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委員會治理機制之研究—以台灣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為例江佳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討我國勞工保險基金採用委員會組織方式進行的治理機制所產生的問題。目前我國監督勞工保險基金、勞工退休金與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三大基金的機制主要是透過委員會組織的方式進行監督,由於三大基金的受益人非常分散,所以必須透過代理人,即政府與監理委員會來管理與監督退休金,形成所有者(退休基金受益人)與經營者(經理人)互相分離。在所有者親自經營時,其為追求自身利益極大化,當然會盡力而為;而在經營者以代理人身份經營組織時,由於公司的損失,由所有者承擔,因此造成經營者可能犧牲所有者的權益,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非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造成「代理問題」的產生。而我國退休基金管理者與監理委員會的委員通常不必為基金績效負直接償付的責任,因此本研究透過探討委員會治理機制對退休基金績效產生的效果,來審視公共退休金代理成本的問題。
研究期間自民國91年至95年共五年的月資料,將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網站公佈之每月開會會議紀錄,將委員出席率、議案內容、委員提案比例分類。藉由觀察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之開會紀錄,分析委員出席率、會議議案分類與委員提案比例等治理指標對勞工保險基金兩大類型收益數的影響。透過本研究的實證結果發現,本文所舉的委員會治理變數對勞工保險基金收益數不具完全的解釋能力,也就是說委員會的治理效果並不明顯,確實有代理問題的發生,可知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目前的治理機制尚有待思考的空間。
|
32 |
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型態與交易作法之研究莊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私募股權基金在全球興起一股廣泛的討論與重視,事實上,此類型的投資型態並非是近一兩年方產生出來,二次大戰後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Karl Compton與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Georges F. Doriot與波士頓地區之企業領導人所成立之「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Amer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可謂現代私募股權基金之濫觴。經歷多年發展,私募股權基金拜近年來全球低利率環境所賜,及亞洲等新興市場地區經濟起飛,開始全球大舉投資活動。 / 本研究主要以私募股權基金近十多年來在台灣的投資案為分析案源,進行其投資型態與交易作法之研究。私募股權基金在不同的交易型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及採行不同之交易作法。社會輿論常囿於單一個案之結果而對私募股權基金產生刻板印象。還原私募股權基金之真實面貌,是本研究之主要期許。
|
33 |
從規費制度看我國財政透明度 / A study on fiscal transparency of charges and fees system in R.O.C.張佩玲, Chang, Pei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財政透明為一個國家良好政府治理(good governance)的基礎,能使一國經濟持續成長及穩定,而財政透明度最基本的要求,是將政府的財政預算過程與預算資訊,及時、充分且有系統的向公眾公開,讓民眾明瞭。一國政府之財源主要為稅課收入,除租稅收入外,規費收入亦是主要之經常性收入,以我國而言,規費收入占中央與地方政府之財政收入比率,僅次於稅課收入和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故規費收入之課徵是否明確、公開,亦影響我國之財政透明度。
本研究以國際組織 IMF 2007年新修訂之《健全財政透明度施行守則》,作為我國中央政府規費徵收財政透明度之評量基礎,就現行我國中央政府規費收入預算編製情形,分別篩選普通基金與特種基金所適用之透明度規範項目,並進行逐項檢討。
研究發現,有關我國中央政府規費徵收之財政透明度,以 IMF 規範檢視之結果,包括政府結構與職能應再釐清、年度預算未說明編製之會計基礎、未說明重大減免案件對財政之影響、未公布中程財政收支推估趨勢、未公布長期財政報告、就普通基金與特種基金相同之收入項目未合併揭露、未編製簡要之預算手冊等缺失,顯示我國實務上諸多現行作法與財政透明度之國際規範仍有相當落差。而上述諸多缺失,與本研究所蒐集國內以國際規範對我國中央政府整體財政透明度全面進行檢視之文獻所呈現結果,大致相同。
