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連鎖業物流決策之研究魏仁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國民所得的提高及新通路形態的產生,改變了原有的零售業經營模式,在新的通路中,連銷業的經營模式為最蓬勃的新興通路之一,不同產業的連銷經營紛紛的出現,如便利商店,即為其中最為典型的零售業連銷經營的型態。
本研究主要想瞭解連銷業的經營中,對其物流決策影響之因素,影響的因素包括經營形態、產品特性及企業目標,並藉由價值理論和實務的運作情形,將連銷業的物流分成數個價值活動,藉由交易成本來分析經營形態、產品特性及企業目標對每個價值活動物流決策的影響。
本研究主要討論的產業為便利商店和連銷藥局,便利商店從民國六十年代發展至今,已漸趨於成熟,其物流決策可以作為其他產業的參考,而連銷藥局則為同國八十年初開始發展,現在正處於發展摸索期,本研究希望藉由兩個產業的比較,來分析不同產品特性和產業間物流決策的異同及其影響。經由個案訪問和分析歸納,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和建議有二:
1. 認為連銷業的物流大致可以分成六個價值活動,由企業的經營目標決定了每個價值活動的服務水準,在這服務水準之下,不同的經營形態和產品特性會形成不同的交易成本,影響物流決策。
2. 對連銷藥局的經營來說,其物流決策主要取決於其企業目標,並可以將不同特性的產品以不同的物流系統來處理,使運作更有效率。
|
22 |
全球供應鏈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台灣電腦業為例許政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腦業的產品生命週期日短、利潤趨薄,再加上採購與生產的全球化,使得電腦業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比其它行業來得更複雜也更重要。面對環境的快速變動與地理涵蓋範圍的擴大,電腦業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應付,廠商若想脫穎而出,獲得更高的利潤,勢必要有一些新的管理方式、新的作業制度。國內關於電腦業全球供應鏈的文獻相當缺乏,本研究希望藉由個案公司的深入探討,對電腦業的供應鏈管理作法有進一步瞭解,並試圖找出成功廠商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的主要問題包括:
1.台灣電腦業製造廠、組裝廠、研發據點的佈局與考量因素為何?
2.台灣電腦業運籌管理的採購策略、物料管理,以及為配合全球運籌,生產方式有何改變?公司的全球運籌模式為何?
3.台灣電腦業選擇供應商的標準為何?供應鏈管理下廠商與供應商的互動關係為何?
4.與供應鏈管理有關的資訊系統如何幫助台灣電腦業進行內部資料整合與外部資訊交換?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
1.據點選擇
不同性質據點在進行據點位置選擇時會有不同的考量因素。製造據點選擇大陸、東南亞主要是考量人工成本、土地取得成本,選擇墨西哥、英國則是為了接近美、墨市場,就進服務客戶;組裝據點則會選擇接近市場、接近客戶的地方;研發據點會以美國矽谷為優先。
2.運籌管理
◆ 採購:原物料特性不同或公司有不同的決策考量會有不同的採購策略。組裝廠所需要的零組件因為各廠大同小異,所以會由總公司集中採購,但授權給各組裝廠個別下單;製造廠所需要的零配件因為各地需求不大一樣,而且需要供應商密切配合,根據製造廠需要做適度需改,所以會授權製造廠自行採購。
◆ 物料管理:零組件特性不同會有不同的供貨方式考量。產品生命週期長、變化少的零組件以海運方式運送,降低運輸成本,並希望供應商預先出貨到組裝廠附近倉儲;產品生命週期短、產品變化少的零組件以空運出貨,增取時效;產品變化快、價格變動快的零組件則由組裝廠在當地採購,避免跌價風險。
◆ 生產方式:製造、組裝的分離,必須有一些配合性的創新方法,而這些方法可能是透過產品的重新設計或是制度的調整配合,包括:模組化的產品設計、採用共用零組件、簡化電腦組裝拆卸、設計一套標準的作業程序、差異化部份儘量延後組裝。
◆ 運籌模式:主機板製造廠以空運方式將主機板運到組裝廠,而一般零組件供應廠,如監視器、鍵盤則以海運方式預先出貨到組裝廠附近倉庫,組裝廠會先進行部份的電腦組裝,等到客戶下單後,再組裝上當地採購的關鍵零組件,組裝完成後,直接送往客戶指定的顧客手上。
3.供應商管理
◆ 供應商選擇:廠商在進行供應商的選擇時會考量的因素除了基本的要求(品質、交期、價格、服務);根據產品特性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考量(如產能、研發能力);此外,隨著全球供應鏈的管理方式,製造商在選擇供應商時會開始要求全球交貨與能夠電腦EDI連線的能力。
◆ 供應商管理:供應鏈下的供應商客戶關係將變得比以前更密切,從敵意的零和關係變成合作的雙贏關係。製造商會選定少數幾家供應商做為合作對象,並且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雙方接觸的頻率會變多,也會分享更多的資訊。
