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漳泉客三系移民與彰化平原媽祖廟王嘉棻, Wang, Jia 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台灣每到農曆三月便會掀起一股媽祖熱,彰化歷年也都會因為媽祖遶境而熱鬧好一陣子,加上筆者自己本身是道地的彰化人,所以媽祖信仰便成為撰寫論文的主軸。然因為彰化與早期的台灣社會一樣,都是屬於移民社會,且主要的移入的人群分為漳州、泉州與客家這三大系,於是筆者試圖在此研究中整合媽祖信仰與移民,透過觀察宮廟內的建築、金身、歷史、旁祀神…等,觀看不同移民在同一信仰中的表現方式。
本論文的題目為「漳泉客三系移民與彰化平原媽祖廟」,目標在於發現漳、泉、客三系移民在媽祖信仰上所表現的異與同為何,以及想藉由這些線索與資料來看媽祖信仰中的彰化族群間邊界的存在與否,論文的研究方法是透過民族學的觀點,及配合文獻、古籍的閱讀與田野實察來進行,研究的對象則為彰化宮廟中主祀神為媽祖的宮廟。
本論文除緒論與結論之外,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的主要內容為闡述彰化平原的移民與開發歷史,從介紹平埔族的歷史到日治時期所做的籍貫分佈分析,藉由文獻資料的整理,來釐清彰化平原中的人群分佈與整個歷史源流,接著再談到隨著移民進駐彰化的媽祖信仰。
第二章是整理、分析田野實察中對於媽祖宮廟建築的基本材料,藉由案例來說明不同族群間對於宮廟建築的特色,然後再將彰化平原中的媽祖廟做一分析與歸納整理。
第三章則針對媽祖的金身、造型來做發揮,先談到媽祖香火的緣起類型,並對彰化的案例作分析歸納,接著再試圖與移民的來源做一疊合。
第四章先談到民間信仰中的多神崇拜,然後再進入彰化媽祖的配祀神,藉由配祀神所代表的族群意義與民族分佈做一比較,再由其中找出媽祖與配祀神的組合類型。
結論為綜合前四章所做的分析與調查,闡述媽祖信仰在漳、泉、客之間的表現情形與分佈,以及族群間邊界的存在情形。
|
22 |
民間參與都市更新災區重建-兼論容積獎勵之迷思蘇英瑋, Su, Ying-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台灣發生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震,在最迫切的緊急救災之後,家園重建問題立刻浮上檯面,這也是國家未來數年間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本研究首先對於國外災後住宅重建的經驗與台灣的政策進行比較,再以災後民間參與住宅整體重建作為研究的主體,並以一般都市更新情境與921災後更新重建情境作為兩大主軸,分析此兩種情境下所產生的差異,發現其差異主要可以分為程序上的差異和本質上的差異。至於以都市更新方式重建災區住宅所遭遇的問題,也歸納分析出下列四大項包括:居民缺乏重建共識、缺乏法令認知、新建商投入不積極與重建貸款問題等。
接下來,從民間參與災區住宅重建報酬風險評估作為切入點,討論影響住宅更新重建風險報酬的因素,進一步去探討不同角色在報酬風險計算方式的選擇,以實施者而言,本研究採取現金流量折現模型(DCF)中的NPV、ROE與IRR作為評定的基準;對土地所有權人而言,則著重在其可分回多少樓地板面積,或需要再拿出多少錢以回復其原來之生活水準面積;另外對於政府,則計算出不同模式、情境下政府所補貼的額度。關於風險分析,則利用敏感度分析,來找尋影響報酬的重要關鍵因素,發現營建成本、銷售房價、銷售率是共同關鍵變數,本研究也針對此類變數做了更進一步的分析。
最後運用一個最有可能採取整體更新重建的集合住宅個案,作為模擬的例子,企圖瞭解集合式住宅,在運用整體更新重建所可能產生的分配與報酬狀況。模擬了在無任何獎勵情境下、都市更新條例情境下、921相關重建規定的情境下,不同模式:包括合建模式、部分合建與買回混合模式、部分合建與賣地混合模式的報酬與風險情況。結果發現,921情境優於都市更新條例情境更優於無任何獎勵之情境,且部分合建與買回混合模式、部分合建與賣地混合模式將會是市場上最常遭遇的狀況。但以本研究所採用的個案與假設前提而言,整體更新重建依目前的規定,實施者將不願意接受此類行投資案。就一般都市更新條例的情境,此個案應屬於更新成熟度不足的地區,除非具有強烈的不良外部性政府願意增加補貼,否則將不會自然進行更新重建,至於921情境下政府已投入較都市更新條例情境多的補貼,仍不足以吸引實施者投入,其原因可能就存在於實施者對未來市場信心不足,導致容積獎勵無法落實。
