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大陸科技產業政策走勢及成效分析潘如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大陸科技已歷經數十年發展,其政策途徑隨發展階段不同有所改變,即由50年代以軍重工為主,走向80年代逐漸開放、多元化主體,至目前的快速發展、以「自主創新」為主的政策路徑;惟其政策與發展以政府為主導之主軸則一直不變。若究中國科技真正確立在經濟建設的關鍵地位,應始於1980年代改革開放之際,除其科技政策逐漸走向開放外,並相繼進行科技體制改革與推動相關計畫,較具代表性者包括:科技攻關計畫(重大關鍵技術研發)、星火計畫(推動農村科技發展)、八六三計畫(高新技術研究發展)、火炬計畫(科技成果商業化)、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及攀登計畫(基礎科技研究)等。其間亦陸續制訂「科技進步法」、「專利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一系列法規,並且在科技投入、金融稅收、人才培養方面提供相關優惠政策。這些措施的推動,確使大陸在高新技術開發上,特別是在基礎研究、航天等部分高新技術獲得若干成果,惟亦衍生諸多發展上問題,包括各地爭相設立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吸引外資導致重覆投資情況日益嚴重 、產業層級過低、人才短缺等,故雖其近年來投注於高科技產業之資金龐大,但產生的效益問題則一直為中國政府所亟欲解決的問題。綜而言之,中國大陸科技發展確有其獨特性,亦創造出適合於其特有國情之科技發展途徑,在其經濟與科技成功支持國家快速發展之際,面對未來,其如何有效整合科技產業資源,將為其高科技產業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
52 |
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招募甄選之研究陳玫婷, Chen, Mei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員的招募與甄選,每一步都會影響優秀人才的去留,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高科技產業尤為明顯,痛失一位關鍵人才,很可能錯失研發良機,讓對手捷足先登。企業要順利延攬人才,首先要確認優秀人才在哪裏,要用何種招募管道才能和這些人接觸,使用哪些甄選工具篩選出最適合的人才留下來。
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歸納學者專家對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之相關見解,以高科技產業為研究對象,挑選此產業中較具重要性、為該領域領導者之四家上市公司作深度訪談,瞭解目前高科技公司在招募與甄選方面的作法與所面臨的問題。
最後,把所觀察到現象與探討的結果加以總結,對目前高科技公司在人力資源招募、甄選作法上所遭遇到的問題提供建議,期望對我國高科技產業進行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時有所助益。
|
53 |
台灣代工廠商之競爭優勢與經營策略研究李繼萍, Lee, Chi 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資訊科技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在國際中居重要地位,不論在IC封裝、測試、TFT- LCD 與光碟機的表現都是數一數二。也同時是筆記型電腦、電腦主機板、伺服器等產值全球第一的國家。然而在此亮麗的成績背後,台灣電子資訊業雖有完整的垂直分工模式與產業聚落,也累積了許多專業技術。但廠商為了擴大下單,持續壓低代工價格,導致獲利一路下滑,無法脫離「紅海競爭」。
本研究探討台灣資訊科技產業代工廠目前的競爭優勢,以5家台灣IT廠商作為個案研究對象,評估可行之未來發展策略,以脫離價格競爭的紅海。研究問題如下:
一、台灣資訊科技產業廠商目前擁有哪些競爭優勢?面臨哪些困難?
二、代工廠商如何在「紅海競爭」中維持領導優勢且持續成長?
研究發現,台灣代工廠商擁有健全的產業供應鏈與全球佈局、優秀的研發能力與人才,最重要的是具有很高的成本優勢,且生產製造效率很高。然而面臨產業競爭度高導致的殺價競爭、利潤降低的困難,規模雖然坐大,卻稀釋了核心資源的足夠深度。而代工廠商發展品牌不易,需在通路出口的投資和關鍵零件/組件的掌控多努力。
研究建議,若代工廠商選擇發展品牌,就需強化國際行銷並有長久投入資源的決心。若繼續投入代工,則建議下列三個策略:a.市場滲透策略:提高協同設計的比例,增加產品開發、設計流程的速度,從OEM、ODM走向 JDM(Joint Design Manufacturing),也可更進一步整合客戶需求,提供多樣化的加值服務,並且強化全球運籌之能力,以就近支援與服務。 b. 多角化營運:憑藉著台灣廠商的研發能力與豐富的代工經驗,拓展代工產品項目,如3C、資訊家電等輕薄短小的產品,或是軍用、醫療用電子產品等。 c. 產品/服務發展策略:藉由提升研發能力、製造技術與提供全面性服務,增加與品牌廠商的合作關係。 / With its fast growth rate and well-developed infrastructure, Taiwan's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holds a key position in the world. Taiwan is well known for its global leadership position in the shipments of notebook computer, desktop computer, server and mother board, but it is perhaps less recognized for its top global rank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TFT LCD displays, input devices, and IC packaging and testing. Although Taiwan's IT Industry takes advantage of vertically integrated supply chains, years of technical experience, and manufacturing scale of economies, it is not able to differentiate itself from "Red Sea" competition and is subject to continued pricing pressure and decreasing margins.
