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4
  • 123
  • 1
  • 1
  • Tagged with
  • 125
  • 125
  • 125
  • 42
  • 35
  • 34
  • 30
  • 27
  • 27
  • 24
  • 23
  • 22
  • 21
  • 18
  • 1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稅式支出與所得分配──台灣之實證研究

邱峰明, QIU,FENG-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所得稅一般被視為較分平的租稅。尤其是綜合所得稅,考慮個別家庭或個人之不同情 況,以凈所得作為衡量經濟能力的指標,課徵累進稅率,使納稅能力相同的人,課徵 相同的所得稅;納稅能力不同的人,課徵不同的所得稅,以期達到所得重分配的目的 。 但是基於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原因,政府往往給予納稅者各種的租稅優惠 。這種脫離規範性所得稅結構之稅式支出,僅僅施惠於某一特定的行為、或某一所得 階層的個人。在政府固定的預算下,遂成為其他未受惠者之負擔,且可能減緩所得稅 之重分配功能。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編印之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個人所得分配調查報告指出從六十九年起 ,家庭及個人之所得差距有逐漸擴大的趨勢。因此本文試圖去瞭解與分析我國個人所 得稅制下之稅式支出對所得分配有何影響。 本文首先依國內外有關單位,經濟學者所共同接受之稅式支出準則,根據行政院主計 處之個人所得分配調查報告,定義一個規範性所得,以申報戶為單位,計算稅式支出 對所得分配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我國個人所得稅之稅式支出有明顯的倒置補貼:五 分之一最高所得階層的人享受了約百分之六十五的稅式支出;而五分之二較低所得階 層的人只享受約百分之五的稅式支出。再就現役軍人、國中以下教師免稅所造成之所 得分配較儲蓄投資特別扣除所影響之所得分配不公平。 最後本文將就現得的所得稅稅式支出分別提出檢討。
22

從概括性所得稅論綜合所得稅稅基侵蝕解決之道

葉錦霞, Ye, Jin-X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概括性所得稅係對所有所得同樣課稅,並准予扣除賺取所得的成本,但個人的消費支 出則不准扣除。蓋對所有所得同樣課稅,則涉及隱含所得、移轉所得等之評價問題, 而僅准予扣除賺取所得之成本,由於消費與成本之混同,在稽征技術上,對於真實成 本之認定則可能有困難;因此概括性所得稅雖能保持稅基的完整性,但基本上,在稽 征技術方面,其適用性則因各國的實施背景而有難易之分。 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基侵蝕之嚴重,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本文即擬以概括性所得稅作 為基礎,因應我國的背景作一修正,針對稅基侵蝕原因所在,提出整體性的改革方向 。
23

台灣地區課徵地方所得稅可行性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local income tax in Taiwan

