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0
  • 64
  • 25
  • 7
  • 6
  • Tagged with
  • 102
  • 38
  • 19
  • 14
  • 14
  • 14
  • 13
  • 13
  • 12
  • 12
  • 12
  • 11
  • 11
  • 11
  • 1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71

水防災分野における実効性の高い国際技術協力の実践に関する研究

池田, 鉄哉 25 May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工学) / 乙第12946号 / 論工博第4125号 / 新制||工||1627(附属図書館) / 32205 / (主査)教授 寶 馨, 教授 堀 智晴, 教授 立川 康人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72

衛星搭載レーダ観測による沿岸降水の気候学的研究

青木, 俊輔 25 March 202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理学) / 甲第25121号 / 理博第5028号 / 新制||理||1717(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地球惑星科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重 尚一, 教授 竹見 哲也, 教授 向川 均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73

地球規模の海洋微生物生態学への統計的学習の応用

金子, 博人 25 March 202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理学) / 甲第25147号 / 理博第5054号 / 新制||理||1720(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生物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緒方 博之, 教授 望月 敦史, 教授 西山 朋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74

衛星的國際規範

侯權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蘇聯在一九五七年成功的發射人類第一枚人造衛星之後,自此人類社會即走向太空時代。我國相關的航太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自民國八十年代起,已由國科會所屬之太空計畫室與美國進行合作,如今也有數枚科學用途的衛星運行於地球軌道上。 在外太空運行的各種外空物體中,以衛星的數量最為龐大,而衛星工業所創造出來的商業利益,潛力亦甚為可觀。現今在通訊、氣象、地球遙測、科學各方面,大量仰賴藉助衛星所提供的服務。 國際社會對於太空時代的來臨早有因應。自一九六○年代起,透過「聯合國和平使用太空委員會」進行一連串的太空法條約制定工作,並且卓有成效。國際太空法無疑地已經成為繼國際海洋法之後,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因此,本研究對於國際太空法重要的基本法律原則提供深入的研究,並針對衛星的管轄權及實務上發射一枚衛星時所應考量的相關法律問題加以探討。最後,若是外空物體,包括衛星在內,對於太空中及地面上的人員、財產發生損害時,在程序上及實體法方面,應如何藉由國際太空法解決損害賠償的問題,作有系統的整理、探討。文中並以國際社會上實際發生過的案例,蘇聯、加拿大如何藉由一般國際法及國際太空法,解決蘇聯衛星「宇宙954號」墜落加拿大境內的損害賠償問題。 國際太空法對於新型態的國際侵權行為仍無法提供有效的解決規範,國際社會實有必要繼續制定相關的國際條約。不過這似乎有賴國際上的太空強權國家們,捐棄成見,破除狹隘的國家利益觀念,以長遠的國際社會利益為宗旨,始能克竟全功。
75

占星術與日常行動:一個知識社會學的考察 / Astrology and action in everyday life :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范維君, Fan, Wai-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76

論星形對立假設下之最大概似比檢定

劉岱玟, LIU,DAI-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業統計是應用統計的一大支脈, 而應用統計必須以理論統計為其基礎, 二者之間才 能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本文即是以工業統計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出發, 透過統計理論 的應用, 以期解決部份的問題。 在工業統計的範疇中, 常可遇見星形(STARSHAPED)的假設條件, 本文的研究重點即在 於將數個常態母體平均數相等的檢定, 限定在星形的對立假設條件下進行, 并導出此 檢定統計量在虛無假設與對立假設下之分配情形。同時探討其檢定力函數(POWER FUN CTION)所具備之優良性質, 包括對稱性、遞增性等。最后將此檢定與一般慣用的非限 制性對立假設( 即對立假設無特殊限制條件 )下的檢定作一比較, 以證明前者優於后 者。
77

台、日數位電視發展之比較研究 /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DTV in Taiwan and Japan

