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1
  • 79
  • 2
  • 1
  • Tagged with
  • 82
  • 82
  • 40
  • 25
  • 23
  • 22
  • 16
  • 15
  • 15
  • 15
  • 14
  • 12
  • 11
  • 11
  • 1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混合雲帳號整合、檔案權限管理與同步系統之研究 / A Research into Account Integration, Authorization and Content Synchronization of Hybrid Cloud

丁柏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雲端運算的興起,各種公有雲端服務林立,企業組織擁有更多不同的選擇與更經濟的解決方案,因此也願意投入更多花費在公有雲上。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服務為檔案同步與分享服務(File Synchronization and Sharing, FSS),其可為企業組織帶來生產力,但在無法完全信任公有雲端服務的情況下,在檔案管理及服務上勢必會採用混合雲部署,私有雲端環境用來處理敏感度較高的資料而敏感度較低的檔案及文件才會採用公有雲端服務。 本研究將探討在混合雲環境下會遇到的使用者多重帳號及身分,以及檔案一致性的問題。我們提出一套整合不同雲端平台帳號的架構和方法,在檔案同步上,設計出三次同步訊息交換和兩階段同步的機制,並且架構出一個入口網站(Portal)服務,根據以上設計架構,實作出一個在混合雲環境,跨本地端、公有雲與私有雲的雲端帳號整合,檔案權限管理與同步之系統,最終可以解決在混合雲環境,不同雲端平台多重帳號的困擾,並可以維持不同裝置和雲端之間檔案資料和權限一致性。本研究最後針對實作出的系統之三大功能模組進行測試,驗證本系統各元件模組的正確性和穩定性,測試結果都是通過的;也針對公、私有雲端,測試檔案同步時間,衡量各種大小檔案同步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驗證本系統的效能和實用性。 / As rapid growth of cloud computing and Internet, there are variety public cloud service providers on the market, and enterprises will have more choices and economical IT solutions, therefore, they are willing to spend more on public cloud. Although, the most significant of cloud-based productivity services is file synchronization and sharing, enterprises cannot fully trust public cloud, they will deploy fil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hybrid cloud which they store less sensitive data on public cloud and highly sensitive data on private cloud. This study aim to design a system on hybrid cloud deployment that can solve the problems regarding too many online accounts and synchronize data and permissions between different devices and cloud to maintain consistency. We propose a method to integrate accounts on different cloud and design a mechanize of file synchronization which contains three steps messages flows and two stages synchronization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otherwise, we also create a portal service. Last but not least, we test three main modules of the system to verify correctness and stability and the results are all pass. Also, we measure the synchronization time of files with different size to verify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52

美國、英國、澳洲國家檔案館檔案網路開放應用之比較研究

葉俊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檔案原是權力的象徵,從古至今,從東方至西方,只有少數人有權力得以使用檔案。而檔案由封閉走向開放,其重要的轉折點是在1794年,由於法國頒布世界第一部檔案法,規定檔案館應實行開放原則。此後,開放國家檔案館的檔案供民眾使用的觀念,也深深影響檔案館營運的方式。因此目前許多現代化的國家,常把檔案開放程度視為是民主化的重要指標。隨著網路通訊技術的發展,對於檔案開放亦產生極大的衝擊。 本研究採用「多重個案法」與「比較研究法」進行研究,首先瞭解美國、英國與澳洲三國國家檔案館檔案在網路上開放情況。並藉由比較研究法,瞭解三國之間的差異性,並且透過描述、解釋、併排、比較的過程,最後進行分析,將比較之結果做一結論,得出具體的建議。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如下:一、檔案開放相關法規方面:(一)三國對於個人隱私權均相當注重,但美國則為政府資訊公開重於個人隱私權保護;(二)美、英兩國檔案相關法規針對網路開放檔案有特別之規範,美、英兩國檔案相關法規針對網路開放檔案有特別之規範,澳洲則為沿用原有檔案法規;二、線上參考服務方面:(一)線上參考服務多無專責部門,但仍有專責人員負責;(二)電子郵件、FAQ等非同步線上參考服務,為三國國家檔案館最普遍使用的形式;(三)三國國家檔案館均針對研究者提供特別線上參考服務;三、線上檢索工具方面為(一)三國國家檔案館提供多元化的線上檢索工具;(二)提供電子檔案及檔案內容影像檔已成為三國國家檔案館趨勢;(三)檢索系統的描述規則符合國際標準,有利於未來國際間檔案描述的資源分享與交流;四、線上檔案展覽方面:(一)線上展覽主題皆與館藏特色、社會文化相互結合;(二)線上展覽呈現方式較為傳統,缺乏創新;(三)線上展覽仍需與檔案館相關活動配合,以達最大的成效。 最後針對前述研究結果提出五項建議:一、明確規範檔案開放範圍,以作為我國檔案在網路上開放之依據;二、觀摩國外國家檔案館經驗,加強國內對線上參考服務的概念與認識,並積極推廣線上參考服務;三、建議國內檔案典藏單位,針對研究者提供特別線上參考服務;四、建議國內檔案典藏單位改善線上檢索系統,提供多元化線上檢索工具;五、針對我國檔案典藏單位之館藏特色及社會文化,積極推動線上展覽。
53

