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招募甄選之研究陳玫婷, Chen, Mei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員的招募與甄選,每一步都會影響優秀人才的去留,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高科技產業尤為明顯,痛失一位關鍵人才,很可能錯失研發良機,讓對手捷足先登。企業要順利延攬人才,首先要確認優秀人才在哪裏,要用何種招募管道才能和這些人接觸,使用哪些甄選工具篩選出最適合的人才留下來。
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歸納學者專家對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之相關見解,以高科技產業為研究對象,挑選此產業中較具重要性、為該領域領導者之四家上市公司作深度訪談,瞭解目前高科技公司在招募與甄選方面的作法與所面臨的問題。
最後,把所觀察到現象與探討的結果加以總結,對目前高科技公司在人力資源招募、甄選作法上所遭遇到的問題提供建議,期望對我國高科技產業進行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時有所助益。
|
2 |
從敘事角度剖析國片海角七號 / A narrative analysis of Taiwanese movie Cape No. 7林世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片海角七號的賣座創造台灣影壇近年來的奇蹟,其劇本的內容結構乃七封情書加上一個劇情片內容的故事所構成。針對電影類型與結構的探究是研究者剖析劇本受歡迎可能的出發點,因而本研究從敘事角度出發,探討海角七號的敘事問題。本研究的研究方向包括:探討海角七號的影片結構與敘事;探討海角七號影片中的劇情人物元素;探討海角七號的對白與劇情;探討海角七號影片畫面的元素和場景的設計。並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訪問理論與實務界人士,使研究敘事結構層次與海角七號賣座的市場效應能有一對照性探討。
研究結果發現:(一)影片敘事與結構容易使觀眾產生共鳴;(二)人物元素多元、角色個性鮮明,有助激發觀眾與影片之間的互動;(三)對白活潑生動、具創意且貼近生活,有助觀眾對情節的記憶、回顧,甚至引起市場效應;(四)電影場面生動,兼具懷舊與現代感,吸納多元觀影者。
可見,劇情能輕易讓觀眾深刻與記憶,甚至造成口碑效應,是該劇本最引人入勝之處。其背後所隱含的情感性或中日情懷是塑造人物與對白最能使台灣觀眾產生親近性的方式。因而,敘事結構對該片的市場成功影響較深。
|
3 |
雙收益連動債券與高收益鎖定配息債券之設計與分析張鈺欣, CHANG, YU-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衍生性金融商品不停的推陳出新,不論是金融機構、企業或個人,絕大多數皆可能從事過金融商品交易。此外,為了滿足投資人與發行者各式各樣的需求,以及因應不同的經濟環境背景,金融商品不停推陳出新。
2003年,證期會核准14家國內券商可發行新台幣結構性債券(Structure Notes),2004年證期會更擴大國內券商連結標的可為國外標的,雖然目前稅法問題尚未解決,但預估未來將有千億元以上的投資額。結構性債券利用財務工程及金融創新,將債券和選擇權相結合,依據景氣及投資人的需要設計,不但可擴大券商的業務範圍及增添獲利空間,又可使投資人或企業得到多樣化的投資及避險管道。舉凡債券、保單、共同基金、銀行存款…等,都是連動的對象,甚至通貨膨脹率、原物料價格連動,可搭配出的商品變化很多。目前國內股價連動商品發展日趨重要,因此,結構式債券商品的理論價格衡量存在其必要性。
本論文的目的,針對兩種股價連動債券商品進行評價,本研究目的可歸結為以下數點:
1.介紹雙收益連動債券與高收益鎖定配息債券之產品特色,並加以評價與分析。
2.探討雙收益連動債券與高收益鎖定配息債券之發行商與投資人的利潤分析。
3.進行雙收益連動債券與高收益鎖定配息債券之避險交易策略。
4.闡述本研究之結論與心得,並提出改進之處以供後續研究參考。
|
4 |
