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1
  • 76
  • 5
  • Tagged with
  • 81
  • 81
  • 81
  • 81
  • 42
  • 42
  • 24
  • 18
  • 16
  • 15
  • 14
  • 13
  • 12
  • 12
  • 1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有機食品的媒體再現—以《中國時報》、《聯合報》以及《民生報》的報導為例(1995-2006年)

陳琪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機食品現今已成為全球的新興飲食風潮。消費者獲取有機相關資訊的管道之一便是媒體,然卻少有研究討論之。本研究作為一初探研究,欲得知媒體在有機風潮時興的過程中扮演了何種角色。研究問題包括:文本如何再現有機食品樣貌?主要的型態為何?除此之外,本研究亦想進一步得知不同媒體文本的詮釋手法是否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又為何?最後,由於有機食品從引進至今歷經了長約十年的時間,這期間無論是新聞形式或內容都可能有所變化,本研究亦想探知在這十年間新聞的形式或內容是否有所變化?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輔以框架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聯合報》、《中國時報》以及《民生報》約11年間(1995-2006)的相關新聞。本研究結果顯示,有機食品新聞多為「純淨新聞」,且主要出現於「地方/都會」版面,各報及各時期的分佈皆同;「活動或商品優惠」則為有機新聞最主要之主題;新聞消息來源部分,無論是三家報紙或有機食品發展各時期,消息來源引用比例最高的皆為「食品業者」,且遠超過其他消息來源的發言比例。 新聞框架方面,「個人身心價值」則佔了絕大多數的新聞比例,各報及各時期的新聞框架排序則略有不同;最後,在新聞語氣的運用部分,「有機市場概況」、「有機食品資訊」、「活動或商品優惠」以及「個案抗病經驗」等主題的報導多使用正面語氣,其他語氣偏低;然「有機品制度」及「食品安全」等主題的報導語氣較為平均,雖然以中立/混合語氣為主、但肯定及否定語氣亦皆佔了不少比重。 整體而言,有機新聞在這十年間持續增加,反映出有機食品受到社會重視的現象,有機新聞呈現出與地方經濟生活難以分割的特性,則或可成為促進社區發展的推手。然有機食品新聞因處理了較多消費性議題,文本呈現較為一般新聞鬆散而可能有廣告化的疑慮,新聞從業人員則可能更需小心謹慎地處理這類議題。
22

台灣地區主要商業雜誌之經濟性內容初探:經濟報導模式之檢驗 / Economic content brief analysis of major business magazines in Taiwan area ─ modeling of economic event reporting

劉德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過去對於經濟新聞與閱聽人的研究,得知一般人對於經濟論題認知不足 ,而且對於經濟知識的了解,也多來自於傳播媒介的報導,可見媒介是閱 聽大眾經濟消息的重要來源,同時在長期下,也模塑了閱聽大眾對於經濟 情勢的觀點。既然媒介常成為一般人對經濟事務的了解來源,商業雜誌─ ─專門針對經濟事項報導而設計的媒介──則具有重要地位。由於雜誌的 深入報導的特性:不僅呈現事件發生的原因,同時加以分析,使雜誌成為 了解一事件全貌的重要傳播通路;以經濟題材為主要報導的專業商業雜誌 ,更是傳達經濟見解到其他對同類問題有興趣者之最佳工具。商業雜誌究 竟如何塑造帶有政治色彩的兩岸經貿互動關係?此一議題在本文之前尚未 有人探討。根據本文的研究,商業雜誌的報導內容如對照客觀真實(發展 背景、兩岸貿易額與台商大陸投資額變動數據),大致反映真實的情況; 換言之,商業雜誌對於兩岸經貿的發展過程的描述並未失真,商業雜誌在 該項議題報導上是扮演著「鏡子」的角色。至於「塑造者」角色,本研究 由於僅針對商業雜誌的內容分析,並未對其閱聽眾進行調查,無法得知商 業雜誌對受眾的認知影響情形,僅能依據該報導內容與真實之間差異情形 進行推估。按本文的推論,商業雜誌在報導兩岸經貿互動關係之各項論題 時,與客觀之社會資料在時間序列上相似,並且不易區分兩者在時間變動 上的先後次序。以Rosengren(1981)提出的「文化與社會結構關係類型 」模式解釋,商業雜誌與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可能彼此「相互依賴」, 商業雜誌對於兩岸經貿議題的報導,應是同時也扮演著「塑造者」的角色 。從本文的分析結果,印證媒介內容在長期之下對於閱聽人認知極可能有 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當受眾對於兩岸經貿議題缺乏親身經歷時。同時本 文也證實經濟性的專業雜誌對於經濟議題的報導上,充分發揮雜誌的特殊 個性。正因為商業雜誌「敘述兼評論」──深入報導風格,對於兩岸經貿 報導角度更需格外謹慎。
23

