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
Banking Regulations in An Incomplete Contract Model: Evidence from Taiwan Market / 不完全契約模型下銀行監理之探討—以台灣本國銀行為例翁珮珊, Pei-Shan W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In this thesis, we follow the incomplete contract model developed by Freixas and Rochet (1997). They model the decision of a bank regulator for continuing the sound bank or restructuring the failing bank as a game between bank equity owners, the bank manager, and the regulator under the incomplete contract framework. In this essay, we apply this incomplete contract model to Taiwan empirical data. After using several kinds of financial ratios as our indicators, we select nine ratios to process our empirical examination. And we find that: there are two banks appeared in the “ex-post efficient interference” segment except two ratios and also another two banks shown in the “ex-post efficient passivity” segment except one ratio. / In this thesis, we follow the incomplete contract model developed by Freixas and Rochet (1997). They model the decision of a bank regulator for continuing the sound bank or restructuring the failing bank as a game between bank equity owners, the bank manager, and the regulator under the incomplete contract framework. In this essay, we apply this incomplete contract model to Taiwan empirical data. After using several kinds of financial ratios as our indicators, we select nine ratios to process our empirical examination. And we find that: there are two banks appeared in the “ex-post efficient interference” segment except two ratios and also another two banks shown in the “ex-post efficient passivity” segment except one ratio.
|
122 |
亞洲銀行業跨國併購之研究袁顥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歐美銀行業為因應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競爭態勢,紛紛藉由併購方式增強競爭能力。全球金融風暴對新興市場的銀行業者衝擊甚大,世界各國金融業者也趁機在亞洲、拉丁美洲與俄羅斯收購投資標的,藉以低價取得價值被低估的資產,擴大其區域營運規模,以及強化客戶網路關係。
銀行的併購案與其他產業的併購案相比只是少數;即使在銀行業中,曾進行併購活動的銀行也是少數;因此引發我們思考幾個問題:這少數歷經併購的銀行是否存在某些特質呢?主併銀行與被併銀行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呢?在進行併購後,銀行的營運表現是否會產生明顯的差異呢?
本研究主要是從財務的觀點,來探討跨國性銀行併購活動,透過基本統計量(Basic Descriptive Statistics)的比較,分析主併銀行與被併銀行的經營績效與經營效率有何差異。採用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討論併購活動發生後,銀行的績效是否顯著地提高。此外,利用敘述性資料(Descriptive Data)的整理,探討合併動機、併購之相關制度影響因素。
經過研究分析有以下幾點結論:
一、併購銀行的特質
