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44
  • 1028
  • 251
  • 113
  • 66
  • 27
  • 2
  • 2
  • 1
  • 1
  • Tagged with
  • 1492
  • 487
  • 287
  • 284
  • 280
  • 261
  • 253
  • 223
  • 193
  • 188
  • 181
  • 181
  • 177
  • 170
  • 16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91

台灣神廟的功能與管理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陳淑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神信仰的民族,神廟為本省民間宗教信仰之一種,對於撫慰信眾心靈,促進社會祥和,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在社會教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國憲法明文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使的國內各宗教都能在自由、平等下蓬勃發展,神廟亦秉持宗教濟世救人的理念,積極投入公益慈善事業教化事業,發揮其社會功能。 但是近年來台灣社會,於物質文明的急遽轉變,衍生出整體運作機能的脫序現象,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日漸疏離,傳統倫理道德日漸淪喪,有少數不肖之徒利用國人的宗教需求,從事不法的宗教詐財騙色行為,發生了多起的宗教事件,諸如宋七力事件、妙天禪師事件等,有違害社會公序與善良風俗之虞。 本研究利用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及深度訪談法,來探討神廟的社會功能並從法制面及實務面,研究神廟管理及運作情形,提供建議,俾提昇神廟宗教素質及發揮其社會功能,並提高神廟行政管理效率,
192

金融業人力資源部門對金融專業能力測驗之態度及實施方式之研究

陳敏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金融服務業是以「人」為中心的產業,面對這個競爭激烈的金融新紀元,當金融機構逐步走向大型化、業務多角化、專業分工化,自然需要更多的金融專業人才,以確保金融機構之競爭力。在主管機關要求及大勢所趨下,多數金融機構都對員工發出了金融證照追緝令,要求員工須不斷學習成長及累積專業,以創造顧客價值,追求「贏的品質」。 本研究旨在研究金融業人力資源部門對「金融專業能力測驗」之態度及實施方式之意見,期望能供辦理「金融證照測驗」機構參考,使將來推出的「金融證照測驗」能更符合金融機構及金融從業人員的實際需求,並使我國好不容易建立的金融證照制度能永續發展。 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相關研究,並以國內銀行、證券及保險業人力資源部門為抽樣對象,共發出212份問卷,回收80份,有效問卷為79份。問卷經回收及資料處理後,以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所使用之統計方法則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及相關分析,從而獲得以下之結論: 一、金融業人力資源部門對「金融專業能力測驗」均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尤其對「建立金融從業人員專業形象」、「提升金融從業人員素質」、「反映專業知識」等方面,高達80%以上表示贊同。 二、對於「金融專業能力測驗」制度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部份亦持較不同意的態度。 三、金融機構對「金融專業能力測驗」制度亦傾向正面支持態度,且看法相當一致,高達81.1%金融機構「非常支持並鼓勵同仁報考金融專業能力測驗」,並且有73.4%金融機構對於取得相關「金融專業能力測驗」證照的同仁會給予實質的獎勵。 四、多數金融業人力資源部門對「金融專業能力測驗」之實施方式之意見:傾向建立分級進階制度,採三級制;報名資格應有限制,以相關工作經驗為限制條件;採網路報名方式;合理報名期間為二週;合理的測驗報名費用為500(含)元以下;採電腦應試方式;最好的測驗題型為單選選擇題;最合適的測驗日期為週六;每季舉辦乙次;以每科分數均達一定分數為合格標準;合格證明書應設定有效期間,並配合繼續教育,建立更新制度;「金融專業能力測驗」由非營利機構(如:財團法人)辦理。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 一、「金融專業能力測驗」可建立分級進階制度,並採初、進階二分級制,初階測驗應定位為基本專業能力檢定,不宜有報名資格限制,以鼓勵有興趣之學生及社會大眾人士報考;進階測驗應有報名資格限制,可仿效理財規劃顧問(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英文簡稱為CFP)之認證,將其重視教育訓練(education)、考試認證(examination)、工作經驗(expericnce)及紀律道德規範(ethics)之4E精神引進國內,以建立專業能力上的高度評價,並更加提升金融從業人員專業知能; 二、辦理「金融證照測驗」機構應引進相關國際金融證照,方能讓人才與國際接軌,並加強對金融機構及金融從業人員教育宣導,以增進市場對「金融證照測驗」之正確認識。 三、金融機構應將現行金融專業證照制度與教育訓練及績效考核相互結合,建構一個「考、訓、用」合一的機制。 四、對後續研究者提供相關議題研究方向。
193