針對現行作法之不足,本研究建議應:(1)研議修正規費法,就規費徵收之適用主體與減、免徵之要件及法制作業程序等,作更為明確之規範;(2)重新檢討並研議修正相關將規費收入納為基金來源或設置專戶之法律;(3)強化規費收入之中程預算推估,並納入總預算報告;(4)中央政府之規費收入不論納入普通基金或特種基金,其預、決算之相關統計資訊應合併揭露,以完整表達中央政府之規費收入情形。
|
34 |
共同基金-行銷策略之研究 / The Marketing Strategy for Mutual Funds黃啟瑞, Huang, Chi-Ra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在國內整體的證券金融體系之中,屬於新近興起的行業,發展迄今,不過十三年光景,與英、美等先進國家發展近百年的歷史相比,國內投信事業無論在業者募集行銷管理、政府相關法令訂定乃至投資人對共同基金的基本正確認識等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與尚待改進之處。
因此,本文以國內外學者對共同基金行銷策略的相關文獻探討為研究基礎,輔以服務業的行銷策略為立論背景,對我國經營績效卓著之投信業者進行個案訪談,並輔以對投資人之問卷調查,據以歸納出研究結論和相關建議。
而本論文之研究結論如下:
1. 近年來國內共同基金市場的規模雖有成長,卻仍嫌緩慢,且繼續成長擴大不易,原因如下:國內投資人習慣於自行操作、投資人對「共同基金」認識不足及基金產品太少。
2. 決定基金的募集及銷售的因素除報酬率外,尚有品牌形象及顧客關係、顧客服務、買賣的便利與否及手續費的高低等因素。
3. 顧客類型及所得高低為投信業者主要的區隔市場變數,而其目標市場則為法人投資者及高所得投資者。
4. 業者多定位為顧客的專業投資理財伙伴。
5. 產品策略(基金推出的時機)較價格(降低管理費)、促銷(廣告、舉辦說明會等)及通路策略更重要。
6. 由於銀行、證券商等通路日漸式微,業者對於自己擁有的通路及銷售力(Salesforce)就更加倚重。
7. 新基金推出時期的基金公告性質廣告大於續後公司形象廣告。報紙、直接郵寄之信函及印刷品是最主要的廣告媒體;公共報導亦是業者常用的方式。上Internet作形象及產品廣告成為趨勢。
8. 投資人對於投資工具最重視「安全性」(即穩定與保障)、「獲利性」與「瞭解程度」等三項屬性;投資人對共同基金的認知(瞭解)程度不強,不如銀行存款、股票。法人較個人投資者更為理性、穩健,對基金的認知(瞭解)程度也較強。
|
35 |
境外基金行銷策略之研究—以總代理人為例 / The Marketing Strategy for Offshore Mutual Funds--The Master Agents as an Example張明盛, Chang, Ming-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境外基金管理辦法》的實施是台灣基金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意味著我國境外基金市場之新時代來臨,讓原先「不能銷售、只能推薦」境外基金業者放膽招兵買馬。國內核准的境外基金數目已超過700檔,正式宣告境外基金進入戰國時代,如何打響名號,讓投資人印象深刻,進而願意放心將錢交由這些公司來管理,將是業者面臨的最大挑戰。
本文以相關文獻探討為研究基礎,並以總代理之基金數較多、規模較大、較具代表性之總代理人進行個案訪談,同時輔以對投資人之問卷調查,剖析境外基金總代理人的STP行銷策略、4P行銷組合策略,以及關鍵成功因素,歸納出相關研究結論如下:
■STP行銷策略:市場區隔主要變數為顧客類型、所得及年齡。三大目標市場分別為理財專員、法人與高所得大戶,以及小額投資人。在市場定位方面,定位為專業投資顧問以提供穩健優質的商品與服務。
■產品策略:「產品績效」最為重要,能提供績效表現優異的基金,才能提高顧客之滿意度。「附加價值」為次重要,包含服務品質、知名度與形象、買賣的便利性、投資標的,以及商品的廣度(包含基金類型與數量)等。
■通路策略:以銀行為主要銷售管道,並建立保險與證券等新的通路之合夥關係。成立直銷部隊搶攻法人機構及金字塔頂端的高所得客戶。建置電子商務部門以逐步開拓小額投資人市場。
■促銷策略:業者最常使用的促銷工具為說明會,並密集舉辦理財專員的教育訓練課程,提供大量的文宣DM,同時與理專形成緊密的夥伴關係。
■價格策略:由銷售通路端不定期作手續費的折扣促銷,業者為了避免削價競爭引發不當後果,試圖以優質、專業的服務取代價格大戰。
■關鍵成功因素:精準鎖定關鍵顧客、開發與管理綿密的行銷通路、創造價值的行銷活動、運用充沛資源進而贏得客戶口碑、每個投資流程都作化顧客關係管理、視員工為最重要的資產、強化媒體關係等。
|
36 |
外商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大陸的法律環境 / China Laws on Foreign Private Equity Funds林宇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國大陸的法律環境中,外商私募股權基金是較新的議題,它同時牽涉了「外商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兩個領域。因此,就外商私募股權基金而言,其為中國大陸在國外法律繼受嬗變後,再於法律雙軌制下的二次嬗變。