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 / The stress test of liquidity risk in Taiwan`s banking system張雅婷, Ya,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次貸風暴發生後,各國金融監理當局對於金融機構壓力測試益發重視,本文以香港金管局研究員Wong and Hui(2009)所建立的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模型為主要架構,根據本國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加以修改,以台灣上市銀行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壓力測試。測試銀行在金融資產價格大跌的壓力情境下對於流動性風險的忍受能力。另外,本文嘗試以向量自我迴歸模型建立一個總體壓力情境,並以違約迴歸模型連結銀行放款對象的違約率與總體風險因子,再將其與此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模型結合,觀察總體壓力情境下,各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忍受能力。
|
5 |
影響台灣國際貿易因素之實證研究—以我國主要貿易對象、美國以及歐元區為例 / An empirical study in the factors on Taiwan foreign trade周柏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過往文獻在討論國際貿易時多討論匯率波動與外國產出變動對我國出口量的影響,但生產成本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也很重要,故本文選擇將國內與外國生產成本納入模型當中,建構一個包含匯率、國內生產成本、貿易條件、出口量、外國產出以及外國生產成本共六個變數的SVAR模型,並分別就我國主要貿易對象、美國以及歐元區三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不同的外國變數是否將對我國出口量與貿易條件產生不同影響。
在國內變數之間的交互影響上,不同的資料實證結果差異並不大。實證結果顯示匯率上升將造成我國出口量短期減少,長期增加,且匯率和貿易條件長期呈現負相關;國內生產成本上升在長期將造成出口量減少,貿易條件改善;貿易條件和出口量兩者之間則呈現反向關係。
不論是在我國主要貿易對象、美國或是歐元區的實證結果都指出,外國產出上升將造成我國出口量在短期上升,長期下降;而當我國主要貿易對象產出上升時,我國貿易條件短期惡化,長期將改善;美國與歐元區的產出上升,則將造成我國貿易條件在短期和長期都惡化。
外國生產成本變動對我國出口量與貿易條件的影響在不同對象中存在不同效果。當美國生產成本上升,在長期將使我國出口量減少、貿易條件改善,但當歐元區生產成本增加時,長期則將造成我國出口量增加、貿易條件惡化。造成結果不同的可能原因為,我國自歐元區進口的商品中包含較多最終商品,因此歐元區生產成本變動對我國生產成本與出口價格影響較小。
實證結果顯示,在長期我國出口量上升往往伴隨著貿易條件的惡化,表示我國在國際貿易發展上可能具有貧困化成長的問題。
|
6 |
考慮信用風險之可轉債評價研究劉昶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將信用風險模型CreditGrades model延伸至可轉債評價。相對 Hung and Wang (2002) 與 Chambers and Lu (2007), 本文信用風險模型的設定較有經濟意涵。除了結構式模型(structural models) 本身就比縮減式模型 (reduced-form models) 較具經濟意涵外, 本文模型在股價愈低時, 發生違約的機率愈高, 與在真實世界公司股價愈低愈有可能發生違約的現象一致。但是 Hung and Wang (2002) 與Chambers and Lu (2007) 的設定隱含假設公司股價高低於皆不影響違約發生機率。Ayache, Forsyth and Vetzal (2003) 雖然將違約強度設定為股價的遞減函數, 試圖捕捉股價愈低違約機率愈高的現象。卻沒有說明如何估計該設定的參數。本文模型的參數校準容易而且快速。 / 本研究選用最小平方蒙地卡羅法(Least Square Monte Carlo, LSM) 進行評價。相對於樹狀法與有限差分法, 蒙地卡羅法能夠輕易評價具有路徑相依性質條款的可轉債。此外, 未來如果需要新增其它隨機因子, 比起樹狀法與有限差分法更有彈性。蒙地卡羅法的缺點為評價時間冗長, 本文以準隨機亂數(quasi-random sequences) 輔助, 縮短評價時間。 / 本文有以下發現:考慮信用風險的模型價格比起未考慮信用風險更接近市場價格; 可轉債對波動度較不敏感, 與Brennan and Schwartz (1988) 的觀察一致; 股價波動度愈大會使得可轉債價值提高, 但具有贖回條款的可轉債, 提高幅度不如沒有贖回條款的可轉債; 加入賣回條款的可轉債對利率較不敏感, 利率上升會降低可轉債的價值, 但具有賣回條款的可轉債, 下跌幅度小於沒有賣回條款的可轉債。
|
7 |
