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45
  • 137
  • 8
  • Tagged with
  • 145
  • 145
  • 145
  • 131
  • 129
  • 43
  • 42
  • 37
  • 32
  • 29
  • 29
  • 29
  • 27
  • 27
  • 2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平衡計分卡之設計及運用-以某研究機構為模擬

李佳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s,簡稱 NPO )近年來在國內外蓬勃發展,儼然成為社會良心與進步的另一主要推動力。雖然 NPO 無所謂的財務利潤底線與市場機制,但對管理制度亦有其實務上的需求,再加上大環境急劇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因此 NPO 相較營利事業反而更需要好的管理制度( Drucker,1990)。 『平衡計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簡稱 BSC )是一在歐美政府部門以及 NPO 已應用多年,且有許多成功案例的整合性策略管理系統與績效評量工具,其功能足以協助組織整合資源,聚焦策略,及落實策略,具體改善組織的績效表現。本研究以國家型研究機構為研究對象,設計一包括策略形成到策略執行的BSC應用架構及模式。以下為本研究發現﹕ 一、在策略形成方面﹕NPO從使命出發,結合BSC SWOT與波特等的策略理論,可協助組織從最重要的四個管理構面上,找出發展的最佳策略。這些策略內容涵蓋最重要的利益關係人,以及營運成功必需考量的完整構面,並具有明確的策略假設與立論邏輯,有助策略的澄清、檢討、改進。 二、在執行策略的規劃方面﹕BSC提供一個完整的策略執行架構,整個架構涵蓋落實策略所有必備的策略元件與管理構面,並以因果邏輯關係互相連結,容易驗證、檢討、與作策略改進,故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平衡性、和可行性。大幅度增加NPO策略執行成功的機會。 本研究嘗試為非營利部門設計一套BSC的應用模式,希望協助NPO將崇高的理想經由BSC落實,彌補NPO長期以來執行經營較弱的一環。 /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bbreviated as NPO, have been developed vigorously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On such issues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id to Minority Groups, Education & Culture, Health Caring, and Spiritual Purification, NPO no doub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to promote social conscience and the society progressing. Most of the NPO neither have the so-called bottom line on financial profits nor have the market mechanism, plus the lack of proper managerial tools, which easily leads an inefficient result. NPO, like many for-profit organizations are facing many severe challenges from the rapid changes in environment. As Dr. Peter Drucker concluded, it is even more necessary for NPO to have a better managerial system than Profit Organization has (Drucker, 1990).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bbreviated as BSC) has been implemented into big conglomerates, public sectors, and NPO in Europe and USA for many years, and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integrating tool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through many successful cases. BSC could help the organizations to focus the resources on strategy and execute the strategy properly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rganizations. This research will design a BSC implementing model for a mid-size NPO, Taiwan Sunshine Welfare Foundation. The model will include strategy formation, planning, and executing. The findings from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strategic formation: Based on mission, the BSC SWOT and the strategic theories could be great tools for NPO to find out the best and workable strategies in the most important perspectives. These strategies will cover all the important stakeholders and a complete framework that is essential to success. Precise assumptions and logical argumentations characterize the nature of this strategy formation, which could support the clarification and review of strategies as well as the strategic learning. 2. The planning of strategies execution: The framework provided by BSC covers all the necessary elements and managing perspectives required for the successful execution of strategies. These strategic elements are connected each other with logical and cause-and effect relations, so they are easy to be verified, examined, and improved. Having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the employees, the strategies have great workability as well. This research has attempted to design an application model for NPO to implement BSC, and expects to assist NPO in transferring the great ideas to a real success and compensate the long-existed weakness in NPO operation.
52