外商私募股權基金,是指由外國投資者注資或者外國投資者管理的私募股權基金。因此,它的市場屬性為「外國直接投資」、「國際金融服務」。
由於中國大陸對外商採取「外資法群」進行規範,而並沒有一部外商法典做集中、統一的規定。因此,彼此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散、重複、衝突等問題。再加上中國大陸對外商、內資採取雙軌制立法,故法律規範雖有創新但也常有彼此扞格或不足之處。也因此造成運作上的幾個問題:外匯管制、投資待遇、雙軌制、地方政府隨意的政策、實務操作的衝突(投資協議、有限合夥)、及優先股的欠缺。
財經法律因應經濟市場而生,惟經濟市場逐年改變。外商私募股權基金既是經濟市場的產物,就無法透過行政力量加以限制,也無需透過偏頗政策揠苗助長。僅需創造一個平等的法治環境,讓市場自行運作。
本文探討中國大陸對外商私募股權基金相關法規的發展現狀、投資障礙與內外資衝突等議題。除對如何完善立法略盡棉薄之力外,並希冀能提供台灣投資者於前進中國大陸時有所參考。 / In the legal environment of China, the foreign private equity fund is a relatively new issue, it involves two areas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simultaneously. Therefore, with respect to the foreign private equity fund, it is subject to transmutation of foreign laws and subsequently the second transmutation under the dual system of laws in China.
The foreign private equity funds refer to the private equity funds injected by foreign investors or managed by foreign investors. Therefore, its market attribute to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
Although China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laws to regulate foreign enterprises, there is not one foreign investment code as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regulation. Thus, there exists a certain degree of dispersion, overlap, conflict problems among them. Along with the duel system of legislation adopted for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domestic investments, there are often discrepancies or deficiencies between the legal requirements, although they have been innovated. This resulted in several operational problems: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s, investment treatments, duel system, arbitrary policies of local governments, conflict in practices (investment agreement, limited partnership), and the lack of preference shares.
Financial laws are established in response to the market economy, but the economic market changes every year. Since the foreign private equity funds are the produc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y cannot be restricted only by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they don’t need partial polices to pull up. They only require creating an equal legal environment to make the market operate under its own mechanism.