結構型商品評價與分析-以雙重結構利率連動債及通貨膨脹連動信用債為例廖韋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市場上為了因應投資人的需求,推出來越來越多樣化的結構式產品。結構型商品雖然標榜保本、高配息、高預期報酬,但仍然依照產品結構與連動標的不同,而有相當的投資風險。所以投資人應做好基本功課與認知,才能在投資連動債時明哲保身。
基於上述的理由,本文希望可以透過對結構式債券的評價、分析,讓投資人更了解投資結構式債券所面臨的風險與報酬,避免投資人因為不了解結構式債券的特性而遭受損失,或是因為不了解結構式債券而降低了投資的意願。
個案一為雙重結構利率債券,採用的評價方式為:先利用無套利Hull and White利率模型建構與市場式一致的利率期間結構,再搭配路徑函數的方式展出每日的利率樹,經過轉換後就可根據條款倒推求算利率連動債券的價格。
個案二為通貨膨脹連動信用債券:先採用Duffie and Singleton的方式建構信用曲線,求出違約邊際機率後;再透過Monte Carlo的方式模擬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計算每期配息。在已知每個節點的預期現金流量後,就可利用倒推的方式求解信用連動債券的價格。
|
8 |
結構型債券不當銷售爭議與投資人保護之法律問題 / The improper-selling of structured notes and the legal issues for structured notes investors protection.謝巧君, Hsieh, Chiao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2008年5月起,國內發生了向銀行購買號稱保本或條件式保本的結構型債券的投資人,因所購買之結構債觸及下限,導致本金大賠,而這些投資人無法承受損失,組成自救會要向銀行討回投資本金的事件;同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倒閉,購買連結該公司股票,或購買由該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或保證之結構債之受害投資人要求銀行全額買回不當銷售之結構債,另外投資人亦多向銀行主管機關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民意代表等提出陳情,指稱銀行在販售結構債時,並沒有善盡事前告知的義務,加上用詐欺或誘導等方式進行不當行銷勸誘,並對應告知投資人的重要事項僅為選擇性的說明,且更有理專在簽約書面文件中偽造其已告知投資人相關風險及資訊,因此造成銀行不當銷售結構債等金融商品的議題受到重視及討論。
我國傳統上面對金融商品係針對個別商品之架構(例如有價證券或期貨)而採不同的監理規範,惟此種立法係以商品得以明確定性為前提,然在財務工程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金融創新成為趨勢的現在,混合傳統商品所推出的新型態金融商品就應如何定性及適用法律,即為監理及投資人保護法制上的新課題。
此外,從民眾經由銀行推介而投資結構型債券而生的糾紛可發現,銀行在向民眾推介購買金融商品時,常發生糾紛的類型多可歸類為未推薦符合客戶風險屬性商品的商品適合性(suitability)不符,以及銷售時未確實對於該項商品可能產生的風險完整告知。故有關商品適合性及告知義務在我國法上的規範及內容,及對於違反商品適合性及告知義務時,受害投資人若要提起相關訴訟時,應該如何主張自身的權益,亦為本文研究的重心。
本文於第壹章提出本文研究動機及研究方法,第貳章則介紹結構型債券的種類及風險,並嘗試替結構債進行法律定性,第參章分析銀行辦理財富管理業務時,應遵守之法規範,同時介紹國內銀行受投資人委託投資結構債之規定,並附論主管機關因結構債銷售爭議事件發生,而對結構型商品所增訂的管制規範,以及我國統一管理金融服務業銷售行為規範的金融服務業法。第肆章為分析國內銀行不當銷售結構債予一般投資人之法律爭議,並介紹國外實務案例,以及國外有關違反忠實義務及注意義務的判斷標準;另從我國現行法制下檢討受到銀行不當銷售之投資人可能得主張銀行損害賠償之請求權基礎,並觀察與分析我國目前利用銀行公會評議機制處理投資人申訴之情形;第伍章介紹英國2000年金融服務暨市場法中,關於消費者遇到金融商品服務相關糾紛時得採用的申訴機制,並介紹日本金融商品販賣法及金融商品交易法中對銷售行為管制相關規定;另附論該國實務界對於金融機構不當銷售時,對投資人應負的責任,以及該國實務界調節損害賠償責任的方式;第陸章為結論及建議,將提出我國目前法制對不當銷售之問題面臨的挑戰,尤其是於金融商品交易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下,投資人提起商品適合性與金融機構未盡告知義務訴訟時產生的難題,並提供相關建議。
|
9 |