非營利組織團隊經營與政府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清潔發展機制專業協會為例 / Non-profi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eam,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Government Study - as an example of Taiwan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董彥良, Tung, Yen-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社會的進步,非營利組織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之角色愈顯重要,非營利組織在美國是最大的雇主。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引發一場全球結社革命,形成與公部門和私部門鼎足而立的第三部門。我國自1987年解嚴以來,政治力釋放,人民團體法規的訂定加上社會多元的發展,非營利組織的成立可說是方興未艾,其活動包括社會服務、政策倡導、教育文化、工商發展與醫療衛生等多項範疇,對國家社會之影響可謂至鉅。由於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展現了民間豐沛的社會力量,一股由下而上的社會力量就此展開,在政治、社會、文化與教育等多種層面之影響下,在全台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地設立。成為居民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及形塑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場所,亦擴大非營利組織影響之層面。   Drucker稱二十一世紀為社會福利事業的世紀,非營利組織未來十年之三大挑戰:(1)能因應轉變的領導者(2)多樣化地生活與促進多樣化(3)合作、聯盟和夥伴關係。其中第二項挑戰包括通往成長、知識的取得和發展的可能性,並將我們國家各個種族所有領域的經理人、全體教師與學生、管理團隊、工作者和顧客結合在一起。團隊建立之管理方式在今日已成為普遍且廣受矚目的管理策略,因此,非營利組織團隊之研究,將益顯重要,Drucker在《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一書中,亦談到機構愈成功,就愈需要建立起團隊。   綜上述,本研究以台灣CDM專業協會的行政團隊發展為研究對象,再進行實務對象的選擇,進行深入探究,了解上述行政團隊,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情形、運作績效及其管理;同時瞭解在非營利組織中,偶爾會運用團隊的概念,那麼這個團隊是否是理論上「團隊」,如果不符合理論上團隊的定義,該如何運用團隊建立的步驟來建立真正的團隊,以及適合的種類;其次,如何形塑成高績效團隊,以增進團隊績效。   本研究經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等方式,整理出如下的研究結論與發展:   1.台灣CDM專業協會行政團隊的經營的專業性。   2.在團隊的發展過程中,台灣CDM專業協會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困境, 促使組織做出制度變革或調整的動力。   3.台灣CDM專業協會的經營方面,以及在協助與促成議題的推動方面也頗 有貢獻,至於在經營的困境主要是人的問題,反應在因人設事以及成 員對台灣CDM專業協會角色與定位之摸索等。   4.台灣CDM專業協會對於行政團隊的管理是傾向一種自我管理的尊重心 態,領導者的領導風格比較不是權威式領導。另外,績效管理這部分在 台灣CDM專業協會是比較鬆散的,可能與非營利組織對於「績效」這兩 個字比較敏感有關。在激勵管理這部分,未來台灣CDM專業協會領導者 應該深思如何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更具激發性。   5.從台灣CDM專業協會領導權、決策、目標、互賴程度、合作情形、意見 表達、責任歸屬、權限、整體氣氛、績效衡量等面向來看是否符合團隊 之定義,其中台灣CDM專業協會有些是不太符合,如同Montebello與 Buzzotta兩人所言,團隊概念在今日常被普遍地誤解,許多自稱為團 隊的組織充其量只是同一組織、工作下的人群組合而已。   6.如何灌輸及教育大家對於團隊的認識,也是未來實施前的先決條件。至 於團隊建立的步驟可從清晰的目標與使命、團隊文化的型塑、領導者與 成員的支持、因素考量、選擇適當的成員、相關的訓練與活動、團隊會 議等方面著手進行。在訪談過程中發現現任秘書長對於台灣CDM專業協 會的誕生頗有貢獻,從一個理念化為真正的行動,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 角色。
53

非營利組織於社群媒體Facebook 粉絲專頁的關係經營策略 / NGO's Relationship Building Strategy on Facebook Fanpage in Taiwan

