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06
  • 505
  • 73
  • 24
  • 1
  • 1
  • Tagged with
  • 603
  • 603
  • 260
  • 259
  • 251
  • 219
  • 217
  • 215
  • 193
  • 176
  • 159
  • 149
  • 132
  • 130
  • 11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我國土地登記審查有關切結問題之探討

王文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加速土地登記案件之審查速度,地政機關針對若干審查事項,改以「切結」來簡化應附文件。但此種審查方式,一方面除了使我國土地登記究係採何種審查制度迄今仍無明確之見解外;另一方面,對於任何土地登記應附文件是否皆能以「切結書」替代,或其能運用之界限為何,本文即就此等問題進行審視。 經本文從行政法學之角度審視「切結」,其在不同的行政行為當中,具有不同之概念,而此等概念經實體運作於各種行政流程作業當中,則可分為六種性質,即(一)具有申請性質之切結。(二)具有同意性質之切結。(三)具有準負擔性質之切結。(四)具有行政契約性質之切結。(五)屬管制手段之切結。(六)屬真實性表示性質之切結。又再將其與土地登記制度進行探討後發現,地政機關除了就「真實性表示」性質之事件,得命申請人提出切結書外,其餘類型則不得以切結書予以替代。 又依行政程序法第36條:「行政機關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對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事項一律注意。」及同法第43條:「行政機關為處分或其他行政行為,應斟酌全部陳述與調查事實及證據之結果,依論理及經驗法則判斷事實之真偽,並將其決定及理由告知當事人。」之規定,當事人於程序中所提出之相關證據,行政機關就仍負有調查義務,故縱使申請人已檢附「真實性表示」之切結書,該切結書之內容是否真實,依法仍屬地政機關之調查職責。 在個案實證方面,目前土地登記所使用之39項切結書,僅有9種情況因地政機關之相關作為已臻其依職權所能調查之界限,故此9項具有「真實性表示」之切結,其用於協力地政機關之調查並無不妥;而其他則不宜以切結之方式作為簡化土地登記應附文件,而應改以其他行政手段進行審查。 經由本文之研究,由於切結書之提出,原則上仍不構成主觀舉證責任或證據提出責任,同時客觀舉證責任仍由地政機關負擔,因此,未來地政機關應務實地考量,是否應完全停止使用「切結書」於土地登記審查制度當中,並針對地政機關「已盡其調查責任」亦無法完成審查之類型,從法律層面進行改善,將該等責任以法律明定為申請人負責事項,方能有效解決以切結取代土地登記應附文件所引發之相關問題。
32

大學總務行政電腦化之研究

張國保, Zhang, Guo-B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行政電腦化是時代的潮流與趨勢,而「人」永遠都是電腦化的重要關鍵之一。大學總務行政人員如何面對資訊科技的衝擊,用電腦化設備來改善傳統的作業方式,一則需要心理的調適;再則必須具備基本的電腦知能,如此方可役機械為人用。是以本研究之目的,除了探討各大學總務行政電腦化之施行概況外,並調查分析總務行政人員的電腦態度與電腦知能,俾供電腦化施行的重要參考。 本研究依據文獻資料,先敘述總務行政的意義、任務、範圍、組織職掌、及存在的問題。次則介紹全國行政電腦化、校務行政電腦化,據以推論總務行政電腦化的架構,最後論述影響行政電腦化的相關因素及執行的困難問題,以確定研究的架構及假設。 本研究以22所公、私立大學總務行政人員655 名為研究對象,寄發自編之「大學總務行政電腦化之研究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341 份,透過 SPSS/PC﹢套裝軟體進行百分比、積差相關、T-TEST、ONE-WAY ANOVA 及Scheffe'法分析考驗結果,得到下列發現: 一、總務行政人員的電腦態度 (一)男性在總量表比女性正向積極;女性比男性更覺得電腦化設備有礙生理健康。 (二)主管人員在有用性、支持性、自信心、人際關係和總量表的態度都比非主管人員正向積極。 (三)年齡、服務年資對電腦的態度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四)大學以上或專科教育程度者之電腦態度較高中以下者正向積極。 (五)不同工作環境:公私立大學無顯著差異。工作單位方面,則總務長室較文書組顯著積極。其餘無差異現象。 二、總務行政人員的電腦知能 (一)女性基本知能顯著高於男性。 (二)主管與非主管之電腦知能無差異現象。 (三)30歲以下年齡組之電腦知能顯著優於31歲以上人員。 (四)大學以上教育程度者之基本知能、專業知能均顯著高於專科、或高中以下者。 (五)服務5年以內者之電腦知能顯著優於6年以上者。 (六)工作環境:公私立大學無差異現象。工作單位則總務長室之專業知能優於文書組,其餘無差異。 (七)電腦知能與電腦態度兩者在總量表上有相關顯著。 三、電腦化的執行情形 (一)總務行政業務電腦化的推行不夠普遍與普及。 (二)人員素質是影響電腦化的最重要因素。 (三)設備方面不敷需求者居多,惟使用情形尚稱良好。 (四)電腦軟體種類過於龐雜,有礙交流、學習及應用。 (五)人員專業技術不夠,電腦輸入速度太慢,基本技術尚待提升。 (六)參加電腦短期訓練者很多,專業訓練略顯不足,行政人員認為由學校電算中心專人教授是訓練的最佳途徑。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分別提出對教育行政主管當局、學校行政、行政人員、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以供參考。
33

