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
成長匯率動態關係之研究許明宜, XU,MI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
歷史上,經常有貿易保護者提出希望藉由稅關稅課征以改變實質匯率進而改善經常帳
。例如:Edwards,S(1987) 曾提出了一兩期三財模型,對此關係加以解釋。然而在E-
dwards的兩期三財模型分析中,並無法探討實質匯率及經常的動態調整過程,且實質
匯率最后的升貶結果無法確定。同時該模型亦未引入資本累積的概念。
另一方面,林柏生教授(1989)最近提出一包含資本累積的兩部門無限期最適動態模型
,並利用其探討關稅對經常帳的影響;其結論為:若一國專業化生產,則關稅對資本
和經常帳不受影響;若同時生產兩財,則其影響決定於兩財的要素密集度和起初是否
為自由貿易的情況,然而此模型分析中缺乏了Edwards 模型中的非貿易財,如此關稅
變動將缺少另一透過實質匯率,進而影響經常帳,資本的管道。
因此本文試圖結合該兩篇論文,拮取各自的優點,並配合林柏生教授的理論架構,加
以擴充,建立一個無限期、三財且包含成長體系的模型,探討貿易條件的變動,對實
質匯率以其經常帳和成長的影響。
二章節結構
1.緒論
2.文獻回顧
3.模型設立與分析
4.結論
|
392 |
從「台灣關係法」的執行看中美關係朱多銘, ZHOU, DUO-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共一冊,約十萬餘字,共分五章,十三節。
本篇論文主要在討論自「臺灣關係法」制定後之中美關係,故第一章主要說明尼克森
-福特時期如何開啟美匪關係正常化大門。
第二章則談到「臺灣關係法」制定前美國行政部門及立法部門對於未來中美關係之辯
論,在雙方妥協下方制定該法。接著討論該法案重要內容,對未來中美關係之影響及
各界之反應。本章最後對卡特政府末期對本法案之執行情形。
第三章為雷根政府對華政策之探討,包括兩國間政治及經貿關係。其中並舉彼此主要
摩擦事件及因應之道,最後並分析兩國未來政經關係之展望。
第四章為雷根政府對華軍售與安全保障,主要在說明中共一阻撓美國對華軍售,並迫
使美國簽訂「八一七公報」,至於此公報之合法性;其後之美國對華軍售及日後我方
應如何突破對美採購武器困境,本章均曾詳細說明。
最後一章談到結論及未來中美關係之展望,尤其是布希總統即將上台,未來兩國間如
何化解彼此歧見進而加強相互合作,本章中均會做仔細分析。
|
393 |
關係人交易及其揭露問題之研究陳克和, CHEN, KE-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關係人交易及其揭露為研究範圍。首先探討關係人之涵義,並說明關係企業
形成原因及型態,藉以瞭解關係人交易何以產生﹖同時就企業管理當局透過關係人非
常規交易,從事損害債權人與股東權益之交易型態,予以介紹。
除了研究關係人交易型態外,另就關係人交易之會計處理及揭露方面,說明關係人交
易入帳之基礎、特殊會計處理、會計揭露之理論基礎及揭露之性質與內容。
本研究於文獻探討中,除介紹國際、美國及我國會計權威機構,對關係人交易及其揭
露之有關規定外,並針對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所發佈之財務
會計準則公報第六號:關係人交易揭露”,就所規定應行揭露事項,進行實證研究,
藉以瞭解公報之發布,是否能達成企業資訊充分且適切公開之目的。
本研究亦就”關係人交易”所可能衍生之法律問題,扼要說明我國對關係人交易立法
之動向,並簡介美國有關”關係企業”法律問題之案例,最後並加以評述。
|
394 |
科技移轉與南北關係郭臨伍, GUO, LIN-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科技是南方國家追求發展目標的主要工具;但是,在國際科技能力集中於北方國家手
中的情況下,北方國家的科技移轉往往是南方國家獲取科技的主要方式。正當南方國
家提出建立國際新經濟秩序,要求世界資源的公平分享與南方國家內部平衡,自主發
展之時,科技移轉問題無疑地也成為南北關係下的重要議題之一。
本文主要試圖透過發展理論的兩大派別--經濟成長的發展理論與依賴學派的發展理
論,兩種不同的觀點來探討南北雙方對於發展的經驗,發展的目標以及發展策略上的
差異,藉以了解南北科技移轉問題的生成背景。並透過科技與科技移轉本質與特性的
討論,了解科技市場對科技移轉過程的潛在障礙及科技移轉成功所需要的條件,進而
提出南北之問對科技移轉的內容,過程及效果上的歧見。最後並針對科技移轉的內容
,過程及效果提出一以三方面來解決科技移轉問題的方法--即透過適當科技的移轉
,使科技移轉在內容上能實質上有利於南方國家發展目標,適合其所有之條件;透過
國際談判與合作,解決雙方對移轉過程的爭議;再透過南方自身科技能力的養成,充
分吸收科技移轉之效果,達成南方科技自主,消除對北方國家依賴,徹底解決南北科
技移轉之問題。
全文共分七章,分別為導論,發展理論與科技移轉,科技與科技移轉的本質,科技與
發展,科技移轉與國際南北關係,南北科技移轉的解決之道,及結論。
|
395 |
美國政府執行台灣關係法之軍售政策分析王奐寅, WANG, HUAN-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從美國現實國家利益及機構利益的追求、妥協,對於美國政府執行台灣關係法
的軍售政策加以分析、探討,希望能有助於了解今後中美之間的外交關係,及謀求美
國對華軍售政策的有有效因應之道。
