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
  • 8
  • Tagged with
  • 9
  • 9
  • 9
  • 9
  • 4
  • 4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出租國宅政策之探討

洪怡芬, HONG,YI-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我國並無明確的住宅政策,再加上土地資源有限及人為炒作住宅價格的影響,往 往使較低收入家庭無法在自由市場中買到或租到適當的住宅,造成市場失靈現象。雖 然我國的國宅政策宗旨便在協助較低收入家庭解決居住問題,但是由於其興建數量不 多,且多半以出售為主,出租數量稀少,造成以大量金額補貼少數人現象,近來甚至 成為轉手圖利的工具,形成不公平且沒有效率,這項社會福利措施已經無法照顧到真 正較低收入家庭。 出租國宅為國宅政策的一部份,為現有住宅政策中較能落實照顧較低收入家庭之措施 ,但卻未積極的推行。本論文旨在探討出租國宅的理論基礎,進而尋找其在推行過程 中所遭遇到的問題癥結,並謀求解決對策。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為緒論。簡述本篇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架構與流程、研究範圍與限制 及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為文獻回顧與住宅補貼理論之探討。首先探討國內外關於出租國宅的文獻,進 而探討住宅補貼的理論及不同補貼政策的利弊比較,並檢討我國現行的住宅補貼政策 ,最後則探討出租國宅的需求性。 第三章為出租國宅之執行與檢討。探討出租國宅政策的緣起及現況施行與原政策目標 的關係。進而從法規與執行兩方面來檢討出租國宅的受益對象標準、數量與區位、品 質與價格、資金的籌措運用與管理維護等項目。 第四章為個案研究與問卷分析。針對中正及西寧出租國宅做個案研究以瞭解承租戶的 意見,並對政府單位及學術界做問卷調查,瞭解不同角度下對於出租國宅的看法。 第五章為出租國宅之課題與對策。根據前面之研究分析歸納出課題,並針對課題研擬 不同的解決對策,並討論其利弊得失,提出建議對策。 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對於本篇論文的研究結果做成摘要性結論及建議,提出未盡事 宜做為後續研究的參考。
2

市場失靈、資訊不對稱與市場正常運作

曲蕙蘭, MIAO, HUI-L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十八世界的自由放任思想興起之後,經由市場價格機能的運作以調配資源的論點 ,已廣植人心。而且經濟學家們根據柏拉圖(Pareto)的判斷準則,所導衍出來的三 個邊際效率條件,剛好和完全競爭的一般均衡解相同。故認為只要在競爭的市場裡, 價格機能就可像一隻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nad)指導著經濟活動,從而人們透過 自利的動機,可以達成提高全體社會福利的目標。 但卻忽略了競爭性場存在的真實性,以致忽略了市場機能的不具效率;或稱市場失靈 (Market Failure)的現象。 價格機能的失靈,導因於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歧異,在眾多的原因中,本文將之歸 納成下列五個原因: 一、非凸性(non-convex) 二、非競爭性(non-competitive ) 三、外部性(Externality ) 四、公共財的不具排他性(non-exclusive ) 五、資料的不對稱(Asymetric Information ) 所謂資訊不對稱是指買方與賣方所擁有的市場資訊不一樣。當市場裡有此不對稱現象 時,也就容易造成一方欺騙另一方,這種欺騙行為可能產生逆選擇(Aderse Select- ion )和道德淪落(Moral Harzard )的問題。 本文中除針對此一問題加以說明外並擬對此一資訊不對稱的市場,提出一套健全的遊 戲法則以正常市場的運作。另在第四章中欲就資訊不對稱較為嚴重的服務業市場中的 旅行業為例;就其經營環境惡化的癥結所在,配合所提的經濟理論加以分析,並找出 健全市場運作的方法。
3