我國中央勞工行機關的發展

倪素慎, NI, SU-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勞工佔人口數四分之一強,但中央勞工行政機關卻侷限於內政部勞工司,在人少 、經費少,業務量多情況之下,無法適時解決勞工問題。目政府宣佈解嚴以來,勞工 「自力救濟」的事件愈來愈多。勞資爭議事件也愈來愈烈。這些都需要強而有力的中 央勞工行機關來解決。當局將勞工司提升為勞工局決議之後,在各界不斷請願要求下 再由勞工局→勞工署→勞工委員會→勞工部。為何在短時內,中央勞工行政機關的轉 變會如此大?這可由我國所處內外社會環境來探討。再將每個階段中央勞工行政機關 的發展作有系統的探討,且針對其組織功能逐步分析研究。全文共五章七萬字,各章 要點如下: 第一章:諸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限制,並闡述相關理論基礎,及關 於勞工行政概念釐清。 第二章:各國中央勞工行政機關的發展∼由美、英、日三個國家,其中央勞工行政機 關的發展情形為何,可為我國所借鏡的。 第三章:我國中央勞工行政機關的發展背景∼從內、外社會環境的因素及勞工問題性 質轉變來探討我國中央勞工行政機關為何在短時間內有如此大變化。 第四章:我國發展歷程∼我國中央勞工行政機關從大陸時期,遷台以後勞工司,勞工 局及勞工置建議,勞委會成立、勞工部決定,這一發展的情形。 第五章:檢討及建議∼先檢討勞工司與勞委員的缺失,再探討勞工部構想,說明成立 勞工部不一定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必須政、資、勞三方心態上也需調整方可。最後提 出建議。
34

我國租稅行政救濟制度之研究

陳仁傑, CHEN, REN-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財政為庶政之母,租稅為財政之基。納稅為我國憲法所規定,人民三大基本義務之一 ,納稅問題在人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然而租稅的課徵處分,係屬定期 性、普及性及大量性的集中作成,錯誤在所難免,故租稅行政救濟制度乃成為現代法 治國家不可或缺之制度。現今我國租稅行政救濟制度未盡完善,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於 七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作成二二四號解釋,明確表示稅捐稽徵法中有關復查規定違憲 ,認定與憲法所揭櫫保障人民訴願、訢訟權及貫徹課稅公平性的原則相悖。大法官會 議此一解釋更凸顯當前租稅行政救濟問題的存在。基於上述理由,本文擬就現行租稅 行政救濟制度問題予以研析並提出意見,以供參考。 本文共分六章,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就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限制加以說明。 第二章「租稅行政救濟理論分析」:對租稅行政救濟的意義及特性、理論基礎及功能 、方法與類型作一般性之探討。 第三章「各國租稅救濟制度」:分別就美、日、西德三國之租稅救濟制度作一簡述, 藉資參考,提供借鏡。 第四章「租稅行政救濟制度之沿革及現況分析」:就我國現行租稅行政救濟制度之發 展及現況加以分析,俾於檢討現行制度問題前,能對制度之現況有一完整之輪廓與認 識。 第五章「我國現行租稅行政救濟制度之缺失檢討」:將現行制度有關問題,分別逐一 加以檢討分析,並就所及,提出改進意見。 第六章「結論」:說明本文研究發現、檢討、展望和建議。 本文研究結果得知,應從兩方面著手,首須修改有關法令,並借鏡各國救濟制度之優 點,重新調整現行救濟程序,其次是加強行政人員依法行政的信念,始能充分發揮行 政救濟的功能,確保納稅人的權益。
35