工作-科技配合度擴充模式:以線上學習回饋為例

黃和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與傳統的學習環境相較,線上學習雖然減少了面對面的互動機會,但卻提供了更多其他方式的回饋功能,增加了更多的互動機會與回饋。文獻指出「有用」、「易用」、「回饋反應時間」及「回饋內容」會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情形。目前對工作-科技配合度的研究大多偏向軟體維護工作,本研究試圖修正及結合工作-科技配合度模式(Task-Technology Fit Model, TTF)與科技接受度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來驗證:(1)配合度變項的存在並驗證配合度會正向影響使用;(2)找出合適的衡量線上學習回饋功能的構面;(3)七項回饋功能在四構面上的認知差異;(4)擴充及結合TTF與TAM二模式以驗證個人的「喜好」會正向影響其「使用」;(5)回饋功能四構面「有用」、「易用」、「回饋反應時間」及「回饋內容」分別會正向影響「喜好」。 研究結果顯示:(1)只有四項回饋功能「線上傳訊/對談」、「郵寄助教」、「成績資訊」及「主題討論」中「工作-科技配合度」的存在是合適的且「工作-科技配合度」會正向影響個人的「使用」;(2)由信度、效度分析顯示「功能有用」、「功能易用」、「回饋反應時間」及「回饋內容」四構面合適用來衡量線上學習回饋功能;(3)七項回饋功能在四構面上有認知差異;(4)七項回饋功能的個人「喜好」均會正向影響其「使用」;(5)使用者認知「功能有用」會正向影響個人的「喜好」(七種功能都有);「功能易用」會正向影響個人的「喜好」(課程討論、線上傳訊/對談、郵寄助教、平時測驗、成績資訊);「回饋反應時間」會正向影響個人的「喜好」(課程討論、成績資訊);「回饋內容」的正確與有效幫助會正向影響個人的「喜好」(七種功能都有)。
194

