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7
  • 17
  • Tagged with
  • 17
  • 17
  • 17
  • 17
  • 17
  • 7
  • 5
  • 5
  • 4
  • 4
  • 4
  • 4
  • 4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我國綜合所得稅基問題之研究

李定一, Li, Di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租稅結構,隨著經濟迅速發展,所得稅之比重逐漸提高,綜合所得稅之稅收亦隨 著國民所得之增加而快速成長。蓋綜合所得稅之特色,乃在其具有量能課稅之優點, 且為公認最公平、合理而富彈性之稅目。然而我國綜合所得稅採行至今,卻弊端叢生 為人所詬病,其主要原因乃在稅基遭受到嚴重地侵蝕。稅基之過份侵蝕,將對財政稅 收、社會公平,以及經濟效率皆有不良影響,故應設法防止,以維護稅基完整。 此外,在稅基成長方面,依我國近十年資料顯示,綜合所得稅稅基頗富所得彈性,有 利於稅基之自然成長。換言之,我國之綜合所得稅頗具成長潛力,若能在稅率結構與 稅務行政方面多作努力,則以所得稅為租稅結構重心之目標將不難達成。 首章為緒論;第二章為個人所得稅稅基之概念及其問題之提出;第三章將各國稅基之 侵蝕及成長作一國際比較;第四章探討我國目前稅基之侵蝕與成長現況;第五章討論 稅基侵蝕後之不良影響;第六章試就目前我國之稅基問題提出可行解決方法;末章為 結論與建議。
12

我國綜合所得課稅單位法律問題之研究

張麗真, Zhang, Li-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每屆所得稅結算申報時,綜合所得稅課單位問題即夫妻合併申報制度問題總為納稅義 務人所關切,且頗多爭論與建議,認為現行所得稅法規定夫妻必須合併申報稅負過重 ,且造成對婚姻之懲罰,因而乃有夫妻單獨申報、夫妻所得折半乘二申報等建議產生 。但此類建多以納稅能力之大小,稅負多寡為重心,對於現行課稅單位在法律中之關 係,則甚少獻議。事實上,課稅單位之選擇及其規定,與民法之夫妻財產制,強制執 行時責任之歸屬,居住者與非居住者課稅原則之適用,甚至課稅單位範圍之大小例如 未成年子女所得應否合併申報等皆有密切關係。本論文擬就以上有關之問題作法律方 面之探討並予適當之建議。
13

我國綜合所得稅免稅所得問題之探討

林春燕, Lin, Chun-Y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免稅所得的存在使所得稅稅基倍受侵蝕,然綜觀世界各國,免稅條款卻為稅法之重要 項目,逍知其不可避免,但若讓其放任濫用,必將損及所得稅的公平性與中立性,故 在考慮增刪免稅所得或改行其他代替方案之問題上,實宜兼具公平與效率,此為本文 主要研究動機。本文共分六章,約三萬字,首先說明本文研究之目的、範圍與方法, 次說明免稅所得之要義及其影響,再就我國之國中、國小教職員薪資免稅問題、利息 所得免稅問題及公教軍警人員勞工殘廢者無謀生能力之撫血金、養老金、退休金、瞻 養費免稅問題等,分別探求其立法原意及沿革、主要內容、時代背景、目前實況,藉 以明現行法是否仍合宜適用,最後提出一些改進建議並作一總結,以期免稅所得的存 在有助於所得稅課徵的公平與經濟效率之提高。
14