台灣山地行政的研究

侯燦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分七章,凡十三萬餘言,其主旨在探討台灣山地行政之變遷與發展,並檢討其得失。經由歷史的回顧,以及與美國印第安人政策之比較,益以烏來個案之分析,顯示台灣山地行政,一般而言,已朝向三民主義扶助弱小民族之精神目標,以及國際勞工組織一九五七年「土著及部落人口公約」之政策規定邁進。惟台灣山地行政並非已臻完美,尚有頗多仍須檢討與改進之處,其要者,諸如自治條件之培養、經濟水準之提升、生活習性之再改造、社會福利措施之再增強等。 本論文內容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敘述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範圍與方法、山胞概況、以及山胞社會文化特質等。本論文的撰寫範圍,包括台灣光復前的山地行政沿革,以及光復後的政策大要,論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教育衛生福利等方面。研究方法除依據文獻、參閱政府資料以作敘述分析外,又以台灣山地行政與美國印第安人政策作比較,並以台灣北部烏來鄉作個案研究,俾能更深入了解台灣山地行政之真相。 第二章「早期山地行政」,概述荷蘭佔據時期、西班牙佔據時期、明代、清代、以及日本佔據時期的山地行政。台灣早期山地行政的主要特徵是:1.視山胞為異族,以土牛、隘勇線等,加以隔離,2.外來入侵者荷、西、日等,以殖民主義立場,均以經濟利益為著眼,3.均利用土著長老頭目等士官,作統治工具,4.司法權秉之於統治者手中,5.經濟發展,除日本佔據後期外,均偏於消極性、零星發展,無益於山胞生活改善,6.統治者無法約束漢人之欺凌山胞,7.經手□社、□商、社商、通事、漢佃、業戶等,以獲取租稅利益,8.以專責機構或官吏處理山胞事務,9.承認山胞佔有區域內之土地權利,10.教化目的在使山胞認同於主流文化。 第三章「政治經濟政策」,論述台灣光復後山地行政體制之建立、扶植參政、山地管制、山地保留地措施、定耕農業及造林、道路水利工程及綜合開發、以及財稅措施等。台灣光復後山地政治政策,本三民主義種族平等原則,保障山胞政治地位,廢除頭目制度,建立山地行政體制,並扶植山胞參政,考用山地行政人才,使山胞自治自立;山地行政體制已由特殊化而一般化,而趨合理,山地鄉公所編制則引起頗多爭議,其編制不足、技術人員不足、公務員在職訓練欠缺,以及文化課、農林課之裁增等,均值得研究改進;山地管制已有放寬趨勢,但山胞文化衝擊問題,卻因應而生,值得注意。台灣山地經濟政策的推行,能多方著手,其目的在促使山胞早日與一般社會融和,而達平地化目標;山地保留地政策在保障山胞生計,但土地權登記、保留地耕用等,因山地鄉公所缺乏專業人員、以及山胞缺乏法律常識,故其成效不顯;農林生產由於耕田狹小、人力不足、部份山胞不勤奮、缺乏資金、以及生產經營缺乏企業化、利潤不多等,而有遲滯發展之情形,尚須突破;山地財政高度依賴上級政府補助,有待改進,可行之道為:廢除山胞免稅制度、整頓山胞保留地各項收益、以及加強公共造產等。 第四章「教育衛生福利政策」,論述台灣光復後,山地教育文化措施、衛生保健、社會福利措施、職業訓練與輔導、以及平地山胞、蘭嶼山胞之輔導措施。山地教育在取消特殊化的方針下,一切課程教材與平地教育無異,但由於文化因素的影響,使山胞學童對學校教育有不良適應現象,故山地教育的改進,應使課程教材增加彈性,其重點宜在增進山胞特有天賦的發展,謀生知能的培養,勤儉習慣之培養,並須兼重心理建設,使其對國家有信心,充分守法、高度公德心,創業與儲蓄觀念等。