檔案在高中台灣史教學運用之研究

張凱迪, Chang , Kai-T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檔案是重要的歷史記憶,透過檔案,我們可以還原歷史的原貌。檔案所孕涵的意義與歷史教育有十分緊密的關連性。近年高中歷史教學相當注重學生的歷史思維,而檔案正是幫助培養歷史思維的最好教材,運用在高中歷史教學,正其時也。 隨著近年台灣意識的高漲,台灣史在歷史教育的地位與比重也隨著水漲船高,因此本研究便以檔案為基礎,台灣史為主題,期望能於本研究中,找出適合提供歷史教學使用的台灣史檔案,並藉此呼應現行教綱對於高中歷史教學的思維革新,為檔案創造出更具意義的加值空間。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與「訪談法」進行研究,在內容分析上分成兩個面向,分別針對現行高中歷史教材與現有台灣各檔案機關現藏檔案進行分析,分析出高中台灣史教學的重要議題、檔案以及檔案如何運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上。之後再針對舉有實際教學經驗的高中歷史教師進行訪談,借重其教學上的經驗,最後實際撰寫檔案運用在高中台灣史教學的主題教案。 研究結果有以下幾點發現:一、高中歷史教育的觀念與內容漸趨改變,由記誦之學轉為思辨之學;二、高中歷史教科書中開始出現檔案內容的運用;三、高中台灣史教學的比重將有所調整,跳脫以政治史為主體的觀念;四、台灣史檔案的典藏分佈於各檔案典藏機構,以清代、日據及政府遷台後三大部分為主;五、高中教師在備課時缺乏檔案資源之相關資訊;六、檔案運用在歷史教學上需增加檔案的「可親近性」。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鼓勵檔案典藏機構可優先選取特定主題,逐步進行歷史教育方面的檔案加值工作;二、檔案典藏機構可與高中歷史教師加強合作,主動提供相關資訊;三、建置中學歷史教師教材資源整合的資料庫平台。 / Archives are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memory. We can return to the original history by archives. The meaning of archive is a large relationship with history education. History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 make a point of students’ historical thought in recent years. Archives are the best material to develop historical thought, so it’s the moment to use archive in the history education for high school. With the rising of Taiwan consciousness, Taiwan histor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history education.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archive as the foundation, with the subject of Taiwan History. To creative a suitable archive for history teaching Taiwan History is expected, echoing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of the innovation, and more valuable space for archives. This thesis applied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deeply interview approach” to find the application of archives in Taiwan history teaching of the high schools. There are two aspects of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one is about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other is about archives as far as information goes. These analyses will find the important subjects and archives of Taiwan histo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Then, deeply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experienced in order to draw up the “teaching plan” about the subjects of Taiwan histo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1. High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idea gradually changes the memory learning by rote to intellection . 2. the archives is beginning to use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 3. The high school Taiwan history teaching proportion adjusted with takes the political history away as the main body. 4. Taiwan history archives preserve from various organizations. 5.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lack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archive resources 6. When we use the archives in history teaching, we should increase simplicity of archiv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1. Encourage the archive institution to proceed to work about increase the values of archives. 2. The archive institution can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 3. Establish information base platform to conform the teaching sources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54