媒體組織的危機處理 以TVBS主播形象危機為例

胡永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視新聞主播形象危機中,擁有獨特身分和資源的媒體組織會使用何種危機處理策略?擁有豐富的媒體資源對危機處理之組織形象報導(指報紙報導中呈現的組織形象評價)有何影響?本研究以報紙報導內容分析為主,企業訪談為輔,從「形象修復策略」、「對外回應形式」、「關係策略」、與「危機學習」四面向探討其與形象報導之關連,研究結果簡述如下: 在形象修復策略方面,媒體組織主要採取「提供資訊」與「進行修正行動」策略,主播則以「否認」為主要策略,不過「證據真實性」會影響組織與主播,使其選取的形象修復策略改變。此外張恆芝事件中,組織提供的資訊越多,組織整體形象越佳,合乎Stewart and Cash(1977)等人的說法。 在對外回應形式方面,媒體組織TVBS前後三次對外回應的「迅速」、「積極」表現均不斷提升,且對外回應越迅速、越積極,媒體組織獲得的形象報導評價越高。在關係策略部份,TVBS表示,雖然都會嘗試使用關係策略,但事實上其他媒體仍會報導,頂多要求其他媒體做到平衡報導,且關係策略的效益必須看事件與情況而定。最後在危機學習的部份,TVBS的確將累積的危機處理經驗運用在下次危機事件中,且在公司組織及人事制度上亦因此做了改變。 整體而言,媒體組織自身豐富的媒體資源的確有助危機處理,但必須謹慎選取危機處理方式,避免發生潘彥妃事件中外界抨擊公器私用、過渡揭露隱私權等問題。
24

報紙報導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形象變化研究-以2000年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

張嘉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黨與民進黨近期的政黨形象及其變化,以2000年及2004年兩次總統選舉期間為研究範圍,觀察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三家報紙報導中所呈現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形象。另外,本文同時也分析選舉前的媒體民調資料,藉以了解選民對政黨形象的認知。
25

公共行政個案方法品質指標之研究-以TASPAA的研究論文為例,2003~2012 / The study of Research Quality Indicators for Cas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Symposiums of TASPAA in 2003-2012.

游雅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共行政是一門應用學科,同時被賦予知識累積與解決實務問題的期待。其中,個案方法是常被運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但關於研究設計的討論尚不成熟。因此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對個案進行類型的分類並設計一套評估個案方法品質的指標,進一步以此指標評估10年TASPAA文章的品質。 研究結果發現,個案品質與信效度品質大部分文章皆有達到中度品質的水準。在個案類型方面,大部分文章都是描述一般、典型的狀況的「一般型個案」;在個案的理論性特色方面,以代表性個案、實務型關鍵個案與本質型個案佔有的比例最高;在個案使用的抽樣策略方面,運用最廣泛的是立意抽樣,但也有相當高比例的文章因為樣本特殊性等因素並未使用任何抽樣策略。在理論意圖方面,大部分文章皆是運用理論對特定的社會現象作出解釋,相較之下,測試理論和建構理論的文章較少。觀察個案研究設計與個案品質的關係,個案的時序、個案的理論性特色與個案的理論意圖對個案的品質皆有明顯的影響。 依此研究成果,本研究分別由個案方法的基本特徵、個案類型的挑選以及個案方法品質等面向進行反省,檢視現存個案方法使用上的問題,提出公共行政使用個案方法時,如何做一個好的個案研究。此外,本研究為初探研究,提供一個宏觀的品質狀況,實際情況仍需視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需求而定,本研究已嘗試客觀化與系統化所有指標,但期待研究成果能夠經由後續研究不斷的修正,更加精緻化個案方法的指標體系。
26

醫療科技、風險與新聞建構:以台灣與美國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爭議報導為例 /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isk and news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Taiwan and American HPV vaccine report