對於以上的缺失,本研究針對財務機制面與非財務機制面做出下列建議,首先對於財務機制面提出:容積獎勵的彈性運用,包括容積獎勵與補助金互補的關係和容積移轉配套實施、融資制度的建立、土地價值計算方式、拆遷補償費正當性的思考。至於非財務機制面則提出協商機制的建構,與更新機構的確實建立的建議。
|
23 |
〈渡子歌〉研究黃菊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渡子歌〉目前仍流傳於台灣北部客家聚落,為客家山歌中的一首長歌,其內容描寫母親撫育小孩的艱辛,目的則在勸人行孝。本論文根據所收集的十三個異本,除前言和結語外,共分五個章節討論,分別為「緒論」、「〈渡子歌〉考校」、「〈渡子歌〉的淵源」、「〈渡子歌〉的語言藝術」和「〈渡子歌〉的文學內涵與文化詮釋」。
本文在緒論部分簡單介紹了客家的歷史、文化、社會以及台灣的客家山歌和四縣客家話。而在第二章則比較了十三個異本的異同,並選擇一個討論本加以標音和校釋,做為往後各章節討論的基礎,同時交代〈渡子歌〉演唱的方式。 第三章探討〈渡子歌〉的淵源。本章分別從台灣北部客家山歌的演變及民間孝道文學的傳承兩方面討論〈渡子歌〉形成的脈絡。第四章從「語言旋律」和「語言技巧」兩方面討論〈渡子歌〉的語言藝術。第五章探討〈渡子歌〉的文學內涵與文化詮釋。在文學內涵方面,分別就「內容分析」、「敘事手法」、「主題思想」三部分討論;而在文化詮釋方面,則從「流傳的時代背景」、「反映的社會意義」、「女性在傳統客家家庭的地位」三部分探討。
前言 0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客家的歷史、文化、社會 05
第二節 台灣客家山歌簡介 09
第三節 四縣客家話 12
第二章 〈渡子歌〉考校
第一節 異本的比較 15
第二節 標音與校釋 43
第三節 演唱的方式 54
第三章 〈渡子歌〉的淵源
第一節 台灣北部客家山歌的演變 57
一、〈十想度子歌〉〈十報父母恩〉 57
二、〈勸世人〉 67
三、〈勸孝歌〉 68
四、小結 90
第二節 民間孝道文學的傳承 91
一、敦煌孝道歌讚及講經文 91
二、寶卷 111
三、佛曲 119
四、小結 129
第四章 〈渡子歌〉的語言藝術
第一節 〈渡子歌〉的語言旋律 131
一、聲調的組合 132
二、韻腳的安排 140
三、語言的長度 145
第二節 〈渡子歌〉的語言技巧 148
一、生動的修辭方式 148
二、特殊的方言辭彙 153
三、自由的虛字襯字 158
四、民俗諺語的融入 161
第五章 〈渡子歌〉的文學內涵與文化詮釋
第一節 〈渡子歌〉的文學內涵 165
一、〈渡子歌〉的內容分析 166
二、〈渡子歌〉的敘事手法 172
三、〈渡子歌〉的主題思想 177
第二節 〈渡子歌〉的文化詮釋 184
一、流傳的時代背景 184
二、反映的社會意義 186
三、女性在傳統客家家庭的地位 190
結語 197
主要參考資料 201
附錄一 215
附錄二 219
|
24 |
公民參與之理論與實踐-民間教育改革團體的個案研究 /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傅麗英, Fu, Li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八十年代的台灣社會充斥著一股來自民間的新興社會力,許多關心公共事務的公民,志願組成各種民間公益團體,並採取各種不同的參與行動來爭取權益或改進社會品質。是故,依此民主趨勢,本研究為探討公民參與的理論與實踐面向,則以近年來倡導教育改革的民間公益團體為研究對象,並選取從事教育改革的主要三個參與社群─家長、教育工作者、社會人士的代表團體,為「主婦聯盟教育委員會」、「人本教育基金會」及「四一O教育改造聯盟」。並藉由此三個團體的個案研究,來探索民間公益團體的公民參與的基礎、目的、途徑、策略、要件與影響等層面,以作為建構本土化的實地理論。本研究對「公民參與」界定為:「公民與公民團體基於對自主權、公民資格的體認,以及對公共利益與公共責任的重視,主動投入其意志、情感、知識與勞力於公共事務的活動中,所採取積極而直接的參與行動。」,而對「民間公益團體」的定義為:「由民間人士志願自發性結社,以實現某種特定的公共利益與公共責任為目的,且充分開放予公眾自由參與的團體。」教育改革類民間公益團體的參與目的,即是欲透過對教育的關心與反省,投身時間與能力於改革整體教育體制與品質,進以促使教育自由化、教材生活化、資源再分配,並且能充分開放給關心教育議題的公民參與。所引用的主要理論基礎為「公民資格」、「志願主義」、「社區主義」及「參與民主理論」,並且依此內涵來分析民間公益團體之公民參與的實踐過程。最後,對民間公益團體與政府方面,提供能助展我國公民參與發展及實踐的十項建議,並展望未來後續的研究,能朝向更本土性、深入面的探究。
|
25 |
