There are three goals in the Public Finance dimension, which are reducing financial pressure of government, enlarg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mpower universities’ budgeting flexibility and avoiding over-interference of Legislative Yuan. 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dimension, goals are improving expenditure efficiency, improving schoo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king school authorities more comprehend the financial status of school, and helping 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develop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ciety dimension, goals are improv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Empirical research and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are utiliz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Public Finance: The goal reducing financial pressure of government is not fully realized, because the overall education expenditures of government are not diminished. But the expenditures that the government subsidizes to 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re actually declining, which reveals that the entir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expanded. 2. School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efficiency of expenditu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lizing revenue budget after applying NUCF system. As for other goals, like improving instruction quality and research ability, making school authorities more comprehend the financial status of school, and helping 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develop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reached by NUCF system. 3. Society: The expenditure of each student in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college is reducing after applying NUCF system, but collaborative programs and ex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s are expanded. In summary, the main effect of applying NUCF system is to improve expenditur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realizing revenue budget. Other goals, such as improv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ould be better regarded as key factors when managing a school than as goals. Key words:National University and College,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College Fund
15

國立空中大學服務品質認知之研究

王平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OO一年的一月,我國歷經十二年的WTO入會談判,終於得以正式入會,隨著WTO的入會,對一向採取保護政策之我國教育事業的衝擊,絕不亞於財政、金融、經濟、農業等事業體系,而在教育事業體系中又以遠距教學為導向的國立空中大學,首當其衝,除面對國內大專院校的競爭壓力外,復加先進國家知名大學的引進,在此雙重壓力之下,學校當局必須有所變革與因應。如何藉由對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形塑高績效服務品質之工作團隊組織,以提昇學校的競爭力,是當前不可忽視的課題。 本研究利用英國劍橋大學三位學者A. Parasuraman 、 Valarie A. Zeithaml 和 Leonard L. Berry(以下簡稱PZB模式)所提出的服務品質缺口模式,針對國立空中大學在行政運作中為學生所提供之服務進行探討。 本篇論文採用文獻探討法與問卷調查法。在問卷調查方面,以國立空中大學之行政人員以及於九十二學年度下學期選課學生為研究對象,資料分析方法則採用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以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 經統計分析之後,綜合歸納做成以下之建議: 一、 建立共同的願景 二、 教育與訓練 三、 建立回饋機制 四、全員參與的推動 五、建立開放、有效之溝通管道 六、貫徹職務代理人制度 七、持續改善工作流程,建立單一窗口 八、工作擴大化與工作豐富化
16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追求國際化: 英國“金融時報”全球商學管理碩士排行榜之分析 / Systematizing CNCCU’s pursuit for the financial times (FT) masters in management ranking

許心怡, Cotio, Jovilyn S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追求國際化: 英國“金融時報”全球商學管理碩士排行榜之分析 / The “Systematizing CNCCU’s Pursuit for the Financial Times (FT) Masters in Management Ranking” studied the means by which FT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its ranking process and reviewed the factors concerning alumni career progress, school diversit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determined by FT to be indicative of globally competitive pre-experience graduate programs to gain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surement parameters of each of these factor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parameters led us to conclude that career prospects figure significantly into FT’s consideration, followed by the level of global exposure students experience in the program. Still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re the assessment of alumni’s investment returns,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f faculty and gender diversity present in the totality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made above, we have detaile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pertaining to the branding of CNCCU in Taiwan and on a global scale, improving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and Alumni Services (OSAAS), initiatives to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exposure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FT ranking.
17

我國綜合大學效率差異之衡量--資料包絡分析的應用

賴仁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採用教育部統計處編印的「八十三學年度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以及「行政院國家科技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的資料,以資料包絡法衡量我國22所公私立綜合大學的資源使用狀況。文中將綜合大學依產出別區分為『教學』上與『研究』兩項進行分析,已檢視我國公私立綜合大學是否存在資源使用上的效率差異;同時,也經由地區別的判定,以觀察我國在教育資源使用上是否存在有區域性差異。 本文的分析方式以資料包絡法為主,並且針對投入產出組合進行敏威度分析;首先,對各種生產技術假定下所得出的效率值加以比較,其次則對於生產技術以及生產的技術規模報酬進一步的認定;文末則以外圍者認定的方法(outlier)對於文中的各個學校決策單位(DMU)分別檢查,看看是否存在極端值而影響到整體相對效率的評估。 經過本文的實證分析顯示不論是用比例分析,DEA效率分析,實證檢定,抑或是從修正後的DEA模型中,我們都可以得到私立大學在整體效率表現上優於公立大學的結論,由生產技術的角度來看公私立大學的效率差異時,我們發現造成公立大學部效率的主因是導因於規模效率部份,;此外,有2/3的大學位於規模報酬遞增或遞減的階段,也提醒了學校主管當局應適度調整投入或產出水準,以便提昇生產效率狀況。至於從研究這項產出來看時,我們卻得到公立大學的表現還比私立大學來得好這樣的結論,由此可以看出私立學校主要將資源拿去生產教學這項產出,卻相對地比較沒有從事學術研究的工作,而且與公立學校之兼有著很大的相對差距,這是值得各私立學校與有關當局反省與檢討的。 在地區別來看時,依教學與研究兩項產出的實證結果,我們可以得到南部學校在整體效率的表現最差,其次是北部學校,而中部學校的表現最好。不過在統計檢定時,這項地區別的分野並沒有得到顯著的支持。
18