蘇凌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HPV疫苗一方面是新興醫療科技產物,另一方面牽涉科學風險與社會影響力未知的議題,是當前醫療科技風險即具代表性的例子。在各利害關係人的論述競逐下,媒體如何建構此類新聞鮮少有研究關注。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探討台灣與美國媒體如何建構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簡稱HPV疫苗)爭議新聞內涵,而在地社會文化特色是否影響傳播文本的疫苗風險知識建構與定義。此外,閱聽眾對新藥的認知受媒體報導內容影響,本研究同時將疫苗風險、利益與侷限性等資訊納入分析標的,探討台灣與美國媒體HPV疫苗新聞品質。 本研究以2003年5月1日《蘋果日報》發刊為起點,至2009年6月30日為止,《聯合報》、《蘋果日報》、《紐約時報》與《今日美國》共245則HPV疫苗新聞為樣本,採用內容分析法檢視四報的HPV疫苗新聞有何特性,如何呈現HPV疫苗風險與利益資訊。 研究結果發現,HPV疫苗新聞的版面會因報紙類別、媒體屬性呈現差異,《聯合報》、《蘋果日報》、《今日美國》的HPV疫苗新聞較常出現在「生活版」或「健康」版;《紐約時報》則是以「焦點/綜合」版和「評論」版為主。且菁英報較常以硬性新聞取徑報導HPV疫苗新聞,通俗報則多以生活、消費情報處理之。在新聞形式方面,《紐約時報》與《今日美國》的「評論性文章」較其他兩報多,而通俗報出現以「專題/特寫/專訪」提供HPV疫苗爭議深度報導的趨勢。在新聞篇幅方面,《紐約時報》「1001字以上」的報導最多,《蘋果日報》以「601-1001字」為主,其於兩報多為「301-600字」的報導,但新聞篇幅不因媒體屬性而有異。 各報對HPV疫苗新聞的重要新聞主題選擇小有差異,但皆以「科學與醫學資訊」類和「政策法規」類主題的報導最多。此外,菁英報較重視政策爭議,但通俗報較聚焦科學研究成果。而台灣地區報導關注「喚醒疾病防治意識」類主題,但美國地區則企圖以「喚醒用藥安全意識」類報導提醒民眾HPV疫苗存在的未知風險。但HPV疫苗主要新聞主題呈現不受報導時間影響。 HPV疫苗新聞消息來源分布會因報導地區而出現差異。雖然「科學界人士」為各時期、各報引用傾向最高的消息來源,但台灣媒體提供「科學界人士」與「政府官員」較多的HPV疫苗議題發言權;美國媒體則是讓「使用者/民眾」有較多的發言空間,並較台灣媒體更常刊出HPV疫苗相關社論。此外,美國媒體較常註明消息來源與利害關係人的互動狀況。 至於新聞框架方面,整體而言,「科學創新框架」與「醫學藥品框架」為報導比例最高的二個新聞框架,但重要性隨時間變化遞減,然「希望框架」和「質疑科學框架」則是出現相反趨勢。此外,菁英報刊出「質疑科學框架」的比例亦高於通俗報。再者,美國媒體較常以「質疑科學框架」、「性/文化框架」建構HPV疫苗新聞;台灣媒體則偏好「希望框架」。 疫苗風險與利益資訊呈現各項目受報紙類別、媒體屬性與報導地區的影響不一。首先,《蘋果日報》提供較多關於「僅預防特定型別」、「抹片檢查」與「安全性行為」的資訊,而通俗報出現「僅預防特定型別」與「安全性行為」兩項目的比例較菁英報高。此外,美國媒體報導「疫苗利益」、「疫苗風險」、「僅預防特定型別」、「施打疫苗後仍須進行抹片檢查」的比例較台灣媒體高。
27

大陸黨報集團化發展之研究-以廣州日報及人民日報為例

蕭媛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改革開放後,大陸黨報開始實現「事業單位,企業化經營」政策,黨報不再獲得來自政府的經濟補助,開始面對市場,自負盈虧。1996年,大陸組建第一個報業集團後,造成大陸黨報結構性的變革,打破過去上下從屬的黨報體系,形成另一以經濟發展優劣評斷的新黨報體系。與現代企業相似的是,現今大陸報業集團的發展,均以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唯一不同的是,除了追求經濟效益外,大陸的報業集團,仍需擔負國家賦予的社會責任,形成所謂「有中國特色的報業集團」。 本研究以大陸「黨報集團化」發展為主題,利用內容分析法,探討不同層級的黨報,在進入集團化後,具體的發展差異為何。因此,選擇《廣州日報》與《人民日報》作為比較的樣本。從兩報的編採方式、經營體制,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發展…等面向,進行比較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首先,大陸黨報的集團化發展,雖然為境內熱門的經濟活動,但不同層級的黨報,進入集團化發展後,在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下,產生出相異的發展模式;其次,由於特殊的屬性關係,與政治力的干涉,發展仍舊產生侷限性,無法與國外強大的媒體產業競爭;最後,本身結構的不健全,也將成為大陸報業體制的一個新的隱憂。
28

