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45
  • 137
  • 8
  • Tagged with
  • 145
  • 145
  • 145
  • 131
  • 129
  • 43
  • 42
  • 37
  • 32
  • 29
  • 29
  • 29
  • 27
  • 27
  • 2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非營利組織治理機制與財務保管課責: 以文化藝術財團法人為例

張浩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非營利組織設立基金保管與治理機制之關聯性。非營利組織接受社會捐贈成立,以達成設立宗旨為目標,對財產的保管與運用效率負有責任。在文化藝術財團法人的財務資源保管方面,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藝術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要點,規範基金會需要將設立基金以定存等相關方式保管,並接受主管機關的監督。 研究採用隸屬於文建會之財團法人組織為樣本,探討與董事會組成結構之關聯性。本研究以民國97年訪視文化藝術財團法人,是否採用與營運資金分離的定期存款帳戶保管設立基金,衡量財團法人是否妥善保管設立基金。在董事會組成結構方面,採用董事會規模、內部董事、執行長是否兼任董事、發起人是否亦為董事及監察人之人數衡量。 實證結果顯示:首先,董事規模與是否善盡財務保管之責為負向顯著關係;其次,執行長是否兼任董事與是否善盡財務保管之責為負向關係;第三,發起人亦為董事與是否善盡財務保管之責為正向顯著關係;最後,當發起人亦為董事情況下,董事規模越大將減低管理者不善盡財務保管之責。本研究發現董事會組成結構與財團法人是否採用定期存款方式保管設立基金間存有關聯性。
22

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運作之研究-以醫療類基金會為例

王詩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3

公共合產之理論與策略: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功能的觀察 / The Theory and Stratgies of Coproduction

周威廷, Chou, Wei T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代社會所產生的新問題不斷困擾著政府與社會,人民對服務的需求也隨之不斷提昇,1880年開始由德國提出的福利國家就是為因應這種情形而產生的,政府的職能與權力也就日益的擴充,甚至取代了許多原屬於民間性質的功能。在另一方面,屬於民間性質的各種社會團體,早已存在於西方社會之中,並且一直承擔起大部分的社會服務功能,不過其角色卻一直被忽視,尤其在福利國家興起之後,這些團體似乎有被取代的危險,但事實上其實質重要性卻仍未消減。在1970至1980年代,這些團體隨著政經社會環境的波動,其功能也有了轉變,一方面因為人類事務的日趨多元紛,社會團體亦逐漸發展出許多的功能種類,並漸漸受到各方(尤其學界)的重視,並開始稱之為非營利組織。   另一方面,二次大戰之後所建立的福利國家在財政壓力之下,也面臨強烈的批評,事實上,福利國家也的確在1980年代開始顯現疲態,資源有限,加上社會需求的持續增加,政府已經呈現過度負荷的情況了。在這種情形之下,政府只有開始向外尋求援助了,而非營利組織也因此開始承接越來越多原本為政府所生產的服務。合產模式的運用也就在此情況下越益受到重視,他不但為政府吃緊的財政壓力帶來新契機,也為國家與社會資源的整合提供一個有效的途徑。當然,合產興起更重要的意義乃在於公民參與的精神,藉著合產的推行,一般公民以及社會上的非營利組織可以有機會進入政策的決定與執行過程,參與公共服務的生產,與政府行政人員共同合作,這對於公民資格的提昇與公民參與的實踐有很重要的意義。
24

