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52
  • 244
  • 7
  • 1
  • 1
  • Tagged with
  • 253
  • 253
  • 90
  • 89
  • 73
  • 73
  • 63
  • 57
  • 50
  • 45
  • 45
  • 44
  • 44
  • 43
  • 3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精實思維、產品開發流程與專案績效關係之研究-以B公司為例 /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n Think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A Case study of Company B

胡智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條碼印表機及自動識別產業在台灣發展僅20多年,然而台灣在豐沛的研發資源挹注下,國內各條碼印表機品牌產品在過去10數年間於全球市場上有相當亮眼之表現。條碼印表機需使用於工商業場所,產品特性要求品質穩定度高,生命週期長,產品生產須靈活且快速以滿足少量多樣之供貨,產品應用方面常須與系統業者調適後搭載供貨給專案或是企業用戶。業者於此客製、穩定、多樣化出貨之產品特性下,需要以不斷優化之精實系統完善產品開發流程以達成各種專案績效。 精實思維提供企業如何以最小化的投資,提升企業營運效率,創造客戶價值的作法。本研究透過書籍、文獻、報告等理論研讀後,說明精實思維對創造客戶價值之重要性,然後藉由個案分析法,從產業環境、SWOT分析、與個案公司高階主管訪談整理方式,瞭解個案公司之精實產品開發過程與績效表現之關係。從研究發現,從產品開發流程便導入精實思維及納入績效評估作法,可以讓產品開發由流程開始優化,讓企業內遵循精實原則進行產品設計、生產管理和出貨管理進而創造客戶價值達成專案及企業經營績效。
52