政令宣導訊息效果評估:「交通安全宣導」之研究

楊舒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在傳達政令時需藉由宣導訊息與民眾溝通,而訊息設計必須考量不同訴求、結構和表現的搭配,來呈現不同的宣導內容。本研究目的有三:1.不同年代的交通安全宣導廣告訊息內容表現之差異。2.不同主題的交通安全宣導廣告訊息內容表現之差異。3.目標閱聽眾(target audience)對於交通安全宣導節目訊息的認知效果。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與焦點團體訪談(FGD)進行交通安全宣導廣告與電視節目個案研究,研究結果發現: (一)訊息訴求的運用:年代、主題不同與訊息訴求方式無關。(二)訊息結構的運用:年代早期傾向運用正反面訊息並陳的「雙面訊息」來呈現廣告內容,而近期較多單獨使用正面或反面訊息的「單面訊息」廣告。(三)訊息表現的運用:不同年代在「語言」、「音樂」、「旁白」、「配音人員效果」、「場景」和「演出人物人數」的運用上有顯著差異;而不同主題在「場景」和「演出人物人數」的運用上有顯著差異。(四)「劇情式」節目比「趣味競賽式」節目具有較佳的宣導效果。
29

線上遊戲雜誌廣告之內容分析

陳毓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究台灣線上遊戲廣告其訊息結構之特色,並對不同來源國、不同類型之遊戲廣告加以分析比較。期能將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作一對照探討,提供後續線上遊戲廣告研究之基礎,以及對業界實務執行之建議。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以2000-2004年《軟體世界》雜誌所刊載之401則線上遊戲廣告為分析對象,探究其語文和非語文之訊息表現。研究發現,台灣線上遊戲廣告在版面尺寸方面,較多是「單頁」篇幅;產品的照片張數則主要分佈在「1-10張」間;大多採用「標準式」版面佈局;版面色彩則以「混合色系」居多。再就主角類型來看,通常是使用「虛擬人物」,而主角的性別往往「男女均有」;廣告目的方面以「品牌告知」為主,廣告標題形式則多採「新聞式」;資訊內容中遊戲的「成分或內容」是最被強調的;廣告中偏重「理性訴求」者較多;訴求的對象性別通常並未限定或者表達得不明顯;演出方式則以營造「嚴肅」氣氛的最多。   就遊戲來源國別分析,在廣告尺寸上,台灣、日本呈現較多的的「單頁」篇幅,中國大陸、韓國則以「跨頁」較多;在版面色彩的部分,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多用「混合色系」,韓國則多用「冷色系」;在廣告目的方面,台、中、韓、日四國同樣以「品牌告知」為主,但以「周邊商品告知」為目的者僅出現於台灣、韓國的廣告中;而就廣告資訊內容中「價格或價值」線索來看,以日本遊戲的廣告最常提供。遊戲類型別的分析則顯示,在資訊內容上,動作類遊戲廣告提供較多的「價格或價值」、「功能表現」、「新觀念」、「直接回應機制」線索,此類別的資訊內容分數也最高;益智類遊戲則是提供較多的「可獲得性」與「特別優惠」線索;至於訴求方式上,角色扮演、益智、動作類的廣告都是以「理性訴求」為主,僅有其他一類較傾向使用「感性訴求」。
30

我國經貿外交之研究

陳素敏, CHEN,SU-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我國退出聯合國后,外交工作一直低迷不振;相對地,我國經濟快速成長,雖然 正式外交不彰,但卻仍與一百余國維持密切的經貿關系。近來,隨著經貿實力增長, 國人與外界是接觸日多后,對我國日益孤立的正式外交關系感到不滿,故近來國內要 求外交突破的呼聲日高。 如何落實爭取邦交或擴大與無邦交國家的實質關系,筆者認為目前東西關系緩和,各 國外交政策略多務實化,故在國際關系中,軍事因素降低,經濟因素提高,注重國內 經濟發展。因此,我國或可藉日趨雄厚的經貿實力,提供對外經濟援助,鼓勵海外投 資及配合發展經驗,以協助發展中國家之開發過程,增進雙方關系,以此做為外交突 破點。 但因近來我國經濟也面臨一波波挑戰:各國的保護主義、日益強大的競爭對手、國內 環保問題、勞資糾紛、自力救濟層出不窮等,在此「內擾外患」下,迫使我國經濟策 略也須有所轉變,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故在本論文中,首先對「經貿外交」內涵做一介紹;其次,分析我國經貿策略與外交 策略如何相輔為用;最后,檢視經貿外交的預期效果。所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內容 分析法;研究範圍,包括貿易、海外投資、對外援助及國際經貿合作四個子題;研究 目的,期從政經層面研擬出適當策略,以保持并強化經濟實力及突破外交困境。

Page generated in 0.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