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44
  • 1028
  • 251
  • 113
  • 66
  • 27
  • 2
  • 2
  • 1
  • 1
  • Tagged with
  • 1492
  • 487
  • 287
  • 284
  • 280
  • 261
  • 253
  • 223
  • 193
  • 188
  • 181
  • 181
  • 177
  • 170
  • 16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61

中國企業主管培訓之研究 / The Study on the Executive Training Method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陳楊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自1978年起經濟體制的改革之後,至今已歷經三十餘年的經濟快速成長,而且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經濟確實明顯加快,然而在全球競爭激烈的現況下,知識經濟時代已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甚至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致力於產品或管理的創新,藉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中國市場更是如此,在高度人才需求環境下,企業對於人力需求有逐年遞增的現象,然在這樣現象的趨使下,人力資源的活動則變成企業經營相當重要的一環,其中又以人員訓練為首要。 因此,在市場需求明朗化及培訓人力需求增加等現象發生的情況下,中國企業之人力培訓的方式與策略將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所以,本研究在此動機的引領下,將針對中國企業之主管人力培訓的方式進行探討。故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蒐集企業對於主管培訓課程設計、培訓經費分配及管理者能力培養等意向調查資料且進行資料分析,其分析的研究發現如下所述: 一、 中國企業之年度培訓經費在100萬元人民幣者以下占40.9%,總體培訓經費是緩步往上增長的; 二、 企業規模愈大主管培訓經費的分配則愈高,國企在培訓經費上的編列是比較寬裕; 三、 基層管理者加強專業能力的培訓、高層管理者加強領導能力的培訓; 四、 創新能力隨管理者職務的晉升越來越重要,企業文化和外語能力並未受到特別重視; 五、 公司發展需求是高層管理者的培訓課程主題設計的主軸; 六、 管理者職涯發展未受重視; 七、 多數企業認為基層管理者應以公司內部講師為培訓課程的提供者,高層管理者之培訓課程應以公司外部的講師為主。
162

台灣共同基金交易擁擠性之研究 / The study of fund manager’s trade crowdedness in Taiwan stock market

蔡依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偵測群聚交易顯得越來越重要,因為群聚交易的出現會威脅全球金融系統和全球經濟的穩定性。然而,群聚交易本身很難辨認,目前還沒有可以偵測群聚交易或群聚交易風格的統一測量方式。 本研究延續Pojarliev and Levich(2009)所提出的衡量擁擠性的研究方法,將其運用於台灣股票型共同基金市場,觀察台灣基金經理人是否有擁擠性的現象。本研究的結果說明台灣基金經理人的交易具有擁擠性,且呈現相當大幅度的變動,規模溢酬擁擠性從最低-1.65%到最高89%,價值溢酬擁擠性從-87%到60%,動能因子擁擠性則從-54%到88%。值得留意的地方是,在金融海嘯期間,除了價值投資外,其他投資策略擁擠性和投資績效的相關係數皆達中度正相關,代表投資人的投資策略方向趨於一致,群聚現象明顯提升。
163

匯率報酬的三因子 / 3-factor in determinant of exchange rate return

黃祺真, Huang, Chi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了解影響匯率報酬的因素不論在交易、避險或是投機方面,皆是非常備受關注的議題。本文研究目的是為探討同時運用市場超額報酬、利差交易和動能策略是否更能解釋外匯市場的超額報酬,即表示在實證分析上應用三因子模型有更佳的解釋力。 而本文中使用OLS迴歸及 Fama-Macbeth 兩步驟橫斷面迴歸分析,結果發現皆顯示相較於 Lustig, Roussanov, and Verdelhan (2011) 論文裡的兩因子模型,加入動能策略因子形成的三因子模型在未包含交易成本及考慮交易成本的情況下皆應該是較適切的模型。
164