衛生保健工作以公共衛生的推動較具續效,特別是環境衛生整頓,以及疾病防治等工作,更具成果,但山地醫護人員仍有不足,影響山地衛生保健工作的推行。山地生活改進工作,以社會運動的方式推行,獲有一些成效,但社團組織功能未能充份發揮,經費、專業人員均有不足,有待增強。山地生活環境的改善,則因經費不足而無法澈底執行。職業輔導工作,執行仍未理想,受惠山胞不多,亦須改進。平地山胞、蘭嶼山胞的輔導,近年來政府已加重視,以對山地山胞輔導的成功經驗而言,此項工作的成效應可預期。 第五章「一個個案-烏來鄉」,實地調查烏來之政治、經濟、教育、社會福利等各方面的發展情形,以了解台灣山地行政的實作層面,是本章的目的。經過調查分析結果,烏來鄉鄉政之推行,以及山胞家戶生活改善情形等,均足以顯示,台灣山地行政政策之反映與落實,已具相當成效。 第六章「美國印第安人政策概述」,概述美國印第安人政策的發展、美國印第安事務局、以及保留工政策。印第安部族經濟是美國印第安人政策的特色,政府同意部族共同擁有土地及其資源,並以資金、技術協助各部族從事各種礦業開發,或觀光及工商業之發展。就業及訓練、社會服務、教育服務、健康服務等,花費政府龐大經費,其目的在促進印第安人的社會安全。 第七章「台灣山地行政的檢討與改進」,主要內容在透過台灣光復前後山地行政的比較、與美國印第安人政策比較、以及以發展的觀點看台灣山地行政等三方面的綜合檢視,以評價台灣現行山地行政,並提出改進芻議。檢討分析的指標有二:一則以三民主義對少數民族扶助保護的原則方針;次則以國際勞工組織「土著及部落人口公約」所宣示的原則。現行台灣山地行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獲有相當成就,其要者有:1.台灣山地政策以扶植山胞為著眼,以促進山胞平地化而融合於台灣社會為目標,符合世界潮流趨向,2.視山胞為「同胞」,並扶植參政,使山胞政治地位提高,行政機構「一般化」,增進行政效能,山胞有充分參與行政決策的機會,使政策合理化,3.職業結構改變(非農業收入增加),生活水準提高,生活方式改進,教育程度提高,收支盈餘增加……顯示經濟發展獲致相當成果。4.由於經濟成長與發展,導致社會轉換,以及社會變遷,而有助於社會生活的改進。5.食、衣、住生活品質的大幅改進。但,現行台灣山地行政存在一些問題,其要者有:1.鄉公所缺乏專業或技術人才,以及行政人員之工作態度不如理想,均影響行政系統之效能,2.省縣山地行政決策之參與不足,3.山地鄉財政缺乏自主性,行政系統欠缺效能,有限參與決策等,使地方自治條件不足,4.土地利用不佳,農業生產落後,經濟利益受剝削,經濟觀念落後,5.經濟上未來的潛在問題:人才、資金、企業精神、以及貧富之求均,6.依賴人口眾多,職業結構變遷與職業訓練之不足,男性青年山胞結婚不易,現代生活適應問題等,7.醫療保健仍待加強,8.平地山胞、蘭嶼山胞有待加強輔導。 本章最後提出一些山地行政改進芻議,其要者為:1.強化行政系統能力:增專業人才、現職行政人員在職訓練,2.擴大決策參與:健全現有參與管道、各級山地行政組織安置有才幹山胞,3.地方自治條件之加強:財政自主、決策參與、行政系統功能之強化,4.加強土地利用:變更地目調整用途,擴大耕地規模,水文土質調查,5.低利長期貸款,技術提供,設小型加工區,鼓勵工商業及觀光事業,7.就業訓練與安置,貧戶救濟,強化山胞生活輔導中心功能,貸款整建住屋,8.加強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課程彈性化,9.增加醫護人員,充實醫藥設備,10.加強基層建設。 台灣光復後的山地行政,在政治上已朝民主、自治、融和的目標邁進;經濟上正繼續發展之中;社會文化方面,已朝向異質化、世俗化、個人化。凡此均有助於平地化目標的達成。惟山地政策之成功,仍有待針對現存問題作不斷的檢討改進。
36