所得稅的稅收預測──預測效果及效果監控

羅時萬, LUO,SHI-W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財政的觀點而言,所得稅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基於「量入為出」的 理財原則,所得稅稅收的預估究研甚具價值;然而,所得稅的稅收額受經濟因素與非 經濟因素的影響頗大,例如稅源的變化、稅基的轉變、稅制的改革等困素,均會使稅 收產生各種不同型態的變動;而本文的目的即在透由各種預測方法的運用、比較,嚐 試建立一個轉準確的預估模式,以作為今後所得稅稅收預估的參考模式。 本文的研究範圍係分別以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合所得稅,觀察其自民國四十八年 至七十七年止,每年的稅收情況,運用計量經濟模型、指數平滑模型、隨機時間數列 模型及混合預估模型,分別建立一個較適當、準確的所得稅稅收預測模式,並對各種 預測模型的結果加以比較、評估。全文計分五章,玆將各章內容提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首揭本文研究之動機、目的、研究圍範及架構。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及我國所得稅稅收結構變數分析;簡要介紹過去有關之文獻並作一 評述,此外分別分析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及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稅收結構變數,以作建 立預測模型與選擇模型之參數的參考。 第三章為預測理論的介紹;本章及第四章為本文的重心所在;各種預測理論、方法將 作一詳述並比較其差異,期能正確的運用各種預測理論、方法,並對預測效果作有效 監控。 第四章為實證結果分析與評估;配合稅收結構變數分析與預測理論、方法的運用,分 別預測營利事業所得稅與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稅收,並對各種方法的預測結果作一比較 、評估。 第五章為結論;說明本文的究研成果與心得,並得出建議,期能使所得稅的稅收預估 臻至完備與正確。
15

勞動供給、所得稅與超額負擔-台灣的實證研究

許穎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根據Housman(1981)的實證方式,對我國現行所得稅制對男性經濟戶長之勞動供給影響進行迴歸分析,進而估計目前我國所得稅制度下,個人的最適勞動供給曲線,並求算在此一勞動供給曲線下,所得稅對不同納稅人所造成的無謂損失(分別以高所得階層及中低所得階層代表性個人加以計算)。 利用民國八十七年「人力資源調查」所做出的實證結果發現,稅後工資率與非勞動所得的變動,對勞動工時皆有相當顯著的解釋能力。其中稅後工資率的係數符號為正,表示當工資上升,休閒相對價格提高,故個人會減少休閒,而勞動工時會相對增加;非勞動工時的係數符號為負,表示休閒為正常財,個人會隨所得提高而增加休閒時間,故勞動工時會相對減少,而比較二者的效果,非勞動所得變動對勞動工時的影響,較稅後工資率變動對勞動工時的影響為大。同時,累進所得稅對勞動供給所造成的無謂損失,無論在絕對量或相對於稅前總所得的比例,皆隨總所得的提高而增加,因此所得稅對高所得者效率上的衝擊較低所得者來得大,亦即所得稅扭曲高所得者的勞動供給行為之程度,較低所得者的扭曲程度為大。
16

科技演進與政策變遷下的失落標的團體-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系統個案分析 / The Lost Target Groups Und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and Policy Change- A Case Study of Personal Income Tax-filing Systems

張家菁, Chang, Chia-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子化政府是現代政府知識經濟時代發展之趨勢。政府的服務能力可以藉由電腦、網路的使用而大大提升;然而,在我國各種朝向電子化政府的政策中,網路報稅堪稱為時間較長且涵蓋範圍較完整的計畫之ㄧ,自1997年開始試辦到現在已有九年,在這樣的長年實施之中,卻仍存近百萬的二維條碼申報系統使用家戶;在現階段的進程上是否只需多加過渡的步驟便可成功邁向稅務網路化的最終目標。本研究採質、量混合研究法。採行先問卷發放,探究民眾不願意跟隨政策而改變報稅工具的原因;再以質化訪談專家學者,交叉詰問提出標的團體在科技進步與政策變遷的過程中,是否能夠不被遺落在後,在政府帶領下提出解決之道。 綜合而言,無論是自量化或是質化的訪談之中發現,民眾不願意順服的因素不外乎政府使用錯誤的對策來因應政策問題;如對於民眾的慣性使用未加以重視民眾,以及當民眾已不信任政府之作為時,卻又強制性地施加壓力,引發民眾產生在適應上的困難;政府忽略了在二維的過程下可以提供的學習階梯以使民眾適應。民眾的不願意順服便展現於其對於政府的不信任與堅持其使用方式(二維條碼報稅)之上。正因如此,面對政府的作為無法解決問題,而自然形成在政府做為下不願意改變自我行為的失落標的團體,本研究即是指仍堅持使用二維條碼系統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者;其同樣必然會發生於現今各項電子化政府政策中。 正因為它的自然發生且面對正變遷中的政策,政府能做的便是建置基礎設施,讓網路報稅政策回歸自然的手來主導它,讓過渡與變遷的機制面對科技的進入,以民眾與政府的雙方面向加以權衡,政府僅是操槳的手,為出現失落標的團體的政策,提供快速演化至下一階段的輔助,增加其順服的條件,並加強誘因的提供上做出與市場相同的行銷動力。 政府保留二維條碼申報制度,不僅為不確定的網路虛擬時代提供具實體性的安全感,又可以是電子化的加速處理。當然這些都是在政策呈現變遷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取捨。當民眾要的不再是基於效率與服務的兼具時,報稅手段的思索就不再是一項重點。面對報稅政策的未來,為民眾的需求提供效率的服務應放在第一考量,接著是邁向科技的進程的基礎建設須建置完備,安全機制、人員在訊練等等,才是增進邁向全面網路實質申報的必需手段。 關鍵字:政策變遷、政策演化、政策順服、個人綜合所得稅、二維條碼。
17