中國智庫角色與功能之研究 /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Chinese think tanks傅永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被稱為是一個已崛起的世界大國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為何中國會迅速崛起,除了外在因素的配合外,最重要還是要歸功於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知識增長,經濟蓬勃發展的緣故,其中中國政府高層對智庫及學者、專家的重視,使各項政策的出臺,在合理性、周延性、可操作性與前瞻性上大為提高應為重要成因。
毛澤東當政時期智庫幾乎不存在(尤其是文革時期)。鄧小平掌權後重建一些舊有研究機構,並陸續成立新的研究機構,是為中國現代智庫發展之濫觴。近30年來,中國官方智庫蓬勃發展,而民間智庫(尤其是政治、外交、軍事方面)卻因受政治環境的影響,出現巨大起伏變化,其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中國官方智庫扮演的角色頗多,與美國等西方智庫比較,其中擔任政府政策宣傳者的角色,以及作為情報機關的掩護機構,較為特殊,另外部份官方智庫已成為政府與外國「二軌」對話之主要管道。在功能上,由於中國由落後中崛起,故其發揮之功能頗為顯著,至於「旋轉門」及儲備與提供高層官員人才二項功能,由於中國遴選人才制度的關係,目前發揮有限,惟未來可望逐漸提升。
由於政治制度的不同,中國智庫相較於西方,有以下三點差異,第一、高度的壟斷性,面對民間智庫的競爭相對較少;第二、經費來源單一、量少;第三、可透過一種屬於常態卻「非正規」管道直接提供高層政策建議,發揮其影響力。
中國民間智庫因為法律註冊問題及政治信任問題,生存發展遭受挫折,針對中國特有的政治環境,吾人以為中國智庫未來可能出現以下的發展走向:一、續將部份官方研究機構改為民間(或半官方)智庫,二、調整法律註冊方式,開放民眾成立真正民間智庫。 / China, being called a rising world strong power, is an indisputable fact.Why can China rise rapidly? Apart from external factors to support its development,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l factor i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al grows due to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of Deng Xiaoping. With consulting to think tanks, scholars and experts, Chinese government carry out national policy in a more rational, compre- hensive, feasible, far-sighted way.
One could hardly find a think tank in Mao’s period (especially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fter Deng came to power, he reconstructed som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stablished new ones, which became Chinese modern think tanks later on. China's official think tanks have acted vigorously for nearly 30 years. However, the non-official think tanks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politics, diplomacy, and military) have gone through huge ups and downs with the changing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the think tanks needs to be watched closely.