This study will explore the existing Taiwanese OEM/ODM’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surveys and interviews of 5 vendors and will evaluate and develop any possible solutions or strategies for future growth and avoid from "Red Sea" pricing competitio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ll be addressed:
1. What ar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aiwan's IT companies? What are their challenges?
2. How can these companies sustain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ntinue to grow in the "Red Sea"?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y finding, Taiwan's IT Industry established a very healthy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Well-trained R&D talent, highly efficient and produc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cost-driven mindsets are in place. Nevertheless, every OEM/ODM company is faced with huge margin pressure which started when the whole industry fell into a pricing cut situation. While production volumes have increased through growth and industry consolidation, it also diluted the depth of their core competence and resources. There are difficulties for OEM/ODM to develop their own brand business, not only huge investment o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promotion but also impact to the relationship with existing customers.
OEM/ODM must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apability as well as channel sales strategy as a long-term investment if they want to move toward own brand business. If they chose to continue moving forward OEM/ODM business, there are three recommended strategies, which are offe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y.
1, Penetration – Move to JDM (Joint Design Manufacturing), alliance or partner with customer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peed up products design processes, increase manufacturability, provide integrated and value added service from production all the way up to the new product stage.
2, Diversification – Leverage the existing scale, experience and capability to move into new markets such as 3C, medical or military products…etc.
3, Product and service developments – Continue to develop core competences, key components strategy investment, processes innovation, W/W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after purchased services and RMA…etc, offer total solution to enhance the partnership with branding company.
|
54 |
我國企業員工分紅入股制度之研究-以台積電為例彭成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員工分紅入股制度一直是我國高科技產業獎酬員工的最好激勵工具。 但「員工分紅費用化」以及「八折課稅」將會嚴重的衝擊高科技產業的用人政策。面對巨大的變革,本研究試圖研究商業會計法修法後,分紅費用化對我國企業的影響以及員工分紅課稅的公平性議題進行研究,並且提出對此之因應措施。此外,透過深入了解我國企業員工分紅入股制度的架構,進一步歸納我國員工分紅入股制度的成效與缺失。
本研究發現完善的績效管理制度則需要符合下列條件:首先是有關於評核員工績效時所使用的方法。根據績效發放獎酬模式,則員工必須相信公司對所有人的績效評核是公平且公正的。其次是報酬必須根據績效,員工必須相信他們的付出與獎酬之間存在一種直接的關係。達成以上條件,績效管理制度將會發揮最大的效用,而未來績效管理制度將會下一世紀企業重要的一門課題。
|
55 |
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品牌、品牌策略個案研究羅綠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品牌、品牌策略個案研究 / Abstract
Microlife Corporation: A Globalizing Brand
By
Gerald A. Roliz
Microlife Corporation engag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equipment for institutional and home use worldwide. Their primary product offering includes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digital thermometers, and asthma monitors. All hardware products primarily reach end users through the retail channel, while pressure on contribution margins constantly grows due to increased competition.
The product pipeline for Microlife Corporation is quite prolific and includes 2 product lines that are set for imminent launch and will be distributed to a new target market that is unfamiliar with the Microlife brand. The senior executives of Microlife Corporation Kin Yuan Lin, Ty-minh Tan, and Scot Muve must decide on how to proceed with the firm’s brand strategy development. The transfer of existing brand equity from the retail channel into the professional channel remains an issue and requires considerable discussion.
Furthermore, the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is spawning new innovations, which leads to new developments of medical technologies. Earlier detection of diseases, digitalization of data, and secur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mong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re developing trends.
To keep up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medical device industry’s new medical technologies, Microlife Corporation acquired and created 2 new product lines. Both are in pre-launch phase and proven to successfully integrate medical hardware devices with functional software solutions. The Microlife Medical Home Solutions (MiMHS) subsidiary functions as the research arm for workflow solutions, software platforms, and patient positive outcome guidelines for physician clinics. The Microlife executives foresee healthcare systems in many countries will gradually shift toward pay-for-performance reimbursement systems. Both patients and tending physicians will be held more accountable for healthcare fees and reimbursement in the future.
Microlife Corporation contracted Direction Design Group to assist in the remodeling of their existing Corporate Identity and to assist in brand strategy development for the future product offerings that will ensure Microlfe Corporation’s customers continue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believe in the Microlife brand.