非營利機構市場導向之研究 / Market Orienation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沈經洪, Shen, Jing 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解嚴之後,臺灣地區的非營利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隨著非營利事業的成長,非營利機構對社會的影響力日漸增加,但不可避免的,其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與日俱增,在此情況下,如何有效地管理非營利機構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本研究嘗試從行銷的角度為非營利機構的管理提出建言,研究者希望能夠為市場導向應用在非營利機構的合理性提出理論與實證的基礎,修改營利機構市場導向的架構,使之更適用於非營利機構。   本研究係採用個案研究法,由文獻回顧與實務訪談的結果發展觀念架構,再由觀念架構各變數間的關係找出相關的命題,最後整理命題以得出研究的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的訪談是採用人員深度訪談,利用開放式的訪談題目針對個案機構的受訪者進行深入的訪問。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臺灣地區聲譽卓著、會務發展有成的非營利機構進行訪談,受訪機構包括兒童燙傷基金會、慈濟慈善基金會、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氏基金會、人本教育基金會、耕莘文教基金會、金車教育基金會與臺灣世界展望會等十家非利機構。限於時間與資源,研究者無法將所有類型的非營利機構涵蓋在內,也未針對觀念架構進行實證研究。   本研究主要得到下列的結論,一是非營利機構應採行市場導向;二是非營利機構若要採行市場導向需從高階管理者能力的培養與心態的改變、強化組織內的互動、調整組織的制度等方面來著手;三非營利機構若要採行市場導向需注意理念或服務的顧客價值,並了解顧客價值是否充足。   另外,研究者對非營利機構提出下列的建議,一是若理念或服務缺乏正面的顧客價值,則非營利機構可利用說服、法律或社會規範等方式來讓顧客接受理念與服務;二是若顧客知識不足,則非營利機構應先教育顧客,以提升顧客知識;三是未來目標顧客與資源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非營利機構對於競爭應更加重視;四是非營利機構應更加重視績效評估的工作;五是隨著組織規模的擴大,非營利機構的管理者要更加注意員工的反應;六是非營利機構應更加重視目標顧客的反應。
25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之公益行銷合作經驗分析-以早產兒基金會為例 / On the cooperative philanthropic marketing between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enterprises -a case study of the premature baby foundation of Taiwan

賴惠珍, Lai , Huei Jen Esth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十幾年來,台灣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等因著社會快速變遷與發展,社會問題隨之層出不窮,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呈現出M型社會。很多非營利組織為因應各種社會需求而設立,以緩解或解決社會問題。為滿足需求與發展,非營利組織更需藉著營利組織之管理及行銷的觀念並善加運作,並以有效的策略規劃服務方案使能充分達成組織的使命,這已成為每個機構思考其生存發展、實務運作時的重要課題。 企業為求生存,也需要行銷,其為了回饋社會、公益形象、節稅、提高員工向心力或情感之連結等等因素而與非營利機構合作。基金會為了永續經營,需要募款,藉由與企業合作,進行募款活動的過程,推展提昇其知名度,也將其服務輸出。因此,透過活動產生有賬面價格、廣告效果、後續效應等等。此外企業在其考量與基金會合作時,會因其產品、目標消費者、行銷費之預算、組織內部因素如領導者會經理人之偏好等等因素作決策。而基金會也會因著其發展階段不同而有與企業採不同合作模式。 因著環境因素、企業經營競爭,加上非營利機構日益增多,企業選擇合作單位選擇性越高,對非營利機構更具挑戰。企業是將本身所生產的產品或所提供的勞務,在市場上進行交易以賺取營收,而非營利組織則大部分需要依賴外界無償的捐助,以獲得營運所須之財力與物力。研究者在實務工作過程中,深覺有些值得探究之議題如:非營利組織如何獲取企業支持,以永續經營?在眾多非營利組織當中,企業選擇捐助對象,與非營利合作的標準為何?企業在進行公益贊助時,其組織之考慮因素是什麼?企業領導人在決定參與公益活動前,其所評估項目是什麼?這也可以幫助非營利機構在和企業對話時參考。此外,非營利組織在與企業合作募款時,如何能維持權力之平衡?在維持組織的使命、理念與風格與面對募款之壓力時,可以有多少妥協?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是非營利組織如何在互利的基礎下與外界交換資源,「互利」的共識是在「談判」與「妥協」的過程,因此,如何建構一個機制、一個理論知識,以幫助非營利組織在進行資源取得時有所依循,特別是在與企業合作時,非營利組織應即時了解自己組織的生命階段,發展方向之外,對於組織之管理及策略議題、未來努力發展策略也充分準備,如此才能掌握機構生存的大環境的動脈。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深入分析研究者所在職場,探討多年來基金會與多家企業合作模式,並分析其中之異同,在脈絡中整理出對非營利組織以及企業在合作執行公益行銷時的建議。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公益行銷時,首要是需符合基金會宗旨之有效服務方案。因此,策略規劃應納入非營利組織一個持續的管理工作,不管主動找企業或是被動企業來尋求合作計畫,都能夠隨時示出機構之需求,並事實的影響或是吸引企業,提高其與基金會合作意願。此外,基金會若平常有所準備,就能及時與企業一同討論出公益行銷之模式。基金會在策略規劃循環當中,應採適當語言,以利於與企業溝通,如此才能借力使力,集結各方資源(如企業),以期不中斷的回應社會需求及自身使命達成之整體效能。
26

