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1
  • 61
  • 14
  • 1
  • Tagged with
  • 76
  • 76
  • 34
  • 28
  • 23
  • 23
  • 17
  • 15
  • 15
  • 15
  • 13
  • 13
  • 13
  • 12
  • 1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推薦系統在家庭親子問題之應用

黃仁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目前網路和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環境底下,我們可對推薦系統做多方面的應用,而我們可知在一般家庭底下或多或少都會面臨一些狀況。為瞭解決大多數家庭都會面臨到的問題並省卻一般以人工來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將提供一套線上解答系統並適時推薦有效答案給使用者。首先可利用FAQ的機制,讓使用者自行在系統上面尋找解決的方法和管道,提供一般的基本解答;然後結合推薦系統的功能,讓此問題的解答更加個人化。有別於一般的推薦系統只以個人為推薦單位,此系統將以家庭為單位的基礎底下實現推薦機制,以期能夠適時給予屬於整個家庭為核心之最適當的建議。並藉由使用者本身對系統之解答所做出的回饋來持續修正系統的準確度,以提高使用者的滿意度。 / Under current E-business environment, it is a great issue to keep customer's relationship by improving their satisfac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usual to have some parent-children problems in famili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assist to the problem-solving that most families would encounter,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n on-line system to recommend answers to users in appropriate time. The system would combine the mechanism of FAQ, which offer the general basic answer, and the function of recommender system to allow the personalized answers further. The proposed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recommender systems because we take the whole family as a unit, not just the looking-for-help parent or child. In addition, we would collect feedbacks provided by users who have applied the system answers. It is hoped to improve the user’s satisfactions, solve their family problems.
42

線上小組遊戲競賽教學法對學習成效影響之探討(以高中數學為例) /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nline team game tournament has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take senior high mathematics for example

蘇順聖, Su, Shun 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研究屬於行動研究,在「資訊融入教學」的口號下,利用moodle 系統 建立「十年數木百年數人」教學平台,配合高中數學課程提供線上輔助學習資料, 並搭配討論區之方式輔助學習。 然而同學們的使用率不高,線上學習的成效不彰,無法達到預期的功效。經 過文獻探討的過程,考量線上學習之特性及各種線上學習理論基礎,決定以合作 學習為基礎,遊戲學習為導向,取法即時戰略遊戲之特性,規劃教學策略,設計 一個可以跨班級合作學習的競賽搶答系統,藉以取代平時測驗的教學機制。 在2007 年3~4 月期間,對研究者所任教之台北市立陽明高中一年四班、一 年五班、一年六班進行實驗,藉由實驗法與問卷法驗證此教學策略之教學成效, 結果顯示: 一、客觀成績無法證明線上競賽搶答的教學設計優於傳統利用小考的教學設 計,故得到此跨班級的競賽合作學習方式無法提升成績的結論。然而對 教師而言,可以彌補因經驗上的不足所造成的學習成效差距。。 二、跨班級的競賽合作學習方式無法改變學生的自我學科能力認知。 三、對於程度中上的學生而言,線上學習(課業輔導模式)是較不被接受的。 四、跨班級的競賽合作學習方式無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五、此跨班級的競賽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提升合作學習風氣。
43

撤銷上市櫃輔導公司盈餘品質之探討

劉采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針對我國上市櫃輔導之制度,探討撤銷上市(櫃)輔導公司之中,獲准上市(櫃)之公開發行公司,與其他自願撤銷輔導上市櫃之公開發行公司相較,於撤銷輔導上市櫃之前二年至後二年的研究期間,兩者之間的盈餘品質是否存在差異。 實證結果顯示,以損失認列時效性迴歸模型分析時,獲准上市(櫃)之公開發行公司較自願撤銷輔導上市櫃之公開發行公司有較佳的盈餘品質;以盈餘時效性迴歸模型分析時,自願撤銷輔導上市櫃之公開發行公司較獲准上市(櫃)之公開發行公司有較佳的盈餘品質。本研究推論此分歧結果,由我國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審查準則對於申請上市(櫃)之獲利門檻要求所造成。 / Based on regulations on listing guidance released by the Taiwan Stock Exchange Corporation (TSEC) miss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 in earnings quality between firms that voluntarily cancel their listing guidance applications and firm that complete thei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 over the period of two years prior to the cancellation and two years after the cancellation of listing guidance appl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imeliness in loss recognition regression model, using a two-year duration prior to the IPO or listing guidance application cancellation for research period, the earnings quality of IPO firms over the two-year-period prior to their IPO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firms voluntarily cancelled their listing guidance applications. On the contrary, under timeliness in earnings regression model, earnings quality of firms cancelled their listing guidance application voluntaril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IPO firm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thus suggests that the inconsistence on earnings quality measured in terms of loss and earnings recognition may due to the profitability threshold imposed by TSEC and GreTai Securities Market on rules governing the review of stock listings.
44