研究結果顯示主併銀行的規模遠較被併銀行和未從事併購之銀行為大。在財務績效表現方面,主併銀行的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和管理能力上較被併銀行為佳;但是在獲利性和流動性的表現上,卻較被併銀行差,又被併銀行的表現差異極大。與配對銀行相比,主併銀行的財務績效表現一般,和配對銀行相當。而被併銀行的五個績效衡量構面均較其配對銀行表現好;外國銀行欲進行跨國合併時,當然優先選擇在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管理能力、獲利性、流動性各方面經營較佳之銀行與之合併。
二、銀行合併前後經營績效之比較
主併銀行的資產報酬率併購前後有顯著差異,而非利息收入未有顯著差異。被併銀行的資產報酬率、非利息收入檢定結果皆不顯著。
歐美銀行趁機收購亞洲價值被低估的資產,提高了銀行的資產報酬率;但是在拓展亞洲的各項金融業務發展上,目前還沒有明顯的效益產生,未來仍需努力。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在銀行併購相關議題上有所助益,並且可就一些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 合併前的策略規劃、審查評鑑工作非常重要,若隨便找一家被併銀行,為合併而合併,不僅併購之綜效未能產生,甚而使經營績效變差,則得不償失。
2. 跨國併購涉及雙方繁雜的法令限制,而銀行業又是政府所特別重視,嚴格控制的行業,因此併購活動更形困難。在推動併購案時應藉助專業顧問公司,尋找優良併購標的,處理相關法令事宜,以減少無形的併購成本。
3. 併購活動要在最短時間擴大營運規模、營運範疇、產生合併綜效,合併後之整合工作就非常重要,攸關合併後的經營績效。主事者必須慎思慎行,仔細思考合併之目的、評估合併之成本效益。
|
123 |
銀行授信決策模式與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駱金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銀行資金一向是企業融資的重要管道,然銀行在貸放資金與企業時,往往必須要經過一連串審慎的評估程序,除了確保貸放款項能如期回收,進一步達到穩定獲利與保障存款人利益的目的。因此本論文除了論述一般銀行授信業務的審核流程外,也從「質」與「量」的觀點,剖析授信決策在實務上與理論上重要論述,並提出觀念性架構以及實證上的印證。
在「質」的考量上,實務上提出許多準則與規範,然而總是缺乏一個可以「一以貫之」的架構;因此本論文以企業策略思考架構,綜合過去實務與理論,於第参章提出觀念性架構,認為授信決策準則應該同時考量「企業外部因素」、「企業內部因素」以及「授信特殊考量因素」,在三大類考量要素下分別就細部準則予以斟酌,方才可對企業授信業務之決策,提供完整的思考模式。
在「量」的考量上,本研究針對財務上常用之五大類財務比率,以統計方式在五大類中各挑選一個最能夠預測企業體質良窳的指標,並且據以建構實務與理論上常用的「線性區別模型」、「線性機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等四類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並以實際資料驗證該四類模型預測企業發生財務危機能力之高低。本研究有關實證的的結論可以綜合如下:
1. 根據採用「危機公司歷年比較」以及「危機公司與正常公司逐年比較」的兩項準則下,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所得到的結果,在五大類財務指標各取一個最有顯著相關者,分別為「流動比率」、「負債比率」、「總資產週轉率」、「營業成本率」、「現金在投資率」。
2. 若不考慮從五大類財務指標各取其一,則五大類指標中,與財務危機預警最具相關的,為「短期償債能力」該大類中的各項指標所呈現的相關性最為明顯。
3. 根據五項財務指標所建構的四類模型,其預測力正確率分別為「線性區別模型」90%,「線性機率模型」與「Logit模型」均為86.67%,「Probit模型」則為83.33%。
|
124 |
銀行業經營績效之研究黃湞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台灣經濟的成長與金融環境的變化,整個金融體系也做了很大的調整,其中新銀行的開放對整個金融體系的衝擊最大,整個銀行業的競爭情況更為激烈。本研究試圖透過實證分析來了解究竟開放新銀行這十幾年來,新舊銀行彼此在經營績效上的差異到底如何,又在哪些指標上有明顯的差異。除了比較短期財務性指標,再進一步分析長期財務性指標,作一更客觀的比較分析。
本研究採用因素分析方法萃取出財務性指標,作為衡量銀行間經營績效差異的方法,除綜合考量全體銀行績效比較分析外,並依據銀行成立時間的先後做為劃分標準,將銀行的經營型態劃分為新銀行與舊銀行兩大類,並研究兩者經營績效上的差異。本研究的研究範圍,是以90年底在台灣地區營業已滿三年的銀行為樣本,包括15家新銀行與17家舊銀行,共計32家銀行。研究期間自88年年初至90年年底,以每年的年資料進行研究。