中日國土開發法制之比較研究

葉美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中日國土開發法制之比較研究」,係以國土開發之行政過程為對象,探討國土開發行政之行為形式、事前程序、事後救濟之特色、運用實態與問題,期能提供全民豐富、快適之生活環境,以提昇國人之生活品質。全文連同附註約二十萬字。由於我國國土開發法制一直未受重視,以致現時呈現出來之國土空間面貌為都市居住環境品質惡化、自然環境之破壞、有助提昇人民生活品質之大型公共工程執行困難、經常可見之民眾抗爭活動等。若能在國土開發行政過程中,妥善運用各種行為形式、進行讓人民意見得充分反應之事前程續及積極保全環境之環境影響評估程序、提供權利因開發行為而受侵害者之及時救濟途徑,將可解決上述之問題,滿足人民快適、豐富、安全之生活需求。由於鄰近之日本在 這處些方面之實行與研究均較我國法進步與豐富,故本文先以日本法制為研究對象後,再探討我國法制之問題,最後就兩國法制作一比較撿討。另外,由於國土開發行政之範圍相當廣泛,本文無法做全面性之處理,故除第二章探討國土開發行政之一般性特色外,多以「都市地區」為主要打擊範圍。本文共分六章,其主要之內容如下: 第一章:日本國土開法制概說。首先界定本文中國土開發之概念,並將國土開發之重點,放在與環境有高度或重大關聯之開發行為上。其次,經由日本國土開發法制沿革之概觀,考察日本國土開發各時期之時代背景、問題與開發政策之演變,以作為我國法制之參考。 第二章:介紹日本國土開發行政之組織、行為形式、行政程序、司法救濟之一般性特色與問題。 第三章:探討日本國土開發行政中,各種行為形式之功能、特色、運作實態與課題。 第四章:首先,探討在國土開發行政中,應占重要地位之事前參加程序與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之日本法上運作、問題及改善之道。其次,探討日本法上之訴訟救濟與損失補償問題,兩者均涉及與人民權益有重大關連之權利保護問題。 第五章:對我國國土開發法制之現況加以檢討,並指出問題點。 第六章:就中、日兩國國土開法制作一比較檢討,並提出對我國國土開發法制法制化之展望與建議。 第一章 日本國土開發法制概說   1 第一節 國土開發之概念 1 第一項 國土開發之定義 1 第二項 本文對國土開發概念之界定 2 第二節 國土開發法制之沿革與現狀 4 一 昭和二十年代--國土開發法制萌芽期 6 二 昭和三十年代--地域別開發立法興盛期及公共事業相關立法促 進期 7 三 昭和四十年代--境保全法令整備期 9 四 昭和五十年代--摸索期 11 五 昭和六十年代--重整期 13 六 國土開發法制之現狀--第四次全國綜合開發計畫後之國土開發 法制 15 第三節 國土開發行政中環境保全之定位 17 第一項 環境保全行政之沿革 17 一 公害國會及環境廳設置前之環境問題 17 二 公害國會及環境廳之設置 21 第二項 當前環境保全之課題--環境廳設置後環境行政之新課題22 第四節 小結 22 第二章 日本國土開發行政之特色 26 第一節 組織上之特色 26 第一項 組織之多樣性 26 第二項 組織之綜合性 28 第三項 組織之調整性 30 第四項 組織之專業性 32 第二節 行為形式上之特色 33 第一項 行為形式之多樣性 33 第二項 行政計畫之必然性 34 第三項 行為形式之連鎖性 36 第四項 行為形式之非片面決定性 37 第三節 行政程序上之特色 39 第一項 重視諮詢程序 42 第二項 重視與相關行政機關協議 43 第三項 重視聽取地方公共團體意見 44 第四項 重視由地方公共團體作成計畫案 44 第五項 重視資訊公開 45 第六項 重視公聽會之舉辦 46 第四節 救濟上之特色 48 第一項 訴訟救濟途徑之混亂 48 第二項 重視預防性訴訟手段 50 第三項 計畫之司法統制困難 52 第四項 事前參加程序對司法救濟之限制 53 第五項 損失補償與其他利害調整方式 55 第六項 計畫擔保責任 58 第三章 日本國土開發行政之行為形式 60 第一節 國土開發行政手法 63 第一項 行政手法 63 第二項 國土開發行政手法 64 一 規制性手法 65 二 事業性手法 71 三 誘導性手法 78 第二節 行政計畫 79 第一項 行政計畫之概念 80 第二項 國土開發計畫之實態 81 一 全國綜合開發計畫 81 二 國土利用計畫(全國計畫、土地利用基本計畫) 85 三 都市計畫 89 第三項 國土開發計畫之課題 95 一 計畫之齊合性與地方之個別考慮 96 二 國土開發關連計畫之計畫化 96 三 擴大市町村計畫權能 97 四 公聽會之實質化 97 五 司法統制之困難 97 六 完備行政計畫擬定程序之必要 98 第三節 行政處分 99 第一項 行政處分之功能 99 一 使行政過程之時間上、內容上之基準點明確化之功能 99 二 終結行政程序之功能 100 三 早期權利保護之功能 100 四 決定是否得提起撤銷訴訟之功能 100 五 實現公益目的之功能 101 六 監控開發行為之功能 101 第二項 行政處分之特色 101 一 行政處分之最後手段性 101 二 行政處分之多階段性 101 三 環境常為許可處分之重要考量 102 四 帶有綜合行政之色彩 102 五 處分作成前常先經行政指導 102 第三項 行政處分之實態 102 一 命令處分 102 二 許可處分 103 三 徵收處分 105 四 認可 110 第四項 行政處分之課題 112 第四節 行政指導 113 第一項 行政指導之分類 114 第二項 行政指導於國土開發行政中之功能與特色 117 第三項 行政指導之實態 119 一 行政指導與指導基準之設定□要綱行政之必要性 119 二 要綱之容許性 122 三 行政指導與要綱規制之緩和 123 四 行政指導之擔保措施與界限 124 第四項 行政指導之課題□確保行政指導之適正(合理性) 126 第五節 行政契約 129 第一項 行政契約之功能與特色 130 一 行政契約之功能 130 二 行政契約之特色 131 第二項 行政契約之實態□以宅地開發負擔契約為例 132 一 開發負擔契約與開發協定 132 二 開發負擔契約與附款、行政指導 135 三 開發負擔契約之性質 136 四 開發負擔契約之行政過程與特色 137 五 開發負擔契約之優缺與修正 138 第三項 開發負擔契約之其他課題 140 第六節 小結 143 第四章 日本國土開發行政之權利保護 146 第一節 國土開發行政之事前程序 146 第一項 都市計畫決定程序 147 一 住民參加程序 147 二 行政內部程序 150 三 小結 151 第二項 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152 一 環境影響評估之意義 152 二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沿革 154 三 國家實施之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155 四 地方公共團體實施之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以都市 計畫事業之都市計畫決定為例 160 五 地方公共團體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之特色與問題點 163 六 今後之課題□法制化及應有之取向 165 第二節 國土開發行政之事後救濟 167 第一項 民事訴訟 169 第二項 行政訴訟 174 第三項 民事訴訟途徑與行政訴訟途徑之交錯 185 一 交錯之原因 185 二 交錯之整理 189 第四項 損失補償 194 一 土地利用規制與利害調整 194 二 土地利用規制與補償之要否 196 三 損失補償之範圍 202 四 利害調整之今後課題□開發利益之歸公 210 第五章 我國國土開發法制之現狀與問題 218 第一節 我國國土開發法制之沿革 218 第一項 停頓與倒退期 219 第二項 規劃體系完成期 220 第三項 環境意識覺醒期 226 第四項 小結 229 第二節 我國國土開發行政之行為形式 234 第一項 行政計畫234 一 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 235 二 區域計畫 236 三 縣市綜合開發計畫 236 四 都市計畫 237 五 我國現行國土開發計畫之問題與經建會「國土綜 合開發計畫法(草案)」之解決 238 六 對經建會版「國土綜合開發計畫法(草案)」之 檢討 243 第一項 行政處分 248 一 開發許可 248 二 建築許可 253 三 徵收處分 255 四 土地重劃 255 五 都市計畫變更之決定 256 六 小結 257 第二項 行政指導 257 第三項 行政契約 258 第三節 我國國土開發行政之事前程序 259 第一項 事前參加程序 260 一 都市計畫變更程序 261 二 建設用地取得程序 264 三 開發許可程序 268 四 綜合檢討 268 第二項 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273 一 現行法之重要規定 274 二 現行法之檢討 275 第四節 我國國土開發行政之事後救濟 277 第一項 我國國土開發行政之事後救濟 278 一 行政計畫 278 二 行政處分 281 三 行政指導 282 四 行政契約 283 第二項 國土開發與利害調整 288 一 開發利益未能歸公 289 二 徵收補償額過低 290 第六章 結論 294 第一節 中日國土開發法制之比較與檢討 294 第一項 國土開發法制之沿革 294 第二項 國土開發行政之行為形式 297 第三項 國土開發行政之事前程序 300 第四項 國土開發行政之事後救濟 304 第二節 未來我國國土開發法制法制化之展望 306 參考文獻 308
53