葉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台灣,社群網站的到達率已高達97%,使用者人數為1154萬,顯示社群網站已作為大眾重要的資訊來源管道之一。社群網站獨有的互動性及對話性,使其成為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公關人員與公眾溝通有效溝通平台。   本研究針對國內非營利組織的在Facebook社群網站運用進行探討,透過質量化並行的方式,探究國內非營利組織如何運用Facebook粉絲專頁與公眾溝通的現況。透過回顧關係經營策略,建立分析項目,利用量化的內容分析,理解非營利組織如何透過社群網站發布訊息,以及組織的區域性、服務類型及規模要素之不同,是否影響其策略運用程度的差異性。關係經營策略主要包含七個取向為:可接近性、正面性、開放性、保證、關係連結、任務共享、職責展現。另外,透過質化深度訪談八家非營利組織,進一步理解非營利組織在關係策略選用背後考量和可能造就策略選用差異的原因,和現下經營操作模式。期許透過描繪台灣非營利組織運用社群網站進行公眾關係經營的現況,供非營利組織公關人員在擬定社群網站溝通策略時,能有參考的藍圖、思考未來可繼續發展的關係溝通策略。   本研究以《非營利組織名錄》為樣本清單,篩選出符合研究非營利組織定義之單位,最後選定1423家組織抽樣出710家。發現710家中有六成組織設立粉絲專頁,而設有粉絲專頁中的組織則有七成能持續穩定經營。研究結果發現,在關係策略中以開放性、可接近性及關係連結的運用程度最高;非營利組織之服務類型不同在關係策略運用上無顯著差異,而組織區域性、員工人數及年度經費規模,則對於部分關係策略程度有顯著差異。在關係策略當中與公眾回饋行為相關性最高前三項則為任務共享、保證及正面性。本研究認為,非營利組織雖已形成一套粉絲專頁經營模式,然而如何進一步運用較能引發公眾回饋的關係策略,實為一重要的課題。
54

資訊時代之非營利組織 /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age

韓意勤, Hahn, Yi-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相對於政府和企業,第三部門的資訊化成熟度普遍不足。分析此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固然重要,但筆者認為採取一個更為全面和鉅視的策略,以探究非營利組織資訊化課題的做法將更具意義。本文便是從這樣的問題意識出發,藉由文獻和個案研究的方式,來剖析非營利組織何以需要積極進行資訊化改革?如何適切使用資訊技術?以及其資訊化的可能型態為何?經整理及歸納,如下: 首先,在非營利組織何以需要進行資訊化改革之部分:本文嚐試從資訊社會的形貌和特性加以剖析,最後提出兩種詮釋-亦即從「網絡」和「控制」的觀點,來強調資訊化改革對第三部門的功能性和迫切性。 其次,在非營利組織資訊化的做法和內涵部分:第一,本文強調其應以本身的使命做為資訊化之最主要目的;第二,循著上述「網絡」和「控制」的兩個脈絡,非營利組織可以採取將資訊技術劃分為「通訊管理」和「資訊管理」兩類範疇的做法,來因應和面對資訊社會高度「網絡化」和「複雜化」的特質。 最後,在非營利組織資訊化的可能型態和樣貌部分:本文指出幾種理念型態,諸如網絡溝通型和資訊導向型兩種樣貌,以做為未來分析和解釋的基礎。 綜合上述,本文認為相對於龐然大物般的政府,小而美的非營利組織可以借由通訊工具來彼此分享、交流和溝通,如此不僅可以適應網絡型態的未來社會,同時還能夠增強非營利組織之間的連結,從而發揮第三部門整體的影響力。其次,相對於企業資訊化目的在於「利潤」極大化,非營利組織資訊化之目的則在於透過資訊技術和工具來達成公益和利他的本質,亦即使其能夠更加精確的掌握本身的使命、服務和資源,以有效克服高度複雜和變遷快速的外在環境。
55