鄭偉慶, Cheng, Wei-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數位科技的快速興起與發展,對傳統電視之價值鏈造成相當大的衝擊,促使整個電視產業的再造,重塑產業的競爭模式。日本政府由總務省精密規劃與強力主導之下積極推動廣播電視的數位化,早已1996年透過衛星電視開播日本首例之數位電視平台狹帶域CS,其進程快於台灣。 本研究期望藉由日本發展數位電視之經驗為借鏡,尋找出台灣未來數位電視之發展方向為前提,利用Porter之國家競爭優勢的鑽石模型理論,試圖從台日之發展現況比較分析台灣和日本兩國數位電視產業之競爭優勢,並嘗試針對台灣數位電視之平台發展方向、廣電法修訂方向及營運發展方向之三點,導出未來發展之分析建議,供以參考。 本研究對台灣數位電視發展方向之建議為如下: 一、 台灣政府可參考日本政府推動數位電視的方式加強積極度 二、 台灣應儘早建立「國家通信傳播委員會(NCC)」 三、 台灣可發展衛星電視,作為專門負責提供數位電視頻道之頭端 四、 本研究所提之數位電視播放的平台機制架構,可咨台灣數位電視未來發展參考 五、 台灣發展新衛星電視平台時,應參考日本之經驗,導入製播分離制度 六、 台灣應儘早建立數位電視之付費機制 關鍵字:數位電視、數位衛星電視、數位有線電視、數位廣播、鑽石模型 / The rapid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have caused a major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television's value chain. The impact will compel the whole television industry to restructure and reconfigure their competition model. Through the careful planning and strong initiatives of its 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 (MIC),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aggressively pushing for 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Japan’s first digital TV platform, "narrow band area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CS)," was already in service by 1996. Thus, progress in converting to digital television was quicker in Japan compared to Taiwan. The premise of this research uses the Japanes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 digital TV as a reference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of digital TV in Taiwan. The research tries to apply Porter's diamond model to analyz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digital TV industries in Taiwan and Japan based on current development conditions.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he research derives analy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V in Taiwan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aiwanese digital TV platforms. 2. Revision direction of Taiwanese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Law. 3.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aiwanese digital TV operations.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igital TV in Taiwan are as follows: 1.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can consult the initiatives taken b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n aggressively promoting digital TV. 2. Taiwan should create a 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NCC) as early as possible. 3. Taiwan can develop the satellite television; specifically as a site for providing digital TV channels. 4. Taiwan’s future development in digital TV should follow a design for the digital broadcasting platform mechanism provided by this report. 5. When Taiwan develops the new satellite television platform, they should consult the experience in Japan where they separate the institu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6. Taiwan should create a payment mechanism for digital TV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words: Digital TV, Digital Satellite TV, Digital Cable TV, Digital Broadcasting, Diamond Model.
78

後冷戰時期美國飛彈防禦政策之研究

杜和庭, Tu, Ho-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佈署飛彈防禦系統的爭議,在2001年12月,小布希決定佈署後已暫告一段落。實實上,發展飛彈防禦問題在過去半個世紀,一直是美國最受爭議的國家安全政策。這項攸關美國國安全的重要議題,在不同年代每次被提出,總是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和美國朝野兩極化反應和激烈爭辯。為了進一步了解美國飛彈防禦政策的形成過程和影響因素,筆者希望透過國際局勢演變、國家戰略思考、政府內部辯論、國會影響,以及飛彈科技發展等角度,分析後冷戰時期美國飛彈防禦政策的演進和發展。   冷戰時代,美蘇在各自擁有足以消滅彼此的核武彈頭數量後,雙方簽署「反彈道飛彈」(ABM)條約,以限制彼此發展飛彈防禦系統,「相互保證摧毀」(MAD)概念於是成為冷戰時期,美蘇維持戰略穩定的重要基礎。到了雷根政府時期,美國企圖發展太空飛彈防禦的「戰略防禦計畫」(SDI),以追求抵擋蘇聯核武攻擊的絕對安全,並進一步打破相互保證安全的「鐵律」。不過在科技水準不夠的情況下,使得這項計畫始終無法實現。   八零年代末期,隨著東歐期產政權逐一跨台,美國的宿敵蘇聯也在1991年解體,使得冷戰終於落幕。雖然後冷戰時期的美國,不再面臨成千上萬枚核彈攻擊的陰影,不過,1991年波灣戰爭時,伊拉克飛毛腿飛彈對盟軍構成的威脅,以及蘇聯解體前後,因局勢不穩,所引發的核彈處置保管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MD)擴散的問題,讓布希政府決定繼續支持發展飛彈防禦。不過,布希總統最後在國內經濟狀況不佳情況下連任失敗,使得美國發展飛彈防禦的計畫也就此受阻。   對於飛彈威脅的看法,布希政府和柯林頓政府之間有相當大的落差。柯林頓政府認為,美國只要發展「戰區飛彈防禦」(TMD),即能滿足國家安安全的需要。對於飛彈技術和WMD的擴散,則要靠國際間的合作以及國際機制的力量解決。不過柯林頓政府傾向理想主義處理國安事務的態度,在第二任期時,有了重大調整。在共和黨國會,以及北韓試射彈道飛彈的雙重壓力下,柯林頓政府宣布研發「全國飛彈防禦」(NMD),不過由於俄羅斯強烈反對,歐洲盟國普遍不支持,柯林頓政府終究沒有做出佈署NMD的決定。   小布希政府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危機感,充份反映在支持佈署飛彈防禦的強烈立場。為了讓美國佈署保護全國的飛彈防禦系統,小布希政府上台後,展現勢在必得態度,對俄羅斯、以及主要盟國進行強力遊說。911恐怖攻擊的發生,雖然讓小布希政府對國家安全戰略進行調整,不過政府對飛彈防禦的重視和支持,並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因為威脅來源的不確定而更加堅定這項計畫,並在同年宣布美國片面退出1973年和蘇聯簽署的ABM條約,解決法律上的約束,全力進行飛彈防禦系統的研發。   保護美國安全是每一位美國總統的首要責任。後冷戰時期的美國,雖然以全球唯一霸權姿態主導國際事務,不過911事件後,美國不顧其他主要國家反對,執意出兵伊拉克,造成無法收拾的窘境,卻也凸顯出美國國力的侷限,並不得不尋求國際社會的協助。另外,從客觀角度觀察,中共崛起造成的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有更多國家或非國家組織取得WMD和飛彈技術的情況下,美國為了維護在國際間的利益以及國家安全,飛彈防禦的研發、佈署已成未來政府不可逆轉的政策趨勢。
79