檔案館使用者之資訊行為研究:以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為例 / A 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behavior of archives users: the case of archives of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陳碧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檔案館的功能除了蒐集、整理及典藏具有持續性保存價值的檔案之外,提供民眾及研究者所需之檔案相關資訊,亦是其重要的功能;而近年來,「因為檔案的被利用,使得檔案有價值」的觀念更是盛行。為了要加強檔案館提供使用的功能,並設計出真正符合使用者所需之各項檢索工具與服務,從事使用者研究,尤其是針對檔案館使用者之資訊行為進行分析,對檔案館而言已愈形重要。本研究旨在以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為研究個案,針對該館使用者之背景與其在檔案方面的資訊行為、及其對於檔案館的期許與建議等層面,以質性研究之方式進行深入探究,藉以歸納出國內檔案館使用者之背景特性與其在檔案方面之資訊行為特性,供檔案館在擬定各項管理政策及規劃各項服務活動時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實際進行研究。首先針對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自民國88年1月1日至90年12月31日間之使用者登記資料,從國籍、性別、單位及研究主題等屬性,進行內容分析,藉以瞭解該館使用者之背景特性。其次,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法訪談15位使用該館檔案具有豐富經驗之使用者,以收集檔案館使用者在檔案資訊方面之尋求與使用的相關經驗與意見。 研究結果有下列幾點發現:一、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之使用群以國內外的史學研究者為主;二、學術研究是檔案館使用者產生檔案需求的主要因素;三、教師與同儕團體是檔案館使用者重要的檔案資訊來源管道;四、檔案館使用者之資訊行為具有瀏覽、選擇、確認、解讀、驗證與比較、連貫、形成觀點、延伸其他研究題目、以及檔案保存等九項特點;五、事前準備是檔案館使用者在檔案搜尋前的重要工作;六、檔案館使用者仍偏好以紙本目錄為主,檢索系統為輔的方式來搜尋檔案;七、檔案的驗證與比較是檔案使用上極為重要的過程;八、初次到檔案館之使用者,較需要檔案人員之協助,但對於經常使用檔案館之使用者,檔案人員較無法彰顯其功能;九、檔案館使用者的資訊行為屬於任務導向之活動,到檔案館的次數亦偏向在階段性時間內密集且頻繁。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生從二方面提出建議。一、對現階段檔案館服務之建議:(一)加強檔案資訊來源之管道;(二)簡化調檔程序並提供檔案預約之服務;(三)強化檔案館網頁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四)加強檔案利用之推廣活動;(五)增加檔案館之開放時間;(六)重視檔案館使用者對於檔案目錄瀏覽之需求及使用者對於使用非原件形式檔案的感受。二、對未來檔案界發展方向之建議:(一)提昇檔案參考人員的專業素養;(二)同性質檔案應集中管理;(三)建立檔案館館際合作組織;(四)將數位化檔案內容予以出版;(五)檔案教育應與中小學之歷史教育結合。
55

民國以來檔案管理制度之研究 / The Study of Archival Management System in Republican China

吳宇凡, Wu, Yu F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透過新制度論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由制度變遷為核心,探討民國以來檔案管理制度變革之肇因、作法、影響及遷臺前後彼此間制度變遷模式與變遷過程,並配合新制度論社會制度主義之論述,討論機關自各自為政至制度化之過程,從而釐清政府遷臺前後檔案管理制度變革之承襲與轉型。本研究之目的,茲歸納為下列幾項:(一)透過新制度論歷史制度主義之觀點,探討民國以來至《檔案法》頒訂前檔案管理制度變遷之肇因、模式及其對於戰後臺灣檔案管理之影響;(二)透過新制度論社會制度主義之觀點,針對檔案管理制度變遷過程中,各機關檔案管理制度同化的模式與肇因進行討論;(三)探討政府於各時期所提出行政及其效率提升之各項作為與論述,對於檔案管理制度改革之影響,並討論遷臺後相關作為發展之承襲與轉型。 根據研究顯示,本研究之結果包括以下三點:(一)行政改革驅使下,民國以來檔案管理制度變遷模式,自民國初年各機關各自為政的游移模式、戰時層疊,爾至事務革新後的大規模轉換,體現檔案管理制度逐漸制度化之趨勢;(二)機關檔案管理制度在上述的變遷過程中,強制性壓力因非具體的法規條文,也因此在效果上較為薄弱,各機關間同化多係透過規範與模仿方式所致使,惟戰時因非常時期,也因此在制度同化上係以強制性為主;(三)我國遷臺前、後檔案管理制度之承襲,係以劃一制度、集中管理為核心,從而透過各項作為建立當下檔案管理制度。
56