Compared with think tanks in the West, China's official think tanks play multiple roles. They not only serve as media for government propaganda, but also act as fronts for intelligence agencies. Further- more, some of the official think tanks have served as the "dual-track" channels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 governments. Think tanks play important roles for China’s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ir func- tions, however, as a “revolving door” and human power providers, are still limited. It is expected that above situation will change gradually.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think tanks and the western ones. First, a high degree of monopoly- there is little competition from non-official think tanks. Second, they have a single and limited source of funding. Third, they provide policy suggestions to the government officers through normal, but "informal" channels.
It is difficult to register as a “think tank” in China. Even a think tank can register legally; it’s still hard to get political trust from the government. This thesis finds that there are two possibil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ink tanks in the future. First,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transfer the government research institutes to non-official (or semi-official) think tanks. Second,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amend the law to allow the public to set up non-official think tanks.
|
26 |
鶯歌鎮民間信仰廟群與地方發展謝詩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是以鄉鎮為範圍的民間信仰研究,亦談及祭祀圈遠跨至鶯歌的他鄉鎮大廟,筆者深受恩師林修澈教授及林美容教授對民間信仰研究的影響,選擇以一個開發、變遷快速的台北縣邊緣鄉鎮為研究地點,期待倚仗著前輩的研究基礎,進一步更深入、紮實地研究民間信仰,為民間信仰的研究作進一步的努力,也為歷史文化寫下記錄。
本論文的題目為「鶯歌鎮的民間信仰與地方發展」,第一個目標在探討鶯歌的發展史,第二個目標是觀察記錄鶯歌六十八個公眾性質信仰,並找出民間信仰與地方發展的關係。論文採用質化研究,以普查的田野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對象包括:七座跨庄頭廟,五十三座土地公廟,三個神明會,二個大墓公,三個特殊信仰。得到研究成果簡述如下:
1. 地方發展史:鶯歌鎮依地理地勢可分為平原、山地、台地三個生活區,東南部為大漢溪畔的平原,西北部近龜山山區及桃園台地。民族分布上南閩北客,且以泉州人為多(三峽祖師廟信仰),有許多同姓聚落,從農業、工業(【石回】仔)、到觀光業,逐步成長。
2. 大廟信仰:因為交通(河運、鐵路)、行政(區劃、地方政府)、經濟(【石回】仔)的發展、獨立,鶯歌碧龍宮與三峽祖師廟的勢力消長間,發生微妙的轉變。
3. 信仰概況:鶯歌鎮土地廟佔了全鎮的78%。其中又以鶯歌鎮西北部「廟分布」的密度較大。在清朝時代、日本時代、民國時代,「廟增加」的數目相當;目前「廟規模」以單開間廟為主,表示鶯歌處於村落形成與發展期的階段。
4. 跨庄頭信仰:以鶯歌鎮東南、西北為界,可以看到兩群跨庄頭的信仰勢力兩兩相對,如景美尪公vs.林口十八手觀音;三峽祖師公vs.嶺頂觀音媽;鶯歌大墓公vs.福安大墓公;八股媽vs.三界公。(見【圖5-1:全鶯歌鎮的跨庄頭信仰祭祀圈概念圖】)。
5. 信仰與發展:廟的組織形態,依著歷史的因素、距離的遠近,會產生各種變通的替代方案;廟的發展也會與地方相互呼應,不但反映民族文化,亦反映地方的發展狀況。
|
27 |
喬安公司的「安家30專案」整合商業模式 / An analysis of "Intercare 30" business model湯可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在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同時,再加上少子化的趨勢,使得65歲以上之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同時在這群老年人口中有部份是屬於經濟弱勢及老弱殘疾,此部分通常是保險公司之拒保族或是無法負擔高額之保險費用而成為社會體制下所遺忘、缺乏完善照顧之族群。因此喬安網路平台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安家30專案」,強調繳費低廉、不須體檢、費率平準、無年齡上限皆可加入。因此本研究透過產業分析、市場競爭產品優劣勢分析,並利用資料蒐集(至2010年6月止),來了解「安家30專案」在產業中之定位及競爭商品中之利基及缺點。