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成本估算之研究 / A Study of Development Cost Estimation of Multimeda Instructional Software

邱郁文, Chiou Yuh-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多媒體教學被認為是一種最適合人類學習認知的教學方法,可預見的未來 ,多媒體技術將大量運用於教學。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須整合多種媒體 ,不僅開發費用龐大且設計繁瑣,造成發展與開發成本估算的困難。本研 究乃針對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過程中所需考量的因素,探討多媒體教學軟 體開發成本估算模式。建立『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流程工作項目』,說明 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過程中所需注意的細節與步驟。藉此,專案開發者可 以更加瞭解多媒體教學軟體專案之開發流程與所需注意的細節,改善專案 管理之品質,此外,此一開發流程亦為開發成本估算的基礎。由於成本估 算的單位為細步工作項目,開發者較能掌握所需耗費之資源,增加成本估 算的精確度。而基於協助成本估算自動化的觀點,考量系統使用者多為管 理階層人員遇與其之資訊需求,提出『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成本估算系統 設計架構』,以為多媒體教學軟體成本估算系統設計之參考與建立多媒體 教學軟體開發成本估算先導系統之基礎。功能架構包括友善之使用者介面 、資料庫管理、統計資料圖表與專案管理等四項功能本研究另一重點乃依 據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流程與成本估算先導系統設計架構,建立『多媒體 教學軟體開發成本估算先導系統』,實際建立一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成本 估算先導系統,協助開發成本估算的自動化,並驗證成本估算系統設計架 構的可行性。在使用者介面功能上,先導系統乃以滑鼠與功能式選單為主 ,並提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選取的功能。在資料庫管理功能方面,包括線 上資料庫查詢與定期資料庫更新。此外系統提供專案支出費用明細表、現 金支出圖、階段期間圖與階段現金圖等統計資料報表以協助開發者決策的 進行。
54

