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
澳門經濟發展定位與財政政策研究 =A stud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sition and fiscal policy of Macau / Stud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sition and fiscal policy of Macau梁嘉豪 January 2018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 Centre for Macau Studies
|
92 |
試析積極財政政策在我國運行中的經濟效應 : 兼論我國積極財政政策之未來取向 / 兼論我國積極財政政策之未來取向高根強 January 2003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
93 |
地方財政自主與政策制定過程--台灣現行制度之分析研究陳明道, CHEN, MING-D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政府遷台實施地方自治以來,地方財源短絀一直是棘手的問題。由於地方財政問題
無法妥善解決,地方財政自主乃成為地方各界爭取之目標,並演變成許多事件之導火
線,例如:台北市議會拒絕將營業稅及印花稅的一半收入提撥中央、澎湖縣議會決議
廢縣等。這些事件背後除了「地方財政自主」之訴求外,更包含著「落實地方自治」
的呼聲。事實上地方財政係地方自治職權之一環,卻又是地方自治權落實與否之具體
表現,兩者之關係十分密切。
雖然兩者關係緊密相扣,但過去諸多探討地方財政問題之論述,觀點卻大都侷限於財
政收支之層面,對地方自治及所衍生之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問題多未觸及。故本文研
究目的之一即在運用「公共選擇理論」此一整合性研究法來探討地方財政問題。此外
,地方財政自主之內涵、中央與地方之權限如何合理劃分,為本文另一研究目的。當
然如何建構一個完善的制度,亦即謀求政策制定過程之效率與公平,以改善地方財政
短絀之困境,並促進各地區之均衡發展,則為本文所追求之終極目標。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基本概念。第二
章介紹地方財政之經濟理論,包括地方公共財理論、TIEBOUT 的以足投票模型及財政
聯邦制度,以建立評估各級政府間權限劃分之標準。第三章則為地方財政之政治理論
,乃自憲政體制、地方自治等另一角度導出政治面觀點,並與經濟面理論相互整合歸
納,使權限劃分標準更加清晰週延。第四章探討台灣現行制度,對於規定中央與地方
權限劃分之憲政及財政體制加以研究。嘗試找出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地方財政問題之
癥結所在。第五章係對美國、日本、德國等主要國家之憲政與財政體制的比較分析,
期能收他山之石之效。第六章為結論,就前五章之研究結果及心得提出具體建議,以
作為我國地方財政改進方案之參考。
|
94 |
國民政府的法幣政策及其實施(1935∼1948)劉文賓, LIU, WEN-B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法幣政策的實施,為中國貨幣史上的一大變革,本論文旨在探討法幣存續期間所面臨
的種種問題,並進而評估其得失利弊。
論文計分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討論戰前國民政府的法幣政策,並檢討其初期施
行成效。第三章為法幣與戰時財政,論及戰時租稅政策與公債政策的運用限制,以明
法幣在戰時財政中的地位及財政赤字與通貨膨脹二者間的關係。第四章討論戰時的對
日貨幣戰,即中國如何維持法幣信用,並打擊日本「以戰養戰」策略。第五章為戰後
的法幣問題,探討法幣制度如何在種種不利情況下,乃至全面崩潰。第六章結論,約
可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法幣改革解決了當時的經濟困難,化解了財政危機,但政
府並未在戰前以膨脹通貨的方式,解決財政赤字。(二)戰時的通貨膨脹,主因在政
府未能有效管制外匯金融、統制物資以壓抑物價,既無法杜塞游資,則惡性循環導致
通貨膨脹日益嚴重;並非如一般學者所言的「濫發通貨」。(三)法幣政策在實施與
抗日戰中,雖曾獲得英美大力支持,然英美亦由此得利並牽制中國,甚或損及法幣信
用,影響不可謂不大。
|
95 |
財政盈虧與融通之研究楊子菡, YANG, ZHI-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內容指在討論當前財政赤字發生之原因,及依融通方式之不同,效果有何差異
,並研究我國政府預算之特質篤其盈虧對經濟活動之影響。以下說明文結構:
第一章結論,共分二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第二節說明研究範圍與本
文結構。
第二章財政赤字形成原因之探討,主題有四,一為素字形成之短期分析;二為政府收
支調整速度與財政赤字;三為政府規模擴張與財政赤字;四為社會福利支山與財政赤
字。
第三章赤字融通效果的理論分析,共分四節,一為貨幣融通之經濟效果;二為公債融
通之經濟效果;三為排擠效果分析;四為結語並綜合說明學者之實證結果。
第四章我國預算狀況實證分析,共分二節,一為我國預算概況分析,二為預算餘絀對
經濟活動影響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對本來預算虧絀趨勢預做綢繆,並建議縮小收支差額之做法。
|
96 |
地方財政規模之實證模型--台灣地區實例分析王凌超, WANG, LING-C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地方財政之健全,必須依賴健全之稅制,以獲取足夠的稅收;然政府向人民徵稅,其