宗教性志願事奉與非營利組織研究:以台灣慈濟功德會和韓國純福音教會為例

李政恩, Lee, Jung-E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宗教性志願事奉與非營利組織,是以台灣的慈濟功德會和韓國純福音教會為例做個案的探討。在個案研究中,比較了慈濟功德會和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的發展歷程和組織的特性,也查驗了兩個非營利組織在各樣志願事奉工作上的表現。最後更從較廣的整個社會與歷史背景來反省兩個組織的發展。 本研究最根本的發現在於:慈濟功德會雖然是一個宗教性非營利組織,但是其中有很多並不是宗教因素造成的現象。如果從整個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來看,就更能體會慈濟現象的時代意義。同樣的,作為一個宗教性非營利組織,汝矣島純福音教會是配合著整個韓國基督教發展的歷程,在政治、社會、經濟多重影響下,加上強烈的民族意識,終於發展為全世界最大的基督教會。而這個以基督信仰為核心的非營利組織,是依照信仰根基來從事志願事奉活動。所以,對純福音教會而言,志願事奉精神是從宗教來的,而組織也是。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distinction and various ways that volunteering occurs in two religiou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in Taiwan and the Yoido Full Gospel Church in Korea.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of thes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of Taiwan and Korea. This study finds that volunteering in the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in Taiwan has been effected minimally by religious faith, even though it is a religious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Yoido Full Gospel Church in Korea, the largest church in the world, is based on the religious faith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t the Yoido Full Gospel Church, volunteering takes place with absolute religious faith.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religiou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rises from differing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aiwan and Korea.
56