工作特性對教育行政人員工作滿足之影響

洪清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工作特性對於縣市教育行政人員工作滿足的影響,以期為地方教育行政工作的再設計,提供一改進的參考。 本研究應用Ha ckman和Oldham「工作特性模式」的基本假設,以台灣省二十個縣市教育局的教育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並以「工作診斷調查表」短題本為測量工具,作普查式的問卷調查,計得樣本399人。因刪除廢卷並以隨機抽樣分成等組,故最後分析的樣本總共280人。 本研究的自變數分為兩類。有關工作特性的,包括:技能變化性、工作完整性、工作重要性、自主性、回饋性與五種工作特性的綜合分數MPS等六種;另一類則為成長需求強度(GNS)。依變數包括:一般滿足、特殊滿足,而特殊滿足又分為工作安全感、待遇、社會、督導與成長等五個層面,花有七個項目。 研究結果發現:對工作特性反應較為積極的教育行政人員,無論在一般、特殊、工作安全感、待遇、社會、督導、成長任何一層面上,都有較高的滿足。成長需求強度較高的教育行政人員,在一般、特殊、工作安全感、社會、督導、成長等層面上亦有較高的滿足;惟在待遇上,並沒有較高的滿足。另外,在一般、特殊與督導三種層面上,部份結果顯示:成長需求強度較高的行政人員,對工作特性的反應愈消極,則工作滿足愈低。這個研究結果,支持了Hackman 和Oldham「工作特性模式」的論點,即:良好的工作特性反應能積極地影響工作者的工作滿足,尤其是具有高成長需求強度的人。 因此,本研究的建議為:我國地方教育行政工作仍有待作更完善的設計,尤其是工作中的重要性與自主性。至於待遇方面,亦有待提高。簡言之,改善工作以激勵工作動機和提高工作待遇以滿足生理需求,是同等的重要。
37