我國庇護性就業及其相關服務之探討─兼論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影響

周佳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庇護性就業作為身心障礙者就業的多元選擇之一,這項就業服務在歐美國家施行了一世紀已久,目前尤其以心智障礙者為此服務的主要使用者,各國文獻均對於推動庇護性就業的利弊有所探討,但究竟應淘汰或保留庇護性就業措施,至今仍未有一致共識,而基於不同的原則精神與哲學觀點,歐洲與美國在庇護性就業服務上也發展出相異的經驗軌跡。我國對於庇護性就業服務的概念,早期多停留在社福組織與身障者之間的服務關係,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通過之後,才確立將庇護工場定位為一般營業場所,也是身心障礙者的正式就業場所,存有勞資關係。同時,職業輔導評量服務也成為身心障礙者是否能擁有庇護性就業員工資格以進入庇護工場的重要機制,代表在身權法通過以後,職業輔導評量在庇護性就業職場的運用上,也有相當程度的責任加重。 有鑒庇護性就業及其相關服務在我國正處於發展變動之際,本研究期待以歐美國家的發展經驗作為我國參考,並針對庇護性就業及其相關服務運作中的重要代表:雇主(庇護工場代表)、職業輔導評量人員(職評服務代表)以及主管機關(地方勞政代表)進行深入訪談研究,以三者觀點瞭解現階段我國庇護性就業及其相關服務現況、問題,以及未來挑戰。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的通過對於庇護工場、職業輔導評量與地方勞政主管機關三方面都造成相當影響,研究發現如下: 1.庇護工場方面:(一)由民間機構辦理庇護工場立案的阻礙與困難,使服務單位在申辦過程中遭受不少挫折。(二)生產與營利導向衝擊服務使命,更鮮明地強化了勞方與資方的對立關係。(三)對庇護性就業者的就業能力篩選,使庇護工場逐漸傾向提高服務對象的職能要求。 2.職業輔導評量方面:(一)職業輔導評量成為進/出庇護性就業職場的重要服務機制,若身心障礙者若就業能力上已不適任原職場,經職評結果認定後,職場可免除其資遣義務。(二)職業輔導評量與庇護性就業職場的互信關係仍需加強。職評人員有時會遭受庇護性就業服務方的質疑,原因多半出在不信任職評服務的專業判斷,也認為職評報告可受人為影響刻意操控。 3.地方主管機關方面:(一)身權法的施行也讓地方勞政機機主動投入更多公共資源設立庇護性就業職場,並更積極研擬未來的相關配套措施。(二)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對庇護性就業職場在管理經營技能與資源的導入。
45

中等學校輔導教師對師生諮商雙重關係的經驗探究 / A study on the teacher-student dual relationships of middle school counselors