能力建構角色在台灣與菲律賓經濟發展援助之比較研究 /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ole of Capacity Building in Economic Growth from Foreign Aid between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李恩婕, Angelica Sarah Chua Riofri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幾十年,台灣的經濟發展為最著名的紀錄之一。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從貧困的農業社會進步到富足的工業國家間快速且持續的成長造就了龐大的中產階級與公平的所得分配。另一方面,近幾年來,菲律賓穩定地成長為亞洲的一經濟力量。本文旨在探討台灣如何追求和實行「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復會)」所強調的能力建構,並將之與目前為菲律賓經濟藍圖的《2011-2016年發展計畫(Development Plan 2011-2016)》相比較。在美國外援下,為了戰後台灣農村的重建而成立農復會。在復甦農業的同時,農復會亦間接地促進人力資源的發展與大量資本在研究與創新方面的投入,使得台灣得以從農業國家轉型為工業國家。為更加了解這些計畫,本文訪談台灣與菲律賓相關組織中直接參與計畫的領域專家。在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後,菲律賓面臨新領導人上任後可能改變的施政優先順序;藉此機會,本文企盼能夠向已知為發展台灣重要因素的特定計畫與政策學習,以供未來可能應用於菲律賓的參考。 / Fo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aiwan has experienced one of the most notable recor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s evolution from an impoverished agricultural society into a flourishing industrial country characterized by rapid and sustained growth brought about a strong middle class and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has been noteworthy. On the other hand, the Philippines has steadily been making progress in becoming an economic force in Asia in the past years. This paper will look into how Taiwan pursued and underwent capacity building initiatives as highlighted in the 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comparison to the Philippines’ Development Plan 2011-2016 which is currently used as an economic blueprint for the country. Funded by foreign ai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JCRR was established to focus on rural reconstruction of post-war Taiwan. In the process of rehabilitating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t has also indirectly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human resources and poured substantial capital 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which enabled it to transform from an agricultural to an industrial country. Interviews of subject-matter experts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institutions driving these initiatives have also been conducte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initiatives. With the recently concluded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the Philippines, the country is facing a new leadership with its own set of priorities to tackle. With this opportunity, it is the intention of this paper to be able to learn specific initiatives and policies that have proven to be vit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for possible application to the Philippines.
165

資訊系統整合公司動態能力演進之個案研究 / A Case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IT Integration Company

陳旭宏, Chen, Xu 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資訊系統整合產業 2018 年產值預估將近 1800 億台幣,在高度 e 化的趨 勢下,各行業皆非常依賴資訊系統運作來提升效率及經營績效。同時資訊系統的 投資與整合也是與世界接軌所必要的管道,在新技術持續創新下,台灣系統整合 產業必需緊跟國際技術發展的腳步,以維持本身的競爭力及所應用產業的競爭 力。 本研究主要以台灣系統整合廠商-個案公司為研究對象,面對市場興起與競 爭環境轉變,以其在系統整合專業上的知識與經驗,不斷地尋求轉型;且在後續 在市場進入策略上,選擇以既有優勢擴大市場佔有率,以優質的技術能力與服務 品質進入較高獲利市場,深耕客戶的經營。 但在技術持續進步與市場需求持續轉變中,本研究探討其成長與轉變的歷 程、開創新思維、深化核心能力及融合市場客戶的需求與掌握外在環境的變化, 提供客戶客製化的差異性服務,並漸進轉型為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之服務型廠商 之動態成長過程,從而解析其動態能力的演進。 隨著國際技術演進,創新應用能力與順應變革已經成為適應大環境中的唯一 生存之道,因此適應新技術應用及其所需要的適應能力的培養絕對是刻不容緩的 事。而本研究透過個案公司的探討,解析其一路走來的過程中,面對外部市場及 來自競爭者的挑戰,於其策略定位及經營模式所做的相對應改變與調整,以及強 化哪些能力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 未來因應市場技術環境的變革,個案公司如何運用系統整合解決方案技術的 優勢及跨技術整合的能力,積極往利基市場開發前進,以進一步擴大市場廣度及 深度,以邁向企業經營的永續成長之路。
166

工匠精神對日本企業文化影響之探討—以佳能(Canon)為例 / The Impact of Craftsmanship 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Japan——A Case Study of Canon

胡嘯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長久以來,日本企業的產品以品質優良聞名於世,雖然經歷了泡沫經濟,其中依然有眾多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活躍於世界經濟的格局中,佳能就是代表之一,這一切,顯然離不開其優秀的企業文化,此外,日本有著悠久的工匠傳統,他們素來以對手工藝產品的品質完美追求的精神著稱,本文認為,工匠精神與同樣注重產品品質的日本企業文化之間存在關聯。因此,本文以內容分析法和個案研究法為研究途徑,探討工匠精神的意涵,以佳能為例,分析工匠精神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和形塑。 本文研究發現:一是工匠精神體現組織認同、專業素養與外部應變能力。二是工匠精神是日本企業文化的核心,日本企業在組織哲學、組織制度、組織行動、組織環境,受到了帶有牢固的家庭觀念、注重職業倫理、強調職業素養、對技術精益求精、品質追求完美、追求名譽認可、善與環境互動、市場應變能力快速的工匠精神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於在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形成了具有強烈的組織歸屬感以及良好的職業精神和職業操守、對外反應機動的企業文化。
167