最終之目的係支應各項政府支出,因此,地方政府支出與健全與地方財政之健全具有
密切的關係。地方政府支出過高,造成資源的浪費;地方政府支出過低,則不符人民
需要,至於理想的政府支出水準為何﹖此即地方財政規模大小之問題,亦為本文研究
的重心。
地方財政規模之研究,歷來均偏向最適理論的探討,即從理論上求得一最適切地方政
府支出水準,此類研究方法涉及價值的判斷,屬於規範經濟學(Normative economic
s )的範疇。然而,地方政府支出預算的實際結果,係反應在一定的人口結構下,各
項政府支出的優先性,牽涉之範圍極廣,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各種因素,故從理
論上探討最適地方政府支出水準,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基於前述研究方法的缺失,本文改以實證經濟學(Positive economic )的觀點,根
據台灣地區地方政府支出的實際情況,試圖建立一個研究地方財政規模的實證模型(
Poditive model),經由此一實證模型,估計台灣地區預期(Predjcted )之地方政
府支出水準,進而與實際(Actual)之地方政府支出水準加以比較,即可得知台灣目
前之地方政府支出水準過高抑或過低﹖此種研究方法不涉及價值的判斷,而係經由為
數龐大的地方政府支出實際資料而求得,應可作為地方政府策之參考。
以上所述,為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的簡單介紹。至於本文內容計分
五章九小節,共二萬五千餘言,分別略述如下:
第一章 導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的範圍與架構。
第二章 方法論:詳細描述本文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應用於地方財政規模研究的
適用性。
第三章 影響地方財政各項支出之決定因素:包括文獻之回顧,及地方政府支出分類
之探討,最後分析台灣之現況。
第四章 實證模型及結果:包括模型的建立及說明資料的來源,隨之應用此種估計台
灣地區之地方政府支出水準,最後將其與台灣地區實際之地方政府支出水準加以比較
。
第五章 結論:依據前章所得結論,進一步加以分析,設法提出決策者參考之結論。
|
97 |
我國租稅歸宿一般均衡模型之建立與應用郭炳伸, Guo, Bing-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使用一般均衡模型殆為分析租稅政策經濟效果之重心。晚近,將經濟模型利用各種計
算方法予以量化,則是另一個重要里程。本文擬以定點計算方法,就我國現行稅制提
出一般均衡模型,計算在不同租稅 曲下之均衡價格及產量,以為資源配置、稅負分
擔等效果之實際分析。
主文凡分五章:第一章為導論,就研究動機、目的加以介紹;模型的設定及其均衡價
格解存在之證明則陳述於第二章;第三章說明模型於計算中所需的資料與參數之估計
;第四章模擬分析比較稅制變動前後可能的經濟效果,並對不同參數值作敏感度分析
;最後將本文研究總結納於末章。
|
98 |
社會保險老年給付之經濟效果分析李明, LI, 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老年貧窮問題及如何以社會保險老年給付解決此一問題,並對
本文內容作概括的介紹。第二章說明社會保險老年給付之特性及其應如何與公共救
助及私人退休準備計畫配合,以提供對老年生活的完整保障。第三章至第六章乃是
社會保險老年給付經濟效果之分析,分別討論社會保險老年給付之保費歸宿問題,
社會保險老年給付對儲蓄及資本形成之影響,社會保險老年給付與所得重分配、經
濟穩定及經濟成長之關係。最後一章則試對我國目前社會保險制度作一評論。
|
99 |
台灣經濟發展中租稅結構調整之研究陳車, CHEN, 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為緒論。重點在略述撰寫本文之動機與目的,並就本文結構略作說明。
第二章 為經濟發展中台灣可稅能力之試析。重點在闡述影響可稅能力之因素;並
就此等因素推論台灣當前之可稅能力是否已臻極限,用資明瞭台灣當前租
稅結構的調整究應在「維持現有的水準」下抑或在「變更現有的水準」下
為之,期限以後各章推論之基礎。
第三章 為經濟發展過程中台灣租稅結構演進型態與「一般模型」之比較。重點在
將台灣現行租稅分成四大類,並依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與一般模型加以比
較,期以發掘具有潛力之租稅。
第四章 為台灣經濟發展中租稅結構問題之檢討。重點乃就前章租稅四大類之組成
份子分別再加檢討,以明現制之得失。
第五章 為結論與建議。重點在總結前述各章之論點;進而依此結論提出個人之建
議。
|
100 |
公債負擔代際轉嫁之研究陳國智, Chen, Guo-Z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為緒論。說明撰寫本文之動機、公債負擔與世代之定義及本文研究的範圍
及內容。
第二章 為公債負擔代際轉嫁之學說爭論。簡介古典學派、新正統學派及主張公債
負擔代際轉嫁論者之見解,並分析其分歧之根源。
第三章 探討公債與租稅之短期差異經濟效果。就古典學派及凱因斯理論之總體模
型分析公債對當期投資與消費之差異效果。
第四章 探討公債之財富效果與負擔轉嫁。本章主要就第三章模型導入財富效果,
以期對傳統公債負擔理論提出若干修正。
第五章 探討公債融通對後代的真實負擔。本章由長期資本存量及財富的變動來分
析公債負擔之代際轉嫁的可能性。
第六章 為公債限度及負擔的代際公平。主要探討利息移轉之成本,公債發行量之
限界,並探討何種政府支出宜取公債為財源。
第七章 為結論。綜合本文之分析提出結論。
|
Page generated in 0.015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