我國檔案專業學會組織與活動之分析研究 / The study on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ies of archival association in Taiwan

吳俞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代社會十分講求專業化的表現,專業化已是各種領域發展的趨勢。專門的學會是專業化的一個具體的呈現,專業化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專業學會的建立與運作,能促進專業的發展。 檔案人員透過成立檔案專業學會,使組織得以凝聚,並透過組織,使檔案人員更專業化,兩者相輔相成。因此,檔案事業要走向專業化,必須要有專業學會的支持,方能成為氣候。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針對檔案專業學會的組織與 專業活動情形進行研究。研究對象分為國外及國內,國外的部分以美國、英國、加拿大檔案人員學會為主,國內則是以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為例,進行文獻分析,並針對國內之學會組織與專業活動情形輔以訪談的方式,了解國內檔案專業學會最新的發展。 根據研究結果,對於我國檔案專業學會組織與活動之分析,提出結論如下: 一、 國外檔案專業學會發展健全,已有完整的組織與專業活動的進行;二、國 外檔案專業學會在專業發展扮演的角色及貢獻:根據美國、英國、加拿大三國提出其扮演的角色及貢獻;三、臺灣檔案學會的組織與專業活動運作情形:(一)我國檔案專業學會組織與專業活動現況,(二)我國檔案專業學會的組織發展尚未完善 ,(三)我國檔案專業學會扮演的角色,(四)檔案專業學會與其他機關互動稍嫌不足。 最後就前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一、借鏡國外檔案專業學會組織與專業活動運作情形:就文獻分析結論國外的組織體系與專業活動情形參考;二、其他—內在環境的改變:(一)應盡速培養更多的檔案領域相關人才,(二)檔案專業學會的轉型。
57

日治時代臺灣文獻資料及其分類體系之研究 / A Study on Classification Systems for Taiwan Material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黃景彤, Huang, Ching-T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以臺灣為主體的社會、歷史、教育、文化研究蓬勃發展,人們日益重視日治時代的臺灣文獻資料。圖書文獻必須經過有系統的組織整理、分門別類之後,方能提供研究者查檢使用的便利性。 本研究旨在探討日治時代臺灣文獻的分類體系,採用個案研究法,並透過深度訪談,以了解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的臺灣文獻資料的內容形式、收藏情況、所採用的分類體系及應用情況,是否能提供現代分類系統編訂時的啟發。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如下:1. 日治時代臺灣文獻特徵;2. 臺灣文獻資料的館藏管理;3. 日治時代臺灣文獻資料分類體系;4. 臺灣文獻資料分類應用。 本研究建議:1. 舊藏資料的分類體系有其歷史意義和價值,值得保留沿用;2. 中國圖書分類法臺灣相關類號之修訂建議;3. 建立不同分類系統的對照表,便於跨分類系統和提供主題檢索的機制;4. 透過數位典藏的方式,將不同典藏單位的臺灣文獻資料實現網路上的聚合,強化分類系統的應用範疇;5. 舊藏資料的分類體系可以加以推廣,讓使用者容易掌握館藏資料之主題內容和特色。 / Taiwan Study is a field that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in the past score,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on social, historical,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issues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895~1945 C.E.). Since then, library materials and archives created during that time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researchers of today. The functions of classification include shelving, browsing, and searching. They help users to access to those material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over the value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 on materials of the Colonial Period.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study includes “Case Study”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is study dwells on the content, forma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of Taiwan materials in the three cases as follows: National Taiwan Libra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and Taiwan Historica. Below are the findings: 1. Characters of Taiwan materials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2. Collection management of Taiwan materials. 3.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Taiwan materials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4. Application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he study makes final suggestions as follows: 1. Reserve the practical and historical values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s. 2.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New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Chinese Libraries” as presented in the study. 3. Establish conversion tables between variou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nd a mechanism for subject search through catalogues. 4. Aggregate Taiwan materials by creating digital archive and exte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n classification systems. 5. Promote the old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o allow users to know more about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aiwan materials.
58