臺灣離岸風力發電投資計劃可行性分析 / An investment case on offshore wind energy in Taiwan

孟逸朗, Mehner, Eric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e worldwide offshore wind market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over the recent years and also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has announced to rely more on offshore wind power as future energy source.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if an investment in offshore wind energy in Taiwan is worthwhile. This has been done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nergy market and the recent growth in renewable energies. Furthermore, the essential step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offshore wind farm and the lifecycle were overviewed. Based on this information, together with an analysis of relevant factors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 offshore wind farm in Taiwan, a profitabil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Statistical data and experience from European offshore wind projects was taken as a benchmark for the calc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spite some risk due to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immaturity of offshore wind industry in Taiwan, an investment in an offshore wind farm seems to be a very attractive choice under current conditions. From the two subsidy options offered by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the splitted feed-in tariff plan, with higher payments in the first 10 years and lower payments in the following 10 years, is clearly the better option for potential investors.
168

民族間身心健康習慣的差異:ATUS美國時間運用調查實證研究 /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Related Activities by Race and Ethnicity: Evidence from the American Time Use Survey

古庭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來,健康議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世界十大死因中慢性疾病就占相當高的比例。而導致慢性病的主因除了生理因素,例如:遺傳與基因外,生活習慣也是很大的原因。本文探討民族間健康習慣的差異。採用2003至2014年美國American Time Use Survey(ATUS)資料,探討不同民族的文化、價值觀是否影響身心健康習慣投入時間的差異。本文將健康活動按照Alan B. Krueger (2007)的歸類方式,以情緒指標作為活動的分類依據,可以將健康活動歸類為休閒放鬆、準備與照護、社交育樂、飲食等四類身心健康習慣。利用Schwartz的七個文化指標組合成三大文化面向進行分析,發現不同民族花在身心健康習慣的時間存在差異。此外,本文發現對健康習慣的投入對生活其他層面產生不同影響,例如:與生理相關的糖尿病與肥胖問題,以及社會現象相關的離婚與退休問題。
169

臺北市高級工職學生對甲、乙類新課程滿意度調查分析

林本聯, LIN, BEN-L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學生對甲、乙類新課程的滿意度,藉此了解高 級工業職業學校的學生,對於接受甲、乙類新課程的學習經驗。蓋甲類課程的設計 ,係注重基礎學科,來培養學生適應工業變遷及自我發展的能力;乙類課程則偏重 學業技術的養成,以培養熟練的行業技術基層人力。由於甲、乙類課程的教學目標 及課程安排有差異,而其教學功能,是否亦因此有別,則仍待探討。是故,本研究 的目的如下: 一、探討高級工職學生對甲、乙兩類新課程的適應情形。 二、分析新課程是否注意到學生的能力發展和程度差異。 三、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有關單位、人員參考。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藉調查問卷所獲致的分析結果,據以了解高級工職學生對甲、乙類新課 程之滿意情形。其取樣是以台北市八十學年度公、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三年級應 屆畢業班的學生為對象,自台北市設有工業職業類科的廿一所公、私立高級中等學 校當中,選取十二所學校為樣本,其中公立學校五所,私立學校七所。共發出問卷 2,073 份,回收之有效問卷計1,988 份,其中甲類1,203 份(男881份,女322份) ;乙類785 份(男603 份,女182 份)。 本研究之資料處理係利用國立政治大學電算中心PRIME 機器,SAS 統計套裝軟體進 行統計分析的工作,藉百分比以了解各題填答分佈情形,除了解接受甲、乙類新課 程的學生對新課程的滿意度外,為進一步了解作答之差異情形,乃算出所有樣本在 各題上反應的平均數與標準差,並使用t-test和χ□-test 以進一步分析在學校設 立別、性別、前程規劃別以及群別、智育成績別、實習成績別等變項不同的學生, 對新課程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參、研究結果: 本研究之主要結果為: 一、一般科目:新課程增列的「社會科學概論」以及增開的音樂、美術兩科,學生 均趨向於滿意,惟部份學校對音樂或美術課有所偏廢。 二、專業基礎科目:對物理、化學、數學的教材內容多數的同學覺得滿意,而公、 私立學校學生的差異,達非常顯著性水準(數學則無差異),尤其戈立學校的 學生則趨向於不滿意。至於增授的「計算機概論」的課程,高工學生則趨向於 不滿意。 三、專業技能:高工學生對在校所習得的專業實習技能,趨向於滿意,甲、乙兩類 課程的學生,其滿意度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即接受乙類課程的學生,其滿意度 非常明顯的高於接受甲類課程的學生。 四、專業理論科目:高工學生同意其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極為廣泛,更具適應社會 變遷的能力,而接受乙類課程的學生其同意度明顯的高於接受甲類課程的學生 。 五、前程規劃:高工學生普遍具有強烈的升學意願,惟對於就業市場及人力供需狀 況的了解,則十分貧乏,趨向於不滿意。 六、共同活動課程:高工學生對班會的課程設計和團體活動的安排,均趨向於不滿 意。 惟值得一提的是,實施乙類課程者大皆為私立學校,且私校學生有升學意願者(63. 41﹪)又遠低於公立學校的學生(90.55﹪),鑑於滿意度導源於內在需求的實現,受 著個人抱負水準的影響,是故對新課程的需求層次和方式,將因學生的個別差異和 學習環境的不同而有差別。雖然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專業基礎科目、專業技能、專 業理論科目等方面,接受乙類課程的學生及私立學校的學生均較接受甲類課程的學 生及公立學校的學生有較高的滿意度,但由於前述的因素,乙類課程是否即優於甲 類課程,也就頗值得商榷了。所以本研究特將「公、私立高級工職學生;高級工職 男、女學生抱負水準差異之研究」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肆、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當局: (一)每學年編列固定經費,擴大專案補助私立工職充實教學及實習設備。 (二)發揮視導功能,積極輔導所屬各校,協助其克服未能依部頒課程標準排課 的困難,同時加強專業科目的教學輔導,與實習設備的評鑑工作。 (三)舉辦新課程「共同活動」教學指引研習,編印「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共同活 動教學指引手冊」,或製作「班會」、「團體活動」之教學媒體供各校參 考。 (四)提供高工畢業生再教育或再訓練的機會,以因應當前產業技術與職業結構 的劇烈變化。 (五)促使各校加強實習教學,採用能力本位之教學方式,鼓勵工職學生參加技 能檢定。 (六)甲類課程與乙類課程合併。 二、對教育行政當局: (一)鼓勵教師參加在職進修,以提高其專業地位與教學能力,促進其專業成長 。 (二)因材施教,依學生的資質高低,學習速度的快慢,而實施增廣教學或補救 教學。 (三)落實職業輔導工作,提供學生生涯輔助方面的諮商服務。 (四)安排時間向學生分析說明新課程的結構,讓學生能了解新課程的精神所在 及內容特色。
170