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之研究

徐登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 今日的行政組織所處的環境,此之往昔,更為動態化、複雜化,而人民與政府的關係卻益加密切,政府的所作所為影響人民利益更為深遠和鉅大,所以今日的政府莫不利用各式各樣的行政程序設計,消極的,防止政府權力可能的濫用,以致侵害人民權益;積極的,確保各項政策,計劃能順利達成目標,提高行政效率,加強為民服務。 政府為加強革新行政和提高行政效率,因此於民國五十九年在全國各行政系統中普通設立行政業務研究發展管制考核制度,市府研考新制的設立迄今已有八年多,對於市政效率提高與便民服務方面雖然作了相當多的貢獻,但其功能並未充份發揮,因此引發筆者研究之興趣。希望透過市府管制考核體系與工作過程的剖析,發掘影響其功能發揮之問題。然後就筆者所學,佐證其他專家學者以及實際工作者之經驗,就市府現行管制考核工作問題之所在,提出一些改革建議,希望能供市府日後管制考核工作之參考,俾能對市政效率之提高助益於萬一。 二、研究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為: 一、敘述法與比較分析法:此法主要是用於對市府現行管制考核制度的理論基礎,管制考核制度與今日行政管理趨勢及實際行政管理的關係部份,所作的文獻上及學理上的比較分析研究,藉以探討市府管制考核制度應有的各項功能。 二、結構功能分析法:主要是用於第三章市府管制考核單位組織與職掌的分析研究。對於市府管制考核單位結構面的組織體系、編制、權責、業務分工與實際運作的功能表現的比較研究,藉以瞭解實際管考業務的重心以及應有、實有功能間的差異。 三、訪問法:本文所以使用訪問法,是因為目前有關管制考核工作的專書論著十分缺乏,管制考核的各種假設固可從文獻上及學理上的比較分析中得到一些指引,但是有關管制考核工作實際上的職掌運用,管制考核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困難,乃至於人員對管制考核各方面的態度反應,卻不是上述方法能得到事實真象的,是以對這些方面採用訪問法進行,前後造訪市府研考單位及若干業務單位計達十八次,以訪問所得加以統計分析,印證各項研究假設,俾便研究能更為嚴謹。 三、研究內容 全文共分七章,主要研究內容為: 第一章緒論,分二節,第一節管制考核和當今行政管理趨勢:主要說明管制考核制度的意義,以及當今行政管理趨摯的大概。藉管制考核制度與當今行政管理趨勢關係之討論,顯示在當今行政管理趨勢下,管制考核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第二節,管制考核和實際行政管理:這是從實際行政管理上的重要項目如目標、行政溝通、行政計劃、授權、預算、訓練等方面探討其與實際管制考核之關係;主要是想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明管制考核制度應有的功能和其重要性。 第二章現行管制考核制度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從管制考核制度的理論背景上著手,分三節,分別以行政三聯制、內部稽核理論、現今的組織控制理論等方面討論這些理論對形成今日管制考核制度的構想、作法、範圍等方面之影響,是對今日管制考核制度的一種追本溯源的分析。 第三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單位之組織與職掌,分二節,第一節,管制考核組織體系:分別討論全國管制考核體系,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組織體系,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單位的編制,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單位對其他有關單位的溝通聯繫關係,藉上述討論以明瞭市府管制考核單位的大概輪廓、地位以及其全國管制考核體系的縱、橫等各方面之關係,並藉此指出一些市府管考單位組織結構上的分析市府管制考核單位之職掌,並指出實際運行上各職掌受重視程度之區別,以明白管考工作的重心所在。 第四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之實際情形,分二節,第一節,管制考核工作的主要範圍,視實際工作重心所在的施政計劃彙編,施政計劃列管、專案管制、公文稽催、便民服務、人民申請(陳情)案件管制等項為主要的管考工作範圍,以說明管制考核工作的一般情形。第二節,管制考核的作業程序:此部份是以作業程序最為嚴謹、完密的施政計劃列管案件的作業程序為例說明管制考核作業的實際情形,並藉此指出作業過程中一些可能的問題,以為第六章管考工作檢討之前導。 第五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效果,主要是說明市府管制考核要項如施政計劃管制,專案管制、公文稽催、便民服務等項的重要工作成果,並對管制考核工作在促進市府全面施政有影響的施政考核的檢討施政得失、管考溝通的發揮整體功能等二方面加以介紹,以明瞭市府管制考核工作所產生的效果。 第六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之檢討,共分三節,第一節,組織結構之檢討:主要是檢討市府管制考核組織體系的不健全所引發工作推行困難,溝通困難 問題,並一併檢討組織體系中研考單位首長兼任對工作影響之問題。第二節,人員問題之檢討:主要是分析市府管考單位人員任用、士氣以及各業務單位以兼辦研考工作方式推動管制考核工作,對於管制考核工作所產生的各種不利影響。第三節,管制考核作業問題之檢討:此節主要是從管制考核作業過程中,目前運用或執行上顯示有較為重大偏差的列管項目選擇、管考表卡、計劃評核術網狀圖之運用、管考基準、管考查證、列管案件之調整、撤銷、管考的考核評估、公文稽催等問題加以分析檢討,並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嘗試性的改進建議。 第七章結論,主要針對本文的研究所得對市府現行管制考核工作咯作一些評價,並從建立正確管制考核觀念、建全管制考核組織體系、提高管制考核人員素質與改進管制考核作法等四方面,提出個人粗淺的看法,俾能助益於今後管制考核工作的發展。 本論文撰寫過程中,由於專書論著闕如,加以資料搜集不易;幸蒙華老師力進,悉心指導,從觀念的闡釋,章節的斧正,乃至於定稿時字句選用之斟酌,無不遺餘力,惠我良多,謹此致萬分謝忱。又行政院研考會杜善良學長、省研考會鄧憲卿學長的多所鼓勵與賜教、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張執行秘書天泰、唐專門委員滌新、楊主任永堂以及研考會郭組長炳琳、陳組長華泰、高自進先生、范福德先生、王尊典先生、傅淑惠小姐、蔡淑燕小姐等多位同仁的熱心指教與惠贈寶貴資料,獲益良多,特此謹致銘謝之意。此外內人小有之文稿膳校,諸學長、好友之鼓勵,亦此一併誌謝。 筆者自慚才疏學淺,且因研究時間有限,雖竭盡心力,仍不免有謬誤疏漏之處,敬祈師長先進,不吝指正是幸。
38

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管理機構之行政適應(民國四十年—六十三年)