大專技職校院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沈秀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專技職校院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並從不同人口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之教育人員其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知覺之差異情形及其兩者之關係強度。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與調查研究法,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文獻探討結果,編製「大專技職校院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調查問卷」進行預試,並依據因素分析結果編製正式問卷進行研究。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服務於台灣省、台北市、高雄市之大專技職校院之教育人員。為達到普遍性及全面性之效果,本研究樣本範圍遍及台灣地區九十所大專技職校院,總樣本為540人,每校抽樣比例上分別為校長1人、各處室主任2人、教師代表3人共6人。有效回收問卷共434份。問卷調查結果採用描述性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大專技職校院人員對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知覺程度為中上程度。 二、就個人背景變項對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的知覺差異比較發現:(一)男性大專技職校院教育人員之學校組織文化知覺高於女性;(二)不同年齡大專技職校院教育人員之學校組織文化知覺差異不大;(三)高學歷之大專技職校院教育人員擁有較高之學校組織文化知覺;(四)資深之大專技職校院教育人員之學校組織文化知覺高於資淺者;(五)男性大專技職校院教育人員之學校效能知覺高於女性;(六)不同年齡之大專技職校院教育人員之學校效能知覺沒有顯著差異;(七)高學歷之大專技職校院教育人員擁有較高之學校效能知覺;(八)資深的教育人員對學校效能的知覺顯著高於資淺者。 三、就學校背景變項對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的知覺差異比較發現:(一)公立或私立學校之教育人員其學校組織文化知覺普遍上並沒有差異;(二)規模較小的大專技職校院人員在組織文化之「組織氣氛」與「組織認同」層面的知覺高於規模較大的大專技職校院人員;(三)不同學校位置的大專技職校院人員對學校組織文化的知覺沒有顯著差異;(四)學校歷史較久的大專技職校院人員之學校組織文化知覺高於學校成立歷史較淺者;(五)公立大專技職校院人員整體學校效能知覺高於私立學校大專技職校院;(六)規模較小的大專技職校院人員的學校效能知覺高於規模較大的大專技職校院人員;(七)不同學校位置的大專技職校院人員其學校效能知覺並沒有差異;(八)不同學校歷史的大專技職校院人員其學校效能知覺有顯著差異。 四、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間關係密切。 依以上之研究發現,本研究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大專技職校院與未來研究分別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應調整公私立學校教育資源不均,讓公私立學校的學生享有相同的資源。 (二)應提升大專技職校院之教育與服務品質。 (三)應開放私立大專技職校院更多的自主空間。 二、對大專技職校院之建議: (一)應重視組織成員在學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營造學校良好的組織氣氛,產生組織認同,以提昇組織整體效能。 (二)應提供組織成員多參與學校行政校務的歷練機會,以提昇組織成員對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的知覺。 (三)應佈置優質的教學環境以提昇學生的學習表現,營造學校有效的學習的組織文化以提昇學校效能。 (四)應塑造優質學校文化,營造有效能的學校經營。 (五)落實合作訓練制度,發展組織成員間同僚學習及經驗傳承。 (六)應鼓勵組織成員進修,並建立完善之進修制度。 (七)應提昇組織成員對學校的認同感。 (八)歷史較悠久之學校應避免組織核心僵固窘境之發生。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建議擴大研究群體(可納入家長)。 (二)研究變項方面,建議納入其他變項進行分析。 (三)研究方法方面,建議兼採質性研究。 (四)研究工具方面,建議再進一步加以改良。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were tested by various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Moreover, researcher probed the relational intensity between school culture and effectivenes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survey study as well as literature review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purposes and issues of this research, a 5-point Likert-like scale was compiled and used as a research tool for data aggregation after the process of factor analysis. The scale was sent to 540 Junior college’s personnel (including the principal of junior college, 2 assistant principals and 3 college teachers) of ninety junior colleges in Taiwan. 43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and analyzed by SPSS 12.0 for Windows at .05 significant level.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earson Relation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were used to data analysis. The notabl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ere listed below: I. The perceptional levels of school cultur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personnel of junior colleges were all above average. II.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which were validated by various demographic variables: (I)The perception of school culture of male college personnel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college personnel; (II)The college personnel that at different age show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perception of school culture; (III)The college personnel that with higher education background have stronger perceptions of school culture; (IV)The senior college personnel have higher perceptions of school culture than the junior college personnel; (V) The perception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male college personnel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college personnel; (VI) The college personnel that at different age show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perception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VII) The college personnel that with higher education background have higher perception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VIII) The senior college personnel have higher perception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than the junior college personnel. III.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were validated by various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The college personnel in public or private junior colleges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 of school culture; (II)The college personnel who served in small-scoped colleges had higher perceptions of school culture in the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atmosphere’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III) The college personnel who serve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 of school culture; (IV) The college personnel who served in colleges with a long history had higher perception of school culture; (V) The college personnel in public colleges had higher perception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VI) The college personnel that served in small-scoped colleges had higher perception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VII)The college personnel who serve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VIII) The college personnel who served in colleges with different history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IV.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school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re strongly related. Based upon the finding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I. Proposals to superior authorities :(I) The private and public junior colleges should endow with the same educational resources; (II) The quality of junior colleges should be promoted; (III) The private junior colleges should be deregulated and given more autonomy and freedom. II. Proposals to junior colleges: (I)The junior colleges should construct cordial atmosphere and lay stress on every personnel so as to improve their identification to organization, and promote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II)The junior colleges should give the personnel chances to participate in administrative work and promote their perceptions of school cultur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II) The junior colleges should build up high quality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IV) The junior colleges should emphasize on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V) The junior colleges should actualize teamwork training system and develop mutu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 of organizational personnel; (VI) should encourage in-service training and build up integrated system of training; (VII) should enha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zational personnel; (VIII) should vitalize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and avoid core rigidity happen. III. Proposals to further research :(I)The research samples should be expanded (ex. parents); (II) More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hould be put for analysis; (III) Qualitative studies should be adopted to make possible more in-depth awareness of the issues; (IV) The research tool should be reformed.
195