社區非營利組織少年犯罪防治功能之研究:以台北市五常社區為個案

張世昌, Chang, S. C.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少年問題確實非常嚴重,我國近年來少年犯罪率逐漸上升,犯罪型態也不斷出新,隨著經濟的快速成長,提供了國人富裕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人文素養並未相對的提高,加上社會組織結構急遽改變,傳統的道德觀念淪喪,新的社會價值體系又尚未建立,導致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尤其是潛藏這各類犯罪之源的少年犯罪問題。社會新聞不斷的報導著少年犯罪事件,殺人、搶劫、強姦、集體械鬥等等暴力事件不斷發生,其犯罪手段兇殘冷酷,簡直已達駭人聽聞的地步。我們的社會病了,而少年團體更是病得最徹底的一群,而痛定思痛,在驚駭之餘,我們不禁要好好思考,要怎麼才能挽救這些沈淪的輕狂少年呢?本論文從社區的角度出發,希望能從傳統的思維跳脫出來而以另外一種方式來看待少年問題。 壹、研究動機 每十七分二十三秒就有一名少年犯罪!根據法務部的統計,民國八十六年台灣地區確定觸犯刑罰法令的少年與兒童總計有兩萬三千零九十六人,這兩項統計數字足以顯示出台灣地區少年犯罪的嚴重性(台灣日報,民87)。 今日的少年犯,如果處理不當,極可能成為明日的成年犯,而今日非常嚴重的不良少年幫派問題,如不作適當的輔導處理,則易形成為未來黑社會幫派的一部份,危害社會治安。大多數的犯罪少年是由多次微小過錯或偏差行為的累積,逐漸演變形成。因此,當這些問題青少年在還未成為犯罪者之前,如加以輔導,阻止其偏差行為惡化,是防治機構極其重要的工作。因此防治少年犯罪的工作,具備兩個層次:第一是未犯罪前之預防工作,例如由社會機構,警告行為偏差而尚未犯罪的青少年,例如家庭與學校中的問題兒童及青少年,以各種方法加以適當的輔導。第二是對犯罪後之再犯預防,由司法的機構或其他社會團體組織、社區等,對青少年犯做適當的矯治處遇工作,預防他們再次犯罪的可能(蔡德輝,民74)。 而根據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所做的少年犯案空間分佈概況調查發現,青少年犯案與空間有明顯密集的關係,犯案少年的居住地與發生地距離一公里以內者高達四成比例,所以青少年犯罪常常是在家附近(中國時報,民87)。本研究基於這個調查發現,及許多少年犯罪防治專家的建議,認為如果以社區為了解少年犯罪的基本單元,對青少年犯罪預防工作會有正面的效果。國外也有一些實證的經驗,如當時推行的芝加哥區域計劃(Chicago Area Project)即是全美第一個以社區為主的(community- based)少年犯罪防治計劃 (Shaw & McKay,1969)。 本研究選定五常社區,該區塊之社區機能充足,有區域性國中、小學校一,區內大、小型市場林立,居民多以市場攤販或自營生意者居多。人口結構,在地人約佔六、七成,其餘多為外來人口;區塊內的單親家庭比率佔百分之十八以上。社區內之社區性組織缺乏,或功能無發揮,社區的意識疏離。該社區在台北在中山區屬居住地犯罪較密集之區塊,本研究之所以選定這個社區,乃是因為筆者大學由於參加服務性社團常常在該社區帶領青少年的活動,所以對該區的少年問題非常有興趣。同時這個這個社區從八十三年開始就有著許多開創性的活動,使得社區非常活躍,非常值得深入探討。 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嚴重的今日,大家莫不擔心和關心這項議題,筆者欲從社區著手,重點放在社區非營利組織,研究其組織的運作對少年犯罪防治的貢獻及功能。希望能在今日較注重個案及團體方式的少年輔導工作提供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貳、研究目的 本研究希望能先從一些有關社區公益組織的理論與功能進行探討,同時對其少年犯罪防治理論與功能進行分析研究,以檢視當前社區防治少年犯罪之作法及其困境。本計劃研究目的條列如下: 1、探討社區相關理論,包括非營利組織理論、鄰里組織、社區參與理論等;並探討少年犯罪防治理論,內容如犯罪區位學理論、社會控制理論、 差別連結、標籤理論、社會疏離理論。 2、探究社區組織與少年犯罪防治之關聯性。包括對少年犯罪之社區因素,包括社區環境因素及社區結構因素等;少年犯罪社區防治之作法;社區組織在少年犯罪防治之運用等問題的探究。 3、進行個案探訪以了解五常社區之社區組織從事少年犯罪防治相關活動及運作情形,並就其這幾來的防治工作經驗、方法彙集歸納分析為完整的行動之報告,就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在具體方案、技巧、成效部分,彙整為實錄報告等,以供其他社區之組織欲從事少年犯罪防治工作的參考。 參、研究方法 本節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份針對本論文所採用之研究方法,作詳細的介紹;第二部分對於本研究之個案地區概況作清楚之描述。如下所述。 本研究除了對社區相關文獻理論進行探討,尚選定台北市中山區五常社區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實地進行觀察研究。希望能藉由對該社區的深入研究,探討社區組織少年犯罪防治相關行動策略及功能。筆者認為除了基本的文獻分析法外,尚包括深度訪談法、實地觀察法。本研究採用下列方法: 1.文獻分析法: 本文所做的文獻分析方面,理論部分先探討社區相關文獻,包括如社區、組非營利組織、及社區參與等。再介紹與社區相關的少年犯罪防治理論作深入的介紹。主要資料來自國內外學術研究成果、報章資訊、中外期刊、及論文等,對其加以蒐集羅列和分析。 2.個案研究法: 筆者將與中山區五常社區內兩個重要的社區組織:「榮星婦女協會」和「五常社區發展協會」進行深入的研究,對其負責人、組織成員及以及與少年非常相關的「學校」和「中山少輔組」兩單位作訪談,以了解該社區有關少年犯罪防治的議題。 3.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 筆者除親赴社區內相關單位作實地深度訪談外(in-depth interview),在研究期間還要參與該社區與少年犯罪防治有關之活動,以進行實地參與(participant observation)的觀察。希望蒐集更多資料以利能更深入地了解。 肆、研究範圍 五常社區,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範圍上以四個里為區域,包括行政里、行孝里、行仁里、下埤里;道路以松江路、民族東路、民權東路、復興北路四大幹線,圍構成一個社區總人口數約三萬五千人左右,社區內有恩主公廟、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濱江果菜批發市場、魚產批發公司、榮星花園、五常國小、五常國中、建國派出所、鄰近松山機場,從以上地標型建築物或知名景點,已經很快的將五常社區生活共同的結構顯示出來,共同的大菜市場、共同的學區、共同的大型公園、共同的派出所、幾乎將所有生活內涵。 目 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三節 名詞界定 第二章 理論探討 第一節 社區及非營利組織相關理論 第二節 犯罪理論 第三章 社區非營利組織與少年犯罪防治 第一節 少年犯罪之社區因素 第二節 少年犯罪防治之作法 第三節 社區非營利組織在少年犯罪防治之運用 第四章 個案分析 第一節 社區非營利組織概況 第二節 研究過程及編碼類別 第三節 社區問題分析 第四節 組織層面分析 第五節 工作策略分析 第六節 成果評估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一)訪問題綱(一) 附錄(二)訪問題綱(二) 附錄(三)少年問卷 附錄(四)訪談資料(一) 附錄(五)訪談資料(二) 附錄(六)訪談資料(三) 附錄(七)訪談資料(四) 附錄(八)訪談資料(五) 附錄(九)組織圖(一) 附錄(十)組織圖(二) 附錄(十一)認輔須知 附錄(十二)地圖(一) 附錄(十三)地圖(二) 附錄(十四)地圖(三) 附錄(十五)地圖(四) 附錄(十六)活動照片
57