康家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等學校輔導教師在校園中同時擔任個案的任課教師和諮商員的雙重關係經驗,以訪談法蒐集資料,經由立意取樣邀請四名任教國中、高中且面臨師生諮商雙重關係的新手和資深輔導教師參與研究訪談,呈現其工作樣貌,並輔以生態系統觀點探討面對雙重關係一事的考量。  四名輔導教師皆曾聽過師生諮商雙重關係一詞且理解其意涵,但在何時聽聞以及考量原因等則印象不一。受訪教師認為雙重關係的優點包含提供學生觀察老師的機會、較易建立關係,可看到學生不同面向的表現並滿足教師本身對親近感的需求,此外亦可連結資源改善學生環境並推廣輔導工作;而其困擾多為內在感受,如擔心個人身為教師的價值觀介入或需要不時思考此議題的煩惱,至於其他負面影響則因皆可處理而未感困擾。 在師生諮商雙重關係的經驗中,受訪者因學校制度而進入雙重關係,並提及同事期待輔導教師協助個案輔導所給予的壓力,然而受訪者也利用自身教師角色連結校內資源提供學生協助。在外圍系統的決策考量上,因受訪老師選擇接受校園中輔導教師同時授課和個案輔導的限制且忘記當初的矛盾,故無法探究各老師的思考過程。在鉅視系統層面,受訪教師認同自身教師角色,皆有責任崇高或需要更主動付出的自我期待屬之。   整體而言,受訪教師接受師生諮商雙重關係的存在,然則不受限制而在此情況下依各自期許盡力而為是其主要因應方式。 / / / To explore the teacher-student dual relationships of middle school counselors, four study participants facing dual-relationships in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including novice and veteran teachers were interviewed through purposive sampling. The results show their work appearances, assist wit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sideration facing dual relationships in eco-systems perspective.   The four participants all have heard the teacher-student dual relationships and understand its meaning, but have different impressions of when they heard, and the reasons of consideration. Interviewed teachers think the advantages of dual relationships include providing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observe the teachers, being able to build relationships easier, understanding students’ different performance, and meeting the teachers’ own needs of the close feelings, they also can link resour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counseling works. However, the distresses are their inner feelings, such as teachers worry about the personal values involving, or the need for thinking of this topic from time to time. Otherwise, they aren’t troubled with the solvable negative effects.   From the interviewees’ experiences, their duel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resulted from the system of school environment. They were under the pressure of student individual counseling from their colleagues’ expectations. However, they were able to provide more resources in the school under their role as a teacher. In terms of the decision making of exosystem, how the interviewees processed their conflicts of duel relationship is hard to explore since they have already accepted the reality of teaching and counseling in the same time as guidance counselor (guidance teacher), and forgot about their first thought. When we look at the macrosystem, interviewees’ identified their roles as teachers, and considered it as a high responsibility career, and expected themselves devoted to their career mor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interviewees accept the teacher-student dual relationships. Their way to deal with this inner conflict is trying their bes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expectation without other limitation.
46

爭議型政策的協商式參與過程之研究─以「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制定過程為例

莊祐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主政治涉及了多方利益的競逐、結盟與協調,在決策階段未化解的政策爭議將成為執行的問題,而政策利害關係人的共識、支持與配合也往往是政策能否順利執行的關鍵。因此,本文主要關注的問題即為行政機關如何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化解爭議,並與利害關係人達成政策共識。本文以「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的制定過程為研究個案,探討在校園輔導管教與體罰問題衝突對立不斷,且因教育基本法零體罰條款的通過而更顯爭議的政策環境下,教育部如何納入利害關係人、教育團體以及學者專家的多元參與,並使各方參與者達成共識而完成「注意事項」的修訂。 本文透過深度訪談以及既有的文獻資料蒐集,分析「注意事項」的制定過程與進行方式、得以形成共識的原因、制定過程的特殊性以及「注意事項」的評價與執行成效。研究發現,「注意事項」的制定過程在形式上雖與其他政策或法令制定過程相似,實際上則是一次特殊且成功的法規制定協商實務。「注意事項」的制定過程讓原本立場不同的團體代表以及專家學者,透過不斷的溝通妥協與意見整合,在與會者皆具專業性與代表性,並願意密集參與會議深入討論、有負責意見整合之協調者協助會議順利進行以及發布時限的限制等條件成立的情況下,擬出各參與代表皆能認同的共識版本;後續也透過網路公告、公聽會和說明會的方式廣納教師與社會大眾的意見,因此獲得各界的正面評價,就教育部與人本校園體罰調查看來,在違法管教措施的遏止上也有初步成效。惟「注意事項」雖符合各界期待,在後續的執行方面則仍需加強落實。 教育部此次訂定「注意事項」的成功經驗應可作為日後行政機關訂定政策或法規的參考,亦顯現在政策實務上確實能透過利害關係人或團體代表的參與及協商化解政策爭議,制定出符合共識的政策方案。
47