從工作分離及需求變動觀點考量不同開發方法之軟體境外開發績效表現 / Considering development methods on offshore softwar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from work dispersion and requirements change perspective

黃釗熠, Huang, Chao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化使得軟體開發活動轉移至新興或開發中國家,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則趨使軟體開發朝向敏捷開發演進,然而軟體境外開發產生工作分離現象,負面影響軟體開發績效,此外敏捷開發法與境外開發環境存在衝突,本研究將軟體開發方法視為一連續漸變的光譜,包含規劃導向、風險導向及敏捷開發等三階段,探討在境外開發的環境下,哪一類型的開發方法能夠擁有較好的績效表現,並能減緩工作分離的負面影響,其中軟體開發方法光譜與績效表現呈現曲線關係,工作分離負面影響敏捷開發端之績效表現,需求變動則負面影響規劃導向端績效表現,結論將從工作分離與需求變動程度觀點,分別探討不同情況下所應採取的專案執行方式。 / Affected by globaliz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have transferred to developing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driven by turbulent business environments,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s have become more flexible like agile method. However, work dispersion derived from offshore software development has negative impact on performance. Besides, offshore environments have conflict with agile method in some aspect. There is a need to know the fit of between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offshore modes. This research view development methods as a continuous spectrum, consisting of plan-driven, risk-driven and agile methods, and will probe which part of the spectrum perform better in offshore context and can alleviate the negative work dispersion effect 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software development spectrum and offshore softwar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have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Work dispersion has negative impact on agile method, while requirements change has negative impact on plan-driven part. We’ll conclude from work dispersion and requirements change perspective, discussing how should practitioners conduct offshore project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respectively.
55

數位學習產品的特性對開發活動的影響-以個人英語學習產品為例 / The impact of characteristics of e-learning products on product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he case of personal english learning products