實證結果如下:一、新銀行的短期經營績效與舊銀行的短期經營績效並沒有明顯差異。新銀行的加入的確為銀行業造成重大的衝擊,舊銀行無不積極提升競爭力,使得舊銀行與新銀行短期經營績效的差距由負轉正,但新舊銀行短期經營績效差異不大。二、舊銀行的長期經營績效與新銀行的長期經營績效並沒有明顯差異。舊銀行因新銀行加入競爭,雖致力提升經營績效,但因成立時間較早,受限於過去的經營方式,無法在短時間完全改變,使得舊銀行經營績效雖逐年改善,長期而言,新銀行經營績效仍略高於舊銀行,不過新舊銀行的長期經營績效差異不大。三、在全體樣本銀行的經營績效表現上,只有中信銀與台新銀的經營績效表現較好,其餘銀行的經營績效表現較不穩定。
|
125 |
商業銀行經營績效之風險管理劉明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融機構是以金融商品交易為主要經營項目,受到金融商品市場風險影響甚鉅,其獲利績效風險更直接受到金融市場風險所左右,本研究期以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受金融市場風險影響評估為目標,援引VaR模式,建立衡量經營績效風險值方法,以提供整體風險管理之參考。
|
126 |
銀行危機預警指標-KMV信用風險模型與財務指標之應用周培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金融市場全球化的趨勢下,重大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與傳染力也相對提高,程度不一的金融危機頻繁發生。在台灣金融體系裡,隱藏逾放早已是事實,最近幾年因為大環境的不景氣,銀行逾放比率不斷上升,因此銀行本身體質的健全與否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本文欲建立一個預警模型,找出可以預測銀行危機的指標。
首先利用KMV公司於1997年發展出來的Credit Monitor Model,將市場訊息帶入早期預警模型中,發現銀行業的特殊財務結構(高財務槓桿),會造成Credit Monitor Model的運用障礙,因為銀行業的負債比率高達95%,股東權益佔資產的份額相當地小,用這一小部分的股東權益估算資產市值是不合理的,所以本文加入一些簡單的假設解決這個問題,利用修改後的Credit Monitor Model加入新的市場訊息。此外還探討財務會計變數中的覆蓋率,是否具有事先預警的效用,除了財務會計變數外,本文亦加上其他市場上具有監督效果的指標,如定期存款利率與無風險國庫券利率差,這使得本模型更具備了即時市場訊息的資料。
本文發現只有傳統財務變數—覆蓋率具有預測能力,當遭受危機或總體經濟環境不好時,覆蓋率越低的銀行,愈容易倒閉。另外兩個變數—違約距離與定期存款利率差,係數的正負號與預測的相同,但卻都不顯著,本文認為這種情可能是由於台灣股票市場的不完全及存款保險制度所造成。
|
127 |
本國銀行導入顧客關係管理系統之現況研究及趨勢探討張永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產業競爭激烈情況下,銀行發展CRM已是勢在必行,雖然銀行業資訊電子化程度高,各銀行亦早已有內部資訊系統,但卻未必能以整體規劃的角度進行CRM的導入。本研究以CRM的功能構面設計問卷,寄發給26家本國銀行,共有8家銀行回填,問卷回收率為30.7%。在分析問卷結果後,得到以下結論:
一、在問卷調查結果部分,目前大部分銀行的CRM系統建置,以服務管理功能較為完整,行銷自動化及顧客資料管理/分析系統次之,銷售自動化是最少銀行導入的功能。可看出銀行仍缺乏主動銷售之習慣,故在建置CRM系統時,不會將銷售自動化功能視為優先考量。
二、按照CRM系統功能導入現況,本研究將受訪銀行分為五種CRM導入型態:「全方位CRM導入型」、「多功能CRM導入型」、「基本CRM導入型」、「規劃CRM導入型」、「無CRM導入型」。
三、未來銀行業的CRM導入,應以銷售自動化及行銷自動化功能的建置及改善為主,有助於提升銀行的主動銷售能力及行銷活動管理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產業環境裡取得生存條件。
|
128 |
企業合併之形象發展策略探討-以國泰世華銀行為例李慧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的台灣,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之風盛行,各銀行間為求提高經營績效,合併、釋股等方式大行其道,在銀行相互合併的情況下,不論是新加入戰場之挑戰者,或是既有市場業者,如何建立消費者心目中對其之新印象、或維持舊有良好形象、以維護顧客忠誠度皆是當前重要課題。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銀行在進行合併之後,針對企業形象之重塑所採行的策略,以及探討消費者對於合併前後的銀行企業形象認知有何差異,最後根據兩造之研究結果,建立一完善型塑企業形象之模式,提供未來進行相關研究者參考。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國泰世華銀行作為研究對象,在企業面的部分,以次級資料的收集,分析其合併之後在企業形象上所採行的策略;在消費者的部分,則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消費者對於企業形象重視度及對合併前後企業形象的認知有何不同。