4.資訊系統
廠商在進行供應鏈管理時應該具備的資訊系統,包括:MIS、供應鏈管理軟體、完整的資料庫、公司據點間網路、公司對外網路、通訊軟體等等。
|
23 |
從通路分析物流公司之策略定位 / Analysis the Stragetic Positioning of the Logistics & Distribution Corp. through marketing Channel周政雄, Chou, Cheng Hsi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物流成本實是產品價格的一部份,根據美國學術界的研究指出,1982年全美國的物流費用,佔其當年GNP的21%,也就是創造100元所得,即有21元是折耗在物流活動上。此外,從世界零售業態的變化趨勢:複雜而多樣化,銷售點密集而龐大,物流量也隨之激增。傳統廠商/產地直接運送或地區經銷商區域配送的方式,已無法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在物流配送方面,需一專業之機構進行整合商流、物流及資訊流,提供多樣少量的配送服務、縮短流通通路以降低商品成本與提高流通的效率。物流系統逐漸發展為一專業領域,物流公司乃因應而生。
本研究主要是以一獨立機構「物流公司」取代「物流中心」功能部門的研究,視物流公司為一「利潤中心」,探討物流公司所能扮演的中間流通策略。其次,以一適當之構面對物流公司分類,以提出一個將物流公司分類的架構。最後,則是探討影響物流公司定位之因素與在不同定位下,所表現出來的核心技術能力與策略作為有何不同。
本研究採用探索性研究,透過深入訪談,以通路功能之行使區分個案公司,並以通路結構、通路成員關係、公司目標解釋個案公司所在類型區隔,並歸納各類型物流公司的核心能力與營運作為。
本研究發現,由於對執行通路功能意圖的不同,物流公司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型態。若依所從事之通路功能(商流、物流)來區分,物流公司可分為專業物流公司、封閉型物流公司、混合型物流公司、批發型物流公司。
專業物流公司的出現是因為在通路結構上存在著物流服務需求,而製造商與零售商在減少資本投資風險與增加競爭優勢的考量下,會尋求與專業物流公司的合作,以縮短通路結構,追求物流活動的效率化;封閉型、混合型物流公司的出現是因為在通路結構上,存在著強大權力的通路成員,為進一步控制供應商的物流活動,其會向前或向後整合成立物流公司,以維持其在通路中的地位。
在通路成員關係上,物流公司與通路成員間若保持加值合夥關係,則在配送產品與客戶對象的選擇上較具有彈性;物流公司與通路成員間若是傾向於垂直整合關係,則在配送產品與客戶對象的選擇上較不具有彈性;若物流公司角色扮演越趨向中立性,在配送產品與客戶對象的選擇上越具有彈性,而執行後勤結盟亦較容易。
專業物流公司的核心管理技術為車隊管理、配送能力與配送網路的建立,因此其所擁有的權力來源在於物流服務的整合與物流服務費率的降低;在價值活動的連結與整合下,封閉型物流公司核心管理技術的發展,多朝向物流中心內部的運作技術與上下游資訊的聯繫。因此在策略作為上,封閉型物流中心主要是達到與通路成員的緊密聯繫,發揮組織運作的最佳效率。
混合型物流公司的權力來源在於知名品牌的掌握,由於與關係企業的緊密聯繫,其策略作為主要是透過全省性的配送網路與整合性的物流服務,提供市場資訊以回饋予關係企業;批發型物流公司權力的來源主要為知名產品的提供與物流服務的整合,其策略作為主要是透過物流支援系統的效率化以爭取產品代理與銷售的能力。
由於物流配送技術與中立角色的扮演,專業物流公司較易進行物流技術的再擴充以爭取差異化,如搬家、宅配;封閉型物流公司在已違規模經濟效益下,在取得關係企業的同意後,將發展為混合型的物流公司。
最後,在對業者的建議上,在流通業發展先進的日本、美國,早已形成商流、物流分離、共同配送的作法,但國內廠商進行共同配送的意願普遍不高,各廠商甚至不惜鉅資自行投資物流中心。因此,業者實必須瞭解有關共同配送、後勤結盟的益處,以避免在未來競爭激烈下,形成高成本的經營壓力。
在對政府的建議上,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對於物流產業並無明確之定義與規範,在妾身未明之下,當然相對的亦無較明確的政策管理與輔導。在物流機能逐漸的重要之下,政府實有必要重新審視各項有關物流領域的法律、規定,在協調與溝通下促使物流有一良好的發展環境。
|
24 |
物流中心撿貨資訊系統之策略研究及實作分析 / The Design and Case Study of Pick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 Distribution Center辜靜玟, Ku Ching-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物流中心是為因應現代商業環境中,『少量、多樣、多頻次』的需求型態
,而設立的貨品儲存及配送中心,具有倉儲、流通加工及配送等等整合性
的功能,在管理上不僅要求訂單處理的效率,更注重客戶服務水準的提高
以及總成本的降低等的管理課題。本研究基於這樣的管理需求,針對物流