盧世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的數位學習環境,自政府於2003年啟動「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開始,市場需求與產業發展日漸加溫,近年更是有許多創新產品的誕生。另一方面,從文獻回顧中不難發現,關於學校與企業用戶所使用的學習帄台,由於市場規模較大且發展得早,因此產品開發的相關文獻也較為豐富;而在個人市場中,不論產品所使用的技術或是產品本身的商業模式都比學校與企業用戶來得更加多元化,但很可惜的,關於個人市場中廠商如何進行產品開發的文獻卻是非常的少。   本研究以我國個人數位英語學習產品為例,來探討數位學習產品的特性對開發活動的影響。故本研究的構面為數位學習產品的特性與開發活動兩大部分,前者包括以學習者為中心、教材重複使用性、知識多元性、資金回收期長、師生互動性、客製化的內容與媒體互動性等七個特性;後者則試圖以較整體性的方式,來探討數位學習產品的開發活動,其中包括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專案的組織與分工、專案的領導、問題解決與溝通、時程的控制與測詴、高階主管的角色。而本研究選擇四家數位學習廠商作為深入個案分析的研究對象,其中包括教材、工具軟體與整合服務類別的廠商,來進行專案層次的探討。   本研究所得到關於數位學習產品開發的結論包括:(1)數位學習產品的開發專案多由CEO發起。(2)產品在初始創意的產生上,多由具有相關產品開發經歷或技術專長者依據當時代重要的數位學習產品特性來提出;而在之後概念的發展上,為了強化產品與學習理論的連結,則會由教育專長的成員來進行細部規格的設計。(3)產品開發專案多採用固定式工作團隊型式,且成員的專職性高;並且,專案普遍透過組織外部網絡來分擔製作上的工作量。(4)數位學習產品皆具有「以學習者為中心」、「教材重複使用性」、「知識多元性」和「資金回收期長」的特性;而隨著數位學習產品的定位與所使用的技術之不同,產品可能具有「師生互動性」、「客製化的內容」或「媒體互動性」的特性。(5)數位學習產品具知識多元性,因此,其概念的發展需要跨領域的知識交流,在團隊組成上也較為多元。(6)數位學習產品具資金回收期長的特性,因此,高階主管對於產品開發專案涉入程度高。(7)具師生互動性的產品,其概念的提出者具網路服務業的背景,且課程部分的規劃會強調由具有豐富實體教學經驗的成員來執行。(8)具客製化內容的產品,其開發團隊會透過與外部內容商合作來取得部分或全部的教材;反之,團隊多自行開發教材。(9)具媒體互動性的產品,其測詴大多會由專職的測詴人員來執行,並且會透過外測以了解使用者實際使用產品的狀況及找出其他尚未發現的程式錯誤。本研究最後對企業經理人與後續研究者分別提出實務上與研究上之建議。 / When talking about the e-learn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aiwan, it has become prosperous since our government laughed “Taiwan Digital Archives Expansion Project” in 2003. Moreover, a large number of innovative products are developed in this industry. But unfortunately, the literature about how companies conduct product development is very insufficient.   This study which takes English learning products as example researches on 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arning products affect product developing activities. Therefore, the framework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s two parts, one is characteristic of e-learning products, and another one is product development activity. The former part includes learner-centeredness, reuse of materials, knowledge diversity, long payback period, interactivity, customizable content, interactive media; the latter part includes idea generation, project organization and staffing, project leadership, problem solving, schedule control and testing, role of high-level managers. This research adopts four Taiwanese e-learning companies as case studies. The major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ncludes (1) E-learning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most launched by CEO. (2) Ideas of products are most produced by the people who are no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he linkage of the products with learning theory are strengthen by people who ar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later stage. (3) Projects most adopt the team type “fixed team,” and outsource partial works. (4) All the e-learning products are learner-centered, reuse of materials, knowledge-diversified, long payback period; with different positioning and technology, products are or are not interactive, with customizable content, with interactive media. (6) E-learning products have long payback period, so high-level managers deeply involve the projects. (7) Products which are interactive, the concept of products are most proposed by people with background of internet service industry. (8) Product with customizable content, some part or all of its material are acquired by cooperating with content providers. (9) Products with interactive media, their testing work are most executed by individual testing member and most projects have external testing.
56

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之研究-以交易成本理論分析

洪郁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國內各項重大公共政策、公共建設的實施,使政府財政日益困難;相對於政府財政拮据情形,民間資本不斷累積,公部門遂逐漸有引進民間資金的意願,欲藉著結合公有土地與民間資金、技術、經營管理能力進行土地開發,來達到提昇全民利益的目的,於是「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形成。公私部門以訂定契約的方式,將雙方擁有的資源結合。在此過程中,雙方必須密切配合,才能達到合營的目的。但不論目的為何,皆需考量成本,過去從成本觀點探討土地開發方式的研究多侷限在以財務分析方式評估,而事實上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因雙方交易行為而產生的交易成本對於開發過程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本研究試圖從交易成本理論來探討目前相關法令規定與實際運作中設定地上權、BOT模式、合作興建、委託開發這幾種「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如下:   (一)目前國內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相關法令規定、案例之整理、歸納。   (二)以交易成本理論分析、比較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   (三)降低四種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交易成本的方法。
57

筆記型電腦新產品開發之協同設計策略-以筆記型電腦品牌商為例 / Strategy in collaborative design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notebook PCs- a case study for a notebook pc company