Microlife. A partner for people. For life.
|
56 |
論日本發展新型戰機對東亞空軍戰力影響之研究楊靜瑟, Young,Arthu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日本航空自衛隊發展新型戰機,瞭解新型戰機應具備科技、日本航空科技發展/能力及最可能採購部署機型,同時觀察中共空軍發展及駐日美軍兵力部署,研判日本強化空中戰力對兩岸空軍可能產生之影響,並將研究發現做成建議供我空軍建軍備戰參考。
未來戰爭將超出傳統戰爭型態,但發展航太與制天權涉及範圍廣泛,需視科技發展而定難以推估,故爭取「空優」仍為作戰主軸並持續扮演主要制衡武力角色。由探討戰機科技發展狀況,綜合整理新型戰機應具備匿蹤、超音速巡航、指管及大量傳輸、精準打擊、向量推力、先進整合電子系統及材料科學等七項重要科技。且根據採購成本(100架)、取得可能性、服役期程、性能(7項科技)分析利弊,研判日本可能採購部署戰機依序為F-22A、心神(F-X)、F-15FX、F-35、F/A-18E/F及歐洲戰機,而未來日本航空戰力可能由F-22A或心神、F-15FX及F-2 戰機組成。惟日本未來仍可能要求美國出售F-35B型戰機,強化其戰力。
由日本已具備及發展中之航空科技,比較中、日與我空軍戰機服役期程,發現日本已具備自行研發第5代戰機能力,可能於2015~ 2017年發展出新型戰機,2015~2020年完成部署後將改變東亞航空戰力態勢。中共空軍有可能於2025年後部署第5代戰機,屆時相對於中共、日本,我空中戰力又將回歸1990年代初期最為薄弱階段,駐日美軍將持續扮演平衡戰力的角色;我國計劃採購之F-16C/D型機戰力將不足以對抗中共/或與日本可能發生之衝突。我應採計畫作為,有效區隔現役戰機除役期程,另積極爭取有利於我空防安全之F-35B戰機,並藉由與他國交流獲取最新作戰觀念、強化飛行人員訓練,並利用授權生產獲得技術轉移、落實工業基礎建設,最後學習美軍軍事事務轉型概念,從組織、文化上徹底改革,找出核心戰力、積極培訓人才、化科技為戰力、有效執行聯合作戰發揮總體戰力,讓敵人不敢輕視相對戰力較弱的我國。
|
57 |
工業設計角色變化之個案研究-以研華科技導入Early Design Campaign為例 / A Case Study On the Role Change of Industrial Design - qualitative study of Early Design Campaign Implementation for Advantech楊立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工業設計發展了幾十年,相較於美國與日本也晚了幾十年,如今,在台灣工業設計盛行的現在,台灣許多產業為了從代工轉型至品牌,紛紛導入工業設計,希望透過工業設計提供的美學價值提升產品的整體價值,連帶提升品牌價值,工業設計就變得受到各界的重視,過去工業設計的價值總是著重在美與外觀上的創造,焦點集中在設計品創造後的成果,較少探討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工業設計所扮演的角色。
本研究以個案訪談的方式為主要研究方法,以工業電腦領導廠商研華科技為個案公司,該公司本身特性雖不以外觀、美學為主,卻嘗試導入工業設計,並以Early Design Campaign的Program模式進行產品開發,本研究從該公司產品開發的實務當中,挑選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專案進行訪談,同時也針對導入該Program的研華科技與華胄設計的諸關係人進行訪談,了解導入工業設計之原由與過程,發展的方式與產生的問題。從而分析工業設計的角色在研華科技公司的產品開發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變化。
本研究發現在跨領域創新的過程中,視覺化的技能扮演加速創新的過程,也能讓想法能夠更完整的表達,強化過去在文獻中所說屬於工業設計所扮演『觸媒』的角色,並在Early Design Campaign中創造出新型的產品開發模式,不同的產品類型有不同的產品開發模式,而研華科技正處於發展新市場產品的階段,過去傳統的產品開發模式已經不再能夠快速抓到市場的需求,必須透過新型態的產品開發模式才能夠發展出更創新、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同時過程中知識與技能的擴散同時能夠強化研華原有產品開發模式的能力與績效,連帶影響研華在產品開發的審核機制,整體性的影響能夠慢慢改變研華的創新體質與文化,與過去強調之工業設計價值大為不同。
|
58 |
公共空間的影像監視:一個科技社會學的反思吳佳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研究針對公共空間的影像監視,以科技社會學的切入角度,探討這個現象的社會學意義。主要焦點在於影像監視的科技特性。以Latour與Postman的看法為基礎,主張科技特性有別於功能,它是一種意識型態與特殊能力。而影像監視的特性,就是它將真實詮釋為影像的獨特意識型態,以及能夠跨越時空距離的收集影像資訊,並且即時傳輸的能力。本研究探討影像監視的科技特性,在普遍設置於公共空間之後,會對人類共同生活的核心價值:自由與安全,產生什麼影響。根據Virilio對當代影像科技的分析,以及Bauman延伸自Foucault的全景敞視,所提出的自由/不自由的相對概念,本文主張,當影像監視將人類的眼睛延伸出去,讓它可以跨越時空距離的從事監視的同時,無論是監看者或被監看者,他的行動自由都將被化約甚至是取消。然而在影像監視所造就的,一種「遠距觀看」、「遠距移動」的錯覺下,人們如今不再追求以身體為基礎的行動自由,轉而追求一種久坐、靜止的生活模式,同時,這種以觀看取代行動、從公共空間中退出的生活,又被設想為一種安全,一種身為旁觀者的安全。
關鍵詞:影像監視、影像科技、全景敞視、自由、安全