非營利組織“Oath Club”發展計畫書 / Development plan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ath Club”

卡米爾, Kamil Kwiatkowsk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Business decisions have a massive impact on the world — in fact we could clearly see it and feel it how devastating was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in 2008. Until now the global economy has been trying to recove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hen the forces in control of the economy fail to act responsibly, everyone suffers. If we obsess over the short term, we’ll never be sustainable in the long term. When we find a way to create value while also acting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society and the planet, everyone benefits. Though these forces may sometimes seem to be out of our control, the reality is that we all have a part to play. The way we choose to behave as a professional and as a member of the business community has an incredibly important impact. Non-profit student-led organization Oath Club is a response to the lack of awareness and education for future business leaders in business schools. By promoting ethical behaviors Oath Club aims to develop new quality of self-integrity within management students. By understanding the Oath our members will represent a personal commitment to lead with purpose, act with integrity, and understand the reach,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With this believe and commitment Oath Club members will be spreading the idea and leading by example to creating sustainable values for their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ies they function in.
27

非營利組織在政府長照政策網絡中角色之研究 / The rol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government long-term care Policy Network

陳予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1993年開始台灣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訂之老化標準,開始邁入老化國家之林,發展長期照護政策已是刻不容緩之事,政府也開始陸續推出相關計畫,但在發展初期,政府的長照政策無法滿足所有民眾的需求,再加上看到非營利組織所做出的成績,漸漸開始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現今多元化的社會中,社會福利的輸送方式已和過去大不相同,是由政策網絡中各方的參與者共同合作執行的,其中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幾乎展現相當強的影響力。因此,不論是政府或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及功能都產生了變化,使得雙方在政策網絡中的互動及協力合作程度,影響到政策規劃與執行的成敗。   本文以政策網絡之觀點,分析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在長期照護政策網絡中之互動、角色、資源狀況,並得出網絡內參與成員因環境與政策上的限制,參與者是有限的,在資源上互相依賴,目前資源上最缺乏的是人力及經費,人力的解決問題有建教合作、增加訓練場次、強化服務員專業形象、設立完整升遷制度等。互動的產生主要是基於資源的互賴,互動上的困難有本位主義、費用核銷問題、目標認知上的差異、承辦人異動率過高、財務補助與人力比例問題,為解決互動上的困難,通常是由第一線工作人員互相溝通,若溝通無效,再交由更高層來協商,層級會逐漸往上提升,但當問題過大甚至會影響整個長照服務的執行,則非營利組織會先將意見彙集至聯盟性組織,直接向中央主管部會進行政策倡導。
28

非營利組織事件行銷實務研究-以法鼓山活動為例 / Event Marketing for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 Case Study on Dharma Drum Mountain