議題相關行銷對品牌權益影響之研究

顏龍蒂, LungTi 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行銷手法日益翻新的今天,各企業為了讓行銷活動可以獲得較大的迴響,因此國內外的企業開始採用一種新的行銷方式,也就是議題相關行銷。此種行銷活動的特點主要是,營利企業結合非營利組織來做推廣活動,包括共同合作、非營利組織授權給營利企業自由使用其名字或組織標誌、營利企業藉由產品銷售捐款給非營利組織..等,國內最有名的例子為花旗銀行的喜憨兒認同卡。本研究鑑於此領域的學術研究論文尚少,試圖以此種行銷活動為研究主題,探討和品牌權益之間的關係,以作為企業在執行議題相關行銷時的考量依據。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以及個案訪談的結果,導出欲研究的變數,包括原品牌形象、非營利組織知名度、以及合作對象非營利組織的關連程度。   本研究所得的重要結論有以下幾點: 1. 不論原品牌形象佳或普通,議題相關行銷對品牌權益無顯著的影響;但執行議題相關行銷對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因素有顯著的提升效果。 2. 一般而言,合作對象非營利組織的知名度高低對品牌權益無顯著的影響效果,但就原品牌形象佳者來說,若執行關連程度高的議題相關行銷,合作對象知名度低的品牌權益是會顯著的高於知名度高者。 3. 不論原品牌形象佳或普通,合作對象關連的高低對品牌權益無顯著的影響效果。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議題相關行銷 6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 18 第三節 品牌權益 24 第四節 品牌形象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8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0 第三節 變數的定義與衡量 41 第四節 實驗設計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4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54 第二節 變數操弄檢查 62 第三節 品牌權益因素分析 66 第四節 品牌權益之信度測量 68 第五節 執行議題相關行銷對品牌權益的影響 70 第六節 非營利組織知名度對品牌權益的影響效果 76 第七節 合作對象關連程度高低對品牌權益的影響效果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1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4 附錄 111 附錄一 國內企業推行議題相關行銷之案例 111 附錄二 個案 113 問卷 116 圖表目錄 表目錄 表2-1 議題相關行銷彙總表 11 表2-2 關於品牌權益的品牌知識建構之衡量方式 34 表3-1 實證研究之研究設計 44 表3-2 非營利組織類別與運動鞋關連程度分析 46 表3-3 非營利組織知名度分析 48 表3-4 品牌形象分析 50 表3-5 實驗設計之分組設計 51 表3-6 實驗組之問卷設計 52 表4-1 問卷回收表 55 表4-2 各實驗組別的樣本回收率 56 表4-3 樣本的性別分佈 56 表4-4 樣本的年齡分佈 57 表4-5 樣本的年級分佈 57 表4-6 樣本就讀學院之分佈 58 表4-7 樣本宗教信仰之分佈 58 表4-8 樣本過去一年的捐款經驗 59 表4-9 具捐款經驗者之捐款次數分佈 59 表4-10 具捐款經驗者之捐款次數分佈 60 表4-11 具捐款經驗者之捐款動機分析 60 表4-12 具捐款經驗者之捐款對象分析 61 表4-13 具捐款經驗者之捐款方式分析 61 表4-14 NIKE與CONVERSE品牌形象之變異數分析 63 表4-15 非營利組織類別和運動鞋關連程度之變異數分析 65 表4-16 品牌權益之因素分析 66 表4-17 品牌權益之信度分析 68 表4-18 NIKE執行議題相關行銷對品牌權益之變異數分析 71 表4-19 CONVERSE執行議題相關行銷後對品牌權益的變異數分析 73 表4-20 NIKE執行體育活動類之議題相關行銷,其非營利組織知名度之變異數分析 77 表4-21 NIKE執行學術研究類之議題相關行銷,非營利組織知名度之對品牌權益之變異數分析 79 表4-22 CONVERSE執行體育活動類之議題相關行銷,其非營利組織知名度對品牌權益之變異數分析 81 表4-23 CONVERSE執行學術研究類之議題相關行銷,非營利組織知名度對品牌權益之變異數分析 83 表4-24 NIKE執行非營利組織知名度高之議題相關行銷時,合作對象關連程度之變異數分析 86 表4-25 NIKE執行非營利組織知名度低之議題相關行銷時,合作對象關連程度之變異數分析 88 表4-26 CONVERSE執行非營利組織知名度高之議題相關行銷時,合作對象關連程度對品牌權益之變異數分析 90 表4-27 CONVERSE執行非營利組織知名度低之議題相關行銷時,合作對象關連程度對品牌權益之變異數分析 92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圖 5 圖2-1 Kotler的組織分類圖 19 圖2-2 Henry之非營利組織分類 22 圖2-3 品牌權益構面圖 26 圖2-4 Keller品牌知識構面圖 29 圖2-5 品牌形象構面圖 37 圖3-1 研究架構圖 39
58