|
59 |
科技事業上市(櫃)後經營績效及股價表現之探討林佩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為鼓勵對經濟發展具重大效益、風險性高且極需扶植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公司申請上市(櫃),特規定公開發行公司取得經濟部工業局出具其係屬科技事業暨產品或技術開發成功具有市場性之意見書,得以科技事業身分申請上市(櫃),不受設立年限及獲利能力之申請條件限制。本研究旨在探討科技事業上市(櫃)後經營績效與股價之表現,以民國90年至92年初次上市(櫃)之半導體、光電、通信網路及生技醫療4個產業類別共計32家科技事業為研究樣本,採用總資產成長率、淨值成長率、負債比率、營收成長率、研究發展費用率、淨值報酬率、資產報酬率及個股累積異常報酬作為衡量經營績效及股價報酬之指標,而樣本資料分析期間為上市(櫃)前3年至上市(櫃)第5年底。另本研究同時選取與科技事業於同年度上市(櫃)且為同產業之ㄧ般類股作為比較對象。
本研究發現,全體科技事業上市(櫃)後總資產成長率、淨值成長率及營收成長率與一般類股相較,成長幅度較高,惟各年成長率間波動度較大。另科技事業之負債比率於上市(櫃)後並無明顯下降;而上市(櫃)後淨值報酬率及資產報酬率則較上市(櫃)前為高。整體科技事業於上市(櫃)後各項經營績效指標之波動程度較一般類股為高。而在股價報酬方面,長期持有科技事業投資組合之股票績效逐年增加。最後就產業別而言,半導體業及通信網路業在經營績效及股價報酬之整體表現上較同產業之一般類股為佳。
|
60 |
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張敏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的關係,以作為提升學校效能的參考。為達此目的,經由瞭解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的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下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的差異情形,並分析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的關係。
在研究步驟方面,首先經由文獻探討建立研究的理論基礎,其次採用問卷調查方法,抽取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66校,共598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經整理有效問卷為470份,回收率為79%。資料輸入電腦後以SSPS for Windows 及LISREL軟體進行次數分配、平均數與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法 (Scheffé Method) 法進行事後比較、Pearson’s積差相關與結構方程模式(SEM)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獲得的結論如下:
一、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現況均屬中高良好情形。
二、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會因教師年齡、年資、職務、學校規模、校長資訊素養、校長學歷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至於教師性別、學歷、學校歷史,則沒有差異。
三、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會因教師年齡、年資、職務、學校規模、學校地區、校長資訊素養、校長學歷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至於教師性別,則沒有差異。
四、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五、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效能具有正向的影響。
根據結論本研究提出如下的建議: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在校長培育課程中列入科技領導相關課程,安排校長科技領導知能培訓,加強現職校長科技領導能力。
二、將校長科技領導列入校務評鑑與學校自我評鑑項目,引導科技領導於學校中實施。
三、設立校長進修制度,鼓勵校長進修,提升校長資訊素養與學歷,以增進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
貳、對國民小學校長之建議
一、充實科技領導知能,兼顧科技領導各內涵層面,於學校中實施科技領導。
二、善用溝通技巧,暢通溝通管道,做好人際關係與溝通,以利科技領導於學校中實施,並提升學校效能。
三、做好科技領導的評鑑與研究,因應領導角色新典範的來臨。
參、對後續相關研究之建議
一、進行不同職務對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探究,深化相關影響因素之瞭解。
二、擴大不同階段學校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厚實科技領導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科技領導、學校效能、結構方程模式
|
Page generated in 0.028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