台灣地區工業用地政策與生產效率之研究

許君毅, Shiu,Jiun-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的存在的目的,在維持制度的有效運作,而政府在「經濟目標」或「社會公平」的前提下,當市場運作效率不佳,或是制度產生問題時,為創造有利的環境或解決「市場失靈」,對市場或多或少會適度的介入,以提高市場效率,即「政府干預」;政府干預(或管制)除針對「市場失靈」的解決外,在經濟計劃的前提下,政府亦可能對市場進行干預,主要目的在「增加市場效率」。本研究基於以上觀點,針對過去台灣工業用地政府干預市場機制的程度以及其效果進行分析研究,同時對在此種用地制度下私部門廠商生產效率進行分析驗證。 戰後台灣百廢待舉,快速的經濟成長成為重要課題,在此情況下政府主導編定工業區之劃設,提供工業生產用地,目的在以充裕及低廉之土地提供生產所需,解決廠商因市場失靈情況造成工業用地取得的阻礙,屬於經濟計劃的手法。都市計畫工業區政策意義,在保障都市生活環境品質,經濟上的政策意義不明顯;非都市土地丁種建築用地體系上受區域計畫指導,目前非都市土地制度及其管制效果,經濟政策意義並不明顯,管制效果亦不佳。經研究台灣地區工業用地的三種提供來源,在政府制度及優惠上,以編定工業區所受到的制度支持最多,從用地價格以致行政程序的獨立等,都較都市計畫工業區及非都市土地丁種建築用地完整,且經濟上的政策目的明顯;依經濟學上政府干預之觀點,由制度完整性及政策目標來看,工業用地中私部門廠商生產效率應以編定工業區最高,都市計畫工業區次之,非都市土地丁種建築用地最低,此推論符合一般對工業區用地普遍之看法。 為瞭解制度效率是否如設計所預期,本研究以生產效率的觀點檢驗制度下廠商的生產效率,在不同工業區用地來源其制度不同的前提下,反映於生產效率上的效果亦應有所不同。研究採用的方法為資料包絡分析法(DEA),投入要素包括土地、勞力、資本等項目,產出則以產值及薪資代表其效果。 由廠商生產效率分析結果發現,工業用地廠商生產效率與行政區域並無直接關連,行政區域層級之高低並無明顯生產效率高或低的一致性結論;縣市工業用地總面積之大小對於該縣市廠商生產效率亦無明顯之影響。檢視三種不同工業區用地來源時發現,一般認為應具有最佳私部門廠商生產效率的編定工業區效率最低,生產效率最高者為都市計畫區違規工業使用、非都市土地次之、都市計畫工業區居第三;此一結論與政府推動工業區開發制度所要支持的結果相反,亦即政府對編定工業區眾多的政策及制度支持並未如預期一般,顯著的提高廠商生產效率,此結論驗之於科學工業園區,亦得到相同之無效率結果。 本研究相互檢驗政策與生產效率的結果,顯示出政府愈多的干預,廠商生產效率愈低,廠商生產時會尋求最有利之生產要素投入生產,以達到「利潤最大」之目標;因此未來政府對於工業用地政策擬定時,應以制訂完整工業用地供給之「遊戲規則」機制,由需地廠商及用地供給者在市場機制下自由運作,以有效達到政策效率與市場效率並具之理想狀況。
4

資訊不對稱與台灣消費爭議之探討 / A study of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consumer complaints in Taiwan

王淑慧, Wang, Shu 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近年來由於現代經濟發展的結果,致使消費爭議問題日趨複雜,其中以消費者與生產者間因資訊不對稱而衍生的消費問題與爭議更為嚴重。本文首先探討消費者主義及資訊不對稱的相關理論;其次,就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之消費者保護運動的演進及重要消費者保護議題作整理與歸納分析; 並針對台灣消費爭議事件進行現況分析,分析結果發現:國內近年來消費爭議問題可歸類為「金融保險」、「旅遊」、「運輸通訊」、「購屋」及「食品」等六類,並就每一爭議類型逐項分析資訊不對稱所衍生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等市場失靈現象及問題、政府介入市場經濟之必要性,以及提出爭議解決之可行性因應對策,用以督促政府機關能充分扮演「資訊平衡」的角色,期能縮小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的資訊不對稱現象,使台灣消費者保護工作能更順利、有效地推動,達成落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目標。
5

房地產投機行為之研究

花敬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房地產投機近年來對國內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而公共政策亦以打壓投機為目標。然而,房地產投機之意義為何?不同投機行為間有何差異?房地產投機的投機強度如何衡量?如何訂定抑制房地產投機之對策?這些均為本研究所討論的內容。 本研究首先分析房地產市場及其財貨特性,並配合相關法令以瞭解房地產投機、其他投機主體與投機標的物探討房地產投機行為,並歸納投機指標,然後以此指標建立「房地產投機指數模型」用以衡量投機強度。 最後對策研擬部份首先檢討全國土地問題會議之結論,然後針對健全房地產市場、減少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和房地走投機指數模型之運用等相關課題分析,最後以短、中、長期研擬房地產投機防制對策。
6