最適兩級距所得稅制之研究

周兆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符合時代潮流之免稅額制度為主,重新探討改革單一稅率所得稅制至兩課稅級距稅制後,整體社會福利與所得分配情形之變化,並將所得結果與負所得稅制下之結論作一比較,最後,再將稅制改革下社會福利變動數額與稅制改革造成租稅管理成本增加之數額兩相比較,作為政府選擇稅制時之參考。 本文主要擴展Kemper(1992)建立的具免稅額單一稅率模型,建構本研究具免稅額的兩課稅級距理論模型,並針對各種租稅改革方案詳加分類,以釐清各方案對個人效用與勞動供給產生之影響;模擬分析方法係採用Yitzhaki(1982)提出之”Tax Programming Model”(租稅程式設計模型),假設社會有100人,工資率分配型態以平均數=-1;變異數=0.39的Lognormal Distribution近似之,再配合不同社會風險趨避係數、人民勞動替代彈性及政府所需稅收等模型參數設定,求出精密度為百分之一的最適解。 藉由模擬分析結果,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 單一稅率改制為兩課稅級距稅制確有提升整體社會福利與改善所得分配公平的效果,而當社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的程度愈強烈,兩課稅級距稅制較單一稅率為優的特性愈明顯。 二、 單一稅率改制為兩課稅級距稅制之改革方案共有六種,每種方案對個人效用及勞動供給造成之影響各不相同,而最適改革方案之選擇,決定於人民勞動替代彈性的大小、社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的程度與政府所需稅收的多寡。不過,當社會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人民勞動替代彈性愈小與政府所需稅收增加時,型一改革方案成為最適改革方案的可能性愈大。 三、 本研究提及六種租稅改革方案中以型一方案為最佳,這是因為勞動替代彈性愈小,邊際稅率上升帶來的效率損失也愈小,使得稅制雖具有邊際稅率遞增之特性,其效率損失亦不如邊際稅率遞增改善所得重分配的優點來得大;再者,由第三章比較靜態的分析可知免稅額下降有刺激勞動供給增加的效果,可以抵消一部份稅率上升帶來的效率損失,故型一改革方案(降低免稅額、第一級距邊際稅率及增加第二級距邊際稅率)在同時考量效率與公平之後,仍能被選為最佳稅制改革方案。 四、 兩課稅級距稅制之最適稅率結構,不限於邊際稅率遞增或遞減之型態,但仍必須具有平均稅率累進之特性。 五、 人民勞動替代彈性改變對最適兩課稅級距稅制之影響,是當勞動彈性愈大時,無論第一或第二級距邊際稅率均應下降,且免稅額亦減少;若由人民稅負變化而言,此時決定之稅制使中、低所得者之稅負較重,高所得者的稅負減輕。 六、 社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程度改變對最適兩課稅級距稅制之影響,是當社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的程度愈強時,免稅額下降、第一級邊際稅率愈輕而第二級邊際稅率會愈重,且兩邊際稅率間之差距隨社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程度提高而加大;若由人民稅負變化而言,此時決定之稅制使中、低所得者稅負減輕,高所得者稅負加重。 七、 政府所需稅收改變對最適兩課稅級距稅制之影響,是當所需稅收愈多時,免稅額就愈低,至於邊際稅率結構之變化,則無明顯特徵;若由人民稅負變化而言,此時決定之稅制會使全體人民稅負均加重。

Page generated in 0.017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