採用人物題材群課程與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繪畫能力之影響

郭榮瑞, GUO, RONG-R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三:(1)探討以人物題材群的課程型態去從事美勞教學,對國 小四年級學生繪畫能力的影響,包括形象觀察能力、色彩表現能力、空間處理能力 、美感表現能力及完成能力。(2)探討兒童人物畫課程結構、教學取向與可行的 實施模式。(3)建立實際可行的兒童繪畫能力的評量標準。為達成上述目的,乃 就國內美勞教育的現況及有關文獻中,去探究國內兒童畫形成概念化的原因及目前 的美勞教學課程取向,並探討藝術教育理論基礎、課程結構、學習模式以及有關的 教學研究,作為本教學實驗的理論基礎。其次,闡述兒童繪畫能力的內涵、影響兒 童繪畫的因素,並進行兒童繪畫評量之研究等,作為兒童繪畫能力評量之依據。最 後,綜合上述文獻分析之結果,擬訂「人物題材群之課程與教學」去進行實驗,探 討其對學生繪畫能力之影響。 本研究之對象為台北縣新莊市裕民國小四年八班為實驗室(男生20人,女生22人及 同校四年二班為控制班學生(男生22人,女生21人)作為實驗比照,實施教學實驗 。前後計八週,每週一次,每次計約80分鐘。其中控制班一位男生因無法合程參加 實驗教學,故予刎除。人物題材群課程包括自己的臉(塑造)、面具(工藝的製作 )、同學的畫像(紙凸版畫),同學的畫像(彩墨畫)。教學之前,控制班、實驗 班均同時實施前測;教學實驗結果之後,兩班均同時實施後測。將前、後測的作品 分別編號混合,商聘三位美勞教育專家依據評分標準表評分。資料整理完畢之後, 使用SPSS PC+進行前、後測之成績統計與兩班成績之t考驗及以排除前測之共變量 ,進行變異數分析,以驗證本研究所提出之研究假設。 茲將本研究結果主要發現摘述如下: 一、有關課程與教學方面: 發現採用人物題材群的課程型態去從事美勞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繪畫能力有增 進影響。 二、有關兒童畫之課程結構、教學取向方面: 發現透過雕塑(自己的臉)→工藝(面具製作)→版畫(同學的畫像)→彩墨繪畫 (畫我對面的同學)→彩畫(自畫像)等之人物畫題材群課程型態教學,學生之繪 畫表現能力--包括形象表現、色彩表現、空間處理、美感表現、完成能力及整體 繪畫能力均比教學實驗前達顯著的進步水準之具體成效。 三、有關兒童繪畫能力評量方面: 發現採用兒童自畫像總結性評量方式,所擬訂之五項兒童繪畫能力的評量標準-- 包括形象能力,色彩表現、空間處理、美感表現和完成能力等,對兒童自畫像的觀 察寫生作品的評量,具有適用性。

Page generated in 0.03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