藍家正, Lan, chia-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隨著台灣的經濟、政治、社會的激烈變化,非營利組織為因應不同動機與需求,如雨後春筍呈現蓬勃發展。但是在資源極度競爭下,非營利組織要能因應環境的變化,獲取有利資源,發揮有效的服務,建立良性的發展運作,才能使組織永續經營;所以在非營利組織的管理知識與技術中,以事件行銷方法,為達成使命與目標或是提昇服務品質的有效工具,最為非營利組織所採用。 本研究以法鼓山舉辦活動中一些較成功的事件行銷個案作為研究對象,選擇這些活動雖然是含有主觀因素,但考慮各種活動的差異及特色,故選出的活動案例也有特定的原因。「2005年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落成開山大典活動」是在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的情況下,運用大量專業執行人力,獲得社會大眾及全球媒體關注,成功地達成廣宣目的;「2004年WYPS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台北論壇活動」是跳脫兩岸政治籓籬,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權於台北舉辦的國際性論壇活動;「2002年隋代古石雕阿閦佛頭像復歸活動」是聯合國將2002年定為文化遺產年後,法鼓山適時透過具體行動,成功地推動古蹟文物保存工作,也開啟與連結兩岸宗教、學術與歷史文化交流的善門與契機;「2002年暑期心靈環保體驗營活動」是法鼓山知名度高的營隊,每年報名相當踴躍,活動深獲青少年朋友的歡迎,相關軟硬體規劃也獲得政府公部門認證與肯定。 針對法鼓山四個事件行銷個案,本研究依其企業組織構面、目標族群構面、傳遞訊息構面、傳遞媒介構面進行歸納分析探討,研究發現法鼓山這四個事件行銷個案都具有相當成效。這些成效主要是有良好的活動策劃,再加上有效的執行所致,除此之外,整體社會環境亦是很重要因素。而且法鼓山實證個案的行銷活動由於掌握Kotler社會行銷概念中「企業、消費者、媒體」的三構面,並擁有充分的成功要素,而能實際達成甚至超越組織初始設定的活動目標。茲提出以下九點研究發現,(一)顧問群的強力支援(二)彈性的活動專案組織設計.(三)功能完善、專業分工的義工支援系統(四)健全的管理風格與專業幕僚團隊(五)領導者的個人魅力及企圖心 (六)社會大眾(信眾)需求導向應用(七)淡化宗教色彩是吸引傳播媒體報導、民眾參與的主要因素(八)基本捐贈者維繫(九)專業化媒體策略運用。以作為其他非營利組織日後舉辦活動之參考建議。 / In recent years, Taiwan has witnessed drastic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s. In response to these changes, numerou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 addressing different causes and needs have emerged. But in an extreme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NPOs must seek out beneficial resources, offer efficient services and establish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chieve continuity. In the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of NPO operation, the approach of marketing events and activities have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tools in achieving goals or enhancing service qualities. And this is why it has been used most extensively by NPOs. This research has chosen specific successful marketing cases of Dharma Drum Mountain Organization (DDM)as research subjects. Though the selection of these events would imply a certain degree of subjectivity, give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cases, the choice for these case studies has been deemed to be justifiable. Regarding the four case studies of marketing from DDM, this paper has provided conclusive analyses on these cases on the aspects of corporate structure, targeted groups, information relay and its mediums. The research has discovered that all four case studies of marketing efforts by DDM produced desirable results due to well-thought-out activity planning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s. The entire social environment has been a critical factor in DDM’s successes. In addition, from these case studies, it is evident that DDM has a good grasp of Kotler’s social marketing concepts and the three sides of the concept: “enterprises, consumers and media”. With adequate elements for success, the DDM not only achieved the goals it had set for these events, but also received results beyond its expectations. The paper offers nine points of research findings as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other NPOs planning to organize events in the future: (1) powerful support and back-up of an advisory group, (2) flexible designs of activity project organization, (3) a full-functional and dedicated volunteer support system, (4) a sound management style and a crew of professional advisors (5) highly motivated leaders with charisma, (6) the orientation application of demands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followers), (7) mitigating religious touches to attract media courage and people’s participation, (8) keeping in touch with rudimentary donors and (9) deployment of professional media strategies
29