李文裕, Lee, Wen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科技迅速發展及國際化競爭的日益升高,競爭型態已由過去個別廠商間的競爭轉變為整體供應鏈體系間的競爭,運用企業間綿密的協同合作關係來強化整體供應鏈的團隊競爭力,已是企業在面對產業競爭的生存之道。本研究以一家國際品牌的電腦品牌商為個案研究的對象,主要在探討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協同設計策略及如何選擇合作夥伴。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新產品開發流程、產業分析與產業價值鏈的理論、與策略形態法,再透過資料收集與個案公司人員訪談,來分析個案在新產品開發活動價值單元及不同階段的合作模式以了解個案公司新產品開發的協同設計策略、執行狀況與策略夥伴的合作模式。 經由分析本個案,本研究發現地理位置、能力與資源、產品策略與新產品開發流程的複雜度會影響策略合作夥伴的選擇與新產品開發協同設計的合作模式。 / In response to the rapid changing of the technology and market, firms intend to choose the perfect-fit suppliers to be the strategic partner to build their own ECO system.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orporate’s strategy i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partner selection- a case study for an international branding PCs company. This study starts with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dustry analysis,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strat-egy posture analysis. To understand a firm’s strategy selection, I conduct multi-ple interviews with key members of the company regarding key activities of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odel at the sta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case stud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geography, ca-pability and resources, a firm’s marketing strategy and complexity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the key factors to the choice of strategic partner and the model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8

鳥籠高樓─由土地整合角度論臺北市住宅開發型態之變化 / Building High-rises on Small Plots: Housing Development Analysis From the View of Land Assembly in the Taipei City

吳佳儒, Wu, Chia R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我國土地開發市場中,開發者應偏好整合坵塊、以大面積土地進行開發,惟相關報導指出臺北市近年以狹小基地開發之鳥籠建案有所增加,遂形成實際與預期不符的矛盾情況。本文從土地供給角度出發,認為除了地價昂貴之外,土地整合成本亦對開發基地規模有決定性的影響,且由於容積獎勵制度的施行,當開發者取得大小足以開發的土地後,可能不再進行土地整合、而改以資本替代之。 為驗證上述推測,本研究以民國83至102年第三種住宅區新建住宅之使用執照存根為基礎,建立開發個案之資料庫;並利用集群分析方法,對開發個案之土地、資本配置型態進行歸納。經過統計,歷年均有近40%的新建住宅屬於基地狹小之鳥籠建案,且集群分析實證結果指出在空間上,市中心至郊區的住宅開發型態呈現單獨小規模開發至整合大規模開發的遞移變化,代表土地整合的難題已長期存在於臺北市住宅開發市場中,其中又以土地較零碎的市中心更為明顯。 此外,本文另以基地面積、公告現值與政策虛擬變數對實際容積率進行線性迴歸,結果顯示整併土地確實有提升容積總樓地板面積的規模經濟效果,但效果卻不如政策性容積獎勵來得明顯;且經過模擬亦得知若欲達到同樣的樓地板面積增量,申請政策性獎勵所需的成本將遠低於進行土地整合。是以在取得合理規模之基地後,土地整合已非必要,再加上多樣化卻缺乏總量管制的容積獎勵,開發者將傾向透過政策性手段來達到擴大資本開發規模之目的,遂造成住宅開發型態呈現空間垂直的成長。 / In Taiwan, land developers are expected to prefer assembling small plots into a large lot for development. However, it is widely reported recently that development projects of building on a small plot have been increasing in Taipei. This phenomenon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above expec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supply, this study argues that apart from land prices, costs of land assembly also have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lot size for land developments. Also, because of the bulk reward regulations, developers might be less willing to conduct land assembly. Instead, they choose capital intensive means which presented as building high-rise housings once they obtain a site. To verify the argument,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database of housing projects based on the residential usage licenses from 1994 to 2013, and observes allocation patterns of land and capital by using cluster analysis. Statistically, there are about 40% of housing projects that were built on plots smaller than 330 m2 every year. The empirical result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s that housing development patterns change from downtown to suburbs. In downtown area, most developers build houses on a small single plot. However, they assemble plots to get a bigger site in the suburbs. It means that housing development market of Taipei has been entangled by land assembly problems for a long time. This issue explicitly exists in downtown area where lands are much more fragmented. In addition, this study uses site area, current land value and a policy dummy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building density as dependent variable to conduct a linear regress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although land assembly increases the floor area, its effect is not as large as that of policy incentives. Based on this result,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land assembly and policy incentives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ulk reward costs less than land assembly, while they can enjoy the same floor area. Therefore, it is believed that developers tend to choose increasing housing scale by applying bonuses instead of assembling lands. This trend makes the housing development forms vertically expand consequently.
59