王治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際貿易管理機構的行政適應(民國四十年至六十三年)具有二種性質:一是遵循憲法有關外貿的規定,逐漸建立制度,又不失彈性;二是政府遷台後,政治安定,社會和諧,面對經濟發展的巨變,行政所為之適應(主張發展-體論 最澈底的首推比較行政學者雷格斯教授他依帕深思的說法,把社會體系分為社會、經濟、政治與行政四個抽象的部份,每一部份的發展皆不可分離。)。本論文乃是從經濟發展過程中,探索我行政體系如何適應經濟發展?其過程如何?以及經濟發展與行政適應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本論文為行政適應之研究,著重其功能性,整體性與動態性,此所以有別於靜態制度之研究。 本論文建基於學者既有之理論,以本時期國際貿易管理機構之行政適應——外匯貿易有關法規制訂與修改,行政組織結構之調整,公務人員量與質的提高,行政程序之簡化,業務量之增加——為研究對象。全文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 緒論:先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次數陳所根據的基本理論及研究構想,然後說明本論文所採用之研究途徑與方法。其主旨在指示出本論文推論分析之根據及推論過程。 第二章 我國經濟發展概述:本章是推論之開始,先將我政府播遷來台之後二十幾年來經濟發展的一般狀況作一扼要交待,接著列舉我經濟成長的三個指標(國民所得、對外貿易及僑外投資)的成長情形,以便對照觀察作為行政適應的衡量標準(尤其是對外貿易),並顯示我國際貿易管理機構行政適應的背景及適應的需要。 第三章 經濟挑戰與行政回應:承繼第二章,說明在經濟發展不斷提升的要求之下,我行政方面如何適應,也就是說明外在環境(environment)對行政體系的要求,構成行政體系存續的挑戰——適應或淘汰?分析時則借重輸入(inputs)與輸出(outputs)功能分析,透過二十幾年來外匯貿易有關法規制訂與修改的頻率,觀察行政體系對經濟挑戰所產生的回應(response)及其效果。 第四章 行政調整與適應:承繼第三章,說明行政體系對來自經濟發展的挑戰,除了初步的要制訂新法規與修改舊法規之外,行政體系(即國際貿易管理機構)的內部積極適應的過程——由行政組織結構的調整,人員的不斷膨脹,公務人員素質的提高,行政程序的簡化到行政業務量的增加,在本章中除描述事實之外,並作解釋。 第五章 結論:根據前面幾章的結論分析,歸納出我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管理機構行政適應的初步反映,行政適應的實際狀況,及行政適應的效果。 總結本論文之研究,獲得下列幾點認識,簡述如下: 一、經濟的變動,事前不能預測,而經濟界的個別情形又多,因此經濟立法不能以統一的法律作硬性的支配,而經濟行政的管理遂必須彈性適應。 二、行政適應的三大目的是:穩定、互動與成長。 三、我國際貿易管理新機構成立之後,往往大量制訂與修改法規,就外貿會與國貿局而言,均為成立後四年。且法規制訂與修改的幅度愈大,以後的成長量亦愈大,再改革的時間亦間隔較長。 四、我國際貿易管理機構人員增加的速度,以跟隨經濟發展的成長而成長為常態,以減少人員為例外;若減少人員而外貿仍然快速成長為例外。 五、經過二十幾年的適應,我國際貿易管理行政已經進入如下境界: (1)外匯與貿易分開管理,貿易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管,成為經濟部半獨立的二級實作與幕僚機構。 (2)建立各種輔助機構如外貿協會,亞東關係協會,中歐貿易拓展會等以資適應。 (3)重新檢討貿易行政機構的組織與職權,要求成立貿易部,以期統一事權建立一個適合需要的機構。吾人以為就(1)與(3)(成立貿易部)而言,均在民國四十六年時曾被提出,但結果(1)遲至五十八年即十二年才實現,而(3)則至目前尚未實施,以經濟行政管理特重效率而言,這段適應過程過於漫長了。 寫作過程中,承徐師立德惠予指導,詳加指正,衷心銘感。尤其徐師治學嚴謹,公私兩忙之餘,仍然給予充份支持。江師炳倫學識豐富,提供寶貴意見,指點迷津。雷師飛龍的比較行政,易師君博的方法論,徐師育珠的經濟發展,奠定根基,並給予觀念上的指正。所主任華師力進,時時叮嚀督促。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農復會顧問李登輝博士,政大企管所所長許士軍博士,國貿局樊主任秘書遺風及連秘書正義,戴科長陵鴻,財政部劉秘書榮主、徐秘書家瑞,經濟部研評會王科長福耀,銓敘部王科長錦章,行政院研考會林學長克昌,台北市銀行盧研究員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吳專員泰成,行政院主計處鐘研究員世保及彭學長文賢博士,或提供資料,或解惑釋疑,或熱心協助。本校政治所高研班楊熙學長時賜南針,攻錯砥礪,諸師長諄諄教誨,諸同學熱心關愛,在此特別申謝。 本論文撰寫期間,家父母始終給予精神與物質上的鼓勵,得以安心向學,親恩似海,謹以此文獻壽父母,並為其紅寶石婚紀念,聊表人子之心於萬一。未妻婚天廲,諒解與關愛,增加信心。
39