運用土地稅配合土地規劃管制實施之研究

蔡慧麗, CAI,HUI-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於理論上,自由市場透過「價格機能」之運作,將使資源之配置與使用達到最高效率 ,然此市場之運作需有某些前提–完全競爭及無外溢效果等方能成立。但於現實社會 中上述假設前提並不存在,致使柏拉圖的最適境界(pareto optimal)無法達成,尤其 是具有異質性,不可移動性、不可增減性之土地,更易導致土地市場的地理區隔及非 完全競爭等現象;外部性及公共財不足之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問題更是伏拾皆 是;再者和經濟部門為追求最大利潤,往往罔顧社會成本,導致不當的土地配置與使 用。故政府之適當干預確有其必要,而土地規劃與管制則係反應此種需要,以修正及 彌補土地市場之缺失,俾達土地之合理配置與使用。 然而,土地規劃管制之實施過程中,由於各宗土地使用類別與密度之差異,或變更使 用等,往往對地價造成上漲或下只之經濟效果,導致土地所有權人間之利得(windfa- ll) 或損失(wipeout) 之不公平現象,實有待積極改善。處理此類公平性問題的方法 有許多,例如區段征收、市地重劃、發展權移轉(T.D.R) 及稅捐等方式,本研究乃選 擇我國土地政策之最高指導原則–平均地權之主要政策手段–土地稅–進行研究。此 外,如何運用土地稅來促進土地規劃與使用管制目標之達成,亦為本研究之範圍。 故本研究擬基於效率與公平之觀點,參考國外土地稅制針對我國土地稅之課稅時機、 課稅方式、稅基、稅率結構等予以檢討分析,俾能改進現行之地價稅、土地增值稅與 空地稅的課征,以達平均地權之地盡其利與地利共享之崇高目標。 全文計六章,分別為: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章 土地規劃管制與其公平性之探討 第四章 土地稅促進土地規劃管制實施之分析 第五章 現行我國土地稅制之檢討與改進措施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

從商品價格探討線上購物與網路拍賣經營模式之差異

曾文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目前國人的電腦和網路的普及率相當的高,電子商務也連帶迅速的發展, 其中相當重要的平台就是線上購物與網路拍賣,線上購物和網路拍賣都是近十年來蓬勃發展的網路平台,2007年兩者的總產值超過1800億台幣,台灣的消費者目前相當習慣去網路平台瀏覽、購買商品。但是台灣的網路拍賣出現一個比較特殊的現象,那就是網路拍賣有一部分市場朝向線上購物,消費者是以購買新產品為主,而非過去網路拍賣是購買二手品、收藏品為主,這也讓本人想要研究探討其中的原因。 本研究主要研究為線上購物與網路拍賣的平均價格、價格分散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並且假設線上購物在平均價格與價格分散程度都會比網路拍賣大,以筆記型電腦和液晶電視為探討商品,調查所有品牌的型號,並且以型號為基準去比較是否有支持本研究之假設,進而探討筆記型電腦與液晶電視整體與個別品牌結果差異的原因。
8

探索技術市場失靈的解決方式: 以「中國技術交易所」交易模式為例 / Explore the Solutions of Technology Market Failure : Transaction Patterns of China Technology Exchange

蔡宛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主創新研發能力,對一國經濟成長與產業發展潛能有關鍵性之作用。技術交易市場失靈肇因於市場不完善所導致的高交易成本,而在技術商品化過程中往往面臨:1、產權之歸屬與使用權之專屬的問題,2、技術項目專業化程度高雙方資訊不對稱,3、技術價值難估算使技術鑑價不易降低供需雙方技術移轉誘因,4、研發與商品化過程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所帶來之資金投入風險,5、交易雙方基於自利的角度使交易過程中缺乏對彼此的信任所帶來的信任風險。 中國長期實施計畫經濟使科技研發面與產業面脫節情形較其他國家情形更為嚴重,為此中國企業與政府在投入大量研究經費從事科學技術之研發與創新的同時於各地方設立大量相關技術中介機構作為科研成果轉變為實質產出之孵化器。2009年由中國國務院批准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部、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和中科院於北京聯合設立唯一以國家為命名的交易服務機構─中國技術交易所(China Technology Exchange)。不同於傳統技術中介機構在技術供需雙方之外所提供的第三方專業服務,「中國技術交易所」倡導的「IPOS知識權一站式服務平臺」為一整合技術供需雙方與技術中介機構的第四方平台,試圖利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之優勢,並針對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不同需求以創新交易模式結合技術、金融與產業,提供技術交易雙方一系列客製化技術交易的相關服務。 如今,「中國技術交易所」營運四年多並逐步探索出適合中國科研成果商品化之創新模式。因此,本研究以「中國技術交易所」為例,配合歷史文獻與統計資料,針對交易所經典個案分析,探討中國如何解決其技術交易市場所面臨之市場失靈問題。本研究發現,「中國技術交易所」的第四方整合交易平台與創新的交易服務機制有機會成為目前中國在技術移轉商品化過程中所面臨市場失靈問題的解決方式。 / The R&D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important to the growth of economic and the potentia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market failure of technical transactions is due to high transaction costs caused by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often faces: 1. the belong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exclusive of usufruct, 2.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3. it is hard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technology, 4. The investment risks, 5. The risk of lack of trust. After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ned economy,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D are disconnected with its industries. Because of that, China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invested a lot in R&D and innovation. China government also set up lots of intermediaries as incubators to change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nto real outputs. China Technology Exchange (CTE) set up in 2009 by the Beij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the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Beijing, and approved by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lik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agencies need outsourcing some parts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to other agencies, CTE advocated " Intellectual Property One stop Service(IPOS) " as the fourth platform which integrated technology supply sides, demand sides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agencies. CTE tries to take the advantages of Beijing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For the different needs from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CTE uses innovative trading patterns which combined with technology, finance and industry to provide technical transactors a series of technology transactions related to Customization Innovative Services. Today, CTE has operated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and gradually explores suitable innovative models for commercialization in China. Therefore, by collect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statistic data, this study chose China Technology Exchange as a case to analyze that how to solve the market failure of China technology transaction market.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fourth integrated platform and innovative trading mechanism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come the solution of market failure which is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echnology transaction.
9