婦運團體參與地區環境改造之研究---以榮星花園改造案為例

陳知遠, Chen ,Chih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男性長期掌握並支配規劃空間的權力,忽略了兩性在生活經驗上的差異,使女性公平享有空間的權利受到剝奪。近年來由於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女權運動的出現,要求重視女性在規劃中地位的聲音逐漸浮現。女權者認為女性若想改變在規劃中的弱勢地位,除了消極的批判外,更應積極自我賦權,以行動主動介入環境規劃。 但是父權體制經過長年的發展,早已在社會中構成牢不可破的網絡,婦女若僅憑個人力量,很難在父權統治下爭取規劃權力,利用婦運團體方式進行規劃體制的改革確有其必要性。榮星花園改造案即為主婦聯盟以集體形式參與社區空間改造的賦權行為,因此本文希望藉由分析主婦聯盟的參與動機、過程與結果,了解台灣婦運團體自我賦權行動所帶來的行動效益。 根據分析結果,主婦聯盟參與社區環境改造的行為,對促成婦女成長、提升社區意識頗有貢獻,但在改善婦女規劃地位的成效卻不如預期。首先,主婦聯盟並未提出真正屬於女性的規劃訴求,僅是為男造環境提出女性角度的改造建議;在面對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的缺失時,主婦聯盟也只停留在消極批評,而非展開改革行動的階段,從這些分析結果來看,主婦聯盟並未完成真正的賦權行為。 造成主婦聯盟參與困境的基本原因,包括主婦聯盟並未思索「女性經驗」與「女性空間需要」的定義,在規劃過程中,也未採多元化的發聲方式,以致無法取得真正的女性經驗。此外,在本案例中,主婦聯盟在政治參與及團體定位上,都出現了激進與溫和性格的兩相矛盾,使得主婦聯盟在面對女性規劃困境時,失去了婦運團體應具備的組織力量。因此,主婦聯盟應重新思考女性的發聲方式、及其對女性經驗的定義,並在團體定位上進行抉擇,在政治參與上貫徹自我賦權的行為,婦女才有獲得平等規劃權與建立女性認識論的可能性。
80

新消費工具在台灣---以星巴克為例

楊佳勳, Yang, Chia-Hs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新消費工具的概念研究台灣消費社會,此概念原本為George Ritzer所提出,分析消費場所如何透過其所具有的理性化(效率、可預期性、可計算性、控制)及魅化(驚奇,包含擬像與內爆)特性吸引消費者消費。不過本文除了在全球化的部分採取與Ritzer不同的「全球在地化」觀點外,另外還增加了「生活風格」及「體驗」的概念,以補充原本的新消費工具概念不足之處,透過這兩個概念,資本家連原本屬於消費者意識的部分也都悄悄納入新消費工具的範圍之中,在這個消費者意識高漲的時期,使消費者以為他們在創造自我體驗經驗及自我品味展現的同時,實際上卻是被資本家所剝削的而不自知,而這兩點也成為新消費工具最有用的驚奇之一。 在本研究中,不僅敘述了台灣新消費工具的發展過程,也試著以新消費工具的概念實際觀察在台灣的統一星巴克,分析其如何透過理性化及魅化的特性吸引消費者。本研究還發現,由於星巴克的盛行,造成台灣消費者在生活風格上產生了一些改變,分別是:咖啡飲用行為的改變;新中產階級星巴克人的誕生;高品質的咖啡連鎖店的普及。 最後,由於實際採用新消費工具觀察的結果,發現現在的新消費工具某些地方無法用Ritzer的新消費工具概念解釋,原因可能是由於消費者的喜好不斷在改變,所以新消費工具為滿足消費者的喜好,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因此必須不斷地因應時代潮流而加以自我改造,因為新消費工具模式的轉變必定根據當前消費社會所注重的特質而改變,例如對於符號意義的強調從原本的功能主義轉為奢華主義;從注重消費大眾轉為針對特定生活風格的小眾以及體驗的設計從量的體驗漸漸轉為質的體驗,如此新消費工具才能夠持續吸引消費者而不致於被消費社會所淘汰。因此本研究從符號消費、生活風格及消費者體驗這三個面向討論新消費工具模式轉變的過程,在最後嘗試將新消費工具區分為「M式新消費工具」與「S式新消費工具」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說明消費社會的轉變。

Page generated in 0.025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