全文計一冊,約五萬餘言,分為六章二十節,各章的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戰後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的演變,台灣關係法的制定背景,研究目的、
範圍、方法及限制。
第二章:執行理論。政策執行研究的產生背景,政策執行的主要模型及主要論點,本
文的分析架構。
第三章:軍售政策。美國對華的國家利益,單後美國對華軍售政策的演變,軍售在美
國對華外交政策中的角色,美國對華軍售的程序。
第四章:軍售機構。總統,國務院,國防部及中情局,商務部,國會。
第五章:軍售檢視。卡特及雷艮政府對華軍售政策的比較,FX戰機銷售的個案研究,
美國解決對華軍售爭議模式的「八一七公報」。
第六章:結論。研究發現,研究建議。
|
396 |
外交官與外交官之甄拔: 以美國外交官之甄拔為例介文汲, Jie, Wen-J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資料搜集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上的一些限制
第二章 外交官與外交官的工作
第一節 外交官的定義
第二節 外交官角色的變遷
第三節 外交官職務的今昔
第四節 八十年代的外交官與未來的外交官
第三章 優秀外交官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第一節 客觀標準的難尋
第二節 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
第三節 學者們對外交官所需條件的看法
第四章 外交官的甄拔
第一節 甄拔的意義
第二節 幾種常用的甄拔方式
第三節 外交官甄拔中的幾項特點
第四節 甄拔與優秀外交官
第五章 美國外交官甄拔的方式與程序
第一節 報考人的資格限制與報名方式
第二節 筆試
第三節 深入評估
第六章 美國外交官甄拔工作的評估
第一節 是否能拔取真才
第二節 缺失與困境
第七章 結論
|
397 |
分裂國家的法律地位石兆佐, Shi, Zhao-Z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重點。第二章何謂分裂國家,分成三節,第一節國家
的屬性,第二節國家的種類,第三節分裂國家的屬性。第三章從分裂過程看分裂國
家,下分四節分別敘述。第四章從承認看分裂國家,下分三節,第一節是承認概說
,第二節是從分裂國家的憲法及國內政策看分裂實體的相互關係,第三節是影響分
裂國家被承認的幾個問題。第五章是從繼承看分裂國家,主要是探討條約的繼承。
第六章則從國際組織看分裂國家,主要是探討分裂國家在聯合國及其附屬專門機構
的會籍的代表權。第七章結論則是綜合前述各章作一概括的總結。
|
398 |
船舶汙染海洋的國際法問題夏立言, Xia, Li-Y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之目的,在探討國際法的海洋污染問題,為求深入,將把重點置於由「船舶」
引起的「油料」污染。
第一章為海洋污染之定義,種類及原因,並將仔細研究海洋污染之原因及防止方法
。第二至四章則在討論現行防止海洋油料污染之國際法規則,分別為:習慣國際法
與海洋污染,國際防止油污公約,現行制度之優劣得失。第五章則針對現行制度缺
失,討論過去數年來各國家及學者所提出之改善意見,第六章則以聯合國第三次海
洋公會議中之「非正式綜合談判草約」(ICNT)是否能截各種意見之長補現行制度之
短做論文結論。
由於海洋污染亦為一高度科技性問題,文中將以法律問題為重,技術方面亦不可避
免涉及,但非本文重點,亦非作者能力所及。
|
399 |
尼克森重訂對華政策之研究包宗和, Bao, Zong-H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首章述本文撰寫的動機,與預備探討的一些問題。第二章就尼克森所用的外交手腕、
中共的現實考慮以及雙方互動的過程,來說明僵局如何突破的。第三章從尼克森個性
與作風探討,影響尼氏決策的因素背景,中共在尼克森全盤和平構想中的角色,來深
入分析尼氏重訂對華政策的緣由與內涵。第四章以客觀批判的眼光,來看尼克森對華
政策的客觀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自始存在,並不因尼氏推行新政策而得以解決的
;有的是尼氏政策所引發出來,而至今猶無法克服的。第五章簡要回答首章所提問題
,並對尼克森對華政策功過得失,作一總評。
|
400 |
外僑在華法律地位申佩璜, Shen, Pei-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七萬兩千字,共分六章十六節。
第一章探討我國對待外人傳統思想,並回顧比較唐代外人在華法律地位及鴉片戰爭前
外人在華法律地位,研究其中之變化。最後研究領事裁判權時代外人法律地位,採究
不制外人權益對我國之禍害。
第二章探討外國人之定義及國籍問題,以研究外人權益之準據因素。
第三章探討外國人在我國權益之濧律淵源--條約及國內法令,並研討國際法要求我
國對待外僑之標準。
第四章探討外僑在我國出入境及居留之限制,我國對外僑之刑事管轄權,以僑在我國
之財產權、工作權、營業權、訴訟權等權利,以及在公法私法上之義務。
第五章探討我國對外僑投資之獎勵與保護,並特別研析徵收問題。
第六章結論將總結分析我國政策及法令對待外人之一般情形,並提出數點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17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