從大學自治與正當程序論不適任教師 / On any discomfort from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teachers due process

洪國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研究在探討台灣在大學教師依教師法與相關法規處理不適任教師過程當中,是否給予個人權益保障,依循憲法層次大學自治與正當程序原則。立法者及行政部門試圖擬定完整且基於人權價值,設計合法且適當法律或規則,使教師能夠在教學、研究與服務上盡可能發揮為國舉才功能。除此之外,針對教師行為有違法或不當者,法規也必須發揮功能,將不適任教師排除在高等教育環境外,可是過程必定遵守人性尊嚴及個人權益保障下,建構正當程序原則的法律規範及相關法律原則。目前教師法與相關法規仍舊存在些許問題,筆者透過美國憲法正當程序原則及聯邦最高法院判決來探討美國制度、法規相關作法與規定,期待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使我國這方面能夠改進,讓教師個人權益能確實保障。藉由大法官解釋與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具體驗證問題所在,期許我國教師法能在正當程序下,處理大學教師問題且給予合理救濟方法。 針對大學不適任教師之處理及救濟方法檢討時,所必須討論方向如下:序論,依據動機與背景、目的與問題界定嘗試透過玟憲資料分系及相互比較,呈現教師法、相關法規及外國規定等知解構方法,使得問題可以被釐清。現行大學教師懲戒法制之簡析,透過正面描繪教師行為及責任,在刑就現行法規所定立各種規範、程序、處理方法及救濟方式,且就案例是十解構問題與整理徵點。美國大學教師之救濟與程序保障,透過美國憲法規範正當程序價值與方式,建立在聯邦最高法院解釋範疇,使價值能夠被體認。除此之外,個個大學規範即使不受到正當程序價值所拘束,仍就體認此價值,規範在學校內部規則。大學教師行為與解聘法規等之問題探討,經由本國規定及外國規範,進行分系,使得彼此間優點、缺點能夠清楚呈現,在透過公共管理方法來進行解析,使問題釐清更佳透徹。結論與建議,根據上面探討我們能夠發現大學自製、正當程序再處理不適任教師問題的具體重要性,使得我們就制度能夠有一些改進方法,提供給我們這方面改善。 在研究者研究此問題,核心聚焦幾個層面。 一、不適任教師行為受到法規規範所引起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但法規內容不夠明確。 二、教師行為規範制度、法規建置不夠完備,有牴觸正當程序之情事。 三、檢視有無違反人權價值與程序正義。 四、試圖從美國憲法正當程序條款探討我國教師行為制度、法規等規範情形,以求改進方式。 本篇論文研究目的就大學不適任教師之處理及救濟制度,提供一些建議,期許能夠有一些幫助。從形式面向及實質面向進行探討與改進。
19

論商業健康保險爭議與相關監理規範-以英美相關司法判決與監理規範為參考 / Study on Legal Issues and Supervision on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Judicial Judgments and Supervision in 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

何哉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鑑於我國人民對商業健康保險的需求逐年提升,然伴隨著商業健康保險的新契約保件逐年提升,理賠爭議亦是層出不窮。本藉由介紹商業健康保險對我國國民健康所扮演的腳色及其移轉風險的特色,瞭解到商業健康重要性,及發現因隨醫療技術的進步導致保險人難以估計損失率及有舊有保單條款難以因應的困難之處。 而經由檢索分析我國法院與商業健康保險條款解釋有關的判決,發現因條款文字本身存有疑義之處、醫療技術的演進、醫療機構與保險人間缺乏溝通管道、保戶對複雜的健康保險商品認識不足等因素,致使關於商業健康保險理賠上的條款解釋爭議層出不窮。 因此本文參考美國相關司法判決及英美相關保險監理規範,建議將存有疑義的保險條款文字明確化、增進保單條款的易讀性、增訂銷售文件上的警語、統一商業健康保險資訊提供的格式及強化醫療機構與保險人的溝通,期能促使我國人民可以藉此更加瞭解健康保險商品的內容,拉近保險人與保戶間對商品的認知,並減少關於商業健康保險條款解釋爭議的發生,以提升保險人與被保險人間的信賴感及維持保險機制的對價平衡,進而使我國人民更能有效的利用商業健康保險,全面性的提高國民接受醫療的品質,創造三嬴的局面。
20

我國大學教師研究生產力及其相關因素之分析

黃璧惠, HUANG, BI-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了解影響我國大學教師的研究生產力是否有分配不均的情形,若 有,是什麼因素造成這種分配不均的現象。為了了解影響分配不均的因素,本研究分 別探討了若干個人和環境的變項。個人因素包括大學教師個人對研究的取向、學歷、 任教年資、性別、年齡、每週教學時數、每週投注於教學、研究、服務工作的時間百 分比等。環境因素包括任教系所的聲望(以大學聯招各科系的錄取分數為指標),教 師主觀認為任教的學校在行政措施、圖書設備、學術風氣上是否鼓勵教師的研究、及 研究經費等。 本研究採分層隨機抽樣及郵寄問卷方式收集資料,實得有效樣本人數617人。以SP SS中迴歸統計方法和變異數分析處理資料。 本論文乙冊,約五萬字,包括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三章研究方法、第四 章結果與討論、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3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