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393
  • 2284
  • 105
  • 51
  • 13
  • 1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2447
  • 1164
  • 643
  • 575
  • 469
  • 463
  • 444
  • 384
  • 357
  • 335
  • 330
  • 312
  • 312
  • 303
  • 29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臺灣工會運動策略研究(1987-1990)

邱天貴, QIU, TIAN-G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在研究工會運動上,係採取另一種途徑,就是探討工會運動的策略,我們將它 的範圍限定在解嚴後,就是1987年至1990年之間。我們以這段時間來探討 工會運動的策略演變,是因為它正是工會運動的萌芽與興盛期,這是研究的最佳時 機。 工會運動的主要目標,就是謀求工會與會員最大的福利,其次才是尋求社會公義或 社會改革。因此,就策略的意涵而言,如何動員各項資源,調整與環境的互動關係 ,以達成目標,才是主要的重心。 於是,我們探討了以下各面向: 一.工會本身的組織因素; 二.外部環境的影響作用; 三.策略管理及策略選擇;及 四.工會運動策略的發展過程。 工會運動的目的,就是希望以集體力量來獲取勞方之最佳利益。而策略就是為了解 決此一利益問題。 我們獲致的結論,認為隨政治開放、勞動意識昇高、經濟高度發展及社會多元化交 互激盪下,工會採取的策略亦隨時間演變而調整。
22

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與危機--就世俗化與涵化過程之探討--

夏春祥, XIA, CHUN-X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在探討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的過程及相關問題。 本文的重點既在臺灣原住民的社會文化變遷上,立論的理論基礎便是原始部落社會 的改變過程,在此一概念上,有兩個不同的面向可用來闡明並幫助我們釐清間題: 一是世俗化的觀點,二是涵化的想法;前者是社會學上的概念,用來說明內部特質 的轉變,後者是人類學上的名詞,用來說明文化接觸對部落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研究發現,我們可以神聖性來作為臺灣原住民原始社會的指涉,其社會變遷的過程 就是神聖性解體的開展及浮現,而在神聖性全部的特性解體成部分且私人化的性質 後,原住民社會就由於喪失主體性,不再能對外界的挑戰作出反應,於是在外力干 涉下,原住民社會的發展無法在傳統基礎上開展,遂出現了異化之情形。
23

管理決策資訊與成本會計模式之研究

蘇炳章, SU, BING-Z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企業經營日益複雜,管理決策之釐訂亦愈受重視。長久以來會計所提供之資料是 用來幫助管理當局釐訂決策之最重要工具。雖然傳統成本會計模式提供的資訊具有多 重目的,但是最主要乃用來對外報告及內部控制,大部份皆忽略了決策目的,因此以 其作為釐訂管理決策之依據,缺失很大。 本文著重理論探討,採次級研究方法,試圖建立一成本會計制度,使其提供之成本資 料能作為釐訂決策之基礎。並試圖建立資訊制度評估之一般性結構。 全文計一冊,字八萬餘,共七章,茲略述於后: 第一章緒論,乃就研究之動機、目的、範圍假設與限制做說明。第二章決策目的之成 本分類。第三章成本理論與成本會計。第四章資訊成本與價值。第五章不同決策之資 訊需求。第六章各種成本會計模式。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24

閒置產能成本會計之研究

徐瑞銘, XU, RU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當前會計理論而言,一項資產之消耗,若非費用,即係損失,否則必然留存於另一 資產之中,以與未來收益配合。因此,對於費用、損失、資產之認定正確與否,不但 影響當期損益取決,亦同時左右資產之評價。本文即旨在探討閒置產能成本之會計處 理,期能於現有會計理論範疇內,謀一合理解決。全文計分六章,茲述其大要如左: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工業年代之會計處理(約十九世紀中期)。 第三章 古典時期之會計思潮(約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期)。 第四章 近代會計思潮(約一九三0年代迄今)。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5