高中新生的生涯困擾與實施團體輔導之改變效果 / The study of the career disturbance and changed effect of career group counseling of high school freshmen

吳怡君, Wu, I-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高中新生的生涯困擾與實施生涯團體輔導之改變效果。研究對象是以立意抽樣選出大台北地區五所高中877位的學生為了解高中新生生涯困擾的樣本。生涯團體輔導樣本,是以台北縣立某中學高中新生為對象,其中實驗組9位,控制組10位。研究的主要發現為:約三分之一的高中新生都有相當高的生涯困擾,其中以資訊不足、猶豫或決策焦慮特質的困擾程度最高。其次,生涯團體輔導對減低學生生涯困擾,在後測和追蹤上均有顯著效果,尤其是在「自我了解不足」、「資訊不足」方面;但在「缺乏信心」、「父母期望與個人想法不一致」則無顯著的效果。而在「猶豫、決策焦慮的特質」方面,後測有顯著效果,在追蹤上無顯著效果。而生涯團體輔導對生涯自我效能之提昇有顯著效果。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學校教育、團體領導者注意事項、團體輔導方案改進及未來研究方向等建議。
48

高級中學輔導工作評鑑指標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school guidance for senior high school

林劭仁, Lin, Shaw 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教育指標在評鑑工作上科學化及客觀化的特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透過因素分析法建立我國高級中學輔導工作評鑑指標及其權重,並以此解決語意化指標納入指標系統的困難。據此,本研究以自編之「高級中學輔導工作評鑑指標研究問卷」為工具,並以台灣省及台北市公私立高級中學之校長及輔導教師為研究對象。首先進行高級中學輔導評鑑指標之重要性及一致性分析,再以因素分析建立輔導評鑑指標及其權重,其結果如下:   (一)高級中學校長及輔導教師普遍認為「輔導教師的人格特質」是評鑑輔導工作時的最重要指標。其次為「校長對輔導工作的支持程度」、「輔導教師受專業輔導知能訓練合格程度」,可知輔導工作相關人員的素養及投入在評鑑輔導工作時所佔的重要程度。   (二)校長和輔導教師普遍認為輔導工作委員會的存在及運作不適合當作輔導評鑑的指標。顯示出現行高中輔導工作委員會的運作成效及存在受到較多的質疑和討論,面臨較多的改革呼聲。   (三)重要性較高的評鑑指標,其一致性也較高(標準差較小)。代表此些重要的評鑑指標普遍受到校長及輔導教師兩類團體的重視。而觀察較不重要的指標也發現,其不一致性,即爭議性也通常較高。   (四)在校長和輔導教師中,「輔導教師授課時數之多寡」是否適合做為輔導評鑑的指標普遍造成較大的爭議。贊成輔導教師應授課者多認為輔導教師必須多接近學生,才能瞭解學生;而反對者則認為以現有的輔導教師人力上尚嫌不足,授課會減少推行輔導工作的時間,加重輔導教師的工作壓力。   (五)經過因素分析的結果,本研究共抽取出11個輔導評鑑指標。經整理刪除貢獻量低的題項後,將11類指標評鑑指標再度進行二階因素分析,以此計算出輔導評鑑綜合指標及其權重值。   本研究即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分別對未來研究和輔導工作推展及評鑑上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guidance for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iwan, and also to compared the principals' and the school consultants' opinions in 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Furthermore, the weights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guidance are computed.
49

大陸配偶參加台灣全民健保相關因素之探討-以臺北地區為例 / Factors affecting mainland spouses, enrollment in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Taipei area as an example