然而本研究認為符合此商品目標客群之經濟弱勢且老弱殘疾之族群也僅約16.4萬人左右,再加上同性質之地方往生互助會、老人會或是部分類似特定保險商品的競爭,在沒有地方深耕優勢及知名度等劣勢下,喬安網路平台股份有限公司若想利用「安家30專案」將此事業坐大,於市場中獨佔鰲頭,16.4萬人之潛在客群顯然不足提供喬安網路平台股份有限公司於市場上發光發熱。為了開源增加收益、擴大目標客群,喬安公司研擬消費購物商城平台業務-Hooli 互利購,期望透過此平台與會員關係更緊密、拓展非經濟弱勢老弱殘疾之客群、增加殯葬產業中之服務範圍及與「安家30專案」相輔相成增加會員數及拓展營收。本文針對上述分析,於文末對於「安家30專案」是否真能為喬安網路平台股份有限公司作出貢獻作出評論。 / Accompany by more senior people and low birth rate, the ratio of population above 65-years-old has been gradually increased. Among the population, some are low-income who can’t afford high insurance premium, some have serious illness that insurance companies refuse to insure, their life have became unsecured and need more care. Thus, "Intercare.com.tw” emphasizes low premium, exempt health examination, equal payment, everyone can participate without age restriction. We focus on industrial analysis, competitive product to analyze “Mutual-Aid Found mechanism and the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Internet mutual indemnification program” strength and weakness. However, only 0.164 million people are their aimed customer, other mutual organizations or insurance policies occupy some customer. It’s hard to survive if only rely on 0.164 million people. We suggest "Intercare.com.tw” to develop a new Internet-based platform named Hooli-Go, which aims to make tighter membership relation, discover potential customers, expand service coverage, and cooperate with “Mutual-Aid Found mechanism and the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Internet mutual indemnification program” to boost revenue. We draw a conclusion on if this combination can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Intercare.com.tw”.
|
28 |
韓信崇拜的歷史源流與在台灣的發展─以台中寶林寺為例 / The history of Hen Sin worship and its development in Taiwan: taking the Taichung Bao Lin Temple as the example楊東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被譽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歷史記載被呂后與蕭何用計所殺,一代功臣名將便如此畫下人生句點。然而,其豐功偉業以及果敢勇猛的形象皆烙印在人民的心中,因此除了劉邦為他埋首級處有祠廟外,韓信所到之處也都有所傳說,且為之立廟,例如:河北獲鹿縣的韓信祠。
韓信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個英勇的將軍形象,但跨過一個海峽後,卻被賦予不同的形象。在台灣,韓信的傳說與中國流傳的故事大相逕庭,傳說韓信死前將兵法化成象棋,而台灣則將這則傳說重新編纂,讓韓信除了發明象棋外,還發明了麻將、骰子等,並且將之奉為賭博神,使之成為民間所謂的偏財神。韓信從原本的鬼神變為萬人尊敬的武神,又從武神轉變成萬人膜拜的財神,這樣的變化因素到底為何?而韓信崇拜在台灣為何會產生如此重大的轉變?
除此之外,台中烏日的寶林寺更是將韓信的神明性質擴大變成萬能神,雖然此間寺廟是以觀音菩薩為主神,但信眾都將觀音菩薩與韓千歲齊名,祈求時更是將兩者稱號並列,其中的演變過程如何?而此是否可以看出台灣韓信崇拜發展的普遍脈絡?或者此僅為韓信崇拜發展中的特例?
台灣的宗教環境特殊,其宗教發展也與中國宗教有所異同。雖然台灣的宗教多為中國的原鄉型態,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台灣的民間信仰已漸漸在地化,可以看出許多與中國原鄉不一樣的宗教型態。而韓信崇拜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不僅在傳說上,在神明性質的塑造上以及儀式的展演上都有著極大的差異,因此也可藉由此例,觀察台灣宗教發展的獨特性。 / Han Sin, was a person of talent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Han dynasty, but he was executed by Queen Lyu and Prime Minister Siao He. Although he was accused of an armed rebellion, he is still considered a sage by later generations after he died. To commemorating him, the state and nation founded memorial temples in several locations in China.