探討動態能耐的屬性對同產業內不同廠商間競爭優勢的影響:從模擬獲得的啟發

柯伯旻, Ke,Po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今日瞬息萬變的產業環境裡,策略學者Porter (1980)所提出的五力分析只能告訴我們在某個時點中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但是,我們卻無法解釋企業的競爭優勢從何而來?又該往哪裡去?Hamel & Prahalad (1990)認為企業應該以未來的表現作為主要競爭的舞臺,建立核心競爭力來進行創新與變革才是企業獲取長久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 Teece (1997)進一步提出動態能耐的概念,探討廠商在動態環境中,進行變革所需的能耐。Zott (2003) 利用電腦進行了寡佔的競爭賽局模擬,証實了動態能耐的三個屬性:組織執行力、變革成本、學習效應,是影響組織具有超額利潤的重要關鍵。 本研究另外引用其他文獻,如Jovanovic & MacDonald (1994)、Klepper (1996)、Winter (2003),重新建構了理論模式以進行電腦模擬。我們將模擬的架構做出以下修正:增加廠商數目、有淘汰廠商的機制、產品創新與製程創新之間會互相影響、增加學習效應的種類,並修正目標函數與動態過程,讓模擬更符合實際狀況,來了解以下三個問題: 一、在動態能耐的屬性高低皆相同的情形下,廠商是否會有超額利潤? 二、不同程度的執行力對競爭優勢有何影響? 三、不同種類的學習效應對廠商競爭優勢有何影響?廠商的學習效應除了從事變革時的學習外,還有在執行變革的過程中從事學習的情形。我們將會模擬擅長不同學習效應的廠商,那一方能獲得超額利潤。 根據我們的實驗,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動態能耐是產業內出現不同利潤表現的因素之一,當廠商動態能耐的強弱相同時,創新的策略思是影響競爭優勢的原因。我們發現最成功的廠商會在產業初期提升產品創新,在產業成熟之後大量投入製程創新,與Klepper (1996)的發現相同。 二、組織執行力會影響超額利潤。但是必須在所有廠商的變革成本處於較低的狀態,或有較好的學習效應時,執行力較高的廠商才會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三、如果廠商的組織執行力相同,注重在執行變革的學習效應,能幫助廠商獲得競爭優勢。相對地,注重在尋找變革策略上的學習,對競爭優勢的幫助較為有限。 本研究不僅展現了動態能耐對競爭優勢多方面的影響,並提供一個架構來闡述一家公司從策略到能耐的競爭結構。要怎麼結合這個架構與策略地圖是我們後續可以研究的方向。 / In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of competitive industry, we have problem to know how a company will perform in the future with Five-Force-Model (Porter 1980). Five-Force-Model can tell u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a company at that time, but we can’t explain how the company got that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whether it could be kept or not in the future. The theory of Core Competence (Hamel & Prahalad 1990) notifies that company should compete for future, and accumulate its core competence for innovation to keep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ing on Resource Based View, Teece (1997) further discussed the Dynamic Capability which is needed by enterprise in dynamic competition. Zott (2003) simulate a Cournot Game to study the attributes of dynamic capability. He finds that execution, strategic switching cost and learning ability affect the superior profit of firms of intra-industry. This research rebuilds the simulation of Zott (2003) and modifies the simulation by incorporating the insights from Jovanovic & MacDonald (1994), Klepper (1996) and Winter (2003). We increase the number of firms, set up the mechanism which can shake out the less competitive firms. We also remodel the settings of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and modify the dynamic process and profit function to investigate the following question. First, when the level of dynamic capability is the same, will firms in an intra-industry perform differently? Second, could execution ability affect the superior profit? Third, is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witching strategy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implementing strategy? Three proposit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is simulation. First, when all firms have equal dynamic capability,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will affec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We find that the most successful firm will increase production innovation at first then put more resources into process innovation,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Klepper (1996). Second, execution ability will affect the superior profit in some condition. When all firms have low strategic switching cost or good learning ability, the firms which have higher execution ability earn superior profit in simulation. Third, when all firms have the same execution ability, the firms which have higher learning ability of implementing strategy will earn the superior profit. In contrast firm’s learning ability of switching strategy does not make great difference. This research not only demonstrates the various impacts of dynamic capability, but also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depict the competitive structure of a firm. The integration of this framework and strategy map deserves the further research.
196

