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專利國際授權契約限制條款之研究鮑世亨, BAO, SHI-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為單一冊,共分五章十五節,約計十萬字餘。本文乃基於台灣對技術的輸入極
為仰賴、而於技術移轉的過程中,授權人往往梜其優勢的地位,對實施人課以許多的
限制。而在這些限制中,或為合法、或為非法,至於應如何判斷其為合法、或為非法
,此乃本論文的重點。所以在本文第二章先闡述專利之獨占地位的合法性及專利權檻
用的一般判斷標準,第三章則進而分析六個限制條款:(1)地域限制、(2)搭售
設計、(3)回饋讓與、(4)競爭品交的限制、(5)再販賣價格的維持、(6)
交互權及專利總匯等等限制條款之合法性的判斷標準。而當此等限制條款涉及國際間
時,由於各國對上述各限制條款的判斷標準均有所差異,則一國之反托拉斯法的域外
管轄權應基於何種管轄原則,方不致於擴大一國之主權而侵害他國之主權,此乃第四
章的重點。第五章則提出建議以做為訂立授權契約時的參考及做結論。
|
22 |
技術移轉與台灣製造業成長關係之研究許淑幸, XU, SHU-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六章,約四萬字左右。第一章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與方法,且闡述本文架
構。第二章主要說明技術移轉的概念,內容包括技術移轉的意義、型態、方法和機能
,還有技術移轉的差距,最後說明技術的吸收與擴散。第三章闡明技術移轉的理論基
礎,包括VERNON的產品循環理論、國民需求與資源之關係理論和S.P.Magee 的技術循
環理論。第四章介紹技術移轉的實證模型,包括W.G. Tyler之實證模型:W.G. Tyler
針對巴西製造業國內廠商與外貿廠商之技術效率作實證研究,此外還介紹了T.Koizum
i & K.Kopecky 之實證模型:文中設定了技術移轉函數。第五章說明技術移轉的效果
及其實證分析,技術移轉的效果為使技術進步,產量增加,就業機會增加等;實證部
份則利用行政院主計處與經濟部投審會之資料進行實證分析,最後一章則作一結論與
建議。
|
23 |
技術轉移決策因素研究周榮堅, ZHOU, RONG-J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六萬字左右,共分五章十五節。內容主要係利用分析層級程序法(
AHP )來研究。主要針對技術轉移時,何種技術供應來源其評價較優,同時對於技術
轉移之目標,技轉移之方式及考慮因素評估其重要順序,並算出各層級評估因素之權
重,以供決策之用。
除以AHP 分析外,並對於工研院之技術轉移成效,以次級資料做一評估與探討。因為
工研院為國內技術轉移時最重要的一個供應來源,因此對於其成效及貢獻程度有必要
加以了解。
|
24 |
戴震經學之研究林文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清代是中國經學集大成的時代,乾嘉時期又是清代經學極盛之時,戴震則是乾嘉時期經學的領袖人物,故了解戴震的經學,對於掌握乾嘉經學乃至整個清代學術之發展,實具有關鍵的地位。戴震的經學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科學性的考據工作上,建立了嚴密的解經方法;其次,其經學更能由考據進至義理哲學的建立方面,樹立清代義理學的典範;最後,戴震的經學不純粹是「考古」,亦關心現實的社會問題,具有「經世」的觀念,觀其「理欲一元」與「達情遂欲」的主張可證。因此,綜合戴震訓詁考據與義理哲學,才能了解其學術主張之全幅,進而掌握「清學」發展之脈絡。
|
25 |
技術型態分析可否預測未來?-台灣期貨市場的證據 / Is pattern analysis useful for predictions? Evidence from Taiwan's futures market鄭吉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台灣期貨市場為研究目標,利用無母數計量模型-核迴歸(kernel regression)平滑每日結算價格,並建立一電腦化、自動化的系統來辨識各種技術型態的形成,包括頭肩頂、三角形、雙重底、…等十種,期望能去除人為主觀意識對型態辨識的影響,並檢定技術型態是否含有預測未來報酬的訊息性。
從實證結果中發現,出現次數最頻繁的技術型態並不一定具有訊息性,如頭肩頂與頭肩底;而在型態形成並辨認後兩周之內,矩形、倒矩形、雙重頂、雙重底等四種型態則持續顯著地具有訊息性。
另外,核迴歸中平滑因子越小會使型態出現次數越多;平滑因子越大則使型態出現次數越少,平滑程度的改變對頭肩頂及頭肩底型態的訊息顯著性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對矩形、倒矩形、雙重頂、雙重底等四種型態的訊息顯著性並無影響。
最後,技術型態的訊息顯著性並不會因為期貨商品的不同而有差異,技術型態在不同的期貨市場中仍會保有同樣特性;而個別期貨商品下的檢定結果都比全體期貨市場的結果來的差,此情況可能與樣本數較少的原因有關。
|
26 |
韓非子思想與毛澤東革命策略林成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27 |
台灣生技製藥廠商之技術知識特質與技術網路之研究吳心慈, Wu, Hsin-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台灣生技製藥產業中,廠商之技術知識特質與技術網路間之互動關係。其中技術知識特質是選取(1)技術知識生命週期(2)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3)技術知識複雜程度等三個變數來做探討。而技術網路包括了(1)內部技術網路(2)外部技術網路。內部技術網路是探討公司內部之專案管理及跨部門知識的流通,外部技術網路是探討公司與外界之學研單位、政府單位及廠商間互動關係。研究發現如下:
﹝一﹞ 技術知識生命週期會影響廠商主要的技術來源
﹝二﹞ 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高低會影響概念的生成與發展
﹝三﹞ 技術知識路徑相依程度會影響進行知識創造團隊的類型
﹝四﹞ 技術知識複雜程度會影響團隊組成的異質/ 多元化程度
﹝五﹞ 在發展以基礎科學為基礎之產業,外部技術網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六﹞ 在探索新領域時,鼓勵實驗及容忍失敗的風氣是相當重要的
﹝七﹞ 生技產業之研發投入時間長,領導者必須對此有較高的願景及承諾
﹝八﹞ 生技領域的產品開發常是由新產品創業小組來進行
﹝九﹞ 產品鬥士在發展生技產業時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
﹝十﹞ 台灣之生技產業必須“ 衡外情,量己力”,善用學研單位之智慧資本並以中小型投入的方式來進行開發
|
28 |