應用代理理論建立均衡參與預算模式之研究

王金來, WANG, JIN-L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全一冊,預定撰寫八萬餘字,共分六章計二十二節。其架構如左: ┌───────┐ │第五章:分4節│ │ 緒 論 │ └───┬───┘ │ ┌────┴──────────┬────┐ │ │ │ ↓ ↓ │ ┌────────┐ ┌────────┐│ │第二章:1、2節│ │第二章:3、4節││ │ 管理會計演進 │ │ 代理理論沿革 ││ └────┬───┘ └────┬───┘│ │ │ │ └─────┬────────┘ │ │ │ ↓ ↓ ┌───────┐ ┌───────┐ │第三章:分4節│ │第四章:分4節│ │ 界定代理模式 │ │ 論預算參與 │ └───┬───┘ └───┬───┘ │ │ └─────┬────┘ │ │ │ ↓ ┌───────┐ │第五章:分4節│ │ 均衡參與預算 │ └───┬───┘ ↓ ┌───────┐ │第六章:分4節│ │ 結 論 │ └───────┘ 論文提要內容: 本文係就有關期刊及文獻等次級資料,進行敘述性、分析性地研究探討。首先從規範 性理論層面,透視代理理論之本,源基本模式界定,及其研究特質;再就推論性理論 層面,以簡單之設定,應用代理理論建立均衡參與預算模式,冀能深入了解其特性應 用。共同評述、探究代理理論做為管會計理論基礎之潛在性與發展。 茲將各章內容扼要說明如左: 第一章為緒論,概述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方法、及研究限制與論文架構。 第二章旨在敘述管理會計演進之歷程及代理理論之背景沿革。 第三章則在探討基本代理模式之界定,並指出其缺陷與擴展方向。 第四章乃就行為面說明預算參與資訊溝通之效果。 第五章旨在應用代理理論建立均衡參與預算模式以明其功能和特質。 第六章為結論。
26

大龍峒保安宮的老祖力士會 / The Lao-zu Li-shi-hui of Dalongdong Baoan Temple

蔡佳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主體為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的老祖力士會,為保安宮神明會組織之一,本論文旨在藉由老祖力士會的實例調查,了解神明會的運行全貌以及探討神明會發展的可能性。 緒論主要對於神明會的定義、分類進行回顧整理,將老祖力士會定位為「替神明出巡抬轎所成立的志願團體」,在神明會分類中屬於「轎班會」類型。 第一章著重於老祖力士會本身,對於其名稱、組成原因,以及創建、建爐至主事者交替之沿革進行調查,並對於其作為轎班性質的神明會組成要素:人、神與爐、轎的發展變遷進行了解,試圖藉由文獻以及會員的回憶,重塑老祖力士會百年歷史全貌。 老祖力士會作為一個運作百年的神明會,其如何運作、如何維持?為第二章主要探討主題,藉由了解會務運行的核心,即爐位輪值規則,以及觀察會員如何分工,並參與觀察「吃會」、「擲筊爐主」以及落實交接的「過爐大典」活動,對於信徒在神明會中,如何落實信仰進行探討。 作為大龍峒保安宮神明會之一,老祖力士會如何與保安宮進行互動?第三章將透過保安宮的文獻資料了解雙方關係的演變,並觀察老祖力士會參與保安宮祭典──「保生大帝聖誕遶境」、「過火儀式」的情形,解析兩者的互動關係。 最後,除保安宮之外,老祖力士會也發展了自己的交際網絡,第四章將注重老祖力士會與白礁慈濟祖廟、交陪宮廟、軒社的互動關係,檢視神明會歷經時代的變遷,拓展交際網絡的情形。 本論文研究成果與重要見解為以下四點: 一、初步釐清老祖力士會百年傳承歷史。藉由文獻、口訪資料,釐清老祖力士會歷史發展全貌,為老祖力士會留存文獻記錄。 二、神明會的運作核心在於爐位輪值。因有爐位輪值規則存在,神明會才得以存續,會員才能進行祭祀行為,落實信仰。 三、老祖力士會與保安宮的關係,呈現「神」與「神」的附屬關係,會與廟的分界越益清楚,保持一定距離。 四、神明會交際網絡的開展,藉由老祖力士會實例發現,神明會可越過奉祀神尊的所屬廟宇,直接與祖廟接軌,建立直接分靈關係,亦可藉由神明淵源,廣納其他宮廟人員入會,進而運用廟宇資源,發展彈性更大,提供神明會交際網絡開展的新模式。
27