中心的撿貨作業,研究撿貨資訊系統設計的方法及其內容,希望透過資訊
系統的協助,可以改善撿貨作業管理的決策品質,並進而提升撿貨作業之
整體效率。本研究共分為『撿貨資訊系統之設計』以及『實作分析』等兩
部分。在撿貨資訊系統設計部分,本研究透過撿貨作業管理決策問題的分
析,整理出在發展撿貨作業管理的決策方案時,有哪些限制因素,以及哪
些可控制的因素。並且定義出可協助決策制定的撿貨資訊系統需要提供哪
些資訊,具備哪些功能。此外,針對撿貨作業決策問題的特性,本研究提
出發展撿貨作業管理決策方案的操作模式,並以這個操作模式作為撿貨資
訊系設計的基礎,配合決策支援系統之概念,提出一個可以幫助決策制定
的撿貨資訊系統的設計架構。在實作分析方面,本研究根據所提出設計架
構,實際以一個案廠商的撿貨作業為例,一方面分析其訂單的成長狀況,
成長型態,另一方面則依據其目前的撿貨作業進行方式,建立一個雛型系
統。首先,由訂單分析知道,該個案廠商所面臨的壓力為訂單張數成長的
問題,其餘如每張訂單項目數的成長,則較不明顯,尚不造成撿貨作業效
率的阻礙。另外,透過雛型系統的操作分析,本研究提供個案廠商在人力
配置方面的建議,指出增加人力對效率改進有限,並且發現,該個案廠商
目前的撿作業進行方式的瓶頸主要在撿取貨物完畢後,包裝作業的進行上
,為配合該案廠商所制定的客戶服務政策,本研究建議管理者可以從增加
人力之外的方案著手,尋求訂單張數不斷成長的狀況之下,撿貨作業效率
改進的方案。
|
25 |
綠色供應鏈中逆物流系統(Reverse Logistics)之建置-以華碩電腦為例 /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verse logistics in green supply chain─a case study of ASUS corp.鄭佩能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全球化影響,歐盟經濟市場的法規制定(如WEEE、RoHS)影響資訊科技整體產業供應鏈上,台灣也深受影響。有鑑於國內企業開始重視供應鏈後端的延伸,嘗試延長產品生命週期,使得產品在銷售之後,可透過其他再處理程序以產生更大的附加價值,因此,本研究以綠色供應鏈後端延伸的產品回收/逆物流(reverse logistics)體系做為主要研究範疇。此外,著眼於華碩電腦 (ASUS Corp.) 過去在 “綠色供應鏈” 領域已付出的心力,並且致力於逆物流流程的改造,以達到企業與環境間的最大效益,本研究選定華碩電腦做為主要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透過文獻、檔案紀錄以及深度訪談等三種方式蒐集資料,整理出個案公司原本的產品回收體系As-Is模型,以及將綠色供應鏈概念納入的To-Be模型。此模型分從五個向量角度探討,分別是:驅使動機、參與角色、進行的活動、企業內部整合以及績效結果。
本研究發現,驅使企業重新建置逆物流體系的動機,包括來自外部的法規及競爭者的壓力,以及來自企業內部高階管理者的支持及政策執行者的落實;參與角色 (顧客、通路商、製造商、供應商)會隨著逆物流體系的轉變,產生重新定位或新增的情況;新建置的逆物流系統較原先的流程新增了檢查和拆置、重新配送銷售兩個階段;分別從行銷觀點及物流觀點兩大功能面來看其整合程度,則可從顧客服務發現,其行銷層面的作業包含取得回收產品,確立捐贈產品的目標,然後尋找再生電腦捐贈對象,以及合作的對象,而物流層面的作業則包含獲得回收產品之後,規劃取得回收產品通路,再生電腦運送方式等;最後,個案公司在流程改造前後的績效指標可分從量化(作業績效、財務績效)及非量化(滿意度)來看,前者包含回收系統有效性、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相關環保標章等指標;後者則包括產業帶動性、社會效益及強化DfE(Design for Environment)綠色設計等三項指標。
本研究針對一實際案例進行深入探討,瞭解個案公司在 “綠化” 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及因應方式,其結果不但擴展了 “綠色供應鏈管理” 領域學術理論的相關探討,在實務上同時也提供其他相關企業在進行相關流程改造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
26 |
跨組織資訊流整合-以國際物流業產能協調為例許智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貨櫃化運輸助長複合運輸的發展,並提供及戶的高服務水準,已成為目前世界貨物運輸之主流。台灣屬海島地形且位居亞太航線樞紐,遂恃此優越環境發展以海運為主的貨櫃運輸方式,復海島型經濟仰賴貨櫃運輸之進出口強度甚高,且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展亞太海運中心,海運之貨櫃量逐年增加,而國內國際海運業者大多還未進行資訊化,往往造成效率的低落,所以本研究將試圖以國際海運業為例,以IDEF0模組來探討國際海運集團內的船公司、拖車公司、貨櫃場之間的作業流程,並試圖找出它們企業內部流程整合的地方,並以跨組織流程整合的概念建構一套跨組織產能協調系統架構,試圖打破組織的離藩,統合上下游企業間的跨組織產能協調架構,來整合國際海運業成員之間的價值活動、作業流程、資訊與資源,期能夠對於國內的物流產業對於跨組織資訊化有所幫助。