This paper discovers the issues with respect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related regulations on the foreign private equity funds, foreign investment barriers and conflict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to improve the legislation, it’s also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aiwan investors for developing business in China.
|
37 |
公共利益團體影響公共政策之研究--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個案分析江金山, JIANG, JIN-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分六章二十三節,計十萬餘字。
本研究以「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分析對象,用以分析公共利益團體活動之理論。全
文大致可分為三個分析階段。首先探討公共利益團體的源起及其維持,並分析公共利
益團體的特性。
第二個階段的分析,著重於公共利益團體響公共政策策略;並進而探討其影響政策時
的活動技巧。
最後歸析公共利益團體的角色與功能,及其活動的限制;並以未來的展望為結。
|
38 |
台灣本土及外資證券投資信託公司開放式股票型、債券型基金行銷優劣勢分析羅小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i. 本論文在第一章緒論將介紹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疇及
研究對象。
ii. 第二章將介紹本論文之行銷分析理論。
iii. 第三章將自總體環境、國內證券投資信託產業現況及採用「STP」理
論進行國內證券投資信託業之市場分析。
iv. 第四章將採用「行銷4P」理論說明國內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及基金市
場現況。
v. 第五章~第八章將分別透過「交易成本4C」理論,逐項檢驗本土與外
資證券投資信託業者在國內基金市場之競爭優劣勢。
第九章將歸納整理第四章~第八章本土與外資證券投資信託業者在國內基金市場之4P與4C競爭分析及建議。
|
39 |
財務比率與股票型基金持股關聯性之實證研究徐佩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民國86年至90年之54檔投資台灣開放式一般股票型之共同基金為研究對象,探討財務資訊與股票型基金持股間之關聯。主要實證議題包括:(一)在不同的產業之下,共同基金經理人從事持股決策所重視的財務屬性是否有差異及(二)公司之財務表現與共同基金對該公司平均持股比例之關聯性。
本研究分別針對建築、食品、塑化、紡織、電機、資訊電子及服務銷售類等七個產業,首先利用因素分析將16項財務比率萃取出數個具代表性之財務屬性,並加入股票週轉率、淨值市價比、本益比與每股股價等控制變數進行迴歸分析,以探討財務屬性與共同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之關聯性。
實證結果發現,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投資報酬、經營績效、固定資產資金之安全與效率和現金支應能力六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建築產業之財務表現;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應收帳款週轉率和獲利能力四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食品產業之財務表現;償債能力、利息保障倍數、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四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塑化產業之財務表現;償債能力、利息保障倍數、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和財務結構五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紡織產業之財務表現;償債能力、資金適足率、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和財務結構五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電機產業之財務表現;償債能力、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三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資訊電子產業之財務表現;而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獲利能力、負債比率和固定資產資金之安全與效率五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服務銷售產業之財務表現。各個產業所萃取出之財務屬性因素不盡相同,顯示彙總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績效的財務屬性確有產業別之差異存在。在所探討的財務屬性構面中,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獲利能力為各產業共同強調之財務屬性。
就基金經理人所做的持股策略來看,不論針對何種產業,償債能力、經營能力及獲利能力均是基金經理人最為重視的財務屬性指標。研究結果另外也顯示,除了服務銷售業、食品業與建築業外,其他產業之償債能力屬性表現越好,基金持股比例愈高。塑化業、紡織業、電機業、資訊電子業和服務銷售業之經營能力屬性表現愈好,基金持股比例也相對愈高。至於獲利能力屬性則在紡織業、電機業、資訊電子業和服務銷售業顯著地對基金持股比例有正面的影響。
本研究之發現顯示,不同的產業在不同的經營環境下,反映公司狀況的財務資訊會因產業別而有所不同,即使在相同的財務比率下,彙總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結果之財務因素屬性仍有所差異,並進而影響基金經理人的持股決策,尤其是償債能力、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更是投資各產業時廣泛參考的基本財務屬性指標。
關鍵字:股票型基金、財務屬性、基金持股比例 / The primary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formation of a firm and its share held by mutual funds, based on 54 mutual funds of general stock investments in Taiwan over the period of 1997 to 2001. Two major research issues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thesis. The study first explores whether the managers of mutual funds emphasize on the same attributes abstracted from financial statements across different industries for their share-holding decisions. The study then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 company and its average invested percentage by mutual fund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rchitecture, foods, plastic, textile, electrical machinery,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as well as service and sales industries. Based on a factor analysis approach, the thesis is able to obtain several representative dimensions of financial attributes out of 16 financial ratios. Then, the use of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enables the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attributes and average shareholding percentage of the mutual funds across industr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nancial attributes extracted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across industries. It implies that industry differences do exist in financial attributes that summarize the financial conditions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s of companies. Among others, attributes that characterize the performance of liquidity,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of a firm are found important for share-holding percentage across all industries examin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with exceptions in the service and sales, foods, and architecture industries, liquidity has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elation with the share-holding percentage of mutual funds in all industries examined. Operating efficiency has also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hare-holding percentage in the plastic, textile, electrical machinery,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as well as service and sales industries.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profitability and the share-holding percentage in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textile, as well as service and sales industries.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implies that difference in financial conditions of firms may result in difference in financial attributes across industries; even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same financial ratios. Further, the liquidity,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are the most essential indicators shared by mutual funds managers in making investment decisions.