聯合與隔離:社會資本對台灣夫妻家務分工的影響

江佩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往的家務分工研究在社會資本的討論上著墨較少,不過社會資本的影響的確是在討論夫妻家務分工時,不能忽視的重要面向。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社會網絡機制和社會資本會如何影響台灣夫妻的家務分工模式,利用2006年中研院主題計畫「社會資本的建構與效應:台灣、中國大陸、美國三地追蹤研究」中的台灣資料,從夫妻網絡重疊、橋樑者位置,以及社會支持網絡三種角度切入,來分析網絡結構與鑲嵌其中的社會資本對夫妻家務分工型態的影響。 本研究主要研究發現如下:第一,夫妻網絡重疊程度的確會影響家務分工,夫妻網絡重疊度高時,夫妻雙方都願意為家庭多一些付出,呈現具有華人文化特質的聯合家務分工模式。第二,橋樑者社會資本在家務分工帶來的協商能力為男性專屬,女性透過丈夫做為橋樑,自己會投入較多時間在家務工作上。第三,女性與丈夫、娘家父母關係緊密時,丈夫投入家務工作的時間和比例會增加,朝向聯合式家務分工邁進;與夫方父母同住時,則會使家務分工呈現傳統隔離分工模式。整體看來,女性的社會資本對夫妻家務分工有較大的影響力,顯示社會資本的經營和維繫,對已婚女性而言是重要的。從社會網絡和鑲嵌其中的社會資本觀點來解釋台灣夫妻家務分工模式之差異,能夠幫助我們對現象有更多的理解。
28

都市山胞的社會流動

孫瑞霞, SUN, RUI-X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以都市山胞為研究對象,探討其代間、代內流動的情形。由於都市山胞是 由山地原居地外移至都市,欲探討其社會流動則需考慮-遷移-此-背景因素,所以 ,本研究以Blau and Duncan 地位取得模型為雛型,加上因遷移所產生的變數-遷移 年數、離鄉前後的職業,來討論地位取得模型。我們以路徑分析來檢視都市山胞地位 取得過程中各變項的關聯性。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發現簡述如下:遷移至都市中的原住民其流動的憑藉是依賴教育, 教育的影響力大於家庭背景的影響力。教育對早期職業取得有顯著的影響力,而後來 的職業地位取得則受到早期職業經驗的強大影響,教育的影響逐漸減少。山胞遷移至 都市後,其流動情況下佳,大多數人未產生流動,一直在都市社會底層中游走,向上 流動者僅為少數,足見遷移至都市並未對山胞造成流動的有利條件。
29

臺北市住宅區位分化之研究

阮偉芳, RUAN, WEI-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0

台灣社會階級結構及其流動----父子職業流動的實證研究

余淑, YU, SHU-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新韋伯論者及新衝突論者各自堅守其有關社會階級概念的研究旨趣,而 有著相當不同的實證論點。本研究擬以行政院主計處出版的“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台灣 地區家庭收支暨個人所得分配調查”為主要的資料來源,自其中抽取父子同在勞動力 市場之二千九百一十二戶為研究樣本,並據取韋伯和新韋伯論者有關社會階級概念的 論點,嘗試自共同流動機會的階級定義式,實證探討子職業流動的社會階級結構,以 期瞭解職業類別項與社會階級間的劃歸態勢(MAPPING MANNER),進而解析社會階級 流動的訊息。 歸結而言,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有四: (一)試圖瞭解父子職業流動的社會階級結構。 (二)試圖瞭解職業類別劃歸社會階級的態勢。 (三)探討職業類別項劃歸社會階級之態勢,是否存在著“邊際職業”的劃歸態勢。 (四)分析社會階級間的流動機率或相對流動機會。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採用 CLOGG(1977)之隱性結構模型(LATENT S TRUCTURE MODELS) 的分析方法,實證探討父子職業流動在共同流動機會上所呈現的 社會階級結構,以釐清職業類別項與社會階級的劃歸態勢,並深入探討社會階級間的 流動機率,進而解析社會階級流動的模式,期能對現實社會有所瞭解,並提供相關研 究之參考,或作為跨時和跨國研究之基礎。

Page generated in 0.015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