In the Chinese history, Han Sin was a renowned strategist and god of war, but he actually turned into the god of wealth in Taiwan. The Taiwanese changed the Chinese anecdote that Han Sin was the ancestor of Chinese chess and shaped him into the inventor of all gambles. Why was Han Sin changed from a ghost to the god of war, and then into the god of wealth? Furthermore, why would his character have developed suc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aiwan?
Besides, Han Sin almost became to the multi-purpose god in the Taichung Bao Lin Temple. There are two primary gods, Avalokiteshvara and Han Cian Suei. However, 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Avalokiteshvara and Han Cian Suei, and why does it have those developments in the Taichung Bao Lin Temple history? Is it possible to find the rule of Han Sin worship development? Is this a special example of Han Sin worship in Taiwan?
The environment of Taiwanese religion is unusual and differ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ligion. After several dozens year of development, the Taiwanese folk religion has localized gradually and Han Sin worship is an obvious example. In Taiwanese folk religion, there is a notable difference not only in fable, but also in shaping the gods' character and in ritual. In this way we can observe the uniqueness of Taiwanese relig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Han Sin worship.
|
29 |
民間參與污水下水道建設財務面之探討洪世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淡水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案為例,針對污水下水道 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投資案進行財務分析,透過淨現值、內部報酬率、自償率、償債比率等指標,評估可行之結果。本研究發現,在民間機構負擔所有興建成本的情況下,用戶須負擔 30.78 元/度之處理費用;若有關用戶接管之成本由政府分擔,則用戶仍須負擔 26.57 元/度之處理費用,方能使整體 BOT 案具財務可行性。由於污水處理費費率相對遠高於現行自來水價,故台灣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若以 BOT 模式推動,會產生:(1) 大幅加重用戶負擔,(2) 民間機構收費不易,(3) 未將風險充分移轉至民間機構等缺失。
由於 BOT 模式應用於我國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上存有許多令人疑慮之處,因此本研究以英國之蘇格蘭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為例,介紹 PFI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制度。從制度之比較中,本文發現利用 PFI 制度來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不但具備與 BOT 模式相同的優點,且其具績效評估功能的付費機制與導入量能原則的處理費融通方式,更能解決 BOT 投資案在執行時所遭遇到的問題。然而,因為費用融通尚無法兼顧效率面之缺失,使蘇格蘭之污水下水道 PFI 模式是否能適用於台灣,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 PFI 制度中部分規範與精神,確實可供國內推動民間參與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之重要參考及改善方向。
|
30 |
民間參與高齡者住宅設施政策及法令之研究分析 / Studies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policy and laws in aged housing facilities張育瑞, Chang, Yu J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今各先進國家均正經歷人口結構老化的社會變遷課題,我國已於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政府面對人口老化所需解決的便是建構適合老人安居之住宅與居住環境。惟政府總體預算以及人力資源均屬有限,因此如何引進民間投資來減少政府財政負擔及提昇整體老人福利服務之績效與品質,已成為一大課題。本文以老人住宅及老人福利機構為研究對象,探討民間參與高齡者住宅設施的關鍵因素,並參照日本PFI事業模式的發展經驗後,提供後續執行之建議。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以下三點,一、我國現況分析:老人住宅及老人福利機構相關法規分析、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及老人福利機構推動現況分析;二、日本現況分析:老人住宅及老人福利機構相關法規分析、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及老人福利機構推動現況分析;三、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及老人福利機構之課題研析,並擬定其建議對策。
在民間參與老人住宅方面,原為依老人福利法設置之社會福利設施,得依促參法辦理,現已納入住宅法中社會住宅之一環,住宅法甫於2011年底公告,並將於2012年底施行,惟相關子法尚未制定,故整體配套措施及後續推動仍有待觀察。
在民間參與老人福利機構方面,除於老人福利法中即有獎勵民間興辦之相關配套措施外,亦得在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後適用促參法辦理之。惟因老人福利機構之興辦較不具自償性,故在民間參與之推動上較為困難。
本文就我國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及老人福利機構方面提出相關課題分析,並參酌日本之相關法規及案例,研擬建議對策,以供參考。
|
Page generated in 0.0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