非營利組織行政團隊之研究---以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為例

陳香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社會的進步,非營利組織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之角色愈顯重要,非營利組織在美國竟是最大的雇主。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引發一場全球結社革命,形成與公部門和私部門鼎足而立的第三部門。我國自1987年解嚴以來,政治力釋放,人民團體法規的訂定加上社會多元的發展,非營利組織的成立可說是方興未艾,其活動包括社會服務、政策倡導、教育文化、工商發展與醫療衛生等多項範疇,對國家社會之影響可謂至鉅。由於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展現了民間豐沛的社會力量,一股由下而上的民間教育暨社會改革力量就此展開,社區大學就在政治、社會、文化與教育等多種層面之影響下,在全台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地設立。在今日社會中社區大學成為居民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及形塑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場所,亦擴大非營利組織影響之層面。 Drucker稱二十一世紀為社會褔利事業的世紀,非營利組織未來十年之三大挑戰:(1)能因應轉變的領導者(2)多樣化地生活與促進多樣化(3)合作、聯盟和夥伴關係。其中第二項挑戰包括通往成長、知識的取得和發展的可能性,並將我們國家各個種族所有領域的經理人、全體教師與學生、管理團隊、工作者和顧客結合在一起。團隊建立之管理方式在今日已成為普遍且廣受矚目的管理策略,因此,非營利組織團隊之研究,將益顯重要,Drucker在《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一書中,亦談到機構愈成功,就愈需要建立起團隊。 綜上述,本研究以社區大學的行政團隊為限縮對象,再進行實務對象的選擇,終於選定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做為個案研究對象,進行深入探究,了解上述行政團隊,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情形、運作績效及其管理;同時瞭解在非營利組織中,偶爾會運用團隊的概念,那麼這個團隊是否是理論上「團隊」,如果不符合理論上團隊的定義,該如何運用團隊建立的步驟來建立真正的團隊,以及適合的種類;其次,如何型塑成高績效團隊,以增進團隊績效。 本研究經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等方式,整理出如下的研究結論與發現: 1.文山社大行政團隊從以往的課務組、學務組、資訊組、總務組及社區組,演變到學程經理人制度,主要係考量作業流程的整合與對學程經營的專業性。 2.在團隊的發展過程中,文山社大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困境,但以財務問題的解決最能夠引發組織的危機感,促使組織做出制度變革或調整的動力,由此來看,財務問題亦是文山社大的轉機。 3.文山社大在每年的評鑑成績不是優等第一名就是特優,在社區經營方面,催生了一些社區團體,以及在協助與促成社區議題的推動方面也頗有貢獻,至於在社區經營的困境主要是人的問題,反應在因人設事以及成員對社大角色與定位之摸索等,其次才是社區營造、社區本身的衝突所引起的緊張關係以及社大參與公共議題時,與其它團體間所產生的衝突等。雖然有上述困境,但不容置疑,文山社大在弱勢族群之課程規劃及關懷服務方面,是值得鼓勵與讚賞;另外,社區議題的參與以及對社區領導人及幹部的培訓,乃至於人文風貌的尋找、自然生態的關心以及對政策的監督等,透過社會參與的方式將理念落實在生活中,也是社區經營中一項很重要的特色。整體而言,文山社大辦學績效在課程學術性、師資優良、社區經營及弱勢關懷方面是頗具聲望。學校經營理念確實落實在辦學績效上,可謂是一所理念型的社大之最佳典範。 4.文山社大對於行政團隊的管理是傾向一種自我管理的尊重心態,領導者的領導風格比較不是權威式領導。另外,績效管理這部分在文山社大是比較鬆散的,可能與非營利組織對於「績效」這兩個字比較敏感有關。在激勵管理這部分,未來社大領導者應該深思如何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更具激發性。在衝突管理這部分,過去文山社大是傾向採取一種避免衝突的方式;而目前文山社大對於衝突管理已能採取較積極方式來處理。另外,發現個別之間的衝突也會造成溝通上的困難,發現衝突與溝通有著密切的關係,彼此互為因果。 5.從文山社大領導權、決策、目標、互賴程度、合作情形、意見表達、責任歸屬、權限、整體氣氛、績效衡量等面向來看是否符合團隊之定義,其中文山社大有些是不太符合,如同Montebello與Buzzotta兩人所言,團隊概念在今日常被普遍地誤解,許多自稱為團隊的組織充其量只是同一組織、工作下的人群組合而已。 6.過去社大成員普遍比較有意願支持團隊建立的管理方式,認為這會使團隊有凝聚力,也是未來大家追求的目標。反觀現在文山社大成員支持團隊建立是比較以一種附有條件的接受方式。可見文山社大未來若要建立團隊不但要成員支持還要能獲得領導者支持,另外,如何灌輸及教育大家對於團隊的認識,也是未來實施前的先決條件。至於團隊建立的步驟可從清晰的目標與使命、團隊文化的型塑、領導者與成員的支持、因素考量、選擇適當的成員、相關的訓練與活動、團隊會議等方面著手進行。 7.過去文山社大成員年輕、充滿熱情、自主性較高,比較不喜歡被約束以及制式的東西,然而在彼此合作、情緒處理、成熟度等可能比較欠缺,未來文山社大行政團隊若能在這些方面加以改善,其實是蠻適合朝向自我管理團隊的類型發展。另外,在團隊人數方面也可在理想團隊人數中,視團隊狀況彈性調整。 8.本研究運用學者Blanchard等人的意見,認為建立一個高績效團隊必須具備「PERFORM」等七項特質,包括對組織目標與價值具有共識、授能、良好的工作關係及溝通、彈性、追求最適的生產力、肯定與獎賞以及士氣等,內容可參閱本研究第四、五章的部分。 9.未來文山社大可朝向社區大學經營專業化之路前進,包含對老師、學員及課程經營等方面,有條理、系統地整理與分析出一套成熟的做法,亦即經營的專業化,然後每年都可以按照這個方式去做、逐步改善,才會有累積性。另外,在人的經營這部分,唯有使學員成為社大的志工,以及增加老師與學員在社大中角色的扮演,才能減少目前行政人員在庶務工作的量,以落實黃武雄教授當初倡議「以學員為主體,協同經營社區大學」的理念。 10.另外,在過去文山社大行政團隊發展情形中的三個時期,可看出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團隊型態,分別為草創期、發展期及轉型期,至於目前文山社大行政團隊是希望在穩定中求成長。此外,為使學校能永續經營、均衡發展、回應學生需求及社會發展,例如美育、才藝等其它課程亦當兼顧,因此增設花木學院學程及肢體動能學程等,以開發新課程及開源節流方式,讓上述課程收入之盈餘能供應學術課程之支出,穩定財務基礎,有助於理想的實現、學校經營的永續發展。 11.最後,在訪談過程中發現現任主任對於文山社大的誕生頗有貢獻,亦即將黃武雄教授提出社區大學的概念,從一個理念化為真正的行動,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社區大學、團隊、團隊建立
30