非營利組織參與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以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個案為例 / A reaserch 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on in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a case study of sayling wen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何能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民主社會中,政府的公共服務,必須使符合必要條件的人皆能獲得其所需,但是政府的服務對象難以釐清導致無可避免的混淆,又因為排除的成本過高,使得一些不需要的人亦因而受惠,而應該受惠的人卻被排除在外。另外,政府服務講求普遍性,但是人民因收入、宗教、種族背景、教育等的差異性,產生不同的需求,所以服務勢必無法滿足每一個人,因而造成政府失靈。 非營利組織則具有自發性,能夠滿足被服務者不同的需求。政府將責任授與非營利組織,則在相同的支出下將有更多人受惠,總成本亦可降低。而且在人員配置上,非營利組織的成本亦較政府的人事支出成本節省。 當政府部門所提供的集體性消費財受到限制,而市場供應的產品亦不能滿足需求者時,則非營利組織無疑是一劑解決的良藥。有鑑於此,本文試圖以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個案為例,探討非營利組織參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藉由此第三部門的一平台協助,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媒介,增加文創交流、展演平台及擴大行銷市場,期望能達到減輕政府公共服務及社會福利之負擔、且為第三部門提供更多服務領域、以及協助輔導社會弱勢文創團體提升競爭技能的三贏勝局。 / In democratic society, the public service of government has to fill the requirement of those people who fit the essential conditions. However, it is hard to recognize the object of public service, for those who deserves cares will be excluded from the specific area.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salary, religion, races and education, government is incapable to satisfy everyone, which makes Government service doesn’t show the character of generalit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ve spontaneity, which can satisfy diverse needs of consumers. The government grant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people benefited in spite of the same expenditure, and the total costs will also be reduced. Furthermor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re more cost effective than the government in the expenditures of deploying staff. When the Collective Consumer Goods which Government provides has been limited, products that Market supply unable to meet the dem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undoubtly is the best solution to deal these problems.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rgue how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y viewing Sayling Wen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case. Through the assistance of third sector as a platform,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s a medium, hope to 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expand the alleviate the burden of the public service, for the third sector to provide more services, and assisting counseling socially creative cultural vulnerable groups for living skills.
59