社區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

徐小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一)探討社區參與學校教育及學校效能現況。(二)探討不同背景之教師所知覺到社區實際參與學校教育以及學校效能之差異情形。(三)探討社區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性。(四)探討社區參與學校教育對學校效能之預測力。(五)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及教育人員作為改善行政領導、增進與社區互動、提高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以提昇學校效能之參考。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半結構式訪談為輔,以自編「桃園縣國民中學社區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調查問卷」為工具、桃園縣54所國民中學教師(含校長、主任、組長、導師和專任)750人為施測對象,回收正式問卷665份(回收率89﹪)、有效樣本601份(可用率80﹪)。所得資料以SPSS/PC10.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與解釋,所獲得的主要結論如下: 一、 社區參與學校教育整體言,現況為中等以下程度,尚不普遍。 二、 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以「教學活動」、「校務發展」層面較多,而以「人事遴聘」層面最少。 三、 學校效能整體言,現況評價為很高程度,大致很好。 四、 學校效能在「學校氣氛」、「教學品質」、「學校環境」、「學生表現」等各層面評價為很高,為中等以上程度,而「社區支持」仍排最末。 五、 校長、鄉鎮地區學校教師,對社區參與學校教育整體的知覺上,有顯著較高的傾向。 六、 男性、年長、校長、服務資深、大型規模學校以及鄉鎮地區的教師對學校效能整體的知覺上,有顯著較高的傾向。 七、 正向的社區參與學校教育,可提升學校效能。 八、 社區參與學校教育各層面對整體學校效能有預測力,其依序為「校務發展」、「校園建設」、「教學活動」、「活動與經費支持」及「人事遴聘」等五層面。 九、 依據訪談結果,國中社區人士與校長(或教師)雙方的看法若有不同時學校的處理態度有四種:(一)家長向學校反映、抗議或訴諸媒體(二)尊重學校做法(三)共同討論與溝通(四)彼此不相推託,有同理心的心態。 十、 學校可主動研擬適當的策略,以提昇社區參與學校教育。 十一、 「社區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關係的探討」的研究結果,可作為學校經營的重要參考。 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如下: 一、 訂定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法,使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於法有據。 二、 訂定全國家長日,以落實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意義。 三、 訂定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獎勵與監督措施。 四、 校務評鑑的「學校與社區關係」指標,增加其比重,加強學校重視與社區關係的互動與經營。 五、 校長培訓課程中涉有「學校與社區關係」、「社區參與與學校效能」等主題,以提昇校長與社區互動的認知。 依據研究結果,對桃園縣國民中學的建議如下: 一、 學校多舉辦有關「學校與社區關係」、「親師合作方案」、「溝通技巧」等教師成長課程,以加強教師與社區互動的認知與技能。 二、 學校多舉辦學生學習成果發表、藝文活動等,以提昇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意願。 三、 學校多舉辦有關「學校行政」、「教改政策」、「教育原理」、「親職教育」、「人際互動」等成長課程,以培養家長對教育有正確的理念。 四、 訂定家長契約,以明定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有關的各項權利與義務。 五、 主動研擬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計劃,並設有專人,負責推動與執行。 六、 學校應積極重視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之「教學活動」、「校務發展」等層面,以提昇學校效能。 七、 設計多元化溝通管道,以滿足不同社區家長的需求。 八、 加強學校、家長與社區的互動關係,可提昇學校效能。 九、 鼓勵導師與專任教師擔任行政工作,加強與社區的互動。 依據研究結果,對社區人士的建議如下: 一、 強化學校、鄉鎮市與全縣性各層級之家長會組織運作與功能的發揮。 二、 配合各學校及社區之條件與特色,以漸進與多樣化方式參與學校教育。 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如下: 一、 在研究對象方面-擴大施測範圍至北區或全國。 二、 在研究方法方面-採個案研究法。 三、 在研究工具編製方面-編製更為完善的「社區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量表」。 四、 在研究內容方面-探討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困難。
197