Keywords: stock-type mutual fund, financial attribute, share-holding ratio
|
40 |
選股與衍生性策略超額報酬之研究陳志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首先以1991年至2000年為取樣期間,運用選股策略,每個投組選取五十支股票,檢視投組是否可以顯著超越大盤報酬率。選股變數分為價值型、成長型、規模、組合型等四大類變數。本研究第二階段再以1998年至2000年為取樣期間,檢驗加入指數期貨的操作策略,是否存在超越前述投組的超額報酬。三種衍生性策略分別為現金增值策略(一成資金做為期貨保證金,另外九成投入固定收益商品)、期貨現貨互轉套利策略(以一定程度價差比為標準,互相轉換期貨與現貨)、避險策略(以九成資金持有現貨部位,另外一成資金做為避險用途)。相關實證結果如下:
1.選股策略中,單一變數以價值型變數的超額報酬率較佳,其中又以低本益比(L-P/E)、低本銷比(L-P/S)二個投組績效最佳,平均年超額報酬率分別達到9.5%與8.2%。
2.成長型變數的投組只有高淨值報酬率(H-ROE)、高營收成長率(H-Sales G%)二個投組,在一個風險調整後的指標具有顯著的超額報酬,其餘變數皆不顯著。
3.台灣股市大型股的報酬率比小型股突出,但未達統計上顯著的程度。
4.組合型策略透過價值型與成長型變數雙重篩選,除兼顧成長性外,更透過價值型變數過濾掉價格過高者,出現較單一變數更佳的績效。其中又以高營收成長率與低本銷比兩個變數的組合最佳,平均年超額報酬率可達到11.5%。只要彼此互相篩選,價值型篩選掉低成長性的股票,成長型篩選掉價格過高的股票,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投資哲學是可以兼顧的。組合型策略是選股策略中最佳的操作選擇。
5.現金增值策略的超額報酬不顯著,但可以取代選股策略,成為單純指數型基金的操作策略。
6.期貨現貨互轉套利策略,加計交易成本後,相較於投組,仍具有顯著的超額報酬。較佳轉換的組合,其價差百分比分別是(-1,1)、(0,0)、(-1,-1)。例如第一個組合是期貨相對於現貨出現-1%的價差比時,將現貨轉為期貨,待出現1%價差比時再轉回現貨,其餘類推。此策略是為了多賺取期貨低估的報酬率。這三個組合相較於投組的平均年超額報酬率高達39.8%、33.2%、26.0%,各項檢定均呈現顯著。不過限於指數期貨交易歷史不長,取樣期間只有三十六個月為其缺憾。
7.逆差避險策略無法超越投組績效,須另外尋找價格發現的指標。
以上的研究結果,說明台灣股市的確可以利用組合型選股的策略,達到超越大盤的報酬,本研究更進一步加上搭配期貨現貨互轉套利策略,使報酬率比單純的組合型選股策略更佳。
台灣股市的效率性的確不若歐美先進國家。本研究所採用的策略,可以顯著擊敗大盤。市場特性的不同,積極型的操作手法在台灣也許可以獲致更佳的報酬率。
|
Page generated in 0.01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