考慮信用及利率風險下之可轉債評價 / Pricing convertible bonds with credit risk and interest rate risk凃宗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可轉換公司債是給予持有者於債券存續期間內行使轉換為股票之複合式證券,除了債券性質外,內嵌的股票選擇權便屬於美式選擇權。而在本文中,針對內含美式選擇權的公司債評價是使用最小平方蒙地卡羅的數值分析,主要原因在於可轉債本身的條款彈性高,加上可轉債可能涉及之標的資產為兩個以上或狀態變數也可能具有多個維度(dimension)。此外,針對可轉債發行公司本身的信用問題,本文則採用縮減式(reduced-form)模型來處理其違約風險問題。依據A. Takahashi, T. Kobayashi, and N. Nakagawa認為採用結構式(structured-form)的缺點為參數難以校準,並列出下面兩論點認為使用縮減式的優點在於:
1. 違約事件將可能造成股價跳躍(jump)現象。
2. 在Duffie and Singleton方法下,資產隨機過程不必設定jump term,仍可設定為擴散過程(diffusion process)。
至於在利率期間結構方面,雖然Brennan and Schwartz(1980)認為實務上,考量利率的隨機性除了降低評價的效率性之外,與利率設定為常數相比,其差異不大。但針對為何差異不大的原因,本文認為利率對於純粹債券之價值影響為負向關係,而對於股票買權則是正向關係,故使得最後可轉債的影響則不明顯。然而,在目前「可轉債資產交換」等可轉債相關衍生性商品相繼推陳出新之下,使得可轉債的純粹債券與選擇權的個別要素評價也是相當重要。所以本文在利率風險的建構上將使用BGM模型來描述利率的隨機過程。
|
10 |
從美國次級房貸談台灣金融業可能遭受之影響及省思 / How Could We Succeed In The Aftermath of U.S.Subprime Crises徐雪蓉, Hsu, Hsueh 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次級房貸在1990年代中期曾經十分興盛,不過之後因LTCM危機,加上Fed採取連續升息政策,許多次級房貸放款的業者面臨資金流動性問題,以及次級房貸利潤不夠高,迫使許多業者退出這個市場,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美國雖未受波及,然自2000年開始因網路科技泡沫影响及2001年911恐怖攻擊,經濟衰退連續降息後,次級房貸在美國持續降息期間再度大幅成長,原因包括當時美國房價上升速度快、不動產市場流動性充裕,投資人增加對收益率較高產品的需求,導致更多次級房貸需求。
國際資金游動頻繁,衍生性產品及不動產證券化盛行,信用卡債、擔保債權憑證(CDO)、資產抵押證券被分割、包裝成證券或基金產品賣出,次級房貸風暴發生,間接亦影響到全球投資在上列產品之銀行、避險基金、機構法人、退休金等等…導致全球股票市場大跌,引發整個金融信用環境惡化,可能引發不良金融連鎖反應,從而導致更大的經濟金融危機。
美林證券、花旗銀行、歐美各大銀行相繼宣布資產減損,台灣國內銀行、保險公司亦陸續出現認列資產減損金額,只要一有次級房貸不利之消息出現,全球股市應聲而倒,截至目前問題所在雖略知一二,然國外金融業界因資訊較透明,其影響已漸公佈及擴大中,國內金融業則仍多採取保守態度,但亦逐漸依規定認列財產損失,然而問題是否已近尾聲,風險是否完全受控制則說法不一。
次級房貸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相關金融商品證券化,層層包裝成各種衍生性產品,於次級房貸風暴發生後,信用風險連鎖反應造成相關產品無流動性,被隱藏的風險暴露後原有的信評機制幾乎全部失效,層層包裝的風險因事先未被定價,風暴後更無法估算其所會波及之影響,Mark to Market及34號公報迫使全球企業對次級房貸投資相關產品之損失提列資產減損,更加重各項產品流動性之停滯,信用危機造成信心危機,層層結構性產品及再轉投資,造成信用無虞的公司也遭魚池之殃,次級房貸衍生之金融商品,因主要購買者多為金融業或保險業或再包裝後出售予投資客,其後繼影響更是難以估計。
本論文內容除探討美國次級房貸定義、對美國國內及全球之影響、美國政府及各國政府的因應政策、截至目前影響及預計可能還會再出現影響,及因次級房貸之崩潰及衍生之金融產品之跌價所影響的層面與近年來國內外銀行爭相推展個人金融事業及財富管理事業的成立,是否有相當之關係,信用評等、風險控管、及定價在此風暴是否扮演重要角色,但卻又明顯失控?為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應如何因應與防範?進而以提出個人對此事件探討之結論及省思後之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3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