我國國家層級檔案館與圖書館典藏與應用服務整併之可行性研究 / The Feasibility Study on Integration of Collection and Services between National Level Archives and Libraries in Taiwan

吳宇凡, Wu, Yu–F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檔案館與圖書館有著相似的特性、功能與工作流程,館藏內容、形式從以往有著明顯區隔,漸趨多樣、重疊,分歧愈顯模糊,難以劃分何種機構應典藏何種類型物件,兩館灰色區域逐漸擴大顯然已成為一種趨勢。以美國總統圖書館為例,該館雖稱圖書館,然其館藏囊括與總統相關之圖書、檔案、文物三者,若將圖書留存圖書館,檔案、文物分送至檔案館與博物館典藏,不僅破壞保存的完整性、原始順序,更徒增成本、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弊多於利。 本研究之主要目包括四項:(1) 瞭解國際檔案館與圖書館館際合作與整合的趨勢與發展;(2)比較檔案館與圖書館功能、任務、館藏、典藏環境等,重新檢視兩館之異同;(3)分析我國國家層級檔案與圖書典藏單位對於典藏與應用服務合作或整合的看法,並擷取國外經驗,探討在我國實行之可行性;(4)參酌上述資料,提出我國未來檔案館與圖書館在典藏與應用服務合作與整合上的建議,以供未來規劃、發展方向之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檔案館與圖書館於功能、任務、館藏及典藏環境漸趨一致,而國際上文化典藏單位整合已有成功案例,相關組織與研究亦相繼成立,館與館間的資源整合已成為文化典藏未來的趨勢。我國國家層級檔案與圖書典藏單位對於這樣的趨勢,皆認為現階段應以合作取代整併,以解決所面臨相同的問題。 因此在研究結論中,呼應我國國家層級檔案與圖書典藏單位面對整併與合作時所遭遇的困境,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包括政策、館舍、人力資源、應用服務等幾個面向,以確立我國國家層級檔案與圖書典藏單位整併或合作之可行性。 / Archives and libraries shar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workflows. The content and formats of their collections have become undistinguishable. Take Presidential library system in USA for example. Its collection encompasses books, archives, and objects related to presidents. To divide these collections to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respectively would ruin the integrity and original order. Moreover, it would add cost and make inconvenience.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of the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archives and libraries. (2)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function, missions, collection, and environment between archives and libraries. (3) Analyze the perspectives of national level archives and libraries on the collaboration or integration of con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 services, and complement foreign experience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ing these two services. (4) Suggest the future schem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llaboration and integrating of con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 services offered by archives and libraries in Taiwa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function, missions, collection, and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 of archives and that of libraries were getting identical. Furthermore, there were some successful cases of the integrating of conservation units, and related research and organizations founded in success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future cultural conservation will turn to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 The study concludes by proposing specific plans, such as policies, buildings, huma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archives and libraries when they tried to integrate or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hus make their integration or collaboration feasible.
59