研究結果發現,在企業體的部分,就整體方針來看,國泰世華銀行所採行的是以國泰銀行為主的「單一型」企業形象策略,但在產品及活動部分,則是採取延續雙方既有優勢的「互補型」策略;至於消費者部分,透過問卷的整理得知,消費者普遍對於合併後的國泰世華銀行企業形象滿意度有「提升」之情況,且以「機構形象」與「功能形象」滿意度提升最為明顯。另外,本研究認為企業合併後,應透過外在形象辨別度、形象獨特性、顧客信賴度、加值服務等有效的形象差異化建立機制,型塑出與眾不同的企業形象,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本研究建議企業在合併之後,應建立完善的視覺識別系統,並妥善運用合併後所具備的硬體設備優勢;再者,可利用年輕族群重視企業形象之特性,建立其對企業的忠誠度;最後,如能定期針對消費者做意見調查,除可得知消費者之反應外,也可依此建立資料庫,作為未來規劃產品、服務、活動時的重要參考。
|
129 |
證券分析師角色與利益衝突之探討范忻, FAN, S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證券分析師是美國投資人接近資本市場之重要媒介,長期受到資本市場及投資大眾之信任。然而在2000年網路公司泡沫化後,證券分析師的預測紛紛失去準頭。他們對行情和股票的錯誤判斷,導致投資人損失,其原因,被直指與利益衝突有關。本論文主要探討賣方分析師在投資銀行所扮演的角色與利益衝突的議題。
賣方分析師所服務之投資銀行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個利益衝突架構上的商業機構。投資銀行收入通常來自經紀、自營與投資銀行(承銷)這三大塊業務,每一塊業務都會為賣方分析師帶來利益衝突。本論文分析在華爾街普遍存在之賣方分析師利益衝突形成原因,並介紹美國對證券分析師的改革措施。
美國所發生之分析師利益衝突事件,使得全球如英國、日本等國的證券主管機關,均已開始檢視其現行有關證券分析師及投資銀行關係的相關規範。近年來,我國主管機關一方面對金融業務採取更開放之態度,另一方面也積極加強金融業發揮中介機構之角色。因此,如何督促業者自律,遵守應有之規範,為防止與有效管理利益衝突之重點。本文藉著對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因應之道的討論,盼能對國內現有制度有所啟發與建議。
|
130 |
業務分散程度對銀行績效的影響-以全球銀行為例 / Does Diversification Cause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 Banking Industry Around the World賴冠宇, Lai,Kuan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針對銀行業的業務分散程度與績效的關係,做實證上的研究。以一九九五年至二零零四年之間全球金融機構為研究對象,實證結果發現,業務較集中的金融機構會比業務較分散者的績效來得好,而且隨著分散的程度提高,績效變差的情況會更為明顯。除此之外,當銀行的本業是非利息收入時,提高業務分散程度所造成的績效降低會比本業為放款的銀行更為明顯。實證結果同時也指出,政府機關與民間的監督機制都能夠有助於減輕此種業務分散帶來的績效下降。 /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and performance in banking industry. Using cross-country data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rom 1995 to 2004,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focused banks outperform diversified banks. Moreover, I find that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declines as banks go diversified. Results show that banks which focus previously on noninterest income would suffer heavier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than loan-specialized banks while extending their activity into the other area.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supervisory power from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he policy of private-sector monitoring can help alleviate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that banks would experience when they go diversified.
|
Page generated in 0.02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