鄭閔介, Jenq, Miin-J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與方法 隨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地方公共支出日益擴大,而地方稅收成長率又趕不上公共支出擴張的速度,地方財政日趨困難。在自有財源不足情況下,長年皆有賴上級政府補助。然隨國家各項重大建設實施,社會福利政策推動,中央政府財政亦感困難。為使地方各項政事能順利推展,地方政府應努力朝財政自主性方向解決問題。本文目的係基於地方政府自關財源的理念,對地方所得稅作一介紹,並對我國考量是否可引進該課稅制度作一初步評析,以為地方縣市開拓一可行之新財源,以部分紓解地方財務的困境。 本研究方法,首先以地方所得稅的理論基礎作一文獻上的整理及此稅課徵所應考慮的問題。繼而介紹美、日、韓等國課徵地方所得稅的制度,並比較世界各國課徵的現況,以為國內實施此稅之參考,並根據目前國內地方財政環境及稅務行政上的問題加以討論,分析我國實施地方所得稅之可行性。最後以試擬之地方所得稅制度,針對民國 83 及 84 年的稅基資料預估各縣市課徵得的稅收。 二.研究發現 (一)地方所得稅的理論依據 1.受益原則-- 因地方政府提供公共資源及設施,使個人之勞力與資本能夠發展其專長、獲取所得。再者,對非居民者之受益課稅。對在本地工作,而非居住於本地之工作者,由於目前僅有財產稅之課徵,無須繳納稅賦,造成使用公共資源卻不負擔成本的情況。故地方所得稅對居民及非居民在本地所賺取的所得者課以所得稅,使受益與付費能夠相互配合。 2.分散稅源-- 地方所得稅可分散稅源而降低其他地方稅的稅率,避免因過份依賴單一稅所形成的扭曲,並使地方稅制結構趨於效率及公平。另外,配合財產稅之下,提供地方政府穩定的收入來源。 (二)各國地方所得稅制度及其比較 各國地方所得稅制度設計規定不一,其特色可歸納如下: 1.地方個人所得稅-- 地方政府課徵地方所得稅時,其稅基往往採用中央所得稅的課徵資料,如課稅所得、分類所得或應納稅負等,顯示為降低稽徵成本,往往以中央之課稅資料,加以稍微修改。設計制度時,有些國家(如日本、韓國)會加入具有受益觀念的定額部分,使受益之居民分擔行政經費。使地方所得稅包括定額部分及所得部分,可收定額收穩定高及所得稅收彈性大的長處。 2.地方公司所得稅-- 各個國家的規定大多類似。除了根據應益關係對所屬行政區內的公司課徵定額部分的稅(如日本、韓國)外,一般規定,以其公司在當地所產生的營業所得,依照營業類別或所得高低,課以不同的稅率,亦或對所有公司採用一致的稅率。 (三)制度可行性分析 1.依據憲法第十章,財政收支劃分法第七條,省、縣自治法第十七條、十八條及第四十七條及尚待審議的地方稅法通則草案,已給予地方政府課徵地方所得稅適當的法源基礎。若中央制定稅法通則,以為省縣立法之依據,再經過省縣(市)議會議決即可實施。 2.地方所得稅徵收包括以個人及營利事業為對象。在稅基可行方向上,地方個人所得稅方面可採我國扣繳綜合所得稅之扣繳所得或綜合所得淨額方式課徵:地方營利事業所得稅可用每年營利事業所得額為可分配之稅基,以營利事業於各地之營業額做為分配稅基的基礎。 (四)稅收估計 根據地方所得稅試擬之制度,對 83、84 年度北、高及全省 21 縣市做稅收估計,綜合以下二點發現: 1.地方所得稅的徵收,縣市本身的所得稅基影響其可徵得的稅收甚大。 2.由稅收估計的結果顯示,地方所得稅課徵,各縣市每年可徵得稅收數額變動不大,可帶給地方政府穩定的課稅收入。 三、建議事項 建立一切實可行的「地方所得稅」制度,藉此充裕地方財源,增加地方財政的自主性,歸列以下幾點建議: (一)已由行政院會通過的「地方稅法通則草案」,應盡速由立法院審議以為縣市課徵地方所得稅之法令依據。 (二)為防止各縣市若自主獨立課徵,稅率規定不一,使各地居民間稅負上的差距不同,造成人口搬遷或移動,可考慮全國採取一致性的租稅課徵辦法,由中央政府加以規範,便於全國政事的推行。 (三)地方營利事業所得稅基於稅務行政的考量,可取用每年營利事業所得額做為可分配稅基,以營利事業於各地分公司之營業額為稅基分攤的基礎,乘以一比例稅率,為各縣市地方政府的稅收。 (四)地方個人所得稅,地方縣市參照我國綜合所得稅申報書,以綜合所得淨額未稅基課徵比例或累進稅;另外,基於所得稅即時徵繳的基本精神,亦可於給付所得時所填具的扣繳憑單藉以課徵單一稅率,列為縣市稅收。
24