李小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移民署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來台的大陸配偶人數逐年增加,這些藉由婚姻關係遷徙台灣的新移民,根據人口遷移理論,應存在原居住地社會經濟等負向條件的「推力」,以及遷移目的地正向吸引的「拉力」。台灣全民健保保障了大陸配偶的健康,提供完善的醫療照護。大陸配偶面對台灣與大陸兩地不同的醫療衛生環境與保險制度,在遷移台灣後願意主動參加全民健保的因素為何,另又有部分的大陸配偶須經過輔導後才參加全民健保,其面臨的影響因素又為何,全民健保制度的實行對大陸配偶而言,是否成為吸引人口移入的正向「拉力」,而且提升其對台灣醫療服務的正面印象等,都是令人想一窺究竟的結果,也是本研究進行的目的。 本研究利用文獻分析法,蒐集相關的論文、書籍、期刊、統計報告等資料,進行台灣與大陸兩地衛生醫療環境與保險制度之比較和分析,並說明台灣全民健保的正向拉力與大陸醫療保險制度的負向推力。進而探討大陸配偶的實際看法及對台灣醫療服務的印象;為提高本研究的信度與效度,採取立意抽樣及滾雪球抽樣方式,篩選20位居住於臺北地區的大陸配偶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0位為主動參加健保者及10位經輔導後參加健保的大陸配偶;以半結構式問卷進行深度訪談蒐集資料。 研究資料分析,大陸配偶願意主動參加全民健保的因素包括(1)避免疾病風險。(2)就醫需求。(3)依規定辦理。(4)家人幫忙辦理。而須經過輔導後才參加全民健保的大陸配偶,其影響因素包括(1)以工作優先。(2)不知道有社會保險。(3)沒有立即醫療需求。(4)經濟因素。 受訪的大陸配偶,超過半數給予台灣全民健保制度正面的肯定,該制度確實能夠提升大陸配偶對台灣醫療服務的正面印象;但高於半數的大陸配偶認為「全民健保」的制度不能吸引其遷移來台;不過有半數的大陸配偶表示,因有健保醫療的照護,年老時會選擇在臺終老。 進過訪談資料的整理、分析及歸納之後,得到五個研究發現,(1)大陸配偶對於台灣的就醫環境與醫護人員服務態度有高度的正面評價。(2) 大陸配偶主動參加全民健保的主要相關因素為「避免疾病風險」及「就醫需求」,而非慕名台灣醫療服務的進步與便利。(3) 大陸配偶需輔導才參加全民健保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來台後「以工作為優先」與「不知有社會保險」,而非經濟因素。(4)絕大多數大陸配偶給予全民健保正面評價,並表示保費不貴、醫療費用給付合理。(5)「全民健保」制度對於大陸配偶具有一定程度的遷移吸引力。(6)「全民健保」制度確實提昇多數大陸配偶的對台醫療服務印象,並影響大陸配偶在台終老的意願。(7)絕大多數受訪大陸配偶對「二代健保」的認知缺乏,不知其實質內容。 本研究依據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提出的改善建議分為收入面、支出面及綜合三個部分,收入面包括(1)取消保險對象類目。(2)取消出國停、復保規定。(3)設立醫療儲蓄帳戶。支出面包括(1)實施自負額制度。(2)限縮境外就醫條件。(3)強化家庭醫師制度。(4)推動長期照護保險。而綜合的部分包括(1)加強「二代健保」宣導。(2)獎勵與罰則並重。期待本研究對於健保制度的改革有所幫助和影響,以實踐全民健康保險永續經營的理念。
50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與全民國防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the reservist military counseling organization and all-out defense

陳建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階段我國國防戰略目標為「預防戰爭、國土防衛、應變制變、防範衝突、區域穩定」,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為軍事戰略構想,並透過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武力,使任何想侵犯台灣的軍事行為不敢輕舉妄動,然而,當戰事不可避免時,國防及戰爭並非單純的軍事行動與軍人的責任,全國軍民無人能置身事外。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自民國55年成立至今,所屬輔導幹部均秉持著犧牲、奉獻的精神經營各地方,協助政府推動全民國防政策及整合全民防衛動員力量,期達全民參與、全民信賴及總體防衛的全民防衛動員體系,具體實踐全民國防政策。此外,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所推展的「組織、宣傳、安全、服務」之後備軍人四大工作,均在實際參與各項工作中累積相當的經驗。因此,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如何有效整合全民總體力量,支援全民防衛動員,達成全民國防的最終目標,成為為本研究的重點。 我國全民國防制度是一個能凝聚全民共識、保衛國土安全的機制,後備軍人輔導組亦是機制中的一環,是國軍整體戰力的樞紐,更是國家生存發展的關鍵,所以對於後備軍人輔導組織與全民國防的研究,有其絕對的重要性。

Page generated in 0.02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