五四時期的反儒思潮

陳昭順, CHEN,ZHAO-S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旨在闡述五四時期知識界對儒家的批評,藉以了解儒家在近代歷史發展的曲折 歷程,及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知識分子鼓吹現代化對儒家傳統所持的態度。全文 共分成五章。 第一章是導論,除介紹學術界對五四時期反儒思想的研究概況外,并說明筆者何以選 擇本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以及各章的論述主題。 第二章探討清季儒家地位的變遷,和當時知識分子對儒家傳統的看法。分別從救國主 義導致儒家的認同危機,基督教傳播對儒家的影響,及諸子思想復活對儒家的衝擊等 三方面著手,以說明五四時期反儒思潮形成的背景。 第三章論述民初孔教運動,袁世凱的帝制和清廢帝的復辟運動利用孔子作招牌,以及 軍閥的尊孔活動在知識界所造成的影響。以進一步了解民初的政治和思想環境,與反 儒思潮間的互動關系。 第四章介紹知識分子反儒思想的內容,計分成儒家思想與君主專制、倫理革命與新道 德的提倡,獨尊儒述與思想解放三個部分,最后一節將討論反儒思想的學理基礎。 第五章結論,除綜結全文主要論點外,并說明五四時期的反儒思潮在現代儒家發展史 的意義。 在史料方面,本文除了采用較常見的報刊和文集外,并收集新出版的重要史料,如〈 吳虞集〉、〈吳虞日記〉、〈孔府檔案選編〉等,都是臺灣學述界所未曾引用過的史 料,對本文撰寫提供不少助益。
60

行憲以來我國歷任總統文物管理之研究 / The Former Presidents Records Managemen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in Taiwan

竇薇薇, Tou, Wei-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近現代總統制國家中,「總統」所產生之文物,不論在歷史、經濟、社會、教育、科學及文化等層面,皆具有高度保存價值,記錄總統執政期間之施政表現,見證國家各階段之發展歷程,為國家與全民共享之珍貴資產,後代子孫的歷史寶藏。然而國內自行憲以來,歷經蔣中正總統、嚴家淦總統、蔣經國總統、李登輝總統以及現任之陳水扁總統等五位總統,卻仍未建立總統文物管理之機制,致使歷任總統文物歸屬權責不明,亦缺乏相關之管理規範,造成行憲以來歷任總統文物散佚各處等情況。鑑於美國在總統文物管理實務方面以「總統圖書館」之機制,系統化地典藏總統於任內及任期前後所產生之文物,並有效地開放提供社會大眾應用,本研究希冀取法美國總統文物管理之特點,並配合國內現實環境與現況,提出適用於我國之總統文物管理之建議,以供日後發展總統文物管理機制時之參酌。 本研究採以調查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一方面藉由對蔣中正總統、嚴家淦總統以及蔣經國總統所產生之文物進行實際調查,以瞭解上述三者於內涵、來源、產生方式以及架構等方面之現況;另一方面則運用引導性取向的深度訪談法,訪談國內總統文物之使用者與管理者共計10位,蒐集受訪者對於總統文物管理在定義與範圍、功能導向、管理模式以及法源依據等面向之意見。而後整合實地調查與深度訪談之結果,提出適用於我國之總統文物管理建議。 由實際調查結果發現,我國行憲以來歷任總統文物目前主要典藏於國史館,包括有蔣中正總統檔案、嚴家淦總統檔案以及蔣經國總統檔案等。該館所典藏之總統文物在內容範圍方面涵括十分廣泛,但是在完整性方面則仍有不足之處;而該館所採用之整編方式,乃依循文物原移轉接收時之架構,並未運用現代檔案管理原則重新進行整理編排。另一方面,由深度訪談結果發現,使用者與管理者等不同背景之受訪者對於「總統文物」與「總統檔案」之名稱適用性與定義看法紛歧,但是卻普遍認同「總統個人文件」之名稱,亦認可總統文物可依歸屬權分為公務及私人兩類,並認為兩者間應有不易劃分的模糊地帶。此外,多數受訪者同意我國總統文物管理功能應以典藏與應用為導向,且宜採行集中制管理,同時也提出總統文物管理機關定位不明以及缺乏相關法源依據等意見。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由以下四方面提出幾項建議。一、實務面:(一)於總統文物產生階段即展開管理工作;(二)回溯徵集現行總統文物中遺缺之部分;(三)積極廣徵總統個人文件。二、應用面:(一)提供總統文物多樣化之應用服務;(二)提升總統文物應用服務之品質。三、制度面:(一)採行集中制管理總統文物;(二)授權國家檔案管理機構負責總統文物之主管與典藏事宜。四、法制面:(一)儘速制訂總統文物管理相關法令;(二)透過法源依據建立總統文物管理規範;(三)提升總統文物管理者與使用者之法律素養。

Page generated in 0.03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