|
27 |
跨國物流業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之研究鄭哲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因為網路技術的發達以及上網人口的普及、電子商務迅速發展,電子商務無論在傳統產業或是新興行業中,皆成為重要的交易平台,透過網路完成交易、付款、客戶服務的行業數量以及營業額每年以數十倍成長。然而在所有欣欣向榮的電子商務背後,其實必需要有一個環環相扣、快速精確的物流配送體系,準確無誤的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這些物流配送體系可以說是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幕後的重要功臣。
本研究試圖透過實證分析達到以下主要研究目的
一、 經由文獻探討歸納學者專家對於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之相關見解,並作為本研究主要理論基礎。
二、 分析我國物流產業發展之現況及競爭優勢,進而了解物流產業人力資源管理政策之相關議題。
三、 針對國內物流業中之國際快遞公司之人力資源及組織架構、重要策略分析,以期對國內其他物流產業之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在知識管理、績效管理方面具啟發引導作用。
四、 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對於物流產業之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給予建議。
|
28 |
品牌廠商回收及處理分配決策模式陳蔚華, Chen,Wei 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逆物流在過去一直不被受到重視,但是在最近不管是世界各國開始制定法規諸如WEEE、RoHS等以及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抬頭,都不得不讓企業開始專注在逆物流供應鏈上面,由於逆物流的不確定因素及成本都遠比過去正物流來的複雜,因此,過去企業往往選擇外包給專業第三方逆物流業者來處理。
然而在過去文獻中指出,其實企業自行建立逆物流供應鏈擁有一些外包得不到的好處,因此,仍然有企業願意自行建立逆物流供應鏈,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提出一個最佳化模式,此模式利用非線性規劃先將整個研究模式建立成數學模式,再利用隨機規劃方法來將回收量、回收品質及拆解數量這三項不確定因素考慮進去,接著透過情境的方式來表達未來各種可以能發生的情況,再透過非線性隨機規劃模式來去求得一個綜合各種情境的最佳回收處理分配,最後再利用一個手機品牌廠商來做為範例。
|
29 |
動的経路選択を考慮した確率論的配車配送計画に関する研究中村, 有克 23 March 2010 (has links)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5351号 / 工博第3230号 / 新制||工||1486(附属図書館) / 27829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社会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谷口 栄一, 教授 藤井 聡, 准教授 宇野 伸宏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30 |
MULTI-OBJECTIVE ANT COLONY SYSTEMS FOR OPTIMIZING HAZARDOUS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 危険物輸送の最適化のための多目的アントコロニーシステムに関する研究PRADHANANGA, ROJEE 24 September 2010 (has links)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5653号 / 工博第3311号 / 新制||工||1500(附属図書館) / 28190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社会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谷口 栄一, 教授 藤井 聡, 准教授 宇野 伸宏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Page generated in 0.01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