合理使用的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從市場失靈的觀點出發 / A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pplication of Fair Use- A Market Failure Perspective

闕光威, Chueh, Kuang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Wendy Gordon教授三要件市場失靈理論為核心-即(一) 市場失靈的狀況現實存在,(二)支持被告的使用模式對社會而言利多於弊,以及(三)允許合理使用抗辯不會對於創作者的創作誘因產生實質損害-試圖以美國實務判決為藍本勾勒出可能的觀察構面與命題,並以此為基準以音樂產業為例推演可能的管理意涵,最後從制度面的角度檢討現行合理使用判決所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解決方式,研究結果及建議分述如下: 觀察構面與命題的發展 本研究以美國近二十年來重要合理使用判決為藍本,並將市場失靈區分為交易成本過高與正向外部性兩種類型,歸納出以下命題及觀察構面: 命題一:與著作權利人進行交易的交易成本越高,主張合理使用成功的機會越高。 H1:系爭著作物在使用當時若屬於無法尋得權利人的孤兒著作,成功主張合理使用的機會較高。 H2:系爭著作物若有著作權仲介團體代理或有交易成本低廉的授權平台,成功主張合理使用的機會較低。 H3:系爭著作物若有著作權管理資訊,成功主張合理使用的機會較低。 命題二: 被告利用型態對社會創造的正向外部性越高,成功主張合理使用的機會越高。 H4:系爭著作的利用方式若屬於對原著作物的諷刺或批評,成功主張合理使用的機會較高。 H5: 使用者使用的模式若能減少資訊流通障礙而非單純販售著作重製物圖利,成功主張合理使用機會較高。 市場失靈對著作權人的管理意涵 就正向外部性導致的市場失靈而言,當被告的利用模式產生的正向外部性越大,著作權授權交易無法完成對整體社會造成的效率損失越大,依據市場失靈理論的討論架構,法院支持被告合理使用主張的機會也越大。此時,權利人最佳的管理策略應該是更積極進行授權,並避免過度利用優勢談判地位抬高交易條件,最後導致授權交易無法進行。面對交易成本過高可能導致市場失靈,對權利人來說最佳的管理策略應該是使用各種可能的機制創造最有效率的授權市場,當市場的運行越具效率,交易成本越低,市場失靈的風險越低,法院支持利用人合理使用抗辯的機會也越低。管見以為,授權著作權仲介團體進行授權交易、自建授權平台、創新商業模式或與主流流通平台建立策略聯盟,是對權利人來說降低交易成本最佳的管理策略之一。 此外,從音樂與出版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技術、法律與管理是彼此互為影響的構面,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應有任何一項變動即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敏銳,假定任何一項要素恆久不變或外生於其他兩構面的變化,均可能成為策略錯誤的原因。以上發現可歸納為三個命題: 命題三:著作利用產生的正向外部性越大,權利人越應該積極進行授權,避免過度利用優勢談判地位抬高交易條件,導致授權交易無法進行。 命題四: 權利人應積極建立便於使用的授權機制,降低交易成本及合理使用的風險。 命題五:技術、法律與管理模式三構面互相影響,任何一項要素變動,都可能驅動其他兩項要素的變化。 現行合理使用判決的問題與制度面的修正芻議 若市場失靈理論及本研究提出的命題與觀察構面被接受,本研究建議現行著作權法第六十五條第二項規定可修正如下: 著作之利用是否合於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三條規定或其他合理使用之情形,應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以為判斷之基準: 「一 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 二 著作之性質。 三 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 四 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 五 利用結果產生的公共利益。 六 覓得著作權人以及取得授權的難易與成本。」 現行法下,法院在合理使用與判斷被告需賠償權利人全額損害兩者間沒有其他選擇,若法院考量正向外部性的存在後,認為被告的利用方式對整體社會有極大利益,並將正向外部性所帶來的好處納入最適授權金的計算,其數額或許將遠低於客觀上填補權利人所失利益與所受損害的價額,判定被告需賠償全額損害有悖於分配效率的要求。反面言之,若被告的利用嚴重損及該著作物最主要的經濟收益,判定合理使用對權利人又將衝擊過大。此時,法院將被迫在合理使用與全額損害賠償間進行二擇一的選擇。為給予法院更多救濟市場失靈的彈性,本研究建議在制度上應盡可能補足全額損害賠償與合理使用光譜的空缺,在立法上似可考慮將現行著作權法第六十五條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移至第四項與第五項,並增訂第三項條文如下:著作之利用雖不符合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三條規定或其他合理使用情形,但法院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前項所列事項,得酌減損害賠償金額,若行為人利用方式未達商業規模者,並得免除或酌減行為人違反本法所需負擔的刑事責任。 嚴重市場失靈發生時,因為著作權人的市場利益未受影響,應支持著作利用人合理使用的主張。本此,對於特定類型的嚴重市場失靈,著作權法可以明定為合理使用。本研究建議現行著作權法第五十一條修正如下:「著作於個人或家庭或其他類似範圍內之使用為目的者,若該使用不影響著作權人可合理預期的市場利益者,不構成對著作財產權的侵害。」 / Along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the scope and duration of copyrigh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barriers to continual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distribution also increase. How to leverage fair use to best preserve public interest thus become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Nevertheless, fair use is called the most unpredictable and difficult problem in copyright law. Using the market failure theory proposed by Wendy Gordon to explain the scope of fair use, this research collects landmark U.S. fair use cases as the basis to develop propositions that help the judiciary to deal with fair use cases, makes management suggestions to copyright holders and proposes several legal reforms to the current Taiwanese fair use law .