體育類非營利組織運動行銷之研究-以UBA大專籃球聯賽與HBL高中籃球聯賽為例

陳尚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籃球運動,在1994年成立中華職業籃球聯盟,在歷經6年的經營,於1999年正式宣布解散,使我國籃球運動自此回歸業餘。在中華職業籃球聯盟之後,由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主辦之「HBL高中籃球聯賽」再次地在國內引起一陣風潮,籃球賽事又再度吸引球迷目光。而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所主辦之UBA大專籃球聯賽無論是電視轉播、媒體報導甚至現場觀眾人數,皆無法與人氣鼎沸的高中籃球聯賽相提並論。為何兩者雖皆屬於體育類非營利組織,主管機關同樣為內政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亦同樣為教育部及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亦分別有大型企業之贊助,所經營之籃球聯賽卻有如此之差異?本研究發現,高中體總對籃球聯賽之行銷,設有臨時任務編組,並累積多年行銷運作過程之經驗,轉化為智慧資本,並與行銷公司及贊助廠商定期召開會議,不致在行銷過程中產生問題。而大專體總與行銷公司及贊助廠商之合作過程,則缺乏充分溝通協調,導致行銷效果不彰。大專體總與高中體總在其行銷運作時同樣面臨困難,包括球員配合行銷活動問題、運動組織與行銷公司配合問題等問題。另外,主動積極檢視行銷公司執行行銷之成效。除行銷本身運作之困難,尚有其他外在因素會阻礙行銷計畫之進行。包括學生球員與社會球隊球員重疊之問題、少子化趨勢等,皆增加了行銷之困難度。

Page generated in 0.04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