香港所得稅制之研究 / A Study of Income Tax System in Hong Kong

林音茵, Lin, Yin 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臺灣經濟表現不佳,租稅收入入不敷出,故吾人興起藉瞭解其他國家之租稅制度,以求能有新的公共服務思維來開拓稅務新視野,此乃研究動機。   本研究的目的為:   一、探討香港為何在世界各國大多採行綜合所得稅制之情形下,仍然採行「分類所得稅」制?   二、探討在世界各國多為因應人口結構轉變及避免影響工作意願,而調整直接稅與間接稅比重的同時,為何香港政府未與世界潮流接軌,仍然維持高比例之直接稅?其與經濟成長率之關係為何?有無調整之必要? 本研究藉由瞭解香港所得稅背景、演進及歷年租稅收入結構變化,探討其採行分類所得的原因及直接稅稅收比重與經濟成長率的關係,獲得結論如下: 一、歷史地理因素-承襲英國所得稅制度,發展成國際貿易航運中心。香港稅務條例係以英國為殖民地制定的稅制為基礎而訂定,且香港位於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匯處,便於通往世界各地,又鄰近中國,爲中國的轉口貿易港,為吸引外資及促進經濟發展,稅制應求簡單。 二、簡單與效率原則-低稅率與簡單稅制。香港屬小型經濟體,為維持競爭優勢,堅持低稅率與屬地主義的課稅政策,並取消利息稅,不課徵資本利得稅與股息稅,對資金流動及對外投資障礙低、金融與銀行業限制少,使得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提高,無改革稅制之必要。 三、經濟及財政預算政策-自由放任主義、量入為出原則。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且採取自由放任主義,加上預算財政政策採取審慎理財方式,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多為結算盈餘,經濟繁榮,故無租稅之改革動力。 四、實證結果-直接稅占稅收的比重與經濟成長率成負相關。直接稅占稅收的比重提高1%時,經濟成長率將降低0.1767%;即欲維持一定的經濟成長,必降低直接稅的比重。 / Taiwan’s Economic Performance is not satisfactory for the past few years; meanwhile, government’s total expenditures exceed the tax revenue that it generates. Consequently, it is the research motive to explore the brand-new thinking of public service to develop new scope of taxation by comprehending different taxation systems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research purpose is to explore: 1. why most of the countries put the global income tax into practice in the world, Hong Kong is still adopting the schedular income tax. 2. why most of the countries regulate the ratio of direct tax to indirect tax for responding to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avoiding the influence of incentives to work in the world, Hong Kong is still adopting higher percentage of direct tax, and whether which is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and which is required to regulate. The research mainly explore the reasons of adopting the schedular income tax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atio of direct tax to total tax revenue and economic growth by comprehending the background and evolution of income tax, and the change of taxation structures over the years in Hong Kong. Its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Geographic and historical variation—Based on inheriting British’s income tax system, Hong Kong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shipping. Hong Kong Inland Revenue Ordinance is based on the tax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British Colony. Besides, Hong Kong is situated at the crossroads of Eurasia and the Pacific, its physical location is convenient to go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moreover, it is China’s transit trade port because of adjoining Mainland China. As a result, taxation system is as simple as possible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2.Simple and efficient principle—Simple and low-rate tax system. Hong Kong is a small-sized economic entity. For main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s, Hong Kong has to persist in the taxation policy of low-rate tax and territoriality principle, and has repealed interest tax, and does not impose capital gains tax and dividend tax. Besides, there are few barriers to capital movement and investment outward and few restrictions on financial and banking industry for Hong Kong to attain a higher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so it is not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taxation reform. 3.Economic and fiscal budget policy—Laissez-faire and the principle of keeping the expenditure within the limits of revenues. As a result of market-oriented, laissez-faire economy, adoption of the fiscal budget policy of prud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he principle of keeping the expenditure within the limits of revenues, Hong Kong government budget is surplus frequently and its economy is prosperous, and therefore does not have the motive to carry out the taxation reform. 4.Empirical result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tio of direct tax to total tax revenue and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is a negative number. If the ratio of direct tax to total tax revenue increases by 1%,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decreases by 0.1767%, i.e., the first requisite for sustaining a certain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is decreasing the ratio of direct tax to total tax revenue.
25

納稅成本之研究-我國綜合所得稅之實證研究

蘇郁卿, SU, YU-G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因租稅的課徵而產生的無謂損失,一般都只注意到對生產及消費的扭曲作用,而忽略 了租稅稽徵時所發生的稽徵成本與納稅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s and Complian- ce Costs)事實上,租稅的徵納成本也構成了社會的無謂損失。因此,一個理想的租 稅制度,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應該使其徵、納成本最小。因徵納成本二者或具有互相 替代關係,或具相互消長關係,故理論上二者同時考慮較具意義。惟因稽徵成本能由 全部納稅人負擔,通常與政府歸宿政策相吻合,同時目前統計機關對各稅徵課費用早 已有統計資料,而納稅成本在各納稅人間可能存有極大差異,差異程度與分配情形則 須實證研究才能得知,而我國至目前為止對於各稅納稅成本的數額及其在納稅人問分 配情形尚未有人加以實證或估計,因此乃激發研究納稅成本之動機;同時限於時間無 法對各稅一一加以估計,而綜合所得稅不但影響層面廣且目前各國稅制改革或稅務行 政簡化亦多以綜合所得稅為重心,故本研究擬以綜合所得稅為例,以問卷調查方法, 實證研究納稅成的數額及其分配情形,並擬利用樣本統計方法分析納稅成本的各項特 徵。 本研究主要內容除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及範圍外,於第二章則介紹租稅徵納成 本的基本概念,第三章為文獻回顧,在第四章除了說明研究流程及方法外,並擬說明 及分析實證結果,第五章為結論及未來研究方向。
26

中、韓、星、港所得稅制之比較研究

于秋姑, YU, GIU-G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擬對實際所得稅制度對儲蓄之影響作一番探討,並擬與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一香 港、新加坡、韓國等三國之所得稅制作一比較研究。 第一章 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資料來源及全文架構。 第二章 闡明所得稅對經濟成長,家計儲蓄,企業儲蓄之影響。 第三章 我國儲蓄短稅減免之涗革及其他有關儲蓄之所得稅制之說明。 第四章 第一部分-韓、星、港三國有關儲蓄之所得稅制之說明。 第二部分-我國與其他三國之所得稅制之比較。 第五章 我國所得稅制對儲蓄影響之實證分析。 第六章 綜合前述章節之討論作成結論與建議。
27