從生態環境之觀點看台北市政府的行政行為

吳瓊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的主旨,在以台北市政府為我國行政機關的個案,從行政生態學的觀點,就中國社會文化的特徵及其背景,觀察生態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台北市政府的行政問題,及支配行政人員的行政行為。 本論文共計六章。第一章緒論,敘述本文研究的旨趣及緣起、研究途徑、研究方法。第二章,敘述研究理論及理論架構,說明系統分析的理論架構及其假設、影響行政行為的內外因素。第三章,敘述當前中國社會文化的背景,包括傳統政治社會結構及社會關係的實質、稜柱社會的特徵、及中國現代化諸問題。第四章,敘述台北市政府的六大行政問題。第五章,敘述台北市政府的六種行政行為。第六章,綜合所有的討論,對中國文化問題做一簡要的敘述,並說明研究的發現。 本文費時將近十月乃告完成,其中甘苦實非外人所能道,一則因作者課業負擔沉重,加以在救國團半工半讀,公事上難免要花點時間,一則又因作者已成家,許多事情齊集一身,要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其忙碌尤可想見,好在父母親的慈愛及寬厚,指導教授柴師鬆林悉心懇切的指導,並關心學生的生活及工作種種;內心頗感有奮發向上的助力。而傳所長宗懋的不斷垂詢關懷及恩師劉孚坤教授的啟迪與指點,賢妻小玲的協助校對與安排論文印刷事宜,均為本文得以順利完成的原因,若無彼等之獎掖、提拔、栽培與協助,本文能否於短期內完成,殊屬可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感謝救國團各級執行長官的栽培,如無彼等幫忙,作者的經濟狀況,恐更將捉襟見時,疲於奔命,學業能否順利完成,亦為一大疑問。作者感到社會的溫暖,將以此文作為對社會的獻禮,其中如有錯謬之處,當由本人負完全之責任,並請學界先進不吝指正是幸!
40

官僚病態行為研究—從行為面透視我國行政問題

薛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的主旨係在探討官僚的病態行為。 最初產生這個概念是由研討「行政革新」而引起的。中間經過多次的揣摩,行政革新是由行政問題而來。而行政問題有那些?根本的原因是制度上的,還是官吏的行為上的?一步一步的推演,最後將研究的焦點集中在官吏的行為上面。因為是「問題研究」,祇看不好的一面,所以用「病態行為」,並將官吏改用「官僚」,與一般所稱的「官僚主義」、「官僚作風」甚為相似。 研究範圍既定為「官僚病態行為」,行為科學的研究方法自須採用。在蒐集材料的過程中,感到合於我國國情的文化人類學、社會心理學等專著並不多見。因之,不能多作比較取捨,筆者深知此中缺陷,唯期待來日能有修正補充的機會。 本論文分五章十八節,共約八萬字。第一章緒論,陳述本文研究的理論基礎與範圍,研究的方法與取材。第二章陳述官僚行為的形成因素,細分為文化環境、民族習性、社會心理以及機關組織的影響等等。第三章為本文的中心所在,析論官僚病態行為的特徵。由對人的關係到辦事的態度,縱橫交錯上下往還,為官僚作風描繪出種種面相。每一項目均以真實的材料作佐證,間以歷史故事、文學作品作補充,以求論證有據。說明病相之後,接著於第四章提出官僚病態的改革途徑。當本文蒐集材料期間,正逢蔣經國氏出長行政院,一連串的革新措施,使政治與社會風氣為之丕變,筆者採集了許多異常珍貴的偉言讜論,編入論文之中。官僚病態是由內外環境所形成的,在論及調整組織型態部分,筆者提出一些粗淺的意見,是否有當,敬祈批評指正。第五章為結論,為本文作一綜述,而以四點總結全文的要義。 本文得以完成,由衷感激張師明誠賜予的關注、鼓勵與指導。筆者在大學期間即蒙張師多方勗勉,從游十餘年,做人為學,獲益深厚,謹於此敬申最誠摯的謝意。 本文寫作期間,由於時間與精力所限,加以研究所涉及的範圍至為廣泛,常為一細小問題所困擾,而有力不從心之感,疏漏、錯誤之處定不在少,敬請諸位師長惠予指教為禱。

Page generated in 0.026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