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溫榮坤, Wen, Jung-K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首先,蒐集有關學習型組織、學校效能的相關文獻,加以研究。其次,提出研究架構,再以「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校能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 然後以桃園縣之公私立國民中學(含公私立高中附設國中部)教師為研究母群體,以分層隨機抽樣抽取45學校發出問卷450份,回收421份,回收率達93.56%,有效問卷393份,有效回收率為87.33%。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再就研究結果分別加以討論。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ㄧ、國民中學教師之絕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之現況屬中高程度。 二、國民中學教師對學習型組織之知覺因學校歷史、學校規模之不同 而有顯著差異。 三、國民中學教師對學校效能之知覺因年齡、性別、學校歷史、學校 所在地區、學校規模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之間有顯著相關。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ㄧ、對桃園縣政府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定期舉辦學習型組織專業知能之教育訓練與研習活動,增 進教育人員對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的正確認知,以提昇 教育品質。 (二)合理調整學校班級規模,讓國民中學學校規模朝中型學校 發展。 (三)補助偏遠學校的軟硬體設施,及補助清寒貧困學生,留住 教師,盡心盡力投入教學,以提升偏遠學校教育品質。 二、對學校、校長的建議 (一)建議國民中學校長善用教師特性、學校特性,營造符合學 校發展特色的學習型組織。 (二)善用資深教師經驗及其能力,指導、協助資淺或新進教師, 達到傳承優良班級經營與教學效果。 (三)學校應積極營造成為學習型組織,校長除以身作則參與 外,更應鼓勵與帶動同仁: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改 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統思考,以提升同仁專業能力, 提升學校效能。 (四)衡量學校歷史、社區特性與特色,發展適應當地人文色彩、 地方特色的學校教育。 (五)從「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建立共同願景」型塑學 校學習型組織,提高學校行政效能。 三、對教師的建議 (一)教師們應運用「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改善 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統思考」,以提升班級 經營與學校效能。 (二)年資淺或新進教師能夠向資深有經驗之教師虛心請教,並 多參加活動與研習進修,以提升專業知能。 (三)教師應追求自我超越,參與團隊學習,改善心智模式,以加 強教學效能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對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提出未來研究之參考。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 Using Taoyuan County as Example Advisor:Min-Ju ching ,PH.d. Author:Jung-kun we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First,relevant literature on learningorganiz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was collected,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Next, the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was devised,“Questionnaire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 was developed accrodingly. The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were used as research population, from which 450 teacher in 45 schools were randomly sampled as research subjects. 393 copies of the 421 guestionnaires issued were returned, among which 393 copies were valid. The returning ratio was 87.33%.After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data.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situation are in the high-intermediary level. (2)Respondent show different perception on Learning Organiz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history of school,and scale of school. (3)Respondent show different perception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sex, age, history of school,region of school and scale of school. (4)There a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existed amo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con clusions are proposed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gencies,the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and future studies.
198