所得稅與勞動供給

梁正德, LIANG, ZHENG-D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薪資所得者所負擔的綜合所得稅稅負的比重日益提高,而絕大多數的薪 資所得者乃屬於中低所得階層;因此,不公平之說與主張提高減免措施的聲浪日益高 漲。然而,現行的所得稅制究竟是否會影響受雇者提供工作時數的多寡?影響程度又 是如何?對受雇者是否會產生無謂的福利損失?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尚未有此一方面 的實證研究,以資做為評斷皂標準。因此本文乃應用 J.Hausman與N.S. Dlomquist教 授所建立的計量模型,對國內實際情況做一實證分析,以期能更真確地了解現行所得 稅制對勞動供給的影響情形。本文計分成五章,共約四萬字: 第一章為緒論,揭櫫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架構與方法。 第二章為對有關勞動供給與所得稅之文獻做一概要的介紹與評述。 第三章為本文實證分析之理論與計量模型的建立。 第四章為本文實證結果之分析,並比較現行稅制與其他稅制對福利的影響。 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說明本文的研究成果,研究的限制與未來的研究方向。
28

所得稅會計處理之研究

郭碧雲, GUO, BI-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的目的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所得稅會計處理實務 第一節 美國現行所得稅會計實務 第二節 英國現行所得稅會計實務 第三節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所規定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準則 第四節 我國及其他各國所得稅會計實務 第三章 所得稅分攤方法 第一節 全部分攤法 第二節 部份分攤法 第三節 不分攤法 第四章 所得稅分攤後財務報表表達方法之探討 第一節 遞延法 第二節 負債法 第三節 稅後淨額法 第四節 混合法 第五章 遞延所得稅性質之爭議 第一節 遞延所得稅屬於資產、負債或其減項科目 第二節 遞延所得稅為收入科目 第三節 遞延所得稅視同股東權益項下科目 第四節 遞延所得稅不屬於財務表科目 第六章 所得稅會計特殊問題探討 第一節 淨營業損失的所得稅會計問題 第二節 投資抵減的所得稅會計問題 第三節 公開與非公開發行公司適用所得稅會計原則的問題 第七章 實證分析 第一節 跨期間所得稅分攤問題及其租稅效果之顯著性檢定 第二節 職業性質與所得稅費用問題之一致性檢定 第三節 職業性質與租稅效果處理方法之顯著性檢定 第四節 職業性質與所得稅會計特殊問題之檢定 第五節 中美兩國實證結果比較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29

所得稅與租稅幻覺對有偶婦女勞動供給的影響

廖光耀, LIAO, GUANG-Y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五大段落,字數在四萬字左右,內容如下: 一、前言:在說明研究本論文之方法與動機。 二、理論與實證之文獻回顧:把十幾年來有關之理論與實證結果加以簡介,使得吾人 能對此些學者之研究方法與所得結果能有所比較。 三、理論模型之設定:由有偶婦女勞動參與行為之決定與其市場工資率與勞動供給時 數方程式的設定,吾人可進而探討所得稅她們勞動供給的影響與租稅幻覺之存在性及 稅後福利損失情形。 四、實證結果分析:首先說明實證資料KAP 5及LF 84之處理,並在此章中比較兩套資 料之實證結果。並於LF 84 資料作一簡單之模擬稅率降低對婦女勞動供給之影響分析 。 五、結論:綜合迴歸分析結果與模擬結果,提出總評,並提供建議,以供有關決策當 局立法時的參考。
30

最適薪資所得稅之研究

羅仙法, LUO, XIAN-F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累進所得稅是每一重視公平的政府所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即使在高度社會主義的經 濟體系中,專業技術人員的價格亦較其實際蒂酬來得高。在西歐與美加等資本主義的 國家中,如何對不同的所得階層課以不同的稅率,是個常見的爭論。然而,卻鮮有相 關的經濟理論對該爭論做適切的分析。本文即欲對課稅函數的型態估初步的探討。一 來可使經濟理論與稅務行政相結合,二來可做為決策者執行稅法的判斷標準。 作者假定所有社會成員的所得均來自於供給力時所獲取的薪資。個人以其稅後所得從 事消費,且個人的效用函數決定於消費的數量與工作的時數。循此假設,依最適控制 理論,求取社會總效用的極大化。是為本文之大要。

Page generated in 0.01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