非營利組織網站設計與經營探討 / A Case Study on the Designs and Operations of Non-profits Organizations’ Website

吳承易, Wu, Cheng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經濟快速成長,許多複雜的社會情況已非政府部門可以處理的,因此,許多非營利組織油然而生,長期關懷社會弱勢、以更彈性的方式提供社會服務、抑或推廣某種理念成為穩定社會的一股力量。但近年來非營利組織運作面臨許多困境,例如:財源籌措困難,人員流動率高、資訊不透明、同質性組織競爭。 然而一項低成本媒體的出現─網際網路,讓企業、組織可用非常低的成本直接傳遞產品、服務資訊予消費者,此一工具是非營利組織可以善加運用的,然許多非營利組織在使用上卻面臨到如何經營、如何善用網站爭取資源等問題。 因此,本研究以多重個案設計的質性研究方法,觀察台灣網站評價前四名的非營利組織網站,擬分析、歸納出台灣非營利組織網站設計與經營的關鍵成功因素,做為台灣非營利組織在進行網站設計、經營時的建議。 本研究採用網站評估相關理論分析四個非營利組織網站後提出四項建議: 1. 非營利組織在使用網站作為宣傳宗旨、使命的工具時,在網站上應將其理念、使命作完整的描述,並將具體行動與成果發佈於網站中 2. 了解目標族群,提供網站使用者適合的版面設計、內容與功能 3. 傳達給使用者的資訊,越簡單的方式越有效 4. 實體的活動與虛擬的網站配合使用 / The fast social and economic growths have created complex social situations and issues that governments can no longer process. Therefore, many 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s emerged in order to: take care of the under-privileged, provide more flexible social service or promote ideas and spirits that bring stability to the society. However,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s face many challenges including difficulties in funding, loss of member, lack of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similar organization competition, etc. A form of media has emerged, namely, the World Wide Web that enables firms and organizations to send products and provide services to end user with very low cost. This should be a media utilized by 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s, yet many 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s faced difficulties in managing and effectively using websites to gain resources etc.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used qualitative several case studies to observe the top four 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s website from Taiwan. This research hav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key design and management success factors of the Taiwanese 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s. This finding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aiwanese 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s in website design and management. 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e four 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s via related theories and provid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When 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s are using websites as a tool for promoting vision, the website should provide a complete description of the organization’s vision, and publish the actions and results achieved on the website 2. Understand target audience, provide website user suitable interface design, content and function 3. Transfer information to the users, the simpler the more effective 4. Physical events should be used in correspondence with website.
60

非營利組織推動青少年休閒營隊之研究--以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為例 / The Study of Promoting Young Leisure Camp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 Case of Fly Young Youth Development Center

鄭月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非營利組織推動青少年休閒營隊活動,其推動的原因、推動青少年休閒營隊的問題及對非營利組織推動青少年休閒營隊提出具體之參考建議。 研究者以推動青少年休閒營隊歷史較為悠久、經驗豐富,隸屬於「財團法人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之下的青少年工作部門-「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為研究個案,以質化的深度訪談為主要的研究方法,深度探討其推動青少年休閒營隊活動之運作情形,並加以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 青少年休閒營隊可以紓解部份青少年問題 二、 青少年休閒營隊之活動對象供給與需求失衡 三、 青少年休閒營隊活動方案需要持續創新與研發 四、 與政府互動模式因經費屬性而不同 五、 推動青少年休閒營隊的關鍵是志工 本研究建議如下: 一、 在非營利組織方面 (一) 結合有效資源、發揮所長 (二) 建立青少年休閒營隊志工資料庫 (三) 效益評估應要更明確與整體 (四) 組織人員、志工人才應更多元化 二、 在政府方面 (一) 加強宣導正確休閒觀念 (二) 提供專業教育訓練及研發方案 (三) 定期辦理青少年休閒營隊博覽會及經驗分享會 (四) 建立青少年休閒營隊場地資料庫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青少年休閒營隊、青少年、志工

Page generat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