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 defendant’s chance to prevail on his fair use defense increase as the transaction cost increases. For illustration, if the work in dispute is an orphan work, a defendant has a stronger fair use case because the transaction cost he has to incur to find the copyright owner and reach a deal is higher. Similarly, if the work in dispute carries with it clear copyrigh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s managed by efficient intermediaries or placed on an efficient transaction platform, a defendant has a weaker fair use case. The reseach also argues that the higher the positive externality brought by a defendant’s uses, the stronger fair use case he has. If a defendant uses the work in dispute to create a parody or to facilitate information exchange, the defendant has a stronger fair use case due to the positive externality he creates. As managerial suggestions to copyright owners, this study maintains that copyright owners should make their best efforts to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in connection with licensing and copyright transfers and actively engage in licensing to uses creating significant positive externalities. This helps reduce the possibility that potential users rely on fair use and end up paying nothing to copyright owners. To reduce transaction cost, copyright owners may consider building a licensing platform themselves, using intermediaries or forming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primary sale channels. As for positive externalit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copyright own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interests recognized in the copyright law. This study also finds that technology breakthroughs, legal reshuffles and innovations in business model and management are inter-related. It is simply a mistake to regard one of the three constructs as being static if another construct has been changing. This research also proposes the following amendments to the current fair use law in Taiwan. As a matter of practice, Taiwanese judges rarely consider factors outside the four listed factors in Article 65(2) of the Taiwanese Copyright Law, even though the statute gives them wide discretion to consider other factors. To encourage the Taiwanese judiciary to apply the market failure theory in fair use cas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st at which a user must incur to obtain a license” be added as the fifth factor and that“the public interests a user creates” be added as the sixth factor in Section 65(2). Secondly, to give judges more flexibility in close cases, it is suggested that judges should be given discretion to reduce the damages a defendant has to compensate copyright holders and discretion to reduce or release him from his criminal duty, even if the criteria for fair use are not fully satisfied. Lastly, if serious market failure occurs, it will be Pareto superior to allow defendants to use the work in dispute free of charge. I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 most types of personal uses fall within the scope of serious market failure. This study thus proposes that Article 51 of the Taiwanese Copyright Law be amended to the effect that personal or familial uses are allowed so long as the profits copyright holders can reasonably expect are not adversely affected.

Page generated in 0.016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