卓越軍職人員核心能力建構之研究--以陸軍校階主官管職為例

張孟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焦點團體座談及深度訪談等方式進行研究,核心能力為具體化組織願景的工具,能替組織創造競爭優勢與創造利益,也能塑造組織的文化與價值觀。因此,本研究於核心能力的理論與實務建構、軍事教育的基本規範與策略性(戰略)的領導風格等面向中操作,以建置核心能力庫。並經焦點團體座談之研討、篩選,以確立研究架構的模式,再於半結構式的訪談設計中,附加一份核心能力的優先選項表。最後,彙整訪談結果進行內容分析,並進一步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期能達到以下之目的與貢獻: 一、建構陸軍校階主官管職的能力指標與整體架構,以做為型塑卓越軍職 人員的內涵特質之指引參考,與自我學習成長的目標。 二、藉由核心能力指標的建構,期能納入軍事教育培養目標的重點課程; 並能契合現代國防組織政策發展願景的需求,以提昇國防組織的效能   與競爭力。
199

台灣獨立唱片研究

林怡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獨立唱片」 (independent labels, or independent record companies,簡稱indies)、地下音樂 (underground music) 等概念經由2000年金曲獎效應、政府資源介入及產業行動,相關論述因而浮上檯面。針對音樂工業的全球化問題,本研究企圖從一個辯證 (dialectical) 的角度,來看行動者 (agent) 做為一個文化工業中的文化中介者 (cultural intermediaries),其能動性 (agency) 的問題。不僅是看全球的文化流動如何形塑台灣的「獨立唱片」經營,也看台灣的「獨立唱片」業者如何走向海外。 從結構面來看,政治因素如1980年代的政治民主化運動、本土政權興起,以及文化全球化 (cultural globalization);經濟因素如有聲出版科技、網路科技的進展使得進入障礙降低,以及版權制度建立使發行利潤集中在「跨國唱片公司」手中,這些結構的鬆動、演進或是不平衡,雖總是強者壓迫弱者的邏輯。但從行動者的角度來觀察,「獨立唱片」從業者也利用本身的文化位置及文化中介的特質,在結構中找到行動的利基 (niche)。 因為市場的區隔,跨國唱片公司與本地「獨立唱片」形成一種非敵非友的關係。跨國娛樂工業剝削了全球的文化勞工;同時,大部分的本地「獨立唱片」則以西方音樂內容為骨幹,置入本土元素來輸出本地產品及製作觀點。因此,「獨立唱片」的意義並不在於輸出台灣製造的音樂內容,正因為台灣的音樂是一種混血的內容,在受制於全球資本主義市場結構的同時,卻也吊詭地形成行動的契機。在中國音樂市場逐潮開放以及景氣低迷的當頭,小資本的「獨立唱片」是最具機動性的一群。然而在文化全球化的結構中,本地「獨立唱片」只是被置入另一個全球分工的共生體系;但這也為行動的持續推進埋下伏筆。
200

中共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究─以政府職能轉變分析

陳明毅, Chen, Mi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中國大陸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形勢的發展,中共傳統行政審批體制已面臨挑戰,為符合世貿組織非歧視性、透明性等原則,中共國務院與各級地方政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工作,以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開展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 本文主要是以政府職能轉變觀點來檢視中共「國務院」審批制度伴隨經濟體制而轉變的情形,文章內容先對政府職能轉變的相關理論作探討,並對中共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之背景、原則、內容、成果、影響,及用以規範審批行為之《行政許可法》作全面性之探討。

Page generated in 0.02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