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之指標建構及其現況調查之研究 / Research on the Indicator Construction and Current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Academic Optimism in Junior High Schools王建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建構教師學術樂觀指標及相對權重體系與檢視教師對於教師學術樂觀的知覺程度,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下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
本研究採用德懷術邀請12位學者、專家與校長參與兩次德懷術問卷調查,建構出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指標,再以層級分析法進行相對權重問卷調查,並運用Expert Choice 200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以建立各項指標之權重。最後再以問卷調查法,抽取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20所,共400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307份。問卷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與分析。
本研究獲得之結論如下:
一、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指標及權重體系包含五個層面39項指標。五個層面依其重要性,分別為「教師集體效能感」(31.9%)、「教師重視學術」(22.6%)、「教師信任同儕教師」(17.9%)、「教師信任領導者」(16.6%)、「教師信任學生與家長」(11.1%)。
二、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良好。
三、不同性別、學歷、擔任職務、年齡、服務年資、學校歷史的教師對於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沒有顯著的差異性。
四、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對於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有顯著的差異性,經由事後比較法得知,學校規模數在49班以上的教師比學校規模數在25~48班的教師對於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有較顯著的差異性。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做為國民中學教師教育職場之參考與校長辦學和行政之參考依據。
|
29 |
藝術心理課程對幼兒多元智能之成效探究 / The Effectiveness of Art Psychology Curriculum on Children's Multiple Intellegence張靜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藝術心理課程對幼兒多元智能之成效探究。本研究以立意取樣選擇臺北市立雨農國小附設幼兒園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56名年齡層滿五足歲至六歲之幼兒,研究設計採準實驗設計,將受試者隨機取樣至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接受為期五週的「藝術心理課程」。本研究所使用的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是以質量並行的方式進行,測驗工具採用葉玉珠(2005)所編製「幼兒多元智慧量表」,以量化資料分析為主,輔以質性資料包含教學觀察紀錄省思表、教師回饋表、家長回饋表、藝術心理課程之活動紀錄,作為質性分析之依據。
本研究結果如下:一、藝術心理課程能提升幼兒多元智能;二、幼兒在多元智能呈現大多為組合智能結構;三、幼兒的多元智能表現會隨著關係的熟悉度與團體氛圍增加;四、藝術心理課程之活動設計會引發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引起興趣與學習;五、課程突發事件會成為幼兒人際與內省智能的專屬教材;六、幼兒經過教師提醒後能比過去短暫的時間內轉向正向行為。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果,對教育各領域提出相關具體建議,本研究最終期盼,心理輔導與幼兒教育跨領域的發展課程,能對當今提出另一種教育面貌。
|
30 |
藝術經紀與導覽的商業模式研究 / Research on Business Model of Art Agent and Art Tour林雨青, Lin, Yu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藝術經紀與導覽的商業模式研究 / Research on business model of art agency and art tour originates from my passion for art. This passion intrigues me to construct a gateway to understanding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art in Taiwan. The origin of the idea is to design a business model for art services combining art agency and art tour after keen observation of the paradigm shift from manufacturing sectors to service- oriented sector and by diligent practice on innovative art services. Catering to the niche art market, this type of creative art service may not only create a new trend but also inspire more possibilities for art industries.
Keywords: Art agency, Art agency, Art tour, Culture industry, Evaluation of artwork, Featured tour
|
Page generated in 0.02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