都市內部建築物重開發之影響因素-以臺北市為例 / The elements of building redevelopment in Taipei city

蔡友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藉由建築物之改變,可以觀察都市發展轉變之過程。在一個都市經過完全開發之後,都市內部就會開始出現建築物重開發。林享博(1993)與俞國華(2010)的研究指出,建築物之重開發並非是因為建築物損壞至無法使用,而另有原因存在。本研究藉由過去之相關文獻觀察各都市建築物重開發之情形,歸納出建築物重開發可能影響因素。 本研究選取臺北市為研究範圍,使用臺北市建築管理處核發之建築物使用執照及拆除執照計算建築物之重開發程度,以里為最小空間單元,運用空間分析方法觀察臺北市建築物重開發之空間分佈模式,並運用迴歸分析方法觀察各種因素對於臺北市建築物重開發之影響。經實證研究發現,臺北市之建築重開發會受到地區之戶口數變動率、所得水準、平均屋齡、捷運站、政府主導土地開發等因素影響;戶口數變動率與政府主導之土地開發分別代表了市場力量以及政府力量,則為影響建築物重開發最主要的兩個因素。曾經發生過區段徵收或市地重劃等政府主導土地開發計畫之地區,將形成建築物重開發之高-高空間聚集,而捷運規劃這類重大交通建設則會加速此情形之發生。 / Urban development can be exemplified by means of replacement of old buildings by new ones. Once sites in a city are fully developed, the old buildings will need to be demolished for vacant sites to be supplied. It is not just the physical obsolescence that leads to teardowns of buildings, a number of other factors are also at play. In this study, we select the occupancy permits and demolition permits of buildings issued by Taipei city government to calculate net supply of floor spaces. This net supply serves as a proxy variable of building replacement in regression models. We also employ spatial analysis to measure local spatial clustering of building activities. Our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building replacement is affected by changes in households, income level, building ages, access to metro stations and government-led l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Amongst them, changes in households and government-led l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two primary contributing factors. Building activities tend to cluster in areas where government-led l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located, and public transport (metro lines) intensifies this tendency.
60

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研究

徐秀暉, Xu, Xiu-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營事業民營化是世界各國普遍的發展趨勢,不論是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出現對企業放寬管制或出售公營事業讓民間接手經營的趨勢。藉由公營事業民營化,導入自由競爭,從而提高經營放率,降低成本,並改進服務,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增進全民福祉。 我國早在民國四十三年,即首開公營事業移轉民營之先例。近年來,政府為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勞及經營潮流,已於民國七十八年成立由中央有關部會及省、市首長組成之「公營事業民營化推動專案小組」,積極推動國、省市營事業民營化的工作,以加速邁向經濟自由化的目標。 由於公營事業民營化已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然而移轉民營是否即能紓解目前公營事業的困境?政府的民營化方案內容如何?對員工的權益及消費者利益上如何才能作周妥之保障?本文經由我國公營事業的演進過程,目前的營運狀況、民營化的可行性、規劃步驟等提出分析,進而參酌各方意見與國外民營化的經驗,提出具體之改進建議。 全文共分五章、十八節,各章要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說明研究方法與限制,並對「民營化」一辭提出界定。 第二章:探討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有關問題、闡述民營化的形成背景、理論、例證、執行的步驟與方式。 第三章:說明我國公營事業的發展與趨勢,由我國公營事業的起源、重要性、目前的營動困境、說明民營化的可行性。 第四章:闡述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的規劃。說明其目的、政治方向、處理原則推動要點,並提出個案探討。 第五章:探討民營化的障礙,說明對民營化觀念的誤解、民營化的限制及其在發展中國家所遭遇到的難題。 第六章:綜合上述各章節的意見,參酌我國目前各界意見與國外民營化經驗提出改進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193 seconds